关于初中生课堂举手发言情况的调查研究

2016-08-24 各类报告 阅读:

关于初中生课堂举手发言情况的调查研究(一)
关于小学生课堂举手发言情况的调查报告5.3

关于高年级小学生课堂举手发言现状的

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一、问卷调查的背景

1、许多小学老师常反映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同学们不能够踊跃发言,并且年级越高课堂气氛越沉闷。我们就想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调查。并通过调查找出同学们不爱举手发言的症结所在,据此对老师和同学们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改善小学高年级课堂沉闷的气氛。

2、调查时间:第一次2015年11月12日,第二次2016年4月6日。

3、调查对象及范围:旬阳县蜀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学生随机抽取60名,高段科任教师7名。

二、正文

(一)关于举手发言的现象

小学低年级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常常是全班同学都举手,有的学生还把胳膊伸直,甚至站起来,一定要让老师知道“这道题我会”;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同学们“腼腆”了许多,上课也就一半同学举手回答问题,有的是不知道,有的知道也不说,绝大多数同学都“规规矩矩”,根本看不到低年级小学生那种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场面。年龄越来越大、知识越来越多,但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却越来越少。同时,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对回答问题的态度也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一些低年级学生一致认为,上课不举手就说明学习不好,积极回答问题,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而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认为,回答问题并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过被老师问到答不上来确实非常尴尬;说错了同学笑话,有点同学不自信,认为自己是差生,肯定答不对干脆不举手。经常举手的同学一般被认为“爱出风头”。而当老师指名回答问题时,有些学生都有一种“紧张、恐慌”的感觉。

在这次调查之前,我们也收集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在《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研究的20个发现》中对“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的最新研究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

(1)高年级学生课堂发言现状调查(学生问卷)结果分析(问卷内容见附件1)

第一次问卷调查数据统计

调查显示,高年级学生课堂发言的机会和次数同低年级相比有所下降,学生发言的主动性慢慢降低,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害怕发言,通过了解有55%的学生缺乏信心,害怕发言引起师生笑话,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对学习内容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彻,影响了发言的主动性。要改变这种现状,应采取的方法主要是:对发言的同学,师生要做好认真积极的评价和真情的鼓励,尊重学生、讲究民主,对经常不发言的同学应多给一些机会,树立学生的信心,让课堂充满活力!

而在我们所派发的60份调查问卷中,关于“进入高年级以来,你觉得你发言的机会和次数同低年级相比”一项,有28份问卷选择的是“没有变化”,23份学生选择了“相对减少”,而选择“明显减少”的人数有6人;关于在“课堂上你对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项中,有28名同学分别选择“不主动发言”、“害怕发言”或“沉

默旁观”;关于在“在课堂上有时候你的同学不爱主动发言,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一项中,有34名学生选择的是“没有自信心,害怕发言引起师生笑话”有19名学生选择的是“对学习内容不理解或理解不够透彻”,有6名同学选择的是“懒惰,不动脑子,就爱听别人发言”;关于在“你发言后最想听到或看到的是”一项中,有35份选择的“师生的认真评价和真情的鼓励”,有15名学生选择的是“老师和同学热烈的掌声和赞赏的目光”,有10名同学选择的是“老师听我说出思考过程或其他更好解题方法”;关于在“你认为调动同学们发言积极性,主动性,教师首先应该”一项中,有26份选择的是“对不爱发言的同学多给一些机会”,有22名选择的是“尊重学生,讲究民主,多引导、多激励”,有9名学生选择的是“多给学生讲一些发言常识和技巧”。

第二次问卷调查数据统计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更多地关注学生发言的状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课题组第二次组织了问卷调查。这次调查显示,进入高年级后,课堂发言的机会50%的学生认为没有减少,47%的学生认为知识相对减少,相比较第一次的调查看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上给与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主动发言的学生占到了83%,说明教师在课堂上采取了多种方法最大限度地鼓励学

生发言,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还有一部分学生不发言,究其原因是因为对所学知识的不理解。

(2)高年级学生课堂发言现状调查(教师问卷)结果分析(问卷内容见附件2)

第一次问卷调查数据统计

从参与问卷的7位科任教师来看,普遍认为随着年级的升高,课堂发言的人数相对减少,这种现象对学生的情感品质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学生发言不积极的原因与师生情感交流合作的程度相关,课堂评价的方式单一,有评价的设计,缺少评价的实施。被调查的老师都认为要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的首要工作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情感沟通、交流、合作。

第二次问卷调查数据统计

第二次的教师问卷调查的结果有一些变化,教师也在不断地改变

【关于初中生课堂举手发言情况的调查研究】

自己的教学方法、评价方式、提问方式,更多地关注与孩子的情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参与调查的教师都认为课堂发言人数的减少,会对全班学生的请感品质的发展影响较大,这与第一次调查的结果孑然不同,教师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课堂评价方面,参与调查的老师都能从思想上有很深的认识,并积极改变课堂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课堂上主动发言的人数相对减少,对学生情感品质的发展影响较大。结合课堂教学及平时的交流,发现高年级学生不愿发言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师生情感交流合作不够,共鸣太少,教师对于每一名学生的发言在思想上能认识到给予学生真诚的评价和鼓励是很重要的,但是坚持不够。当前课堂上应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情感沟通、交流、合作,全面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举手减少事出有因 1、不会回答

孩子不举手回答问题肯定是有原因的,那么我们就不能一味地埋怨他们,而是应该分析原因,寻求解决的方法。

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当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回答有困难时,就不能自信地举起手。他们胆颤心惊的,生怕老师一不小心让自己回答。那么这个问题自己不会回答,原因也有许多,有些问题对他而言难度较大,短时间还没思考好;有时刚刚老师提问的时候自己开小差了,没听清问题,不知回答什么。所以我们老师在以后提问的时候,能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所提问题难易结合,来培养每个孩子回答问题的自信心。对学生发言要善于引导,以激励为主,对学生客观评价,不能恶言相向,要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尊严。另外,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还要及时提醒。

2、不敢回答

关于初中生课堂举手发言情况的调查研究(二)
学生课堂发言调查记录

学生课堂发言调查记录

一、调查背景

1、许多老师常反映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同学们不能够踊跃发言,并且年级越高课堂气氛越沉闷。我们就想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调查。并通过调查找出同学们不爱举手发言的症结所在,据此对老师和同学们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改善初中中高年级课堂沉闷的气氛。

2、调查时间: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

二、正文

1、关于举手发言的现象

初中七年级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常常是全班同学都举手,有的学生还把胳膊伸直,甚至站起来,一定要让老师知道“这道题我会”;到了八年级,同学们“腼腆”了许多,上课也就一半同学举手回答问题,有的是不知道,有的知道也不说,绝大多数同学都“规规矩矩”,根本看不到七年级学生那种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场面。年龄越来越大、知识越来越多,但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却越来越少。同时,八到九年级学生对回答问题的态度也产生了明显的变化:部分七年级学生认为,上课不举手就说明学习不好,积极回答问题,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而部分八九年级学生认为,回答问题并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过被老师问到答不上来确实非常尴尬;说错了同学笑话,有点同学不自信,认为自己是差生,肯定答不对干脆不举手。经常举手的同学一般被认为“爱出风头”。而当老师指名回答问题时,有些学生都有一种“紧张、恐慌”的感觉。

而在我们所派发的100份调查问卷中,关于“你是否经常举手发言”一项,有60份问卷选择的是“偶尔”,20个学生选择了“从不”,而选择“经常”的人数只有20人;在“你班课堂发言情况”一项约80%选择的是“不活跃”;在“你在哪一阶段常举手发言”一项中,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七年级”。

2、中学生上课举手发言调查问卷

同学们!老师现在想了解一些有关于你上课举手方面的情况,希望得到你的帮助。请你完成这份问卷,谢谢!

【关于初中生课堂举手发言情况的调查研究】

(1)、你上课喜欢举手吗?( )

A、喜欢 B、不喜欢

(2)、课堂上你是否经常举手发言( )

A 偶尔 B 从不 C 经常

(3)、、什么课上你最喜欢举手?( )

A、语文 B、数学 C、英语 D、物理 E、化学 F、综合科

(4)、、你应该有过没举手的经历吧,原因是什么?( )

A、不会回答 B、不敢回答 C、不想回答

(5)、你班课堂发言情况( )

A、活跃 B、不活跃 C 、还行

(6)、什么情况下你会举手?( )

A、有肯定回答 B、只要思考了 C、不管对错

(7)、如果问题回答错了,你会怎样?( )

A、很不好意 B、觉得没关系 C、再也不想回答问题了【关于初中生课堂举手发言情况的调查研究】

(8)、你在哪一阶段常举手发言( )

A、七年级 B、八年级 C、九年级【关于初中生课堂举手发言情况的调查研究】

三、分析原因

【关于初中生课堂举手发言情况的调查研究】

(一)、不会回答

学生不举手回答问题肯定是有原因的,那么我们就不能一味地埋怨他们,而是应该分析原因,寻求解决的方法。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当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回答有困难时,就不能自信地举起手。他们胆颤心惊的,生怕老师一不小心让自己回答。那么这个问题自己不会回答,原因也有许多,有些问题对他而言难度较大,短时间还没思考好;有时刚刚老师提问的时候自己开小差了,没听清问题,不知回答什么。所以我们老师在以后提问的时候,能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所提问题难易结合,来培养每个孩子回答问题的自信心。另外,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还要及时提醒。

(二)、不敢回答

(1)、老师的肯定、鼓励与评价

学生都曾有过举手的经历,他们也都曾满怀信心觉得自己是有能力回答问题,但由于诸多原因,那几次举手老师没能请到他,他没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就放弃了发言的权利。或许曾经发言过,但回答错了,老师没能给予正确的评价,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当然老师如果能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利用课间与学生谈谈心,多鼓励学生,

学生或许会信心倍增,可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借口,老师没能给更多的学生这样的关注。

(2)、家长肯定、鼓励与评价

要说老师面对许多学生,难免有人被疏忽,但作为家长面对一个孩子,且不该尽心尽力。然而,由于工作、应酬等原因,家长除了满足孩子吃喝拉撒外,没能花更多的精力走进孩子内心世界,对孩子稚嫩的思想予以肯定,鼓励他们多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交流,交流中给予孩子正确的评价,试问家长们做到这点了吗?甚至有些家长一味否定孩子,这样的孩子能在课堂上自信地高举他的手吗?

(3)、同学的正确舆论

尊重是一种美德,但在班级里时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同学回答问题出错时,总会有人在旁边插嘴,甚至嘲笑,这样的舆论导致很多人不敢再举手答题。

(4)、学生的年龄特点

据观察发现年级越高,学生越不爱发言。七年级学生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样子,所以这会班里每每发言的同学最多,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内心想变得“越来越沉稳”,没了发言的冲动,正是这样的心理,按住了他们本该高举的双手。

四、关于提高课堂活跃度的一些建议

(1)采用鼓励、竞争的方法。有专家认为,学生上课不愿主动提问发言,其实是儿童的主动参与权实现不充分的表现。学生们认为在课堂上的表达会受到各种限制,既受老师和标准答案的限制,又受到对

表达方式的苛求如声音、口齿、站立姿势等方面的限制,此外,还可能会受到指责、甚至挖苦。加之,合作意识淡漠,一旦要他们合作完成各种任务,自然会不适应。青少年心理活跃,但不太稳定,容易形成兴奋中心,但又难以持久;有求新、求奇的心理,对平板的听课不大感兴趣,若采用鼓励、竞争的办法,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尤其是小组间的竞争,往往会激起部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而勇于举手发言。这种在某种心理冲动驱使下的“应急”举动,往往能激发脑细胞的潜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2)老师多动脑筋。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老师都会有一个评价。老师应该注重多鼓励,不批评,技巧性地指出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问题,努力做到既指出了问题所在,又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回答得好的学生,不吝惜自己的赞美。这是容易做到的。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当然不能不负责任地胡乱夸奖,但是要避免冷冰冰的“不对”“又错了”“还是不对”“怎么讲了半天还是不懂”这样的措辞,尤其是在教不会,急躁的时候。比如,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尝试用以下一些说法:你的想法很特别,我们再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虽然你答得不是很好,但老师觉得你一直在积极思考;某某同学是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问题的,同学们来说说有没有道理„„

其次,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口子开得小一些,思维方向要比较明确。而在难度方面,应考虑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学生跳一跳,能解决的问题。如果实在需要提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考虑分步进行,考虑设计几个解题的抓手。同时,找个学生带好头,举手也需要互相带动,老师可以找几个代表主动举手,鼓励别的同学模仿,但选代表时不能只选成绩好的同学,各个层次的同学都应该有

关于初中生课堂举手发言情况的调查研究(三)
关于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的研究报告

关于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的研究报告

江南明珠小学 伍彩妍

良好的学习氛围会耳濡目染地熏陶学生,使学生不想学习都难。怎样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呢?老师需要精心地思考、设计、操作。作为一个老师就更应该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课堂上,我们时常听到低年级的老师在教学中面对雨后春笋般的小手说“别急,想好再说”,面对百灵般叽叽喳喳的小嘴说“请同学们不要插嘴,先举手,等老师允许后再发言”。但是,随着年级的递增,学生会变得越来越懂事。在对待“举手发言”的事情上可能会有新的看法。每节课举手的总是那几个人,其他同学似乎就觉得举手与他无关,不是属于他(她)的任务,成了局外人。我有点生气,故意找不爱举手的同学回答问题,但每次他们都能完整回答出来。于是,我认为他们没有听讲的判断是错误的。我反思,他们会回答为什么不举手?

我想,这与学生年龄有关吧。随着孩子们从儿童向青少年时期的过渡,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但处于12岁左右的青少年儿童,他们的生理悄然发生变化,特别是女生,更羞于表达,害怕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喜欢默默地思考,注重丰富的内心世界,五年级的孩子表现犹为突出。其次,我认为人天生就有惰性,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惰性,懒得动脑、动手,老师提出的问题,想偷点懒就偷点懒,或者是有的老师喜欢“满堂灌”,只给学生答案,不能锻炼学生思考能力,久而久之,学生习惯让老师自问自答,然后抄下“标准”答案,这种习惯也是老师纵容出来的,但这是少数。我问过许多学生,为什么课堂上不喜欢举手?他们说:“没什么特殊的原因,就是不想举手。”或是“怕回答错了,同学们笑话。”“我的答案或许不对,我不敢保证对不对,干脆就不回答吧。”还有有一些学困生长期受不到老师的重视:“举手有什么用,老师总是叫成绩好的同学回答,反正叫不到我,还不如不举手。”是啊,我们常常抱怨学生越是到高年级越是怕举手发言。也许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学生不会回答,应是教师一次次地让他们失望而造成的。 ……想来想去,这些原因归结成一句话就是积极性差,耐挫能力差,缺少挑战性。

原因找出来了,总得想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吧。面对着不举手的课堂,我像在唱独角戏,是尴尬,是孤独,师生互动多好?我动脑筋,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得给学生点压力,办法总比困难多,我设了几个计谋:⑴老师只要问,你就得立即思考,然后举手,我专找不举手的同学回答;⑵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专门提供给学困生;⑶一直不举手的同学每天写一份说明,用作文的格式写《我为什么不喜欢举手》;⑷每天评选举手高手(且回答正确率高的);

(5)每周评选“发言人”称号的同学等。有奖有罚的制度最能促进人的进步,我相信很多事是“逼”出来的。

经过一个月的实施,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上课时,我望着“小手林立”,心里美滋滋的,有问必答,答案各不相同,各抒己见,滔滔不绝,多丰富的课堂!看来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哦,不要忘了,要奖大于罚,多鼓励少惩罚。还有课堂上老师自己积极性要高,自己要投入课堂,投入教学情境,起表率作用,言传身教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时代是学生进入人生的开端,在这时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信心其实比智力开发更重要。但无论是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是自信心,都是一个在漫长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逐步培养和锻炼的结果。面对这个阶段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教师和家长的作用无疑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甚至是无可替代的。尤其作为教师更要在做好学生智力启蒙的同时,从生活和学习的每一个细节出发,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循序渐进地去着意影响学生,加强他们 “良好行为习惯”和“自信心”的培养。要让学生成才,就必须首先从树立学生的自信开始;要树立学生的自信,我们又不妨从最简单的“举手”开始。就是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举手”,在学生成长初期,可能成为他们迈向成功的起点。

关于初中生课堂举手发言情况的调查研究(四)
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

  摘 要: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课堂上不爱举手发言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很多教师认为这是随着学生年龄增长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没有注意发掘其中原因,寻找对策,导致教师上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探究小学高年级学生上课不喜举手的症结所在,找出行之有效的引导策略,每一个小学教师都应该为之付出努力。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学生 举手发言 成因对策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课上不爱举手发言的原因
  无论学习哪一门课程,课堂发言都是教师应该注意的现象。学生课堂发言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同时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思辨能力[1]。然而总结本人多年教学实践,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小学一、二年级课堂上学生发言非常积极,教室里的小手如雨后春笋;三、四年级学生发言比较积极,举手人数减少,发言热情远不如一、二年级;到了小学高年级,举手发言的寥寥无几,经常出现冷场。为什么会出现低年级学生争着回答,高年级学生不爱回答的现象呢?通过本人多年的实践研究,逐步找到其中原因。
  (一)自尊心强,怕被嘲笑和否定。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相比低年级时成熟了一些,他们大多爱面子,自尊心强,怕自己回答错了被同学嘲笑,这是他们不愿接受的事。还有的学生曾经因为回答问题被同学嘲笑过,被老师否定过,留下了心理阴影,从此课堂上再不敢轻易举手回答。
  (二)没有表现欲,不想回答。
  有些学生认为老师提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因而不主动回答。也有些学生因为之前举过很多次手,老师也没让他们回答,于是认为反正老师也不会叫我,久而久之,主动发言兴趣降低,直至不愿回答问题。
  (三)基础较差,理解和表达能力弱[2]。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需要在一定时间内理解题目、思考答案并组织语言表达出来,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轻易做到的,特别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实为不易[2]。
  (四)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很少提问,甚至不提问,学生即使想发言,也没有机会。还有一些教师的课堂十分枯燥乏味,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精彩的内容讲解,也没有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时而还提出难度较高的问题,似乎要故意为难学生。
  二、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堂不爱举手发言现象的思考与对策
  (一)学生要调整消极心理,勇于发言。
  1.举手发言是学生自信心的表现,也是锻炼自己的需要。
  举手发言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反馈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训练自己组织语言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些胆子比较小的学生,可以通过回答问题训练胆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在公开场合的应变能力[3]。
  2.举手发言是学生享受学习权利的表现。
  举手发言可以为自己争取优先回答问题的机会,回答正确可以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同,是一种自我肯定;回答错误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老师的纠正和解疑,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二)教师要转变观念,优化提问和评价。
  1.营造课堂气氛,使学生想说。
  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潜在愿望,教师要营造踊跃发言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明白问题回答得对与错都是正常的事情,因为课堂本来就是大家学习知识、纠正错误的地方,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争取发言机会。
  2.优化课堂提问,使学生能说。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的提问环节设计得过于草率。要么难度过大,超出小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范围,使学生无从答起;要么难度过小,没有思考价值,学生不屑回答。提问要遵循“跳一跳,能摘桃”的原则,避免太容易或者太难。使学生在克服困难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求知欲望,从而更主动地探究和学习,这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说。
  3.使用激励性评价,使学生敢说。
  教师要注意评价技巧,以激励为主,让学生知道只要自己认真思考后回答问题,就一定是“安全”的,切忌挖苦和讽刺。教师还可以从细节入手,用自己的仪态动作、心理暗示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张开思维的翅膀,说出心底独特的见解。
  4.改进教学方式,使学生乐说。
  教师在课堂中应尽量少讲,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展示、想象和评价的空间,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还应采用多媒体教学,丰富多彩的画面、优美的音乐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把静止的事物活动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学生的身心完全融入课堂,使学生乐于发言,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语
  课堂发言有助于教师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多方面素质得以提高。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总结,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学生消除消极心理,鼓励学生举手发言,这样的课堂一定能成为学生放飞心灵、展现自我的大舞台。
  参考文献:
  [1]陆亚慧,王娜.关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举手发言的反思[J].成才之路,2010.
  [2]龙丽英.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发言心理现状的调查与对策[J].广西教育,2008.
  [3]王丽娟.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发言腼腆的原因研究[J].小学时代(教师版),2010.

关于初中生课堂举手发言情况的调查研究(五)
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的对策研究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课堂发言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许多老师也认识到课堂发言的重要性,但有时也为课堂“启而不发”而苦恼,特别是在上研究课、公开课时,更是因课堂发言冷清、沉闷不积极而陷入尴尬。

  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发言呢?这其中有很多复杂的心理因素。造成学生课堂发言的心理障碍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要还是客观原因造成的:一是与落后的教学模式有关。长期的重灌输、轻学法,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等等常见的思维方法,学生都不曾学会,课堂发言就非常困难。二是受教师过度包办,其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不放心”,包括在教学行为上讲解过度,时空过度,知识量过度。致使课堂教学失去民主性,久而久之,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障碍,学生不敢说,不想说,不敢做,不想做。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习惯地认为反正老师要讲的,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同思维、联想思维等常见思维方法长期得不到锻炼,自然,课堂发言就非常困难了。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教学有效调控的主要方法。那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呢?我做了一些探讨,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在一次讲座中我曾听孟素琴老师讲过,在人的日常言语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而写只占9%,由此可见听在人的日常言语活动中最重要。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听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学会了倾听,才会思考,才能积极地举手发言。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1. 帮助学生树立用心倾听的愿望。思想支配行动,只有思想上认识到了才能付诸于行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给学生讲一些关于认真倾听的故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明白认真倾听的重要性。上课时,我还常常对学生讲:“用心听别人说话是对别人的尊重,是最懂礼貌的好孩子。”“会听的孩子一定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就这样,学生在心中慢慢地树立了我要用心听,我要当好孩子的愿望。
  2. 重复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这是我在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要用到的方法,学生只要注意听,就能重复。当然,重复的内容也不能太多。
  二、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树立自信
  很多学生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是因为存在心理障碍,缺乏自信,怕回答错了挨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因此我们要想办法帮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树立信心。
  1. 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心理障碍。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学好问是他们的天性,也是强烈的问题意识的突出表现,教学中要顺应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这一规律,创设良好的氛围,尊重和爱护他们的好奇心,这对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这样才能调动大脑积极思维,认真思考问题。我们当老师的不管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都不能带着情绪上课,我们要把微笑留给学生,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2. 鼓励学生“错”,树立自信。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教师更像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最可信赖的知己。师生间有了这种温暖的个人关系,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课堂就形成了。我们还要鼓励学生“错”,不要怕学生说错,在我们班有句响亮的口号“错也要错得响亮”。我经常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声音要洪亮,对回答错了的学生我从来不批评,这样学生慢慢地就消除了心里障碍,发言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三、采用激励性评价,提高发言积极性
  评价是一件需要教育智慧的事。一节课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仿佛是一节课的指南针,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好的课堂评价能调动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在《井冈翠竹》一课的教学中,我引入新课后说到:“谁来读读课文的1、2自然段?”我们班的冯同学怯生生地举起了小手。我一看,心想:机会来了,可不能错过。要知道,冯同学平时是从来不举手的。我走过去,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膀说:“冯同学,今天你真勇敢,请你来读一读,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冯同学望了我一眼,便读了起来。她读得不是很大声,但读得很流利,读完后我对他说:“孩子,你今天的课文读得字正腔圆,老师很喜欢你,老师希望在课堂上能多听到你清脆甜美的声音。”听了我的话,她高兴地坐下了,这节课她居然举了十多次手,其他同学在她的影响下,举手的次数也明显增多。我真的感叹,老师的评价居然会对学生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节课我上得很轻松,教学效果也很好。因此,我们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帮学生树立信心,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让更多的小手多在课堂上高高举起。
  四、学习发言技巧与方法,培养发言能力
  学生树立了认真倾听的愿望,在老师的煽动下很多时候也想举手发言,可在如何发言才更准确、妥帖上却无从下手,我们当老师的要加以指导。
  1. 多听:多听别人发言,学习发言方法与技巧。在一个班中,总有几个发言能力较强的同学,让其他同学多听他们是怎样发言的,多向别人学习,慢慢地自己也会了。
  2. 多看:多看书,积累丰富语言。语言靠积累,平时要鼓励学生多看书,积累丰富的语言。语言积累多了,表达起来自然就流畅了。
  3. 多思:勤思考,抓重点,进行发言训练。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抓住重点进行发言。对于这一点,我们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也应该不一样:对成绩差一点的,要求低一点,他能回答多少算多少,老师要给以表扬和引导;对成绩好的学生要求高一些,要求回答问题尽量完整,回答问题抓住重点,尽量准确。
  4. 多练:勤举手,常发言,培养发言能力。让学生明白,要提高自己的发言能力,还是要多练,只有经常举手,多练习,才能让自己得到锻炼,发言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给每个孩子发言的机会,特别是班上的中差生。
  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不是一天两天就调动起来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创造多种多样的练习条件,给学生有练习的机会。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如课前5分钟发言、主题班会、节日活动等。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学生在这样多渠道的交流发言过程中,相互携手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其发言能力必定会不断的进步,发言积极性会越来越高。我相信,课堂上那一双双稚嫩纯真的眼神、那一双双举起的可爱小手一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无限生辉的!

关于初中生课堂举手发言情况的调查研究(六)
中学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的个体化研究

  摘 要 将学生根据成绩及个性作为个体化分类标准,文章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数学口头表达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并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提出合理的教学意见。

  关键词 中学生 个体化 数学能力 口头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对交流能力关注度日益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成为公民的必备能力之一。数学是集数学符号、文字、数字于一体的学科,数学口头表达能力是学生进行数学问题交流的基础,在数学学习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中学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成为如今数学教学中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数学语言训练,而且还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以学生成绩、性格作为个体化分类标准,从而有效地提高中学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下面按学生成绩、性格分为六类进行阐述。
  1成绩150-120分,性格外向
  在此类别中,学生成绩优异性格外向,影响此类学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学生运用数学口头语言表达主动性以及课堂的教学方法,在课上主动回答问题、在课下主动与同学交流数学问题的学生数学交流能力要更强。同时教师上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对此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在讨论法的教学下,这一类学生的数学口条表达能力更强。
  对于此类学生,教师可以更多地采用讨论法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为他们提供交流思考的空间;同时可以充分地为此类学生提供课下学习交流的机会,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小组等方式,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高此类学生的数学口头表达能力。
  2成绩150-120分,性格内向
  此分类学生成绩都较为优秀但性格内向,数学表达能力的强弱主要体现在学生自主性和教师教学方法两方面上。在课上主动回答问题、在课下主动与同学交流数学问题的学生,数学交流能力更强;同时教师上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自身口语表达及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对此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的在讨论法的教学下,使得学生能够有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流的机会,进一步促进学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师准确的数学口头表达作为模仿的基础;老师对于其回答问题的肯定,会成为学生主动运用数学口头语言进行交流的最佳动力。
  所以对于这类学生而言,教师可以更多地采用讨论法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为他们提供交流思考的空间;同时可以充分地为此类学生提供,课下学习交流的机会,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小组等方式,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高此类学生的数学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对于这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及课下主动交流思考,给予一定的肯定与表扬,进一步激发他们运用数学口头语言进行交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口头表达能力。
  3成绩120-90分,性格外向
  此类学生特点为成绩中等、性格外向同,对于此类学生而言,教师自身语言表达的重视程度极大的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口头表达能力。数学教师在平时注重自己的语言表达会有利于学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反之,不太注重的教师所教授的学生表达能力则相对较弱。因此,数学教师应十分注重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数学语言规范及清晰表达。同时教师的鼓励对于学生的发言积极性甚至口语表达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受到表扬的学生会更愿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口头表达能力就得到了提高。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发言时,应当多肯定学生的想法,对于不正确的思路则应给予相应的指导。
  对于这一类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注意自己口头表达的规范性与清晰性;同时对于学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行为,要及时给予积极地肯定。在课后辅导中,可以适度地在完成基本课业要求的情况下,安排小组讨论等课后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口头表达能力。总的来说一方面要促进他们的能力提升,另方面要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中既要注意此类学生的表现,也要注意自身的数学口头表达的准确性;在课下要付诸这类学生更多地注意,帮助他们慢慢克服数学学习上的瓶颈,在数学能力上得到提升,之后再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交流,更有助于此类学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4成绩120-90分,性格内向
  影响此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因素主要是教师的表达、教师的行为、学生的主动性。对于这类成绩中等且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教师的行为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表达清晰、不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思路,经常鼓励学生进行课下交流讨论等等行为,都会极大促进学生的表达积极性和表达能力。
  因此,对于此类学生,老师在教学中应注意:(1)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调整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多采用师生相互交流探讨的方式进行新知识的传播。教师在课堂上应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尤其是针对有发展潜力但自主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应当多多关注他们。(2)注重自身表达水平。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模仿对象,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表达,尤其在课上讲解时。只有有了正确的表达,学生模仿起来才会更加有效,为建立良好的数学口头表达能力打下夯实的基础。
  5不及格,性格外向
  对于此类学生而言数学能力的缺陷,是影响他们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的主要原因。由于数学能力有限,此类在解决较难数学问题时均会选择放弃,而在课堂中,他们也并不能完全理解老师所讲解的内容,而在回答问题时被老师打断,在他们身上也时有发生。同时此类学生的主动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频率较低,这可能与他们的本身数学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对于此类学生,要抓住他们性格较为外向,能够与同学们主动进行交流的特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当放慢进度,照顾此类学生,在此类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时,应给他们进行表达的机会,不要急于打断。在巩固学生基本知识,逐步提高学科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口头表达能力。   6不及格,性格内向
  对于此类学生而言,影响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的因素主要是数学能力和性格特征。由于数学能力有限,而在课堂中,他们也并不能完全理解老师所讲解的内容,在回答问题时,几乎没有得到过老师的表扬或赞赏。此类学生的主动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频率较低,这可能与他们的本身有很大的关系。
  对于此类学生,由于他们性格较为内向、成绩较为不理想,大多数学生并不会主动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在课堂上举手发言;对于此类学生存在的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当放慢进度,照顾此类学生,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以表扬激励为主,引导他们正视自己的数学学习,在对学生传授知识时要特别注意自身口头语言的表达。课后可与此类学生进行进一步沟通,帮助他们在提高数学成绩的同时提高数学口头表达能力。
  7结语
  每一类学生所需要的提高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的方式并不相同,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我们更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并在课下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后练习。但不可否认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课堂,相比其他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大多数中学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老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上课举手发言的积极性,进一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更多地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
  参考文献
  [1] 左小刚.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J].考试周刊,2014(77).
  [2] 李新.对高中学生“说数学”能力的调查和思考[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4).
  [3] 李新.对高中学生“说数学”能力的调查和思考[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1).
  [4] 谢中平.多方位探索物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J].成才之路,2011(16).
  [5] 陈义德.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说数学”的能力[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11).
  [6] 覃理才.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J].南方论刊,2002(7).
  [7] 宋瑛.数学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3.
  [8] 林惠贞.数学语言学习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3.
  [9] 孙荣.课堂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2010.

关于初中生课堂举手发言情况的调查研究

http://m.zhuodaoren.com/fanwen351217/

推荐访问:初中生追星情况调查 举手发言音乐

各类报告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加油站便利店经营分析 下一篇:小镇全域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