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建设与西柏坡精神

2016-08-19 制度 阅读:

制度建设与西柏坡精神(一)
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实践,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精神。西柏坡精神是在中国革命历史性转折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产物,是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财富。当今世界正发生着剧烈激荡的变化,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念的冲突导致人与自然、社会和自我三种关系失调而造成的一种文化危机,这也正是我们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和危机,西柏坡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不仅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对于宣传革命思想,壮大革命力量具有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的作用,在和平建设时期,西柏坡精神对于帮助人们树立理想信念、精神信仰、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具有永恒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西柏坡精神的溯源

(一) 西柏坡精神源于井冈山精神

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它熔铸着人们的追求和希望。井冈山作为中国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向全国人民障显着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坚强革命信念的井冈山精神。在严酷的环境下井冈山军民抱定革命必胜、共产主义理想必定实现的信念,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根据地的一次次“围剿”,从而扩大了红军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

(二) 西柏坡精神源于长征精神

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确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四度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在长征途中,共产党人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长征的胜利靠的是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靠的是红军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靠的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靠的是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为西柏坡精神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 西柏坡精神源于延安精神

在延安,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以全民族的利益为重,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在延安时期,全党全军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形成了优良的作风,包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这些构成了延安精神的内涵,从而使革命作风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二、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容

(一)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进驻西柏坡期间,解放战争已进入第三年,在力量对比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仍处于劣势,但如果加上人心向背和质量对比,人民解放军则占了优势。在这种形势下,我党发出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号召,用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鼓舞人民,藐视敌人,夺取胜利,同时毅然发动了三大战役。在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60万对80万,并以压倒一切的气势,经过66天的艰苦战斗,取得了胜利。在每个战役每个阶段中,都体现着人民解放军连续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涌现出许许多多排除万难、勇敢战斗的英雄壮举。

(二) 执行政策、严守纪律的精神。

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严格遵守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指出,为了消灭一切敌人,“必须提高纪律性,坚决执行命令,执行政策,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

一致,全军一致,不允许任何破坏纪律的现象存在”。毛泽东再三强调,在执行政策和策略的问题上,“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三)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作风建设、思想建设,提高了党的军队战斗力。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深刻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要求全党必须预防因为胜利而带来的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

三、弘扬西柏坡精神的重大意义

(一)西柏坡精神有利于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首先,西柏坡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理想、为实现共产主义而献身的革命牺牲精神,我们党正是由于有了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使我们党克服了各种困难,才不断地走向胜利,这种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西柏坡精神内容的思想灵魂。其次,西柏坡精神彰显出中国革命理论和革命文化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教育,始终坚持革命理想信念教育。再次,西柏坡时期,党把求得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全国解放和人民幸福,作为最根本的利益所在和最崇高的价值追求,把社会理想同个人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坚定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因此,我们要传承西柏坡革命精神。

(二)西柏坡精神有利于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胡锦涛赴西柏坡考察时提出:全党同志要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两个务必”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纽带,这要求党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坚持“两个务必”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今天对于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要求,对于坚持党的宗旨意识,弘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永久执政的精神武器

坚持执政为民,是由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宗旨决定的,是对西柏坡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发展,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坚持“两个务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党怎样执政、靠什么执政的问题。我们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三、西柏坡精神的现实意义

(一)弘扬西柏坡精神是不断坚持和完善改革开放的需要。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发生举世瞩目巨变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

【制度建设与西柏坡精神】

深层次的矛盾,充满着挑战。要完善和坚持改革开放,就必须发扬西柏坡精神,永远保持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克服思想上的僵化,勇于创新,大胆实践,进一步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弘扬西柏坡精神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中国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安邦兴国、人民小康的唯一途径。党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发扬西柏坡精神。在现代化建设中,只有坚持“两个务必”,才能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只有坚持“两个务必”,才能抓住历史机遇锐意进取;只有坚持“两个务必”,才能科学判断发展大势,应对各种风险,赢得各种挑战。

(三)弘扬西柏坡精神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

弘扬西柏坡精神,可以提高党员抵制剥削阶级思想侵蚀的能力,使其永远保持勤俭节约、奋斗拼搏的精神,筑起经受执政和改革开放考验的理性长城,进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四)弘扬西柏坡精神是中国人民宝贵的财富。

西柏坡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和文化支撑。在当前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将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鼓舞斗志、引领风尚、凝聚人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制度建设与西柏坡精神(二)
西柏坡精神的启示

浅谈西柏坡精神的现代建设的启示

摘 要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肩负着领导全国人民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双重使命,在推动中国社会由革命走向建设的伟大转变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两个务必”是其本质特征和精神实质,与时俱进是其鲜明的理论品格,它不仅是新中国的立国之魂,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支撑,具有很重要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西柏坡精神;现实作用;时代价值

我们的党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像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航天精神等等,这些精神在当时发挥了不可比拟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起走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多元文化的发展,很多人都在问,学习这些精神不过时吗?我个人认为,中国社会现在存在着信仰危机。在此,以西柏坡精神为例来谈谈这些精神财富的当代价值。

1 西柏坡精神的内涵

西柏坡精神是指以毛泽东同志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在驻西柏坡期间体现和创立的一系列革命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它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西柏坡精神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熟于解放战争时期,在历经无数艰难曲折,即将夺取全国政权的历史转折关头,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发起了战略决战,而且按照历史前进的方向能动地依靠人民群众使中国革命转变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这种历练过程构成西柏坡精神丰富而又确定的历史内涵,其精神实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彻底革命精神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实际上就是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它是无产阶级大无畏精神的集中体现。西柏坡时期,革命形势迅猛发展,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已转入全国反攻,是否敢于不失时机地发起战略决战,将革命进行到底,是党在西柏坡时期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中共中央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精神,不失时机地组织了伟大战略决战,歼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

1.2 居安思危、艰苦奋斗的不断进取精神

在西柏坡时,中国革命即将全面胜利。执政问题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提到党中央的议事日程。共产党人会不会变成李自成?能否避免重蹈“其亡也忽”的历史覆辙?能不能经受得住胜利与执政的考验?这关系到革命成果能否巩固,社会主义目标能否实现,中国式的建设道路能否走下去?在这个时候毛主席提出了“两个务必”,它科学地回答了共产党人应怎样经受革命胜利和执政考验的历史性课题,为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如何防止腐化变质,永葆革命者本色,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1.3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创新精神

西柏坡时期,面对全国即将胜利的新形势,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坚持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既要善于破坏旧世界,又要善于建设新世界的要求,确定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战略思路。此外,我们党在这一时期,还【制度建设与西柏坡精神】

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创造了人民民主专政这一崭新的国家制度;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等。这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重大举措,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后人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留下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

2 西柏坡精神的现实作用和时代意义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这样一个关键的时期,重温毛泽东同志的教诲,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对于我们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仍具有很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时代意义。

2.1 西柏坡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

首先,西柏坡精神蕴含的丰富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思想前提。在对西柏坡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愈益意识到,西柏坡时期,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斗争实践及其由此产生出的西柏坡精神,对当代军民主流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生于中国社会从胜利走向胜利、从革命走向建设历史转折时期的西柏坡精神,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的西柏坡精神有着鲜明的价值基点,即它是立足于中国社会转折关头的智慧和勇敢、立足于取得巨大胜利之后的理智和警觉、立足于建立一个既符合国情又顺应民意的新中国的探索和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与斗争中形成的靠拼搏赢得胜利、靠团结凝聚力量、靠创新走向未来以及以不懈“赶考”、主动迎战的崇高价值理念。这些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前提。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可能凭空而成,它是中国特色意识形态发展的历史延续,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国革命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升华。

其次,西柏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西柏坡精神之所以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源泉之一,在于它本身包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诸多优秀基因,如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团结民主、自警自律、顽强学习等等。这些内容既是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军民克敌制胜的价值理念,是西柏坡精神的内核,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备的精神依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或缺的内涵。

2.2 西柏坡精神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支撑

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其核心是以人为本。2002年胡锦涛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期间,要求全党同志必须牢记“两个务必”,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实际上是为共产党人提出明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要求,对于共产党人的认识和实践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因为,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才能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思想上真正扎根、在行动上自觉体现,时时心存忧患意识,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形成共产党人应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式;只有懂得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以后的任务仍然艰巨、历史责任依然重大的条件下如何身体力行西柏坡精神,我们党才能领导全国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2.3 西柏坡精神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倡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来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强调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而凝聚在西柏坡精神中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的是我国传统美德的反映,有的是中华

民族精神的体现,更多的则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的汇集和发展,这些精神为加速中国革命的进程,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进而实现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具有长新的永存性。以革命精神激励全党全国人民,集中广大人民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的传统工作方法。西柏坡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资源和财富,具有凝聚党心、民心、军心的巨大作用,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弘扬这种精神对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2.4 西柏坡精神是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重要指导。

西柏坡精神中蕴含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对于当代大学生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我们应该看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奋发向上的。多数大学生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发展,拥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对参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满了期待、热情和信心。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化,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西柏坡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不仅是当前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需要,而且也是教育和引导年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而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有力保证。

3 弘扬西柏坡精神的途径

3.1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西柏坡精神的教育

具体说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创新校园文化主题,帮助学生理解西柏坡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学校可以通过演讲、红歌会、朗诵等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宣扬西柏坡精神,让广大师生了解它的形成、发展,理解它的内涵、实质,明确它的特征、意义,进而将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引入课堂与学生生活,用它来培养人、教育人,从而形成一种开拓、进取、创新、求实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带动所有青年学生养成渴望知识,追求真理的优秀品质。

其次是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使其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西柏坡精神中蕴含的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是引领当代人价值取向的一面旗帜,坚持用西柏坡精神的理论成果武装学生的头脑,才能是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积极的理想信念。

最后是强化挫折教育,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少年新,则中国新;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的素质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然而,今天的大学生大多是80后甚至90后,且多是独生子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条件使他们养成了养尊处优的生活习惯;还有一些大学生认为艰苦奋斗早已过时,市场经济不需要艰苦奋斗了,这些想法不仅直接影响了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更为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由此可见,在大学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西柏坡精神,使之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尤为重要。

3.2 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制度,为弘扬和践行西柏坡精神提供制度保障

弘扬西柏坡精神,离不开思想引导和精神感召。然而,任何一种思想理论成果,如果总停留在思想教育和道德示范的层面,没有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就难以保证其社会效果的长效性。思想成果只有

升华为制度成果,才能保证其应有的社会效果。正如邓小平所强调的:“与思想教育工作相比较,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更具有强制约束的力量。因为,西柏坡精神既是一种思想品质,也是一种工作作风,既是对党员个人的要求,也是对党政机关的整体要求。在廉政制度建设中,把对党员干部的思想要求、道德规范同具体的工作职责结合起来,根据岗位职责和业务分工,有针对性的明确制定出具体的廉政建设规定和行为规范,强化约束力;在勤政制度建设过程中.按照执政的一般规律和“两个务必”的要求,形成刚性的工作规定的考评机制。凡是能够量化和细化的工作要求都做到具体清晰,切实可行,便于进行检查监督;还要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基于“两个务必”的基本要求.根据自身情况建立起客观适用的道德评价机制,赏罚分明的奖惩激励机制,以及科学有效地工作运行机制。

总 结

概而言之,西柏坡精神在市场经济化和价值多元化的现时代,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弘扬西柏坡精神,发扬西柏坡时期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与时俱进,当代大学生才能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大显身手。而不至于仅以功利享乐主义行事,错过了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良机。

参考文献:

[1] 王玉平.关于西柏坡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的思考[D].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第1卷(1):77-80.

[2] 许帆,庄璧瑛.论当代大学生党员如何继承西柏坡精神——参观西柏坡革命圣地有感[J].大观周刊,2013(8):154.

[3] 安雪玲.让西柏坡精神永耀校园——继承弘扬西柏坡精神途径的探索[D].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第22卷

(5):17-20.

制度建设与西柏坡精神

http://m.zhuodaoren.com/fanwen343272/

推荐访问:西柏坡精神论文 学习西柏坡精神

制度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公务用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金伯利进程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