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2017-01-03 工作计划 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计划【一】:2012年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计划

2012年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计划

为积极响应我县生态文明村创建的号召,根据我村实际,特制定本创建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创建生态文明村的目标和要求。根据我村的实际情况,深入发动群众,群策群力,共创生态文明村,并力争在我镇范围内起示范作用。

二、工作内容

(一)生态环境建设。引导村民村民宅前屋后种花植树,美化环境。绿化庭院;特别是重点建设好村示范路两旁的绿化、净化、美化工作,营造出整洁的村容村貌。

(二)生态文明建设。高标准地完善村级文化中心(包括办公场所、老年活动室、农家书屋、篮球场、科普宣传栏等);实行村务、党务、财务公开,建设标准化的公开栏。开展以生态文明、社会公德、科学知识、法律知识和村规民约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直接抓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具体落实,发动群众的积极性,群策群力把自己的家园装扮得更加靓丽。

(二)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广泛参与。从年初开始,利用村内广播、横幅标语、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发动,让群众懂得创建生态

文明村的好处,积极主动地参与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三)加强督查,确保建设效果。生态文明村建设小组成员要经常深入生态文明村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树立了新风尚。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卫生知识、环保知识和法制观念,积极开展“党员家庭挂牌”、“星级文明户”评比等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引导村民移风易俗、破除迷信,实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自觉抵制毒品、远离赌博,在农村进一步形成了家庭和顺、邻里和睦、人人和善的文明新风尚。

(五)营造新环境。在创建中,以整治脏乱差为突破口,通过“五棚”整治、垃圾清运等措施,大力整治农村“五乱”现象。借创建之风,让村前村后绿化美化,庭院绿树成荫、花草点缀、环境优美、清风扑面。

(六)塑造新农民。坚持把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与现代公民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文艺演出、知识竞赛、读书征文、道德评议等多种形式,积极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广大农村营造了讲文明、讲道德的浓厚氛围。同时加强对广大农民的教育培训,造就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012年1月

北闸村村委会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计划【二】: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提出新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是我们党在总结实践经验、反思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的先进理念。我们现在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重大现实问题。从人民需求来看,我们迫切需要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安全的食品、舒适的人居环境等,同时,也迫切需要解决很多由于过度开发和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这是百姓的期望,也是政府首先应该解决的。应对挑战,我们必须要认真面对现实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此,环境保护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广泛开展环保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广泛宣传,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教育,普及生态环保基本知识。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重点企业负责人的环保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依法行政、守法经营的意识。

第二,完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着力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生态环保工作格局,健全和完善环保部门统一监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推进机制,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1

第三,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扩张,及时淘汰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设备,提高环保准入门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的转变。

第四,强化执法监督。健全完善环境监管体系,形成全覆盖、网络化的环境保护监管体系网络,实现环境监管城乡全覆盖;大力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和监管手段信息化建设,增强环境监管的科技含量,提升环境执法能力;依法查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重视解决群众关注的环保热点、难点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与此同时,要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省、市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努力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共同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2013年11月25日 2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计划【三】:十三五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十三五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苏利阳王毅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中共中央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中的战略地位。本章旨在回顾五年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及其演化历程,对十三五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评述。

一、 发展中的生态文明理念

有关生态文明的提法,在中央文件中最早见诸于200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该文件提出“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而后,2007年“十七大”报告是生态文明一词首次写入党代会代表,报告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生态文明的理念得到进一步完善,指“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应该说,当前的生态文明概念是在中国语境下产生的话语,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特定的国内外社会经济背景,也反映中国共产党在发展理念上的继承与创新。2003年,面对油电煤运全面紧张的局势,中国领导人相继提出了“循环经济”、“科学发展观”、“两型社会”、“节能减排”等理念,并取得积极成效。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需要对过去五年的资源环境保护进行实践总结和理念升华,因而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以此统领相关理念。随后在2007年12月胡锦涛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研讨班的讲话,指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即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两型社会。而后,随着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等概念在国际社会上兴起,“绿色低碳”的理念也被引入到国内。作为对党的十七大报告的集成和创新,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以生态文明这一概念为核心,进一步集成了相关理念,用以指导工作。

从学术涵义看,自生态文明的概念提出后,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均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诠释和解读,但由于缺少基础研究和基本理论,对于生态文明的认识并不统一(潘岳,2006;薛晓源等,2007;周生贤,201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2012)。在西方,虽然从生态哲学、生态经济等角度,或是从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现代化、环境治理等理论出发都讨论过类似的概念,但尚未形成系统的观点。也就是说,有关生态文明的研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学术传承。虽然西方国家没有提出更多创新的概念,但其环境保护或者“绿色”理念,已通过具体的法律、政策、管理等措施逐步深入人心,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使其实际的“生态文明水平”达到较高的程度。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因此,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广义角度来理解生态文明,还缺少足够的证据证明它是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具有统治地位的高级文明形态;狭义上讲,作为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列的现代文明形态之一,生态文明又与其他文明形态密不可分。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则更倾向于在加强经济、社会等方面建设的同时,突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有限目标和任

务。

总体上,生态文明理念有待通过我们的实践不断总结、深化、循序渐进。但现阶段看,我们从狭义上理解生态文明建设,认为其包括资源保护、生态保育、环境保护、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等方面,同时强调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当中,体现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要求。

二、 历史上的五年规划与生态文明

这里,我们以改革开放后第一次五年规划为起点,截止到“十二五”规划,将其分为两个阶段。

(一)五年计划中的资源环境保护

有关资源环境的内容和指标与五年规划的渊源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其中国务院在“六五”计划(1981-1985)和“七五”计划(1986-1990)中把环境保护列为独立篇章是重要标志。这两个五年计划对能源节约、林业建设等领域都提出了工作目标和定量指标,但关于环境保护的篇幅较少。由于当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大部分地方出现了以供电不足为基本特征的能源严重短缺现象,因此当时资源环境保护的主要目的是力争加大自然资源能源开发力度来实现“保供应”(王海芹,2016)。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持续高速增长,资源能源供应仍短缺、长时期持续缺电的局面并未彻底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并未得到遏制。期间,我国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方针,确立了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基本战略。“八五”计划重点围绕能源节约,提出单位GDP能耗、产品能耗、节能量三方面的指标,在生态环境领域提出造林规模、森林覆盖率两项指标,同时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指标不断增多,核心是工开展工业“三废”的处理。“九五”计划总体延续八五计划的做法,但在环境治理领域,除了工业领域外,还增加了生活领域的环境保护指标。

“十五”计划继续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但在指标和任务上做了重大调整。一方面,在资源节约指标方面,由于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导致经济下滑进而致使能源供需矛盾不突出等原因,因此去掉了能源节约的指标,转而增加节约用水的指标。生态建设的指标做了重大挑战,由于98年长江洪水的原因,在传统林业建设基础上,增加了水土流失、“三化”草地等指标。在环境保护的指标,相关任务也不断增多,引入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指标。

表1五年计划中资源环境类定量指标

(二)五年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与过去五年计划相比,“十一五”规划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首先,“五年计划”开始被调整为“五年规划”,以区别于政府直接决定资源配置的指令性计划;其次,规划重要性明显增强,特别是温家宝总理上任后提出的“没有规划不批项目”的要求;第三,规划的思路发生重大转变,特别是政府工作重心从经济结构问题转向改善政府管理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强调国家要对经济、社会、科技和环境的发展进行长远协调(韩博天,2013);第四,“十一五”规划在已有的预期性指标的基础上引进了约束性指标,后者被视作“政府对社会的承诺”,约束的对象由企业转为各级政府,特别是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保护环境和土地使用等方面的行为(杨伟民,2010)。通过与干部考核体系相挂钩,五年规划的重要性得以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规划对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义同样非凡。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形势发生重大转变,自2003年起步入重化工业化阶段,其后果是“十五”期间,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唯独环保指标没有完成,二氧化硫排放量不降反升,能源需求也大幅增加。为此,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不得不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检讨。再加上科学发展观、两型社会等理念的提出,“十一五”规划开始大幅度提升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地位。

一方面,从指标上看,为应对能源紧张的局面,单位GDP能源强度重新被纳入到五年规划中,同时“十五”期间未完成的指标SO2、COD总量指标继续被采用,这些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被纳入到五年规划中,形成“节能减排”行动,并将约束性指标与干部考核体系挂钩。

另一方面,“十一五”规划还首次引入国土空间有序开发管理的理念,提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应该说,“十一五”规划奠定了此后五年规划的基本框架,也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雏形,形成资源保护、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国土空间保护的框架。

“十二五”规划延续了“十一五”规划的成功做法,并进一步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扩大了指标体系。第一,由于“十一五”期间我国参与哥本哈根大会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承诺,“十二五”规划在传统的节能减排指标上,将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指标和任务纳入到五年规划中,增加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非石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等约束性指标;第二,在生态建设领域,增加了森林蓄积量的指标,反映林业建设开始从追求以数量为主的森林覆盖率指标,转向数量和质量并重。此外,在环境治理领域,继续延续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思路,在气、水领域各增加了氨氮化物排放总量、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指标。

表2 五年规划中的资源环境指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三、十三五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一)国内外背景

1、“十三五”时期的历史特殊性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当时形势和未来研判,提出了一系列2020年目标(表3)。这使得“十三五”时期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地位。“十三五”是实现“中国梦”的“两个一百年”中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时期,是最后一个五年规划,它对我国能否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十三五”也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落实依法治国的决战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十三五对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落实依法治国的意义重大。

表3 我国已发布的2020年重大战略目标

2、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内背景

经济增长向“新常态”转型,谋求发展方式转型成为重大战略取向。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不断下滑,在近期下滑至7.0%以下的情况下未来将可能进一步降低。在这一背景下,推动发展方式转型、实现创新驱动成为党和国家重要并紧迫的任务。

资源能源、环境保护压力总体趋增,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尽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仍将持续增长。预计未来10年我国能源消耗保持4-5%的增长区间,面临战略性资源能源长期紧缺的挑战,同时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中国已经形成区域性PM2.5污染、流域性水污染,短期内仍难以扭转。灰霾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水污染持续恶化,2013年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IV-V类及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19.3%、9.0%;土壤污染面积仍在扩大。

3、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背景

国际格局延续“东升西降”的变动趋势。当今世界发展与环境格局正经历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东升西降”的变动趋势更为明显。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提高了国际地位和话语权。中国经济总量从1990年占全球1.6%提升到2012年11.4%,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国。按照购买力平价(PPP)计算,2014年中国已取代美国;按照汇率计算,中国也可能在未来10年左右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有望孕育突破。2008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驱动下,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科技研发,发达国家出现“再工业化”、“回归制造业”浪潮,力图推动新一轮以智能、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科技革命并占据主导地位。历经多年的酝酿,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有望孕育突破。一是得益于一系列技术突破,美国页岩气革命,对全球能源格局和地缘政治带来深刻影响。二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等绿色低碳技术不断突破,全球竞争开始展开,重点是新兴技术领域的标准、专利之争。三是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带来信息技术深度应用的革命,深刻改革生产和生活方式。

气候变化、资源环境的约束不断加深。当前,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能源供应紧张态势未能扭转,给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第五次IPCC评估报告显示,如不采取行动,全球变暖将超过4℃,远高于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2度升温目标。同时,全球范围内的水资源污染和短缺、自然灾害频发、大气污染等依旧严峻,推动各国和社会舆论形成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共识。作为对千年发展目标的更新和升级,在历经3年多时间的艰苦谈判,2015年9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17个领域169项可持续发展目标。2015年12月,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全球气候新协定,就2020年后的全球减排达成约束性公约,标志全球气候治理进入新的格局。

(二)十三五规划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布局

在上述背景下,“十三五”规划站在全球视野高度下,结合国内需求对生态文明建设做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计划【四】:生态文明建设2014年8期

生态文明建设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30多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各种矛盾和问题也开始集中显现。2012年,我国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11.5%,却消耗了全球21.3%的能源、45%的钢、43%的铜、54%的水泥;原油、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56.4%和66.5%,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已居世界第一。2013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37.5亿吨标准煤,十大流域的704个水质监测断面中,劣v类水质断面占8.9%。

2. 人民群众过去“求温饱”,现在“盼环保”,希望生活的环境优美宜居,能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新型文明形态,既关系民生福祉,也关系民族未来。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

3. 欧洲的莱茵河重见清澈,英国伦敦摘掉“雾都”帽子,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治理,都经历了数十年时间。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经过较长时期艰苦不懈的努力。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各国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对自然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其背后伴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发展权益之争。一些发达国家为维持既得利益,保持全球竞争的领先地位,通过设置环境技术壁垒,打生态牌,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超越其发展阶段的生态环境责任,生态领域的竞争在国际上愈演愈烈。

4.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工作安排上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节能降耗和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及土壤等污染治理,加大工作力度,制定和实施治理行动计划,成熟一个、推出一个、落实一个,不断取得成效;一手抓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着眼全局,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形成有利于资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http://m.zhuodaoren.com/dangzheng585895/

推荐访问: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2017支部副书记工作计划 下一篇:语文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