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什么?

2016-08-24 工作计划 阅读:

论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什么?(一)
校本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龙源期刊网 .cn

校本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作者:李晶

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5年第06期

【摘要】以校为本的课程方案正在我国广泛实施,校本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因而教师如何理解和实施校本课程并在实施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就成为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本文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出发,分析教师自身因素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影响,并对教师专业发展能够促进校本课程有效实施的必然性进行展望,最终对提升课程改革效度有所启迪。

【关键词】校本课程实施 教师专业发展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43-02

我国在2001年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进新课程的前提,因为他们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重视教师的课程参与,强调改变教师的课堂专业生活方式,并通过这种课程参与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立足我国中小学课程实施的实际,结合中小学校本课程的现状,从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研究影响校本课程实施的因素,将有助于我国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从专业发展角度讲,教师的专业发展只能在学校中、在具体的实践中、在对自身实践的不断反思中才能完成,而校本课程实施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的一种课程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也必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分析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课程实施之间的关系在目前的实证研究中,对学校外围组织结构的分析占据主流位置,相对而言,对教师内在专业发展的分析还不够深入。在学校教育情境中,校本课程实施通常是学校外围组织结构与教师内在专业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仅从学校外围组织结构这一个视角分析并不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研究者需要“双管齐下”,从另一层面更加深入地探讨教师专业发展对校本课程实施施加的影响。在进行此类研究时,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的外在推力的转变,更应该考虑如何将教师的态度、情感、信念与价值观等自身因素包括在内并能够在实施过程中得到提升,分析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深层转变。

一、教师自身因素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影响

(一)教师的学识背景——知识和能力

校本课程是“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本校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从校本课程的定义可以看出,教师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主力军和不可获取的重要

论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什么?(二)
浅谈影响新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

龙源期刊网 .cn

浅谈影响新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

作者:张孝

来源:《现代教育参考》2013年第01期

【摘要】实施新课程,是关系国计民生,教育成败的大事,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论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什么?】

【关键词】课程改革因素教师学生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避免出现以往的高分低能,不伦不类的学生。同时,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在尝试中学习,在学习中尝试。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远离游戏,远离某些社会的不良风气,回到学校回到课堂。几年的课程改革,作为一直贯穿始终的执行者,我的感触颇多,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遗憾。有看到学生兴高采烈恍然大悟的欣慰,也有看到学生学的一头雾水,手足无措、无从下手的无奈……总之,新课程的实施,酸甜苦辣啥滋味都有,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体会的。当然,只有总结过去的得失,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才有可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新课程实施的淋漓尽致。为此,我专门对实施新课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便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中尽一份力量。

1.学校主管领导因素

实施新课程,是我国借鉴欧美等西方国家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来为我国社会建设所用。新课程能不能实施、实施得彻不彻底,与领导的关系很大,所以我以为领导的态度等因素是新课程实施成败的关键。一个学校领导积极参与、积极出谋划策那么这个学校的新课程实施一定是一帆风顺,学生的出口质量定会一年比一年好。领导在校内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全力支持还不够,还应该加强自身的义务学习,加强对新课程的理论学习。需知领导的适时关注、适时指导,无一不对新课程的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教师和学生的热情也会有一定的推动的。所以,领导因素是我们实施新课程中的影响因素中的重中之重。

2.教师因素

如果说领导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程度,那么一直参与其中并真正实施新课程的教师的作用同样是其他无可替代的。毕竟实施新课程最终还需教师来完成。教师的态度决定新课程实施的是否完全,是否真正达到目的。要真正实施好新课程:

2.1教师要更新观念,变传统的保守、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需要一个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加强业务学习,加强对新事物的接收和吸收,在网上或专业的教育杂志上认识新课程、接收新课程,从而实施新课程。

论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什么?(三)
实施新课程的影响因素

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影响因素

【论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什么?】

中文摘要:传统的应试教育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鉴于此,国家开始实施新课程,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环境(学校环境)、教师技能素养、教学资源以及学生自身等因素的存在,对于新课程的顺利实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此,应加大对老师的培训力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大对教育教学资源的投入,丰富上课方式。本文便是从这些方面着手,对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能够提高新课程的实施效率,提高小学生的总体素质,使同学们健康发展。 关键词:实施新课程,影响,因素,建议【论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什么?】

一、实施新课程的背景: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也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是纯粹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人们对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作的主观反应。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国家发展日益依赖于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即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

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具有生存下去、改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去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并能终身学习),依赖于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各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共同面临着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国民,所以,实施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新课程概念及相关内容:

新课程是为真正落实我国素质教育而由国家中小学教研组统一编写和设定的课程模式,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新课程改革将学生发展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放在突出位置,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自主参与,完成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包括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健康素质等多面的健康发展)。同时,新课程改革也注重学生发展的个体性与差异性,重视开发学生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因受应试教育长期影响,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进程中,要逐步消除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摩擦,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使中国的教育更人性化,培育素质人才,更好的服务社会。目前针对新课程,国家基础教育司已经组织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编写了相关的教师新课程继续培训教材,新教材的内容将更加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新知识的更新,能有效地提高我国中小学生的素质。

【论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什么?】

三、新课程实施的意义:

新课改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使每一个孩子的身心都能健康发展。课改后的新教材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和赞同。他们认为,新教材符合时代的要求,提倡学生的参与,鼓励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了教材的实践性、探究性和活动性,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为我们的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四、新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第一,认识问题。从老师方面来说: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操作者,一切教学改革理念只有通过教师才有可能变成教学现实。教师的观念决定着课程实施的深度、广度,决定着课程实施的成败。有一部分教师对“新课程实施”存在观念性偏激。多数教师和校领导大都非常赞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困难重重;从学生本身来说:大多数学生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比较朴实,腼腆,不太喜欢跟老师和同学们交流,遇到问题不积极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忙,使得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比较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更加困难。再加上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氛围的影响,家长在学生的整体素质上最为关注的还是学习成绩,社会对一个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办学声誉也更多的倾向于学习成绩。由于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学习方式的双重改变,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有可能出现分数下滑的现象,家长就会质疑新课标的可行性。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这些意愿也在不同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使学生认为分数胜过一切,基于这【论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什么?】

种思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时间紧而只会关注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方式就会回到原先的状态,死记硬背,多做多练,只要分数提高了,其它的都不会在意。

第二,教师资源问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中小学师资问题表现得比较严重,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都有所体现。首先,由于农村小学老师工资待遇低,,特别是优秀教师流失严重(一方面受民办学校高薪诱惑,一方面师范类毕业生又不愿到村小任教);教师结构也不尽合理。在各类中小学中均存在这个问题,即男教师数量极少。同时,由于教师受年龄结构的限制,部分中老年教师(40岁以上的教师占到多数)受传统应试思想的束缚,难以摆脱已有的教学模式;其次,教师数量短缺而导致包班现象严重,专职教师非常少。多数老师从事多门学科的教学,教学精力严重不足,用于学习研讨的时间不足,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又少,致使科研能力普遍比较差;最后,教师的整体素质也有待提高。教师由于没有经过定期的、系统的专业理论培训,知识的更新速度慢,专业素养不足。

第三,教学资源也比较匮乏。课程资源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工厂、农村、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1】。但由于学校图书馆、实验室、活动场所等短缺以及教师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对校外资源开发得很少,教师依然以教学用书及师生讨论为主【论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什么?】

要教学资源。

第四,评价问题严重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评价制度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每位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同和参与到新课程改革中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单一的评价制度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精神存在冲突,大多数学校放弃原来单一的从学生成绩来评定学生与教师的方式,尽量采用多元评价制度。在操作过程中,由于许多农村学校还是以原有的应试教育的评价方法,狠抓教育教学质量。这样造成了学习内容是新的,评价却一如以前,特别是作为终极评价的升学考试还是旧有的体系,对教师评价仍然以升学率和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参考指标。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学校评先,与教师的评先评优、晋职、晋级、奖金等挂钩。这样,客观上制约了课程改革的深化和进一步发展。所以,评价改革滞后是实施新课程的瓶颈。陈玉琨等也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中指出,评价几乎成为制约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与否的一个瓶颈。尤其是中小学校长、教师,处于新课程实施的不同层次,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如何评价学校的工作。在目前中考、高考仍然保持原来的价值取向,校长、教师、学校就不可能真正贯彻课程改革精神,新课程实施就没有真正的生命力。【2】

第五,教材与教辅问题。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凭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具体依据,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品德觉悟的重要工具。同时,教师用书编写空洞,教学辅导资料跟

论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什么?(四)
学前教育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是以幼儿教师和幼儿为主的一项人文性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幼儿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对象,教师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但在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因素中不仅包括了幼儿、教师等因素,还受到园长与家长的影响。

  关键词:学前教育 课程实施 影响因素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014
  学前教育课程实施是幼儿园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坚持以幼儿园发展为本,以幼儿素质教育为目标,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应建立在充分考虑幼儿特点和需求的基础上,这也是课程设计的前提条件和评价依据。当前,一些幼儿园课程偏向传授认知技能,不断增加知识性课程,而减少了应有的游戏活动,同时也忽视了对幼儿情感和社会性的培养。这种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深入分析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提升学前教育的水平。
  一、教师因素:学前教育课程实施的主要执行者
  学前教育课程实施效果的衡量标准是课程活动是否能够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课程的主要执行者,在幼儿课程实施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幼儿园课程设计与课程目标实现等多个环节的重要联结者。幼儿教育的理念必须通过幼儿教师进行实践,幼儿教育的目标也必须通过教师的努力得以实现。一般而言,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更容易实现园本课程的开发。所以,幼儿教师的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等都是影响课程开发成功和实施的重要因素。
  然而,幼儿教师的素质高低是决定课程实施有效与否的重要因素。由于目前国家对幼儿园课程没有颁发统一的标准,更没有组织编写统一的教材,幼儿园在确立了本院所开设的课程后,主要是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计、目标划定、选择课程内容与方法等。因此,幼儿教师在课程上的时间安排、课程计划、教学方法上的选择都有着相当大的自由度。
  当前,我国幼儿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偏低。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理论水平不足日渐显露出来。因此,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切实提高幼儿教师入职前的教学质量,二是强化教师入职后的职业培训,帮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成长。
  二、幼儿因素:课程实施的重要参与者
  幼儿是幼儿园课程的主要实施对象,所以幼儿对课程实施的参与度直接影响了课程实施的效果。一个真正符合幼儿发展规律、满足幼儿需求的课程,必然能够吸引幼儿参与其中。幼儿是一切课程设置和实施的基础与目标,也是最佳的课程设计者,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生成性与多变性是课程发展的重要源泉。
  传统教育强调家长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十分低下表现为教学围绕教师展开,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幼儿在教学过程中则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常常被当做是知识传输的客体,其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常常被忽略。在现代幼儿教育中,我们应鼓励从“教师中心”到“儿童中心”。所谓“儿童中心”就是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境遇出发,引导儿童热爱和参与生活,激发儿童潜能的全面发展,启发儿童的智慧,培养儿童的生活实践能力以应对外部环境的种种机遇、挑战、挫折等。
  三、园长:课程实施的关键指导者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幼儿园园长作为课程领导的第一负责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园长对课程质量的把关,是决定课程活动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也对幼儿、教师和幼儿园都起着长远发展的影响。
  首先,幼儿园的领导者要有独特的教育理念。目前,国家对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都有统一的规定,但这些规定只是最基本的原则性要求,千篇一律的培养目标已经不能满足如今各地、各类、各级学校的特殊性。这就要求幼儿园的关键领导者要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要根据自己幼儿园具体的师生特点、教育资源与环境,确立独特的幼儿园发展方向。例如,有的幼儿园是以突出身体锻炼为办园宗旨;有的幼儿园则强调文艺,发展儿童的个性与特长为主;有的注重兴趣培养等等。我国有些地方的幼儿园在办园特色方面已经走出了关键的一步,但还不成熟。但在教育理念方面,我国的幼儿园还是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窘境,“洒向孩子的都是爱”“一切为了孩子”等,都显得十分空洞,让人产生空中楼阁之感。这样延伸到幼儿园的课程开发,就会显得没有特色。
  另外,园长作为幼儿园的主要领导者,不仅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还要把握科学的课程观,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决策者和引领者。课程的实施必须是根据国家和地方的规定,并结合学校的本身特点,由众多的参与者共同完成的,而非决策者的个人行为。这就要求幼儿园的管理者有民主、开放的组织结构,而不是“一个人说了算”或“闭门造车”,它需要幼儿园园长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来协调,不仅需要幼儿教师广泛积极地参与,同时力邀家长们的配合和社会的有力支持。
  在面对幼儿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时,园长应该积极地参与到课程中来,通过组织教研活动,与教师们共同探讨实施课程的有效途径,真正参与到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中。
  四、家长因素:课程实施的重要支持者
  家长在幼儿园教育的中一直扮演支持者、配合者的角色,而今,教师们需要转变这个观念,真正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课程实施中来。为了让家长了解现代幼儿园的管理制度与家园合作的相关信息,我园通过结合实际来达成共识,使教师与家长之间能够分享新的理念。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广泛征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家园合作的效应。同时,让家长参与到课程教材的选取,认真听取他们对幼儿园课程的意见,让家长代表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决策,这都能为幼儿园课程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
  幼儿园课程实施是复杂、动态的过程,幼儿园应该配有相应的制度和人员对其进行管理,监督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目前常见的情形是,虽然园长会定期查看各班课程实施的情况,但更多的是只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从教师、园长、幼儿、家长的层面深入分析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本文为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立项课题“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编号:JG14CB013)的阶段成果之一。
  (责编 张敬亚)

论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什么?(五)
简述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摘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需求逐渐上升,建筑工程造价是建筑企业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工作需追根溯源,在每一个阶段实施过程中,有条理的划分每一个阶段所要实现的控制目标,限制项目投资额,实时监控,一旦出现预算超额的情况,及时反映与纠偏,优化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取得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1、建筑工程造价概述
  工程造价是工程的建设价格,是工程施工中花费的全部费用。工程造价包含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目前已暂停征收);建设投资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工程费用包括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建设用地费、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其他费用、与未来生产经营有关的其他费用;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价差预备费。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和工具是按照工程设计文件中的要求来进行购置或者是自制,在这个过程中是会发生购置或自制费用。工程费用是建筑施工单位进行建筑施工以及安装工程施工方面进行的投资,主要是建筑工程费用和安装工程费用。工程建设的其他费用主要是没有纳入以上两个部分的费用,这些费用的发生是为了能够保证工程项目能够顺利进了于施工,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其能够实现交付使用。
  2、建筑工程造价的主要影响因素
  2.1工程招标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招标投标方式已被广泛认同,并得到了普遍应用。为了保证招标投标质量与企业的利益,建筑施工单位需要在投标文件中设定合理的标底底线,以满足实际情况。但实际中,有些施工建筑单位,为了获得标的,恶意降低标价,使得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难以保证。
  2.2工程设计方案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建筑施工单位在获得竞标标的、签订合同后,就要着手进行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的预算。进行工程设计时,要有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地点进行勘探,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可行的施工方案。但是,由于建筑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水平有限,尤其对于中小城市,人才相对较少,信息又相对闭塞,对于设计人员不能及时掌握新技术与新理念,使得设计滞后,或存在较多的技术漏洞,这使得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更改方案,这就可能导致施工工期延长,施工费用增加,使得建筑工程总体造价增大,工程成本增加。
  2.3施工管理措施不当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离不开施工过程的管理,管理人员对于竞标、施工准备与施工过程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其管理措施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的管理过程。就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来看,我国建筑行业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管理者对于工程造价的意义理解不深,不重视工程造价,对于施工过程中,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工程造价,从而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使得综合效益降低。在施工过程中,管理者对于设备与原材料的使用也缺乏管理,使得设备、原材料浪费严重,这也增加了施工建设的成本。其实,建筑材料与设备的价格对于整个施工工程成本起着关键的影响,合理利用,杜绝浪费,有利于施工成本的控制,效益的提高。
  2.4工程结算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对于整个施工工程的成本控制,工程结算时的工程造价控制也是一个关键因素。有些管理者,对于工程结算阶造价管理不重视,不能及时的收取工程索赔款,对于工程总体花费计算不清,汇报至相关部门的数据偏差大,这些都造成了工程结算阶段的成本浪费,对于工程造价产生不好的影响。
  3、降低建筑工程造价的措施
  3.1加强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各建筑施工单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建筑单位的竞标负责人要认真审阅招标文件,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工程造价预估以及投资经济评价。在制定标底的时候,要立足于施工能力以及自身的技术水平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底,避免因为标底制定的过低而导致的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除此之外,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合同的管理人员还要认真审阅合同条款,对承包的合同价格、结算的价格以及成本的价格进行预估。针对影响工程造价的人的因素,要提高建筑单位的员工素质,加强对其专业知识的培训,要知道优异的人员素质,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可靠因素。
  3.2加强招投标阶段管理控制
  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主要包括编制招标文件、审查投标书、审核工程量清单、选择施工单位以及签订施工合同等等。第一,招标文件需要严谨制定。避免出现口径不一致、文字漏洞等情况,比如税前价和税后价应该进行严格区分。第二,审核工程量清单。重点审查其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和招标文件的相关要求。第三,审核投标书。审核投标书过程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阶段,对项目单价、工程总价应该合理分析和预算。第四,签订动态合同。将工程造价的相关条款、变更事宜进行严格裁定。第五,认真管理合同。签订合同后,对合同的实施和变更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管理。
  3.3加强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要继续加强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作为工程施工一级工程结算的基础,良好的设计方案有利于确保施工的科学性,避免在施工过程中的更改,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所以建筑设计的施工人员要在工程标底的情况下设计施工方案,优化图纸设计,尽量使用质优价廉的材料,使用国内外的新技术和新手段来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水平。除此之外,设计人员之间要加强合作与交流,要体现自身的团队意识而非竞争意识,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实现设计方案的优化。
  3.4加强施工阶段的管理控制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是整个造价管理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保障工程质量、降低工程费用最关键的部分。将建筑工程由设想变为实物,在这整个过程中,花费了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涉及到的资金、物质、人力费用范围很广。而该部分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实施造价管理方案,对于整个工程造价的有效降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对工程造价全方位、多角度的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结合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复杂且多变的特点,工程实施过程中,应该加强合同管理以及工程现场管理,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尽量减少工程设计变更。不轻易进行工程设计变更,若要变更,应该对变更程序和事项进行严格管控。第二,加工工程实施现场管理。实行责任分工,工程现场签证管理。第三,对工程施工图预算进行严格审核。将预测预算和实际花费进行核对,分析原因,并实施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第四,选择合适的专业分包单位。在选择绿化、通讯、变电工程的选择时,应该合理选择,避免恶意竞争。
  3.5优化工程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施工单位在施工作业完毕后,需要及时进行工程花费表格的编制,并且由相关单位进行审批,对于工程的索赔款进行及时收取,减少工程不必要的成本,促进工程综合效益的实现,项目管理人员以及监理人员对国家政策,税收政策与宏观管理政策等进行有效分析,采取最有效的方案进行施工整体成本的降低,以提升企业的综合效益。
  4、结语
  在进行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的过程中,要以保证工程的质量作为前提,同时要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和材料的管理,在进行施工的时候,要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同时要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在管理水平上进行提高,对降低施工成本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吉中祥.论建筑工程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中国科技博览,2014(20):193.
  [2]刘继顺,臧鹏,王占红.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及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5(6).

论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什么?(六)
我国课程实施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实施这一作为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基本阶段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我国课程理论研究工作者所认识。本研究对课程实施理论研究进行综述,希望通过对我国课程实施理论研究成果的梳理,对相关问题提供一些启迪。

  关键词:课程实施;研究;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06-01
  关于课程改革,那场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的"学科结构运动"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虽然首先发轫于美国的那场运动对人们深入研究、系统反思这场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坐标,但是,研究者们也发现了这种花了巨额资金设计出来的课程,在实际上根本没有得到实施。而"只要课程计划完善就可以自然在实施过程中达到预期结果"的理论假设也普遍遭受到了质疑。直到70年代以后,关于课程实施的研究才成为课程与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而在我国,有关课程实施的理论研究,一定时期内并未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课程理论研究才真正引起了教育界,尤其是教学理论界的关注。近年以来,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实施这一作为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基本阶段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才越来越我国课程理论研究工作者所认识。
  1.问题的提出
  课程实施是研究"一个预期的课程是如何在实际中运用的。"因此,课程实施问题不只是研究课程方案的落实程度,还要研究学校和教师在执行一个具体课程的过程中,是否按照实际的情况对课程进行了调适。[1]通过系统的梳理我国课程实施的历史,不仅利于我国课程理论建设的良性发展,而且也有助于当前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实施的顺利推进。此外,通过对课程研究理论视域的把握,再次印证了有效的课程实施是教育走向成功变革的必由之路。尤其是2001年开始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效,以及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小学和初中都已进入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都已说明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常态化阶段。这无疑给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系统的分析课程实施的效果和经验,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建议,对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意义重大。
  2.我国课程实施理论研究现状及建议
  通过相关查阅,直接相关的书籍都是以专章的形式对我国课程实施的理论研究进行论述。如:2004年李定仁、徐继存先生主编的《课程论研究二十年1979-1999》[2]的第四章"课程实施";2008年王鉴主编的《课程论热点问题研究》[3]的第五章"课程与课程实施"等。在期刊论文方面,笔者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其中与本研究直接相关的仅有8篇。
  对相关研究进行细读后,总结现有关于我国课程实施的理论研究情况如下:
  2.1从历史分段上看,王鉴在《课程论热点问题研究》一书中,将其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80-90年代、2000年以来的研究。孟凡丽等在《课程实施研究二十年》分为:起步阶段(1979-1989)、探索与发展阶段(1990-1999)。帅飞飞在《课程实施研究概述》[4]中划分了四个阶段:萌芽期、独立期、发展期和繁荣期等。总的来说,以往研究对历史分期的梳理只是简要阐述,过于简略,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时间段划分。
  2.2从研究内容来看,可以总结为以个几个方面:课程实施的含义与研究的重要性,课程实施的取向与阶段,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不同国家、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研究方法,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课程实施与教师变革的研究,课程实施与校长领导的研究,课程实施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课程实施与课程文化建设的研究。如李定仁、徐继存的《课程论研究二十年1979-1999》、王鉴的《课程论热点问题研究》、孟凡丽、于海波的《课程实施研究二十年》[5]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课程实施研究谱系(1970-2010年)》[6],该文是以谱系学为角度,特色是基于对国内外课程实施的文献进行分析,对西方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归纳总结。总的来说,以往研究对我国课程实施的研究内容框架还不够全面,研究内容的总结归纳还不够深入,研究视角单一,比如已有文献的写作思路都是:首先是历史分期;其次是研究内容;最后是总结反思。因此有进一步研究的需要。
  2.3从总结反思来看,李定仁、徐继存在《课程论研究二十年1979-1999》中强调,目前的研究对研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课程实施研究范畴不明,研究方法单一,以及重引进和理论、轻消化和实践等。王鉴在《课程论热点问题研究》一文中认为,我国课程实施研究的趋势包括:教师变革,课堂教学重构,加强学校文化研究等。黄小莲在《课程实施研究谱系(1970-2010年)》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是:研究视角较少关注常态,研究内容较少关注对教师具体课程实施过程的意义诠释,研究方法较少做到"主客位研究相结合"等。总的来说,以往文献对总结反思模块的阐述,缺乏实证研究,还不够深入。
  参考文献
  [1]马云鹏.课程实施及其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1,(9).
  [2]李定仁,徐继存.课程论研究二十年(1979-1999)[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6-117.
  [3]王鉴.课程论热点问题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4-105.
  [4]帅飞飞.课程实施研究概述[J].当代教育论坛,2010,(2).
  [5]孟凡丽,于海波.课程实施研究二十年[J].西北师大学报,2003,(2).
  [6]黄小莲.课程实施研究谱系(1970-2010年)[J].教育发展研究,2011,(8).

论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什么?

http://m.zhuodaoren.com/dangzheng352060/

推荐访问:论述决策的影响因素 论述分权的影响因素

工作计划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床上用品开发方案 下一篇:游乐园客流疏导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