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行医疗卫生人才网

2018-10-19 作文 阅读:

万行医疗卫生人才网(共10篇)

万行医疗卫生人才网(一):

关于民族团结的或报效祖国的作文 要求2000字以上
最好是报效祖国的!

  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2010年即将过去了,回首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的华诞,十月一日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仪式又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时至今日,我们中国已经走过了60年的风雨和坎坷路程.当全世界的人民都在关注着崛起的中华民族,我们都为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名儿女而感到自豪.国庆庆典的壮观场面让每一个人难以忘怀,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大庆的日子里,天安门广场树立起56根民族团结柱,成为节日期间最为亮丽的风景之一.
  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民族地区处处呈现经济繁荣、政治安定、文化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喜人景象.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民族地区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各族群众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60年来,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建立了一大批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成就显著.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得到建立和健全,少数民族医疗卫生人才得到积极培养,民族医药得到重视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面覆盖,各族群众健康素质不断提高.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充分尊重.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各民族大团结日益巩固.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民族团结观念逐渐扎根千家万户.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培养选拔工作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日益壮大,结构不断改善,素质不断提高,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被选拔进县级以上各级领导班子,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几方面的含义: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特殊性、国际性和重要性.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民族问题处理不好,将打乱国家的经济、政治秩序,造成国家动荡不安;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与退,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在矛盾、冲突、动荡和不安中进步;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福与祸,民族问题处理得好,民族团结和睦,就会天下大定、国家大治、社会快速进步,人民安局乐业.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把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列为我国五大关系之一.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国家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三心合一心,黄土变成金”.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捍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捍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抵抗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万行医疗卫生人才网(二):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杭州市举行的第六届城市论坛上,我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为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B.通过这次演练,全市卫生系统各级医疗卫生人员进一步熟悉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预案,提高了应急反应,指挥策略和医疗救治能力.
C.为了引进造船业需求的各类人才,提高我市造船业自主创新能力,我市举办了船舶工业人才专场招聘会.
【万行医疗卫生人才网】

B 全市卫生系统各级医疗卫生人员是主语 而指挥策略的不能是所有人

万行医疗卫生人才网(三):

民生工程 作文

心系民生,春暖万家
我理解的民生工程是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提高生活水平,重点关心弱势群体,采取的一系列积极政策举措。一句话,民生工程就是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助……淮北市也启动“爱心包裹”项目,“爱心包裹”项目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一项全民公益活动,通过动员社会力量捐购爱心包裹的形式,关爱贫困地区及灾区小学生。项目以搭建透明、便捷的公益参与平台,推动全民公益为使命。爱心包裹中的善品是根据受益对象需求的不同精心配备的学习和生活用品。现在,贫困的小朋友也可以高高兴兴的上学,快快乐乐的生活了。近年来,我市把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构建和谐卫生的重要途径,不断优化卫生资源,改善卫生服务条件,为群众提供更加有效、便捷、价廉的医疗卫生和预防保健服务。总投资9000万元建设面积25000㎡的市人民医院外科综合病房大楼于2008年2月动工,2009年7月竣工交付使用,开放床位400张。整体建筑风格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实现了设计现代化、建筑智能化、病房人性化、环境园林化。尤其是在层流净化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建设上,都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外科综合大楼的建成,不仅使医院医疗设施及住院医疗环境得到了全面提高和改善,市民看病难、住院难问题也将得到大大缓解,也是一项造福群众的民生工程。
我们学习的地方ˉ学校条件不断改善。一是实施基础建设工程。全年新建的运动场好几个个,学校里还配设了运动器材等。二是实施“四项配套”工程。在没有省专项补助资金的情况下,采取区财政支持一点,学校自筹一点和向上争取一点的办法,筹措330多万元,全面完成省中小学“四项配套”工程。三是加快校园网学校建设。建成校园网学校11所,建成率达84.6%;正在筹建“清河教育网”,已完成框架设计和信息采集工作。
心系民生,春暖万家。

万行医疗卫生人才网(四):

阅读下述材料,请你谈谈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经济生活》中的道理的.
2012年12月26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指出,近年来,我国各级财政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稳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让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在实现"病有所医".结束语部分强调,中国将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全面发展医疗卫生事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卫生事业的投入,稳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让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在实现"病有所医".结束语部分强调,中国将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全面发展医疗卫生事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1.财政和财政的巨大作用,这里主要是财政具有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公平的作用.
2.从公平角度与收入分配角度看,国家财政再分配注重公平,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3.国家宏观调控的角度,国家宏观调控不仅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公有制的要求.加大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投入体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

万行医疗卫生人才网(五):

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
大约800字左右~

“三下乡”实践活动个人总结1
近年来数以万计的大学生选择在假期去落后的地区进行“三下乡”实践活动,“三下乡”活动对当地发展的贡献和大学生自身的收获到底有多少,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和总结.这个假期里,我作为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队的一员赶赴都江堰、彭州、崇州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与实践活动,这样的亲身经历使我对“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从“三下乡”的概念来看,大学生利用暑期深入农村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服务,即“三下乡”.各地纷纷开展的实践活动,也纷纷以此为纲,进行以宣传政策、走访调研、义务支教为主的各种项目.科技扶贫,知识共享当然是好事,但是,身上肩负着学业负担的大学生走进农村,难免要受到时间的限制,没有充足的时间适应当地的教学环境,或者刚刚适应之后,又要重返校园,这种蜻蜓点水似的“三下乡”活动,到底为当地带来了多少改变呢?
以我队赴江堰、彭州、崇州三地的实践活动为例,实践队一行10人,在当地进行了支教、宣讲、走访、调研、捐赠等活动.
科技、知识下乡作为“三下乡”内容之一,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大学生进行知识下乡,这其中的科技含金量有多少呢?我觉得,大学生现在能做的,只是用现有的知识,力所能及地对当地某些相对落后的政策技术提出建议,争取进行改革.任何改革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深入细致的调研.
就我所经历和了解到的,现如今还有相当一部分调研报告陷入了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我分析原因有如下几点:①不能否认,某些大学生写出的调研报告从态度上或是技术上存在缺陷.②当地未形成完整的大学生实践机制,报告难以找到合适的上级接应单位.③受当地政策风俗所限,改革受阻. 这种形式之下,我们想出了一些更行之有效的送知识到农村的办法.我队此次进行的“金融政策送上门”——惠农贷款公益宣讲崇州站的活动为当地村民带去了贴近生活而标准的金融知识与政策,解决了他们对政策实施的怀疑和心中的忧虑.队员们将利用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科学理论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汇总成为实践报告.并结合所学金融专业知识,发挥自身特长为灾区重建事业添砖加瓦.这种做法虽然见效快、受惠面广,我们期待更完善的机制的出台,能为所到之处多带去知识之光.

大学生到农村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除了用知识为当地带来科技、文化、卫生方面的改革之外,从实践中汲取经验,提升自我也是极为重要的目标.
1体现主人使命,实践中激发能动性 习惯了按着别人设定的路走下去,因此,进去大学后,迷茫成了大学生的通病,经历了此次实践,从出发前的实践计划、筹备物品,到去了之后安顿食宿、开展服务,我们终于体验到了做主人的感受.这种自我管理的平台,即使只有短短几天,但足以让队员们明确自己的责任所在,慢慢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以设计师的角度应对生活中的迷茫. 2走进社会,不同群体中定位人生 看到灾区人民简陋的临时住房、残缺的家具用品、加上务工机会紧缺等艰苦的生活环境,我们这些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都为不珍惜自己优越的生活条件而惭愧万分.珍惜现在,努力拼搏,是“三下乡”实践活动给我们的心灵洗礼.也只有当自己设身处地地走进社会,体验了与原来完全不同的生活之后,重新定位人生时,才会收获和这种感受. 3锻炼技能,探求求职兴趣点 就业向来是大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工作经验在近年的招聘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高学历、低能力似乎成为招聘单位对大学生的定论.下乡实践,就好像一个小团队在运营一个小企业,每个人各司其职,必要的时候交换体验.这种经历对于寻找求职兴趣点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大学生“三下乡”实践,造就一个平台让大学生在团体中学会合作,学会包容,在奉献中找到自身的价值,完善自己的人格.与此同时,三下乡活动也是大学生了解国家政策的平台,从近三年的实践主题来看,2005年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2006年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2007年贯彻科学发展观,服务农村促和谐.这些主题无不紧紧围绕国家最热点的问题展开.大学生不仅要努力完善自己做优秀的个体,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更需要与时代同发展.
“三下乡”实践活动个人总结2
这个暑期,我作为金融学院“三下乡”实践服务队的一员,利用课余时间赴都江堰、彭州、崇州三地进行实践调研活动.这次实践经历使我收获颇丰,我也对这难得的“三下乡”实践的体验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与总结.
“三下乡”,即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其内涵丰富.文化下乡包括图书、报刊下乡,送戏下乡,电影、电视下乡,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科技下乡包括科技人员下乡,科技信息下乡,开展科普活动;卫生下乡包括医务人员下乡,扶持乡村卫生组织,培训农村卫生人员,参与和推动当地合作医疗事业发展. 自中宣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通知》以来,科协系统积极开展"科普之冬"、"科技之春"、"科普宣传周(月)"、"科普千里行"、 "科普百乡行"、"少数民族科普示范工程"等科技下乡活动.卫生系统积极送卫生下乡,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各高校系统的大中专学生在文化下乡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既促进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又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按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成长成才;既传播了先进文化,又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接受先进文化的哺育;既服务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服务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三下乡"活动把组织活动与机制建设结合起来,既抓住当前效果,也考虑长远利益,通过有效的工作机制,保证"三下乡",常下乡;把"送"与"用"结合起来,在"用"字上着力,在提高效果上下功夫;把"送"与"建"结合起来,在往下送的过程中,着眼加强阵地队伍设施建设,增强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 通过"三下乡"活动,我们国家把发展经济、建设小康和扶贫攻坚结合起来,为农村中心工作服务,为农民致富服务;把集中活动与经常工作结合起来,抓好集中活动,发挥示范作用,做好日常工作,满足农民需要;把面上活动与雪中送炭结合起来,突出工作重点,着重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民;通过"三下乡"活动,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增强致富能力;通过"三下乡"活动,使得各部门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服务农民,锻炼队伍,推动部门工作,加强自身建设;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制定政策措施,多渠道、多形式,引导扶持农村文化科技卫生事业的繁荣发展. 实践表明,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正是政府各部门在农村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

而我们大学生,作为这条实践道路上的骨干,理应为"三下乡"实践活动注入新鲜的血液,贡献更大的力量.经过了跨三地的三下乡服务活动,回想我们所经历过的实践历程,觉得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还是比较成功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我们所选的服务点是比较典型的.
首先,三个实践地点都是地震灾后重建的重点对象区域,也都是非常缺乏知识普及和实践帮助的地区, 也就是说这里需要三下乡;其次,三个实践地点又不尽相同,都江堰作为旅游开发区,正面临着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我们三下乡的价值——推动灾区特色优势发展,增强灾区的持续发展能力;最后,不同地区的相同与不同点,灾后重建发展的优劣情况为我们后续的调查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2. 我们所进行的几项实践活动都是与农民生活紧密结合的.
这些实践活动贴近农村生活,比较符合农民的口味,能够为当地灾民带去有用的信息和生活便利.因此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我们比较容易被农民所接受,这是我们服务活动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条件.3.我队成员的素质较高、特长明显.
此次参加我们代表队的成员都是经过了严格的筛选的,他们不仅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而且思想素质较高,能吃苦耐劳,这是本次活动顺利进行的本质所在.

有经验有总结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实践,不论如何,这都是一次非常有益的活动,使我们在学校要更加学好理论知识将来应用于实践之中去,使我们将来能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虽然本次“三下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三下乡”的路还很长,“三下乡”的工作也将一如既往的开展下去,成为高校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三个代表”,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的一条特殊渠道.
“三下乡”实践活动个人总结3
暑期中,金融学院“三下乡”实践服务队在指导老师 的带领下前往都江堰、彭州、崇州三地,就《 》课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我们一行10人数日的调研实践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只有短短几天,但足以令我明确自己的责任所在,使我慢慢形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了以设计师的角度应对生活中的迷茫.

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目的有:
(1) 调查地震灾区产业重建的金融支撑状况
从农业、工业和旅游业等深入了解成都灾区灾后优势产业重建的现状,考察当地如何以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而在产业重建与发展过程中,金融体系又是如何重构,以实现对特色产业发展资金需求的支撑、实现资金链的自我完善(多渠道融资、科学合理分配、充分高效利用等).
(2) 对灾区产业重建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产业可持续发展方案
产业的恢复与发展对灾区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根据实地调研所得资料,分析灾区重建现状,深入制度重建是如何服务于产业重建,实现灾区可持续发展目标.
(3) 总结产业重建经验,为其他灾区提供借鉴
总结三地优势产业恢复重建的已有成功经验,梳理、归纳既有普遍意义又有成都特色的灾后重建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推广实践中的先进成果,使成功方法能应用于其他灾区,提高这些法案的应用价值.

实践意义:
(1) 理论结合实践,服务灾后产业重建
通过调研、实践,我们能够更充分地了解灾后产业重建中的金融支撑状况,并将重建中成功的金融服务模式加以整理、归纳和推广.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提出建设性意见与改进措施.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使我们进一步掌握了专业知识,而且服务了灾区,服务了社会.当研究结束后,我们会将研究成果反馈至有关部门作为参考.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灾后恢复重建、为国家带来更多的利益.
(2) 推动灾区特色优势发展,增强灾区的持续发展能力
(3) 对于构建灾后重建资金支持体系、金融支撑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次活动通过深刻理解、切实把握和着力通过灾后产业恢复重建的金融支撑状况,全面总结和提升已有的成功方法成果,对于灾后重建资金支持体系、金融支撑体系德构建具有积极作用
(4) 灾后产业重建成功经验的推广,对于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实践、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着较强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5) 推动灾区产业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实践内容:
(1)走访地方政府,收集系统全面的资料,了解地方灾后发展的概况.
(2)分析官方资料,筛选地方特色产业和重点项目,理清思路,确定调查方式,准备实地考察.
(3)实地调查,采用走访,座谈和问卷的方式了解当地的灾后重建状况、前进中的困难和发展方向.
(4)整理分析调查中所收集到的资料,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完成实践调查报告、论文和视频、PPT、照片、DV等素材.

实践总结:
经过了这几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虽然山区条件艰苦,可是队员都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积极面对和克服各种问题,在座谈会上大家纷纷表示收获不小.
在进行此项活动之前,我们对其进行了颇为完整的计划,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说大部分的活动都是在计划之下进行的,而且大部分的计划都有较强的实效性.
从我们所进行的几项活动来看,它们所起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大部分都得到了农民的认可,特别是“金融政策送上门”——惠农贷款公益宣讲活动倍受农民欢迎,也起到了较好的实际效果,其他几项的效果也还不错.
为了让农民充分接受我们所带来的知识和技术,我们采取了动口动手动脑三位一体的方式,使农民不但认识到要这样做,而且使他们意识到为什么要这样做,真正达到科技下乡的目的,而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我们还是基本做到了这一点.
在制作宣传单的过程中队员大面积的查找各类资料,收集大量信息,咨询了专业老师,在专业知识上武装了自己.
平时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从没有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这次实践活动使我们所学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而且还教会了我们任何知识只有用于实践才有价值.在服务农村的过程中,我们又一次地加深了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带着一腔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热情,了解到农村出现的实际问题,加强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

实践心得: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体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朴素民风中的情感滋养,难以尽得于书本;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难以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增长才干.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 ,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万行医疗卫生人才网(六):

10个成分残缺病句
不要特短的谢谢了

1.这次羽毛球邀请赛在新建的贺家山体育馆举行,参赛选手通过小组赛和复赛、决赛的激烈角逐,最后张碧江、邓丹捷分别获得了冠亚军.
2.太阳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比赛连连失利,甚至在与弱旅勇士队比赛时,也饮恨败北.
3.为了更好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们一定要做好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对于贡献突出和甘于奉献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4.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
5.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需要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
6.由于单位优势逐渐丧失,身处僻壤的水电八局职工子弟,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尤其是80后这一代更迫切地希望融入城市.
7.植物营养学就是研究如何通过施肥等措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因此植物营养不仅对粮食质量安全,而且对粮食数量安全至关重要.
8.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日前举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专题研讨会,有专家认为墨西哥即将进入炎热的夏季,这或许有助于降低流感病毒的扩散.
9.这份工作报告,不仅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而且指明了构建我县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方向.
10.5月4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了《红色箴言》大型诗歌朗诵会,通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在场的大学生热血沸腾,深受震撼.
答案:
1.主语“参赛选手”后没有谓语部分,主语偷换成“张碧江、邓丹捷”.
2.“问题……改善”搭配不当,“比赛”前缺谓语,添加“致使”
3.宾语中心语残缺,在“成绩”前加“的工作”.
4.缺谓语,“开展学雷锋活动”
5.介词位置不当导致缺少主语,将“根据”放在“公司”后
6.成分残缺,在“目标”后加上“的地方”.
7.宾语残缺,应在“改善农产品品质的”后加“一门学科”.
8.成分残缺,介词淹没主语,去掉“在”和“中”.
9.“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缺少宾语.
10.“通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后缺宾语中心语“的表演”

万行医疗卫生人才网(七):

求《稳定是人心所向》的作文.在今晚之前

稳定是人心所向
兔年之春,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正在为“十二五”开好局而高歌奋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捷报正传,事关民生的住房、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正在积极改善.大家正在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而共同创造新的佳绩.
近来,中东、北非部分国家局势剧烈动荡,社会不得安宁,人民陷入灾难之中,国家发展严重受阻.就在此时,境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煽风点火,企图在中国制造类似的 “重大新闻”.他们通过网上串联、散发传单等,捏造谣言,挑拨矛盾,煽动非法聚集,伺机制造事端.他们的目的就是打着民主的旗号,借题发挥,蛊惑人心,企图挑起“街头政治”,最终搞乱中国.广大群众对此深为反感.那些别有用心,唯恐中国不乱的人,只能空闹一场.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广大人民群众是受惠者,人民群众拥护改革开放,希望国家稳定和谐、繁荣发展,反对瞎折腾.稳定,事关中华民族能不能抓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强盛起来,事关中华民族能不能保持和谐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的大好局面.当前的中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我们面前,矛盾和困难很多,只有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不断破解难题,改善民生;只有一心一意谋发展,才能走向更美好的明天.对于这一点,广大人民群众看得十分清楚,深知没有稳定,就不会有一个生机勃勃、蓬勃向上的中国,就不会有民族的复兴和人民的福祉.稳定是人心所向,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和心声,这是我们有条件、有信心保持好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要维护好社会和谐稳定,就要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扎扎实实做好当前群众工作.各级党政组织、广大干部要真心实意地关心群众诉求,多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政治高度,妥善处理当前物价稳定、房价调控、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大工程建设等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广大群众要立足本职岗位,做好自己的工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那样,高度珍惜和自觉维护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对那些别有用心的人进行的挑拨煽动,要坚定立场,坚决不信谣、不传谣、不参与,抓住当前的战略机遇期,用我们的双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万行医疗卫生人才网(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1)近30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2009年2月12日《环球时报》第六版转载了一篇韩国《中央日报》2月11日的文章,原题是《中国拯救资本主义?》,其中一段写道:中国网民最近热衷转载一篇独具特色的文章,跟帖无数,引发很大反响。文章大意如下:1949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979年,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救中国:1989年,只有中国才能救社会主义;2009年,只有中国才能救资本主义。
(2)材料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背景,但文中引述的这段网文并不完全准确,指出其中表述最不准确的一句话并加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201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3)为了稳定经济的发展,材料三中重申了哪些经济发展战略?为实现共同富裕,全会提出了哪些建设性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②1992年,中共十四大,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③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最不准确的:“1979年,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救中国”。改为:1979年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救中国。
(3)战略:扩大内需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主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
(4)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提高;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人权观念加强和民主政治的发展。认识:社会保障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

【万行医疗卫生人才网】

万行医疗卫生人才网(九):

解放后中国的变化
是作手抄报的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90年代初,我国城市生产关系发生了多次变化,主要是在过渡时期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现就此问题作一简单阐述.
一、过渡时期:这一阶段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和改革.
建国后,由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胜利,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人民政府采取坚决措施,没收了国民政府的财产、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以及帝国主义在华企业,转归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由此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
在接收过程中,为了尽快恢复生产,大多采取“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的办法,因此,这些工矿企业里仍旧保留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腐朽的官僚机构和各种压迫工人的生产和技术管理制度.从1950年到1952年,中国共产党在城市工矿业中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确立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制度,实现厂矿经营管理的企业化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第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调整和改造.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以前与中国共产党联合反帝反蒋,解放后又拥护中共的领导,而且在建国初期,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比例较大,调动其积极性,对增加工业品满足人民需要、帮助商品流通以促进城乡交流、吸收职工就业、培养技术管理人才、增加国家税收和积累等方面,还有相当大的作用.因此,中共对其进行了合理调整,不利于国计民生的加以限制,利于国计民生的鼓励发展,逐步把私营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对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53—1956年,为了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中国共产党根据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贡献和拥护党的领导、愿意接受改造等现实因素,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运用和平赎买的方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把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由此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成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主要步骤之一.
第三:对城市的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总之,在过渡时期,我国城市中确立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并且还照搬苏联模式,形成了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本阶段变化不大,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随着定息制的结束,原先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完全彻底地变成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第二、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许多城市也建过人民公社,但大多有名无实.
三、文革十年动乱体阶段基本无变化.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本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70年代到90年代初:党中央正确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吸取了“文革”的教训,并借鉴外国经验,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为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由此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二阶段,从90年代初到现在: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把企业推向市场,并且由原先的粗放式经营逐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由此进一步解放、发展了生产力,为中国21世纪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建国后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经几个阶段,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大范畴里,发展沿着一定的路径前进,改革首先就是制度的变革,对于解放生产力有显著的作用.在改革过程中虽然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路径依赖,但整体上体现为渐进的变革的特征,巧妙的制度调整是避免陷于路径锁定的重要原因.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如何突破路径依赖,改革政治经济中较困难复杂的环节,需要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可行的制度调整方式.本文尝试探讨制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制度调整与路径依赖的互动作用.
[关键词]经济发展,路径依赖,锁定,制度要素贡献率,制度调整
相关理论的综述
路径依赖 ,是指具有正反馈机制的体系一旦在外部偶然性事件的影响下被系统所采纳,便会沿着一定的路径发展演进,而很难被其他潜在的甚至更优的体系所替代.“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诺思,1994)这种激励结构会影响或改变人们的偏好和理性计算,进而会影响人们的选择和行为,并最终影响经济运行的结果和绩效.随着人口数量、要素相对价格、技术及偏好的变化,制度安排必然会相应发生变化,即发生制度变迁.我国的经济改革就是制度变迁的一个示例.很多制度变迁是渐进的、连续的演变过程,是通过制度在边际上的不断调整而实现的,如我国20 世纪70 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有时候也可能发生剧烈的、非连续性的制度变革, 如我国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本文所说的制度调整即指这种渐进和连续的演变.
路径依赖分析框架最先被运用到技术变迁路径分析之中.其核心思想是,某一技术一旦因偶然性事件的影响而被采用或在竞争中稍占优势,便会最终占据市场,将其他甚至更优的技术驱出市场.经济增长 是一国潜在生产能力在技术进步、观念更新和制度演化基础上的持续增加,是一种长期经济现象.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徐雷,2003).
新制度经济学家最初是把技术变迁的分析运用到企业制度变迁分析之中.诺斯和大卫在此基础上,为了解决“是什么决定了历史上社会、政治或经济演进的不同模式"和“如何解释那些经济绩效极差的经济还能生存相当长的时期"两大理论问题,将路径依赖的概念引入制度变迁分析之中,并建立起了分析制度变迁路径及其绩效的一般理论框架.诺斯认为, 路径依赖分析框架在技术变迁中实质上是分析具有报酬递增性质的技术,技术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分析框架也能运用到制度变迁之中.诺斯认为,“有两种力量会规范制度变迁的路线:一种是收益递增,另一种是由不完全市场的显著的交易费用所确定的" ,“行为者的主观主义模型被不完全信息反馈及规定路线的意识形态所修正" ,从而使主体在收益递增现象的约束下很难通过行为修正以摆脱非绩效性制度变迁路径.所以,一方面是偶然性因素和上述两种力量决定了制度选择和变迁路径存在多样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使大量非绩效的制度变迁陷入闭锁状态而长期存在.
杰兹·豪斯勒(Jerry Hausner) 、鲍伯·杰沙普(Bob Jessop)等人运用路径依赖分析框架重新解释了苏东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演变过程.他们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和东欧国家中建立是外部偶然性因素(如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产物,而后计划经济这种非绩效的经济制度之所以长期存在而未被富有绩效的市场经济体制取代,其原因就在于制度递增收益和交易费用等因素形成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而递增收益的来源主要是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的协同效应、正规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学习和适应性效应等.另外,他们还运用退出闭锁状态的分析方法为前社会主义国家转型改革方案提出种种建议.他们认为,由于原有路径的递增收益主要来自社会意识与正规制度、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相互依赖的网络效应,因此改革应当加强信息传播,改变非正规约束和社会意识形态,并通过政治变革和经济的“休克疗法"消减原有制度的递增收益机制,并建立新制度相互作用的网络效应,以形成新制度自我强化的“正反馈机制" ,同时通过政府的统一指挥和协调,利用私有化以减少路径转换的沉没成本,使之具有可转换性.哈利斯和诺斯则集中分析了第三世界国家经济、政治转型的问题,认为要形成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良性自我强化机制,仅仅建立起市场经济体系是不够的,还必须注重政治制度以及各种非正规制度的建设,以形成制度耦合的自我强化机制,并通过减少交易费用、确定信息的流通,使这种自我强化机制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采用路径依赖分析框架来分析制度变迁有其局限性,如对退出闭锁的处理就是不充分的.在技术变迁中,要退出闭锁状态, 就意味着承认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在制度变迁过程中,退出闭锁状态就意味着彻底地打破旧体系而快速地形成新体系,但是“政府干预" 和“革命" 都是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基本不予考虑的命题.另外,他们没有充分考虑经济发展过程中政治利益集团之间相互斗争的因素,而只考虑了如何打破旧制度,形成新制度的收益递增机制.
诺斯(1994 , 1997)的制度变迁模型是建立在经济人对“成本—收益进行比较计算”的基础上的.制度创新的动力源于个体在现存制度下对最大潜在利润的期望.潜在的外部利润主要体现在外部性的内在化、风险的分担和不完善市场的发展.潜在的外部利润是制度变迁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但是潜在的外部利润还必须与变迁成本进行比较,当潜在利润超过了预期成本时,才能产生新的制度安排.具体地说,制度变迁是由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的变迁构成的,也就是对这些规则所作的边际调整.其内在的逻辑就是,在竞争过程中个体和人的不断学习和知识积累推动了组织的发展,而组织的发展又会推动制度的变迁.
国内经济学界对于路径依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方面.在制度变迁方面主要是用路径依赖理论解释经济改革为什么是渐进的,如渐进地进行市场化改革,以逐步替代计划经济体制,把握经济改革的初始条件,在速度与稳定之间进行了权衡(林毅夫等,1993) .也有学者认为在改革过程中采取了局部的突破性变革,避免了单纯改进、修补旧体制部分可能陷入久拖不决、长期僵持的泥沼 (陈孝兵,2001) .在微观层面,对于公司治理结构、外部环境的影响、资本所有制形式的作用等方面都有一些细致的工作,如国有企业因公有化程度高,委托代理层次多,初始委托人与最终代理人之间的距离远,监督效率理所当然就低,于是便产生了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责任不对等等现象(张维迎,1995) .林毅夫(1997) 则强调从外部环境入手,解除企业面临的各种负担,进入竞争性的市场,在这个前提下再进行内部治理结构的制度创新.简新华(1998) 的观点则是二者并重,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激励监督作用.刘汉民(2002) 认为资本所有制是企业有效治理的前提.公司治理制度具有路径依赖特征,是与不同国家或企业所处的环境分不开的.在既定的经济技术和制度环境下,只要企业所有权安排得当,任何与其经济技术和制度环境相适应的资本所有制形式都是可以有效的. 问题的提出
发展经济学和新制度学派对制度对经济发展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了,但在从量化角度量度制度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还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果.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由生物学中引申过来的“路径依赖”对于一国经济发展进程的影响,从定性角度解释了很多国家的发展现象,宏观经济如何从路径依赖造成的制度锁定中解放出来,不断向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更高的状态演进,在理论界出现了“诱致性制度变迁”还是“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争论.制度调整也是制度变迁的一种说法,这里更强调制度方面的微调,而不是剧烈的变动.
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到底占多大比重是个仍然答案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否存在制度路径依赖,制度因素带来的边际收益是否呈现出递减效应,如何跳出这个路径依赖的轨道,使经济发展出新的增长点和活力,迈入更良性的轨道的机制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重大理论问题.
如何看待建国后经济发展的路径与路径依赖
我国建国后一直遵循的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范畴里,进行着经济基础的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探索.在1949~1955年,进行了新民主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1956~1959年尝试进行社会主义大跃进式发展,结果直接导致了对国民经济持续了近3年的毁灭性打击;之后是短暂的国民经济恢复和十年政治运动,意识形态中的矛盾突出地影响到了经济建设,可以认为,1978年以前的中国经济发展进程始终深陷姓“资”还是姓“社”的意识形态斗争,曾经带来中国革命胜利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没有给新中国的建设者指出有效进行经济建设的正确路径,反而是僵化的教条主导了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这个阶段的历史符合诺思提出的路径依赖理论,制度的初始点偏差,进一步导致发展路径沿着不正确的轨道发展下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断强化这一过程,尽管在左的思潮中也出现了以刘少奇、邓小平等人试图摆脱这种路径的努力,但结果是不成功的,中国经济深深地锁定在低绩效的非理性状态中而不能自拔.
1978年以后中国经济的发展首先是回避意识形态争论的基础上开始的,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以是否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发展了生产力为标准,这是“对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为指导思想形成的路径依赖的彻底否定,在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的前提下,在全民对政治运动已经深恶痛绝的年代,给了大众对未来更美好生活的良好期待,得到了来自基层群众的热烈响应.从农村联产承包制开始,启动了经济改革的进程,通过城市经济改革,以及不触动既得利益群体的价格双轨制等措施不断强化对改革收益的认知和期待,逐步使增量性的经济改革路线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轨道,形成了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提高生产力的路径依赖.
改革已经进行了二十多个年头,增量改革已经差不多走到了尽头,能够改和容易改的方面基本都改完了,对于存量的改革势必牵动众多既得利益者,引起强烈的不满和与改革者的矛盾冲突,而且,政治体制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已经严重阻碍了经济改革的继续深入.在改革前期回避这些深层次问题的做法,既形成了目前不可逆转的改革局面,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但也不可回避地带来了路径依赖的影响,似乎增量改革才是必须的,存量部分是不能轻易触动的.政治体制问题是不可以触动的,否则社会就会发生动乱.无论这些观点是否正确,都已成为不能跳出现有路径锁定的理由.
回顾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每次大的成就,连续的高水平经济增长,都和及时颁布实施的经济新政策有关,从建设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每次都是不断修正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不断向市场经济逐步逼近,不断地微调,不断地使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的过程.制度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显然是巨大的 .
实证研究结果
发展经济学对于经济增长的模式的认识,从哈罗德、多马的简单模型,发展到内生性的增长模型,对于生产、技术创新、劳动和资本的研究相对较充分,也有一些学者注意到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尝试对其影响的程度进行度量,如舒元等提出中国经济增长是遵从AK模型的,认为制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相当大(舒元、徐现祥,2000).张军也做过一些测算,得出生产技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小(张军,2002),而美国的经济中,以技术创新为主体的全要素生产率达到80%以上(Solow, 1965).有些研究者也尝试了对制度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的测量,如对1991~2000年美国经济增长中各因素贡献率的测算,认为在1992~1994年制度创新贡献率曾高达40%左右,而在稍后几年却很微小(姜照华,2003).也有人对C-D生产函数进行了改进,加入了制度项,用WLS回归后得到1980~1994年间,制度和技术因素总和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4%,其中制度因素占主要部分(董祥海,李升,2004).有些研究成果从表面上是检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但采用了“直接技术贡献”和“间接技术贡献”的细分法,而在后一种里实际包括了制度创新的因素,并测算出这部分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在一段时期内远大于直接技术贡献率(谭德庆,2000). 有学者从所有制变革对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作用角度出发,选取中国1990年和2001年各地区的截面数据做拟合检验,得出制度方面10%的差距会引起8.37%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同时提高物质资本产出弹性3.7%(王金营,2004).
对制度变迁在经济增长的影响的研究 ,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成果(傅晓霞,吴利学,2002).采用了一个包括资本和劳动投入,技术和制度变量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AF(T,K,L)=AKαLβIγ, 其中Y代表产出;A代表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其他未显示的进入生产函数的增长因素,对此我们沿用索洛余值法来处理;K和L分别代表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I代表制度变迁变量,从非国有化率(FGYH)、市场化程度(SCH)、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CZSR)和对外开放程度(DWKF)等四个方面测量了制度变迁的影响.计算出1978~1999年我国经济增长中制度变迁的贡献率为35.2778%,这充分显示了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
农业经济全面发展.解放前,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该市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水利条件差,旱涝灾害频繁,多数耕地只种一季稻,粮食亩产二三百斤.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领导人民进行了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广大农民“耕者有其田”.随后,依靠集体力量,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推广优良品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加强病虫害防治,使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突出农业开发和科技兴农,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56年间,乐平市粮食总产增长3倍,去年粮食总产32.59万吨.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5万亩总产61.25万吨,产值8.9亿元,远销100多个城市,蔬菜迅速成为该市农村的一大支柱产业、龙头产业和富民产业.棉花、油料、畜、禽、水产均大幅增加;林业经省验收已消灭荒山.去年,被评为全省农业发展先进县市.
工业生产“白纸绘新图”.旧中国,乐平县工业基本上是一张“白纸”,只有一座煤矿、一家小发电厂和几家小型机器碾米厂,轧花、纺织等仍然是手工生产,1949年全县工业产值仅有688万元.从五十年代开始,国家利用乐平的资源优势,兴建了一批部、省、地属采煤、采锰、发电等工矿企业;六十年代,又兴建了一批大中型医药、化工、机械等企业,并扩建、增建了一批县、乡煤矿,发展成为江西三大产煤基地之一.与此同时,县属地方工业也日益发展.改革开放后建立了乐安江工业园,进园企业达到80多家,已形成煤炭、建材、医药、纺织、食品等五大支柱产业,拥有青霉素、桃酥、谷酒、粒珠大米等20多个国优、部优、省优产品.2005年,该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34.17亿多元,比1949年增长400多倍.
交通邮电事业突飞猛进.解放前,乐平仅有南昌至景德镇的一条公路通过县境,不足30公里,只设有一个招呼站,客货运输主要靠木帆船、土车和肩挑背驮.如今情况大不相同,铁路、公路成网,运输工具现代化,交通四通八达,已发展成为赣东北的交通枢纽.而且,市、乡公路和80%的行政村公路已实现硬化,铺上 水泥或柏油.汽车、机动车过去一辆都没有,现已发展到1万多辆.该市汽车年平均客运量为600万人次,货运量为300万吨.此外,邮电事业也由原来以步行为主,城区仅有5部电话,发展到现在村村通邮路、电话,拥有14000多部程控电话和近万部移动电话,并与全国、全世界联网.
城市建设旧貌换新颜.解放前,乐平县城只有东、西、南、北四条石板小街,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人口不满2万.五十年代初,县委、县政府对古老的西街、南大街、南外街和东大街进行了拓宽,六七十年代兴建了一大批新式建筑,主要街道铺设了水泥路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1992年撤县设市以来,乐平先后改建和新建的有洎阳路、翥山路、迎宾路、安平路、八一路、公园路、环城路、长寿路、新平路、珠海路等10条宽阔的街道,建起了赣东北大市场、仿古商廊、江西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南河公园、西门广场和3个农贸市场等;建成了日供水3万多吨的自来水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新建住宅200多万平方米.新建大楼最高的赣东北供电大楼有22层.市区面积也扩大到1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到14万多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16.5%.1997年获“江西省城市卫生进步奖”.去年,城市环境质量考评被列为全省9个县级市的第一名.农村小集镇建设也旧貌换新颜.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解放初期,乐平的财政收入很少,到1954年,全县财政收入仅有400万元.2005年,全市财政收入已达到4亿元,比解放初期增长近100倍.由此,全市经济实力大大增强,进入了全省十强县市的行列.金融事业亦稳定发展.
各项社会事业日益繁荣.解放前,乐平虽属文化古县,但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却相当落后.现在却呈现出全面发展的新景象:教育方面,解放初期,全县仅有1所中学,3所完小.现在全市有各类学校760所,在校学生15万多人,教职员工7000余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先后为高等院校和中专输送优秀学生近2万名.全市已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农村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两基”工作于1996年顺利通过省验收.农村完小以上学校楼房率达80%.科技工作通过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取得较大成效,全市现有各种科技服务机构27个,各类科技专业技术人员8700余人,近年来,一大批科研项目得以实施,被定为全国科技示范县(市).文化新闻方面获得很大发展,特别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更快,目前平均每户就有1.2台电视机.文艺创作空前繁荣,先后出版了长篇小说、散文集、杂文集等20多部书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市区有市人民医院等6个,各乡镇(场)都有卫生院,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031人,80%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保险,城乡均由缺医少药变成了人寿年丰,人平寿命由解放前的35岁现已提高到71岁.此外,体育事业已发展为全民健身运动,1996年乐平获全国“武术之乡”称号.
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解放前,乐平农村处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状态,多数村庄破烂不堪.30%人家住茅房.解放后,农民生活有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民生活水平以更快的速度上升.2005年,全市农村人平收入达到3737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6237元,均比1949年分别增长150倍以上.彩电、电冰箱、录放机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卡拉OK、摩托车,甚至是小汽车也步入少数先富起来的家庭.同时,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0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34平方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已达到39亿元,“穿衣讲漂亮,吃饭讲营养,住房讲宽敞,行路乘车辆,家电已普及,子女上学堂,还有票子存银行”,已成为如今乐平城乡人民生活的真情实况.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绩.56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上下积极贯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和基本路线、基本国情教育,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教育,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乡村、文明单位、文明户活动,大力表彰先进,弘扬正气,较好地形成了职工爱岗敬业、农民勤劳致富、教师热心教书育人、学生奋发读书的氛围,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市被评为省、景市级文明单位82个、文明村30个;先后有40多人获得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省劳模等光荣称号;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的先进人物也层出不穷.同时,全市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惩处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分子,社会治安持续稳定,1997年被评为全国法制教育先进县(市)、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公、检、法、司和交警大队也分别被评为全国、全省的先进集体.
回顾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党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党员在实施“三个代表”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所结的硕果.

万行医疗卫生人才网(十):

材料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2020年要做到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有人认为,收入倍增也意味着“差距倍增”,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评析该观点。(6分)

题中观点是不全面的(1分)。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知,收入倍增会导致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2分)。根据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速来看,由于我国积极统筹城乡发展,2010年、2011年农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已逐步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到2020年我国城乡差距有望缩小(1.5分)。随着我国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努力促进社会公平,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会逐步缩小(1.5分)。




万行医疗卫生人才网

http://m.zhuodaoren.com/yuwen925955/

推荐访问:康强医疗人才网 医疗卫生人才网招聘

作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王者荣耀个性名 下一篇:万里晴空心情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