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钏读音

2018-10-17 造句 阅读:

玉钏读音(共10篇)

玉钏读音(一)

从《朝花夕拾》中找20个成语,解释,造句,注音

1.迎神赛会拼音:yíng shén sài huì释义:旧俗把神像抬出庙来游行,并举行祭会,以求消灾赐福.出处:元·杜仁杰《刷儿·庄家不识构阑》套曲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却是人旋窝.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又不是迎神赛社,不住的擂鼓筛锣.”示例: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的时候了.★鲁迅《朝花夕拾·五猖会》
2.伊何底止拼音:yī hé dǐ zhǐ释义:不知将弄到什么地步为止,不堪设想的意思.同伊于胡底”.出处:鲁迅《〈朝花夕拾〉后记》起观斯世之忍心害理,几全如陈叔宝之无心肝.长此滔滔,伊何底止?”
3.象牙之塔拼音:xiàng yá zhī tǎ释义:指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资产阶级文艺家脱离社会现实的个人幻想的艺术境界.也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知识分子的小天地.出处: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但这些我都不管,因为我幸而还没有爬上‘象牙之塔’去.”
4.无地可容拼音:wú dì kě róng释义:指无处藏身,形容慌乱、羞愧至极,处境窘迫.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4回李纨正要劝解,丫头来说,太太来了.袭人等此时无地可容,宝玉等赶忙出来迎接.”示例: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
5.爽然若失拼音:shuǎng rán ruò shī释义:爽然主意不定的样子;若失象失去依靠.形容心中无主、空虚怅惘的神态.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读《鹏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示例:毕业大家自然都盼望的,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鲁迅《朝花夕拾·琐记》
6.搔着痒处拼音:sāo zhe yǎng chù释义:比喻正合心意,痛快之至.出处:唐·杜牧《读韩杜集》诗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示例: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的时候少.★鲁迅《朝花夕拾·》
7.捏一把汗拼音:niē yī bǎ hàn释义:因担心而手上出汗.形容非常紧张的心情.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赵姨娘正因彩云私赠了许多东西,被玉钏儿吵出,生恐查诘出来,每日捏一把汗打听信儿.”示例: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
8.面面圆到拼音:miàn miàn yuán dào释义:各方面都能照顾到,十分周全.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重点不突出.出处:鲁迅《朝花夕拾·无常》所以看客对于他们不很敬畏,也不大留心,除了念佛老妪和她的孙子们为面面圆到起见,也照例给他们一个‘不胜屏营待命之至’的仪节.”示例:这种新见解,对于古书的矛盾可谓~.★郭沫若《今昔集·论儒家的发生》
9.老莱娱亲拼音:lǎo lái yú qīn释义:表示孝顺父母.出处:西汉·刘向《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蹄,或美鸟鸟于亲侧.”示例: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和‘郭巨埋儿’两件事.★鲁迅《朝花夕拾·》
10.几次三番拼音:jǐ cì sān fān释义:番次.一次又一次.形容次数之多.出处:清·顾琐《黄绣球》第四回本官到任以来,就几次三番的传谕董事,出过告示.”示例: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鲁迅《朝花夕拾·滕野先生》
11.粉面朱唇拼音:fěn miàn zhū chún释义:白面红唇.有时形容面颜姣美.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说着,果然出去带进一个小后生来,较宝玉略瘦些,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 风流,似在宝玉之上.”示例:他(活无常)出来了,服饰比画上还简单,不拿铁索,也不带算盘,就是雪白的一条莽汉,,眉黑如漆,蹇着,不知道是在笑还是在哭.★鲁迅《朝花夕拾·无常》
12.滴水不羼拼音:dī shuǐ bù chàn释义:形容十分纯正.出处:鲁迅《朝花夕拾·无常》对付别人要滴水不羼的公理,对自己总还不如虽在阴司里也还能够寻到一点私情.”
13.不值一笑拼音:bù zhí yī xiào释义:不值得一笑.比喻毫无价值.也表示对某种事物或行为的轻蔑和讥笑.同不值一哂”.出处:鲁迅《朝花夕拾·死后》但同时想,我生存时说的什么批评不值一笑的话,大概是违心之论罢.”又《呐喊·阿Q正传》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神里,甚而至于对于两位‘文童’也有以为不值一笑的神情.”
14.不乏其人拼音:bù fá qí rén释义:乏缺少;其那,那些.那样的人并不少.出处:鲁迅《朝花夕拾·后记》但这种意见,恐怕是怀抱者不乏其人,而且由来已久的,不过大抵不敢毅然删改,笔之于书.”
15.别有心肠拼音:bié yǒu xīn cháng释义:指另有打算和企图.犹别有肺肠.出处:鲁迅《朝花

玉钏读音(二)

陈潮钿名字中钿字是多音字,在这里怎么读

从“钿”的两种读音的意思来看,“陈潮钿”的“钿”读tián会更恰当.

一、tián
1.用金、银、玉、贝等制成的花朵状的首饰.南朝梁刘孝威《采莲曲》:“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明程中权《桂枝香·春思》曲:“髻钗云乱,蛾钿星散.”清许肇封《浣溪沙·鸳湖舟中作》词:“杏子衫轻鬓贴钿,鞵头新凤裹金莲.”
2.指钱.茅盾《大旱》:“一块钱一个钟头,我给你算算,足有六分钿呢!”如:铜钿;车钿.
二、diàn
以金、银、玉、贝等镶嵌器物.《魏书·食货志》:“镂以白银,钿以玫瑰.”南朝梁吴均《和萧洗马子显古意诗》之二:“莲花衔青雀,宝粟钿金虫.”唐常理《古别离》诗:“粟钿金夹膝,花错玉搔头.”

玉钏读音(三)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里林黛玉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黛玉由不得余意缠绵,令掌灯,也想不起嫌疑避讳等事,便向那块旧手帕子上走笔写道……
宝玉挨打后,黛玉得知消息,慌忙赶去看望宝玉.宝玉见黛玉满脸泪痕,安慰她说:“我叫疼是装的,别信真了.”晚上,宝玉叫丫环送两条旧帕给黛玉.黛玉悟出了旧帕的意思,感到可喜、可悲、可惧、可愧,在帕上题了两首七绝,越加视宝玉为知己.
B、湘云道:“这阴阳不过是个气罢了.器物赋了,才成形质.譬如天是阳,地就是阴;水是阴,火就是阳;日是阳,月就是阴.”
翠缕和湘云论阴阳,最后归结到麒麟也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正说着,两人在蔷薇架下拾到宝玉遗掉的金麒麟.
C、宝玉不愿会雨村,宝钗劝他讲仕途经济,宝玉听了,生气道:“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腌臜了你知经济学问的人!”
D、宝玉挨打后要吃荷叶莲蓬汤,凤姐便命做十来碗大家吃.汤烧好后,王夫人命玉钏儿送去.见到她,宝玉想起她姐姐金钏儿的不幸,又伤心又惭愧,千方百计的哄她说话,并让她也喝一口汤.
E、宝钗在为人处事方面有时也会显得冷酷无情.王夫人的丫头金钏因与宝玉调笑被王夫人撵走羞愤跳井自杀,王夫人自责难过,宝钗这样劝导:“姨娘也不劳关心,不必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几百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贾母王夫人等吃螃蟹的时候,凤姐忙里忙外没有吃尽兴,就派平儿来取几只大的回去吃.李纨等人一向喜欢平儿模样好,又能干,就留平儿多呆一会儿,大家又由夸说平儿进而夸赞了鸳鸯、袭人,还有太太屋里的彩云.
B、薛宝钗待人处事,有时会显出很深的城府.有年芒种,姐妹们在园内玩耍,薛宝钗一路扑蝶来到滴翠亭,无意间听到小红给芸儿私传信物.她就故意说是在找林黛玉,“金蝉脱壳”,使小红不怀疑她.
C、由于贾母王夫人等要给湘云还席,大家又齐聚大观园.刘姥姥也有幸参与了这些活动.首先是在秋爽斋,刘姥姥被凤姐插了一头菊花,接着在潇湘馆布满苍苔的小路上滑了一跤,幸无大碍.
D、宝玉挨打,袭人向王夫人汇报宝玉情况,趁机进言“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王夫人听后,对袭人越发感爱不尽,甚至把她的月例提高到与赵、周两位姨娘同样的水平.
E、宝玉挨打后,贾母吩咐贾政的亲随小厮们,以后贾政若唤宝玉便以她的名义加以拒绝.宝玉自此以后甘为诸丫环充役,宝钗等偶尔劝他留心仕途经济,他便斥之为“入了国贼禄鬼之流”,不留情面.

第一题,选A、C
A错在不是两首七绝,是三首;C错在,不是宝钗在劝,是湘云.
第二题,选A、C
A错在太太屋里的彩霞而不是彩云;C错在刘姥姥头上被插满菊花是在大观楼缀锦阁,不是在秋爽斋【玉钏读音】

玉钏读音(四)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副册、正册中判词各对应着谁啊?请按顺序回答求大神帮助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正册12个一个个判词分明.副册却只有一个香菱,又副册偏又有了两个:晴雯、袭人.于是,反复阅读《红楼》希望发现副册其余11人的蛛丝马迹,和又副册10人的线索.虽然不是“机关算尽”,也“煞费苦心”了.终于还是难于确定金陵十二钗副册、又副册的人选.借今日《红楼一梦》红学才俊云集,便想就教于各位大家:你以为副册、又副册应该是哪些人呢?首先是副册:香菱为首,那么好象平儿、尤二姐、秋桐、金桂、嫣红、佩凤应该是的,其他的呢?《红楼》中有几个才女,曹雪芹用墨不少、而且也风采不俗,可是,却放在哪里都觉得不合适,可以不可以入这个副册呢?比如:薛宝琴、邢岫烟、尤三姐、李纹、李绮,她们入不得正册的.因为正册曹雪芹已经安排停当了.她们也入不了又副册的,因为那里都是奴才,而她们不是.如果她们进了副册,便恰恰12人了.又副册曹雪芹安排定的两个是:晴雯、袭人.按照这个思路,那么鸳鸯、紫鹃、莺儿、侍书、金钏、玉钏、司棋、入画、小红、龄官、藕官……都可以获得提名资格的.那么到底是谁呢?我心中以为无可争议的除了晴雯、袭人外,鸳鸯、紫鹃、莺儿、侍书、司棋应该可以入册的.那么其余五个谁可以呢?如果龄官、藕官也可以入选,那么其他三个呢?金钏之死颇为悲壮,算一个?那么接替金钏的玉钏也可以算一个了.另外一个名额给入画?这样正、副、又副各12钗就齐了:正册:黛玉、宝钗、元春、探春、湘云、妙玉、迎春、惜春、熙凤、巧姐、李纨、可卿; 副册:香菱、平儿、秋桐、金桂、嫣红、佩凤、尤二姐、宝琴、岫烟、尤三姐、李纹、李绮 又副册:晴雯、袭人、鸳鸯、紫鹃、莺儿、侍书、司棋、龄官、藕官、金钏、玉钏、入画【玉钏读音】

玉钏读音(五)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 清清楚楚的
今天会答、好处多、

  贾府旁支:
  贾代儒(司贾家私塾)(孙--贾瑞)
  贾琼母(贾琼--子,四姐儿--女)
  贾王扁之母(贾王扁--子,喜鸾--女)
  娄氏(贾菌--子)
  周氏(贾芹--子,)
  五嫂子(贾芸--子,五嫂子的兄弟--卜世仁)
  贾璜(妻--金氏,金氏嫂--胡氏,胡氏子--金荣)
  贾府宗族:
  贾敕,贾效,贾敦,贾衍,贾珖,贾璎,贾琛,贾璘,贾菖,
  贾菱,贾蓁,贾萍,贾藻,贾蘅,贾芬,贾芳,贾菌,贾芝,
  贾荇,贾芷;
  贾氏族亲:香怜,玉爱
  宁国府:
  贾演(宁国公)--焦大(奴,老仆)--来(赖)升(宁国府总管,来升媳妇)
  乌进孝(黑山村)--俞禄(小总管,张财家的,丫环--万儿,兴儿)
  -贾代化(贾演子,神威将军)
  -贾敷(贾代化长子)(无情节)
  - 贾敬(贾代化次子,进士)
  -贾珍(贾敬子,威烈将军)(妾--佩凤,携鸾)
  (妻--尤氏,尤氏继母--尤老娘,丫环--茄官--优伶之一)
  (丫环--银蝶、文花、炒豆儿,小厮--喜儿、寿儿)
  (尤二姐--贾链私房妾--吞金自尽)
  (仆--鲍二、鲍二家的,丫环--善姐)
  (尤三姐--未婚自杀)--柳湘莲(仕子,小厮--杏奴)
  - 贾蓉(贾珍庶子,五品龙禁尉)(后续弦)
  (妻--秦可卿,丫环--瑞珠,宝珠)--(秦业--养父--营膳郎)
  -秦钟(秦业养子,秦可卿之弟)
  (智能儿--水月庵小尼姑,智能儿师父--水月庵净虚)
  (净虚徒弟--智善、智通)
  -贾蔷(贾珍养子)--龄官(贾府十二优伶之一)
  -贾惜春(贾敬女,出家)(丫环--入画、彩屏、彩儿--彩儿的娘)
  史家:
  史侯(保龄侯尚书令)
  史侯女--贾母(荣国公子妻,丈夫--贾代善)
  史侯子(三子中有二子为侯,保龄侯史鼐,忠靖侯史鼎)
  史湘云(父非侯,丫环--翠缕--缕儿,葵官--优伶之一--韦大英)
  (奶妈--周奶奶,丈夫--卫若兰)
  王家:
  王公(都太尉统制县伯)
  -子(王公连宗宗侄--王成父)
  (王成,子--王狗儿,子妻--刘氏--刘氏母--刘姥姥)
  (孙子--王板儿,孙女--王青儿)
  -长子(王公孙)
  (王仁--子,王熙凤--女--贾链妻--王夫人的侄女、侄媳)
  -王子腾(王公孙,京营节度史,九省都检点)
  (婿--保宁侯之子)
  -王夫人(王公孙女)--(贾政妻,王熙凤的姑妈)
  -薛姨妈(王公孙女)--(薛公孙妻,薛宝钗、薛蟠母,王夫人、王子腾妹)
  薛家:
  薛公(紫嶶舍人)
  -子--子(薛公孙一)
  薛蝌(子)(妻--邢岫烟--邢夫人侄女,丫环--篆儿)
  薛宝琴(女)(丈夫--梅翰林之子,丫环--小螺,豆官--优伶之一)
  -子(薛公孙二)--(妻--薛姨妈,当铺总管--张德辉)
  薛宝钗(女,贾宝玉妻)
  (丫环-莺儿-黄金莺,文杏,蕊管-优伶之一,莺儿母)
  薛蟠(子)(妻--夏金桂,丫环--宝蟾,小舍儿)
  (夏母--夏奶奶,乳父--老苍头)
  (妾--香菱--甄英莲--秋菱,丫环--臻儿)
  (香菱父--甄士隐)
  (香菱母--封氏,封氏父--封肃--后接济贾雨村)
  荣国府:
  贾源(荣国公)--赖大的母亲--赖嬷嬷,荣府总管--赖大--赖大家的
  (赖大子--赖尚荣--州县官)
  (柳二媳妇的妹子,厨房中柳二媳妇,柳二女-五儿)
  (荣国府其他仆役:来兴、单大良、单大良家的--单大娘)
  (吴兴登、吴兴登媳妇,戴良、钱华、余信、余信家的)
  (王荣、张若锦、赵亦华,钱启吴兴家的、郑华家的)
  (来喜家的、王兴媳妇、郑好时媳妇、张材家的、老祝妈)
  (老田妈,丫环--喜儿--非贾珍处小厮)
  (丫环--可人、彩鸾、靛儿、良儿)
  (宝官、玉官、药官--优伶之三)
  拢翠庵妙玉
  贾雨村(连宗宗侄)(怀疑有误--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
  (原黛玉家师)(后续弦杏娇--封肃丫环)
  贾代善(荣国公子)(妻--贾母)--(三子:贾赦,贾政,贾敏--女)
  (丫环--鸳鸯,鸳鸯父--金彩,金彩子--金文翔及媳妇)
  (丫环--鹦鹉、琥珀、翡翠、玻璃、珍珠--非袭人)
  (丫环--文官--优伶之一,丫环--傻大姐--傻大姐的娘)
  -贾赦(贾代善长子,一等将军)(妻--邢夫人)--(邢夫人胞弟--邢德全)
  (邢夫人兄嫂--邢忠夫妇,邢忠女儿--邢岫烟)
  (妾--嫣红、翠云,丫环--娇红、秋桐)
  (陪房--费婆子、王善保家的)
  - 贾链(贾赦庶子、同知) (妻--王熙凤)(女儿--巧姐)
  (仆--来旺儿及媳妇)
  (来旺儿儿媳--彩霞--贾政妾周姨娘丫环)
  (妾--秋桐--邢夫人丫环)(丫环--平儿、丰儿、小红-红儿-林红玉)
  (林红玉父--林之孝--总管,林之孝家的)
  (乳母--赵嬷嬷)
  (赵嬷嬷子--赵天梁、赵天栋)
  (小厮--兴儿、隆儿、庆儿、彩哥儿,仆人--昭儿,王信、王信媳妇)
  -贾琮(贾赦庶子)
  -贾迎春(贾赦庶出)(夫--孙绍祖--指挥)
  (迎春乳母,乳母儿媳--王住儿媳妇)
  (丫环--司棋--王善宝的外孙女儿,丫环--绣桔、莲花儿)
  (司棋婶娘--秦显家的,司棋姑舅兄弟--潘又安)
  -贾政(贾代善次子,工部员外郎--怀疑有误)
  (妾--赵姨娘)--(兄弟--赵国基)
  (丫环--小鹊、小吉祥)
  (妻--王夫人、妾--周姨娘,陪嫁--周瑞家的,周瑞及婿冷子兴)
  (丫环--金钏儿、玉钏儿)(金钏儿、玉钏儿母--白老媳妇)
  (丫环--彩云、彩霞、绣鸾、绣凤)
  -贾珠(贾政长子,病死)--(妻--李纨,丫环--素云、碧月)
  - 贾兰(贾珠遗腹子)
  - 贾元春(贾政长女,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丫环--抱琴)
  -贾宝玉(贾政次子)(寄名的干娘--马道婆)
  (丫环--花袭人--珍珠,媚人)(袭人母及子花自芳、袭人两妹子)
  (丫环--晴雯、麝月、绮霰、秋纹、碧痕、檀云、紫绡、茜雪)
  (晴雯姑舅哥哥--多浑虫,多浑虫妻--多姑娘儿--灯姑娘)
  (丫环--芳官--优伶之一--又名耶律雄奴、温都里那、金星玻璃)
  (芳官干娘--春燕姨妈,其女--小鸩儿)
  (丫环--四儿--蕙香)(丫环--佳蕙、坠儿、篆儿、春燕)
  (春燕母--何婆)
  (小厮--茗烟--焙茗、小厮--锄药)
  (茗烟娘--老叶妈)
  (小厮--扫红、墨雨、引泉、扫花、挑云、伴鹤、双瑞、双寿)
  (乳母--李嬷嬷、赵嬷嬷、张嬷嬷、王嬷嬷,仆--宋嬷嬷)
  (李嬷嬷子--李贵)
  -贾探春(贾政次女,赵姨娘女)(丫环--侍书、翠墨、艾官--优伶之一、小蝉)
  (小蝉外祖母--夏婆子--黛玉丫环藕官干娘)
  - 贾环(贾政三子、赵姨娘子)(小厮--钱槐--赵姨娘内侄)
  -贾敏(贾代善女)(林如海--夫--巡盐御史)
  -林黛玉(丫环--紫鹃--鹦哥--贾母丫环--鹦鹉)(贾雨村曾为其师)
  (雪雁、春纤、藕官--优伶之一)(奶娘--王嬷嬷)
  (藕官干娘--夏婆子--探春丫环小蝉的外祖母)

玉钏读音(六)

《一剪梅》,梅为什么要论剪的?
请从介词,词源方面来解释
难道是因为那个梅花是从梅树上 剪 下来的,所以一枝梅花也叫做一剪梅?
有真正知道的么?

下面转的是一位强人的答案,仅供参考.如果需要更多的答案,可以去一下网址看看.全是回答这个问题的,
一剪梅 此调从周邦彦词“一剪梅花万样娇”得名.宋人称一枝为一剪.又韩淲有“一朵梅花百和香”,故又名《腊梅香》.李清照有“红藕香残玉簟秋”句,故又名《玉簟秋》.双调,正体60字,上下片各6句3平韵.词谱如下;
+〡- - +〡○,+ + + +,+〡- ○.+ - -〡〡- -,+〡- -,+〡- ○.
+〡- - +〡○,+ + - +,+〡- ○.+ - +〡〡- -,+〡- -,+〡- ○.
再录周邦彦《一剪梅》如下:
一剪梅花万样娇,斜插疏枝,略点梅梢.轻盈微笑舞低回,何事尊前,拍手相招.
夜渐寒深酒渐消,袖里时闻,玉钏轻敲.城头谁恁促残更,银漏何如,且慢明朝.
与词谱和周邦彦词对照,上例“三剪梅”首先是平仄韵混用了.平仄格式自然也多不合律.
上例“三剪梅”虽是平仄韵混用,实际在体式上是采用了区别于正体的“别体”.
据《词律辞典》(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74页词调介绍说:《词谱》:“此调以周词、吴词为正体,若卢词、张词、蒋词之添韵,曹词、李词之减字,皆变体也.”这里所说的“张词”,即张炎的《一剪梅》.此体为“变体”,双调60字,上下片各30字6句4平韵2叠韵.为对照分析,兹录如下:
剩蕊惊寒减艳痕,蜂也消魂,蝶也消魂.醉归无月傍黄昏,知是花村,不是花村.
留得闲枝叶半存,好似桃根,可似桃根?小楼昨夜雨声浑,春到三分,秋到三分.
通过对照比较,我们可见上例“三剪梅”显然是采用了“张词”体式.除了已经指出的问题,还出现了诗家大忌的“三平调”,如咏敬一丹词中“八方呼应声音篇”句为平脚句,连用“声音篇”三个平声字,形成了“三平调”;咏崔永元词中“大智若愚得人缘”句也是平脚句,连用“得人缘”三个平声字(按现代汉语声韵),也形成了“三平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张词是采用古体诗韵,如“留得闲枝叶半存”句中的“得”字属古体诗韵入声“十三职”韵部.这是与采用现代汉语声韵创作古体诗词的根本不同之处.不了解这一点,最易造成失律.
词,就它的内容说,就是抒情诗,是诗的一种(从这个意义出发,词人也就是诗人).就它的体制说,则比诗体要复杂得多.因为词本是曲子词(歌词),是要依照词调(也叫词牌)来填写的.每一个词调都有特定的形式格律.即使有所创新和突破,也是要遵循形式格律的基本原则.《词律辞典》第1374—1377页所载《一剪梅》例词十体皆为平韵,无一仄韵,或平仄韵混用.其中清毛奇龄截用张炎“剩蕊惊寒”词之一半,故名《剪半》,但不失声韵之严格规定.兹照录如下:
光宅坊前十字街,梅子花开,杏子花开.钿头栎子有人猜,恐是铜钗,不是金钗.
由此可见,《一剪梅》虽可“剪半”,但词的声韵的规定依然特别严格.形式格律不是随意可以突破的.

玉钏读音(七)

“钏”读音是什么?含意是什么?


chuàn
1.臂镯的古称.俗称镯,镯子.用珠子或玉石等穿起来做成的镯子 [bracelet]
2.环臂谓之钏.——《通俗文》
3.又如:钏臂(臂镯、手镯)
4.姓

玉钏读音(八)

什么是对仗句

对仗又称对偶。因为古代仪仗,像现在戏剧舞台上跑龙套似的,都是左右两两相对的,所以叫对仗。对仗是一种形成文字整齐美的修辞手段,也是构成格律形式、呈现格律气氛的重要因素。
讲究对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大至帝皇宫殿、陵寝,小至平民百姓门户、摆设,仕女束装,都讲究个左右对称。文学上也不例外,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的词素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所以早在先秦的诗歌中就出现对偶句。例如《诗经》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楚辞》说:"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九歌.湘君》)。散文中也常有对偶,如《易经》中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乾文言》)晋魏以后对偶影响扩张,将以前骈散交错的文章,发展为通篇骈四俪六的骈体文。也就从这个时期开始,诗歌中对偶从不工整到逐渐工整,从随意使用到逐渐规范化。初唐以后,格律定型时期,对偶就成为格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偶一般要求两句同一位置上词语必须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格律诗中的对仗较古诗和散文中的对仗工整而严格。它要求:
一,出句和对句平仄是相对立的;
二,出句和对句同一位置上的词语,词性相同,字不能相同。
例如: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火树"对"星桥","银花"对"铁锁",都是名词对名词;"合"对"开",动词对动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李商隐《无题》)
"春蚕"对"蜡炬",名词仂语对名词仂语;"到死"对"成灰",动宾词对动宾词;"丝"对"泪",名词对名词;"方尽"对"始干",动词仂语对动词仂语。
绝句、律诗、排律的对仗各有规则。
绝句一般不要求对仗,是否用对仗,凭作者自便。前人绝句多数不用对仗,例如: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送别》)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行》)
绝句有的首联对仗,尾联不对仗。例如: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八阵图》)
(注:对仗句以楷体字显示,下同)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苏轼《冬景》)
对仗出句多为仄声,五绝首句不入韵的多于七绝,所以五绝首联对仗的多于七绝。也有首句入韵、首联对仗的绝句。例如:
花枝出建章,凤管发昭阳。
借问承恩者,娥眉几许长?
(皇甫冉《婕妤怨》)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七绝首句入韵的多于五绝,这种首联对仗形式七绝多于五绝。
绝句也有首联不对仗,尾联对仗的。例如: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杜甫《漫兴》)
绝句也有首尾两联全对仗的。例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
前人绝句绝大多数首尾两联都不对仗,首联对仗者偶尔见之,尾联对仗者较少,两联全对仗者更少。但是律诗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否则就不成其为律诗。它的首尾两联可对仗可不对仗。前人律诗中也有首联对仗的,也有尾联对仗的,也有四联全都对仗的,这悉凭作者自便,并无定规。但颔联和颈联的对仗是律诗的常规,也称为正例。例如:
五律 首句不入韵者。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首句入韵者。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七律 首句不入韵者。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首句入韵者。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律诗有首联、颔联、颈联三联对仗的。
五律 首句不入韵者。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杜审言《登襄阳城》)
首句入韵者。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七律 首句不入韵者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福祸回还车转毂,荣枯反复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不信君看奕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二)
首句入韵者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李商隐《泪》)
前三联对仗者,首句不入韵的,五律多于七律;首句入韵的,七律多于五律。
律诗首联不用对仗,颔联、颈联、尾联用对仗。这种形式的律诗罕见,因为一般尾联是全诗的结束语,用散行比较容易画龙点睛,用对仗较受束缚,故诗人不喜用尾联对仗。杜甫诗中时有这种形式,后人模仿者较少。下面五律、七律各举一首: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杜甫《悲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泗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律诗中也有四联全部用对仗的,这种形式出现得较早,如唐初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盛唐时,王维、杜甫作品中有不少四联全对仗的律诗,其后也有诗人仿效的,故这种形式虽比较罕见,但较后三联对仗的稍多些。下面五律、七律各举一首:
天上去西征,云中护北平。
生擒白马将,连破黑雕城。
忽见刍灵苦,徒闻竹使荣。
空留左氏传,谁继卜商名。
(王维《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三首》之一)
玉楼银榜枕严城,翠盖红旗列紫营。
日映层岩图画色,风摇杂树管弦声。
水边重阁含飞动,云里孤峰类削成。
幸睹八龙游阆苑,无劳万里访蓬瀛。
(宗楚客《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排律的对仗和律诗同,首联、尾联可用可不用,但中间不论有多少联,必须全部对仗。例如:
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天欲今朝雨,山归万古春。
英雄余事业,衰迈久风尘。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
兵戈犹拥蜀,贼敛强输秦。不是烦形胜,深惭畏损神。
(杜甫《上白帝城二首》之一)
山容水态使君知,楼上从容万状移。
日映文章霞细丽,风驱鳞甲浪参差。
鼓催潮户凌晨击,笛赛婆官彻夜吹。
唤客潜挥远红袖,卖炉高挂小青旗。
剩铺床席春眠处,乍卷帘帷月上时。
光景无因将得去,为郎抄在和郎诗。
(元稹《和乐天重题别东楼》)
律诗以颔联、颈联对仗为正例,上面介绍的首联、颔联、颈联三联对仗,颔联、颈联、尾联三联对仗,以及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全对仗,称为变例,也有书上叫做别格、变体的。这些变例,唐宋以后,以至现代人写旧体诗也有仿效的。还有两种变例,中唐以后就很少有人仿效了。这两种变例是在近体诗形成过程中,尚未完全定型时出现的,起于齐梁,延至中唐。一种是首联对仗而颔联不对,颈联又对的形式。如梁简文帝的《夜听妓》:
合欢蠲忿叶,萱草忘忧条。
如何明月夜,流动拂舞腰。
朱唇随吹动,玉钏逐弦摇。
留宾惜残弄,负态动余娇。
这首诗首联、颈联是很工整的对仗,而颔联却不对。在平仄格式上也有后来所谓"失对"、"失粘"之病,带有不少古体诗的痕迹。又如"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平仄完全合律,而对仗尚存古法。在近体诗定型之后,也有诗人偶然仿古。如李白《挂席江山待月有怀》: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
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同游。
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
这种变例后人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偷春体",意思是:律诗应该在颔联对仗的,却抢先在首联对仗了,"言如梅花偷春色而先开也。"(《诗人玉屑》卷二)
还有一种仿古的变例,就是首联、颔联都不对仗,全诗只有颈联一联对仗。例如盛唐的王维《送岐州源长史归》:
握手一相送,心悲安可论?
秋风正萧索,客散孟尝门。
故驿通槐里,长亭下槿原。
征西旧旌节,从此向河源。
又如中唐的元稹《归田》:
陶君三十七,挂绶出都门。
我亦今年去,商山淅岸村。
冬修方丈室,春种桔槔园。
千万人间事,从兹不复言。
这两种仿古的对仗,多见于五律,七律很少,但于名作中亦偶然见到。如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秦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又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这两首七律的颔联似对非对,与颈联相比,其工整程度就差得多了。第一首颔联平仄失对,第二首首联、颔联平仄失粘,在声律上也都有古体诗的遗风。
上面介绍的那两种存有古风的律诗,中唐以后就很少见到了。晚唐以后,律诗颔联、颈联的对仗,同平仄的对、粘一样,成了律诗的金科玉律。因此绝句后来也称截句,意思是:绝句是从律诗上截取下来的。如果截下的是律诗的首联、尾联,那末这绝句两联都不对仗;如果截下来的是律诗的首联、颔联,那末这绝句首联不对仗,尾联对仗;如果截下来的是律诗的颈联、尾联,那么这绝句,首联对仗,尾联不对仗;如果截下来的是律诗的颔联、颈联,那么这绝句两联全对仗。

玉钏读音(九)

求一个对仗句

  【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工对】:近体诗中用得很工整的对仗,称为“工对”.要做到对仗工整,一般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如名词中天文、地理、时令、器物、服饰等同一意义范畴的词.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对仗相当工整.诗中的“两个”对“一行”(数量结构对数量结构),“黄鹂”对“白鹭”(禽类名词相对)、“翠”对“青”(颜色名词相对)、“千”对“万”(数词相对)都是同类词为对,非常工整.
  【宽对】:近诗体对仗中的一种.它与工对是相对的概念.宽对是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的词性相同,即可构成对仗.这样的对仗,一般称之为“宽对”.宽对要比邻对的要求再宽一些.如一般以名词对名词、以形容词对形容词便可以.如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诗第二联“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便是宽对.
  【邻对】:近体诗对仗中的一种.用词义的门类比较接近的词为对,便叫“邻对”.所谓词义门类相近,如天文与时令、地理与宫室、器物与衣饰、植物与动物、方位对数量等的关系.用这些意义接近的词为对,就是邻对.如白居易《感春》中的两句:“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草与头不同类,水与花不同类,地与人不同类,这可以算是邻对.
  【自对】:也叫当句对,对仗的一种,一句之中某些词语自成对偶,叫作自对.如洪迈《容斋随笔》中引李义山诗:“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但觉游蜂绕舞蝶,岂知孤凤接离鸾,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诗中多各相为对,如第二句的秦楼对汉宫,瓦对盘;第五句的游蜂对舞蝶;第六句的孤凤对离鸾等等.
  【借对】:近体诗的一种对仗方式,或称为假对.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
  A:借义是利用词的多义性,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但诗里所用的并不是这一种意义,而是另一种意义.如杜甫《曲江》诗:“借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数词“七十”,用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方面的含义,而诗中用的却是它副词方面的意义.这就是“借义对”.
  B:借音是利用字词之间的同音关系,以甲词(字)来表乙词(字).例如对句用了甲字,对句本来应当使用与甲字意义相类似的乙字,但用乙字在全中的意义上又不合适,于是就选用一个与甲字同音而又字义相关的丙字来结成对仗.俞弁《逸老堂诗话》说:“洪觉范《天厨禁脔》有琢句法,中假借格如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以红对子(谐紫),如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以十对迁(谐千)”皆是假借,以寓一时之兴,唐人多此格,何以穿凿为哉.”文中所举就是“借音对”.
  【扇面对】:诗、词、曲对仗的一种格式,即隔句相对.一首诗中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便是扇面对.各联中的出句和对句,本身不构成对仗.就诗方面说,例如唐人白居易的《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诗:“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万重云水思,令夜月明前.”第一、三句为对,第二、四句为对.词中也使用扇面对,如柳永的《玉蝴蝶》上片:“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下片“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曲中的扇面对,如程景初散套《春情》:“小小亭轩,燕子来时帘未卷.深庭小院,杜鹃啼处月空圆.”“燕子”句与“杜鹃”句即为扇面对.也即是第二句与第四句隔句为对.
  【错综对】:古代韵文对仗的一种方式,它不拘字词的位置,相对的词语处于错综交叉的情况.如中唐诗人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诗“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六幅”与“一段”结成对仗,“湘江”与“巫山”也结成对仗,但位置不同.这便属于错综对.
  【流水对】:近体诗对仗的一种.流水对是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对立的,而是有上下相承的关系,两者不能脱离或颠倒,而是有一定秩序的语言结构.如杜甫《闻官司军收河南河北》诗的两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它们有前后相承接的关系,必须是从四川的巴峡到达巫峡,然后才能再从襄阳到达洛阳,先后的次序不能倒置,而语句的关系上,是下句承接上句,两者构成一个顺承复句,而这两句使用的词语,却构成对仗.这种对仗有如流水,从上游流到下游,故称之为“流水对”.
  【合掌对】:是格律诗对仗的一种毛病.一首诗中,出句与对句所用的词基本同义或完全同义,上下句意思相重复,好像两只手掌合在一起,故称这样的对仗为“合掌”.合掌是对仗时所应当避免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这种对仗为“正对”,是一种拙劣的对仗.他在文中言明:“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如宋之问《初到黄梅》诗:“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论说:“途中、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 对仗又称对偶.因为古代仪仗,像现在戏剧舞台上跑龙套似的,都是左右两两相对的,所以叫对仗.对仗是一种形成文字整齐美的修辞手段,也是构成格律形式、呈现格律气氛的重要因素.
  讲究对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大至帝皇宫殿、陵寝,小至平民百姓门户、摆设,仕女束装,都讲究个左右对称.文学上也不例外,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的词素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所以早在先秦的诗歌中就出现对偶句.例如《诗经》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楚辞》说:"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九歌.湘君》).散文中也常有对偶,如《易经》中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乾文言》)晋魏以后对偶影响扩张,将以前骈散交错的文章,发展为通篇骈四俪六的骈体文.也就从这个时期开始,诗歌中对偶从不工整到逐渐工整,从随意使用到逐渐规范化.初唐以后,格律定型时期,对偶就成为格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偶一般要求两句同一位置上词语必须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格律诗中的对仗较古诗和散文中的对仗工整而严格.它要求:
  一,出句和对句平仄是相对立的;
  二,出句和对句同一位置上的词语,词性相同,字不能相同.
  例如: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火树"对"星桥","银花"对"铁锁",都是名词对名词;"合"对"开",动词对动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李商隐《无题》)
  "春蚕"对"蜡炬",名词仂语对名词仂语;"到死"对"成灰",动宾词对动宾词;"丝"对"泪",名词对名词;"方尽"对"始干",动词仂语对动词仂语.
  绝句、律诗、排律的对仗各有规则.
  绝句一般不要求对仗,是否用对仗,凭作者自便.前人绝句多数不用对仗,例如: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送别》)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行》)
  绝句有的首联对仗,尾联不对仗.例如: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八阵图》)
  (注:对仗句以楷体字显示,下同)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苏轼《冬景》)
  对仗出句多为仄声,五绝首句不入韵的多于七绝,所以五绝首联对仗的多于七绝.也有首句入韵、首联对仗的绝句.例如:
  花枝出建章,凤管发昭阳.
  借问承恩者,娥眉几许长?
  (皇甫冉《婕妤怨》)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七绝首句入韵的多于五绝,这种首联对仗形式七绝多于五绝.
  绝句也有首联不对仗,尾联对仗的.例如: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杜甫《漫兴》)
  绝句也有首尾两联全对仗的.例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
  前人绝句绝大多数首尾两联都不对仗,首联对仗者偶尔见之,尾联对仗者较少,两联全对仗者更少.但是律诗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否则就不成其为律诗.它的首尾两联可对仗可不对仗.前人律诗中也有首联对仗的,也有尾联对仗的,也有四联全都对仗的,这悉凭作者自便,并无定规.但颔联和颈联的对仗是律诗的常规,也称为正例.例如:
  五律 首句不入韵者.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首句入韵者.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七律 首句不入韵者.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首句入韵者.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律诗有首联、颔联、颈联三联对仗的.
  五律 首句不入韵者.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杜审言《登襄阳城》)
  首句入韵者.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七律 首句不入韵者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福祸回还车转毂,荣枯反复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不信君看奕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二)
  首句入韵者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李商隐《泪》)
  前三联对仗者,首句不入韵的,五律多于七律;首句入韵的,七律多于五律.
  律诗首联不用对仗,颔联、颈联、尾联用对仗.这种形式的律诗罕见,因为一般尾联是全诗的结束语,用散行比较容易画龙点睛,用对仗较受束缚,故诗人不喜用尾联对仗.杜甫诗中时有这种形式,后人模仿者较少.下面五律、七律各举一首: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杜甫《悲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泗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律诗中也有四联全部用对仗的,这种形式出现得较早,如唐初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盛唐时,王维、杜甫作品中有不少四联全对仗的律诗,其后也有诗人仿效的,故这种形式虽比较罕见,但较后三联对仗的稍多些.下面五律、七律各举一首:
  天上去西征,云中护北平.
  生擒白马将,连破黑雕城.
  忽见刍灵苦,徒闻竹使荣.
  空留左氏传,谁继卜商名.
  (王维《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三首》之一)
  玉楼银榜枕严城,翠盖红旗列紫营.
  日映层岩图画色,风摇杂树管弦声.
  水边重阁含飞动,云里孤峰类削成.
  幸睹八龙游阆苑,无劳万里访蓬瀛.
  (宗楚客《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排律的对仗和律诗同,首联、尾联可用可不用,但中间不论有多少联,必须全部对仗.例如:
  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天欲今朝雨,山归万古春.
  英雄余事业,衰迈久风尘.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
  兵戈犹拥蜀,贼敛强输秦.不是烦形胜,深惭畏损神.
  (杜甫《上白帝城二首》之一)
  山容水态使君知,楼上从容万状移.
  日映文章霞细丽,风驱鳞甲浪参差.
  鼓催潮户凌晨击,笛赛婆官彻夜吹.
  唤客潜挥远红袖,卖炉高挂小青旗.
  剩铺床席春眠处,乍卷帘帷月上时.
  光景无因将得去,为郎抄在和郎诗.
  (元稹《和乐天重题别东楼》)
  律诗以颔联、颈联对仗为正例,上面介绍的首联、颔联、颈联三联对仗,颔联、颈联、尾联三联对仗,以及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全对仗,称为变例,也有书上叫做别格、变体的.这些变例,唐宋以后,以至现代人写旧体诗也有仿效的.还有两种变例,中唐以后就很少有人仿效了.这两种变例是在近体诗形成过程中,尚未完全定型时出现的,起于齐梁,延至中唐.一种是首联对仗而颔联不对,颈联又对的形式.如梁简文帝的《夜听妓》:
  合欢蠲忿叶,萱草忘忧条.
  如何明月夜,流动拂舞腰.
  朱唇随吹动,玉钏逐弦摇.
  留宾惜残弄,负态动余娇.
  这首诗首联、颈联是很工整的对仗,而颔联却不对.在平仄格式上也有后来所谓"失对"、"失粘"之病,带有不少古体诗的痕迹.又如"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平仄完全合律,而对仗尚存古法.在近体诗定型之后,也有诗人偶然仿古.如李白《挂席江山待月有怀》: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
  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同游.
  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
  这种变例后人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偷春体",意思是:律诗应该在颔联对仗的,却抢先在首联对仗了,"言如梅花偷春色而先开也."(《诗人玉屑》卷二)
  还有一种仿古的变例,就是首联、颔联都不对仗,全诗只有颈联一联对仗.例如盛唐的王维《送岐州源长史归》:
  握手一相送,心悲安可论?
  秋风正萧索,客散孟尝门.
  故驿通槐里,长亭下槿原.
  征西旧旌节,从此向河源.
  又如中唐的元稹《归田》:
  陶君三十七,挂绶出都门.
  我亦今年去,商山淅岸村.
  冬修方丈室,春种桔槔园.
  千万人间事,从兹不复言.
  这两种仿古的对仗,多见于五律,七律很少,但于名作中亦偶然见到.如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秦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又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这两首七律的颔联似对非对,与颈联相比,其工整程度就差得多了.第一首颔联平仄失对,第二首首联、颔联平仄失粘,在声律上也都有古体诗的遗风.
  上面介绍的那两种存有古风的律诗,中唐以后就很少见到了.晚唐以后,律诗颔联、颈联的对仗,同平仄的对、粘一样,成了律诗的金科玉律.因此绝句后来也称截句,意思是:绝句是从律诗上截取下来的.如果截下的是律诗的首联、尾联,那末这绝句两联都不对仗;如果截下来的是律诗的首联、颔联,那末这绝句首联不对仗,尾联对仗;如果截下来的是律诗的颈联、尾联,那么这绝句,首联对仗,尾联不对仗;如果截下来的是律诗的颔联、颈联,那么这绝句两联全对仗.

玉钏读音(十)

把十二金钗比喻成花分别是什么
说明为什么(从性格特点比喻)

  十二金钗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金陵十二钗副册:香菱、薛宝琴、尤二姐、尤三姐、邢岫烟、李纹、李绮、夏金桂、秋桐、小红、龄官、娇杏;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袭人、平儿、鸳鸯、紫鹃、莺儿、玉钏、金钏、彩云、司棋、芳官、麝月;
  芙蓉花——黛玉
  芙蓉原是荷花的别称,生于水中的是草芙蓉,生于陆地的是木芙蓉.木芙蓉八九月开花,花冠白色或淡红色,与荷花平分秋色.在《红楼梦》中所写的“芙蓉”均是指木芙蓉.《广群芳谱》中称此花清姿雅质,独殿众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之君子矣.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写众人抽花名签行酒令,黛玉抽到的是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个字,并系有一句诗“莫怨东风当自嗟”,可见曹雪芹是把黛玉比似为芙蓉的.
  牡丹花——宝钗
  牡丹素有“国色天香”之誉,盛开的时候雍容华贵,又称“花王”.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做《清平乐》三篇,将牡丹和杨贵妃揉合在一起歌咏.在《红楼梦》中,有多处将宝钗比作杨贵妃的文字:如第二十七回的篇目便用的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家飞燕泣残红”,在第三十回中,宝玉偶尔不慎透露说众人将宝钗比作杨贵妃,结果惹得宝钗大怒等,可见.宝钗体态丰满,颇有杨贵妃之姿,兼之出身名门,家世显赫,把她比作为牡丹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梅花——李纨
  梅花,严冬时节,百花凋零它自香,象征着高洁、坚贞.《红楼梦》中的李纨,人物高致,她所住的“稻香村”,俨然是一派“竹篱茅舍”的农家风光,故自拟了个“稻香老农”的雅号.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那晚,李纨抽到的是枝梅花签,上书“霜晓寒姿”,并附有王淇的诗“竹篱茅舍自甘心”,表明作者乃是拿她作梅花喻的.
  杏花——探春
  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探春掣签,她抽到的是枝杏花签,签上写道“瑶池仙品”,并引入唐代高蟾诗句“日边红杏倚云栽”.根据封建时代的传统和习惯,“日”当是皇帝的象征,“日边红杏”应是指皇帝身边的贵妇人.另据《乾隆五十五、六年间钞本》说《红楼梦》里“内有皇后,外有王妃”(参阅舒批《随园诗话》),或者早期抄本确有探春嫁为王妃的情节安排.无论哪一种说法,总之探春最后是远走高飞了.
  海棠花——湘云
  海棠花有“睡美人”之誉,其典亦出自杨贵妃:唐明皇登沉香亭,召杨贵妃,碰巧杨妃酒醉未醒,高力士使侍儿扶持而出,贵妃仍醉未醒,鬓乱残妆.唐明皇见状笑道“岂妃子醉,直海棠春睡耳(宋代释惠洪《冷斋诗话》)”!后文人墨客多以“睡美人”比之,苏轼更咏有一首著名的《海棠》诗.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写湘云酒醉眠卧芍药丛中,活脱脱便是一幅“海棠春睡图”.而在第六十三回中,湘云抽到的又是一根海棠签,题着“春梦沉酣”,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即笑道“夜深”两个字,改为“石凉”两个字,实则说明了作者是把湘云指喻为海棠的.
  梨花——妙玉
  梨花洁白如雪, 暗吐幽香.《红楼梦》中的妙玉,最大特点便是爱洁成癖,刘姥姥用了她的杯子喝茶,她便嫌脏把杯子扔了,甚至宝玉、黛玉都要遭她斥为“俗人”,可见其性格孤僻,不近情理.生活在大观园中花花世界中的她,却要去追求一尘不染的清净地,最终还是陷于淖泥之中.元好问的一首《梨花》诗,可以说是最形象地描绘出了梨花的品格,也可看作是妙玉一生的写真:“梨花如静女,寂寞出春暮.春色惜天真,玉颊洗风露.素月谈相映,肃然见风度.恨无尘外人,为续雪香句.孤芳忌太洁,莫遣凡卉(女石).”
  罂粟花——王熙凤
  罂粟花,其花灿然艳丽,其果可制药,少量用之有镇痛、镇咳和止泻的效用,但吸多成瘾却可置人于死地.《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满身锦绣,珠光宝气,“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恍若神妃仙子.在这个几百口人的大家庭里,只有她能八面玲珑,四出周旋,处理极其复杂的人事关系,表现出了无人可及的聪明才智.但是她面艳心狠,背地里干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情.这个华贵艳丽,具有复杂性格的王熙凤,恰似毒品与良药的混合物,比之于罂粟花就再恰当不过了.
  昙花——贾元春
  昙花难得开花,且只开于夜间,晨即萎谢,故有“昙花一现”之说,形容事物一出现就很快消失.贾元春在书中出场不多,但她既是贾府的政治靠山,也是封建家族制造的“金玉良缘”婚姻的支持者:她在一次赏赐礼物给众人的时候,独宝玉与宝钗的相同,这就显示了她在宝玉择偶问题上的倾向.贾元春因病去世时年仅四十三岁,贾府从此失去了靠山,大故迭起.所以说贾元春就像昙花,倏然一现,宛如荣宁二府的荣华富贵,盛极一时,败落也快.
  牵牛花——巧姐
  牵牛花一名,大概源自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之故事.巧姐生于七夕,又巧得刘姥姥起名,在贾府衰败之后又与板儿成婚,象牛郎织女那样过起了男耕女织的农村生活.如此看来,巧姐和平平常常,多长于山野田间的牵牛花多少有可比之处,故以牵牛花来喻之.
  迎春花——贾迎春
  迎春花性耐寒,常在早春时节冰雪犹寒时开花,故名”迎春”.宋代刘敞有首咏迎春花的诗:“秾李繁桃刮眼明,东风先入九重城.黄花翠蔓无人顾,浪得迎春世上名” .贾迎春在众姐妹中才最平庸,对待丫环更冷漠无情,听任司棋受辱被撵,最后愤而撞墙自尽.迎春的无才无德,正如诗人眼中的迎春花一般,只是徒有虚名.
  曼陀罗——贾惜春
  曼陀罗花,原产印度,花名亦系梵语音译.《广群芳谱》引《法华经》曰:“佛说法时,天雨曼陀罗花”.看来,此花与佛门颇为有缘.《红楼梦》里的贾惜春,好与出家人交厚,如妙玉、智能儿等,并最终“勘破三春景不长”,落发为尼.故以佛门之花曼陀罗来比拟惜春正合适.
  仙客来——秦可卿
  仙客来原产波斯,是多年生的球茎草本,又称兔耳花.把秦可卿比喻为仙客来,实是取该花之名,原因在于:一是在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子言及她妹妹(可卿)是仙界中的来客;二是秦可卿临死前在凤姐梦中讲到了为贾府保持“退路”的具体治家方略,其中还泄露了某些“天机”.所有这些都暗示了她是个“非常人”,只能是来自仙境之客.
  7楼
  昙花——贾元春
  昙花难得开花,且只开于夜间,晨即萎谢,故有“昙花一现”之说,形容事物一出现就很快消失.贾元春在书中出场不多,但她既是贾府的政治靠山,也是封建家族制造的“金玉良缘”婚姻的支持者:她在一次赏赐礼物给众人的时候,独宝玉与宝钗的相同,这就显示了她在宝玉择偶问题上的倾向.贾元春因病去世时年仅四十三岁,贾府从此失去了靠山,大故迭起.所以说贾元春就像昙花,倏然一现,宛如荣宁二府的荣华富贵,盛极一时,败落也快.
  “榴花开处照宫闱”贾元春是石榴花,灿烂一时.
  袭人———桃花
  “东风着意,先上小桃枝.”袭人在擎花瓶签擎到了一枝桃花签,想来以其妩媚,也确实可比桃花.而她嫁给了蒋玉菡,虽是贫穷,却也过得和顺,比起其他金钗,是否也如同是武陵桃源中人呢?
  晴雯———木芙蓉
  木芙蓉不如水芙蓉般清丽,也不如水芙蓉的佳句之多,却也自有一份风采.晴雯在大观园中的丫鬟里是最俏丽的,也是最心灵手巧的,个性也颇似林黛玉,所以给她的花应是木芙蓉.晴雯之心高气傲,正如开在高枝的一朵芙蓉花,可惜也终是凋谢而去.

玉钏读音

http://m.zhuodaoren.com/yuwen924435/

推荐访问:勘玉钏 玉钏缘

造句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完整无缺反义词 下一篇:宛如造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