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题库及答案

2017-01-24 阅读答案 阅读:

刑法题库及答案【一】:刑法试题及答案

1、通说认为“即成犯”又称“举动犯”,故意杀人罪系举动犯,你认为这个判断就正确吗?请结合刑法理论谈谈为什么刑法应当予以限制举动犯? 答:我国刑法中的举动犯一般都是原本属于非实行行为而被刑法分则实行行为化的犯罪行为,具体包括两类:一类是原本为预备性质的犯罪构成。如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之参加行为。二是教唆性质的犯罪构成。如煽动分裂国家罪之煽动行为;因此我认为故意杀人罪系举动犯是错误的。

2、请你结合中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论述刑法中的危害行为特征? 答:(1)有体性(客观要素):身体活动包括举动和静止,不包括犯意形成与流露。 注意:区别言论与发表言论(言论属于思想、观念的范畴,但发表言论属于行为的范畴)。

(2)有意性(主观要素):刑法只调整有意识和有意志支配和控制的行为,而不包括反射动作、睡梦中的举动等等。

(3)有害性(实质要素):刑法只禁止在客观上危害社会的行为,对社会无害的身体举止不会被规定在刑法中。其社会危害表现为法益侵犯性,包括对法益的实际侵犯和侵犯危险。

3.简述刑法中“犯罪结果”的特征?

答:应受惩罚性,是构成犯罪的基本特征。

具体犯罪的构成和罪名,必须是《刑法》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并依照《刑法》定罪处刑的,方为犯罪。

《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第十六条: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4(必选)、案例,某甲刚生婴儿发现系残疾,故于凌晨5点将其装在背篓里从乡

村带至大马路边,甲心想马路边一定会有人经过看到捡回去。但因雾大,被赶早班的乙驾摩托车撞上。乙

下车察看后,发现婴儿头部已被撞出血,看了后发现没有什么大碍,反正也是别人不要的

婴儿,立马驾驶摩托车离开。结果,该婴儿因头部重创,于半小时后颅内大出血死亡。

试对甲乙的行为进行评价? 请结合刑法中的行为理论和分则罪名,

答:甲犯了遗弃罪;根据我国《刑法》第261条的相关规定,所谓遗弃罪,指

的是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乙犯了肇事后逃逸罪;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

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题库及答案【二】:大一刑法试题

法学专业 刑法学(1)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刑法,就是规定

2、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和相适应。

3、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

4、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5、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

6、为了犯罪,、的,是犯罪预备。

7、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本罪),而或又触犯其他罪名(他罪)的犯罪形态。

8、刑罚适用的主体是。

9、对犯罪的时候,不能适用死刑。

10、假释的对象是被判处、的犯罪分子。

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

A、理论性与实践性最强 B、强制性最为严厉

C、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 D、保护社会关系的手段更为丰富

2、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 )。

A、对前段的补充 B、对前段的限制 C、对前段的强调 D、对前段的例外

3、我国刑法典修订后的施行时间是( )。

A、1997年3月14日 B、1997年7月1日

C、1997年10月1日 D、1998年1月1日

4、我国刑法典分则“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2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

A、一般客体 B、同类客体 C、直接客体 D、复杂客体

5、构成犯罪的不作为以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为前提。这种特定义务来源于( )。

A、社会公德的要求 B、职务上或者业务上的要求

C、法律的明文规定 D、行为人先行的行为导致的危险状态

6、某甲打猎时,发现一头猎物旁边有个小孩在玩耍,他明知自己枪法不好,但打猎心切,于是开了枪,结果猎物没打着却打死了小孩。某甲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 )。

A、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间接故意 D、过于自信的过失

7、犯罪既遂的类型有( )。

A、行为犯 B、危险犯 C、结果犯 D、举动犯

8、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

A、想象竞合犯 B、法规竞合 C、结合犯 D、吸收犯

9、管制的执行机关是( )。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劳改机关 D、公安机关

10、吴某因犯故意伤害罪、侵占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3年、罚金1万元。决定执行的刑罚时,应当采取( )。

A、吸收原则 B、限制加重原则和并科原则

C、吸收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 D、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犯罪客体 2、犯罪中止 3、剥夺政治权利 4、数罪并罚 5、刑罚执行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

2、简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3、简述一般自首的概念及其成立条件。

五、案例分析(16分)

案情:

徐某某,男,1984年10月21日出生,聋哑人,学生。

徐某某是家中的独生子,由于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对学习没有兴趣,经常逃学旷课,甚至与校外一些“混混”建立了关系。2000年9月17日晚上,徐某某向母亲赵某提出自己明天不想去上学了,赵某见儿子又想逃学,顿时怒火冲天,抬手就打了儿子两个嘴巴。当晚,徐某某趁赵某熟睡之际,将一包鼠药(毒鼠强)放进了赵某每天必喝的中药里,并从赵某的钱包里找到160元钱后到一网吧上网玩游戏。次日早上,赵某喝下掺有鼠药的中药后中毒死亡。徐某某回家得知其母死亡,便向其父承认是自己所为,并在其父带领下到派出所投案,交代了事情的全部经过。

试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徐某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

法学专业 刑法学(1)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5年7月)

(供参考)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犯罪 刑事责任 刑罚

2、所犯罪行 承担的刑事责任

3、从旧兼从轻原则

4、社会危害性 程度

5、罚金 主管人员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6、准备工具 制造条件

7、方法行为 结果行为

8、国家审判机关

9、不满十八周岁 怀孕的妇女

10、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二、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BC 2、ABD 3、C 4、B 5、BCD 6、C 7、ABCD 8、A 9、D 10、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

2.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3.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与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属于资格刑。

4.数罪并罚:是指人民法院对一行为人在法定时间界限内所犯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照法定的并罚原则及刑期计算方法决定其应执行的刑罚的制度。

5、刑罚执行:简称行刑,是指法定的司法机关将生效的刑事裁判所确定的刑罚付诸实施的刑事司法活动。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

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第一,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即不法侵害的产生与存在。(1分)

第二,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即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2分)

第三,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即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而不能对没有实施侵害行为的第三者实行。(2分)

第四,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即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1分)

第五,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即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2分)

2、简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2分)

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这是共同犯罪的主体条件。(2分)

(2)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这是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2分)

(3)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这是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2分)

3、简述一般自首的概念及其成立条件。

一般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2分)

一般自首的成立条件是:

(1)自动投案。即犯罪分子在未被采取强制措施之前,出于其本人的意志而向有关机关或个人承认自己实施了犯罪,并自愿置于有关机关或个人的控制之下,等待进一步交代犯罪事实,接受国家的审查和裁判的行为。(3分)

(2)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即犯罪分子按照实际情况彻底供述自己实施并应由本人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3分)

五、案例分析(16分)

评分要点:

1、徐某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2分)

(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2、根据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2分)

3、徐某某故意以鼠药毒杀其母,致其死亡,该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显然应当受刑罚处罚,且徐某某时已年满15周岁,已达到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因而其故意杀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4分)

4、徐某某犯罪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属于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分)

5、徐某某属于聋哑人,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2分)

6、徐某某犯罪时不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且不能适用死刑。(3分)

法学专业 刑法学(1)试题

(2006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根据解释的方法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和

2.我国刑法解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兼采则和 原则中的合理因素。

3.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是指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行为。

4.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周岁岁。

5.精神病人在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6.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7.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包括

8.拘役的期限,为以下。

9.对于,不能适用缓刑和假释。

10.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之日起计算。

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有( )。

A、对前段的补充 B、对前段的强调 C、对前段的限制 D、是前段的例外

2.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 )。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D. 从新兼从轻原则

3.在刑法理论上,以( )为划分标准,犯罪客体可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三种。

A、犯罪行为的多少

B、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

C、犯罪行为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次数

D、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

4、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 )。

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B、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C、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D、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

5、某甲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了犯罪,没有造成损害。对某甲应当( )。

A、免除处罚

B、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D、减轻处罚

6、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 )全部罪行处罚。

A. 集团所犯的 B.他组织、领导的 C.他参与的 D.他指挥的

7、某甲为迫使某乙还债,将某乙非法拘禁了10天。某甲的行为属于( )。

A、连续犯 B、牵连犯 C、继续犯 D、结果加重犯

8、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其( )决定罚金数额。

A. 犯罪性质 B. 犯罪情节 C.犯罪所得 D.家庭经济状况

9、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 )。

A.二个月 B.六个月 C.一年 D.二年

10.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的追诉期限为( )。

A.十年 B.十五年 C.二十年 D.二十五年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刑事责任年龄

2、犯罪的过失

3、共同犯罪

4、自首

5、时效中断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2、简述刑法总则关于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

3、简述适用假释应遵守的条件。

五、案例分析(16分)

案情:

王某,男,23岁,某厂工人。

王某于2004年在江某开办的厂子里找了份临时工作。2005年4月中旬,江某以王某偷拿单位东西为由开除了王某,并拒绝给其发放2至4月份的工资。王某不服,几次与江某交涉,均因双方各执一词不欢而散。4月23日,王某再次找江某商谈,结果发生争执,双方扭打起来,人高马大的江某还打了王某一拳。感觉吃了亏的王某遂起意报复。4月24日中午,王某提着一桶汽油出现在江某家门前。江某开门发现是王某,便问王某有什么事,王某说:“还是工资的事儿,今天你得给我个满意的答复,不然没你好果子吃!”王某一边说一边晃了晃手中的汽油桶。江某一闻到汽油味,马上返身进屋并锁上门,然后打电话给保安员。王某则在门外高声叫骂并将汽油泼在江某的门口。保安员赶到时,正好听见王某说:“你再不出来,我就烧死你!”便立即将

刑法题库及答案

http://m.zhuodaoren.com/yuwen617941/

推荐访问:

阅读答案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2016学校领导干部学法 下一篇:2016三年级寒假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