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散文迟暮

2017-01-19 作文 阅读:

张爱玲散文迟暮【一】:张雯读张爱玲散文有感

读张爱玲散文有感

四办 张雯

上课回来,放下课本,一抬头,突然看到了邻桌老师桌子上赫然放着一本《自己的文章——张爱玲》,我的情绪立刻兴奋起来,伸手拿过来,翻看起来。

第一篇《迟暮》,第二篇《秋雨》,看着看着,近几日心情一直在浮躁状态中的我竟渐渐浸入了张爱玲细腻、柔婉、深刻、独特的文字中。

这是第一次看她的散文,那种感触真是细腻又与众不同啊。再看她的生平,她写这些文章时竟然只有十多岁。

在《迟暮》中,她写道“多事的东风,又冉冉地来到人间,桃红支不住红艳的酡颜而醉倚在封姨的臂弯里,柳丝趁着风力,俯了腰肢,搔着行人的头发,成团的柳絮,好像春神足下坠下来的一朵朵的轻云,结了队儿,模仿着二月间漫天舞出轻清的春雪,飞入了处处簾栊。”喜欢这句话里她对桃花的描写,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桃花的艳丽娇柔,一支桃枝上缀着那么多开得茂盛分外娇艳的桃花,此刻静倚在封姨的臂弯

里,真的是“人面桃花相映红”啊。再看她笔下的柳,那么多情,那么俏皮,正借着风儿,骚乱行人的发,那柳絮在她眼里,就是春神脚下的祥云,正模仿着春雪,飞入帘栊中。这样的句子,从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笔下流淌出来,真是让人惊叹啊。

在《秋雨》中,她写道“雨,像银灰色粘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多么形象啊,雨如蛛丝般闪闪烁烁、牵牵连连、绵绵不断地笼罩于天地间,丝丝缕缕,缠缠绵绵,如梦如幻,这是十六岁的张爱玲眼中的秋,从她细腻多情的文字里我看到了一个温婉含蓄、眉宇间蹙着淡淡哀愁的少女,那棵宿舍墙外种的娇嫩的洋水仙,似乎也看懂了她的少女轻愁,此刻正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原来它们在叹息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熏蒸的雨天。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的描写中流露出了她怎样细腻的女儿心啊,再往下看“那墙角的桂花,枝头

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淡淡的轻愁中不乏新生的希望,在那样一个如花的年龄里一味的愁怎不叫人心疼呢。

最喜欢文中这样一段话“灰色的癞虾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扑通扑通的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这几句话里对癞虾蟆的颜色、动作的描写如此传神,我的眼前又浮出了小时侯我在南京住时的那一溜平房,房后那片秋雨里一团泥泞的烂泥地,和那只偶然间跳上我的脚面吓我个半死的丑陋的癞蛤蟆„„

附:张爱玲散文 迟暮

多事的东风,又冉冉地来到人间,桃红支不住红艳的酡颜而醉倚在封姨的臂弯里,柳丝趁着风力,俯了腰肢,搔着行人的头发,成

团的柳絮,好像春神足下坠下来的一朵朵的轻云,结了队儿,模仿着二月间漫天舞出轻清的春雪,飞入了处处簾栊。细草芊芊的绿茵上,沾儒了清明的酒气,遗下了游人的展痕车迹。一切都兴奋到了极点,大概有些狂乱了吧?在这缤纷繁华目不睱接的春天!

只有一个孤独的影子,她倚在栏杆上;她有眼,才从青春之梦里醒过来的眼还带着些朦胧睡意,望着这发狂似的世界,茫然地像这人生的谜。她是时代的落伍者,在青年的温馨的世界中,她在无形中已被摈弃了。她再没有资格、心情,来追随那些站立时代前面的人们了!在甜梦初醒的时候,她所有的唯有空虚、怅惘,怅惘自己的黄金时代的遗失。

咳!苍苍青天,既已给予人们的生命,赋予人们创造社会的青红 ,怎么又吝啬地只给我们仅仅十余年最可贵的稍纵即逝的创造时代呢?这样看起来,反而是朝生暮死的蝴蝶为可羡了。它们在短短的一春里尽情地酣足地在花间飞舞,一旦春尽花残,便爽爽快快地殉着春光化去,好像它们一生只是为了酣舞与享乐而来的,倒要痛快些。像人类呢,青春如流水一般的长逝

之后,数十载风雨绵绵的灰色生活又将怎样度过?

她,不自觉地已经坠入暮年人的园地里,当一种暗示发现时,使人如何的难堪!而且,电影似的人生,又怎样能挣扎?尤其是她,十年前痛恨老年人的她!她曾经在海外壮游,在崇山峻岭上长啸,在冻港内滑冰,在广座里高谈。但现在呢?往事悠悠,当年的豪举都如烟云一般霏霏然地消散,寻不着一点的痕迹,她也唯有付之一炬,青年的容貌,盛气,都渐渐地消磨去了。她怕见旧时的挚友。她改变了的容貌,气质,无非添加他们与她们的惊异和窃议罢了。为了躲避,才来到这幽僻的一隅,而花,鸟,风,日,还要逗引她愁烦。她开始诅咒这逼人太甚的春光了。

灯光绿黯黯的,更显出夜半的苍凉。在暗室的一隅,发出一声声凄切凝重的磬声,和着轻轻的喃喃的模模糊糊的诵经声,“黄卷青灯,美人迟暮,千古一辙。”她心里千回百转地想,接着,一滴冷的泪珠流到冷的嘴唇上,封住了想说话又说不出的颤动着的口。

秋雨

雨,像银灰色粘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

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熏蒸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的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虾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

调。它扑通扑通的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

绿的水花。

雨,像银灰色粘濡的蛛丝,

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张爱玲散文迟暮【二】:在世俗中超脱---从张爱玲的散文语言看张爱玲的精神世界

在世俗中超脱

——从张爱玲的散文语言看张爱玲的精神世界

西区昌平小学 黄翠云

提要:张爱玲的散文脍炙人口,她散文的语言更是“高度集中的精美雕塑”。本文从张爱玲散文语言的本色率真、比喻修辞和在俗中现雅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从而感悟张爱玲在世俗中超脱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散文;语言本色;在世俗中超脱

散文是历来就有的文学样式,在现代文学史上也取得较高的成就,散文创作兴旺、名家众多。张爱玲,一个世俗而又响亮的名字,代表着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具有瞩目成就的作家之一。张爱玲的散文创作时间跨度很长。最早的《迟暮》创作于1933年,最晚的《忆西风》创作于1994年,60余年间,其散文创作的美学风格也一直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和现代散文的诸多大家相比,张爱玲的散文数量不多。其总量大约六十余篇。它们包括:散文集《流言》、小说散文合集《张看》、《续集》里的一部分。此外,几十年间佚散于报章杂志的篇什以及作者为自己的小说集和其他著作写的序跋,大约有十余篇。由此可见,和她的小说一样,张爱玲散文创作的繁荣时期是在四十年代。她散文的内容的世俗化,生活化。张爱玲的散文,是一个精

心营造的世界,里面充满趣味,亲切怡人。她的散文有着浓郁的文化意味,这尤其反映在她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与思考中。在艺术与审美追求上,她强调苍凉的风格,注重情绪化的写意,又具有幽默品格,语言的运用上也十分精致和讲究。张爱玲散文的这种独特的文化与艺术气质,奠定了她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以致于很多名家对张爱玲的散文给予很高的评价:陈子善如是说过——张爱玲的文学生涯是从创作散文起步的。哪怕她没有写过一篇小说,她的散文也足以使她跻身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散文家之列。谭惟翰老师在“《传奇》集评茶会记”就曾经说过——读其散文比小说有味。

张爱玲的散文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她散文中那独特的语言是功不可没的。周芬伶认为张爱玲是语言炼金师:“张爱玲的散文结构是解甲归田式的自由散漫,文字却是高度集中的精美雕塑。”(1)喜欢读张爱玲的散文就是喜欢她那轻灵的文字与充满睿智的语句,以及在这些灵动的文字背后蕴藏着的一颗超脱的慈悲心,张爱玲散文中的精彩语录俯拾即是。一次次地品读张爱玲的散文,一次次地低徊品酌,一次次地为她的语言所折服。

张爱玲的散文集中尤以《流言》最受推崇。贾平凹在《读张爱玲》一文开篇就说:先读的散文,一本《流言》,一本《张看》,书名就劈面惊艳。《流言》的出现就像给文坛吹进了一股清风。薄薄的一本《流言》让张爱玲于众多的名家中独树一帜,卓然而立。因此,本文论述所及也就以《流言》为主,同时兼及其他篇目。对“流言”这一书名,张爱玲解释说:‘Written on Water’,意为‘水上写的字’,说它不持张爱玲散文迟暮。

久,但是又希望它像谣言传得一样快。(2)正像贾平凹说的,书名都一鸣惊人、引人瞩目。到如今新世纪已经到来,隔着几十年恍惚的光阴,张爱玲的《流言》果然如谣言一样扩散着,但又比谣言更震慑人心、深入到人的灵魂深处、让人悸动不已,她的散文语言充满着独特的魅力、散发出沁人的馨香,在世俗的尘埃中开出花来,让人回味再回味,回首再回首,惘然如梦。

张爱玲的散文充满了生活情趣、并且走进了世俗。写的是世俗的事,常描写一个生动、活跃、跳溅着浓郁世俗关怀火花的感性世界,大量记录了客观世界在作者个人生动感觉中的瞬间感受和印象,显示出了作者在捕捉感官印象时的精细和敏捷。常言人们心中有、而笔下无的平常之事、精警之言,却又超脱了世俗,在超脱中使人看到了一颗率真本色、幽默洞悉、优雅从容的悲悯之心-----“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因为宽容,所以率性,因此铸就了张爱玲的散文语言如此的独立特行:

一、散文的语言本色率直,不加掩饰,突现率真的精神世界。 张爱玲的散文创作是对自己人生世界的反映。散文集《流言》里都是从日常的世俗生活中采撷琐碎平凡的题材,里面谈吃,谈穿,谈钱,谈艺术,谈女人,谈自己的生活等,对这些琐事她都怀着一种热情的喜好,一种强烈的表现欲,用独语式的方式来表达,从而形成了当时文坛上另一种非意识形态的边缘性话语,开拓了文学领域私人生活的空间。事实上,世俗的人生实际上已被作者提升到了表现人生本来面目的一条必由之路。张爱玲的散文喜用独语式的方式来表达,就

张爱玲散文迟暮。

像是“一个‘月落如金盆’的夜晚,有人嘁嘁切切絮絮叨叨告诉你听的罢”。(3)因为是独语,因为是夜凉如水时向知己诉说衷情,所以语言都是本色率真的。如,

“所以活在中国就有这样可爱:脏与乱与忧伤之中,到处会发现珍贵的东西,使人高兴一上午,一天,一生一世。”(4)敢于公开说祖国脏、乱、忧伤的人,向来都不多吧。但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张爱玲却不是一味的悲伤与自怨自艾,仍然发现其中的可爱之处、珍贵之处,并且享受其中的乐趣。

“女人……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5)这句从女人身上概括出来的话真是名言,一语成谶,不但过去、现在适用,将来肯定也不会过时。

“年纪轻的时候,倒是敢说话,可是没有人理睬他。到了中年,在社会上有了地位,说出话来有相当分量,谁都乐意听他的,可是正在努力的学做人,一味的唯唯否否,出言吐语,切忌生冷,总拣那烂熟的,人云亦云。等到年纪大了,退休之后,比较不负责任,可以言论自由了,不幸老年人总是唠叨的居多,听得人不耐烦,任是人情人理的话,也当做耳边风。这是人生一大悲剧。”(6)读到此段,每每觉得切中要害、而又带点人生的无可奈何,就像我们走着跟祖辈同样的路,看着同样的风景,犯着同样的错误,哈哈,人生!这也是张爱玲散文语言本色,不加掩饰,不带任何功利性,忠实于率真思想的最好体现之一。

怎样的人才能在写作中本色率直,不加掩饰,不带任何功利性,

忠实于率真的思想呢?只有思想超脱的人才可以做到,张爱玲的散文集篇篇入俗事、入俗世。正如止庵说的:张爱玲的所有散文,主人公都是张爱玲自己,这里有她一生的经历与感受。正是我们常说的“言为心声”、“文品即人品”。张爱玲自称是一个俗人,她不避其嫌地给自己冠戴上许多“俗气”的头衔:“一学会了„拜金主义‟这名词,我就坚持我是拜金主义者”,“每一次看到„小市民‟的字样我就局促地想到自己,仿佛胸前佩着这样的红绸字条。”(7)当真是俗得坦荡,大声地宣告着这种大部分人内心敢想不敢言的真实想法。“我自己有一个恶俗不堪的名字,明知其俗而不打算换一个。”“可是世上有用的人往往是俗人。我愿意保留我的俗不可耐的名字,向我自己作为一个警告,设法除去一般知书识字的人咬文嚼字的积习,从柴米油盐、肥皂、水与太阳之中去寻找实际的人生。“(8)一般知书识字的人咬文嚼字很容易,特别是对于已成名的大作家能把自己当做一个平常人、一个俗人,却需要勇气,张爱玲就有这份勇气。张爱玲从不讳言自己身上的小市民色彩,她身上挥之不去的市民性直接催生了她散文中的俗趣。在乘电车的时候,她目不转睛地欣赏年轻人的衣着,看他脚上套的红绿相间的女士短袜,看他把象牙烟斗拆下又装好。从对俗世生活的描写,可以看出张爱玲喜欢人生安稳的一面。“我发现弄文学的人向来是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而忽视人生安稳的一面。其实,后者正是前者的底子。又如,他们多是注重人生的斗争,而忽略和谐的一面。其实,人是为了要求和谐的一面才斗争的。”(9) 至此我们可以分明地感受到一位非常真实、非常率直、乃至非常率真、像一个不会撒谎与

张爱玲散文迟暮【三】:张爱玲

张爱玲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张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

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1944年张爱玲结识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适逢中秋节,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终年75岁,被发现的时候她已经过世一个星期。9月30日,生前好友为她举行了追悼会,追悼会后,骨灰被撒入太平洋。[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张爱玲系出名门,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父亲张志沂(字廷众)、母黄素琼(字逸梵)。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于上海麦根路(今泰兴路),原籍河北丰润,原名张煐。1921年12月11日,唯一的弟弟张子静出生。1922年张爱玲随父亲迁居浙江温州。父任职金浦路铁路局英文秘书。1924年,张爱玲开始私塾教育,母亲与姑姑张茂渊奔赴欧洲游学,张爱玲由姨奶奶看管。1928年,父亲辞去职务,由天津搬回上海,母亲和姑姑也由英国返回上海。张爱玲开始学习绘画,英文和钢琴,并开始读《三国演义》、《西游记》、《七侠五义》等古典名著。1930年入黄氏小学插班读六年级。张瑛改名为张爱玲(改自其英文名:Eileen),同年父母协议离婚,母亲与姑姑搬出宝隆花园洋房,在法租界租房住,张爱玲仍然随父亲生活。

1931年,张爱玲入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随白俄罗斯练习钢琴。1932年,母亲去往法国,张爱玲首次发表短篇小说《不幸的她》于圣玛利亚校刊。1933年,张爱玲在圣玛利亚发表第一篇散文《迟暮》,并开始与父亲学写旧诗。1934年父亲再婚,后母为孙宝琦之女孙用蕃,并迁回麦根路别墅。张爱玲写《理想中的理想村》、《摩登红楼梦》、《后母的心》等文章,但是皆未发表。1936年,母亲携美国男友返回上海,张爱玲在《凤藻》上发表散文《秋雨》。1937年,张爱玲在圣玛利亚校刊《国光》半月刊发表小说《牛》、《霸王别姬》及评张若谨小说《若馨评》。在《凤藻》发表《论卡通画之前途》。后与后母因一点小事发生口角,被父亲责打,并拘禁半年。1938年年初,张爱玲趁夜逃到母亲家(详见张爱玲自传散文《私语》)。同年张爱玲参加伦敦大学远东区入学考试,得第一名。

1939年,张爱玲与母亲,姑姑迁居静安寺路赫德路口爱丁堡公寓(今常德公寓)5楼51室。因战乱持伦敦大学成绩单入读香港大学文科,认识终生挚友炎樱。[2] 1940年,张爱

玲的散文《我的天才梦》参加《西风》三周年纪念征文,获第十三名荣誉奖,并获学校两项奖学金。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爆发,香港沦陷,港大也因此停课,母亲的男友死在新加坡战火。

1

步入文坛 1942年夏,张爱玲与炎樱返回上海,与姑姑居住在爱丁顿公寓6楼65室,

开始了写作生涯,在《泰晤士报》上写影评和剧评。在英文《二十世纪》月刊发表《中国人的生活与服装》、《中国人的宗教》、《洋人看戏及其他》等散文和其他五六篇影评。1943年,张爱玲认识了当时月刊《紫罗兰》的主编,作家周瘦鹃。五月,张爱玲在该刊物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该篇文章使张爱玲在上海文坛一炮打响,崭露头角。六月,张爱玲发表续作《沉香屑·第二炉香》。7月,张爱玲认识了评论家柯灵。此后张爱玲在《杂志》、《万象》、《古今》等刊物发表《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经》、《倾城之恋》等一系列小说,散文。

同年,汪精卫政府宣传部部政务次长胡兰成,因得罪了汪精卫而入狱,而苏青听说胡兰成入狱后,携张爱玲到周佛海处为胡兰成求情。年底在日本人干预下胡兰成出狱。除夕那天胡兰成看到苏青寄来的杂志《天地》中张爱玲的小说《封锁》后大为赞赏,胡兰成写信给苏青询问张爱玲情况,张爱玲也从苏青那里知道胡兰成的情况。后胡兰成亲自拜访张爱玲,两人长谈5个小时,一见倾心。此时胡兰成38岁,张爱玲24岁,并且胡兰成已经结婚。[3]

1944年1月,张爱玲在《万象》刊出长篇小说《连环套》,共登六期,7月自动腰斩。2月,在《天地》刊出散文《烬余录》。后发表《花凋》、《谈女人》、《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一系列小说,散文。5月,傅雷以讯雨为笔名发表评论性文章《论张爱玲的小说》,对张爱玲的《金锁记》大加赞扬,而对其他小说采取批评态度特别是《连环套》。8月,胡兰成与其第二任妻子离婚,后在炎樱的媒证下与张爱玲结婚。9月,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由《杂志》出版,四天后即再版。张爱玲也因此在上海文坛大放异彩,《杂志》编辑部多次举行《传奇》的座谈会,张爱玲也出席了一些作家间的社交活动。11月,张爱玲在胡兰成创办的朋刊《苦竹》第一期发表散文《谈音乐》,后继续发表小说散文。同时胡兰成到了武汉,住在江汉医院,认识了一名姓周的护士,很快与周护士开始了同居生活。12月,大中剧团在卡尔登戏院(今长江戏院)上演舞台剧《倾城之恋》,张爱玲在《苦竹》上发表《自己的文章》以回应傅雷的批评。[2]

1945年1月,话剧《倾城之恋》继续上演,张爱玲的散文集《流言》由中国科学公司出版,畅销一时。后张爱玲继续在月刊《杂志》上发表《留情》、《我看苏青》等小说散文。3月,胡兰成回到上海,与张爱玲厮守了一个多月,并且主动告诉了张爱玲他和周护士的事情。5月,胡兰成回到了汉阳,并以胡览乘为笔名在《天地》上发表《张爱玲与左派》一文,对张爱玲大加赞美。8月15日,日本正式投降,胡兰成也开始了逃亡生活。

1946年2月,张爱玲从上海到温州寻找胡兰成,但此时胡兰成的身边又有了另外一个女人,范秀梅。张爱玲到来也使得胡兰成大吃一惊,张爱玲也只在温州停留了二十几天便回去了,此后八九个月,二人偶或还通音信。[4] 当年张爱玲也被上海的一家小报攻讦为文

化汉奸。张爱玲应桑弧邀请编写电影剧本《不了情》,《太太万岁》。11月,《传奇》增订本由山河图书公司出版。

1947年4月,张爱玲在《大家》月刊创刊号,发表小说《华丽缘》。5月、6月,《大家》发表小说《多少恨》(根据《不了情》剧本改写).1947年6月,张爱玲对自己和胡兰成的感情心灰意冷,终于写了一封绝交信与他,信中写道:“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彼时唯以小吉故,不欲增

2

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4] 后张爱玲与姑姑迁居梅龙

镇巷内重华新村2楼11号居住。

1949年,胡兰

张爱玲散文迟暮

http://m.zhuodaoren.com/yuwen608531/

推荐访问:张爱玲散文集 张爱玲经典散文

作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关于春节的文字 下一篇:阿拉伯酋长大会,打一三字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