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全会调研文章

2017-01-10 作文 阅读:

六中全会调研文章【一】:六中全会文章

新华社特约评论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纲领

——一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了研究部署,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这是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建设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纲领性文件。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建党90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国文化的改革发展,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全会科学分析了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准确把握了人民群众对文化发展的新期待,全面深入地回答了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文化等一系列事关我国当代和未来文化发展的重大命题,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发出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动员令。

全会进一步确立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定位,进一步强调了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责任担当,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目标,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具体任务,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必将凝聚起亿万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智慧力量。

全会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并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今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经历着深刻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入攻坚时期。文化工作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在新形势下,只有推动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才能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只有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实力,才能积极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向世界传播我国祈盼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望。只有以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积极借鉴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才能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

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传承和弘扬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十分重大和深远。党中央高瞻远瞩,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战略部署,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的文化自觉,描绘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光辉前景。

综观国内外形势,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我国文化发展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也承载着崇高的历史使命。

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行动。让我们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积极性,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转化为实际行动,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人民日报社论: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进军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了。这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

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致认为,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就,为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这次全会是一次从战略上对文化改革发展进行研究部署的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总结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决定》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肩负历史使命的深刻把握、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对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再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不断推动着文化建设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无论是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还是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无论是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还是文化惠民重点工程的建设,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文化发展活力,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

切愿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回答好走什么路、朝什么目标迈进这个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长期战略目标。这一目标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承接。这一目标,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必将大大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热情,凝聚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开启迈向文化强国的伟大进军。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开放。这“五个坚持”,指明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根本性质、根本目的、根本要求和根本动力,是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遵循。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各级党委要从战略和全局出发,按照《决定》确立的目标、谋划的战略、提出的举措,健全领导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掌握文化改革发展领导权。这既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

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发展,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奋斗。

(摘自人民网)

光明日报: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一谈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于18日胜利闭幕。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我国文化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重大

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强烈的责任意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的精神,紧密联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实际,锐意改革、积极进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党中央在对国内外文化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决策,是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要战略举措,必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在新时期取得更大发展。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仅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也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展望未来,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当下的中国,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建成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时代命题和伟大任务。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无论是物质基础还是文化环境,我国都具备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备条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文化产业2010年实现增加值突破1.1万亿元,正成为国民经济中一项重要新兴产业;一些发展迅速的文化生产方式和新的文化业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日益重要的影响,并创造着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巨大成就面前,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当前,我们要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

六中全会调研文章【二】: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我司于12月组织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及《关于新形势下党内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专题培训班。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意识到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六中全会的主题,也是要通过全会的形式完成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系统部署。把握六中全会精神,就要抓住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题。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审议通过《准则》和修订后的《条例》,对于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应对当面临的“四大考验”、客服“四种危险”,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准则》和《条例》仅仅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题,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充分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经验新成果,并结合新的实践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跪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

全党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好凝聚力量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对全党团结一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赢得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收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已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全党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都要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六中全会的主题就是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健全完善制度,深入开展纪律教育,狠抓执纪监督,养成纪律自觉,用纪律管住全体党员。要增强领导干部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站稳

立场、把准方向,始终忠诚于党,始终牢记政治责任。要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既要注重规范惩戒、严明纪律底线,更要引导人向善向上,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健全和完善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的体制机制,深刻领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决心,扎牢监督权力的制度笼子,把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深入总结了我们党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继承了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制度规定、发扬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实践,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进行了集纳,实现了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

《准则》中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从严治党,要达到的目标是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首要任务则是坚定理想信念。共产党要坚定理想信念,要实现集中统一,表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对中国共产党开辟的道

六中全会调研文章。

路的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关键是一方面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只有坚定了共产主义,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思想才能统一起来,党才能够有战斗力。《准则》中也提出,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加强学习。思想理论上的坚定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全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党的各级组织必须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抓好学习、增强党性修养。所以,思想的统一不仅仅是情感上的教育,还涉及理论学习。只有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才能够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六中全会调研文章。

一个党要想做到步伐一致、行动一致,就必须加强纪律建设,打破或解决团团伙伙等一系列非组织行为。《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有四个方面着眼于加强纪律建设,打造一个严密的中国共产党,即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准则》中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不准在党内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严禁在党内拉私人关系、培植个人势力、结成利益集团。对那些投机取巧、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的人,要严格防范,依纪依规处理。坚决防止野心家、阴谋家窃取党和国家权力。要防止党内的六中全会调研文章。

所谓的“小山头”“小圈子”,特别是要防止形成利益集团。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绝不允许党内出现利益集团,要防止野心家、阴谋家的出现。一靠思想,二靠严明政治纪律。

《准则》指出:“领导干部要自觉服从组织分工安排,任何人都不能向组织讨价还价、不服从组织安排。领导干部不准把分管工作、分管领域和地方当作‘私人领地’,不准搞独断专行。”“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拒腐蚀、永不沾,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坚决抵制潜规则,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决不能把商品交换那一套搬到党内政治生活和工作中来。”中国共产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俄共中央主席久加诺夫认为,苏共垮台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经济上,资源垄断;政治上,权力垄断;文化上,真理垄断。三个垄断完全掏空了苏共的执政基础,苏共完全成为一个只服务于自身官僚系统、官僚干部的一个既得利益集团。所以,共产党要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要保持这种不败的地位,就必须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要时刻防止既得利益集团的出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方面,追求的是要以基本路线为主体、为骨架的中国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准则》明确提出,全党必须坚

六中全会调研文章【三】:学习六中全会心得—发展篇

六中全会调研文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去年,青海省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标志着人民生活水平在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跨越。青海是一个后发展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程度深,仍然面临着改革和发展滞后的突出问题。同时,青海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解决民族、宗教矛盾,确保社会稳定的任务也很重。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把构建和谐青海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认真落实。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和谐青海建设的第一要务。穷则难和。生产力不发展、经济实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社会和谐就没有物质基础。构建和谐青海,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当前青海的发展既保持了良好态势,又面临困难和挑战,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推进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结构、改变制约条件和提高自身发展能力、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任务都很艰巨。。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沟通协调机制,不断从政策上、法

六中全会调研文章

http://m.zhuodaoren.com/yuwen596067/

推荐访问:

作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一个我最想感谢的人作文50字 下一篇:调查报告模板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