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

2016-09-01 素材库 阅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一)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国家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占主体地位的非对抗性矛盾的各方能够相互促进、良性运行、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有效途径,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我们必须要着眼时代特点,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人为本,加大依法治国的力度,不断提高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自觉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把心思、精力和工作的着眼点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积极带动和推进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和整体提高。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胡锦涛总书记也强调指出:“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和国家领导人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环境的新变化及未来走势,

总揽全局、高瞻远瞩提出的重要论断,不仅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而且集中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不仅对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一是要以发展求和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和一条重要经验,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前提。只有全面推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统筹好城乡、区域、人与自然、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的关系,协调好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充满活力,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昌盛富强。回顾我国近代历史,放眼当今世界现实,我们得出一个极其重要的结论就是,贫困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因素,发展则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发展才能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而真正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形成更完善的分配关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党中央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不放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

展,就是要求我们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各种矛盾问题,要顾全大局,冷静理智,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齐心协力把我们自己的事业办好,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二是要以正确的政绩观促和谐。正确的政绩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党员干部的政绩观是否正确,不仅关系到本人的成长进步,而且关系到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建设全局。应该说,近年来,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恪尽职守,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政绩,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但也有少数干部图虚名、使虚劲,搞哗众取宠、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子政绩,对党的形象和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不良影响。有的只重视单项冒尖,忽视全面建设,结果陷入了“经验往上报、事故往外冒、工作往下掉”的怪圈;有的只重视消极保安全,忽视质量标准,致使生产和效益上不去,经济建设停滞不前;有的只重视眼前出成绩,忽视长远打基础,热衷于在短、平、快的项目上下功夫,致使建设基础不牢,发展后劲不足;有的领导干部不尊重前任的成果,不给下届留财富,只求本届班子有政绩,追求短期效益,结果丧失了持续发展的时机和条件。可见,党员干部具有正确的政绩观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之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每一名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除私心、去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广大群众受益的事,多干长远起

作用的事,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要以优秀共产党员张去泉同志为榜样,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勤勉务实、善解民忧、严于律己、一身正气,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早日形成。三是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保和谐。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彻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告诫全党同志“要老老实实地办事”;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要坚决制止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杜绝说空话、说大话、说假话的恶习”;江泽民同志也再三强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一大祸害,必须狠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时时处处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当前,我国的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十分重要和紧迫,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要真正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树立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只有彻底杜绝不思进取、作风飘浮、急功近利、随心所欲、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贪图享受、以权谋私、与民争利、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等与党的宗旨和群众利益格格不入的问题,才能取得

人民的信任,才能广开言路、让群众说话,才能不断改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防止贫富差距过大,才能在工作中始终牵挂群众的疾与苦、冤与怨、痛与泪,倾听他们的呼声,关注他们的愿望,解决他们的因难,维护他们的尊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

二、坚持以人为本思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健康发展。以人为本是党的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反映,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是党的领导理念、领导作风、领导方式方法的具体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始终牢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应自觉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始终牢记“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这个根本,培养人、尊重人、提高人,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从立身做人的基础性工作抓起,教育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同志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公民的健康人格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加强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不断提高群众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重视公民的生理保健,普及生理健康常识,提高体能素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践行公民社会道德规范,始终保持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同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思考

龙源期刊网 .cn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思考

作者:熊佳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年第04期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旗帜仍在飘扬,围绕党中央的领导,从各个方面思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十分重要,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将从道德角度思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

关键词:和谐社会 道德思考 诚信道德建设

党在十六大和十七大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又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角度,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高度,从而使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三位一体的总体格局,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总体格局,这无疑是我党在执政理念上的又一次大的飞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近10%的高速增长,其中实体经济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也是经济主体不断升级和发展的过程。

1 把握时代脉搏,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健康发展

我党结合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基于本国国情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是我党深入洞悉国际经济发展形势,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顺应时代要求做出的战略性举措。它的提出与构建从道德角度进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1.1 就国内形势而言,改革开放三十年间,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效卓著。改革开放期间制定的大政方针和各项基本国策使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大跨步迈向更高的水平,科技的进步大幅度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本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大大增强。当各行各业的生产力推动我国在各领域不断再创佳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加速社会阶层的分化,各行业社会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地区不均衡发展、不断拉大的收入差距、逐日腐败的社会治安和低水平的社会道德素质等各类社会问题逐日显现,新问题屡屡出现,社会矛盾加剧等等诸多因素威胁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严峻考验,宏观调控仍然面临较大压力,物价上涨比较快、通胀预期增强,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多数城市房价依旧上涨……众多复杂变数,于中国,是危机还是契机,中国模式能否成功转型?“十二五”,中国经济能否平稳过渡,经济社会是否能步入一个全新的、良性发展的轨道,主要取决于我国政府和民众以何种态度和策略来应对这场考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三)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思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思考

摘 要:本文分三个部分论述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第一,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在党;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制度保证;第三,以人为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关键词:和谐社会、执政能力、法治国家、改革发展、共享成果。

Abstract: The discussion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building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is in three parts: firstly, the ke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is in the Party; secondly, a socialist legal state is the system guarante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thirdly, it is with people oriented, and sharing the results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harmonious society; ruling ability; legal stat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sharing the result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进入一个经济发展迅速,政治基本稳定,社会矛盾激化的时期。因而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执政党当前一个重要的任务。在2006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门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和主要任务。突出地表明了我党治国执政理念的重大变化。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布局将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构成。本文仅就和谐社会建设的几个重要问题谈点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

一、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在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她的理论和信仰主导着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标准,她的政策、路线引导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因而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更好的担负起领导建设和谐社会重任的必要条件。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第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其一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其二是永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使党永远不脱离群众,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二,是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特别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我党在执政过程中的各种失误,都是偏离了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第三,要高扬三个代表伟大旗帜与时俱进,通过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使之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通过理论创新确保党的理论的先进性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以凝聚人心和鼓舞干劲。通过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把提高执政能力建设与解决社会现实矛盾结合起来,是党领导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具体体现。首先是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党在领导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进入新世纪后,我们已清醒的看到,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四)
构建和谐社会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是党执政的重要政治资源。思想和谐, 才能社会和谐。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人心、提高人们思想道德层

  次的强有力工具, 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和谐社会;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性分析。
  首先, 思想政治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统一的思想基础。和谐社会理论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合”哲学理论的精华, 但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和谐为运动着的事物存在的状态, 和谐状态是对立统一的事物的基本属性, 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由当前矛盾对立、冲突的社会走向和谐社会, 是对现实矛盾社会的扬弃,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 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的实践形态, 思想政治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统一的思想基础。
  其次, 思想政治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主体动力。构建和谐社会实质上就是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和谐发展, 从而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过程。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体, 只有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功能, 积极引导群众, 帮助群众实现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 培养其现代先进公民意识和成才意识, 激发其参与热情, 促进其全面自由发展, 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主体动力。
  加强和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控制功能, 提高全社会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降低防范危机成本, 减少社会震荡,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 是我们党的先进性的时代体现,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的具体措施。
  (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政治工作。要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不断吸纳当代科学方法论的最新成果, 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原则。
  1. 整体性原则。和谐社会是一个高度整合的社会, 日益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把各个部分联系为一个整体。这就决定了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 解决复杂的社会矛盾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一定要有全局观点, 不能就事论事。任何矛盾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我们在解决任何一个问题时, 都要对矛盾进行系统性分析, 对矛盾涉及的各种关系进行认真研究, 从整体性出发, 同时把握不同事物的特殊性, 以及它在不同时间、地点、阶段、过程中不同的表现形式。既要把握整体内各种要素在同一时间内的横向空间关系, 又要把握其在一定阶段中的纵向时间关系, 从而找到解决问题与矛盾的方法。
  2. 重点性原则。所谓重点是指对社会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关键问题, 是全局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中心环节。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尽管千差万别, 然而存在着决定矛盾演化方向的基本要素。复杂矛盾看似错综复杂, 然而都存在着起决定性影响的关键部位, 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解决好主要矛盾, 解决好居于支配地位的矛盾。坚持重点原则, 但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重点和非重点都是相对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 动态平衡原则。当代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从总的方面讲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这种矛盾的非对抗性质决定了其解决的方法不能是一方克服另一方, 而应当是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前提下, 通过对话、协商、谈判, 达到一定的利益均衡。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不能强调某一方面, 简单地抑制另一方面, 而要努力寻求各个矛盾方面的利益均衡点。当然, 任何平衡都是暂时的、相对的, 社会的发展必然打破原有的平衡, 造成新的不平衡。因而我们追求的平衡不是静止的, 而是动态的。当经济社会发展了, 就需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构建新的平衡。
  4、标本兼治原则。当前中国社会矛盾的形成具有复杂的历史原因, 要彻底解决问题不可能寄希望于一夕之功、一蹴而就。思想政治工作要科学合理地解决问题与矛盾, 就要做到治标与治本的统一。使用治标方式处理复杂矛盾, 在短时期内虽然能够产生看起来正面而及时的作用, 但容易产生负面效果。它会使系统存在的主要症结暂时缓解而隐藏起来, 造成思想上的麻痹, 而当这种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解决复杂矛盾的理想状态是治本, 但治本是有条件的, 一是治本解决问题难度较大, 需要的时间较长, 付出的代价较重。二是治本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动摇系统存在的基础, 导致系统的剧烈动荡, 如果控制不好可能造成系统崩溃的后果。因此, 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标本兼治原则, 从治标入手, 先将矛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然后设法治本, 积极创造治本的条件, 当治本的时机成熟时, 则当机立断, 从根本上解决矛盾。
  (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是提高人的政治素质、强化道德自律的有效途径; 是促进人们思想观念转变、更新的必要措施; 是凝聚人心、稳定情绪、平衡心理的重要手段。导向作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功能。一是理想导向。理想是前进的动力, 它能够使人积极进取, 奋力拼搏。思想政治工作既要讲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又要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并晓之以努力奋斗同实现理想的辩证关系。
  二是政策导向。政策是各项建设和工作的依据, 要通过宣传教育, 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交给人民群众, 引导人民群众在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的前提下自觉地执行政策。
  三是观念导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 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竞争观念、商品观念、效益观念、市场观念、信誉观念、全局观念以及和谐社会观念。
  四是目标导向。目标是激发行为的功能, 通过目标导向, 既能使人民群众明确努力方向, 又能诱发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实际行动。在围绕经济工作制定思想政治工作目标时, 既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 又要符合本地的实际情况, 既要考虑长远规划, 也要考虑近期目标, 使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
  五是典型导向。典型导向是弘扬正气、整治歪风、调动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必须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 形成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行有准则的良好社会风气。
  六是感情导向。社会感情对人的社会行为起发动、定向作用。必须运用感情的因素去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帮助人、教育人, 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最终达到消除思想障碍, 凝聚人心, 团结人民群众, 同心同德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三)建设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思想政治工作, 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和突出优势, 我们党一贯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面对当前出现的社会矛盾, 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从理论创新、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工作机制创新等各个方面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反思传统, 深入研究, 联系改革与发展的实际,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 建立与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政工格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

http://m.zhuodaoren.com/yuwen376890/

推荐访问: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思考 构建和谐主义社会论文

素材库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33岁的儿子不听劝 下一篇:夏玉米栽培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