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从哪里来

2016-08-18 作文 阅读:

写作素材从哪里来(一)
小学生作文素材哪里来

小学生作文素材哪里来

内容摘要:通过阐述小学生作文的几种素材来源,讲明如何引导学生积累素材,作文下笔时才能“言之有物”。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 捕捉 积累 素材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作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的确,小学生作文,学生怕写,老师怕教,原因之一就是笔下空空,无内容来写,换言之,就是在素材上出了问题。如何让小学生作文“言之有物”?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以供老师们参考。

一、 在生活中细心捕捉素材。

学生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外活动等;在家里,有走亲访友、做家务等各种形式的活动;社会上,人间百态,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家乡的环境变化等,这些都是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助于对周边事物的仔细观察。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

教会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膊,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样做,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发学生写作的源泉。

小学生智能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意志的内控力弱,我们要根据儿童“情绪性”的特点,先指导定向观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产生创造性表达的欲望。例如要学生写春天,可提前布置让学生春游,到实地欣赏春天的景观。之前要提出观察要求,注意山水草木、游人、飞鸟等的特点,并把自己在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及时记录下来,为描写春天的美景作好准备。观察时,教师给予导向式的观察指导,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仔细观察便成为自身的需要,这也就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动机和写作的欲望。学生写出了描写细致、富有真实感的作文,教师可在文章的成功之处,写下醒目赞语,当众宣读,表示赞赏,激发学生对观察的深层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随机观察,随时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就会不断地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

二、在语文课中巧妙积累素材

小学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如教学《翠鸟》一课,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即从静态到动态。静态又从颜色到形体等,使学生认识到作者抓住翠鸟羽毛鲜艳及形体玲珑这两个特点,细致观察,才能写得具体形象,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教《雨》一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用多种感官去观察雨前——雨中——雨后的雨景特点,有目的地认识事物,进而由表及里地认识,由此及彼地联想。由雨水联想到农作物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表达了人们喜悦的心情。使学生认识,作者这样善于分析联想,做到移情入物、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才能感人。又如教学《飞夺泸定桥》、《我的战友邱少云》、《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就是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特点来描写,表现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内心世界的。总之,从课文中可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文章的表达方式,还积累了词汇、丰富了素材,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写作素材从哪里来】

三、在课外阅读中大量扩充素材

单从课本里学到知识、积累素材还是不够的,我们要引导学生除了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

神”。这意思是说书读多了,自己的知识就会丰富起来,写起文章就会得心应手。书是前人的经验、智慧的结晶。在不同的作者笔下,同一事物千差万别,绚丽多彩。每个作者都有自己观察世界的方法,自己的风格和语言。那些动人的画面,精彩的描绘,形象的比喻,优美的词句、语段、表达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作文基本功。 只有广泛阅读,大量积累,才能够厚积薄发。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推荐一些好书,如趣味浓厚的科普读物、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催人泪下的战斗故事、意义深远的抒情散文等。此外,还可以给学生推荐相关课本知识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等。有了厚重的积累,学生才能将外物转化为内物,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使文章增色生辉。

四、在勤动笔中用好素材

学生储备的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是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它能促使学生随时随地留心观察事物,并能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写作素材也就丰富了,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起来。到那时,无论写人或记事的记叙文,就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主要采取两种形式 :一种是摘录好词佳句,优美片段。

对于学生摘抄的内容,可采取教师点名背、学生交换背等方式。让学生把摘抄的内容牢固地储存到记忆的仓库里;第二种形式是写读书心得,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去写,可以从写作技巧方面谈感受,也可以从思想方面谈体会。一方面积累了语言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学校和班级还可以开辟让学生交流展示文章的园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勤写多练,在练中用好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对学生而言,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很多就在学生身边。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指导,作文“无话可说”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善。学生会写、乐写、善写的大好形式就会指日可待。

写作素材从哪里来(二)
如何从阅读报刊中找申论写作素材

如何从阅读报刊中找申论写作素材

还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要国考了,很多考生都在紧锣密鼓的考前备战中。说到备考自然绕不过一个问题,那就是申论该如何复习,是多到网上看点范文,还是买几套试题来加强训练呢?怎么样复习才是既全面又有针对性的呢?今天我们要讲解的内容是从阅读报刊中找素材,主要是因为很多考生不知道申论的资料和题目从哪里来,以为是命题人自己杜撰出来的,其实不然,这些资料都可以在人民网、光明网、新华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半月谈》等等这些权威的新闻媒体上找到。

以2015年国考申论试卷(地市级)为例:

资料1由《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第3期的《中国大地新景观──铁丝网和国门群》与新华网的《两院院士大会开幕 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组合而成。

资料2节选自新华网的《小发明 大智慧:智能鱼缸远程养鱼》。 资料3节选自《浙江日报》的《平湖试水生猪信息化管理系统──当小猪遇到大数据》。

资料4节选自光明网的《网络新一代:更有希望的一代》。 资料5由凤凰网的《乔布斯:人性的科技》删改而成。

【写作素材从哪里来】

资料6由价值中国网的《新技术、新经济、新规则》删改而成。 有的考生可能又有疑问了,报纸的范围这么大,就算看到了还是转眼就忘了,根本没有用。这种想法又错了!平时读报的时候要多去关注这些热点,遇到有针对热点发表的评论文章就需要格外留意了。报刊链接中的文章都可以拿来回答相应考试的最后一个大题──作文论证类试题。考生们可能又会说,“这么多文章,我哪能都背下来呢!”下面笔者就来告诉你重点看什么,怎样利用好这些文章。【写作素材从哪里来】

日前,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弘扬英雄铸就的抗战精神》,我们就以这篇文章为例来作具体讲解: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以诗句开头,简明扼要,赞美英雄顶天立地,即使过了很长时间以后,被人念及时也仍然会感觉到威风凛凛。引出文章的中心,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这种开头的方法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借鉴。)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庄严时刻,天安门广场上,抗战老兵、英烈子女、抗战支前模范的乘车方队在摩托车护卫下最先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敬礼;人民大会堂,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等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举国上下,人们缅怀浴血奋战的抗战英烈,讴歌伟大的抗战精神,凝聚起迈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

(点出文章赞美的对象,进一步点明主旨──举国上下,人们缅怀浴血奋战的抗战英烈,讴歌伟大的抗战精神,凝聚起迈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方法点拨:第一段引出主旨,第二段明确点明主旨。)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回望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追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不懈抗争和持续奋斗,道出了中华民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屈辱走向富强的力量所在,鼓舞起亿万人民沿着英雄足迹前进、实现中国梦的必胜信心。

(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强调英雄对于民族的重要性。方法点拨:借用领导人的讲话可以使意思表达得更简明扼要。)

人民崇尚自己的英雄,祖国需要自己的英雄。以树皮棉花果腹的杨靖宇面对敌人的劝降,凛然回答:“不必多说,开枪吧。”张自忠战斗到最后一刻,“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四行仓库八百壮士“没有命令,死也不退”,新四军“刘老庄连”82名官兵血战到底,全部壮烈殉国……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千千万万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书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唤起了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民族觉醒。他们的英雄事迹永载史册,他们的浩然正气光照千秋。

(点出第一个分论点:人民崇尚自己的英雄,祖国需要自己的英雄。接着以杨靖宇、张自忠、四行仓库八百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82名官兵为例,论证英雄对祖国的重要性。)

英雄来自人民,人民哺育英雄。十四年抗战,多少母亲送儿上战场,多少百姓毁家纾难御敌寇,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陷敌于灭顶之灾,是千千万万的英雄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谱写下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无论是直接参战还是后方支援,所有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人们,都是抗战英雄,都是民族英雄。”

(点出第二个分论点:英雄来自人民,人民哺育英雄。指出投入抗战的人民都是英雄。)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为的是传承英雄身上展现的伟大精神。当年,无数抗战英雄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今天,我们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就是要弘扬这种精神,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守卫和平、开创未来,实现无数先贤英烈振兴中华的未竟夙愿。

(点出第三个分论点: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为的是传承英雄身上展现的伟大精神。即铭记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传承英雄精神。把当年和今天作对比,进一步论述今天学习英雄精神的目的。)

(方法点拨:三个分论点层层递进,论述条理清晰,富有逻辑──祖国需要英雄,而英雄来自人民,现今社会的人民要传承英雄身上的伟大精神。)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精神引领。追忆八路军击溃日军的黄土岭之战,作家魏巍曾这样写道:“在战场上看得很清楚,这是两种精神在较量:一种是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一种是老红军的革命意志,看看究竟谁更顽强,谁压倒谁。”在同侵略者殊死搏斗的血火淬炼中,抗战精神百炼成钢,激励中国人民取得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今天,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同样需要英雄,需要新时代的英雄精神。

(方法点拨:此段为主旨升华段,进一步强调伟大精神对于崇高事业的引领作用,新时代需要英雄精神。)

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我们就一定能筑牢信仰的基石、振奋精神的力量,戮力同心为民族复兴而奋斗,创造中华民族的新辉煌。

(最后一段进行总结,呼吁大家铭记英雄,弘扬抗战精神,创造中华民族的新辉煌。方法点拨:申论文章的最后一段一般可以套用此文的格式,呼吁大家行动起来,共创更美好的未来。)

写作素材从哪里来(三)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从哪里来》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懂得父母养育自己很不容易,有热爱

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

2、养成勤于思考、了与探究、善于学习的好习惯。

3、初步了解浅显的生命科学的知识。

教学准备:1、请父母提供自己的出生证和小时候的东西。

2、向爸爸妈妈了解自己出生时的情况。

3、跟妈妈了解妈妈怀孕的时候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导入,揭示活动的主题。

1、师讲故事:小朋友们,爱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好不

好?森林里有一棵大树,树上住着鸟妈妈一家。有一天,小米奇在树下走着,突然,听到大树上鸟妈妈大声地喊:“快救救我的孩子,快救救我的孩子。”小米奇连忙四处寻找,这时候扑哧一声,一个小鸟蛋掉进了小米奇的怀里,鸟妈妈连忙说:“谢谢你,小米奇。谢谢你,救了我的孩子。”小米奇可觉得奇怪极了,鸟蛋没有眼睛,没有嘴巴,没有鼻子,怎么会是鸟妈妈的孩子呢?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帮小米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指名说) 哦,原来小鸟小时候是在蛋里,妈妈孵出来的。那有谁知道,我们在座的小朋友是从哪儿来的呀?

2、学生自由说,

(出示父母的结婚照、妈妈怀孕时的照片)

我们的爸爸妈妈相亲相爱结婚了,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子结合在了一起,妈妈怀孕了,就有了活泼可爱的我们。【写作素材从哪里来】

二、图文结合,了解生命的孕育过程。

1、在妈妈的肚子里一天天得长大,妈妈的肚子也一天天得鼓起来了。(出示

妈妈怀孕的的图片)那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么样的,想不想看看?老师这儿有几张图片,这是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半个月大的胚胎,一个半月的胚胎,三个月大的胚胎,七个月大的胎儿和九个月大的胎儿。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和你的同桌说说你都看懂了什么?(出示图片)

2、学生集体探讨。

3、老师,还想带大家看几幅图片(出示各个月的图片 半个月、一个月、两

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

三、了解妈妈的辛苦

1、我们在妈妈的肚子呆了整整九个多月,那我们住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又有哪些感觉呢?我们课前是不是跟妈妈聊过了?先把你们聊到的,了解到的东西在四人小组里面,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2、学生集体交流。

三、角色体验,体会妈妈的辛苦。

1、怀我们的时候,真的是非常非常辛苦的,那我们现在也来当一当小妈妈,

跟老师一样,把书包背在前面,小凳子放旁边。看看哪个妈妈动作最快,小心了,现在你肚子上的可是你的小宝宝。好了吗?

2、现在跟老师一起,我们来当一当妈妈,现在我们就是妈妈了,早上妈妈起

床了,伸个懒腰。她穿好了衣服,小心啊,另外一只手也穿进去。穿好了裤子,当心,不要伤到了宝宝。妈妈把衣服裤子都穿好了,开始吃早饭了,吃好早饭,妈妈准备上班去了,她慢慢走到了门口,小心地坐在了门前的小凳子上,妈妈努力的把手向前伸,把家里穿的鞋子,慢慢地小心地一步一步地脱下来了,小心一点哦,真难过,是不是,小心一点,别碰到了自己的宝宝。(学生试着拖鞋)妈妈又拿起了外面穿的鞋子,妈妈地穿起来,小心哦。小心哦,把脚伸得直直的,把鞋子套在脚上,慢慢地穿上鞋子,真累了,是不是?穿好鞋子,妈妈,小心地站起来了。妈妈,准备关好门上班去了,可是啪嗒一下,钥匙掉在了地上,妈妈要把它捡起来,妈妈,只能把脚趴开,托住肚子,慢慢地捡起来。(生试验捡东西)妈妈,托着肚子,小心的上班去了,开始了一天辛苦的工作。好了,小朋友们,让我们小心地把书包放下来,放在一边。

3、学生集体交流体验感受。

4、我们只当了这么一点的时间,就觉得累了,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呆了270

多天呢,你们说妈妈辛不辛苦?虽然妈妈这么累,但是妈妈还是很幸福,知道为什么吗?(指名说)

四、说一说,了解自己出生的情况。

1、小小的生命就要诞生了,妈妈觉得很幸福。你听。(播放婴儿哭得音频) 2出你刚出生时的照片,和我们一起来说说你当时的情况。(投影照片,指名说) 3出出生证,跟同桌说一说你刚出生时的情况。

5、那现在我们的我们又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这是你小时候,这是长大了(一

面投影出生时的照片,一面请学生上台对比)

6、与同学分享小时候的东西。(自己的衣服。帽子等)试着穿一穿。

7、请生说一说怎么样 (我们长大了)

五、学会感恩。

1、我们已经长大了,那长大了的我们,应该感谢谁呢?

2、( )的妈妈,还写了一封信给( ),我们看看,她写了一些什么。

3、我相信我所有的小朋友都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现在拿出你抽屉里的卡片,

在上面写一些你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说,也可以画一些图画,送给你的爸爸妈妈。

4、小朋友,没画完的我们下课了再继续画,回家后放在爸爸妈妈的枕头边,

送给他们。

写作素材从哪里来(四)
如何从生活中选取作文素材

  文章是生活的反映,是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文学作品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同学们作文无疑应多从生活中选择材料。那么同学们会说,要从生活中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是不是生活中的事件是什么,就写成什么样呢?这里有一个小故事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据传古代有一个老皇帝,他左眼瞎、右腿瘸,且性格暴躁,喜怒无常。有一次,他让三位画家分别为他画一张画像,并且规定:画得好重赏,否则重罚。
  第一位画家画的是:皇帝端坐龙椅,眼瞎腿瘸,真是神情酷肖,栩栩如生。皇帝看后勃然大怒:“岂有此理!竟然敢如此侮辱孤王?”遂下令把画家打入天牢。退休金二位画家画上皇帝年轻勇武,双腿硕健,二目有神,英俊不凡。皇帝看后,火撞顶梁:“这哪里是朕的画像?分明是胡要乱画,推出斩首。”
  第三位画家事先听内侍们说,皇帝嗜好打猎。他灵机一动,挥毫而就:画面之上,只见皇帝右腿屈跪,左眼紧闭,拉弓搭箭,瞄向前方。皇帝看后,频频点头,并当场厚赏了画家。
  第三幅画之所以得到皇帝的首肯,是因为画家巧妙地掩饰了皇帝的生活缺陷,又符合皇帝的特征。这个故事对我们作文选材颇多教益。
  何为选材?选材就是对已有的材料进行一番选择。作文选材不能像第一位画家。机械地照搬生活,呆板地反映生活,而不知取舍。这样写文章枯燥乏味,读之生厌。当然,我们也不能像第二位画家。瞎编乱造,无中生有。完全违背生活的真实,置客观规律于不顾,这样的文章同样会遭到“斩首”的命运。我们应当学习第三位画家。选材要对生活中的素材巧妙取舍,细致选择,精心提炼,从而使所选材料真实典型。选材,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选材的得当意味着作文盖好了坚实的地基,文章也就成功了一半。选材如何,决定作文的高低、成败。那么中学生到底应该怎样从生活中选取合适的材料才能使自己的文章有灵有肉呢?
  一 选取熟悉材料,扬长避短
  选择熟悉的材料,写起来轻车熟路,游刃有余,即使不能创造佳作,我们也可以驾轻就熟地运用它并能用流畅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也会有真情实感在里面。很多同学误以为材料越奇特越好,结果往往吃力不讨好,生编硬造,东拉西扯,远离主题。而来自自已生活的材料是最熟悉的材料,只要我们能平时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是材料。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有篇散文《马陆》就是来源于她在卧房地板上看到的一种肢节动物,写得生情并貌,读后让人忍俊不住。
  二 选取真实的材料,杜绝虚假
  这是指文章中的事实性材料要能从本质上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允许对于作为生活素材的事件、细节、环境、人物特征进行某种组合、改造,即艺术加工或艺术虚构。象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其中的许多环境背景,事件,都是取材于英国当时社会现状,而由于作者从小生活在社会底层,对这些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有着切身的体会,所以写得才更加形象、逼真。有些同学写作文,往往爱编造故事。他们认为,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真人真事?天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还有什么可写的?其实,不是没有,而是你没有去观察,没有去认识。只有真实,文章才可感情饱满。
  三 跟紧时代的步伐,立意新颖
  文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时代的音符,一切优秀的创作,也都应该用自己的文章深刻地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时代精神。所以文章选材应紧跟时代步伐,摸准时代的脉博,只有这样,才能教育人、鼓舞人,传递正能量。我们现在的社会不缺乏打动人心的事情,电视中、网络上,每天都有许多正能量在传播,最美教师、十大感动中国人物,这些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选取社会热点、焦点的材料,抒发关于国计民生的感怀,也会让人耳目一新,从而引起阅读兴趣,彰显时代特征。
  当然“旧材”也可以“翻新”,如果学生能够以时代意识来观照自己所选取的“旧材”甚至平常的材料的话,仍然是能够表达出鲜活的时代气息的。司马迁受宫刑的故事,众人皆知;但是就有学生紧扣“心灵的选择”话题,将这一故事重新演绎,凸现司马迁的崇高形象。文章独出心裁,很有新意。
  四 选好写作角度,以小见大
  “小”材料可以反映大主题,决定一篇文章的成功或失败,选材的“小”与“巧”至关重要。中学生写作文受篇幅限制,不能过长,太复杂的材料往往难以把握,应该巧妙的选取写作的角度,来表现深刻的主题。中学材料中的《最后一课》,就是典型的以小见大,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从小镇的一节课做为切入点,通过一个小学生的眼睛来展现所见所闻所感,从而表现了人们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生活是最丰富的世界,是创作的源泉,生活不仅给我们提供写作材料,更多的是人生感悟,材料积累的越多,我们对生活的感悟就越深,写出的文章就会生动有感情,这样的文章就会具有生命力。

写作素材从哪里来(五)
浅谈如何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摘要:素材是写作大厦的基石。没有素材的写作就是无米之炊。这也是当前学生写作中所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如何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广大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从生活、观察与阅读这三个方面来谈如何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解决学生无内容可写的问题。

  关键词:写作素材 生活 观察 阅读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的写作也是如此,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是无法写出好文章来的。在当前的写作教学中,学生害怕写作,对写作兴趣不浓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写作素材匮乏,无“米”下“锅”。这就使得学生在写作时不得不胡编乱造,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空洞、词汇贫乏,造成写作教学处于低效状态。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让学生有“米”下“锅”,写出内容丰富具体、形式新颖多样、立意深刻有见地的文章来。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呢?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积累生活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生活包罗万象,是写作的源泉,在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写作素材,作文教学只有植根于生活,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见闻,让学生有更多的内容可写。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作的内容也就越充实。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身边的人与事、景与物,让这些宝贵的生活资源成为写作源源不断的素材。
  第一,让学生留心家庭生活。家庭是学生主要的学习与生活场所。我们要让学生多与父母接触,了解父母的工作或其他方面,这样更能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与期待,从而为家庭情感题材的写作积累素材。
  第二,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新课程改革提倡大的教学观,要求我们的教学不能只局限在学校内,而是要向社会延伸,让学生走出校园,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对社会的认识,接触到更多的事物,强化学生的各种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让学生享受丰富的学校生活。学校是学生主要的学习场所。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学生与众多年纪相仿的朋友在一起,通过各种文体活动,可以加深彼此间的了解,体会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校成长与成才。
  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在观察中积累丰富的素材
  观察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只有学会观察、善于观察,才能积累丰富的表象。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着丰富的素材,只要学生学会观察,素材便可以信手拈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加强观察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学会观察,从丰富多彩的世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1.观察时要抓住特点。大千世界纷繁复杂,但各种事物却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在观察时就要抓住这些本质性特点与内在属性,这样才能将人物写活,将事件写清楚。而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部进行细致观察,到头来全是重点,就会成为没有重点,无法抓住事物的本质,自然无法将事物与人物描写得生动传神。
  2.观察时要细致全面。观察要从小处着眼,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观察,小到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个微笑等等,鲜明的人物形象正是由这些小的方面所组成的。我们不能只从大处着眼,而是要从小见大,对人物与事物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观察。
  3.观察时要善于思考。没有思考的观察只会如同浮云,在写作时仍然是没有内容可写。因此,学生应在观察时学会用心来体会、来思考,这样才能以独特的视角来观察,才能收获更多。
  因此,我们要对学生加强观察的指导,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观察的方法,从而获取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并经过思考,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从而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三、让学生大量阅读,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与写作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有“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教学理念。阅读与写作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让学生吸收与内化优美的词语、巧妙的布局与精心的构思,以便使学生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来。我们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让学生畅游书海,汲取养分,为我所用。
  1.用好教材。教材所选入的文章非常适合学生阅读,是学生学习与写作的最好例子。在教学中,我们要以课文为例子,要让学生读懂、读透。新课改提倡个性化阅读理念,提出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一讲到底,条条分析,将一篇篇美文生硬地分割成主题思想、段落结构等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对文本展开充分的阅读与思考,在读中思考,在读中品味,以形成更多独特的见解与感悟,为自己的写作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2.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容与宽广的空间。现代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现行教材也非常注重这一点。在教学中,我们也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一方面,我们可以为学生制定各阶段的课外阅读书目;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家长与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书目。这样学生就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书籍,可以汲取到更多的养分,来充实自己的头脑,提高阅读水平与写作水平。
  3.做好读书笔记。读不是机械的读,而是有感情、有个性的读。在读中,学生会产生更多的体验与感悟,如对某个词、某句话,对主题思想等等。我们要引导学生及时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用笔来记录自己的阅读感悟,并让学生把自己所喜欢的词语、段落等摘抄下来。
  “厚积才能薄发。”学生的写作也是如此,写作素材的积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应指导学生从生活、从观察、从阅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真正解决学生无内容可写的问题,让学生在写作时可以文如泉涌,一气呵成,让学生的写作内容更为充实,更富有真情实感,让学生真正用心来记录,用笔来书写。
  参考文献:
  [1]王海伶.怎样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小学时代:教师版,2009(9).
  [2]孙静美.例谈激发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兴趣的方法.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12).
  [3]张旺平.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成才之路,2012(31).
  [4]吴娜.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浅谈写作素材积累的途径.中学时代,2012(8).(责编 张翼翔)

写作素材从哪里来

http://m.zhuodaoren.com/yuwen339941/

推荐访问:议论文写作素材 小说写作素材

作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民营医院经营收益还款,,法律风险点 下一篇:案例式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