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母断织》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

2016-04-29 阅读答案 阅读:

第一篇:《《生于忧患_死于安乐》课内外比较阅读及答案》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廉洁自律,接受监督,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党员廉洁自律规范

第一条 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

第二条 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第三条 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第四条 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

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

第五条 廉洁从政,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

第六条 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第七条 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

第八条 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

第二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答案》

孟子二章(二)答案

(一)8.①常常犯错误②割断

9.①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②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10.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11.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

(二) 参考答案: 5、(4分,意思对即给分)(1)任用,选拔 (2)了解 (3)通“弼”,辅佐 (4)确实,实在。

6、(2分)A

7、(6分,每句各2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及给分)

(1)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 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2)这之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3)治理国家如同治病,病即使痊愈,还应当护理调养。

8、(3分,意思相近即可,每处1分)造就人才 治理国家 居安思危

(三)参考答案:

译文:吴王赦免了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还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两层华丽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曲求全,招待宾客热情城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

18.(1)经常 (1分)(2)违背 (3)明白,了解(4)通“返”,返回(共4分)

19.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3分)

20.(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 (一点1分。共2分)

21、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名言略

22.(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一点1分。共2分)例如:隋炀帝因其荒淫奢侈,急功好利,惨酷猜忌,远征高丽,开凿运河,赋役繁苛,最终败国。商纣王耽于酒色、暴敛重刑,遂导致民怨四起,最终亡国。(只要事例符合即可)

23、示例一:近年来,江泽民同志在阐述党风廉政建设问题时,多次引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警示全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古训,是对沧桑人生富有哲理的深刻认识,是对历朝历代兴盛衰败的经验总结。古为今用,引为借鉴,又是对全党语重心长的谆谆告诫,是对某些昏昏欲醉的人的一记警钟。它对于增强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抵御各种腐蚀和诱惑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示例二: 牢记古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我们处在极为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放松“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如果我们丧失警惕,追求安逸、贪图享受、骄傲自满、昏昏欲睡,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走到反面。走向毁灭的陈希同、王宝森、胡长清、成克杰等,就是这方面活生生的典型。(答出是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四)7.(1)拂:违背 (2)患:忧虑,担心 (每小题1分,共2分)

8.(1)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2)现在的饥荒正是越国的福分、吴国的祸患。(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接近即可)

9.【甲】文:经受艰苦磨炼之后能够成就伟大事业(1分,意思接近即可)【乙】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分)共2分。

(五)参考答案:

10、入 /则无法家拂士

11(4分)(1)犯过失, (2)同“弼”,辅弼, (3)停止 (4)忍受,能支持

12.(4分)(1)用这样的方法使他内心惊动,使他性格坚韧,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2)治理国家犹如栽树,树的根部不摇摆,才能枝叶茂盛。

13.是下联的意思。微祸给人带来内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让人奋起有所作为,这正是“福人”之处。(1+3=4分)

14.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2分)

(六)参考答案:

12.(4分)(1)使……痛苦(2)通“弼”,辅佐(3)听说(4)讨厌,厌恶(每小题1分)

13.(3分)D

14.(4分)(1)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2分,“恒”“过”各1分)

(2)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害吗?(2分,“乎”1分,语句通顺1分)

15.(4分)(1)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2分,意对即可)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母断织》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考试题集参考答案

一.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1)证验,表现;了解(明白)(2)同“弼”,辅佐

2.(1)选拔 2责任(使命、任务);这 (3)通“横”,堵塞 (4)指在国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母断织》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

3.(1)资财缺乏,使他受贫困之苦 或 资财缺乏,即贫困(2)奋起,指有所作为 (3)使……困苦;使……劳累(4)田间、田地(5)犯过失(6)同“增”,增加(或:增加)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2.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3.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得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或“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4.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5.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6.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7.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

三.简答题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要举出具体恰当的实例支撑作者的观点 示倒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矢志不移,终于打败了吴国; 示例2:屈原遭流放,始有《离骚》问世。

4.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5.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战国 儒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或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8.是下联的意思。微祸给人带来内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让人奋起有所作为,这正是“福人”之处。

9.围绕“思想受到磨砺,培养顽强的精神和坚韧的性格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或“身体的摔打和体魄的健壮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或“在生活中经历挫折,承受失败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回答。

10.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11.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国内(或在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谏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或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12.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生于忧患 ;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死于安乐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3. 从他们都经受了艰苦磨练从而成就了大业的事实归纳出“天将降大任于是如也”的结论,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14. 必须进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观点与材料一致

第三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阅读

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2003年山东淄博市

阅读下面有关“忧患”的两个文段,做12—13题。(6分)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

(乙)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2.解释加点的字。(3分)

①衡( )于虑 ②而后喻( ) ③以光( )先帝遗德

13.(甲)文中空白处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甲)文中的“法家拂士”具体是指(乙)文中的 。 (乙)文中,作者解决“危机”的办法是 (3分)

二、2004年泰安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加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

[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

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②郑之鄙人学为盖 鄙: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 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母断织》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母断织》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

②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译:

7、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

答: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问的主要观点:

共同特点:

五、2006年河南省(实验区二)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共10分)

(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 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

(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

2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

八、2007年襄樊市 (课改区)

阅读盂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做13-17题。(每题2分,共10分)。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空乏: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B.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母断织》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

D.人恒过然后能改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后知生于怃患而死于安乐也。

16.短文先从正面论述_________________,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_____________,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17.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用个实例验证这个观点。

九、2007年盐城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14分)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①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选自《齐东野语》)

10、解释句子的加点词(4分)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入则无法以家拂士

(3)江南蟹雄,螯能敌虎 (4)悉可俯拾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12、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分)

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文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

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08年贵阳市

2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 分)

故: 任: 曾: 过:

23.翻译“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个句子。(3 分)

答:

24、填空:

文中的划线句属于 论据。作者从个人 的事例再说到统治者的方略,最终提出了“ ”的中心论点。(4 分)

材料链接:

2008 年,伟大的祖国遭受了雪凝、“藏独”、地震等接踵而至的突难。我们渴望天佑中国,但我们也深知“多堆兴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沦桑、饱受磨难,但我们今天仍然光芒四衬,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25、请结合短文简析:多难为何能兴邦?( 3 分)

答: 十一、2008年衢州市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必先苦其心志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

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

19.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2分)

18、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3分)

19.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11.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第四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阅读练习》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两章)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必先苦其心志 ..

(3)曾益其所不能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

17.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答: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0-14题。(共11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

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

以一战。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牺牲: (2)衡: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1)何以战? 译文: (2)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文:

12.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如果没有曹刿这样的贤士就不会取胜,这个事例恰恰证明了《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中的“ , , ”。

(用原句回答)(3分)

13.找出【甲】段中集中体现曹刿政治思想的句子,【乙】段中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分

别抄写在下面。(2分)

14.从【甲】段或【乙】段中,选出你感触最深的一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2分)

①故 ②是

2.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2分)

3.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3分)

4.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3分)

(相关链接材料)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

日前,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出事后牛振华的家属发表了情真意切的公开信:“一生谨慎的他犯了一次错误,而他惟一一次错误,却让他不再有改正的机会,也给我们造成终生的遗憾!”人们常说“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交学费”“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等等,这些话不能说不对,但有些错误是致命的,瞬间发生,没有纠正的机会。

阅读下面有关“忧患”的两个文段,做12—13题。(6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母断织》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 , 。

(乙)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

之路也。

12.解释加点的字。(3分)

①衡( )于虑 ②而后喻( ) ③以光( )先帝遗德 ...

13.(甲)文中空白处的语句是: , 。

(甲)文中的“法家拂士”具体是指(乙)文中的 。 (乙)文中,作者解决“危机”的办法是 (3分)

【答案】

15.(4分)

(1) 任用,选拔(或“被任用”、被选拔)

(2) 使„„痛苦

(3) 通“增”,增加

(4) 脸色(表情、神情、神色)

16.(4分)

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17.(4分)

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困境出人才、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观点;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论证更充分。

第五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训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出自《 孟子 》,本文选自《四书章句集注》。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孔孟并称,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

2. 基础知识

(1)畎亩——田间、天地(2)举——举用、选拔 (3)版筑——指筑墙 (4)空乏——资材缺乏,即贫困 (5)动心——使心惊动 (6)曾益——增加。曾通增。

(7)恒——常 (8)过——过失,此处是有过失的意思 (9)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10)作——作为、奋起。(11)征——征验 。此处有表现的意思。色,面色 (12)入——在里面。指国内。(13)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弼

(14)出——在外面。指国外。(15)发——举用、选拔 (16)士——这里指掌管监狱的官吏 (17)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 (18)然后——这样„„而后

3.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论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重点论证了人才是在苦难中造就的道理。阐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人类生存发展的哲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论述这一论点的目的是什么?

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目的: 先摆事实,举出古代六位人物成就事业的例子,从中归纳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经历磨难,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再分析说理,说明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重点论证‘生于忧患’,并以一简练的对偶句,由个人谈到治国,说明国家要发展,也要有忧患意识。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文章结尾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句独立成段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你简要加以分析。

这是全文的警策之语。作者在前文充分的论证说理之后,水到渠成推出这个结论,独句成段,即深化主题,也更鲜明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5.文中论述的核心问题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而开篇却不惜笔墨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六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作者的用意是什么?从他们的事迹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这六位历史人物都出身卑微贫贱,都是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启示: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伟业,就必须在思想,生活,行为等方面经历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

6.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句强调了什么?作者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大任”指的是什么?“是人”是指哪些人?在作者看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的磨炼带给人什么益处?用自己的话回答。

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甚至痛苦的磨难,逆境出人才,逆境可以增添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勇气,磨练意志。

“大任”指治理天下的任务。 “是人”指前面叙述的六个人,又不限于他们,还包括其他能担任‘大任’的人。

使他心志震动,性情坚韧,才志不断得到增长,为承担大任创造条件。

7.“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文中的作用。

为下文做铺垫,告诫人们磨炼意志是人们最需要的。

8. 一个人成才需要诸多因素,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孟子认为造就人才需要什么条件?你是怎样看待这两个条件的?

孟子认为人才需要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才能造就,这里谈的是客观条件,而“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又强调主观因素。因此孟子认为造就人才需要有主客观条件。

成才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但主观条件其决定性作用,它可以改变不利的客观条件,化不利为有利。客观条件也不可忽视,有时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9.文章第2.3段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运用了什么写法?文中提到“生于忧患”,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忧患”中所包含的内容。

从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运用了正反对比的写法。

物质上的贫乏和精神(思想意志)上的困苦。

10.“人恒过,然后能改”,应有一定的先决条件,即人的主观态度。请你针对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犯错误虽难免,只要及时改正就很好,这就需要主观努力,有积极进取之心,不断的总结犯错误的经验教训,不断改正自己,必须有自制力,有决心和恒心。

11.孟子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里面“入则无法家拂士”导致国家灭亡很好理解。而“出则无敌国外患”为什么会导致国家灭亡呢?

如果没有敌国的侵扰,国君就会安于享乐,放松警惕,同样也会导致国家灭亡。

12.“法家拂士”“敌国外患”也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福分,所谓“何遽不为福乎”,你认为“福”从何来?

有法度的贤臣总 提醒国君的不足,然后使国君改正;敌对国的入侵可以激励斗志,使人在斗争中成长,国家才会得以保全。

13.《朱子语类》中说:“人须从贫困中做来,方坚牢”。结合选文内容,用你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道理。

对一个想要成就大事业的人来说,贫困艰苦正能促使他内心警觉,性格坚定,进而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才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就是这个道理。

14.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会联想到的一个成语是什么?结合文章谈谈它的意思。 居安思危 无论国家或个人都要有忧患意识

15.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受哪三个方面的艰苦磨炼?益处是什么?

(1)思想上要“苦其心志”;生活上要“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为上要“行拂乱其所为”。

(2)可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6.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战胜磨难,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你认为忧患一定能使人生存发展吗?

不一定。因为影响人成长的有两种因素。客观因素虽起重要的作用,但不起决定性作用,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的主观因素。

17.人生就是一次远航,有艳阳高照,也有雨雪交加,难能一帆风顺,当你身处逆境时你将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它? 这篇文章会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回答时语言要生动,并适当的采用一定的修辞方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代先贤历经苦难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启示我们,以积极和乐观的心态,勇敢地迎接困和挑战。像一个遭遇风暴的渔夫,充满着憧憬与希望,饱含着力量与勇气,呼吸着咸腥的空气,撑满帆去搏击风浪。或像一只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迎接暴风雨的挑战。

启示:物质条件优越,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精神可以懈怠。现实社会竞争激烈,一味追求享乐必会被淘汰。我们应具有忧患意识,磨炼意志,激发斗志,迎接挑战,使自己在竞争中获胜。

18.请写出至少2则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举出古今中外逆境出人才的例子至少两例

穷且易坚,不坠青云之志。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 (2)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门外语 (3)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

19.本文采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一段)(2)道理论证(二段)(3)正反对比论证(三段)先从正面论述个人经受磨炼的益处;再从反面阐述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例子 李煜 商纣王

第六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句千古至理的名言.意思是说,恶劣的环境可以激起人的忧患意识,使之为改变现状,生存发展而积极奋发,最终能得以发展,强大起来;安逸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易使人堕落,最终在安乐的环境中灭亡,温水煮蛙就是这个道理。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作品出处《孟子·告子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 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释

选自《孟子·告子下》,告子,姓告,孟子的学生,兼治儒墨之学。这里节选的部分,有的版本题为《舜发于畎亩之中》。题目是编者加的。

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是从田野间被启用的。 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发,起,指被任用。于,介词,从。畎,田间水沟,田中的垄沟。亩,田垄。“畎亩”,泛指田野。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 傅说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为人筑墙,殷王武丁访寻他,用他为相。举,被举用,被选拔。版筑,筑墙时在两块夹版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是从卖鱼盐的商贩中被选拔出来的。 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来又辅佐周武王。于,介词,从。

管夷吾举于士: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放被录用。 管仲(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争夺群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举于士,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录用。士,狱官。

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是从隐居的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的。 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百里溪举于市:百里奚从市集里赎回后被选拔而登上相位的。 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王被俘后,他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

大任:重大责任或治理国家的责任。任,责任,担子。

于是人也:(把重大责任)给这个人。是,指示代词,这。也,用在前半句末了,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解释。

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苦,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痛苦。【《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劳其筋骨:使他的身心劳累。劳,使……劳苦。其,代词,他的。

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空乏其身:使他受到贫困之苦。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

行拂乱其所为: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所为,所行。

所以:用这些来……。

动心忍性: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惊,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所不能做的,使他增长才干。曾通“增”,增加。所,助词,与“不能”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代不能达到的对象。

恒:常。

过:这里的意思是犯过失。

然后能改:这样以后才能改过。

困于心:内心困扰。困,忧困。于,介词,在。

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而后作:然后才能有所行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于色:征验于脸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

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入则无法家拂士: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入,在里面,指国内。法家,有法度的世族大臣。拂,通弼,辅弼,辅佐。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或外来的祸患。出,在外面。指国外。敌国,敌对的国家。外患,外来的灾难,多指外部入侵。者,语气助词,表停顿。

国恒亡:国家常常要灭亡。【《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文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出自)(2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至若/春和景明

C.贤者/能勿丧耳           D.策之/不以其道

11.下列句子中如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B.必先苦其心志(代词,他的)

C、曾益其所不能(益处) D.人恒过,然后能改(犯错误)

12.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第一段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

B、选文第二段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的观点。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选文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①所以动心忍性    。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4.选文在论证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2分)

答案:                 

10.A   (定语和中心词之间不能停顿)

11.C   (“益处”应改为“增加”〉

12.D (谈人体现“生于忧患”,论国体现“死于安乐”

(以上3道选择题均为2分)

13.⑴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1分),使他的性情坚忍(1分)。

⑵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1分),安逸享乐使人萎靡灭亡。(1分)

14.文章层层推进,步步深入(1分),结构清晰,论证极为有力(1分)

三: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 曾益其所不能                       ②而后作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4.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                                                 ;

开头运用排比句式,列举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论证了:(2分)

参考答案:

12  ① 曾,同“增”,增加。 ② 作,起,指有所作为。(每空1分,共2分。)

13.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士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那么,这个国家常常会遭到灭亡。(2分,重点词语准确,句中通顺即可。)

14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或“生于忧患”)(每空1分,共2分。)

四:

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②困于心,衡于虑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

10、孟子在开篇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2分)

11、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8、(被选拔) (通“横”,梗塞,不顺)  (每题1分)

9、 (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2分)

10、 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3分,意思对即可)

11、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不同意。【《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古诗词鉴赏width='100%' alt="《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

赏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短文不但立论高远,见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而且论证明晰,逻辑严谨,有不容置辩的说服力。本文善用排比,层层深入进行论证,形成压倒一切的逼人气势,在艺术上也很值得称道。

孟子在这篇不到二百字的短章中,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

文中说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安逸享乐,在温室里成长,则不能养成克服困难,摆脱逆境的能力,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遇挫折、逆境则消沉绝望,往往导致灭亡。所以他得出结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

第七篇:《《孟子·告子下》“吴既赦越”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

《孟子·告子下》“吴既赦越”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

(2010·四川省南充市,24——28,10分)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24——28题(10分)

甲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吴既赦越”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孟子·告子下》“吴既赦越”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文: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

24、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1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孟子·告子下》“吴既赦越”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文章《孟子·告子下》“吴既赦越”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出自②人恒然后能改( )

③吴既越 ( ) ④与百姓同其劳( )

26.翻译下列句子。(2分)

女忘会稽之耻邪?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

27.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 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______ 来概括其主要内容。(3分)

28.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4、舜/发于/畎亩之中(1分)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通“增”,增加②犯错误③赦免④劳动

26、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 (2分)

27、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 (意近即可) (1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分) 卧薪尝胆(1分)

28.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2分)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母断织》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

http://m.zhuodaoren.com/yuwen116820/

推荐访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于

阅读答案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萧统《〈陶渊明集〉序》阅读训练附答案 下一篇:《宋史·赵普传》节选原文、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