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社会科学

2018-08-31 主持词 阅读:

国外社会科学(共10篇)

国外社会科学(一):

中文核心期刊有哪些?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4.学术月刊 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文史哲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0.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1. 社会科学12. 社会科学战线13. 江苏社会科学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河北学刊17.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 浙江学刊1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 浙江社会科学21. 天津社会科学22. 社会科学研究2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5. 求是学刊26. 人文杂志27. 江西社会科学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学习与探索31. 江汉论坛3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34.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35. 求索3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9.中州学刊 40. 南京社会科学4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2.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3.甘肃社会科学 44. 思想战线 45.山东社会科学 46.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47.社会科学辑刊 4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49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0.学术界5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2. 广东社会科学 53.国外社会科学54.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6.学术交流57. 东岳论丛58.东南学术59.学海 60学术论坛 6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62.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
64.探索65.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67.齐鲁学刊68.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9.湖北社会科学 7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7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广西社会科学74.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6.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7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8.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9.河南社会科学
80.湖南社会科学 81.学术探索82.探索与争鸣83.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4.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5.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6.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7.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8.高校理论战线89.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0.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3.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5.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6.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97.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8.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9.北方论丛100.云南社会科学101.社会科学家10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4.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6.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7.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8.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9.江淮论坛110.北京社会科学111.前沿112.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14.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5.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6.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17.宁夏社会科学118.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9内蒙古社会科学120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21.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 心理学报3. 心理科学4.哲学动态 5.世界哲学 6. 心理科学进展7. 中国哲学史 8.道德与文明9. 心理发展与教育10.现代哲学 11. 孔子研究 12.周易研究13.伦理学研究
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敦煌学辑刊4、中国宗教5.西藏研究 6. 法音 7. 世界宗教文化8. 中国道教9.佛学研究10.中国穆斯林
C8 统计学 l. 统计研究2. 数理统计与管理3. 中国统计4. 统计与决策
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青年研究
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市场与人口分析(改名为:人口与发展)
C93 管理学 1. 管理科学学报 2.中国管理科学 3.管理工程学报4.领导科学.
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
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 世界民族3、广西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改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5、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黑龙江民族从刊 7. 西北民族研究8.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 贵州民族研究10.回族研究1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 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 14.中国民族
D1,3,5,7,8国际政治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欧洲研究 4. 国际问题研究 5.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6. 美国研究 7. 国际论坛8. 当代亚太9. 国际观察 10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1. 国外理论动态12.国际政治研究13.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4.世界知识15.外交评论 16. 当代世界17. 日本学刊18. 西亚非洲 19.太平洋学报20.俄罗斯研究
D0,2,4,6 ,A中国政治 1. 中国行政管理 2. 政治学研究3. 求是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教学与研究.6.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7. 马克思主义研究8. 社会主义研究9.半月谈10.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11.理论前沿12.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3.了望14. 科学社会主义15.中共党史研究 16.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毛泽东思想研究 18.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1. 新视野 22.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3.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4.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5. 理论探讨26. 党的文献27. 理论与改革 2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9. 长白学刊30. 求实31. 理论探索32.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3.理论月刊 34.前线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36. 思想教育研究37.湖北行政学院学报38. 党建研究39. 行政论坛 40.理论学刊41.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42.人民论坛4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4.中国青年研究45. 理论导刊46.南京政治学院学报47.红旗文稿
D9 法律 1. 法学研究2. 中国法学3.法学 4. 法商研究 5. 政法论坛6.现代法学 7. 中外法学8. 法学评论9. 法律科学10. 法制与社会发展11. 法学家 12. 比较法研究13. 环球法律评论14. 当代法学15. 法学论坛16. 政治与法律17.河北法学 18.法学杂志 19. 法律适用20.行政法学研究 21. 中国刑事法杂志22. 人民司法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4.人民检察25.知识产权26.中国法医学杂志27.中国司法鉴定
第二编 经 济
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经济研究 2. 经济学动态3. 经济学家4. 经济科学 5. 经济评论6. 南开经济研究 7. 当代经济科学8. 当代经济研究 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0. 经济纵横1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2.经济问题 13.现代财经 14.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5. 经济经纬16.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8.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F11(除F12) 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 2.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3. 外国经济与管理4. 世界经济研究5. 国际经济评论 6. 世界经济文汇 7.东北亚论坛 8. 亚太经济9.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F0,12,2(除F23,27)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 管理世界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地域研究与开发4. 改革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6. 开发研究 7. 上海经济研究 8. 宏观经济研究 9.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0.经济研究参考 11.生产力研究12.城市问题 13.城市发展研究 14.中国经济史研究 15.资源科学 16.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7.经济体制改革 18.经济问题探索19.资源、产业(改名为:资源与产业)20.中国经济问题21. 南方经济22.现代城市研究23.消费经济24.生态经济25.经济数学26.中国流通经济27.开放导报28. 特区经济29.现代经济探讨30.宏观经济管理31.运筹与管理32.改革与战略 3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34.中国经贸导刊
F23 会计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审计与经济研究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综合 6.会计之友 7. 财会月刊 .会计8.中国审计9.商业会计10.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11.财会研究12.中国注册会计师13.事业财会
F3 农业经济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 中国土地科学5. 农业现代化研究6. 农业技术经济 7. 调研世界8.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9.农村经济 10.农业经济 11.世界农业12. 林业经济问题13.中国土地14.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5.绿色中国.B版,理论版(改名为:林业经济)16.中国渔业经济
F4/6工业经济
(含F27,除F59) 1.中国工业经济 2.南开管理评论 3.经济管理 4.管理科学 5.工业工程与管理 6.管理评论7.企业经济8.预测9.软件学 10.工业工程11.企业管理 12.管理现代化 13.经济与管理研究
F59旅游经济 1.旅游学刊
F7 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 2. 国际贸易3. 财贸经济4.商业经济与管理 5.国际经贸探索 6. 商业研究7. 销售与市场8.广东商学院学报9.商业时代 10. 中国商贸11. 价格理论与实践12.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国际经济合作14.对外经贸实务15.江苏商论 16. 国际商务研究17.中国物流与采购
F81 财政.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 涉外税务4. 税务与经济5.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6.财经论丛7. 当代财经8. 财经研究9. 财经问题研究10. 中国财政11. 财经科学 12.中国税务 13.财政监督
F82/84
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 金融论坛4. 金融理论与实践 5. 保险研究 6. 证券市场导报7. 中国金融8.武汉金融 9.上海金融 10.金融与经济 11. 财经理论与实践12.财经 13. 投资研究14.新金融 15.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16. 浙江金融 17.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8.经济导刊 19. 南方金融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G0 / G21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 1. 新闻与传播研究 2. 国际新闻界3. 现代传播4. 新闻记者5. 新闻大学6. 当代传播7. 中国记者8.新闻界 9. 新闻战线10.传媒11. 传媒观察12.中国报业 13. 新闻与写作14.新闻爱好者15.新闻知识
G22广播、电视事业 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电视研究
G23出版事业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 编辑之友4. 出版发行研究5. 中国出版 6. 科技与出版7. 编辑学刊8. 出版广角9. 中国编辑10. 中国图书评论11. 读书
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 情报学报4. 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 图书馆论坛 7. 图书馆8. 情报科学 9. 图书馆建设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1. 图书情报知识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 情报杂志15.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7.图书馆学研究18.图书与情报19.国家图书馆学刊
G27 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 2. 档案学研究3. 中国档案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 山西档案7. 北京档案8. 档案管理 9.档案 10. 兰台世界
G3 科学,科学研究 1. 科学学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4. 研究与发展管理 5. 中国软科学 6. 中国科技论坛 7. 科技进步与对策8.科学管理研究 9. 科技管理研究10. 科技导报
G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 1.教育研究 2. 比较教育研究3. 全球教育展望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5. 教育理论与实践 6. 教师教育研究7.外国教育研究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0. 教育与经济 11.中国教育学刊12.教育科学 13. 当代教育科学14.中国电化教育15.教育学报16.电化教育科研 17. 教育探索 18.中国远程教育 19. 教育评论2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1.开放教育研究 22.教育导刊 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4.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
G61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
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 2. 人民教育3.教学与管理4.上海教育科研5.教育科学研究 6.教育研究与实验.理论版(改名为:教育研究与实验)7.教学月刊.中学版 8.外国中小教育 9. 中小学管理
G623.2/633.3初等/中等教育(语文) 1.中学语文教学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G623.3/633.4初等/中等教育(外语)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中小学外语教学
G623.4/633.5初等/中等教育(历史地理) 1.历史教学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G623.5/633.6初等/中等教育(数学) 1.数学教育学报2.数学通报
633.2初等/中等教育(政治)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思想政治课教学
633.7初等/中等教育(物理) 1.物理教学2.中学物理
633.8初等/中等教育(化学)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化学教育
633.91初等/中等教育(生物) 1.生物学教学
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 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 江苏高教6. 中国高教研究 7. 现代大学教育 8.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9.高教探索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复旦教育论坛12.中国大学教学13.辽宁教育研究 14.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G7各类教育 1. 中国特殊教育2. 民族教育研究3.职业技术教育 4. 中国成人教育5. 教育与职业6.职教论坛 7.成人教育 8.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9.继续教育研究
G8 体育 1.体育科学 2. 中国体育科技3. 体育与科学4.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5. 体育学刊6.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7.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8. 体育文化导刊9.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0.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1.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4.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5.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6.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1.中国语文 2. 当代语言学3. 中国翻译4. 语言教学与研究5. 语言研究 6. 世界汉语教学7. 语言文字应用8. 汉语学习9. 方言 10. 语文研究 11. 古汉语研究12. 民族语文13. 语言科学14.修辞学习 15.上海翻译 16.辞书研究 17.中国科技翻译18.语文建设
H3/9 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 现代外语5. 外语界6. 外语学刊7.外语教学 8.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山东外语教学 12国外外语教学(改名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3中国俄语教学
I1,I3/7 世界文学 1.外国文学评论 2.外国文学研究 3. 外国文学4. 国外文学5. 当代外国文学 6. 世界文学7. 俄罗斯文艺8.译林
I0,20,210 文学理论 1.文学评论 2. 文学遗产3. 文艺研究 4. 当代作家评论 5. 文艺争鸣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7. 文艺理论研究8. 鲁迅研究月刊9.南方文坛10. 红楼梦学刊11. 小说评论12. 中国比较文学 13.文艺理论与批评 14. 民族文学研究15. 中国文学研究16.当代文坛17. 明清小说研究18.新文学史料19. 文艺评论20. 名作欣赏
I21/29(除I210) 文学作品 1.人民文学 2. 当代3. 收获4. 十月 5.上海文学 6.中国作家 7.钟山 8. 作家杂志(改名为:作家) 9. 花城10. 长城11. 大家12. 山花 13. 天涯14. 解放军文艺15.清明16. 芙蓉17. 北京文学.原创版 18. 诗刊19. 青年文学 20. 莽原21.飞天 22. 剧本23.小说界 24. 时代文学25. 民族文学
J0/1艺术综合 1.艺术评论 2.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3.云南艺术学院学报4.民族艺术
J2,3,5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 1.新美术2. 装饰3. 美术研究4. 美术观察5. 美术6.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7.世界美术 8.美苑9.书法10.中国书法
J4 摄影艺术 1.中国摄影
J6 音乐类 1.中国音乐学 2.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3. 音乐研究4. 中国音乐 5.人民音乐 6. 音乐艺术7. 黄钟8.音乐创作
J7 舞蹈 1.舞蹈 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J8 戏剧艺术 1. 戏剧2. 戏剧艺术3. 中国戏剧4.艺术百家 5.戏曲艺术 6.戏剧文学 7. 上海戏剧 8. 当代戏剧9. 中国京剧10. 四川戏剧
J9 电影,电视艺术 1.电影艺术 2.当代电影 3.世界电影 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5. 电影新作6. 中国电视7.中国电影市场 8. 电影文学9.当代电视
K(除K35/87/9) 历史(除文物考古) 1.历史研究 2. 近代史研究3. 中国史研究4. 史学月刊 5. 史学理论研究6. 世界历史7. 史学集刊8.中国文化研究 9. 清史研究10. 史林11. 安徽史学12.抗日战争研究 13.史学史研究 14. 民国档案15.中华文化论坛 16.文献17.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8.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 历史档案20. 中国农史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2. 中国史研究动态
23. 中国典籍与文化24.西域研究25.中国藏学
K85 /87文物考古 1.文物 2.考古 3.考古学报 4.考古与文物 5. 中原文物 6. 华夏考古7. 东南文化8. 敦煌研究9. 中国历史文物10.四川文物 11. 江汉考古12. 农业考古13. 故宫博物院院刊14. 北方文物

国外社会科学(二):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如果想了解一下外国哲学、社会科学名著的情况,可以读一读《西方名著提要(哲学、社会科学部分)》(英国汉默顿编著,何宁翻译,195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B.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两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C.看来其中的因果关系是很明显的:因为英方一系列要求(增加通商口岸、减低税率、设立租界等)未获得应允,东印度公司才不得已求助于鸦片。
D.我们高兴得大笑,笑得从马背上栽下来,躺在深雪里还是止不住地狂笑,直到笑得眼睛里流出了泪水……


A


(B.冒号改为句号;C.冒号改为破折号,因为冒号用于提示下文,表示说明;D.省略号改为句号。)

国外社会科学(三):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创立的理论前提和自然科学原理【国外社会科学】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创立的理论前提社会科学原理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三个构成部门及其直接理论来历三个构成部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来历是:德国德古典哲学、英国德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德梦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马克思从黑格尔的哲学理论中发现了辩证法很有用,就拿着自己用了(辩证法来源于黑格尔);
2、马克思又觉得费尔巴哈的唯物论挺好,又拿来自己用了(唯物论来源于费尔巴哈).
后来马克思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唯物辩证法.不过马克思并非生搬硬套地将二者结合,而是有理论性的创造.
马克思和恩格斯用唯物主义改造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用辩证法改造以前的唯物主义,并辩证唯物地概括了当代的自然科学成就和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经验,创立了最完备的彻底唯物主义的新型哲学——唯物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否定之否定规律 在这些定律里我们明了了矛盾、实践、发展这些概念,结合中国实际,邓小平切实地提出改革开放,这就是实践检验真理

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来源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创立的自然科学原理来源—— 细胞学说、能的转化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恩格斯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创立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联系了起来.他认为,18世纪以前的自然科学还处于“搜集材料”的阶段,是关于既成事物的科学,在这种自然科学发展状况下产生的思维方式只能是形而上学.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到“整理材料”的阶段,变成了关于这些事物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关于把这些自然过程结合成一个伟大整体的联系的科学.他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特别论述了“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的转化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哲学意义:“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我们现在不仅能够指出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来也能够指出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联系的清晰的图画.”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赖以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这时辩证法再不是古代人们直觉到的朴素辩证法,也非黑格尔头脚倒置的唯心辩证法,而是建立在自然界辩证运动基础上的科学辩证法了.
故,“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的转化和达尔文的进化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赖以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三、我们在提到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来源时,不能偏重一方,非此即彼,或非彼即此.
如,在提到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来源时,不能只认其社会科学来源——即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把其自然科学原理来源——即 细胞学说、能的转化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忽视了甚至于抹杀了.
现代自然科学在不同的领域,特别是在物理学、天文学和生物学中,发生了深刻的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自然科学每一个划时代发现的哲学意义.

四、要运用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来丰富和发展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是一个相对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实践概念是它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是把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K.马克思和F.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门作了说明.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此外,法国启蒙学者的思想和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  
  直接理论来源:以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特别是他们的劳动价值论;19世纪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基佐、米涅、梯叶里关于阶级斗争作用的论述;19世纪初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进化论)是对当时欧洲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对人类哲学思维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造性的发展.为马哲的创立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五、运用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来丰富和发展唯物辩证法要防走向极端.
今天.我们同样应当运用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来丰富和发展唯物辩证法.但是,现实的复杂的斗争告诉我们,有些人恰恰企图以现代自然科学的新成果为依据,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宣称唯物辩证法是与科学对立的形而上学,因而已经过时了.应当坚决抵制这种用自然科学发展来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错误倾向.

国外社会科学(四):

关于post-hoc多重比较
在进行one-way anova之后的post hoc test中做多重比较,如果 组数较多的话(有6组均值,两两比较的话有15次),LSD与Bonferroni哪个更适合呢?目 前做出的结果差异较大,不知道该使用哪个,望达人指教,另外,国外社科类研究多用哪种,LSD有没有被淘汰使用?

我会用Bonferroni.我知道的post-hoc有 LSD,Tukey HSD,Bonferroni,和 Scheffe.不知道你是什么学科,社会科学用Bonferroni和Scheffe的比较多,生物医学用Scheffe比较多,LSD比较liberal,Scheffe比较conservative,Bonferroni和Tukey HSD在这两者之间.我的统计老师说用哪种post-hoc跟你设定的a值有关以及你的假设犯一类错误(type I error)后果严重性有关.后果越严重a值越小,选择的post-hoc也应更conservative.

国外社会科学(五):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材料二: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1)结合材料一: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6分)
(2)结合材料二:试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分析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正确性。(10分)

(16分)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6分)(2)①哲学是时代...

国外社会科学(六):

为什么西方能够把中国的三大发明变成推动社会科学发展的杠杆
李约瑟难题

个人观点:
首先三大发明确实我过发明的,而且比西方早很多,但是后期为什么被人家所用,而且用在打中国上,有火药的发明,有指南针的发明,造纸术的发明,都为西方文明所用.
一个是中国是封建社会历史悠久的国家,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欧洲则不,另一个欧洲是一个有扩张注意的地域,最明显的是俄罗斯!其实不同时期都可以看到,亚历山大当年就打到过亚洲,拿破论更是想称霸世界,稀特勒更不用说了!而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国家,没有他们的扩张欲!没他们强,而造纸术为他们的文明做了铺垫,火药为他们的侵略做了利器,指南针为他们到中国乃至其他洲提供了条件!虽然是让他们得了便宜,但是历史就是历史,别太被历史所伤心,我们现在的军事其实一点都不比他们差,只是经济有些落后,但是他们的经济远没有我们发展的快,我们只要把以前的错误记下来,为以后强大自己加油!中国其实是没有人可以战胜的!

国外社会科学(七):

青春余梦阅读题
我的青春的最早阶段,是在保定育德中学度过的.保定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荒凉的城市,但也是很便于读书的城市.
在这个城市,我呆了六年时间.在课堂上,我念英语,演算术.在课外,我在学校的图书馆,领了一个小木牌,把要借的书名写在上面,交给在小窗口等待的管理员,就可以拿到要看的书.图书管理员都是博学之士.星期天,我到天华市场去看书,那里有一家卖文具的小铺子,代卖各种新书.我可以站在那里翻看整整半天,主人不会干涉我.我在他那里看过很多种新书,只买过一本.这本书,我现在还保存着.我不大到商务印书馆去,它的门半掩着,柜台很高,望不见它摆的书籍.
读书的兴趣是多变的,忽然想看古书了;又忽然想看外国文学了;又忽然想研究社会科学了,这都没有关系.尽量去看吧,每一种学科,都多读几本吧.
后来,我又流浪到北平去了.除了买书看书,我还好看电影,好听京戏,迷恋着一些电影明星,一些科班名角.我住在东单牌楼,晚上,一个人走着到西单牌楼去看电影,到鲜鱼口去听京戏.那时长安大街多么荒凉、多么安静啊!一路上,很少遇到行人.
各种艺术都要去接触.饥饿了,就掏出剩下的几个铜板,坐在露天的小饭摊上,吃碗适口的杂菜烩饼吧.
有一阵子,我还好歌曲,因为民族的苦难太深重了,我们要呼喊.
无论保定和北平,都曾使我失望过,痛苦过.但也都给过我安慰和鼓舞,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我在那里得到过朋友们的帮助,也爱过人,同情过人.写过诗,写过小说,都没有成功.我又回到农村来了,又听到杨树叶子,哗哗的响着.
后来,我参加了抗日战争,关于这,我写得已经很多了.
战争,充实了我的青春,也结束了我的青春.
我的青春,价值如何?是欢乐多,还是痛苦多?是安逸享受多,还是颠沛流离多?是虚度,还是有所作为,都不必去总结了.时代有总的结论,总的评价.个人是一滴水,如果滴落在江河,流向大海,大海是不会涸竭的.正像杨树虽有脱落的枝叶,它的本身是长存的.我祝愿它长存!
1982年12月6日清晨
1、作者认为人的青春如何才会有价值?
2、选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色?
3、在选文的结尾,作者由自己的青春对联想到杨树,杨树与作者本人有什么相似之处?

1、作者认为人的青春是一滴水,要寻找到正确的方向,流向大海.这样才有价值.
2、把自己的青春分成几个小段写出.
3、作者与杨树一样的坚强,虽有脱落的枝叶,它的本身是长存的.

国外社会科学(八):

哪一家出版社相对比较客观权威?
我总要找历史,哲学,社会科学之类的图片?
最好的就是相对比较客观一些翻译外国文学的出版社?比如说像;社会契约论,论法的精神,全球通史,三权分立,世界通史之类的.
看了几家有;北京大学出版社,光明出版社版,商务出版社等……
在社会科学方面而言,哪一家出版是比较有良心的哈哈

三联书店,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都不错.中华书局主要还是在古籍方面比较好.

国外社会科学(九):

人文和理工两个学科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
什么是人文?什么是理工?【国外社会科学】

根据我国现行的学术体制和学科分类,我们习惯于把所有的学科分为人文社会科学(文科)与自然科学(理工科)两大类.
这种分类其实是有问题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它把人文也视为科学,并称之为“人文科学”;二是它认为所谓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是一类的东西,有时甚至把人文学科完全并入社会科学;三是它认为社会科学比较接近于所谓的“人文科学”而区别于自然科学.
其实,人文并不属于科学.今天我们所说的“人文科学”的英文对应词叫做“humanities”,而“humanities”根本就不属于科学(science),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还是与科学相对的东西.从西方古典时代以来,“humanities”主要包括哲学、史学、语言文学、艺术等等,《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将它翻译为“人文学科”,这是比较准确的.人文学科之外的社会科学也好,自然科学也好,则都属于科学,也就是说,社会科学是比较接近于自然科学而区别于人文学科的.
而理工科是一个广大的领域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工程、天文、数学及前面六大类的各种运用与组合的科目.理工事实上是自然、科学、和科技的统称.在西方世界里,理工这个字并不存在;理工在英文解释里,是自然(Science)与科技(Technology)的结合.理工二字最早是1880年代,由当时的中国留学生从国外的Science和Technology翻译合成的.
由此可以断定,
1 人文学科不同于文科.是与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相区别又并存的学科,她的研究领域涉及哲学、史学、语言文学等,与我们现在所谓的文科还是有差别的,比如外语专业、心理学专业等就就不属于人文学科!
2 理工科范围更广,也不仅限于我们日常说的数学、物理等具体学科.

国外社会科学(十):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2世界统一于存在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4辩证的否定即扬弃
5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是认识论中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到目前的最高形态,它的产生和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它是近现代自然科学的产物,是近代社会实践和阶级斗争的产物,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理论探索的成果.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
19世纪初期,欧洲的工业革命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使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显现,阶级对立简单化,阶级冲突尖锐化.以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为标志,欧洲工人运动勃然兴起,无产阶级登上社会政治舞台.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有自己的世界观指明斗争前途,当时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不能满足斗争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所以说,19世纪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准备了社会历史条件;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自然科学是唯物主义发展的动力.19世纪30年代以后,自然科学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自然科学领域,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等三大学说的创立,产生了一场自然科学革命,证明了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唯物的和辩证的性质,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依据、做了有力的论证.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科学基础.
任何理论的产生,既是时代的需要,又是继承前人思想资料的结果.在社会科学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加以彻底改造,创立了崭新的哲学.
(2)英国古典经济学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作了重要贡献.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的基本范畴,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3)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弊端,提出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如消灭私有财产等等,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材料.
总之,19世纪上半叶欧洲特殊的理论环境,孕育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上述情况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然而,恰恰是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历史提出的任务,这又是和他们本人的艰苦努力和献身精神分不开的.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亲自参与和领导工人斗争,并及时总结经验;同时对前人的思想成果进行了积极的批判总结,吸取其中的合理内核,经过艰辛的探索和研究,创立了崭新的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坚持不懈地进行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的结果.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作为一种崭新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显著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它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实践性.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哲学的最主要特征.马克思、恩格斯曾把自己所创立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他们第一次在哲学中引入并科学地论证了实践的观点,阐明了在实践基础上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强调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强调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付诸实践、指导实践,变为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认识工具和思想武器.
正是依赖于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够摒弃一切旧哲学中唯物论与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脱节和割裂的根本缺陷,使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统一起来,建立了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的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是社会生产、政治和科学实践的产物,并在实践中获得检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自我更新、完善和发展的生机勃勃的开放的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不断探索和掌握真理的道路.
2.阶级性.
鲜明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二个显著的特征.在阶级社会里,任何哲学理论都具有阶级性,当剥削阶级思想家都掩盖自己哲学的阶级性时,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丝毫不掩盖自己的阶级性.它公然申明自己是无产阶级的哲学,代表无产阶级利益,为无产阶级服务.马克思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页.
3.科学性.
高度的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三个显著的特征.一门学科是否具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是这门学科是否达到科学形态的一个标志.哲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其研究对象也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在古代,哲学与许多具体科学混为一体,人们把哲学看作知识的总汇.到了近代,许多具体科学逐步从哲学中分化出来,但是,当时的哲学家们依然认为哲学是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极大的妨碍了哲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几千年哲学发展的历史,对哲学的研究对象做了科学的规定:哲学是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这就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具备了科学的形态.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观的统一,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科学性与阶级性是有机统一的.马克思主义革命的批判的本性要求我们,既要努力学习、掌握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根据实践的发展,以社会生活的新经验和科学技术的新成果,验证、充实、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完成了哲学上的伟大变革,但它并没有结束哲学的发展,它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1.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后,始终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并在各国无产阶级斗争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列宁是马克思、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他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策略等问题,在总结历史经验和科学成果的基础上,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2.中国革命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同志和全党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同时,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总结实践的经验和科学成果的基础上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体系,我们在新的时代,必须不断结合时代的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断进步.
http://www.eol.cn/article/20040920/3116271.shtml
http://edu.qq.com/a/20051013/000114_1.htm

国外社会科学

http://m.zhuodaoren.com/yanjiang856205/

推荐访问:国外社会科学杂志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

主持词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国外夏令营闭门仪式怎么主持 下一篇:国学幼儿园六一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