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安全生产问题整改方案

2018-08-31 专题 阅读:

国土资源安全生产问题整改方案(共10篇)

国土资源安全生产问题整改方案(一):

由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郧文聚研究员和中国农业大学宇振荣教授合作完成的《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理论、方法和技术》专题研究报告称,中国在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整治过程中,由于缺乏生态景观理论和技术指导,致使原有村庄的乡土气息消失殆尽,出现严重的“景观污染”或“千村一面”现象,导致孕育不同地域文化的生产、生态和生活的乡土景观严重受损,生物多样性降低。
针对中国农村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城乡一体化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郧文聚等在专题研究报告中提出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中的生态景观建设战略,内容包括提高土地整治规划的综合性和科学性、做好土地整治生态景观规划和建设示范、加快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科技支撑、把握不同类型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关键环节等4个方面。
请你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几条合理化建议,并阐述其唯物论和认识论依据。(9分)

①增强有关部门领导的土地生态景观建设意识。哲学依据是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②使新农村建设符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哲学依据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或物质决定意识)。
③针对“景观污染”或“千村一面”现象,有关部门要不断纠正错误认识。哲学依据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如答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言之成理,亦可)(每点3分)

本题审题是关键。审准问题:-是提合理化建议是针对材料中的问题提,先找出材料中存在问题。二是审准答题范围。用唯物论和认识论知识点答题。材料中存在问题①缺乏生态景观理论和技术指导。②在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整治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景观污染”或“千村一面”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找解决办法,依据办法找唯物论和认识论依据多角度组织答案作答即可。

国土资源安全生产问题整改方案(二):

简述环境保护的经济措施

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对于我们国家,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决全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政策的政策背景
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社会问题,它是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的必然产物.西方国家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社会,他们已在偿还工业化起步阶段以来对环境欠下的债务.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经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我们决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应该提前把环境保护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既是历史的教训,也是我们面临的必然选择,在环境危机日益深化的情况下一种被动选择.因为环境问题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1、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污染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它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必然产物.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我国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相当严重.据统计,2004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254.9万吨,比2000年增长了15%.在全国七大水系中,根据413个水质监测断面记录,只有41.6%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比2000年下降16.1%,长江、珠江的水质较好,海河、黄河、淮河、辽河、松花江的水质较差,各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004年城市空气质量41.4%达到二级标准,比2000年的63.5%下降22.1%,*酸雨污染问题严重.城市噪声扰民较为普遍,7.3%的城市处于严重或中度污染水平.重大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我国进入了一个环境污染事故的高发期.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
2、生态恶化趋势加剧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与之发生联系的自然因素的总和,人类的活动必然对这些因素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土地退化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并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全国森林面积174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积列世界第134位,占国土面积32.19%的西北五省(自治区)森林覆盖率仅为5.86%,乱砍滥伐现象仍屡禁不止.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1.35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并且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水生态系统失衡,2004年,全国有79个城市缺水,有2340万人口,1300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生物多样性锐减,野生动植物丰富区面积不断减少,乱捕滥猎和乱挖滥采现象屡禁不止.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
3、入世给我国环境保护带了新挑战
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通常所谓的入世.入世后,我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发达国家会要求我们执行与之同样的高环境标准.[1]因此,WTO的一些绿色条款,有可能对我国商品出口造成影响,限制了国内那些不符合环境标准商品的出口贸易.这就要求国内企业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改善环境行为,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是,高环境标准又会导致产品成本增加,降低产品竞争力,阻碍其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因此,如何协调高质量环境保护标准与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成为入世后我国环境保护政策面临的新挑战.
4、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举措
二、我国当前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内容与分析
建国后相当一个时期里,我们没有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但是环境问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忽视环境保护,人类社会必将为自身的发展而付出代价.随着环境问题的凸现,国务院于1973年成立了环保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全国开始“三废”治理和环保教育,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具体包括三大政策八项制度,[2]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这三项政策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申请登记与许可证”,“限期治理”,“集中控制”等八项制度.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
环境保护政策是把环境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通过各种方式达到有效率的污染水平.[3]因此,预先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有效率的办法.中国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的产生和蔓延.其主要措施是: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和地方的中长期及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开发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2、谁污染,谁治理政策
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看,环境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又是一种共有资源,为了避免“共有地悲剧”,必须由环境破坏者承担治理成本.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体现,即由污染者承担其污染的责任和费用.其主要措施有:对超过排放标准向大气、水体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征收超标排污费,专门用于防治污染;对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结合企业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
3、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外部性无法通过私人市场进行协调而得以解决.[4]解决外部性问题需要依靠政府的作用.污染是一种典型的外部行为,因此,政府必须介入环境保护中来,担当管制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与企业一起进行环境治理.强化环境管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强化政府和企业的环境治理责任,控制和减少因管理不善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其主要措施有: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及国家和地方监测网络;实行地方各级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对重要城市实行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三、政策科学视角下的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分析
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不是一项具体的政策,而是形成的一个完善的政策体系.下面笔者将从政策科学的角度对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做出具体分析.
1、在政策目标取向上,重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政策目标是政策所希望取得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政策的目标取向决定了在制定政策方案过程中的价值抉择.环境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具体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不仅考虑环境保护目标的需要,同时也注重环境对经济系统可能造成的负担.一般来说,我国环境政策的总体战略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型”的,而不是“环境优先型”的.这一特征与我国环境政策的政策背景相一致,我国正处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人们生活水平不高的国情下,追求“环境优先”的政策取向是不现实的.
2、在政策主体上,政府是政策的制定主体和执行主体.政策主体是指那些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的个人或组织.由于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各国的政策制定主体也有所差异.我国在以政府为本位的现实状况下,政府是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主体.我国政府担当着环境治理的重任,一些社会团体和企业虽然也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但由于环境保护政策已把权力基本上都授予政府,他们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缺乏多元参与的治理体系,是我国环境保护政策执行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因为政府理性是有限的,政府在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政策方面都有局限性,会面临决策失误和执行不力的困境.正是这些局限性为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环境保护事业提供了空间.
3、在政策作用点上,注重同时从根源上预防和从后果上治理.我国“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政策表明环境保护政策既要处理已经出现的后果,更要采取措施预防新的环境问题.预防新的污染源出现,可以把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而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则是一种补救式措施.所以,在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中要坚持把预防与治理二者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环境保护政策的作用,追求理想的政策效果.
4、在政策的实施机制上,管制性手段和诱导性手段相结合.管制性手段是政府直接利用政策干预环境保护,而诱导性手段是政府借助市场机制诱使企业因符合自身利益而保护环境.目前,管制性手段仍在我国占主导地位,价格、税收等一些起到诱导性作用的经济手段使用得较少.而管制性手段因政府部门和官员的自利行为会呈现“软化”现象,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从长远来看,运用经济手段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是一种必然趋势.
四、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实施中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我国的各项环境保护政策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落实,取得了巨大成绩.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已基本得到控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也得到一定遏制.这与各项政策的作用是分不开的,这些政策成为国家环境保护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的有效工具.以2004年为例,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全年共实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80079件,确定交纳排污费单位73.3万个,共征收排污费94.2亿元,当年办理环境设立项目323264个,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99.3%,“三同时”制度实际执行项目78907个,合格项目76038个,执行合格率95.7%,当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数22649项,关停并转企业13338个.*进入2005年以来,又先后有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河南冶金研究所焦作东方金铝公司电解铝技术改造项目等一批项目因不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法被叫停,并责令限期整改.近期,因松花江污染事故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引咎辞职,掀起了新的“环保风暴”.
由上可以看出,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力度是较大的.其中,这与党和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环保意识的提高密切相关.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现行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如何认识这些问题,并对政策做出相应调整,是环境保护政策作用得以发挥的关键.
首先,有些政策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已经不能解决现实问题.任何公共政策都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生成和发生作用的.如果政策的环境变化,政策也要随之改变.我国正在经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而这个转变就是我国公共政策的客观政策环境,所有的公共政策都要与这一转变相适应,环境保护也是如此.我国从开始实行环境保护以来,制定了大量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它们为我国的环境保护提供了客观法理依据,在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原有的环境保护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如“三同时”制度原本是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的重要措施.但这些管制性措施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硬的预算约束机制使企业投资于治理污染设施缺乏利益上的激励,加上政府企业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企业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着眼于短期效益最大化,而尽可能减少环境方面的投资,从而使“三同时”制度逐步失去应有的效力.
其次,有些政策未能充分体现价值规律的要求,在执行过程中偏离了原有的目的.如排污收费标准应根据污染物的治理费用和社会损失费用确定,至少不能低于污染治理成本.但目前的排污收费标准偏低,仅为治理设施运转成本的50%左右,某些项目甚至不到污染治理成本的10%,致使许多企业宁愿交纳排污费而不愿进行治理.
最后,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定位不合理,弱化了其他治理主体的责任.在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工作中,政府仍承担着主要治理者的角色.据统计,70%以上的环境保护投资是政府或公共投入,而一些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近60%的污染物消减和控制投资是由私人部门直接支付的.单一的投资主体造成我国环境治理经费严重不足,环境保护政策资源不足,影响了环境保护政策的落实.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认同.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从社会观角度,可持续发展主张公平分配,包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资源的公平分配,当代人和后代人资源的公平分配;从经济观角度,可持续发展主张在保护地球上自然系统的基础上经济持续增长;从自然观角度,可持续发展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综合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挑战,它谋求建立新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这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进程要从现在运行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一个新的模式,它涉及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并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彻底摆脱贫穷、人口、资源和环境困难的唯一选择.在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以后,国务院组织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并已经开始了具体的行动,这表现出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决心.

国土资源安全生产问题整改方案(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土资源部2006年公布:截至2005年底,全国耕地面积为122万平方千米,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在我国现有耕地中,高产田仅占28%,中产田为40%,低产田为32%;目前我国耕地后备资源量仅为754亿平方米.
材料二:“十五”期间,我国耕地减少因素比重图.
材料三:“十一五”期间努力实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提出,耕地保有量要保住120万平方千米.而按照《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的目标,实现粮食95%的自给,2010年和2030年耕地保有量应分别达到121.6万平方千米和123.4万平方千米.
材料四 在西部某县,有过这样的事情:1996年,联合国援助该县一个改善生态环境的项目.于是,历史上少有的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在这里迅速铺开,原因是:种林的补助远比种地的收入要高.可3年后,联合国援助项目结束,补助没有了,种树者失去了生活的来源,于是又开始毁林种地.五六年光景,600多平方千米林木全部被砍光.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耕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耕地减少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说明我国今后如何统筹耕地保护与生态退耕的关系?
(4)材料四重点反映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何种战略______.
A.人口战略   B.资源战略   C.环境战略   D.稳定战略.【国土资源安全生产问题整改方案】

(1)耕地总量少,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耕地减少的最主要因素是生态退耕.这是国因为我国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植被破坏严重引起的,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生态退耕;
(3)①把严格保护耕地和生态退耕统一于保障社会安全运行的战略高度.②生态退耕要在宏观调控下进行,并起到扩大市场机制的作用.③生态退耕必须因地制宜,加强对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治理.④切实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坚决制止乱占、滥占土地和耕地的现象.⑤生态退耕必须着眼于长远,能让农民持久见到效益;
(4)目前我国对林地的管理与利用不尽合理,滥伐森林的问题仍然严重.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加快国土绿化,要切实执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稳定战略,严禁滥伐、盗伐森林;
故答案为:(1)耕地总量少,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2)生态退耕;我国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植被破坏严重引起的,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生态退耕;
(3)①把严格保护耕地和生态退耕统一于保障社会安全运行的战略高度.②生态退耕要在宏观调控下进行,并起到扩大市场机制的作用.③生态退耕必须因地制宜,加强对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治理.④切实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坚决制止乱占、滥占土地和耕地的现象.⑤生态退耕必须着眼于长远,能让农民持久见到效益;(4)D.【国土资源安全生产问题整改方案】

国土资源安全生产问题整改方案(四):

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耕地,而耕地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因地制宜的开发和整治国土资源,势在必行。据此回答:
1.下列各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A.东北区开发治理低湿洼地,建立商品粮基地
B.西北荒漠化土地防治的核心策略是消除贫困
C.南方丘陵山区开发农业资源,治理盐碱地
D.黄土高原进行以柑橘生产为主的优势资源系列开发
2.黄淮海平原土壤中的水盐运动,土壤盐渍化较轻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B
2.B


低湿涝洼地是黄淮海平原国土整治的重点;黄土高原的重点是治理水土流失;黄淮海平原的水盐运动规律是,雨季淋盐、旱季返盐,冬季稳定。

国土资源安全生产问题整改方案(五):

关于珍惜国土的文章

  国土资源部长孙文盛:善待地球 珍惜资源 持续发展
  2006年04月21日 14:17:24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在这个春暖花开、阳光灿烂的季节,我们迎来了第37个世界地球日.今年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在这个全世界共同的节日里,希望人们尊重地球、保护地球、善待地球;希望人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资源基本国策,更好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地球是一切生存和一切存在的源泉.地球是人类共同的母亲,是我们的美好家园.地球给予我们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对人类社会具有永恒的重要价值.人类社会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不断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历史.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辛勤耕作、繁衍生息,创造了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地球的负荷变得越来越沉重,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并不是取之不绝、用之不尽的.这就决定了我们人类必须在自然资源与环境容量所允许的范围内去谋求自身的发展.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中央明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国土资源管理来说,也将是资源供需矛盾的凸显期,资源利益冲突和诉求的高发期.切实解决好资源问题,已成为日益重要、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中央赋予国土资源部门重要职责,把土地和信贷作为宏观调控的两个闸门,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使耕地减少过多状况得到有效控制,我国耕地保有量不能少于1.2亿公顷,资源利用效率要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等等.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为国土资源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努力做到保护资源严格规范,保障发展更加持续有力,维护权益更加切实有效,服务社会更加全面优质,不断提高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对国土资源工作来说,是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的重要一年,是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重要一年,也是加强地质工作的重要一年.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我们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编制新一轮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继续严把土地闸门,积极参与宏观调控.依法依规、从严从紧、有保有压、节约集约,全面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探索建立矿产资源管理治本之策.认真落实加强地质工作的政策措施,力争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大力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切实依法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不断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工作.深入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增强国土资源管理服务社会的能力.
  珍惜资源,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同时也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发展的空间.只要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万众一心,善待地球,珍惜资源,就一定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纪念第37个世界地球日:
  新地图显示地球耕地日益紧缺
  最新地表覆盖图显示,地球上超过1/3的土地已用于农作物种植及放牧.不久后,地球将不再有肥沃的土地,食品生产也将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人口的需求.
  澳大利亚媒体称,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的科学家们将各国的卫星监测地表覆盖图和其农业人口普查数据相结合,绘制出了全球土地使用详情地图.该地图展示了2000年的全球土地使用情况,其每一坐标方格代表10公里的土地.
  气候变暖:让数字来告诉你——写给世界地球日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在今后50年有些地区将有近1/3的野生物种濒临灭绝.大马哈鱼、鳟鱼、水鸟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气候变化对珊瑚礁具有灾难性的影响.
  在过去的60年间,北极冬天的气温已经上升了4℃,速度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这对野生动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例如狐狸、驯鹿、海象和北极熊,同时也改变了北极土著人的生活方式.种植一棵可以产生树阴的大树可以降低高达40%的供热和制冷成本.

国土资源安全生产问题整改方案(六):

土地资源开发及利用存在的问题和保护措施

土地资源现状存在的问题:耕地不断减少、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营养失调、土地污染严重.保护措施: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严格使用审批手续;有效控制土地减少趋势,抑制交通,城建用地过快增长,合理开发荒地、闲散废弃地和复垦;完善法制建设,严格依法管理、调整现行土地税费体系;采取有力措施防治乡镇、企业水污染、化肥污染、应用薄膜污染等.

国土资源安全生产问题整改方案(七):

国土整治的方法是什么?

高中地理吧~~~
①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
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③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④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

国土资源安全生产问题整改方案(八):

由金坛市国土资源局与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规划中心联合编制实施的《金坛盐矿绿色矿山创建方案》,日前通过省国土资源厅专家评审的《金坛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披露:金坛市探明地下盐矿面积为66.5平方公里,总储量达125亿多吨,相当于两个半太湖的水质量.作为公认的东部地区条件最好、综合指标最佳的大型岩盐矿床,金坛盐矿目前年开采量为60多万吨,发展潜力还相当大.小聪同学在直溪盐矿路过时带回了一瓶金坛盐矿的盐水,想知道该盐水的密度.他借来测量工具后,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他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如图所示),以上操作中漏了一个重要步骤,该步骤是______.
按正确步骤将天平重新调平后,他将适量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如图甲所示;然后用天平测出了空烧杯的质量为10g;再将量筒中的盐水倒入该烧杯,测量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后如图乙所示,则总质量是
______ g,算出该盐水的密度是______ g/cm3.分析该测量过程,你认为小聪测出的盐水密度比真实值______(偏大/偏小).
小聪在某次使用另一天平后,发现天平的砝码生锈后脱落,质量变轻了,用这样的天平测得的物体质量的大小是______(偏大/偏小/不变).

(1)托盘天平无法调平是因为他忘记了将游码移至左端零刻度处,再进行调节;
(2)图乙中天平的读数为20g+20g+3g=43g,
盐水的质量m=43g-10g=33g,
由甲图读出盐水的体积V=30cm3
盐水的密度ρ=

m
V
=
33g
30cm3
=1.1g/cm3
因为将盐水从量筒倒入烧杯时不可能完全倒干净,所以质量的测量结果会偏小,进而影响到密度的结果也会偏小;
(3)天平的砝码生锈后脱落,质量变轻了,所加的砝码质量会偏大,用这样的天平测得的物体质量会偏大.
故答案为:游码没调到零刻度线处;33;1.1;偏小;偏大.

国土资源安全生产问题整改方案(九):

2012年6月11日新华网载文指出,国土资源部的一项统计表明,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华南地区部分城市约有一半的耕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长三角地区有的城市连片的农田受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成为“毒土”.这说明(  )
A.我国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B.要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C.要坚持以治为主,防、治结合
D.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不可协调

答案是b 解析:这道题主要是说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答案a只是从表象回答,而说明指问题的深层含义,答案c没有提到治理的问题,只是说污染造成这种影响,答案d肯定是不对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是可以协调的.只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好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不要盲目只顾经济不顾环境.

国土资源安全生产问题整改方案(十):

求目前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解决方案
目前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并举出一例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当前中国经济是否过热
  对这个问题,国内经济界人士认识不大一致,而且标准也不完全一样.我认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上是正常的,但在部分行业已局部出现过热的苗头.
  ① 当前的经济加速增长,是多年坚持改革开放的成果,更是近几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及其他一系列宏观政策的结果.
  ②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为经济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③中国仍将是国际投资的热土.
  ④在某些部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则已出现了过热的迹象.
二、“三农”和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三农”问题突出表现在农民收入上.“九五”期间,农民收入增幅连续4年下降,1997~2000年农民出售农产品收入四年合计人均减少183元,出现增产不增收的局面.同时,少数不仁富豪的出现以及贫富差距、地域差距的日趋扩大,造成社会分配不公,不稳定因素增加.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绝对量之比在20世纪80年代为1.8∶1,到2001年上升为2.9∶1,2002年上升至3.1∶1.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的财政补贴,这一比例将达到6∶1,这一比例在世界范围内都不多见.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日益下降,1997年为4.6%,1998年为4.3%,1999年降至2.1%,2003年上半年农民人均收入1158元,同比增长2.5%,增速下降了3.4个百分点.
  同时,各地区和各类人群的收入差距也在继续扩大.衡量收入分化程度有两个经济指标,一是财富集中程度,一是基尼系数.2002年中国总计8.69亿储蓄存款中的50%为不足10%的人群所拥有,社会财富已日趋集中于少数人手中.2001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59,较1980年改革之初的0.33上涨了近40%.[1]另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0年100个最发达县(市)的县均GDP是106.6亿元,为最不发达的l00个县(市)5亿元的21倍;前者的县均地方财政收入为4亿元,为后者0.23亿元的17.4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前者为后者的11.6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前者为后者的9.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前者为后者的4.3倍.而且,两者在教育、卫生、医疗等社会发展方面的差距也很大.2001年,中国东、中、西部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267元、2165元和l662元,差距在继续扩大,收入比例(以西部为1)由2002年的1.92∶1.30∶1扩大为1.97∶1.30∶1.东、中、西部农民生活消费水平差距也在扩大,生活消费支出比为1.69∶1.19∶1.
  中国政府业已注意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等都是针对广大落后贫困地区的政策举措,旨在提供公平增长的空间,今后要进一步加强.
三、就业问题
  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数量多而素质不高,尽管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众多的就业岗位,但仍难以满足充分就业的要求.按照目前的产业结构和GDP年增长率为7%~8%计算,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约800~1000万个,只能基本满足每年新成长的劳动力(1000~1200万人)的就业需要.但还有如下几方面因素必须考虑.
  ①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大,新成长的劳动力和劳动年龄人口总数将继续增长.据统计,在总人口中,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在逐年上升,1982年为61.5%,1990年为66.7%,1995年为67.2%,2000年为70.1%,2002年为70.3%.因此,这部分劳动力总量会继续增多.
 ②不断增加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口.2001年底登记失业率为3.6%,2002年底为4.0%.2003年上半年上升为4.2%,如包括未登记的失业者,城镇失业率可能达到8%左右,即约1500万人.这些失业者有相当一部分急需解决就业问题.
  ③未再就业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2001年底为515万人,2002年9月底为439万人,为1998年以来最低水平,但其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较少,加上大龄和技术水平低,再就业问题就更难解决.目前中国人均GDP已达1000美元,正处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阶段,今后随着技术进步、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员工的转岗、下岗将成为不可避免的经常现象.
  ④最大的问题是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1990年底,中国总人口为1143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0446万人,非农业人口23887万人;到2002年底总人口增加到1284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3269万人,非农业人口35184万人.即非农业人口增加了11299万人,其中一部分是人口增长的结果,另一部分是从农业转移过来的.但农业总人口绝对数仍有增加.据估计,目前农业剩余劳动力有1.5亿~2.0亿人,目前有9000万左右在城里打工,还有0.6亿~1.1亿人需要解决其就业问题.
  一方面是劳动力资源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在逐渐减少.由于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中国每一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所创造的就业岗位,20世纪80年代约为240万个,而90年代以来只有70万~100万个.今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还会继续降低.因此,就业问题将是今后几十年内都要特别关注的大问题.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对就业问题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别强调,要“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四、资源与环境问题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对资源与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首先,应该正确认识中国“地大物博”问题.的确,中国是世界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自然资源也很丰富,但是由于国土地形复杂,水土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且人口众多,因而问题很大.2002年中国共有耕地18.89亿亩,人均耕地约1.47亩,为世界人均数的45%;全国有660多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其中463个县区低于0.5亩.人均水资源为世界人均数的1/4;全国600多个城市中,一半缺水;108个重要城市因缺水每年损失工业总产值约600亿元.全国属于干旱、半干旱及裸露岩溶地区的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43.5%.50多年来,尽管国家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很大成绩,但由于中国生态环境条件先天不足,人口增长过快,经济发展迅速,生产和消费方式落后,乱垦滥伐、广种薄收、超载放牧,过度开发利用水土林草资源,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8%,每年流失土壤量达50多亿吨;中国荒漠化(含荒漠)土地面积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8%.[2]在矿物资源中,大部分矿种只能供应到2010年,如不加强勘探开发,到2020年将处于全面紧缺状态,即使像煤炭这种长期以来被认为中国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到2010~2020年供给率也不高.石油问题就更大,按最低需求量计算,到2010~2020年,国内的开发生产也只能满足需求的50%左右,石油的大量进口,对于国家经济安全将是一个严重挑战.
  其次,中国很多部门、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都较低,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能源、资源的消耗量大,利用效率低,污染排放严重,带来的社会、经济损失极大 .
  高度重视资源环境问题,把可持续发展列为基本国策,对国土、资源要开发、保护、节约并重,并树立资源的全球利用观念,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发资源,同时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防治环境污染,减排SO2和CO2,实现绿色生产,保护人民身体健康.
  此外,还有一些问题,如对外开放中如何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限制、制裁和反限制问题;如何应对美、日等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逐步提升城市化的问题;如何更好地保障经济、政治、国防等方面的国家安全问题,等等,都是需要深入研究,慎重处理的大问题.

国土资源安全生产问题整改方案

http://m.zhuodaoren.com/shenghuo856094/

推荐访问:国土资源巡视整改方案 国土资源安全生产总结

专题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国内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下一篇:国安天下宁人民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