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剂的热原检查方法,药典法定的方法是

2016-12-17 热点事件 阅读:

注射剂的热原检查方法,药典法定的方法是【一】:热原检查标准操作规程(2015版药典)

热原检查标准操作规程(2015版药典)

1.目的:

通过本规程的制定,使该检查操作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以减少误差的发生。

2.依据:

《中国药典》2015年版 四部 通则1142 P153。

3.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有热原检查的操作。

4.责任:

热原QC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5.程序:

5.1. 概述

本法系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静脉注入家兔体内,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家兔体温升高的情况,以判定供试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

5.2.实验材料及用具

5.2.1.天平(精度50g,家兔称重用)。

5.2.2.电热干燥箱(0~300±)℃

5.2.3.恒温水浴箱(37~100)℃

5.2.4.家兔固定盒

5.2.5.实验用具:注射器、针头、金属直镊、注射器盒、时钟、75%酒精棉球、手术镊。

5.3.将供试品放入恒温水浴箱中,温热至约38℃。

5.4. 供试用家兔供试用的家兔应健康合格,体重1.7kg以上,雌兔应无孕。预测体温前7日即应用同一饲料饲养,在此期间内,体重应不减轻,精神、食欲、排泄等不得有异常现象。未曾使用于热原检查的家兔;或供试品判定为符合规定,但组内升温达0.6℃的家兔;或3周内未曾使用的家兔,均应在检查供试品前7日内预测体温,进行挑选。挑选试验的条件与检查供试品时相同,仅不注射药液,每隔30分钟测量体温1次,共测8次,8次体温均在38.0~39.6℃的范围内,且最高与最低体温相差不超过0.4℃的家兔,方可供热原检查用。用于热原检查后的家兔,如供试品判定为符合规定,至少应休息48小时方可再供热原检查用,其中升温达0.6℃的家兔应休息2周以上。对用于血液制品、抗毒素和其他同一抗原性供试品检测的家兔可在5天内重复使用1次。如供试品判定为不符合规定,则组内全部家兔不再使用。

5.5. 试验前的准备

5.5.1.用具的除热原:所有与药液接触的器具,都必须清洗干净后,置电热干燥箱中经250℃、50分钟加热除热原。注射器、针头、手术镊清洗干净后,放入注射器盒内,密闭,放入电热干燥箱中经250℃,50分钟加热除热原。

5.5.2. 在作热原检查前1~2日,供试用家兔应尽可能处于同一温度的环境中,实验室和饲养室的温度相差不得大于3℃,实验室的温度应在17~25℃,在试验全部过程中,应注意室温变化不得大于3℃,防止动物骚动并避免噪声干扰。

5.6.检查法:

5.6.1.家兔在试验前至少1小时开始停止给食并置于宽松适宜装置中,直至试验完毕。

5.6.2.测量家兔体温应使用精密度为±0.1℃的测温装置。

5.6.3.测温探头或肛温计插入肛门的深度和时间各兔应相同,深度一般约为6cm,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每隔30分钟测量体温1次,一般测量2次,两次体温之差不得超过 0.2℃,以此两次体温的平均值作为该兔的正常体温。

5.6.4.当日使用家兔,正常体温应在38.0~9.6℃的范围内,且各兔间正常体温之差不得超过1℃。

5.6.5.每个供试品用家兔3只,在测定正常体温后15分钟内自耳静脉缓缓注入规定剂量并温热至38℃的供试品溶液,然后每隔30分钟按前法测量其体温1次,共测6次,以6次体温中最高的一次减去正常体温,即为该兔体温的升高温度(℃)。如3只家兔中有1只体温升高0.6℃或0.6℃以上,或3只家兔体温升高的总和达1.3℃或高于1.3℃,应另取5只家兔复试,检查方法同上。

5.6.6.注射前,先用75%酒精棉球轻擦家兔耳静脉的注射部位,从耳尖端静脉进针,如进针不利,则顺序向前进行。

5.6.7.注射完毕,拨出针头时,用75%酒精棉球按压针孔数秒钟,止血,注射时间一般每只家兔不超过3分钟。

5.6.8.每隔30分钟,按前法测家兔体温一次,共测6次。

5.7.温差计算:

注射药液后,以6次测得体温中最高的一次减去正常体温,为该兔体温的升高度数;如6次体温均低于正常体温,均以0℃计。

5.8. 结果判断

5.8.1. 在初试的3只家兔中,体温升高均低于0.6℃,并且3只家兔体温升高总和低于1.3℃;或在复试的5只家兔中,体温升高0.6℃ 或高于0.6℃的家兔不超过1只,并且初试、复试合并8只家兔的体温升高总和为3.5℃或低于3.5℃,均判为供试品的热原检查符合规定。

5.8.2. 在初试3只家兔中,体温升高0.6℃ 或0.6 以上的家兔超过1只;或在复试的5只家兔中,体温升高0.6℃或0.6℃以上的家兔超过1只;或在初试、复试合并8只家兔的体温升高总和超过3.5℃,均判为供试品的热原检查不符合规定。

当家兔升温为负值时,均以0℃计。

5.9.注意事项:

www.fz173.com_注射剂的热原检查方法,药典法定的方法是。

5.9.1.热原实验室内外,均应保持安静,避免强烈直射的日光或灯泡及其它刺激。

5.9.2.在试验过程中,避免家兔骚动,保持体温稳定并注意相对湿度保持稳定。

5.9.3.试验过程中,家兔因肛门出血过多,造成升温或降温超过规定时应复试。

6.文件变更历史

注射剂的热原检查方法,药典法定的方法是【二】:1注射剂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建立注射剂检验标准操作规程,防止错检、漏检的发生。 二、范围:适用于注射剂的检验操作方法。 三、责任:质量部、化验室相关操作人员。 四、内容:

注 射 剂

注射剂(《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IB)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注射剂可分注射液(其中供静脉滴注用的大体积注射液也称静脉输液)、注射用无菌粉末与注射用浓溶液。

注射剂除应按药典品种项下规定的检验项目外,还应检查“装量”或“装量差异”、“可见异物”和“无菌”。静脉用注射剂应加查“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溶液型静脉用注射液、溶液型静脉注射用粉末及注射用浓溶液应加查“不溶性微粒”;静脉输液及插管注射用注射液应加查“渗透压摩尔浓度”。

混悬型注射液,除另有规定外,药物粒度应控制在l5um以下,含15~20um(间有个别20~50um)者,不应超过10%,若有可见沉淀,振摇时应容易分散均匀;乳状液型注射液不得有相分离现象;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液分散相球粒的粒度90%应在lum以下,并不得有大于5um的乳滴。 “装量”检查法 1 简述

1.1本法适用于50ml及50ml以下的单剂量注射液的装量检查,其目的在于保证单剂量注射液的注射用量不少于标示量,以达到临床用药剂量要求。

1.2标示装量为50ml以上的注射液和注射用浓溶液,按最低装量检查法标准操作规范检查,应符合规定。

第 1 页 共 4 页

1.3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注射液(如塞替派注射液).可不进行“装量”检查。

2 仪器与用具

2.1注射器及注射针头。

2.2量筒(量入型)规格l、2、5、1O、20及50ml的量筒,均应预经标化。 3 操作方法

3.1 按下表规定取用量抽取供试品。

标示装量 2ml或2ml以下 2ml以上至50ml

供试品取用量(支)

5 3

3.2取供试品,擦净瓶外壁,轻弹瓶颈部使液体全部下落,小心开启,将每支内容物分别用相应体积的干燥注射器(包括注射器针头)抽尽,注入预经标化的量筒内,在室温下检视,读出每支装量。

3.3如供试品为油溶液或混悬液时,检查前应先微温摇匀,立即按3.2项下方法操作,并冷至室温后检视。 4 注意事项

4.1所用注射器及量筒必须洁净、干燥并经定期校正;其最大容量应与供试品的标示装量相一致,量筒的体积应使待测体积至少占其额定体积的40%。www.fz173.com_注射剂的热原检查方法,药典法定的方法是。

4.2 注射器应配上适宜号数的注射针头,其大小与临床使用情况相近为宜。 5 记录与计算 主要记录室温,抽取供试品支数,供试品的标示装量,每支供试品的实测装量。 6 结果与判定

每支注射液的装量均不得少于其标示装量;如有少于其标示装量者,即判为不符合规定。

“装量差异”检查法 l 简述

1.1本法适用于注射用无菌粉末的装量差异检查。

1.2本项检查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瓶间装量的一致性,以保证使用剂量的准确。 1.3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注射用无菌粉末,可不进行“装量差异”检查。 2 仪器与用具

分析天平感量0. 1mg(适用于平均装量为0.15g及其以下的粉针剂)或感量1mg

第 2 页 共 4 页

(适用于平均装量在0. 15g以上的粉针剂)。 3 操作方法

3.1 取供试品5瓶(支),除去瓶签(若为纸标签,用水润湿后除去纸屑;若为直接在玻璃上印字标签,用适当有机溶剂擦除字迹),容器外壁用乙醇擦净,置干燥器内放置1~2h,,俟干燥后,除去铝盖,分别编号,依次放于固定位置。 3.2轻叩橡皮塞或安瓿颈,使其上附着的粉末全部落下,开启容器(注意避免玻璃屑等异物落入容器中),分别迅速精密称定每瓶(支)的重量,倾出内容物,容器用水、乙醇洗净,依次放回原固定位置.在适当的条件下干燥后,再分别精密称定每一容器的重量,即可求出每1瓶(支)的装量和平均装量。

3.3 复试 初试中,如有1瓶(支)的装量超过装量差异限度规定时,应另取10瓶(支)按3.1~3.2项下方法复试。 4 注意事项

4.1开启安瓿装粉针时,应避免玻璃屑落入或溅失;开启橡皮塞铝盖玻璃瓶装粉针时,应先稍稍打开橡皮内塞使瓶内外的气压平衡,再盖紧后称重。

4.2用水、乙醇洗涤倾去内容物后的容器时,慎勿将瓶外编号的字迹擦掉,以免影响称量结果;并将空容器与原橡皮塞或安瓿颈部配对放于原固定位置。 4.3空容器的干燥,一般可于60~70℃加热1~2h,也可在干燥器内干燥较长时间。

4.4称量空容器时,应注意瓶身与瓶塞(或折断的瓶颈部分)的配对。 5 记录与计算

5.1记录每次称量数据。

5.2根据每瓶(支)的重量与其空瓶重之差,求算每瓶(支)内容物重量。 5.3 每瓶(支)内容物重量之和除以5(复试时除以10),即得平均装量(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4按下表规定装量差异限度,求出允许装量范围(m±m×装量差异限度)。

平均装量 0. 05g以下至0.05g 0. 05g以上至0.15g 0. 15g以上至0.50g

0. 50g以上

第 3 页 共 4 页

装量差异限度

±15% ±10% ±7% ±5%

6 结果与判定

6.1每1瓶(支)中的装量均未超出允许装量范围(m±m×装量差异限度);或其装量差异均未超过上表规定者;均判为符合规定。

6.2每1瓶(支)中的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较,超过装量差异限度的粉针多于1瓶者,判为不符合规定。

6.3初试结果如仅有1瓶(支)的装量差异超过装量差异限度时,应另取10瓶(支)复试。复试结果每1瓶(支)的装量差异与装量差异限度相比较,均未超过者,可判为符合规定;若仍有1瓶(支)或1瓶(支)以上超出时,则判为不符合规定。

“可见异物”检查法

除另有规定外,溶液型注射液、溶液型注射用无菌粉末及注射用浓溶液均照可见异物检查法标准操作规范检查,应符合规定。 “无菌”检查法

照无菌检查法标准操作规范检查,应符合规定。 “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除另有规定外,静脉用注射剂按该品种项下的规定,照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标准操作规范检查,应符合规定。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除另有规定外,溶液型静脉用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及注射用浓溶液,照不溶性微粒检查法标准操作规范检查,应符合规定。 “渗透压摩尔浓度”检查法

除另有规定外,静脉输液及椎管注射用注射液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照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附录ⅨG)检查,应符合规定。

第 4 页 共 4 页

注射剂的热原检查方法,药典法定的方法是【三】:热原检查法

www.fz173.com_注射剂的热原检查方法,药典法定的方法是。

※ 热原检查法

药检文摘日期:2004-8-11

热原检查法

1绪言

热原也称为发热性物质(日本药局方)''英文叫做Pyrogen,即能够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物质总称。

与注射剂有关的发热性物质研究可追溯到16世纪。直到18世纪丹麦生理学家panum的研究中断定,“发热物质是一种对热稳定,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由活的细菌中来的一类物质,而且微量静注后就能引起高热反应”。

1923年,Seibert肯定地证实了所有注射剂的发热原因是通过革兰氏阴性菌所产生的一种可滤过的高热稳定的热原污染结果。随后Rademaker进一步证实了Seibert的发现,并进一步强调避免细菌污染的重要性。之后的共同研究确立了使用家兔检测注射剂及水中致热物质的方法。

这个结果导致了官方的重视,20年后,美国药典于1942年USP12)进行了收载''其后,各国药典相继收载,CHP→1953年''BP→1953年''JP→1951年第6版药局方''半个多世纪来,热原检查法在保证注射剂的安全用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热原与热原反应

热原即发热性物质,目前普遍认为是由革兰氏阴性菌所产生的内毒素(脂多糖),广义说,是所有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物质的总称。

除内毒素引起发热外,还包括病毒,干扰素以及其它种种发热物质。

热原反应是指临床输液反应,如果将携带超量热原物质的注射液静脉输入人体,通常在05-2h内引起机体严重的临床反应。表现为:机体外周皮肤血管收缩,停止排汗,散热减少,发生冷感、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出现昏迷、休克、死亡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体温通常可上升至40℃左右。

3热原的本质

在自然界,热原分布很广,可以说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关于热原本质的研究,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存在二种观点。

一种观点是:热原的本质就是革兰氏阴性-菌所产生的细菌内毒素,就注射剂来讲,其输液反应主要来源于细菌内毒素。

另一种观点是:热原可能是一类能刺激哺乳动物巨噬细胞MQ所产生的细胞分裂素Cytokines的物质的总称。所谓细胞分裂素是一类内源性物质(包括: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TNF等)和干扰素类。这些内源性的热原质可直接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刺激体温中枢,最后使机体发热。

4、内毒素分子结构

(略)

5、细菌毒素(内毒素与外毒素)性质与特点

一般细菌毒素分为两类,一类为外毒素Exotoxin)是一种毒性蛋白质,是细菌生长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产生外毒素的细菌主要是G—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少数革兰氏阴性菌,另一类为内毒素endotoxin),是革兰氏阴性 菌细胞外壁层上的特有结构,细菌在生活状态时不释放出来,只有当

细菌死亡自溶或粘附在其他细胞时,才表现出毒性,内毒素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脂多糖中类脂A成分。

外毒素的性质与特点:

·毒性强·具有抗原性

·无发热性·细菌的代谢产物

·单纯蛋白质、易分解破坏,对光、热、酸碱不稳定

内毒素性质与特点:

·强的发热性·细胞壁上特有结构

·毒性作用弱·抗原性弱

·核酸多糖的高分子聚合物,不易破坏

·耐热性·对酸、碱不敏感

·水溶性好,生物活性强

6、细菌内毒素的生物活性

细菌内毒素在机体水平上的生物活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发热性·致死毒性·体重减少

·Shwartzman反应·骨髓反应·白血球减少

·血小板减少·非特异的感染防御(nonspecificresitance)

·耐受性(tolerant)·辅药作用(adjuvant)

·寒颤(血压低下,血管内凝固)

7热原的物理化学特性:

1耐热性:

我们知道细菌内毒素除了具有各种生物活性外,还具很强的耐热性,一般的高压灭菌不能使其灭活,需250℃30分钟以上的干热灭菌才能使其灭活,目前我国药典热原检查法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中关于玻璃用具的灭菌处理为180℃2小时或250℃30分钟以上,而日本药局方第十三改正为250℃1小时以上。其它各国药典也大都如此,据国外文献报导,当对细菌内毒素的水溶液,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处理后进行检测,发现其内毒素活性在200℃1小时时还能检测出来。而只有当加热到250℃1小时才能完全灭活,国内细菌内毒素标准品的耐热情况虽然未能考察,但可以认为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中玻璃用具等的除菌最好采用250℃1小时以上的干烤处理。

由于热原的种类繁多,耐热性不完全相同,一般含脂多糖结构的耐热性强,含蛋白质成份耐热差。

2滤过性

体积小,1-50mu间,可通过滤器,但不能通过透析膜或过滤板。

3水溶性: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媒

4不挥发性:不易挥发,但能随水汽雾头夹带入蒸馏水中

5被吸附性:可被吸附剂吸附,如活性炭等。

8除去热原的方法:

实验用具:250℃30分钟以上,1802hr以上。

JP250℃1h以上,其它药典也如此。

样品:湿热(高压蒸气流)处理,过滤:薄膜过滤后渗压法。

注射剂的热原检查方法,药典法定的方法是

http://m.zhuodaoren.com/shenghuo567871/

推荐访问:

热点事件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淮北一中高考成绩 下一篇:济州岛的入境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