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网络化控制

2016-08-30 电脑网络 阅读:

空气质量网络化控制(一)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摘要: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影响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质量控制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经验,提出了对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Abstract: the quality control and quality assurance i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the important part, based on the impact of the automatic monitoring of air environmental quality control are analyzed, and based on practical experience, proposed to the environmental air quality assurance and automatic monitoring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Keywords: environment automatic air monitoring; Quality assurance; Quality control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是指在监测点位采用连续自动监测仪器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连续的样品采集、处理、分析的过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由监测子站、中心计算机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等4部门组成。自动监测分析仪具有连续运转的特点,仪器的运行状况与标准物质的传递及分析仪器的零点漂移和标准点漂移都是影响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取得合格的监测数据,必须对自动监测系统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这是提自动监测系统数据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监测数据具有准确精密性和可比性的基本保证。下文从

技术保证与管理保证两个方面阐述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质量控制。

一、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的现状

我们根据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实际情况,采用《粤港珠江三角洲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手册》作为仪器质量控制的方法依据和标准。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零点检查、跨度检查、精度检查和多点检查。我们通过先进的网络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和软、硬件装备,按要求定期实施质量控制工作。从而使得质控工作更加规范,质控数据更加可靠,质控管理更加完善。

硬件方面,为使质控数据的获取更加快捷准确,又能增加数据的可比性,我们使用同一品牌型号的析仪器,并将数据传输模式从原来的模拟信号改为串口数字信号。在各个子站中,我们将各台分析仪器及质控仪器串联到现场工控机上,工控机通过网络连接到中心系统。这样,我们在现场或远程都可以操控仪器进行

空气质量网络化控制(二)
关于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的意见

环保部近日发布《关于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的意见》。意见要求,到2015年建成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各地环保部门要积极协调同级财政部门,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和运行保障费用纳入各级公共财政预算。环保部还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申报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

【空气质量网络化控制】

以下是《意见》全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计划单列市环境保护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以下简称《意见》)、《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以下简称《规划》)和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面实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加快建设先进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警体系,现就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是贯彻落实《意见》和《规划》的重要举措。推进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考核体系建设,优化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提高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水平,提升区域特征污染物监测能力,推进典型农村地区空气背景站或区域站建设,对于促使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状况,更加接近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是全面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重要保障。开展对新增指标的监测评价,需要实施分析方法选取、仪器检定选型、设备购置安装、数据质量控制、专业人员培训、系统调试运行、监测数据分析、监测信息发布等一系列工作,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是保障上述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三)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是提高环境监测公共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良好的环境空气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为满足社会公众环境知情权,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检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应及时准确发布环境监测信息,尽快提升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

二、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

“十二五”期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建设先进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警体系为目标,整合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网、农村监测网、酸沉降监测网、沙尘天气对

大气环境影响监测网、温室气体试验监测等信息资源,增加监测指标,建立健全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点位管理制度,完善空气质量评价技术方法与信息发布机制。到2015年,建成布局合理、覆盖全面、功能齐全、指标完整、运行高效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空气质量网络化控制】

三、加快建设先进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警体系

按照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细颗粒物(PM2.5)、臭氧(O3)、一氧化碳(CO)等监测指标,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开展监测(所有国控点位,下同),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监测。自2016年1月1日起,以上各地均按照新标准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并向社会逐点实时发布监测结果。

(一)加强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能力建设。按照上述时间要求,地级及以上城市应完善国家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点位,分步填平补齐相关监测仪器设备设施。在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设立必要的重金属污染物空气监测点位。各省、地市级监测站及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应建立健全数据传输与网络化监控平台,进一步加强各省区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的质量控制。

(二)加强区域环境空气监测系统能力建设。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及辽宁中部、山东半岛、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陕西关中、山西中北部、兰州白银和乌鲁木齐城市群等重点区域新建区域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同时扩展31个现有农村环境空气监测子站功能,形成区域环境空气监测能力。

(三)加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空气监测能力建设。在现有能力的基础上,抓紧完善国家空气背景监测重点实验室的立体监测、区域预警平台、以及数据实时传输及发布系统等基础支撑体系。

四、加强组织协调,扎实推进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

(一)加强组织,协调推进。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编制本辖区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方案,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做到有部署、有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各地建设方案应在2012年6月底之前报送我部。

(二)加大投入,保障资金。各级环保部门应积极协调同级财政部门,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和运行保障费用纳入各级公共财政预算。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建设所需资金由国家和地方共同承担,除此之外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所需资金,由地方自筹资金解决。

(三)加强培训,提升水平。各级环保部门应根据新形势下环境管理的需要,制定监测人才培养规划,定期开展培训,以培养技能人才、专业拔尖人才、综合管理人才为重点,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为科学监测环境空气质量提供人才保障。

(四)定期评估,加强考核。各地应加强监督检查,建立项目实施定期调度机制,及时掌握情况,严格考核验收。在2013年年底和2015年年底,我部将分别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并公布实施情况。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三日

空气质量网络化控制(三)
网络化管理与控制在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应用

网络化管理与控制在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在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并详细介绍了 00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与控制信息系统的设计思 路、网络结构及各功能模块,指出检测机构的业务和管理工作向着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关键词:工程质量检测;信息系统;网络化管理

0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各行各业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几年来,计算机网 络技术更是迅猛发展,其优越性已越来越得到明显体现。目前,计算机在建筑设计、工程预算、建筑施工等方面的应用已较为成熟,但是在工程质量检测、 试验室网络化流程控制方面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其主要难点在于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专业性强、 检测项目种类繁多、报表繁杂、牵涉的标准规范多且 更新快,因此,很多软件开发商都难以涉足这一领 域。部分软件开发商虽然开发了一些类似软件,但都存在系统散、专业性不强、检测项目不全、标准规范更新工作跟不上等问题,因此都难以在行业内推广。目前,国家对建筑行业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部门也在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管理,从工程质量管理部门的角度,他们也需 要一套规范的、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来加强对检测 机构的管理;同时,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为了适应市场竞争,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保证检测结果的公正性、规范性和权威性,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为此,结合四川地区的特点,四川省建筑科学研 究院与四川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联合开发 了《GCJC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与控制信息系统》 (以下简称GCJC系统)。经过1年多的潜心研发, 该系统于2002年8月27日通过了四川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鉴定,成果达国内先进水平。目前,GCJC系统已在省内检测机构大面积推广应用,在同类系 统中市场占有率达到907。以上。经过3年多的应用,GCJC系统已不断趋于完善,系统从检测业务的 每一个专业细节到业务流程的控制以及检测质量工作的管理,都紧密贴近国家试验室认可的要求。本文作者将根据GCJC系统3年多来的应用经验,对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网络信息化管理与控制作一详细阐述。

1系统设计与网络结构

1.1 系统设计

GCJC系统的目标是要建立一套先进、完整和权威性的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能够完成对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全局管理与控制;能够完成对检测 试验数据全过程完整处理:包括试件的登记和收费 处理;试验数据的自动采集或人工录入处理;试验数 据的校核和试验报告的审批处理;对测试数据按照 国家有关的现行标准及规程进行计算、评定,并根据 质监管理部门所要求的规范用语给出结论;依据检 测试验单位的管理要求对检测试验数据进行各种统 计、汇总及数值分析等。

为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优势,使系统更具先进 性,系统在设计时就将检测机构的所有工作作为一 个整体加以考虑,包括对检测机构的业务工作和管 理工作都纳入计算机进行网络化管理与控制,即试 验数据由系统自动进行计算、评定,检测工作流程从 来样登记、试验、数据校核到报告审批、打印、归档的 全过程都构架在整个局域网上,由系统对各个流程 的数据流进行自动控制,同时加以严格的人员及权 限管理,使检测试验工作做到‚人员合理分工‛ ‘数 据自动计算,’、‘流程自动控制,’、‘疏漏有据可查‛的 良好效果,基本实现检测试验工作的电脑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管理,用高效、准确、可靠的电脑操作取代 以往复杂、烦琐而易出错的人工作业,极大地提高检 测工作的效率、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112系统网络结构

GCJC系统主要包括7大功能模块,即登记收费系统、数据处理系统、报告管理系统、查询统计系统、 自动采集系统、系统管理以及远程访问系统,其网络 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GCJC系统网络结构及功能

【空气质量网络化控制】

GCJC系统不但完成了检测机构的所有常规业务工作,同时还实现了检测机构常规管理工作的电 脑化、网络化管理,如人员管理中将人员按专业权限 及系统操作权限进行立体划分;设备管理中的设备 校验的自动提示;任务管理中的自动提示当天的试 验任务;技术文档管理中提供开放的升级接口;查询 统计中不合格报告的查询和网络上传等。系统还提供了业务量统计、试验费统计以及不合格报告的统计等功能。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使检测机构的业务和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2系统数据控制流程

GCJC系统中的业务模块是系统的核心,所有检 测业务的数据处理、工作流程控制都是在业务模块中完成。该模块包括来样登记、收样复核、数据录入、数据校核、报告审批、报告打印、室外检测共7个子模块。系统数据控制流程如图2所示。

在图2中,收样员在委托窗口录入委托数据,同 时系统将自动给送检的试样进行编号,收样复核员对收样员的收样数据进行复核,如果不合格,则返回 登记,如果合格,则流入下一流程—式验。在试验流程中,试验员对应试样编号进行各项试验并记录原 始数据,然后在数据处理系统中完成原始数据的录入,如果试验员发现有错,可以将该编号返回登记, 如果有需要说明的地方,可以在备注中记录,如果没 有错误,则试验员签字确认,该编号将流入下一流 程,同时,该试验员的名字、签字日期和试样编号等内容将记录在案。在校核环节,由校核员对试验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系统自动给出的各项 结论等内容进行校核,同样,如果校核员同意,则签字确认;如果不同意,则可以打回到上一流程。在审批流程中,审批员对所有经过试验和校核的报告进行全方位的查阅,找出检测过程中遗漏的错误,保证检测数据的质量。在审批员签字审批后,此报告才算合格,因此,审批系统是整个质量检测流程中具有决策功能的一环,它最终确定检测的结果。审批员 在审批报告时,可以选择同意或拒签,如果同意审 批,则报告在审批员签字后直接将检验送到下一个流程;如果审批员发现报告有误时,选择拒签,可选择错误类型,指明是登记出错还是试验出错。系统可以根据审批员选择的错误处自动将这份报告送回到相对应的流程内,由该流程内的操作员根据提供 的错误信息进行修正,修正完毕后再送回审批检查, 审批如果检查不过关可以继续送回该流程。这样形 成一个修正一检查^^修正的循环,可保证一个项目最终的正确性。经过审批的报告流入到打印流程,由发报告人员打印和发放报告。 由此可以看出,通过计算机实现了检测业务的 网络化管理与控制,使试验数据的处理和检测工作流程由传统的人工作业改变为由计算机进行网络化 管理和控制,所有送检样品都通过计算机在委托窗口进行自动编号,然后流入到各个流程,由各流程的人员负责完成相应的工作,直至最后出具统一的检测报告。在各个流程中,操作员都需录入用户名和 密码,并且只能在自己权限范围内工作,各流程的操作人员的工作都记录在案并有据可查。

图2系统数据控制流程【空气质量网络化控制】

3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简介

1.2 业务模块

业务模块完成检测机构所有常规检测业务工作,包括登记收费系统、室内检测系统和室外检测系登记收费系统完成对送(抽〉检的试样进行登记和收费工作,来样登记是检测工作的开始,也是检测机构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需要完成样品信息的登记、来样的编号、和客户签定委托协议、向试验室下达任务单以及打印试验台帐等工作。系统对登记收费系统每个细节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如配置了 I:卡收费系统;对每一种检测项目的登记内容都进行 单独设计,如图3所示。并且这种设计用户是可以自定义的;根据检测机构规模大小,既可在登记时完成收费工作,又可将登记和收费独立等。

图3来样登记主窗口

室内检测系统包括数据处理、数据校核、报告审批和报告打印,其中数据处理是该系统的核心部分, 主要完成所有试验项目的力值(力值或位移)试验数据的自动采集、非力值试验数据的手工录入(如水泥凝结时间、砖尺寸等)、试验数据的计算、评定以及根据规范用语给出相应的结论等工作。

室外检测系统主要包括混凝土回弹测强、砂浆回弹测强、混凝土取芯测强、预制构件、砂浆贯入测强、外墙砖粘结、土工试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土壤 氡气检测等。

3.1管理模块

管理模块实现了检测机构所有日常管理工作的电脑化、网络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

(1)文件管理子系统

主要完成检测机构各类文件的管理,包括质量守则、程序文件、规程、标准、结论用语、校准方法、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委托协议、技术合同、工程文 档、委托单位文档、厂家文档、见证人文档等等。这些文档都可供具有相关权限的人员进行查看、维护。

(2)人员管理子系统

人员管理包括人员权限管理和人员档案管理两大部分。人员权限管理对人员的操作权限和专业权限进行了立体的划分;人员档案管理包括人员基本信息、上岗证管理、培训记录、人员的检测工作经历、 工作量记录等。 (3)设备管理子系统

设备管理子系统除了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功能外,还包括设备的校检记录、设备的维修记录、设备的报废记录、设备的出入库记录等。系统将自动提示到期该校检的设备。该子系统将大大减轻目前各检测机构设备管理的工作量。

(4)报告管理子系统

主要完成检测机构报告的管理工作,包括报告 格式的设计和管理、报告的归档、调档、备份、恢复、 刻录等。在报告格式的设计和管理中,用户可以象使用界0过一样自由定义各类检测原始记录和报告的格式,如图4所示。【空气质量网络化控制】

图4报告格式设计主界面

⑶办公管理子系统

包括公告板、收发文管理(可直接通过网络发 放至各检测室)、印章管理、规章制度、通讯录、内部刊物等。 ⑷任务管理子系统

【空气质量网络化控制】

在任务管理中,系统将根据登陆用户的权限范 围,自动显示用户当天的工作量,如试验工作量、校核工作量、审批工作量等,对于混凝土抗压等有龄期要求的检测项目,系统将自动提示当天到龄期的试样编号。管理模块还包括台帐管理子系统、客户查询服务中心等,在此就不一一阐述。

313査询系统模块

包括综合查询、不合格报告查询、业务量统计、试验费统计、工程统计、检测人员工作量统计、设备 工作量统计、检测类型统计等等。

4结语

(1)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业务和管理工作向着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这不仅是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为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建设管理部门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需要。

(2)通过计算机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进行网络化管理和控制,对提高检则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检验工作质量、规范检验管理、提高检验管理水平以及检 测报告的规范化、统一化都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工]⑶见/1八匚01 : 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 2005 [之]101/190,建设领域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规范[^]. 1993.

空气质量网络化控制(四)
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与趋势

  摘要:文章根据对全国近年区域酸雨污染及沙尘天气污染等监测数据入手,分析全国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判断大气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划目标、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和确定污染控制重点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监测;酸雨;沙尘天气
  中图分类号:X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7-0095-02
  1 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同时我国巨大的能源消费规模和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引起的环境污染已使国家不堪重负,我国能源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不仅在于现在的污染,更重要的是未来潜在的能源需求增长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目前,全国约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13个重点城市中,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不及60%。通过空气自动监测,二氧化硫浓度近年来有下降趋势,但平均浓度依然很高,城市空气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超标情况严重。科学观测和研究结果还表明,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已经呈现出较高浓度的臭氧和细颗粒物污染。在局部地区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浓度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大气污染不仅是存在一些自然原因,也包括了许多人为因素。全国目前这种大气环境形成的主要是由于当前不合理的以煤炭为中心的能源消费和工业结构,城市空气中存在的悬浮颗粒物严重超标,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普遍偏高,污染情况不甚乐观;机动车尾气排放量越来越多,氮氧化物污染情况越来越不可控,很多较大城市的空气污染情况已经开始从煤烟型转变为煤烟、氧化等并存的复合型;现代城市普遍大兴土木,各种建设工程带来比以前更为严重的控制污染;我国某些地区生态环境被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由于大量树木被砍伐,使沙尘暴现象日益频繁,带来空气的污浊;我国当前对致酸物质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排放控制力度不够,效果不理想,当前我国已存在华中、西南、华东、华南等多个酸雨区,华中最为明显。酸雨和沙尘天气就是典型的代表。
  2 全国酸雨污染现状分析及趋势
  2.1 全国酸雨污染现状
  2012年环保重点城市空气污染物年均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为73.1%,重点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较2011年下降了1.0%,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上升2.9%和1.1%。与2005年相比,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下降了26.3%和12.0%,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基本持平。
  我国降水酸度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降雨通常pH值常在7以上,即弱碱性,长江以南低于7,呈酸性,我国南方某些地区为丘陵地形,四周环抱中低山脉,整体较为闭塞,由于山众多,在冬季,北来的冷空气很难吹进来,而在夏季,这些地区受到台风影响不大,常无大风,这就使得这些地区空气中的污染物扩散效果不明显,从而形成更多的酸雨。目前,降雨的pH值常在5.6以下的地区主要在长江以南,但已显示逐渐向北方蔓延的趋势,最严重的属西南地区。尽管当前我国受到酸雨影响较为严重的地区不少,但是全国酸雨分布区域、酸雨类型未出现明显变化,降水中主要致酸物质为硫酸盐,通过监测可知降水pH值年度变化趋势不明显,所以说酸雨的控制和逐步减少是可以努力实现的。
  2.2 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由于酸雨为二次污染物且具有跨区污染的特性,以致影响层面相当广,故局部空气污染的改善,空气品质标准的达成,对于酸雨的防制助益不大,必须削减SO2、NOx的总量方能遏止酸雨的危害。目前主要措施有:
  (1)制订严格管制标准,以迫使污染源采取排烟脱硫及排烟脱硝之设备;(2)引进最佳可行控制技术,以减少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之排放;(3)改善汽、机车引擎及防污设备,并加严排放标准,以减少氮氧化物排放;(4)优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气等;(5)限产关停高硫煤矿,加快发展动力煤洗选加工,控制城市燃料中硫的含量;(6)控制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关停污染严重的小火电机组,降低发电煤耗,必须同步安装脱硫设施或采取其他脱硫措施,有效削减现有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强化环境管理;(7)修订二氧化硫排放标准,继续进行总量控制;(8)建立“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报告制度,适时调整“两控区”范围,实施有效的经济政策,加大对“两控区”的资金投入;(9)加大二氧化硫排污收费力度,试行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制度,促进国内脱硫环保产业发展等等。
  3 全国沙尘天气现状分析
  我国沙尘天气的传播路径主要有三条。北路:从蒙古东中部南下,影响我国东北、内蒙古东中部和山西、河北及以南地区;西北路:从蒙古中西部东南下,影响我国内蒙古中西部、西北东部、华北中南部及以南地区;西路:从蒙古西部和哈萨克斯坦东北部东南移,影响新疆西北部、华北及以南地区。
  国家环保部沙尘天气影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由82个监测点组成,覆盖我国北方1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主要监测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分析沙尘天气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有关资料表明,20世纪60年代,春季中,出现沙尘天气年度频率平均为20.9次,70年代为19.4次,80年代为22.1次,90年代为16.1次,而2001年以来为年均12.7次。数据表明,沙尘出现次数基本趋势为逐年下降。究其原因为我国北方平均气温持续偏暖,导致冷空气总体活动不多,强度也低,大风也不多见,这就减少了起沙的动力因素。更值得瞩目的是根据国家林业局公布的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表明,2005~2009年5年中,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平均每年减少2491km2,沙化土地面积平均每年减少1717km2。这说明整体上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控制效果初见成效,也是以林草建设与保护为主的防沙治沙手段卓有成效的体现。
  总体来说我国荒漠化问题加剧严重。沙尘暴的形成首先要有大量的沙尘物质和大风天气,而且破坏植被和持续的干旱加速了沙尘暴的发生和发展。遏制沙尘暴,是全世界很多国家都面临的难题。今天很多国家部已经基本实现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如美国、加拿大、德国,都曾经或多或少地受到沙尘暴灾害的侵扰。他们对付这个自然恶魔的共同手段就是在沙尘暴的源头地区降低人为经济活动的频率,虽然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但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保护环境的信心总会得到大自然公正的
  回报。
  参考文献
  [1] 李连山.大气污染控制[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2] 王式功,王金艳,周自江,等.中国沙尘天气的区域特征[J].地理学报,2003,58(2):193-200.
  [3] 章骅,周述琼,但德忠.空气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监测技术,2005,(31):131-135.
  [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2000~2005年环境状况公报、2000~2004年环境统计公报、环境统计年报.www.zhbgov.cn.
  [5] 张新民,柴发合,王淑兰,孙新章,韩梅.中国酸雨研究现状[J].环境科学研究,2010.

空气质量网络化控制(五)
绿色建筑中室内环境质量控制新探

  [摘 要]绿色建筑是在全周期寿命内最大限度节省各种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建筑类型,目的在于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其中保持室内环境的优质健康是绿色建筑的目标之一,影响室内环境的主要因素在于空间规划、施工工程以及运行和管理,不合理的规划、施工和管理会导致室内环境质量的显著下降。对于控制室内环境质量的手段,可以采取隔音、防止结露、控制空气污染和自然通风的方式。

  [关键词]绿色建筑;室内环境;环境质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042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0-02
  随着工业能力和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室内环境问题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绿色建筑因其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功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不良的室内环境质量会让住户感到不适,甚至会威胁到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不符合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因此,加强建筑室内环境质量控制是现代绿色建筑在设计、建造、后期装饰装修以及使用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只有有效改善室内环境质量才能保证绿色建筑实现自身的设计理念及价值。
  1 绿色建筑的定义
  绿色建筑是在全周期寿命内,能够最大限度节省各种资源并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居住环境的建筑,它的宗旨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绿色建筑和一般意义上的立体绿化和屋顶花园不同,它代表了一种设计理念,指的是在建筑设计和建造时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负面影响的理念。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是绿色建筑的另一大特色,其要求室内设计布局合理,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风,减少合成材料的使用,有效节约能源,减少由于装饰装修材料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
  2 影响室内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2.1 空间规划
  绿色建筑的室内空间设计规划对于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控制意义重大,设计阶段的影响主要包括建筑设计、装饰设计、装修设计和内部空间布局。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建筑所在位置和房间功能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的问题;装饰设计主要需要考虑墙体、天花板以及地板的材料选择问题;装修设计主要包含了室内各用具以及净化设备等的摆放位置;内部空间布局包括了通风系统的布局、净化方式和效率、采光方式和人员行走等问题。
  2.2 施工工程
  在施工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对室内环境质量的影响非常大,传统的建筑材料一般都会含有大量的甲醛等有毒有害气体,这样的建筑施工理念如今不仅不适合绿色建筑,也不适用于普通建筑。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扬尘,这些细小的颗粒要过很久才能真正沉积下来,不至于对人的呼吸造成危害。由此可见,施工工程对绿色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影响非常大。
  2.3 运行管理
  建筑建成之后就涉及到使用与管理,在建筑的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危害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因素,如吸烟、小规模装修、使用空气清新剂等,这些在日常居住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情况会降低室内的环境质量。而在管理时,不恰当的改善措施和对通风系统的维护不利也会降低室内的环境质量。
  3 控制室内环境质量
  3.1 隔音控制
  噪声已经成为困扰当今都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因素,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里,噪声的污染可谓无处不在,而这些无法消除的污染又时时刻刻干扰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降噪是绿色建筑提升室内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首先是对建筑外噪声的隔音控制,对于这一点,应将建筑的普通外墙玻璃用双层真空玻璃取代,并在建筑外墙的室内一侧贴上隔音墙纸。另外,在设计时,应将承担建筑主要功能的房间设置在远离外墙的地方,在房间和外墙之间设计走道或储藏室等不重要的房间,增加主要房间和室外噪声源的隔音层。而有条件的建筑设计单位还可以在建筑外和噪声源之间种植高大乔木,进一步阻挡噪声传入室内。
  然后是对建筑内噪声的隔音控制,这比消除外部噪声要容易一些,因为建筑的室内噪声一般不会特别大。内部噪声的主要来源包括电梯、楼梯、设备间,这些地方是建筑内噪声产生最频繁的地方,另外,休息室、办公室、会议室、打印室等也会产生噪声,只是影响不是特别明显。控制室内噪声的方法有:使用风机盘管空调系统,将其以卧式暗装,气流的组织为顶送顶回;使用排风热回收型新风机组,将风口1 m处的噪声处理到40分贝以下;使用水冷机组,抛弃传统的风扇散热方法。
  3.2 防止结露
  清晨一般会产生露珠,这些露珠大量聚集后会在建筑的表面形成大面积的凝结水,在这种潮湿的环境下,极易引起细菌滋生,对室内的卫生条件产生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预防建筑结露是提高室内环境质量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对于防止结露,可以采取以下几点设计措施。第一,建筑的外墙围护结构要使用有效的隔热材料,保证较大的热阻,阻止热量向基层传递。第二,要减小建筑外墙内表面的吸热系数,让墙面的温度始终跟随室内的温度变化而变化,避免凝露。第三,建筑的地面可以使用吸湿材料,一旦墙面或玻璃出现结露现象,能够保证迅速被地面的吸湿材料吸收。第四,要时刻注意建筑室内的通风,防止潮湿。第五,在建筑的室内配置除湿器或者新风系统,排除室内的湿气,减轻室内湿负荷。
  3.3 控制空气污染
  室内空气污染包括甲醛、氨、臭氧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性气体,如果这些气体的浓度超过了一定标准,就会明显降低室内环境质量。要预防室内的空气污染,可以采用安装室内污染物浓度检测系统的方法,对于任何污染气体的超标情况作出及时预警。要净化室内空气,可以安装功率较大的排风系统,一旦检测系统检测到任何一种污染物即将超标,排风系统马上转入到满负荷运转的模式,以最快的速度抽走室内的有毒有害气体,创造一个健康的室内环境。而平时,这些排风系统也不能停止运转,可以建立一个“监控+治理”的统一化管理系统,使排风系统的运转功率随着室内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变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4 实现自然通风
  使用排风系统固然可以有效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但其耗费能源的弊端也必须加以考虑,因此,如果能够有效借助自然力量保持室内空气流畅是设计绿色建筑、提升室内环境质量的最好方法。要实现自然通风,就必须在建筑设计的阶段就充分考虑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在建筑设计前,根据建筑所在地周边的情况,以及当地的气候特点,为建筑的窗户布局制定一个合理的设计方案,并且建筑的朝向也要保证在尽量多的时间内迎风。另外,还可以采用围合式的建筑模式,在迎风面的两边各架设一个空层,将空层甚至成休息室和走廊连接。将能够开启的外窗面积增加到建筑墙面的55%以上,在打开全部窗户的情况下,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室内空气全部置换一遍。充分利用自然风的设计,能够有效减少使用空调的时间,每年节省的电量可以达到不注重通风的同等面积建筑年耗电量的十分之一。
  4 结 语
  绿色建筑最主要的理念还是在于绿色,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本身就比较强调因地制宜和节约资源等不同于常规建筑的设计理念。在设计建造绿色建筑时,不仅要考虑环境因素,还要充分结合我国国情。在住户的体验上,绿色建筑对比常规建筑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室内环境质量.绿色建筑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流行起来,成为未来主流的建筑形式。
  主要参考文献
  [1]林萍,杨阳.绿色建筑中室内环境质量控制与应用[J].安徽建筑,2014(5).
  [2]司鹏飞,杨正武,胡瑞柱,等.绿色建筑中关于室内空气质量控制问题的讨论[J].洁净与空调技术,2014(3).
  [3]文声远.浅谈民用住宅室内建筑装饰装修质量与环保[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2).
  [4]冯倩.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探索研究与实践[J].山西建筑,2014
  (34).

空气质量网络化控制

http://m.zhuodaoren.com/shenghuo370058/

推荐访问:网络化控制系统 aqs空气质量控制系统

电脑网络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大户型有线无线网络如何布局 下一篇:“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