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重金属污染评估

2016-08-29 热点事件 阅读:

粮食重金属污染评估(一)
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粮食千万余吨

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粮食千万余吨

作者:

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13期

近日抽检数据“镉米再现”消息不胫而走,公众哗然。土生万物,清除“镉米”背后的土壤污染,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全面会诊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绘制土壤重金属“人类污染图”。土壤污染,或千百年难除;进入人体,能代代相传。为土壤重金属污染“透视”,是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任务。记者近日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正建立涵盖81个化学指标(含78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基准网:以1:20万图幅为基准网格单元,每一个网格都布设采样点位,每个点位都采集一个深层土壤样品和一个表层土壤样品。深层样品来自1米以下,基本代表未受人类污染的自然界地球化学背景;表层样品来自地表25厘米以浅,是自然地质背景与人类活动污染的叠加。用表层含量减去深层含量,即得出重金属元素“人类污染图”。 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粮食有1200万吨

“镉大米”事件让公众担忧,到底还有多少这样的遭污染农田?美国佛蒙特法学院中美环境法合作项目副主任林燕梅说,目前公开信息中较权威的是中国政府2006年启动全国土壤污染普查时的介绍,当时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

管中窥豹,仅以镉大米这样的重金属污染为例,国土部门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专家认为,中国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已进入一个集中多发期。 长江中下游某些区域普遍存在镉汞铅砷等异常

作为国土资源大调查重要成果及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专项,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项目也已发现局部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如长江中下游某些区域普遍存在镉、汞、铅、砷等异常。城市及其周边普遍存在汞铅异常,部分城市明显存在放射性异常。湖泊有害元素富集,土壤酸化严重。研究证实,镉、汞等重金属元素与人类污染存在密切关系。重金属元素在土壤表层明显富集并与人口密集区、工矿业区存在密切相关性。与1994-1995年采样相比,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面积显著扩大并向东部人口密集区扩散。

土壤污染最难治,自净完全复原周期长达千年

据介绍,从1994年开始,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等机构就对全国土壤51个化学元素进行监测,1999年开始对中国东部农田区54个化学元素进行填图,2008年又开始建立覆盖全国的地球化学基准网,对含78种元素的土壤81个化学指标进行探测。数据显示,重金属等污染物指标在大的流域及局部工矿业和农业区上升较快。

地质学家指出,研究表明,我国土壤正出现越来越多本来没有或微不足道的危险元素。土壤一旦被污染,通过自净能力完全复原周期长达千年。为人类健康,必须持续加大对污染行为监管和惩治力度。对已被污染土地,要把污染源搞清楚并加以切断。土壤污染物不仅有重金属,还有大量有机污染物。国土、地质、环境、水利等部门要通力合作为大地“排毒”。 日本镉米污染造成的“痛痛病”,治理耗时33年

土壤污染问题往往是多年甚至数十年累积而成,因此相比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土壤污染可能是最难治理的。例如,日本痛痛病(因镉米污染造成的疾病)发生地神通川流域,土壤治理耗时33年,花费407亿日元,直到2012年3月才告完成。1970年,受痛痛病事件的影响,日本在《公害对策基本法》(现《环境基本法》)中增加了有关土壤污染的内容,并在当年12月25日公布了《农用地污染防治法》,1971年6月5日开始实施。

美国“拉夫运河事件”催生相关环境赔偿法律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环境科学系教授迈克尔·霍夫曼介绍说,提到土壤污染,美国人会想起“拉夫运河事件”。20世纪40年代拉夫运河干涸后被一家化学公司购买,当作垃圾仓库倾倒工业废弃物。后来,该公司将充满有毒废弃物的河道填埋覆盖后转赠当地教育机构。政府在这片土地上盖起了大量住宅和一所学校,随后的多年间,这里的居民不断患上各种怪病。

霍夫曼说,“拉夫运河事件”令全美震惊。更让美国人心惊的是,当时全美境内有成千上万个类似拉夫运河地块的危险废弃物简易填埋场,犹如一颗颗定时炸弹。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舆论压力下,美国国会在1980年通过了《环境应对、赔偿和责任综合法》,批准设立污染场地管理与修复基金,即“超级基金”,这一法案也因此被称为《超级基金法》。

在中国,目前已有多部关于环境污染的法规,但还缺乏土壤质量保护与污染控制的专项法律法规。专家认为,这个“空缺”应尽快补上。

粮食重金属污染评估(二)
中国每年有1200万吨粮食重金属污染

中国每年有1200万吨粮食重金属污染

土壤毒祸

【粮食重金属污染评估】

因矿产资源滥挖滥采造成的农田重金属污染,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阿月是一位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的少数民族姑娘,来自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某村,刚上大一的她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她说:“我能来北京上学,是很幸运的。”

谈及家乡,阿月情绪复杂。

云南个旧被称作“锡都”,占 地1587平方公里,人口45.33万,锡的保有储量为90多万吨,占全国锡储量的三分之一,全球锡储量的六分之一。

在这里,所有的人都与锡紧密相关。

阿月的爷爷曾在锡矿工作30多年,阿月的爸爸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锡艺工匠,阿月的哥哥在做锡工艺品进出口生意,阿月抚摸 着陪伴她18年的小锡镯,它已经紧紧卡在阿月瘦削的手腕上。

锡,让这片土地变得热闹异常,随处可挖的锡矿让附近村民迅速富裕起来,出嫁的女儿身上,都会缀满沉甸甸的锡饰。当 地人认为,锡是神灵赐予他们的珍宝。

但与锡相生相伴的,是砷,其化合物是砒霜的主要成分。

根据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的公开论文资料显示,在我国,砷作为锡的伴生矿由于利用价值不高,70%以上都成了被废弃的尾矿。截至2008年,我国至少有116.7万吨的砷被遗留在环境中,这就相当于百万吨的砒霜被散落在旷野中,任雨水冲刷,注入河流,渗进土壤„„

于是,这片因锡而富裕的土地也在因砷而痛苦。

阿月的爷爷死于砷中毒引发的肺癌。阿月的三个伯伯也是老矿工,因同样的病症已先后去世,阿月的爸爸后来离开了锡矿,可是已经染上了严重的砷中毒,连劈柴的力气都没有,好在后来学了点手艺活,以维持生计。

从此,阿月的家乡被称为“癌症村”。这里的癌症病发率一度高达2%,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100倍,平均寿命不足50岁。

上世纪90年代起,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面开展了整顿和治理工作,所有锡矿工人都要戴上防毒面具下井。但是,已经被污染的土地和地下水难以修复,沉重的历史并没有过去,受害的也不只是父辈。

阿月的哥哥视力很差,太阳下山了就看不清东西;阿月的姐姐身上有淡淡的毒斑,村里的很多年轻人都瘦弱无力,经常生病„„

阿月的家里原来有十二亩地,种烟叶和柿子树,每年能有上万元的收入。“烟叶早就没了,谁敢抽‘砒霜烟’啊?柿子树上结的柿子都黄澄澄的,拨开了核儿都是黑的。妈妈原来最爱吃柿子,我这辈子都不会吃柿子了。”

这片曾经富饶的土地已经无法耕作,农民们没了生路,水和菜都要到几百里外的镇上买,入不敷出的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背井离乡。

记者问阿月,毕业了会回家乡工作吗?阿月沉默了很久,小声说:“我也不知道。” 痛苦

类似的案例不只是出现在云南个旧。

2001年,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水,突如其来的天灾摧毁了家园,可是,更大的痛苦却在洪水之后。

洪水冲垮了上游废弃的尾砂坝,导致下游万余亩农田有害元素最高超标246倍,农作物基本绝收,临近的刁江100多公里河段鱼虾绝迹,沿河地区全部污染。直到2004年,仍有60%的农田寸草不生,成为荒漠,刁江下游的河池市长老乡多年来报名应征入伍的青年,竟没有一个能通过体检关。

曾有调研专家估算,“毒水”将经刁江进入珠江水系,整个珠三角都将因此遇难,污染会很快蔓延至百万亩土地,影响过亿人口,修复年限超过百年。

除了云南、广西,还有湖南、四川、贵州等重金属主产区,很多矿区周围都已经形成了日渐扩散的重金属污染土地。

国土资源部曾公开表示,中国每年有1200万吨粮食遭到重金属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而这些粮食足以每年多养活4000多万人,同样,如果这些粮食流入市场,后果将不堪设想。

掩盖

曾有一位从事土地污染研究多年的科学家告诉了记者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就在前几年,这位科学家受邀到某地检测土地重金属污染情况,实验结果出来后,科学家大为震惊,因为这块全国著名的粮食主产区污染情况已经严重到令人咂舌!科学家亲自将监测报告递交给当地的一位高级官员,这位官员在沉思良久后说道:“这个情况确实非常严重,我们也一直很重视,但是,我们目前无力治理,所以请不要告诉任何人我看过这份报告。”

记者通过多方搜集,找到了权威机构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的多篇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尚未在社会上公开披露。

根据论文资料显示,广东连南、广西南丹、湖南常宁、湖南常德、湖南郴州等地都存在着大量砷渣废弃,导致矿区周围农作物含砷量超过国家标准几百倍的情况。

湘江,全长856公里,流域面积9.46万平方公里。这条灌溉了半个湖南的“母亲河”如今却因为接纳了大量工业废水,使河水中的砷、镉、铅的总量占全省排放总量的90%以上。

课题研究组还做了农作物重金属含量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从衡阳到长沙段的湘江中下游沿岸,蔬菜中的砷、镉、镍、铅含量与国家《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比较,超标率分别为95.8%、68.8%、10.4%和95.8%。而这些“超标农作物”不仅被当地农户每天食用,还被运送到更多的乡镇和城市„„

论文中还提及,水田土壤中的砷、锌的含量还要高于菜地。据科研专家介绍,由于水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更强,水稻等水田农作物的重金属含量会更高。

2008年,湘江中下游农田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调查实验结果全部出炉,但是仅作为科研成果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并未能在社会上公开以得到足够的重视。

据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消息,2010年,国家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重要工程立项,并于6月投资4.6亿元建设基础设施,9月获得国家环保部专项治理资金的支持,“湘江再见清水指日可待”。

但据科研学者介绍,按照调查论文中所提及的污染区域计算,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至少需要百亿投资和十年以上的恢复周期。【粮食重金属污染评估】

那么,这些“污染重灾区”的粮食是否流入市场,严重影响粮食安全呢?

2010年11月,记者致电湖南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接线人员称,粮食重金属含量检测对设备和技术人员的要求都极高,目前国内能做出权威检测的机构很少,他们目前还没有相关检测项目,因此不能表态。

今年2月16日,记者再次致电湖南省粮油产品质量监测站,该站负责人员称,从仪器设备和技术水平上而言该站可以做粮食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检测,但是,“我们单位没有做过湖南任何地区的粮食重金属含量的检测,所以没有数据。”

凶手

大规模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究竟是如何逐渐形成的?

曾对矿业市场做过多年深度调研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罗仲伟认

为,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实行的是“大矿大开,小矿放开,有水快流”的政策。

“其结果就是地方政府拥有中小矿产资源开发的审批权,‘一哄而上’全民办矿的局面就此形成。”罗仲伟认为,正是因为采矿权的混乱导致了我国矿业多年来一直存在着集中度不足,开采工艺落后、统筹规划欠缺的“三大短板”。【粮食重金属污染评估】

据了解,在我国已探明的矿产储量中,共生伴生矿床的比重占80%以上,可是,只有2%的矿山综合利用率在70%以上,75%的矿产综合利用率不到2.5%,也就是说,我国绝大多数矿山都只是为了开发极少数矿石,将更多的矿产资源破坏和废弃了。

有媒体曾报道,在广西环江,绝大多数矿山都没有石排场和尾矿库,大量废石和尾矿就堆放在山上,这不仅占用了本可以利用的耕地,还容易在暴雨来临时形成泥石流,最可怕的是,尾矿中的有害成分在伴随雨水逐渐扩散到更大的范围,危害在时刻发生着。

另一个“定时炸弹”是裸露堆放的矿渣。

在云南个旧,冶炼厂、电镀厂非常密集,矿石在这里经过加工就可以身价倍增,同时,大量的矿渣被生产出来,废弃在矿山和矿厂附近。

据了解,在云南个旧老厂矿田竹叶山矿段,十几万吨砷渣已经裸露堆放在旷野里几十年,为了阻挡砷渣对农田的污染,农民们在砷渣周围堆砌了“土坝”,但是,砷还是通过雨水进入了地下水系统,据检测,该矿段附近的农作物含砷量超标100多倍。

而砷渣还只是重金属污染“五毒”之一,其他的还有汞、镉、铅、铬等重金属废渣。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我国累计产生铬渣600多万吨,其中仅有200多万吨得到处置,“五渣”总数更是难以计算。

另一个污染的来源则是化工企业排放的污水。【粮食重金属污染评估】

除此之外,农户们过度使用化肥也能使土壤重金属含量急速攀高。

救赎

在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邓家塘乡,绿油油的草长满了整个农田,乍看之下还以为是青色的水稻。在这块已经被重金属严重污染、无法农耕的土地上,被称作“土壤清洁工”的蜈蚣草却生长得郁郁葱葱。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主任陈同斌介绍说,蜈蚣草吸收土壤中砷的能力相当于普通植物的20万倍,通过蜈蚣草的吸附、收割,三至五年内,这片土地就可以“恢复健康”,在郴州已经有修复完工的土地恢复了耕作。

【粮食重金属污染评估】

现在,蜈蚣草已经在湖南郴州、云南个旧、广西环江扎下了根,尤其是在广西环江,蜈蚣草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000亩~2000亩,成为世界上最大面积的砷污染农田修复项目。

【粮食重金属污染评估】

蜈蚣草的“同盟战友”还有东南景天,这是在广东种植的专门修复镉中毒农田的植物,现在东南景天在全国也有上百亩的试验基地。

在西北,300多亩盐碱土地上种植了被称作“吸毒解毒高手”的竹柳,它不仅耐寒、耐旱、耐涝、抗盐碱,还可以吸收城市污水,消除氮磷钾,分解土壤中的重金属成分。

陈同斌介绍说,植物修复法更接近自然生态,从经济投入、修复周期和避免二次污染等多方面考虑都是目前的最佳选择。

但是,植物修复法的进行却并不顺利,以云南个旧为例,目前治理修复面积还不到100亩,而污染面积却在20万亩以上。

杯水车薪。

虽然植物修复法已经非常“实惠”,修复一吨污染土的成本已经低于200元,但是修复面积的庞大使总投入数额惊人。陈同斌举例说,广西环江受污染土地达万亩,如果要全部修复,总投资至少需要几千万到1亿元,这对当地财政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

在广西河池市,蜈蚣草就与桑叶或甘蔗、苎麻等经济作物间作,使污染土地修复的同时,农民也有较好的经济收入。

但陈同斌仍然强调,并不是所有的修复地区都能够实现经济利益的兼顾,土壤修复还是需要政府的引导和补贴,否则,修复规模就很难扩大。

另外,种苗繁育也并不容易。目前发现的超富集植物一般都是野生植物,其种苗繁育存在较大的技术难度,实现大规模种苗就更加困难,所以现今使用的是先大棚育种再移植到修复区的办法,这无疑会增加成本和操作难度。

而且,类似蜈蚣草的砷超富集植物多集中在我国淮河以南,而在淮河以北则很少发现,这使植物修复法的影响范围大大受限。

对于当地村民来说,最为痛苦的则是三至五年的修复周期过于漫长,他们守在不能耕作的试验田旁,除了等待,他们毫无办法。

更为残酷的现实是,很多污染地区都等不及采用植物修复法,而选择了“客土法”。

粮食重金属污染评估(三)
科学应对稻米重金属污染

  最近一段时间,媒体对大米镉污染问题进行了连续的报道,导致社会公众和普通百姓对大米的消费安全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如何科学认识并有效应对稻米重金属污染问题,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几点。

  科学解读最为理性 稻米重金属污染主要指稻米中砷(无机砷)、汞、铅、镉的含量超过规定限量标准。当前,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对稻米重金属污染问题存在十分模糊和浅显的认识,普遍认为重金属超标的稻米就是毒稻米,一经发现就要对经营者从严查处并迅速封存销毁,将重金属超标稻米事件等同其他人为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笔者认为,对稻米重金属超标问题,应帮助社会公众深化几个基本认识。
  1.科学认识稻米重金属污染的原因。稻米重金属污染是水稻在生长环节因农田、灌溉水源受工业污染和使用不适当的化肥、农药,致使水稻过度富集重金属,稻谷重金属含量超过规定限量标准,不是在稻米库存、加工和流通环节人为添加所致。2.科学认识稻米重金属限量标准。稻米中重金属限量标准是以人每日每公斤体重的耐受摄入量为依据,结合其他食品中的污染水平、可能的摄入量等因素科学评估制定的。如我国《粮食卫生标准》(GB2715-2005)和即将适用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规定,稻谷和大米中镉的限量标准为0.2毫克/公斤,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及日本、泰国等国家和地区限量标准为0.4毫克/公斤,欧盟限量标准为0.2毫克/公斤。考虑到稻米是我国居民的主要主食来源,我国稻米重金属镉限量标准严于CAC及日本、泰国等国家和地区标准。3.科学认识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粮食、蔬菜等农作物可大量吸收富集土壤中的镉等重金属,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其中,尤以水稻的富集能力最强。人体中重金属的长期富集超过自身耐受量,则可能对人体器官产生危害,导致中毒,引发有关疾病。在工业尤其有色等重化工业较为发达的地区,稻米中都存在重金属,只要没有超过限量标准,或摄入量没有超过人体自身耐受量,就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就如空气中的有害尘埃对人体的危害一样,只要没有超过人体自身耐受量,人体就有能力耐受。4.科学认识重金属超标稻米的处臵。稻米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重金属超标稻米不是毒大米,只是根据其超标程度不同,用途有所不同。只有经加工超过食品限量标准的,才不得进入口粮市场,但可用作饲料或其他工业用原料,无需封存、禁售,更不必提出采取所谓深埋销毁等措施。
  从严治污最为关键 相关机构的监测结果表明,我国部分地区存在稻米重金属污染。这些机构在多年多批次多专项的监测中,还发现一个规律,每逢政府对环境污染整治力度大、措施严的年份,当年和次年稻米镉超标情况就有所减弱,这说明,污染物的排放量对稻米重金属超标影响很大。虽然土壤镉污染整治修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应以不断减轻甚至阻断新的污染排放为前提。因此,当前和今后,从严治污是防范和治理稻米重金属污染的关键,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深化这方面的认识,强化环境监管责任,以铁的手段整理企业排污,着力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强化监测最为必要 由于稻米中重金属的含量多少直接决定稻米的用途,具体反映稻米产区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职能职责,强化稻米重金属污染的监测。职能合并后的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应强化稻米加工、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监测,通过监测,强化稻米加工、经营企业的主体责任;粮食部门应强化稻谷收购、库存环节和政策性粮食的质量安全监测,提高监测密度,准确掌握流通环节稻米重金属污染情况;农业部门应根据水稻品种特性和生产区域大气、土壤、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状况等因素的监测,提出不适宜种植水稻的区域,同时,强化有可能加重重金属污染的化肥、农药等粮食生产投入品监测;环保部门应强化工业污染排放区域或流域的水、土、空气重金属状况监测,准确掌握重金属污染状况,加大对排放不达标企业的惩处力度,有效阻断重金属污染的源头。
  综合施策最为现实 重金属污染问题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无法绕过的一个技术难题,如何有效整治,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切,最为现实的办法还是综合施策。即各部门联动,排污整治、污染区域划分、种植结构调整、政策性收购重金属超标稻谷并适度补贴、稻米重金属阻断技术开发及应用、重金属超标稻米综合利用等多种措施并进。
  组织攻关最为急需稻米是我国最主要的口粮,稻米的质量安全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当前,我国正处工业化进程重要阶段,稻米重金属污染问题有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困扰我们的发展。从长远看,最为急需的是组织攻关,在减弱、阻断新的污染排放前提下,用科技手段破解稻米重金属污染难题,政府应给予支持。比较成熟的思路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阻断污染源头,二是调整种植结构,三是污染农田修复,四是低富集水稻品种筛选,五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药剂阻断,六是加工消减。
  稳妥化解最为紧迫 稻米重金属污染问题,延伸到粮食流通领域后,将给粮食流通带来严重的困难,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有三个:一是不管稻谷中有没有重金属超标,农民交售的粮食是不能拒收的;二是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的重金属超标稻谷造成的损失怎么弥补;三是污染地区粮食销售困难,必须导致压库亏损,粮食产业肯定严重受损。上述问题各级政府必须面对。如何稳妥化解,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是采取有力措施,迅速控制、永久切断污染源;二是对农田重金属污染严重区域,调整种植结构,改种其他低富集重金属的农作物;三是严格稻谷收购质量把关,对重金属含量超标的稻谷,统一由国有粮食企业专仓专点收购,出库销售政府委托粮食批发市场统一拍卖,根据其超标程度,改作饲料或工业用粮,拍卖差价损失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

粮食重金属污染评估(四)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防治措施

  摘要 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来源及污染现状进行了概述,并提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以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污染;预防;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 X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220-01
  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之一就是土壤。土壤污染类别中的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土壤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土壤决定了农业的产量和质量,土壤污染对人类的危害非常大,它会直接导致粮食减产,通过食物链也会间接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在此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关防治措施。
  1 土壤重金属污染概述
  1.1 土壤重金属污染释义及危害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致使重金属的数值高于土壤背景值或土壤环境质量的标准,导致土壤质量的下降和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过多时就会对抑制毒害土壤中的微生物,致使土壤生产力降低,并且直接作用于农作物,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农作物产量降低、产品质量下降。
  1.2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
  工业、农业、交通活动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土壤重金属污染原因:一是污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源受到了污染,污灌成为主要的灌溉方式,长期不合理的污灌会造成土壤的连带污染,影响畜禽和人体健康甚至整个地方的生态系统都会受到影响。二是其他来源的重金属污染如有机肥、化肥、农药,这些施放在农作物上的化学成分会严重影响土壤的pH值等,进而造成重金属污染。三是生物转化也是重金属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生物转化会将金属甲基化或烷幕化,通常会增强金属的挥发性,大大提高了金属扩散到大气圈的可能性。
  1.3 我国重金属污染现状
  当前我国农业环境的重金属污染现象十分严重。据统计,1980年我国工业三废造成的污染耕地面积266.7 hm2,到了1988年为666.7 hm2,1992年为1 000 hm2。现如今全国遭受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达到了2 000 hm2,我国每年有超过1 000万t的粮食因为重金属污染而导致减产和浪费,有多达1 200万t的粮食被污染,损失的经济效益达200亿元左右。我国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
  2 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措施
  2.1 预防
  土壤重金属污染有效预防的方法有:一是做好保护土壤的措施,制定完善的法规和管理体系来保障措施的实行;二是加大对土地监督和管理的力度,并且做好宣传工作和本职工作,进一步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三是为了有效净化空气以减缓大气污染,可以采取植树造林的措施,同样可以抑制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四是无害化的处理和回收粪便、垃圾和生活污水;五是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等要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以免会污染到土壤;六是农药和化肥要合理使用,并且要积极推广使用低害的农药;七是污水灌溉的使用要慎重,有关部门对灌溉农田的污水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八是创建土壤污染系统来检测、预报和评价土壤污染的及时情况。
  2.2 综合治理措施
  2.2.1 土壤化学法修复。化学修复的方法是在土壤中投入可以改良土壤的改良剂,改良剂可以使土壤的酸碱性、土壤氧化还原条件或土壤中离子发生变化,可以对土壤进行有效的重金属氧化还原,也可以改变土壤重金属的拮抗或沉淀作用以及吸附作用,从而达到降低重金属的污染的目标。
  2.2.2 土壤物理法修复。一是电动修复。电动修复是在电流的作用下,使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无机离子以电透渗和电迁移的方式向电极运输然后进行处理重金属值,它是原位修复技术的一种,并且有不搅动土层、缩短修复时间等优势,可以说是一种经济可行的修复技术。二是电热修复。电热修复是利用高频电压产生的热能对土壤采取加热的处理,把土壤中的污染颗粒解吸出来,这样也可以使一些易挥发的重金属快速从土壤中分离出来,进而达到修复的目的。
  2.2.3 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净化土壤中的重金属主要通过2种途径:一是通过植物作用来改变重金属的化学形态致使重会属固定,降低重金属的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二是通过植物的新陈代谢耐削减、净化、去除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能力。
  2.2.4 农业修复措施。农业生态修复措施是利用耕作运行模式来减轻重金属对土壤的危害,采取这种措施一定要注意因地制宜。该措施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改变耕作制度,在有条件的地区旱田改水田,并选择能够抵抗污染的作物品种,种植不进入食物链的植物,如种植树木、花草等观赏作物;尽量选择可以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化肥,以减轻和降低土壤重金属的污染。二是农艺修复措施。该措施是通过增施有机肥或土地深耕等手段调节土壤物理性质,这样可以调控污染物所处环境的介质。实践表明,虽然农业修复措施在治理轻度污染土壤时效果较好,但是也存在修复周期较长等不利因素。
  2.2.5 生物修复。实践表明,虽然采取适宜的工程能够有效地减少重金属通过食物进入人体的机会,并能够获得非常好的经济、社会记忆环境等效益,但是由于上述治理措施的部分缺陷和局限性,都未能成为较为理想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生物来改良土壤污染,由于某些生物的某些习性,如蚯蚓就有适应、抑制和改良重金属的污染的作用,而且它还可以提高土壤自净的能力,利用它还能处理有害物质如城市垃圾和工业废弃物以及农药、重金属等。
  3 参考文献
  [1] 董秋洪,聂根新,涂田华.食品中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对策[J].江西农业科技,2003(3):37-38.
  [2] 刘丙友,荣建东,周彦明.水土流失对“三农”建设的障碍作用及解决途径[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6(3):53-54.
  [3] 闰晓明.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3):131-133.
  [4] 同斌,韦朝阳,黄泽春,等.砷超富集植物娱蛤草及其对砷的富集特征[J].科学通报,2002,47(3):207-210.
  [5] 束文圣,杨开颜,张志权,等.湖北铜绿山古铜矿冶炼植被与优势植物的重金属含量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1,7(1):7-12.

粮食重金属污染评估

http://m.zhuodaoren.com/shenghuo366889/

推荐访问:粮食重金属污染标准 粮食中重金属的污染

热点事件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上位法失效对下位法 下一篇:最年长的歌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