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柱根部不清理地震中的后果

2016-08-22 专题 阅读:

构造柱根部不清理地震中的后果(一)
构造柱质量问题的防治及处理

构造柱质量问题的防治及处理

在抗震地区的高层砖混结构建筑物的设计中,依照《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均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这是提高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物抗震能力的一种有效措施。然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却时常会出现混凝土断面几何尺寸不定、轴线位移、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露筋以及构造柱主筋根基不牢、主筋错位和钢筋绑扎不符合规范规定等质量问题。这些质量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不为人们所重视,从而给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损坏创造了条件,留下了事故隐患。现就上述质量问题谈谈防治措施和处理方法。

一、构造柱混凝土断面几何尺寸不足和轴线位移的问题

构造柱断面尺寸不足和轴线位移会导致在地震时减小构造柱的水平侧力,造成剪切力传递不均匀而产生应力集中而破坏。而构造构柱混凝土断面尺寸不足是因为墙体砌筑时所预留的马牙槎定位不准确,自上到下的进槎或退槎不垂直。轴线位移是因为放线时只放外墙至轴线,然后用钢尺划分其余纵横轴线而产生的丈量误差累计造成的。

对构造柱混凝土断面几何尺寸不足的防治:要求在各层楼测量放线时,按照轴线划分,在构造柱断面尺寸的基础上每侧加中6cm,砌筑时要定位准确,先退后进,砌成5皮砖进、5皮砖退的形式,并使进槎、退槎分别垂直。

对构造柱轴线位移的防治要求在定位放线时,在构造柱所在轴线位置,将轴线引至建筑物外设置轴线控制柱,用经纬仪以此柱控制点为准控制各层的轴线,也可控制桩模方正和垂直。【构造柱根部不清理地震中的后果】

二、构造桩混凝土蜂窝、孔洞、麻面及漏筋的问题

构造柱混凝土有蜂窝、麻面会减小构造柱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加大碳化深度;混凝土有孔洞、露筋会局部缩小构造柱的截面几何尺寸,地震时减小构造柱的抗剪能力。而产生混凝土峰窝、麻面、孔洞及露筋现象,是因为模板及墙接触面不严密而漏浆;马牙槎湿润不充分;拉结筋水平净距小;混凝土配合料中碎石径经过大,砂率偏低及水灰比过大;投料太高和振捣不到位等因素。

对以上问题的防治:首先要控制混凝土的砂率,确保砂浆在混凝土中的数量和质量。使其能充分填充骨料间的孔隙。其次选用粒径0.5~2mm的碎石,含泥量要小于2%,配比成细石混凝土,以防止混凝土浇筑时在拉结筋处卡住,还要控制水灰比和混凝土的坍落度,以保证混凝土施工所需要的流动性、和易性。再次,在施工工艺中也要严格控制,在支模前要检查好模板,木模要刨光而且拉缝要严密,钢模板的边肋要直,并将内表面清理干净,涂好隔离剂。支模要牢固,以满足在浇筑混凝土时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要求,防止跑模、漏浆。浇筑混凝土前,要将施工缝处杂物从模板清扫口冲洗干净,并充分浇水湿透但无积水,避免出现孔洞和露筋。混凝土浇注高度要按2m控制,减小混凝土的落差,采用插

构造柱根部不清理地震中的后果(二)
浅谈构造柱质量问题的防治及处理

浅谈构造柱质量问题的防治及处理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8-12-24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文/张军

[导读]摘要:针对构造柱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和处理方法。关键词:构造柱 质量 防治及处理

摘要:针对构造柱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和处理方法。

关键词:构造柱 质量 防治及处理

0 引言

在抗震地区的高层砖混结构建筑物的设计中,依照《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均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这是提高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物抗震能力的一种有效措施。然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却时常会出现混凝土断面几何尺寸不定、轴线位移、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露筋以及主筋错位和钢筋绑扎不符合规范规定等质量问题。这些质量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不为人们所重视,从而给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损坏创造了条件,留下了事故隐患。现就上述质量问题谈谈防治措施和处理方法。 1 构造柱混凝土断面几何尺寸不足和轴线位移的问题

构造柱断面尺寸不足和轴线位移会导致在地震时减小构造柱的水平侧力,造成剪切力传递不均匀而产生应力集中而破坏。而构造柱混凝土断面尺寸不足是因为墙体砌筑时所预留的马牙槎定位不准确,自上到下的进槎或退槎不垂直。轴线位移是因为放线时只放外墙至轴线,然后用钢尺划分其余纵横轴线而产生的丈量误差累计造成的。对构造柱混凝土断面几何尺寸不足的防治:要求各层楼测量放线时,按照轴线划分,在构造柱断面尺寸的基础上每侧各加6cm,砌筑时要定位准确,先退后进,砌成5皮砖进、5皮砖退的形式,并使进槎、退槎分别垂直。【构造柱根部不清理地震中的后果】

对构造柱轴线位移的防治要求在定位放线时,在构造柱所在轴线位置,将轴线引至建筑物外设置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以此桩控制点为准控制各层的轴线,也可控制桩模方正和垂直。

2 构造柱混凝土蜂窝、孔洞、麻面及漏筋的问题

构造柱混凝土有蜂窝、麻面会减小构造柱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加大碳化深度;混凝土有孔洞、露筋会局部缩小构造柱的截面几何尺寸,地震时减小构造柱的抗剪能力。而产生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及露筋现象,是因为模板及墙接触面不严密而漏浆;马牙槎湿润不充分;拉结筋水平净距小;混凝土配合料中碎石粒径过大,砂率偏低及水灰比过大;投料太高和振捣不到位等因素。

对以上问题的防治:首先要控制混凝土的砂率,确保砂浆在混凝土中的数量和质量,使其能充分填充骨料间的孔隙。其次,选用粒径0.5—2cm的碎石,含泥量要小于2%,配比成细石混凝土,以防止混凝土浇筑时在拉结筋处卡住,还要控制水灰比和混凝土的坍落度,以保证混凝土施工中所需要的流动性、和易性。再次,在施工工艺中也要严格控制,在支模前要检查好模板,木模要刨光而且接缝要严密,钢模板的边肋要直,并将内表面清理干净,涂好隔离剂。支模要牢固,以满足在浇筑混凝土时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要求,防止跑模、漏浆。浇筑混凝土前,要将施工缝处杂物从模板清扫口冲洗干净,并充分浇水湿透但无积水,避

免出现孔洞和露筋。混凝土浇注高度要按2m控制,减小混凝土的落差,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以40cm高为一个振捣层,振至模板开始出浆、混凝土表面不再有大量气泡排出和出现砂浆为度。待混凝土施工缝处稍收水后,再重振一次,以避免施工缝处混凝土干缩。另外,圈梁和构造柱的混凝土接头处,在同一层内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成。

3 构造柱主筋错位问题

在施工中因振捣及其他原因会造成上层的构造柱主筋偏移、错位,施工时将其根部打弯后与上部构造柱主筋搭接。这样的问题在构造柱的根部断面允许较大时,可将下部构造柱的主筋的要部按1:6角度弯折后与上部的构造柱主筋搭接,按加大构造柱根部断面的处理方法处理。当构造柱的根部断面不允许加大时,交下部构造柱柱顶混凝土凿除,将主筋在楼层标高下以1:6角度弯折后与上柱主筋搭接,重新浇筑下柱柱顶混凝土。

主筋错位问题的预防应加强测量放线工作,混凝土浇筑前要将构造柱主筋外伸部分固定。

4 钢筋绑扎不符合规范要求

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施工人员对构造柱的抗震作用认识不足,未能严格按施工规范施工。出现主筋搭接长度小于规范规定时应采取焊接补强;箍筋间距大小不匀和严重歪斜时,在砌筑时要随时调整,支模前彻底调整。

5 构造柱各层施工缝接茬不良,造成施工缝处断根和混凝土断条等问题

构造柱混凝土施工缝处断根现象主要是因为墙体砌筑时砌筑砂浆掉在构造柱施工缝位置,支模前未能清除干净而造成。预防方法是在砌筑墙体前将构造柱施工缝处用塑料或废水泥袋塞满,在支模前将落地砂浆清除干净,抽出填塞物,清扫干净后在浇筑混凝土前要浇水湿润,但不能积水。构造柱通常是分段浇注,每层作为一个施工段,每层的接茬部分宜选在楼板上表面50mm处,以便接茬时处理;在接茬时,在每层施工缝的接茬位置上,旧混凝土的松动石子必须清除干净,并用水冲洗,再用与柱混凝土配合比中灰砂比相同的比例配置成水泥砂浆,铺在旧混凝土表面上,约10—20mm,确保新旧混凝土的连接,做到构造柱上下贯通,浑然一体;夏季施工还应注意浇水养护,保证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构造柱必须与圈梁同时浇注,施工缝不宜留在两者相交处。构造柱混凝土断条现象的预防应加强混凝土的试配工作,严格按照配合比拌制混凝土。支模前要检查好预留构造柱内是否有红砖等杂物及拉结筋间净距是否满足要求,以免卡住混凝土。加强混凝土振捣,保证混凝土密实。

对于工程施工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以上所述的解决、处理方法处理后,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避免了事故隐患的发生,保证了构造柱的质量。

在施工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只要我们能够认真对待,科学分析,什么问题都会有合理的解决、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使我们的工程质量有所提高。

混凝土结构表面蜂窝麻面形成的内部原因

1 .混凝土含气量过大,而且引气剂质量欠佳。目前泵送混凝土用量较大,为了保证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往往在泵送混凝土中加人适量的引气剂。由于各种引气剂性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混凝土中呈现的状态也不尽相同,有的引气剂在混凝土中会形成较大的气泡,而且表面能较低,很容易形成联通性大气泡,

如果再加上振动不合理,大气泡不能完全排出,肯定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蜂窝麻面。 2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混凝土过于黏稠,振捣时气泡很难排出。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例如胶结料偏多、砂率偏大、用水量太小、外加剂中有不合理的增稠组分等,都会导致新拌混凝土过于黏稠,使混凝

土在搅拌时就会裹人大量气泡,即使振捣合理,气泡在黏稠的混凝土中排出也十分困难,因此导致硬化混

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

3 .由于混凝土和易性较差,产生离析泌水。为了防止混凝土分层,混凝土入模后不敢充分振捣,大量的气泡排不出来,也会导致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有一些水泥厂为了增大水泥细度,提高水泥早期强度,又考虑节约电能,往往在磨粉时加人一些助磨剂,例如木钙、二乙二醇、三乙醇胺、丙二醇(l. 2)等物质,由于其中一些助磨剂有引气性,而且引入的气泡不均匀且偏大,也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

面造成蜂窝麻面。

治理方法

根据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的具体情况,渗漏水状况及水压大小,查明渗漏水的部位,然后进行堵漏和修补处理。堵漏修补处理可依次进行或同时穿插进行。有些混凝土施工人员,当模板刚拆下,发现上述质量问题,立即用同颜色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在表面涂抹,以此掩人眼目,疵病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处理,反而成为工程隐患,应坚决制止。因此,无论疵病大小,须经工程项目质检人员及工程监理人员亲自过目,做出检查记录后,根据实测结果,做出处理方案,方可进行修补处理。处理前,应先将基层松散不牢的石子和酥松混凝土剔凿掉,然后用尖堑子或剁斧将表面凿毛,清理后,再用压力水冲洗干净。修补处理方法

如下。

(1)水泥砂浆抹面法

如蜂窝、麻面不深,基层处理后,可用水泥素浆打底,用1:2.5水泥砂浆找平,抹压密实,如图14-35。

如蜂窝、孔洞面积大而稍深,基层处理后,用水泥素灰和1:2.5水泥砂浆交替抹至与基层 面相平即可,如图14-36。

(2)水泥砂浆捻实法

如有面积不大而较深的蜂窝、孔洞,基层处理后,可先抹一层水泥素浆,然后用1:2干硬 性水泥砂浆(手握成团,落地就散的砂浆)边填边用木棍和锤子用力捣捻严实,至稍低于 基层表面时,再在表面抹水泥素浆和1:2.5水泥砂浆找平,如图14-37。

(3)混凝土浇捣法

当蜂窝、孔洞比较严重时,基层处理后,周围先抹一层水泥素浆,再用比原强度等级高 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或补偿收缩混凝土填补并仔细捣实,养护后,将表面清洗干净,再抹 一层水泥素浆和一层1:2.5水泥砂浆找平压实,如图14-38。

构造柱根部不清理地震中的后果(三)
砼构造柱施工通病及质量控制分析

砼构造柱施工通病及质量控制分析

摘要: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在砌体结构中和圈梁一起作用提高多层砌体房屋整体性、抗震性能力的一种措施,并减少、控制墙体的裂缝产生,增强砌体的强度。正确施工构造柱,保证施工质量,杜绝施工质量隐患,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抗震性能具有非凡的意义。 关键词:多层砌体房屋;构造柱;通病;质量控制

abstract: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masonry structure

parameters and constructional column in the work of

multi-story masonry buildings,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whole extent a measures, and reduce, control of the wall cracks, enhance the strength of the masonry. correct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al column to ensure construction quality, stop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hidden trouble, improve the integrity of the building,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has a special meaning.

keywords: of multi-story masonry buildings; constructional column; common fault; quality control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2.1.14条说明,混凝土构造柱的概念是,在多层砌体房屋墙体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

多层建筑物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是在砌体结构中和圈梁一起作用提高多层砌体房屋整体性、增强抗震性能力的一种措施,并减少、控制墙体的裂缝产生,增强砌体的强度。但是,在混凝土构造柱施工过程中,先砌墙后施工混凝土构造柱,由于施工难度造成施工质量不好掌握控制。极容易产生各种施工缺陷,如构造柱上下层错位、钢筋主筋扭曲、搭接长短不一、箍筋加密区数量不够或间距不准确及砼振捣不密实等现象,造成施工质量隐患问题,不但不能起到设置混凝土构造柱增强墙体抗震能力的作用目的,还将破坏到建筑物的整体性,给建筑物安全带来隐患,因此我们必须严格重视构造柱的施工方法,控制质量通病,消除隐患,确保施工质量。

一.构造柱的性能和作用

【构造柱根部不清理地震中的后果】

混凝土构造柱是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物按照构造要求设置的提高建筑物结构性能的建筑部件,它在建筑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构造柱可以提高砖混结构建筑物砖墙的延性,从而提高楼房的搞震能力;第二,构造柱可以与砖墙及圈梁形成类似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箍框,箍住开裂的墙体,防止墙体裂缝的产生或进一步发展,限制开裂的墙体的错位,从而防止墙体倒塌;第三,对于高宽比较大的房屋墙体,构造柱能提高墙体的抗倾覆能力,防止砖墙的整体弯曲破坏;第四,构造柱的设置可以提高整个墙体的抗压或局部抗压承载能力构造柱是砖混结构建筑中重要的砼构件。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混凝土构造柱是从建筑构造的角度考虑设置的,一般设在建筑物

的四角、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电梯间以及某些较长的墙体中部,并与每层圈梁有可靠连接。实验证明,在多层砖混房屋结构中设置混凝土构造柱,一般情况下墙体抵抗水平外力的强度最大可提高20%以上,墙体延性可增大3倍以上。根据构造柱的结构特性,即使地震后的墙体发生滑移、变形、开裂,仍可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整体性明显加强,从而减少灾害所带来的损坏。

二、构造柱的主要质量通病和造成原因

1.构造柱主筋位置错位、骨架扭曲变形。

构造柱施工是在砖墙砌筑完后,分楼层浇灌的,由于构造柱钢筋是在砼浇灌时预插,混凝土浇灌时,由于振捣极易发生位置偏移,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不认真调整钢筋骨架,确定好轴线,就会造成钢筋主筋位置偏移,从而造成了上、下楼层构造柱无法贯通,轴线错位的现象。另构造柱钢筋骨架是分楼层整体绑扎、就位搭接的。极易造成绑扎好的构造柱在搬运过程中因箍筋松动而使钢筋骨架变形,影响钢筋骨架整体性。

2.构造柱接茬烂根现象

【构造柱根部不清理地震中的后果】

构造柱烂根现象,经常出现在基础上部及楼板顶部。因构造柱混凝土是浇注到圈梁标高一致,在施工完楼板,由于构造柱“柱腔”经历了整个一层的砌筑时间,其根部位置会落下很多砌砖过程中砂浆、砖渣等杂物,在砌筑完墙体后,在构造柱根部的杂物很难清除干净,构造柱浇注混凝土后便在此处形成“烂根”现象,造成构造柱接茬处混凝土不密实。原因是此部位在砌砖过程中最易积存砂【构造柱根部不清理地震中的后果】

浆、砖渣,且不易清理。造成混凝土接茬出现质量问题。

3.混凝土露筋、不密实、蜂窝、麻面、缩颈断离和强度不足。 构造柱混凝土拆模后,出现表面露筋,不密实、蜂窝、麻面、缩颈断离,振捣不密实现象,造成原因主要是钢筋绑扎支模前,钢筋骨架上没有绑扎好混凝土保护层垫块,致使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同时,有的钢筋位置不准,也会造成露筋现象;混凝土浇捣前,模板和马牙搓砖墙未作充分湿润,混凝土中的部分水分,被砖墙和模板吸走,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和酥松现象。砼石子粒径过大,墙体拉筋阻隔,振捣不到位,模板不密实与墙体接触缝隙过大,出现跑浆现象。 将造成混凝土的不密实、蜂窝、麻面、缩颈断离现象发生和导致混凝土强度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4.构造柱和墙体连接整体性差。

墙体砌砖时,未按设计要求,漏掉摆放与构造柱的拉结筋或错放、长度不准确问题造成。

5.构造柱与圈梁部位浇筑整体性差。

钢筋拉结筋位置放置不正确,混凝土接茬不好造成的构造柱与圈梁部位浇筑整体连接性差。

三、保证构造柱的技术和质量控制

针对建筑构造柱施工的质量问题,施工过程中,必须提高相关施工人员对增设构造柱重要性的认识;根据的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制定保证构造柱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方案,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并做好“三检”制,责任落实到人

1. 保证构造柱的钢筋主筋的位置正确性,在混凝土浇灌前固定好其位置,混凝土浇灌后,混凝土未终前对位置进行校核,做好砌砖时定位轴线工作,保证构造柱的位置准确。构造柱钢筋绑扎,施工现场尽量避免主筋采用搭接方式以及在马牙槎内现套箍筋的做法,避免不良施工方法可以防止构造柱主筋产生位移、骨架扭曲变形。

2.对于构造柱接茬烂根现象,加强构造柱“柱腔”垃圾清理工作,封模前清理干净砌砖遗留下的砂浆、砖渣等,剔除原有砼表面的浮浆和松动石子等,支模时预留清扫孔,浇灌混凝土前,用清水再次冲洗,浇灌混凝土时,配置同标号水泥砂浆,浇灌在原有混凝土表面上,厚度为1~2cm为宜,确保新旧混凝土结合的可靠性。也可以施工时,在基础施工完成或在楼板浇筑完毕砌筑上一层墙体时,可在先砌筑30-50厘米高度墙体砌体时,清扫冲洗干净处理好构造柱的根部情况下,局部浇灌构造柱,这样在每层整个构造柱支模时比较易控制清扫口的高度,再次浇灌构造柱砼时,底部死角容易于清理。

3.针对混凝土露筋、不密实、蜂窝、麻面、缩颈断离问题,施工时钢筋绑扎时要保证主筋位置正确,整体绑扎的钢筋可用电焊局部焊牢箍筋,避免搬运过程中变形,利用墙体拉筋做好主筋位置固定工作,固定好钢筋保护层垫块的设置位置、数量,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浇灌前常温时,需将砖砌体及模板提前浇水湿润,避免混凝土中的水分被砖砌体和模板吸收,造成砼脱水,但不得有积水,影响混凝土水灰比,影响混凝土强度。混凝土浇筑高度不宜大

构造柱根部不清理地震中的后果(四)
浅谈砌体工程中构造柱的设置问题

  【摘 要】近几年来频频发生的地震灾害,给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经过多方面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国家和相关研究机构对建筑抗震措施制定了一些规范和要求,其中砌体工程中设置的构造柱,不仅能保证建筑的整体性,而且也满足国家对抗震性能的要求。

  【关键词】构造柱;砌体工程;抗震性能;马牙槎
  引言:砖混结构是我国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但砌体工程的抗震性能又较差,为了增强砌体的整体性,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一、构造柱的作用
  1、构造柱通过与圈梁配合,形成类似空间构造框架体系。对砌体起了约束的作用,砌体处于受压状态从而减少了墙体的横向变形,提高了砌体的承载力。
  2、构造柱能加强纵横墙间的连接,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提高的幅度与砌体的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
  3、构造柱能约束墙体的开裂,减少、控制墙体裂缝的产生,对限制墙体开裂程度起到一定的作用。
  4、当墙体开裂以后,构造柱可以其塑性变形和滑移、摩擦来耗散地震能量。砌体结构作为垂直承载构件,地震时最怕出现四处散落倒地的情况,这样会使水平楼板和屋盖坠落,但是构造柱可以限制破碎墙体散落,阻止或延缓房屋倒塌时间,以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二、构造柱的设置
  (一)设置的原则
  构造柱的位置设置与其作用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有一定的关系,要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构造柱。
  1、一般情况:
  (1)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
  (2)当墙长大于8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设置构造柱,如遇有洞口应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
  (3)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的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
  (4)当墙厚为120mm或100mm时墙长超过3.6m,或墙厚为180mm或190mm时墙长超过5m时且区间内无混凝土墙或柱分隔,则应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
  (5)当墙厚为 120mm或100mm, 墙高小于等于3m时,开洞宽度应小于等于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6)当墙厚为180mm或190mm ,墙高小于等于4m时,开洞宽度应小于等于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2、特殊情况:
  (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应设置构造柱。
  (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构造柱。
  (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且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
  (二)设置的要求
  (1)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每一个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应超过300mm或5皮砖高,马牙槎从每层柱脚开始,应先退后进,进退相差1/4砖。
  (2)构造柱最小截面为240mm×180mm,纵向钢筋宜采可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与圈梁相交的节点处宜适当加密,加密范围在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1/6层高或450mm,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3)7度时超过6层、8度时超过5层和9度区的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1φ14,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4)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墙体的两端、较大洞口的两侧、房屋纵横墙交界处、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不宜大于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
  (5)构造柱浇灌混凝土前,必须将砌体留槎部位和模板浇水湿润,将模板内的落地灰、砖渣和其他杂物清理干净,并在结合面处注入适量与构造柱混凝土相同的去石水泥砂浆。
  (6)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三、影响构造柱质量的因素
  构造柱在建筑物结构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许多施工质量缺陷,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不按规范要求选取骨料,配合比不准确,水灰比较大、混凝土搅拌不均匀,造成混凝土产生离析,漏浆现象,使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2、模板及墙接触面不严密而漏浆;马牙槎湿润不充分;拉结筋水平净距小;混凝土配合料中碎石粒径过大,砂率偏低及水灰比过大;投料太高和振捣不到位等因素,会造成构造柱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及露筋现象。
  3、在捣制楼面混凝土时,因涉及对高速构造柱的主筋、致使主筋偏离,以至在墙体砌筋时,使上、下层的构造柱的垂直度偏差,中心线产生较大的位移。
  4、钢筋绑扎不符合规范要求,构造柱的主筋与柱头的预留主筋的接驳长度应按受拉钢筋要求进行搭接,箍筋间距大小不匀和严重歪斜时,在砌筑时要随时调整,支模前彻底调整。
  5、构造柱混凝土施工缝处会出现断根现象,主要是因为墙体砌筑时砌筑砂浆掉在构造柱施工缝位置,支模前未能清除干净而造成。
  6、捣制完成混凝土,要安排专人浇水养护,白天3次,晚上2次,如气温高应适当增加养护次数,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七昼夜。
  四、结语
  构造柱可见在砖混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增加房屋的延展性,还能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合理的设置构造柱,能让人们在地震这种自然灾害中,减少财产损失,甚至在关键时刻保护人们的人身安全。所以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可在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为了保证施工质量,要杜绝一切不利于结构稳定性的行为发生,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房屋结构的安全性,才能给建筑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郑江;构造柱在多高层砖混房屋中的应用与探讨[J].山西建筑 - 2011(23)
  (2)梁海宏;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与圈梁在施工中易忽视的问题及相应措施[J].消费导刊,2008(06).
  (3)江绿荣;民用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施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7)
  (4)齐备;浅谈工程设计中构造柱的设置原则[J].民营科技,2010(08)

构造柱根部不清理地震中的后果

http://m.zhuodaoren.com/shenghuo344520/

推荐访问:地震后果图片 地震造成的后果

专题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下一篇:铜火锅的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