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事业财务核算

2016-08-19 专题 阅读:

公用事业财务核算(一)
关于公用事业企业财务核算模式的构想

龙源期刊网 .cn

关于公用事业企业财务核算模式的构想 作者:沙红琴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年第10期

摘要:近几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脚步逐渐加快,会计部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逐渐被企业重视起来。公用事业企业目前已经逐渐脱离了政府机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随着企业发展对财务核算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会计核算呈现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结合公用事业企业本身发展特点以及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核算模式已经成为了目前公用事业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主要在分析公用事业企业特点以及财务核算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公用事业企业财务核算模式进行研究,以此来将会计的作用在企业发展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关键词:公用事业 企业财务 核算模式

随着我国公用事业企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由于财务部门在企业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因此,从根本上提升会计核算工作已经成为了相关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工作人员首先要明确未来时间里,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从而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构建合理的会计核算模式,以此来促进企业未来健康、稳定的发展。

1 公用事业企业的概念和特点

1.1 公用事业企业的概念 公用事业企业主要是从公用事业演变而来的,所谓公用事业,指的是具有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居民共享的基本特征的,服务于城市生产、流通以及居民生活的各项事业的总称,公用事业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涉及到了社会发展中各个方面的公共服务,比如说交通运输、民政服务、城市绿化以及水电燃气等。

随着社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社会各个领域对公用事业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公用事业便逐渐形成了一种以盈利或完成某项任务为目的,利用社会资源,保障城市运行,实行独立核算的组织,这种组织就被称之为公用事业企业。这些企业与公用事业相同,涉及到多个方面,目前我们比较常见的有市政工程建设公司,水利、电力等城市服务运营商等。

1.2 公用事业企业的特点 从上述对公用事业企业的概念分析我们能够看出,它是有别于其他企业的,有着自身的特点。其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面向社会民生,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以及回收期长等。此外,公用事业企业的特点还体现在其本身的性质上,由于其来源于政府职能部门,因此,大多数公用事业企业兴办过程中所需的费用都是由国家承担的,而且公用事业企业有非常明显的企业性质,大部分以盈利为目的,实行独立核算。

2 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

公用事业财务核算(二)
公用事业目前有关涉税问题201410

公用事业目前有关涉税问题

1、 国税总局2014年第29号公告解读。

2、 国企资产重组的税收问题,如何利用政策筹划。

3、 各级财政、上级部门拨款的会计处理与税收问题

4、 代为客户建设的工程,代建方式、移交方式与税收的处理

5、 供水企业 (燃气)与用户的产权分界中涉及的税收

6、 “三改一拆”中涉及企业拆迁、补偿的税收政策处理

7、 燃气公司提取风险补偿金的税收处理

8、 公交公司车身广告的税收处理

9、 主管部门管理费支付、业务招待费列支的税收

10、 国有企业收购其他企业的资产问题

11、 公交公司从国有转制为民营、然后又从民营转为国有,增值部

分以及其他有关税收政策

12、 公用企业代为客户安装业务的税收问题,以及分公司、子公司

设立与税收的关系

13、 国务院关于加快折旧的政策解读

14、 污水处理费免税问题与在不同主体分割的税收政策

公用事业财务核算(三)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问题及建议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事业单位会计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新的事业单位发展形势, 近年来,我国的会计制度做出了一些调整,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更加规范和完善,虽然事业单位在某些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是在成本控制这个微观层面上,尚存在成本居高不下、控制薄弱、效益低下、管理不善等弊端。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是指事业单位在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活动过程中所消耗的有形劳动和无形劳动的价值总和。包括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购置固定资产支出以及大修理和税费。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也是一定时间内的经营成果,内涵丰富、应用广阔,包括预算、计算、核算、分析、监督、管理及控制。本文从事业单位自身及其成本核算和现行会计制度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在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内容及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相应地提出了改善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策略。

关键字:事业单位 成本核算 经营成果

正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如实反映财务状况;依法增加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

一、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基础存在局限性

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基础主要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它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如某些收费项目提供的是跨年服务,在收付实现制下当款项实际收到时全部确认为当期收入;某些支出如印刷费支出,在收付实现制下当款项实际支付时全部确认为当期支出,那些当期已发生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得不到反映,使得会计核算不完整,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二)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在会计核算中往往忽视对基础工作的管理,填写会计凭证不规范,摘要填写过于简单,所附单据张数漏填、错填;会计科目使用随意性强,会计人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偏好使用会计科目;会计业务处理不严谨,有些收入款项不附业务部门的确认单;会计凭证审核不仔细,会计科目的使用错误未能及时发现;未达账项和往来款项的清理不及时,跨越时间长、资金余额大等。由于对这些会计基础工作的忽视,将会给日后的查阅账簿、汇总数据、分析说明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固定资产的核算办法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以历史成本计价的。固定资产一旦形成,其账面价值将始终保持不变。同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只核算其账面原值,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会计账面始终反映的是原值。其在使用过程中因磨损或技术进步等原因而减少的价值在事业单位的资产中得不到体现。这使得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产生差异,并随时间的推移其差异越来越大,导致固定资产出现虚增现象,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

(四)不重视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应贯穿于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全过程,预算管理工作的优劣对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许多工作人员在意识与认识上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预算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对预算既不了解也不关心。预算的编制不够科学,不能结合下年度的工作安排和重点工作的需要统筹安排,所编制的预算带有一定的随意性。预算编制内容不够完整,某些应该纳入预算管理的项目游离在预算之外。对预算执行的认识不够,认为预算不够用可以继续申请,预算有余额就可以随意花,预算超支可以写说明,缺乏严肃性。

(五)财务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会计人员工作交接手续、账务处理程序、会计凭证的使用和保管等都没有明确的制度规范,有的规范只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

【公用事业财务核算】

(六)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长期忽视对新业务知识和业务法规的学习,致使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得不到提升。虽然会计人员每年都参加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以通过会计证的年审工作,但事实上这种为年检而组织的培训学习常会流于形式。从而导致会计人员的知识层次、执业能力参差不齐。

【公用事业财务核算】

二、会计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价值规律、市场竞争及优胜劣汰要求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和国内、国际化的不断深化发展,事业单位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和长远发展,必须通过成本核算来发挥自身优势和找出问题不断改进而加强内部管理。

事业单位自律建设要求加强成本核算。我国的各项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完善,正在从一个人治社会向一个法制社会转变,人们的各方面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和企业的选择空间已足够大,事业单位必须加强自律建设重塑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树立品牌效益,迎得更多的人和企业的认可,这必须加强成本核算,争取更多的竞争机会,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事业单位预算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成本核算。事业单位的长远规划和每年预算的主要资料来源于成本核算,没有成本核算资料很多工作将无法进行如规划和预算,或者说是凭空猜测,要想建立预算和规划的真实性、科学性、指导性必须依据成本核算。【公用事业财务核算】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求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

制度,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要按此目标进行,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进行成本核算。

三、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意义

(一)价值规律要求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

事业单位要在市场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和长远发展,则必须利用价值规律不断进行资源配置,加强管理,从而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积累社会财富。

(二)事业单位从历史发展角度看需要加强成本核算

事业单位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命运掌握在政府手中,因为他们所需要的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财政拨款;而市场经济时代政府通过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财政拨款主要集中在公用事业,而其他事业单位财政拨款已大大减少,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命运掌握在成本手中。

(三)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可以合理定编定员,分流富余人员,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少事业单位发展中的瓶颈,让在岗人员劳有所得,安心工作,富余人员自谋适合自己的职业并挣得更多的收入,从而实现了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这样不但推动了分配制度改革也促成了人事制度改革,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向着高效、精简、服务方向发展。

(四)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有利于考核事业计划的执行情况【公用事业财务核算】

当前政府和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考核是通过目标责任制来完成,而目标责任书的制订主要依据成本核算。【公用事业财务核算】

(五)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促进两个效益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事业单位一般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怎样达到两个效益的有机统一即既要有利于社会又要有利事业单位本身的利益。

四、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的对策

(一)建立基于支出周期概念的预算会计核算体系

我国应该引入支出周期的概念,首先要理解预算的实质和预算运营所固有的循环的特性。预算的中心主要是公共支出的管理,只能给定一些约束才能使公共部门的开支最终实现。这些约束可以根据预算授权和依据授权来进行预算拨款,如果建立预算授权制度,这样不仅赋予了政府和支出机构合法的开支公款的权利,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为控制公共支出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武器。支出除了授权和拨款外,应该还要受到承诺的约束,没有承诺便不可能发生后续的支出。承诺之后还应该经历核实阶段,公款才能最终流向商品和服务的供应者,形成付现意义上的支出。支出周期的拨款、承诺和核实、付款四个阶段形成了一个循环。

(二)基于公共受托责任观念重新定位政府会计目标

在现实的生活中,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对于政府会计信息的需求当然是不相同的,因此,良好的政府会计系统应该要能够满足使用者多样化的需求。所以,针对目前我国政府会计目标定位不够准确的问题,我们应该要以公共受托责任为依据,增强政府会计的公共受托责任,重新构建政府会计的目标体系。把政府会计目标分为:全面目标、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

(三)循序渐进地引入权责发生制

公用事业财务核算(四)
电力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摘要:如今,为了顺应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电力企业也需要不断的创新来进行必要的改革。而电力企业中,财务管理作为核心的环节,需要企业适当把握财务管理的创新力度。本文将分析电力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意义,并研究了电力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途径。

  关键词:电力 财务管理 创新 途径
  目前,电力行业是我国公用事业的一部分,作为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电力企业由于其长期的垄断经营,造成了我国电力企业成本效益意识普遍不高。但是,随着我国电力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的加大,再加之我国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的兴起,传统的电力企业已经面临着参与市场竞争的难题。这就要求,我国的电力企业必须要树立好市场竞争意识,最大化的实现从传统垄断型向一个更加开放型竞争模式转变。对于我国的电力企业的发展创新过程中,财务管理创新是重中之重。很大程度上促进电力企业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的解决力度,保证我国国民经济长期良好的发展,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一、电力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意义
  (一)促进解决新问题
  大力提倡电力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力度,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解决当前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新的矛盾。随着我国对电力企业的改组工作的加大,把一些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进一步的暴露出来,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的财务管理的问题,包括了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利润分配政策的制定、信息的披露的规范化、多元投资组合的明确,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加大对电力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力度,可以促进这些制约我国企业发展问题的解决,保证我国经济的安全发展,为社会的稳定服务。
  (二)促进创新型企业的建立
  大力提倡电力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力度,可以进一步促进建立一个创新型电力企业,促进我国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可以大大的提高技术、信息、知识在电力企业工作中的受关注度,利于我国知识经济的转变发展,推动一个创新型企业的建立,帮助企业在技术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快速提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电力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途径
  (一)完善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电力企业的管理离不开一个完整有效的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一个有效的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能够帮助企业促进在相关问题的决策的科学性。目前,虽然我国电力企业的财务处理系统还比较完善,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由于软件开发技术的制约,还不能够有效的与一些非价值的指标系统进行对接工作。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对财务目标的分解工作加以重视。一般情况下,财务分解工作包括了两项任务,其一就是非价值量的指标,为可控的指标,其二就是价值量的指标。传统的信息系统需要在重新收集这些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输入,工作量比较复杂。这就要求加快建立一个完整开放的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依靠财务部门与各个部门的有机结合与协调,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与此同时,对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加以完善,实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效率的最大化。
  (二)核算管理体系创新
  电力企业要想有实质性的经济效益,必须要具备在管理层面上的自主核心技术,而财务核算管理体系的创新又是是电力管理创新的重中之重。财务管理体系的不断创新完善,可以把电力企业的实际发展与技术、知识、信息等发展要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促进电力企业的分配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达到电力资源配置过程在最优化。另一方面,电力财务管理体系的创新,能够一定程度上科学的解决好电力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新问题,进而利于企业及时的完善自身的不足。但是,目前,很大部分的电力企业把过分的重视价值量关系上,而对非价值量指标持忽视的态度,这种纯粹的价值量指标的管理,无法满足现在企业的发展需求,制约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要想提高电力企业的创新动力,必须加强企业核算管理体系的创新,把企业发展的重心放在创新与研究工作上,促进企业整体竞争力。
  (三)加强电力企业自身财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一般情况下,电力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工作中,一批有精进的专业知识与相关工作经验的人才的必不可少的,电力财务管理模式创新,依赖于人才的创新。面对我国电力企业发展的新问题,迫切需要提高电力财务工作者的素质。其一就是为选拔者与任用者建立一个公平的平台,杜绝拉关系情况发生;其二对轮岗锻炼的力度进行加大,帮助财会人员得到有效的锻炼,把工作人员安排到不同的岗位,可以保持工作的新鲜感,增加工作的积极性;其三就是提供财务人员基层学习的机会, 保证工作人员基层实践的能力,也提高给有潜力者承担重任的机会;其四多加鼓励财务人员提升财务知识,并且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
  (四)建设企业法人治理的结构
  众所周知,一个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不仅仅关乎公司自身的经济效益,也关系着对社会发挥的职能作用[3]。在我国的电力企业中,资本组成包括了三个方面,即法人资本、集体资本、国有资本。要想对保住电力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就需要加入第四种资本组成,即把股份制资本的比例加以提高,形成以特定的自然人为结构的主体,促进一套完整科学的法人治理体系的形成。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财务管理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我们简析了在创新发展的理念下电力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意义,以及有电力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途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高效满足电力企业发展的力度与质量,为了更好的工作质量而服务。
  参考文献:
  [1]吕剑音.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探讨[J].广东科技, 2011, 20(20):8-9
  [2]谭玲.当前形势下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与创新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 2015(21):295-295
  [3]李萍.信息化环境下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考[J].港澳经济,2016(2):86-86

公用事业财务核算(五)
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核算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摘 要】随着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其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凸显出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分析了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中问题解决对策。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问题;解决措施
  一、前言
  作为房地产企业经营中的重要工作,其成本核算问题在近期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的实践水平,从而有效优化其最终整体效果。本文从介绍成本核算主要内容着手本课题研究。
  二、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
  开发产品成本按其用途,可分为如下四类:(1)土地开发成本。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土地(即建设场地)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2)房屋开发成本。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各种房屋(包括商品房、周转房、代建房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3)配套设施开发成本。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的能有偿转让的大配套设施及不能有偿转让、不能直接计入开发产品成本的公共配套设施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4)代建工程开发成本。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接受委托单位的委托,代为开发除土地、房屋以外其他工程(如市政工程)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
  以上四类开发产品成本,在核算上一般将其分为如下六个成本项目:(1)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指为取得土地开发使用权(或开发权)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土地买价或出让金、大市政配套费、契税、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费、土地闲置费、土地变更用途和超面积补交的地价及相关税费、拆迁补偿支出、安置及动迁支出、回迁房建造支出、农作物补偿费、危房补偿费等;(2)前期工程费。指项目开发前发生的水文地质勘察、测绘、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筹建、场地通平等前期费用;(3)建筑安装工程费。指发项目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建筑安装费用,主要包括开发项目建筑工程费和安装工程费等;(4)基础设施建设费。指开发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基础设施支出,主要包括开发项目内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排洪、通讯、照明等社区管网工程费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园林环境工程费;(5)公共配套设施费。指在开发项目内发生的、独立的、非营利性的,且产权属于全体业主的,或无偿赠与地方政府、政府公用事业单位的公共配套设施支出;(6)开发间接费指企业为直接组织和管理开发项目所发生的,且不能将其归属于特定成本对象的成本费用性支出,主要包括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工程管理费、周转房摊销、利息支出等。
  三、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财务管理上来说,国家对房地产行业成本核算方法,特别是成本分摊方法没有具体详细的规定,财会[2013]17号文,也只是对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和成本分配方法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但没有较为详细的操作细则。目前各企业只是遵从税务的规定,在土地成本、公共配套设施开发成本、借款费用所采用的分配方法方面进行了统一,但在其他的成本项目分配上自行确定。这样就造成一定的混乱局面,为不同目的,选择不同的方法,随意性比较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对象选择随意
  对于比较大的房地产项目,一次性开发投资过大,资金压力大,开发商一般都是采取分期开发,滚动投入的模式,而且项目中产品业态比较多,因此在成本核算对象方面,供选择的比较多,各房地产开发企业各不相同。
  2.成本分配随意
  财会[2013]17号文规定:房地产企业发生的有关费用,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应当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成本;由几个成本核算对象共同负担的,应当选择占地面积比例、预算造价比例、建筑面积比例等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成本核算对象成本。而国税[2009]31号文也只是对土地成本、公共配套成本、借款费用分摊进行了统一,对于其他各成本项目采用具体什么分配方法,却没有明确规定,这样就造成各企业各自为政,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就采取对当期成本最小的方法,为减少税负,就采取对当期成本最大化的方法。而对于应该在完工成本对象和未完工成本对象分摊的公共配套成本,比如会所、大型公共景观、小区主干道等也没有具体规定,造成成本分摊想分摊就分摊,不想分摊就不分摊,比较随意。
  3.成本账面值不能反映真实成本
  目前各房地产企业大多数采取工程款支付多少,就归集多少成本的方法,各施工单位为了减少当期税负,也采取收到多少工程款,就开多少工程发票的模式,“开发成本”科目反映的是实际付款数,并不是完工工程成本的全部,这样导致某个时点的企业财务报表将不能完整的反映工程成本的实际完成数,导致资产和负债的虚减,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资产和负债情况,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原则。
  4.成本预估随意
  房地产企业在项目完工,交付使用的时候,由于还存在一些没有办理结算的工程,另外也还存在一些未完工的工程,账面成本无法反映真实成本,不符合收入和成本配比原则,因此一些企业采取预估的办法来核算此部分成本。由于没有统一明确的预估办法,因此成本预估比较随意,成为企业调整当期利润的一种手段。
  四、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中问题解决对策
  1.明确核算对象。房地产企业开发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必须运用单项的开发工程,在核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问题。合理的对费用进行分配和归集,某些项目在建设时周期较长,规模较大,针对这些项目,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可以用经济责任制与开发项目区域结合的方式。由于建筑方式的不同,建筑成本也相应的具有非常大的不同,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成本核算必须单独进行,以免造成成本与收益不能匹配。
  2.对费用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归集。在对相对复杂的过程进行成本核算时,不能直接将所有项目归集到成本核算对象中。应按照相应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例如在对基础设施进行分配时,按照其因果关系进行分配。在分配过程要做到公平合理,即使项目在施工时与规定的成本没有较为直接的联系,也要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进行分配。
  3.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保障成本核算中的准确性。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成本核算中,要结合公司实际,制定管理制度与相关核算方法,启用专门人才设置会计机构,建立各项管理制度,使会计考核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对于大型项目,应专门设立成本核算机构,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杜绝虚增成本现象的出现。
  4.明确成本核算周期。由于房地产开发具有开发周期长的特点,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需按照生产周期进行核算。使企业及时计算利润与相应的应交税金,使企业可以及时的进行成本核算。
  5.提高对竣工结算的重视。针对部分企业重视工程结算而忽视项目结算的现象,可以采取将未完工项目计入成本的方式,即“预提费用”。采取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对支出成本进行调整,使项目预算在施工时可以按照原定计划进行。在对竣工的项目进行成本核算时应按照归集成本进行核算。
  五、结束语
  通过对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当前各种条件下,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工作中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有关人员应从其客观实际出发,研究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问题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 唐云英.浅析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会计师.2012(01):88-89.
  [2] 郭宝霞.浅议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成本核算[J].商场现代化.2010(03):112-113.
  [3] 羊莉.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01):15-16.

公用事业财务核算(六)
企业财务管理薄弱环节的思考及对策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国有企业步入转型跨越期,各项体制、机制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深化和改革。作为国有企业管理中最核心的财务管理,虽然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现存的传统观念、固化模式和管理体制依然束缚着财务管理的有效变革,导致财务管理目标不清、信息不畅、监管乏力、素质偏低、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强、企业的发展动力明显不足。财务管理的自身变革和突破迫在眉睫,只有从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入手才能有效地切入症点,根除顽疾。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薄弱环节;思考对策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目前,国有企业正向着现代化企业迈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转型中开始重塑,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财务管理充当着重要的践行者,却面临着种种问题和弊端,造成这种短板现象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传统观念制约、管理模式僵化
  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这种特殊的经济体在“牵手”市场经济的同时,依然保留着对计划经济淡淡的“情结”,追其原因根结在于企业的产权关系上。国有资金的注入必然伴随着指令的输入,在整个企业的生产、管理、销售、分配等各个环节中难免受到“重投资轻管理”、“重生产安全而忽视资本效益”等传统思想的束缚。国有企业经历了改制,这种有限制和股份制的身份变化并没有让自身的管理模式脱胎换骨,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负面影响着财务管理,“私设小金库”、“责权不分”等现象依然存在。
  (二)目标不清、信息不畅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较重,尤其是公用事业行业中的国有企业,使命和发展等因素导致企业目标不清晰。企业内部信息的联动性差,数字技术的应用不充分,预测信息和决策信息的结合不紧密,造成财务管理的被动局面。
  (三)财务约束机制不健全,监管乏力
  现行经济法律法规重在宏观层面及惩治方面对国有企业加以调控和约束,但对财务管理方面缺少有效的指导和预防监督。企业“黑账”、“死账”、“潜亏负债”等问题和大量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依然严重,内部控制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机制,导致财务监管动力明显不足。
  (四)人员素质偏低,抗风险能力不强
  国有企业在长期的重生产的观念影响下,财务管理也只重视事后核算,不重视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管理。财务领导层也多由技术性或行政型干部掌控,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思想落后,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通盘考虑和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高素质财务人员又因得不到重视而流失,导致整体素质偏低,资金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而且使企业资金陷入高风险区。
  二、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面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这些薄弱环节,为避免财务管理失控、信息失真、财务监管失灵、预防失效,必须及时增强补弱,可采取的有效措施主要有:
  (一)转变观念,创新财务管理模式
  以企业法人为主体,克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等、靠、要思想,充分发挥企业创新能力和自主理财的积极性,根据市场变化,灵活的调整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方式和方法,强化信用观念,提高信用等级,拓宽融资渠道,合理运作资金,围绕市场展开企业理财活动
  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和既定的范围。从管理体制上入手明确企业各层级的理财职责,避免管理越位,理顺交叉管理,使责权清晰,提高理财工作效率。建立“政企分离,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
  强化风险意识,高度关注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研究规避各种风险的对策。树立全员理财观念,由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指导,建立完善财务奖惩激励机制,挖掘企业全体职工的理财潜力,有效降低成本,拓宽财源,形成人人关心、人人贡献的局面。
  (二)明确目标,借信息增效
  为国有企业树立明确的整体发展目标,充分利用现代化、数字化先进技术,收集和分析有用数据,注重反馈信息,增强财务预警能力。围绕利润目标,编制生产预算、采购预算、人工预算及其他各项预算,搞好销售预测,合理安排生产,预测目标利润,编制经营计划。围绕效益实绩,考核预算结果,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积极采取措施纠正偏差,强化会计控制。
  企业各部门或项目根据自身情况设立经营预算计划,对潜在问题及其缺口,提出初步调整建议。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根据市场情况,编制预算方法,全面均衡考虑各种预算,改善部门间不协调甚至矛盾激化的现状。根据变化的市场情况推行弹性预算编制方式;根据企业内部强化长远管理的要求,克服预算编制的短期行为,推行滚动编制方式。
  (三)完善财务监督机制,加强财务控制
  建立跨级监督体系,创建重点监督及全员监督环境。应用数字化建立会计实务系统和会计管理系统及财务信息系统,使监督网点全覆盖。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对各项资产运行状况进行控制。财务部门要联合各个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对资产运行地点和价值转移等方面进行监控,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时效性。
  对资产的耗费进行控制。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既要控制资产的有形损耗,又要控制资产的无形损耗;既要降低资产价值的构成成本,又要降低资产的管理成本。加强内审监管制度和各部门间的相互监督制度。
  (四)培育现代财务人员,加强风险预警和漏洞补救机制
  引进财务专业人员填充队伍结构中的薄弱环节,以指导、培训、学习、演练、比武等多种形式提高和开发新型财务人员,完善奖罚机制,对特殊岗位、特殊技能、特殊贡献的财务人员给予充分的重视,充分调动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全面提升财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作风正派、专业精干、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财务人员队伍。
  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通过规范内部制度,建立约束机制来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危机管理。对发现财务管理漏洞有一套及时的补救机制,做到有险提醒、遇险回避、及时补救,营造一个高效、安全的财务管理环境。
  总之,财务如同企业的经脉,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国有企业整体管理的健康运行,而如果无视这些薄弱环节,将无法打通企业的“七经八脉”,各部门也就无法有效地联通,必然使企业陷入“全身瘫痪”的境地。所以,找准这些节点,从思想、管理和行动上一致进行增强补弱,定能让财务管理发挥巨大能量,为国有企业的前行提供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心合.关于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研究[J].财经研究,2001(01).
  [2]王化成.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1(12).
  [3]成思危.中固企业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税务报,2003(09).
  [4]于秉群 企业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04).
  [5]罗明喜.集团管理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0).
  (作者单位: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古交矿区总医院)

公用事业财务核算

http://m.zhuodaoren.com/shenghuo342362/

推荐访问:事业单位财务核算 公用事业学校

专题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福克纳夕阳 下一篇:简述韩非子人性论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