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对小银行的影响

2016-08-17 热点事件 阅读:

利率市场化对小银行的影响(一)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型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cn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型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陈楚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第16期

摘要:近十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十八大三中全会上,中央再次强调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我们国家是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市场架构,所以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受到的影响最大。相较于大型银行,中小型银行的存贷款规模小,依赖利息收入的程度深。所以,受到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一方面中小型银行的主要收入减少,行业竞争加强,信贷和利率风险业上升,生存的压力大于有政府支持的国有大型银行。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小型银行面临着一个转型发展的契机:发展中间业务,创新金融产品,加强风险监控能力,完成小型银行兼并以达规模效应等等。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中小型银行盈利能力 信贷风险 利率风险

一、引言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完善市场体系仍是经济改革的重点,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要求之一。利率市场化具有储蓄效应,金融深化效应,投资效率效应,是金融市场化的核心,最终有力促进经济增长,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重视利率市场化的推进。

本篇文章主要是结合我国中小型银行的现状和重要文献进行分析。

二、利率市场化对中小型银行的影响

(一)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小型银行的盈利能力影响分析

我国中小型银行发展仍以信贷业务作为主要业务,自然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利差。

利率市场化后,如果中小型银行的主要利息收入仍以利差为主,那么中小型银行的生存空间将受到空前的挤压。在利率管制下,银行同业间的竞争比较小,一旦放开存贷利率管制银行同业间的竞争会不断增大。市场上的资金总量是固定的,各个银行为了争取到潜在的存款客户,必然会以升高存款利率为手段,以暂时增加资金成本为代价吸引存款客户;以降低贷款利率为手段,以暂时减少利息收入为代价吸引优质贷款客户。相比于国有四大银行,我国的中小型银行地域性强,没有庞大资金量的支持,难以在不断减少的利息收入中维持生存。

为了改变利息收入减少的状况,许多中小型银行会相继发展中间业务或是资产证券化等业务,调整收入结构,以冲销由息差缩小带来的震荡。利率市场化不仅仅意味着把利率决策权转移到金融机构手中,它同样意味着更加自由和宽松的发展空间,中小型银行可以开拓中间业

利率市场化对小银行的影响(二)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银行应采取的措施

一、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促进银行之间的公平竞争,发挥商业银行经营的自主性。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 银行将被赋予更大的自主定价权,使资金价格能有效地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并通过对各种资金价格、经营成本、目标收益等进行分析核算,从而确定合理的利率水平,有效地引导资金的流向,降低利率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 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筹集存款时,不再通过“送好处费”等不正当手段,而是通过自身的经营管理和综合实力能给出的高利率来吸收存款。在发放贷款时,市场化的利率也使得贷款的价格公开,促进银行间的公平竞争,提高利于银行和企业的交易效率。

2、有利于推动银行业务转型和结构调整 ,扩大理财产品创新和中间业务的范围

从国际经验来看,放松利率管制后,利差缩窄冲击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促使银行经营结构,业务范围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同时,银行获得了自主的定价权,将大力扩张中小企业和消费者贷款(包括房地产等非生产领域贷款)以获取更高的回报。理财产品的创新和中间业务的发展也是在这种情况下,资金寻找更高价格的趋利性所导致的银行经营的主动调整。

3、有助于优化客户结构,提高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

在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中。 最主要的盈利收入来源于存贷利差。取消利率管制后,各商业银行纷纷利用价格战作为吸收公众存款的重要手段,银行通过将内部的资金转移定价与市场的利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了商业银行内部绩效考核与内部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消极影响

1、商业银行间竞争加剧,利润下降。

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缩小,盈利能力受到巨大冲击。我国在开展利率市场化之前处于利率管制的环境下,商业银行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一直是传统业务;而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获得了实际的支配存贷利率的权利,商业银行间同业竞争日趋激烈,银行间的厮杀不仅停留在贷款的数量上,也体现【利率市场化对小银行的影响】

在存贷款的价格上。这样一来,存款利率提高的同时降低贷款利率会成为竞争的必然结果。如此一来,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会受到抑制,使商业银行在经营能力上遭到冲击。【利率市场化对小银行的影响】

2、利率市场化引发商业银行间的激烈竞争,增大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

在利率非市场下,商业银行的盈利多基于存贷款业务的利差所得,所以各商业银行的考核也仅限于存贷款的数量上。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面对优质客户,为了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商业银行能做的只有在存款利率升之又升的同时将贷款利率一降再降,这种以缩小存贷利差为手段的竞争模式会使得商业银行收益下降,经营困难,更甚会影响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

3、利率市场化可能会带来新的金融腐败。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中国人民银行享有利率水平的决定权,商业银行作为利率政策的执行者,没有自行制定贷款利率的权利,只有“贷”或“不贷”的权利。而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则同时享有这两项权利。这两项权利归于一身,这使得很多商业银行不再按其应寻的原则制定存贷款利率水平,这会形成一种不是人人平等的利率价格,这对其它贷款人和各大银行的利益带来了极大的损害,对社会的稳定性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同时,因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并未发展健全,银行风险内控经验和利率定价经验还远远不足,金融腐败现象发生的几率就会增大。

4、利率市场化会使商业银行面临更高的利率风险。

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商业银行的盈亏或市场价与预期值的偏离。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银行利率逐渐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利率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波动频繁,同时利率的期限结构也更为复杂。与利率管制时期相比,市场利率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对于银行经营的影响更大,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凸显。

5、传统的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不能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发展。

【利率市场化对小银行的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是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核心,利息收入作为利润的主要来源,业务发展上过度依赖大中型公司客户,这导致商业银行客户结构、业务结构、信贷投向严重

“同质化”。在放开利率管制的情况下,银行生存的需求再也不能仅仅建立在单一存贷利差收入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必须在此基础上调整业务结构及经营战略,这会增加其面临的风险和压力。

三、银行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1、建立高效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

【利率市场化对小银行的影响】

我国目前商业银行尚处于资产负债管理的初步阶段,利率风险管理机制相对滞后,建立高效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要首先完善利率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和畅通的资金流通渠道,并制定稳健的利率风险内控机制,以及尽快采用先进的利率风险计量和管理的分析工具。同时,要密切留意国内外利率和汇率的走势方向, 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模型对本外币利率风险进行识别, 根据具体情况主动调整资产负债表结构,通过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尽量缩小风险缺口。

2、实行特色化经营

当前我国银行业中同质化经营的现象非常普遍,但是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剧,商业银行必须转变其先前的经营模式,找到自己的特色,实行特色化经营,这意味着商业银行要充分依托自身的优势,形成与其他银行差异化的竞争,这些优势有些是先天形成的,包括股东优势,银行所在地的经济金融发展特色和区域优势等;有些优势得通过后天的努力获得的,比如开发新产品,进入新领域等。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利用这些优势,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

3、发展中间业务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使得中间业务在总收入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商业银行的面对风险能力。通过这种转型,使得中间业务成为商业银行稳定的收入来源,能够直接弥补存贷利差减少带来的可能损失。我国银行业应开始重视发展中间银行业务,如基金托管、代收代付、客户理财和委托理财等,并着重加快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和电子银行。

4、建立金融产品的定价体系,提高金融产品的定价能力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目标是市场中的利率不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给出,而是交给市场,由市场中资金的供求状况来决定。这就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在准确了解金融市场中的资金供求状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经营资金使用,较为合理的给出金融产品的定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完善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定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商业银行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它的经营对象是特殊的商品——货币和金融产品。在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商业银行的收益和经营收入会直接受到金融产品价格的影响。在金融市场中,“资质”优良的商业银行能够有效的评估市场情况,确定合理的利率区间,进而准确的对金融产品进行定价,这样就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客户。相反,“资质”较差的商业银行对市场的变化不能准确的做出分析,直接导致其金融产品的定价不能确切的反映市场的真实需求状况,进而影响到银行的经营收入。

利率市场化对小银行的影响(三)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

摘要:2012年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各0.25个百分点,并首次允许存款利率上浮区间扩大到1.1倍,而贷款的下浮区间从0.9倍扩展至0.8倍。从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银行间利率差异化措施来看,国内利率的市场化大幕已经逐渐拉开。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相对于大银行,中小银行受困于网点数量少、品牌知名度低、收入渠道窄、议价能力弱以及人才匮乏等方面原因,在应对利率市场化方面受到的冲击必将远大于大型银行。但是,利率市场化也为中小银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比如扩大经营自主权、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及优化客户结构等。

关键词:市场利率化 中小银行 影响 机遇

1996年,我国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标志着我国在形成市场利率化上迈开了坚实的一步。今年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银行间利率差异化,表明中国利率市场化又更进了一步。对商业银行而言,实现人民币利率市场化不仅会给其业务经营带来重大影响,同时也会给其带来各种发展机遇。因此,研究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具有重

要的意义。那么,作为一个中小银行管理者,该如何考虑其对我们的影响呢?

一、中小银行调高利息吸收存款

某股份制银行负责人坦言。他认为,中小银行受实力和网点限制,储户数量偏少,在存款利率管制情况下毫无优势可言。此次存款利率能够最高上浮1.1倍,因此,许多中小银行积极性普遍较高,上浮水平也普遍比国有银行高。据统计,存款上浮1.1倍和维持基准利率不变,1万元存款一年相差325元。有银行人士表示,由于存款利率出现较大的分化,消费者将本着“货比三家”的原则进行选择。

那么这必将引出一个问题,中小银行提高利率,增加了银行的成本,利润不会减少吗?对外经贸大学兼职教授赵庆明认为,提高存款利率对小银行的影响不能一概定论。一般小银行的客户以中小企业居多,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小银行在资金定价方面空间可观。但是,这与地方经济又息息相关。如果该银行所在地区经济发达,民营经济活跃,中小银行在当地的贷款议价能力较强,那适当地提高存款利率吸收存款,对于该银行的利润影响不大。但是,若当地民营经济不活跃,以大中型国企为主,中小银行在贷款议价中无定价权,那么一味地提高存款利率,显然不利于银行经营。

二、迫使中小银行盈利模式发生改变。

我国商业银行由于长期受到体制影响,传统利息收入过高,而非利息收入明显偏低。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平均比重均值达到84.6%,其中中小银行均值远高于大型银行,与

国外先进商业银行存在较大差距,同期汇丰银行的利息收益只占总收入的50%。就小型存款机构而言,由于在技术网络、机构网点和产品创新等方面处于劣势,中间业务较少,业务范围较窄,存贷款利差是其主要收入来源。

从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五家上市中小银行2010年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前中小银行的利差收入在主营业收入中比重较大,北京银行和华夏银行甚至达到了90%以上,由此可见中小银行对高额利息的依赖程度。利率市场化后,一方面中小银行为了取得存款资金而提升利率,通过银行业间的不断竞争使存款利率上升,导致了融资成本的增加,从而增加存款利息支出;另一方面,中小银行间为了夺得市场客户,通过不断的竞争形成了一种比较低的贷款利率,从而减少了贷款利息的收入。因此,利率市场化之后,伴随着利差的逐渐缩小,中小银行长期依赖的高利差的盈利模式将有所改变,面临的改革和转变收入结构的压力十分紧迫。这必将使中小银行改变盈利模式增加动力,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增加理财产品品种,以供更多投资者青睐。【利率市场化对小银行的影响】

三、逼迫中小银行大力创新金融产品,加快对金融创新产品的定价。

中小银行本身在产品定价方面能力有所欠缺。而在利率市场化后,由于利率的灵活性,中小银行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资金成本、竞争策略、客户价值、风险程度和目标利润进行自主定价,竞争格局由原来的非价格竞争转变为价格竞争,定价能力成为中小银行提

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进一步健全中小银行内部定价机制、成本约束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出台利率风险指引,强化金融机构利率风险意识,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水平。积极推动中小银行发展,给予中小银行国民待遇,提高其结算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强其资产保全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市场竞争的充分程度,适应经济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引导金融机构利用表内、表外业务对利率风险进行全面管理,通过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提高非利差型金融业务的比重。加快利率避险工具的创新,积极运用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利率互换和远期利率协议等工具分散和规避利率风险

四、利率市场化逼迫中小银行提升管理水平。

利率市场化后要求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正确预测利率走势,具有更强的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这些都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率市场化能够推动银行更加关注市场的变化,增强风险意识和成本意识,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银行可以将内部的资金转移定价与市场利率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绩效考核与内部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此外,依据内部利率确定市场定价,也有利于银行减少内部纵向的差别,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

虽然中小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将会受到很多的负面冲击,在各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小银行受到的冲击高于大型银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利率市场化中,中小银行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首先,区域特征明显,具有信息成本优势。中小银行一般都与其

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关系密切,从业人员的本土化等都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对客户的信用以及经营状况了解更加便利、及时和有效,降低了信用风险。

其次,业务审批速度快,具有交易成本优势。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优势还体现在中小银行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贷成本。从中小企业借款者的角度分析,中小银行更适合于中小企业贷款。

最后,监督成本优势。一个区域内如有某家企业发生违约,信息便会在这个狭小范围内迅速的传播且受人关注,从而形成低成本的有效社会监督,这种情况符合“共同监督”假说。这种假说还可以进行扩展,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和中小银行为了能够在区域内长期生存共同发展,中小企业与中小银行基于共同的利益,倾向于长期互惠合作,因而在合作组织中的中小企业之间,企业和银行之间会形成一个信息交流的网络,从而极大地节约了监督成本。

总之,利率市场化为商业银行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机制,提高业务创新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

利率市场化对小银行的影响(四)
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6-000-02

  摘 要 2012年央行陆续进行了年内两次降息。降息最关注的地方是允许存款利率上浮10%,这是中国利率市场化实质推进的关键信号。同时,各家银行反复调整挂牌利率,这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金融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利率市场化政策调整对习惯了管制利率的商业银行正在产生深远影响,需要作出全面的思考和应对。
  关键词 应对 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影响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传导、利率决定、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的判断自主调节利率水平,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利率市场化是在当前市场需求不足情况下,宏观调控稳定信贷增长、促进经济转型的需要,其标志意义应当大于实际意义。
  一、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第一,利率市场化将导致存款利率上升幅度大于贷款利率上升幅度,从而净息差将收窄。目前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贷款利率的上限是放开的,而存款利率管住了上限,因此,利率市场化之后,贷款利率上升的幅度可能小于存款利率。
  第二,利率市场化将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占比下降,贷款占比上升。金融创新将导致存款占比下降。还要取决于是否并表,如果将所有创新产品并入表内并统计为存款项,那么存款的占比则不一定下降。贷款占比的上升是资产负债管理的必然结果,如果资产证券化推进,则贷款占比的上升将更为显著。我国的贷存比将不断攀升,监管部门的贷存比约束逐步放开。由于存款占比下降,贷款占比上升,必然导致贷存比不断上升,从而迫使监管机构放开贷存比的约束。随着我国外汇占款占比的下降,贷存比约束会逐步放开。
  第三,利率市场化将导致商业银行竞争加剧,收入结构发生变化,利息收入占比下降、非息收入占比上升。十二五规划指出,我国将缩小间接融资占比,扩大直接融资占比。融资结构的变化导致商业银行业务模式的变化。我国的混业经营若进一步放开,某些商业银行将会选择扩大投资与交易资产的比例,从而中间业务将不断扩大。
  第四,利率市场化导致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短期承压、长期受益。由于利率市场化导致商业银行竞争加剧,同时净息差波动加大,使得存贷业务的收入下降,而中间业务短期内还难以取代存贷业务,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下降。但从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与盈利能力。
  第五、利率市场化导致商业银行数量减少、银行集中度提高。我国部分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将受到利率市场化较大的冲击,因为这类银行主要依赖传统的存贷业务,业务模式单一,客户资源较少,中间业务难以扩大。因此,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将会被大型国有银行收购兼并,银行数量将有所减少,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一个长期渐次扩展的过程
  首先,两次利率调整结果对当前银行业影响有限。就2012年6月8日调息来说,从各行公布的执行利率看,活期存款利率实际上低于调整前;一年期以内定期存款利率略有提高;2年以上定期存款利率也低于调整前。所以,对大行及活期存款占比较高的银行,存款成本有所降低,整个银行业存款成本基本变化不大。贷款基准利率都下调0.25个百分点。2012年7月5日调息的影响又要比上一次小得多。
  其次,渐进改革的基本策略不会改变。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包括金融市场基本完善、银行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基本建立以及央行价格调控能力已经提高,未来两三年内,随着经济增长平稳,投资需求缓和,将渐进推进利率市场化。从目前的经济环境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来看,央行并不会改变渐进改革策略,进一步的利率放松短期难以再现。一方面,从国际经验看,渐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风险较小。根据世行研究报告,一半左右国家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出现过金融危机。所以,改革的风险必须权衡。我国从1996年开始启动市场化改革,但由于世界经济危机影响,近5年基本停滞,目前尚没有对长期定期存款利率放开,需要跟进的步骤还很多。另一方面,从宏观经济环境看,目前不适宜大幅推进市场化进程。由于资金价格是市场经济核心之一,会对宏观经济产生很大影响。根据各国经验,利率市场化一般会导致利率上升、通胀抬头、GDP波动加大及经济虚拟化等问题,所以,保持经济环境的稳定很重要。当前从民企、国企到地方政府平台都面临压力,降低融资成本是当前调控的方向,通胀刚回到相对平稳水平,GDP增速也出现连续降低,产业转型正在启动,在对欧美经济复苏、中国经济转型等没有深刻把握的情况下,大幅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风险难以预测。
  三、通过逐步解决基础性问题来应对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是高度关联、传导有效的利率机制尚待完善。这是利率市场化的基础。当前我国债券市场不发达,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分离,没有形成统一的基准利率,导致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国债回购利率、央票发行利率及同业拆借利率等都承担着部分基准利率职能。由于产品不丰富,期限结构不健全,难以形成完整的收益率曲线,给定价带来困难。目前比较认同的Shibor在形成机制、历史积累、市场规模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是存款保险制度需要建立。这是利率市场化的前提。因为没有存款保险制度,一方面优胜劣汰的市场准则很难落实,银行破产相关问题很难制度化处理;另一方面,市场或者认定银行有政府信誉担保,或者对负面消息过度敏感,极易因挤兑放大风险,大行和中小行将处于不公平的市场地位。只有理顺这些关系,才能真正建立起市场约束机制。对于存款保险制度建设,早在2007年就已由国务院牵头起草《存款保险条例》,并着手相关机制建设,但由于经济危机影响,到今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才再次提及,真正实施还需要时间。
  三是中小银行的管理能力仍待提高。根据对我国大、中、小各类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研究,发现中型银行对利率市场化具有最高容忍度,而大行和小行面临相对较大压力。考虑到大行目前具有隐性政府担保,在市场中具有较大话语权,定价具有主动优势,资金、人力和管理成本等相对较低,人才、技术及客户基础优势明显。相比之下,数量最多的小行是最薄弱的环节。根据人行成都分行一份对地方性银行的调研报告,地方性银行内部定价机制非常不健全,比如组织架构不完整、定价技术落后、电子化定价系统落后、内部转移定价机制缺失。这些问题如不能解决,加上小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风险管控能力弱等,在当前经济形势不稳定时期,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足以击垮一批小银行。另外,整个银行业的精细化管理、利率风险研究及管理、内控机制建设等方面也都亟待提升,这是为利率市场化奠定市场主体基础。
  四是银行负债产品创新问题。利率市场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银行经营创新与监管创新的互动过程,负债产品创新是关键。存款利率市场化往往是市场化的最后一步,原因是存款为高度同质化产品,容易引起价格战。美、日、韩等国的共同特点是通过引入CDs(大额可转让存单)破解存款价格战迷局。同时,采用对储蓄账户和结算账户区别对待的方法为银行创造获取廉价存款的机会。比如美国先后引入NOW(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MMDA(货币市场存款账户)、SNOW(超级可转让账户)等不同种类的账户,在规定活期存款账户不得付息的基础上,将利率和账户功能挂钩,使存款竞争转变为服务竞争,而不是单纯的价格竞争。我国目前存款品种和定价高度同质化,银行又没有发债、资产证券化及CDs等获得流动性的途径,并接受严格的存贷比监管,一旦存款紧缺,唯有价格战一条路可走,改革风险较高。
  其他方面,比如汇率市场化改革、金融机构退出机制、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金融衍生产品创新等,也都对利率市场化有一定影响。总之,尽管本次利率调整标志着利率市场化进入新的阶段,但快速推进的条件仍不完全具备。未来预计各项配套改革必将陆续推出,银行业正在步入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

利率市场化对小银行的影响(五)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的作用

  作者简介:李亮亮(1991.08),男,汉族,安徽宣城人,金融硕士,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研究方向:公司金融。

  刘淼(1989-),女,汉族,河南驻马店市人,经济学硕士,单位: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统计专业。
  摘 要:利率市场化是将资金的定价权交给市场,由金融机构根据自身资金状况和市场的供求来决定资金价格的高低,这一变革会对我国的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其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的作用。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银行盈利;市场结构
  一、引言
  “金融自由化”是由美国经济学家Mckinnon和Show在70年代提出的。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医乏,为了将资金集中发展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同时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政府都会认为的压低利率,并且通常情况下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高的通货膨胀,两者结合使得实际利率太低,有的时候甚至为负数,这种情况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由于资金价格低,居民不愿意将剩余收入存入银行,因此造成资金供给较少;政府因此采用信贷配给的方式解决资金供不应求的情况,并且对贷款利率进行管制。在这种制度下,由于资金的价格被严重扭曲,企业使用资金的成本很低,也就不会考虑资金的收益情况,因此投资效益很低,从而使得整个国民经济产出较低。
  普遍的观点认为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由于存贷款利差收窄会使得银行盈利能力下降。王志华,李蝉(2013)考察了存款利率上限放开之后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指出一方面存款利率上限放开会加剧银行的同业竞争,从而导致银行利差收入下降;另外一方面银行出于盈利压力会将资金用于高风险项目的投资,从而使得银行资产恶化。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各方面影响
  (一)资产规模
  来自美国的经验是银行的资产份额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比重下降,但是这种情况的出现需要考虑到美国利率市场化的缘由。美国利率市场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金融脱媒”引起的,利率市场化解除了对存贷款利率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脱媒对于银行的影响。但是我国的情况却是不同的,制度安排、历史沿袭等各种原因造成了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核心位置,而且居民大多通过银行来实现财富的积累。近年来随着各种金融产品被开发出来,居民的选择增加了,但是银行的地位仍然是无法比拟的,银行的资产规模在整个金融体系中仍然处于核心地位。此外利率市场化后竞争的加剧、业务多样化的开展会使得大银行的规模越来越大,成为金融市场中的超级航母。
  (二)资产构成和资产质量
  利率市场化会使得贷款等资产在银行资产中的比重下降,一方面是由于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对于收益的要求较高,从而使得满足条件的项目数目大大减少;另外也是银行处于流动性的考虑,以应对市场波动加剧的考验。
  利率市场化还会使得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加剧。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存款利率会上升。银行出于成本收益考虑,也会提高贷款利率,从而使信贷市场面临一定的逆向选择风险。当银行提高贷款利率时,风险低的企业会首先从贷款市场上退出,选择其他方式比如债券等来获得资金;而留给银行的则是风险高的客户,这时逆向选择就出现了;而另外一个方面,贷款利率提高之后,企业融资成本增加,为了获得收益企业很有可能会将贷款用于风险更高的项目,于是又出现了道德风险的问题。贷款项目风险的提高会直接影响到银行资产的质量;不仅企业有从事高风险项目的冲动,银行间的激烈竞争也会使得银行从事更多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从而使得银行的资产状况更加恶化。
  (三)收入结构
  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构成中,利息净收入占比在80%左右,这与银行在我国社会融资中的地位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在贷款定价方面,银行具有绝对的优势。但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的贷款定价机制会发生很大变动,企业风险状况、拆借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等都会通过资金面的变动来影响银行对于贷款的定价。
  由于存款利率的上升提高了存款成本,使得利息支出增加,因而净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下降。美国自实施利率市场化以来,净利息收入占比就持续下降,从1970年的81.1%下降到1995年的65.2%。而与此同时,非利息收入则上升了约16个百分点。这表明利率市场化使银行的盈利模式发生了改变,从利息收入逐渐向中间业务收入倾斜。
  从国际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之后,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收入结构将会改变,利息收入占比下降、非息收入占比上升,目前为止的经验表明在己经完成了利率市场化的国家中都出现了这种情况。十二五规划指出,我国将扩大直接融资占比、缩小银行信贷占比,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必然反映到商业银行业务模式的变化上。
  三、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体系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整个银行业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银行竞争和混业经营。
  (一)银行竞争
  利率市场化之后,存款利率上限放开,银行竞争必然加剧。但是这种竞争的剧烈对于市场份额以及市场集中度的影响,不同的研究则表现出不同的看法。有证据表明,美国在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过程中,小银行或者因为无法提供有竞争力的存款利率而资金医乏,或者因为无法投资高收益的项目而无法实现盈利,这些情况都导致了小银行的破产,从而使得市场集中度提高。但是Chirwa(2001)在对Malawian的金融自由化研究之后却认为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的垄断能力降低了,银行业的进入壁垒变得宽松了,因而银行数目增加了,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也降低了。
  我国银行业实行非常严格的进入管制,不过银行数目并不小,除了全国范围经营的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外,在各地还有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机构。因此,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将会被大型国有银行收购兼并,从而导致银行数量减少、银行集中度提高。   (二)混业经营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实现分业经营,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机构在经营业务范围方面都有着严格的管制,分业使得银行的经营缺乏灵活性。利率市场化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金融金融进入银行市场,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不仅要面临银行体系内的竞争对手,还要面临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资金、业务方面的竞争压力,对于银行的发展会十分的不利。而且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利差收窄,中间业务的开展是大势所趋,在这些中间业务中,债券承销、理财产品等都有着非常浓厚的投资银行业务的色彩,混业经营也会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而大面积展开。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一次重要变革,将会对宏观环境、银行业产生重大的影响。
  四、建议
  (一)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营业成本。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之间对于存款的争夺势必会带来经营成本的增加,因此必须加快步伐调整资金来源结构,控制营业成本。应当加强与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同业企业的合作,形成成本较低的资金来源,减少对储蓄存款、企业存款的依赖,并通过同业拆借市场来加强资金流动,缓解利差收窄可能造成的利润下滑的局面。
  (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展中间业务。利差收窄挤压银行的利润空间,因此银行在做好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的同时,还必须转变经营观念,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提高非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并同时推荐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三)加强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金融定价模型。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的波动会更加频繁。建立完善的金融定价模型,不仅可以加强资金的风险控制,还可以结合市场情况和自身资金状况加强资金流转,提供资金利用率,增加收益和提高经营能力。(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Syafiri.Factors Affecting bank profitability in Indonesia.Working paper on the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and Management.Trisakti University.2012
  [2] 纪东江,孙阿妞。浅析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及其对策[J].金融与经济,2009,(3)
  [3] 赫国胜,王宏。中央银行利率调整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4)

利率市场化对小银行的影响

http://m.zhuodaoren.com/shenghuo337439/

推荐访问: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 外资银行利率市场化

热点事件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学生健康体质 下一篇:浅析唐诗与宋词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