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谓词

2016-08-17 热点事件 阅读:

存在与谓词(一)
浅析“存在是不是谓词”的争论

浅析“存在是不是谓词”的争论

作者:刘常伟【存在与谓词】

来源:《新一代·上半月》2010年第09期

摘要:“存在是不是谓词”的争论由来已久,主要集中于三种结论:一是以弗雷格、罗素等逻辑学家为代表,认为“存在”不是谓词,而是量词。二是皮尔士等人结合精致的自然语言分析,认为“存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充当逻辑谓词,因此它是一种特殊的谓词。三是自由逻辑学家认为“存在”是谓词。【存在与谓词】

关键字:存在;逻辑谓词;性质

【存在与谓词】 【存在与谓词】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076-02

存在是形而上学乃至整个西方哲学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概念。从古代巴门尼德的“存在”本原论、亚里士多德的概念论,中世纪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近代康德对“上帝存在”证明的反驳到现代的皮尔士、弗雷格、罗素、斯特劳森、蒯因等人的逻辑语言解说,显示出存在问题的复杂性。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的语言哲学转向为存在问题的讨论注入了新的活力。

存在问题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存在”是一种性质吗?进而“存在”是一个谓词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乏知道这样一些语句:“苏格拉底存在”,“飞龙不存在”,“孙悟空不存在”,“哈姆雷特不存在”,等等。在这样一些语句中,“存在”似乎是事物的某种性质,相应地,“存在”似乎是描述事物性质的谓词,正如“…是红的”、“…是方的”、“…是一只驯服的虎”,等等。正由于这样,十七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在他的第五个沉思中,提出了对上帝的本体论证明的见解,他认为,上帝的存在可以从上帝的本质中分离出来,这就正如三个内角等于两直角可以从一个三角形的本质中分离出来一样。笛卡尔的意思是,上帝不存在的说法是一个矛盾。因为上帝是完美的,即上帝具有一切性质;存在是性质之一种;所以,上帝具有存在性,即上帝存在。这个证明是十分荒谬的,人们就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前提“存在是一种性质”,认为存在并不是性质。这就产生了“„存在‟是不是一个谓词”的争论。

【存在与谓词】

康德反对本体论的证明,同时他也注意到笛卡尔的论述,他所提出的理由之一在于,存在不是一种性质,即“存在”并非一个真正的谓词。康德认为,虽然“存在”确实是语法谓词,但是它在逻辑上根本不起谓词的作用。且考虑真正的谓词如“…是红的”、“…是方的”、“…是一只驯服的虎”。如果你被告知x是红的、是方的或是一只驯服的虎,那么你是知道了有关x的事实。然而如果你被告知x存在,则你并未得到有关x的任何信息,或者说没有给出对于x的进一步的描述。正如康德所说,“存在”显然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谓词,这就是说,它并不是那种能对一事物的概念有所添加的某物的概念。康德拒斥笛卡尔本体论证明的方式是,既然存在不是一种性质,也就不可能是完美的,从而如果完美是上帝的一个必要条件即对于上帝是一个本质性的性质,那么不能得出上帝存在。

弗雷格将“存在”称作“语言的一种困境作品”,认为其作用只在于促使人们去寻找并使用陈述内容的真正的表达方式——存在判断。弗雷格区分了不同等阶的概念,以单个客体作为主目的是一阶概念,以一阶概念为主目的是二阶概念。一阶概念表示客体的性质,二阶概念表示一阶概念的性质或性质的性质。对于弗雷格来说,存在是一个二阶概念,存在概念所表达的本质上是一个一阶概念确实有实例。“存在”等于“不是空的”或“…被满足”。“我称存在为一个概念的性质。……在„至少有一个4的平方根‟这个句子中,既不是表达了一个确切的数2,也不是表达了-2,而是表达了一个概念,即4的平方根,它不是空的。……我以下述方式表达相同的思想,„4的平方根‟这个概念被满足。”【存在与谓词】

罗素全盘同意了弗雷格的观点,并受到康德的影响,在其所发展的摹状词理论中,也否认本体论证明中的前提“存在是一种性质”,他认为“存在”不是个体的性质,“存在”不能作为谓词修饰个体,只能作为谓词修饰命题函项,“存在实际上是命题函项的一种性质”,“存在在本质上是命题函项的一个谓词。”(4)P280这里所谓的“命题函项”是指一个带空位的表达式,其一般形式是F(…),相当于一个简单谓词或复合谓词,而空位处(…)则可以填上一个或多个个体词,如“苏格拉底”。罗素认为,在“金山存在”这样的句子中,“存在”只是表明有个体满足“……是金山”这个复合谓词,即存在一个个体x,x是山并且x是由金子构成的。而在“金山不存在”这样的句子中,“不存在”只是表明没有个体满足上述复合谓词,即并非存在一个个体x,x是山并且x是由金子构成的。因此,与其说“存在”代表个体的性质,毋宁说它表示命题函项的可满足性,即是否有适当的个体使得该命题函项为真或者为假。

但是,弗雷格、罗素的分析方法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处理办法过于人为,在技术上过于复杂繁琐,并且也不符合人们的日常语言常识和直觉。例如不把名称看作独立的意义单元,把空词项处理为伪装的摹状词,然后用改写摹状词的方法把空词项改写掉。由于与空词项相应的摹状词无所指,经过改写之后得到的命题就不满足与摹状词相关的存在性条件,于是罗素就把该类命题一概视为假命题。例如,“孙悟空会七十二变”,“孙悟空不会七十二变”,“孙悟空=孙悟空”,“孙悟空≠孙悟空”,按罗素的摹状词理论都是假的。但按常识,“孙悟空会七十二变”和“孙悟空=孙悟空”都是真的,“孙悟空不会七十二变”和“孙悟空≠孙悟空”是假的。正因为这样,弗雷格、罗素式的分析方法,即将日常用于中的主谓式语句划归为量化式语句,以表明“存在”不是谓词的做法,受到皮尔士等人的批判。

皮尔士从各种主张“存在不是谓词”的观点中抽象出一个“最低限度表达”。他首先考察单称存在陈述,并定义了“指称重言式”和“指称矛盾式”两个概念。当一个语句涉及一个它所述说的事物,并且它本身暗含该事物的存在,以致动词“存在”并未给该事物增添什么新内容时,该语句就是一指称重言式。如果一个语句的动词“不存在”附加给该语句的主词暗含其存在的东西,则该语句就是指称矛盾式。根据对“指称重言式”和“指称矛盾式”的定义,皮尔士定义了关于“存在不是谓词”的最低程度的表述:当以“存在”描述某对象时会产生指称重言式或指称矛盾式时,“存在”在其句子中不是谓词。

不过,皮尔士认为这个最低程度表达至少在下述三种情形下不成立:第一,当单称存在语句的主词指称某个虚构世界中的个体时不成立。因为诸如“哈姆雷特”、“孙悟空”这样的虚构人物只

存在与谓词

http://m.zhuodaoren.com/shenghuo336895/

推荐访问:体词谓词形 谓词性宾语

热点事件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媒体监督在行政问责中的意义 下一篇:清凉寨刘家山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