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文字

2016-08-17 专题 阅读:

美食文字(一)
汉字与饮食

学 科 论 文

题目:汉字所蕴含的中国饮食文化

学 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专 业:汉语言文学(文秘方向)

学 号:

姓 名:指导教师:时 间: 2014年10月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 引言„„„„„„„„„„„„„„„„„„„„„„„„„„„„„„„„1 1概述„„„„„„„„„„„„„„„„„„„„„„„„„„„„„„„1 2传统主食五谷„„„„„„„„„„„„„„„„„„„„„„„„„„„2

2.1黍„„„„„„„„„„„„„„„„„„„„„„„„„„„„„„„2

2.2稷„„„„„„„„„„„„„„„„„„„„„„„„„„„„„„„3

2.3麦„„„„„„„„„„„„„„„„„„„„„„„„„„„„„„„3

2.4菽„„„„„„„„„„„„„„„„„„„„„„„„„„„„„„„3

2.5麻„„„„„„„„„„„„„„„„„„„„„„„„„„„„„„„3 3烹饪五味„„„„„„„„„„„„„„„„„„„„„„„„„„„„„4

3.1酸„„„„„„„„„„„„„„„„„„„„„„„„„„„„„„„4

3.2甜„„„„„„„„„„„„„„„„„„„„„„„„„„„„„„„4

3.3苦„„„„„„„„„„„„„„„„„„„„„„„„„„„„„„„5【美食文字】

3.4辣„„„„„„„„„„„„„„„„„„„„„„„„„„„„„„„5

3.5咸„„„„„„„„„„„„„„„„„„„„„„„„„„„„„„„6 4中国传统用餐工具——筷子„„„„„„„„„„„„„„„„„„„„„6 5总结„„„„„„„„„„„„„„„„„„„„„„„„„„„„„„„7 参考文献„„„„„„„„„„„„„„„„„„„„„„„„„„„„„„7

汉字所蕴含的中国饮食文化

汉语言文学(文秘方向)122班 董皓 指导老师:覃觅

[摘 要]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载体,汉字作为表意体系的文字,集音、形、义于一体。汉字的部首一般是汉字的意符,通常与部首有关的文化现象在该部字群中有较为集中的反映,这就为以字形、部首为材料来考察相关文化现象提供了可能。因此,本文从汉字字形特点出发,粗略地对中国饮食文化与汉字文化的内在联系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汉字;字形;饮食;文化

引言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尚书》提出治国八要素,其中即以“食”为先,中国更是有着享誉世界的美食文化。因此,中国的饮食文化已经影响到中华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要研究中国的汉字文化,就离不开对饮食文化的研究,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探究汉字文化发展的脉络与本质。《说文解字》是由汉代许慎编排的中国现存最古老而成系统的字书,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饮食文化信息。本文将以《说文解字》为基础,通过对先民的主食——五谷、烹饪的五味以及传统的饮食工具——筷子这三部分的论述,初步探究汉字形成演变的历程,以及饮食对汉字文化发展的影响及汉字所蕴含的意义。

1 概述

古人说,食色,性也。也就是说人对于饮食与其他外界事物,是其本性所需要,是其天生所必须。而在这先天必须的两种事物中,“食”又是放在第一位的,因此,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史记·郦食其列传》又说“国以民为本,而民以食为天”。《礼记·礼运》同样指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可以说,我们的先民早已经认识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和领域都是由饮食生活所决定和制约的。而中国更是自古以“食”闻名天下,现如今中国共有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不仅如此,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

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

茶文化、酱醋、面食、

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

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因此,透过汉字对古人饮食文化进行了解,无疑会有助于我们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2 传统主食五谷

提到中国的饮食文化,首先要从“食”字说起。《说文解字食部》:“食,一米也。从皀亼声。或说亼皀也。凡食之属皆从食。”食字甲骨文:上面像一个盖子,下面是一个装满食物的器皿,最下面的部分则是表示食物已经装满容器并溢出,所以“食”字的本意应该是一个装满食物的容器的形象。到了后代,“食”字演化出动名词两种用法,如当名词用时,初义表示粮食所做的主食;后来引申泛指一切食物。当动词用时,则有吃的含义。

食,自然还要提到粮。古代的粮食与现代不同,“粮”与“食”是有区分的,《说文解字米部》指出:“粮,谷也。从米,量声”。《庄子逍遥游》则提到:“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所以,上古的粮写作。可见“量”既表音又表意,即表示上路的粮食要事前计量好。因此,粮多指旅行或行军用的干粮。其实,进入农业社会之后,谷物粮食便逐渐开始取代猎物和野果成为人们饮食生活中的主要食物。而谷物,《说文解字禾部》指出:“谷,续也。百谷之总名”。我们常说的谷则是五谷,至于五谷所包括的品种,则历来说法不一,《周礼天官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指出:“五谷,麻、黍、稷、麦、豆也。”《楚辞大招》也有“五谷六仞。”的说法。王逸注为:“五谷,稻、稷、麦、豆、麻也。”所以,到了中古时代,五谷逐渐成为百谷的通称,不一定限于五种。比较常见和可信的说法是黍、稷、麦、菽、麻为五谷。下面通过列举字形的演变过程使我们对五谷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2.1黍

【美食文字】

以上分别为黍的甲骨文、金文、

篆书三种书写形式,初期的黍完全是象形字,

犹如一株植物,经过演化,逐渐演变成了会意字。《说文解字禾部》指出:禾属

而黏者也。以大暑而种,故谓之黍。从禾,雨省声。孔子曰:“黍可为酒,禾入水也。”凡黍之属皆从黍。可见,甲骨文的黍是由禾与水相结合构成,表示一种可以酿酒的粮食。有些甲骨文更突出了禾穗下垂的样子,强调“黍”是一种成熟的谷物。金文简化了字形。篆书则强调将小米放在屋里酿酒。

2.2稷

以上分别是稷的金文、大篆、小篆三种书写形式,《说文解字》指出:五谷之长。从禾,畟声。即古代以“稷”为百谷之长,因此帝王奉祀为谷神。稷字金文是由禾、田、人三部分构成。篆文将金文的“人”误写成“八”,同时加上夂,即倒写的“止”,强调农夫插秧时双脚不断向后退。因此,稷的本意是农夫在水田里倒退着插秧。之后指代农作物,又进一步引申为谷神、国家等含义。

2.3麦

以上分别是麦的甲骨文、金文、篆书三种书写形式,是一个经过演变的形声字。《说文解字》指出:“芒谷,秋种厚薶,故谓之麦。从來,有穗者;从夊”。由此可见,“来”是“麦”的本字。来,甲骨文像叶子对生的麦子。“来”的“外来”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夂,即倒写的“止”,表示外来,另造“麦”。可以知晓,麦本是外来物种,经过先民培育,成为华夏民族的主食。

2.4菽

以上为菽的篆书,现在这是一个形声字,《说文解字》中并未收录该字。通过《春秋》中“陨霜杀菽”的记载,可以推测,早在春秋时期,豆制品就已经摆上了人们的餐桌。

2.5麻

美食文字(二)
中国饮食文化文字素材

中国文化 源远流传【美食文字】【美食文字】

【美食文字】

、“将军过桥”、

美食文字(三)
美食文化文字

美食文字(四)
陈晓卿:最好吃的是人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时,一位菏泽姥姥做的西瓜酱勾起了总导演陈晓卿绵长的食物记忆。往事在他脑海里发酵,情感的菌丝也在他胸腔里生长。清贫的童年时代,物资匮乏,豆酱是他们家最好的下饭菜:菜少的时候,它是主食伴侣;菜稍微多几样时,父母仍然会把筷箸首先伸向它。而邻居家送来的一碟西瓜酱则是童年神秘的味觉震撼。为此,他写了一篇文章叫做《一坛酱,四十年》,收在了他的新书《至味在人间》的第一篇。
  西瓜酱醇正的酱香伴着微甜,对于菏泽姥姥来说,最好的滋味是要等到儿女们都回来,那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光。在陈晓卿的笔下也是如此,美食总是跟人情缠绵在一起,人间至味往往酝酿于人与人之间。所以,他的新书原本取名叫《最好吃的是人》,可是审查机构觉得太惊悚,不让通过。
  这是他作为一个吃货的十年吃喝记录,从千里之外的江湖至味到灵魂深处的家乡味道,从四面八方觅食的扫街嘴到饮食变迁的沧海桑田,从食客厨子店小二谈到饭菜与共的那一人。他把平民食物写得让人口水四溅,直抵人心:吃什么、在哪里吃这些问题远不如“和谁吃”来得重要。

老男人的北京饭局


  这本文集的开端也与人有关,那就是京城文化圈著名的老男人饭局:读库老六是饭局召集人,王三表,杂志主笔,兴趣更多在于写博客拍电影和卖T恤衫,老罗,那时候还没有做锤子手机……
  2005年,这群不搭界的人因为西祠胡同上的“饭局通知”相识,每周少则一次,多则四五次聚餐,漫无边际地探讨人生,吃到饭店板凳都已架上了桌。虽然陈晓卿的央视身份遭人嫌弃,但他熟知北京美食分布,能够迅速找到性价比合适且风格相对独特的餐馆,为大家像模像样地点上一桌,因此被发展成核心一员。“老六天赋异禀,总是能把每个餐厅最难吃的菜点出来。”陈晓卿总是不忘损一下老朋友。
  那是博客时代,这些人都是著名博主,每次饭局过后,都要在自己的博客上记录着各种趣事。陈晓卿也加入其中,“这叫占领舆论阵地,要不然我就被王三表给写死了,我必须得先把他给抹黑了”。
新书《至味在人间》的第一篇文章叫《一坛酱,四十年》,其中讲的就是令童年的陈晓卿印象深刻的西瓜酱。
陈晓卿以“扫街嘴”闻名,其中一个广为人知的发现就是位于北京蓟门里的螺蛳粉小馆

  所以呢,陈晓卿的美食文字里自带冷幽默,黑别人,也自黑。有一年在山西运城拍片,村里招待他们吃扯面,北京的一堆小朋友都不吃,唯独他哗哗地干了两碗,八寸的海碗。出来的时候,村长拍着他的肩膀问:“陈记者,老家哪里呀?”“安徽。”“噢,难怪,也是苦地方啊。”
  不过,这样的日子已经烟消云散了。以前的这些饭搭子创业创业,结婚生子的结婚生子,陈晓卿自己也吃出了名堂,制作了令国人馋涎欲滴的《舌尖》系列。他现在常常有一些高大上的饭局,顶级的美食家、顶级的厨师,吃着特别难吃的饭,如坐针毡。“我从来都不认为食材好,厨师好,就能给你带来最多的快乐,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才会说最好吃的是人,你没有好朋友,那些东西味同嚼蜡,是难以下咽的。”
  如今偶尔有些人再聚,他们依然去以前常去的那些小馆子。“有些人是金字塔的顶端,有些人是底座,但我们去的餐厅必须是每个人都能买得起单的,没有杂念,没有负担。”陈晓卿说。
  一些小店,他一吃就是好多年,看着人家从小铺变成了几层小楼,看着饭店的名字前面加上了餐饮集团的名字,甚至见证过这里的服务员相亲到结婚的全过程。而更多的小店像人生中那些短暂的朋友,留在岁月的长河里,成为一段记忆。

最爱人间烟火


  有个朋友跟陈晓卿说,吃大肠和吃鲍鱼的是两个阶级的,他们永远坐不到一个桌子上。这话他同意,但他从来不觉得吃鲍鱼的就比吃大肠的更快乐,更高级。“分阶级的肯定有利益,想要挣钱。”
《至味在人间》
陈晓卿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年1月
?38.00元

  他是以“扫街嘴”闻名的,跻身美食家之列后也没打算提升自己。在他看来,中国美食家的门槛太低了。“就和摄影家的门槛一样,只要有钱,你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专家,因为你可以获取别人没有的,你可以去北极拍照片,你花很多很多的钱去珠峰拍照片,别人拍不了,你就是摄影家。你还可以带一大堆专业的摄影助手,甚至都不用按快门,美食家也是这样的。伊比利亚的火腿熟了,我很有钱,我搭私人飞机去尝一尝,嗯,真的不错。那不勒斯的菜市场最丰富的时候,我就去一趟意大利。”坐在大裤衩四十层的平台上,陈晓卿说,“这当然是一种很令人羡慕的生活,但是如果自己说出来,它其实跟美食没有关系,它只是跟你的经历有关系,而且这种东西说多了,就特别像一个更年期的男人在吹嘘自己青春时代的性经历一样,我和谁谁谁睡过,好无聊的一件事情。”
  他的美食文字里没有金碧辉煌的环境,也没有装腔作势的菜式,都是些情谊深厚的平民美食带来的心满意足。他是真心喜欢小店,除了味道,他更喜欢那里舒适随意的市井气。北京蓟门里有一家他喜欢的广西柳州螺蛳粉店。他去了要炒螺和脆皮下酒,大碗螺蛳粉加豆泡、酸笋和豇豆。桌子支在院子里,旁边路灯杆上贴满了租房小广告,晾晒衣服的居民不时从身边穿过,空气里弥漫着酸笋的味道。再有三两个知己好友围坐在一起,面对面,膝盖顶着膝盖,便是一次难忘的口腹之欢。

美食文字

http://m.zhuodaoren.com/shenghuo335897/

推荐访问:美食文字描述 美食文字素材

专题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篮球运动员睡得少 下一篇:龋病四联因素,,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