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所体现的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之基本理念。

2016-08-12 专题 阅读:

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所体现的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之基本理念。(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测试题答案

题数: 84道

总分: 168.0分

时间: 90分 得分: 128.0 通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测试题

[多选题] 世界文明兴衰的根本在于没有处理好( )的关系。 本题2.0分

A 天

B 地

C 人

D

我的答案:ABC

[单选题] ( )是指自然的本性、状态,与地相对,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要关注的重点。 本题2.0分

A 意志之天

B 义理之天

C 自然之天

D 君主之天

我的答案:C

[单选题] 被称为“欧洲的孔子”的是( )。 本题2.0分

A 莱布尼茨

B 魁奈

【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所体现的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之基本理念。 】

C 孟德斯鸠

D 马克斯·韦伯

我的答案:B

[单选题] 儒学被( )改造成彻底的专制政治工具。 本题2.0分【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所体现的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之基本理念。 】

A 董仲舒

B 孔子

C 秦始皇

D 周文王

我的答案:A

[判断题]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句话出自著名法家代表韩非子。

我的答案:B

本题2.0分

[单选题] 《尚书·周书》 :皇天无亲,惟( )是辅。 本题2.0分

A 民

B 礼

C 亲

D 德

我的答案:D

[判断题] 中国文化的特征是天人合一。 本题2.0分

我的答案:A

[多选题] 主张“自然之天”的代表人物有( )。 本题2.0分

A 老子

B 庄子

C 柳宗元

D 刘禹锡

我的答案:AB

[判断题] 基督教是以神为本的宗教,是一种“神本”文化。 本题2.0分

我的答案:A

单选题] “北京共识”体现了( )的价值观。 本题2.0分【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所体现的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之基本理念。 】

A 同而不和

B 和而不同

C 和而不流

D 和实生物

我的答案:B

多选题] ( ),这是中国道家哲学最主要的思想。 本题2.0分

A 崇尚自然

B 以人为本

C 天人合一

D 倡导无为

我的答案:D

判断题] 人本主义到了西方,起了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发生了异化。本题2.0分 [[[

我的答案:A

[单选题] 汉代的( )是儒家第一个自觉探讨天人关系的思想家。 本题2.0分

A 董仲舒

B 司马迁

C 王充

D 程颐

我的答案:A

[单选题]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 )的价值目标。 本题2.0分

A 社会层面

B 国家层面

C 公民个人层面

D 国际层面

我的答案:B

[多选题] 古人认为要想得到天命的保佑,就必须( )。 本题2.0分

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所体现的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之基本理念。(二)
中国传统文化第三次作业

中国传统文化第三次作业

一、简答题:

1、简述汉语汉字对中国文化发展和传播的贡献。

答: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并仍然或曾经在日语和朝鲜语、越南语中使用。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狭义地说,它是汉族的文字;广义地言,它是汉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

汉字是汉语书写的最基本单元,其使用最晚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诸般书体变化。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整理小篆,“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尽管汉语方言发音差异很大,但是书写系统的统一减少了方言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汉字构造规律概括为“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项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转注、假借则为用字规律,是“用字法”。

三千余年来,汉字的书写方式变化不大,使得后人得以阅读古文而不生窒碍。但近代西方文明进入东亚之后,整个汉字文化圈的各个国家纷纷掀起了学习西方的思潮,其中,放弃使用汉字是这场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运动的立论以为:跟西方拼音文字相比,汉字是繁琐笨拙的。许多使用汉字国家即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汉字简化,甚至还有完全拼音化的尝试。日文假名的拉丁转写方案以及汉语多种拼音方案的出现都是基于这种思想。中国大陆将汉字笔画参考行书草书加以省简,于1956年1月28日审订通过《简化字总表》,在中国及新加坡使用至今。台湾则一直使用繁体中文。

汉字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典籍。不同的方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中华文明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成为东南亚文化圈形成的内在纽带。在汉字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诗词、对联等文化,并形成了独特的汉字书法艺术。

一个汉字一般具有多种含义,也具有很强的组词能力,且很多汉字可独立成词。这导致了汉字极高的“使用效率”,2000左右常用字即可覆盖98%以上的书面表达方式。加之汉字表意文字的特性,汉字的阅读效率很高。汉字具备比字母文字更高的信息密度,因此,平均起来,同样内容的中文表达比其他任何字母语言的文字都短。

【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所体现的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之基本理念。 】

2、近几百年中国科技发展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答:从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以及它所显现的不足来看,造成近代科技滞后的原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是源于一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背景的影响。

首先,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社会中,中央集权的“大一统”专制政体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其基本的社会形态,手工业成为农业的附庸,商品经济又受到历代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而不能很好地发育和发展。

其次,在中国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人们长期受小农意识的熏陶,其自我满足的文化心理必然会派生出封闭保守的崇旧和排他思想。人们言必称古人圣贤,对新生事物不敏感,对外来品竭力排斥。

最后,影响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又一深层次原因,就是自秦汉以来逐渐形成的政治伦理型文化。这种文化将一切认识活动完全纳入道德的规范,并且,社会生活均以治乱兴衰为中心,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倡导下,许多人对政治人事之外的问题漠然视之。

中国古代科技由盛转衰是一个沉重的历史教训,但绝不是沉重的现实包袱。反思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历程,剖析近代迟滞的原因,这在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对我们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念和制定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无疑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为什么说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古代典籍中比重最大。由于中华民族先民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具有特别鲜明的审美观念的意味,所以当他们创造自己的灿烂文化时,文学就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2)中国古代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学在文字诞生之前就已经产生了,在如此漫长的不中断的发展历程中,高峰迭起,瑰丽璀璨,堪称人类文化史上仅有之奇观。

二、论述题:

1、试述佛教各宗派在中国的传播与流布。

答:佛教传入我国后,经过大致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⑴ 汉至南北朝:传入与扩展。

这个时期,以佛经翻译、解说、介绍为主,译的主要是禅经和《般若经》。这一时期分为三个阶段:

①从汉至三国,佛教发展缓慢,只在上层人士中传播,教派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安世高为代表的小乘禅学,注重修炼精神的禅法,比较接近神仙家言。二是以支谶、支谦为代表的大乘般若学,即空宗学说。所谓“般若”,指的是佛教所讲的最高智慧。般若学义理认为,现实世界的认识及对象都是虚幻不实的,只有“般若”,才能超越世俗认识,才能把握诸法(即一切物质现象)的绝对真理。这种般若学说与当时的玄学相表里,形成玄学化的佛教。到

了曹魏嘉平二年(250),正式确立了佛制,建立了处理僧侣和僧团事务的制度,开始有了正式受戒的沙门。

②东晋十六国时期,社会动荡,佛教发展迅速,很快普及到社会各阶层。在这一时期内,佛教逐渐形成了不同学风和不同佛教思想的中心──南区和北区。北区佛教的中心在长安,代表人物是道安(312~385)和鸠摩罗什(344~413),他们传播的是大乘空宗,用玄学观点释般若理论,主“本无宗”。南区的佛教中心在庐山的东林寺和建康的道场寺,代表人物是慧远(334~416)和佛陀跋陀罗(359~429)。慧远是道安的弟子,他提出协调王权和僧团、名教与佛法的理论,还创造了弥陀净土的佛教思想,宣称只要口念“南无阿弥陀佛”,人死后就能进入西方极乐世界。

南北朝时期,从广译佛经进入到深入地研究佛经,讲经和著述之风甚盛。随着对佛经研究的深入,开始出现中国自己独立的佛教学派,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后来的佛教宗派。“涅槃佛性”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理论的中心问题,而“顿悟成佛”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 ⑵ 隋唐:宗派林立的全盛期。

隋唐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扶植,中国佛教进入了鼎盛时期,也进入了成熟期。有三个标志:一是寺院林立;二是僧尼众多;三是中国化宗派涌现。

隋代有寺院3985所,僧尼23.6万人。唐代有寺院近5万所,僧尼30多万人。寺院拥有庞大田地,并有免赋役特权,寺院经济极其发达。佛教传入后,经过五个多世纪的消化吸收,到了隋唐时期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八宗,即天台宗(也称法华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法相宗、密宗、律宗、三论宗。其中在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宗派有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和净土宗,这几个宗派后来都传播到了朝鲜、日本和越南。

由于唐统治者实行儒、佛、道三教并行的政策,促进了儒、佛、道的融合。封建统治者充分利用儒学治世、佛学治心、道教养身的不同功能,使其在维护统治方面实现互补。唐宋之际,三教之间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三教合一的思潮进一步形成,佛教终于与中国本土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宋明理学就是在儒、佛、道三教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儒家学说。从这些佛教宗派的思想理论观点来看,都围绕一个重心,即“心性”。心性问题是中国传统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向上追溯到孔孟,特别是孟子一系,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为中国心性学说奠定了基础。自晋宋以来,佛教学者就着重探讨人格本体即心性,把本体论和心性论的研究统一起来,大讲“佛性”,以此为人心之本,成佛的根据。由于佛教中国化,使得中国化的佛教宗派、特别是禅宗大大改变了印度佛教的原貌。佛教在中国从“出世”走向世俗化,原来被佛教排斥的“忠君”、“孝父母”等等思

想也可以被容纳入佛教之中。成佛全靠自己“心”的觉性,“一念觉,即佛;一念迷,即众生”。

⑶ 宋至清:由盛而衰的停滞期。

中国封建社会自宋代开始走下坡路,而中国佛教也由此走向衰微。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大体上一直处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附庸地位,成为儒家思想的一种补充。宋、元、明、清时期,佛教宗派内部融通趋势增强,对心性问题的认识已趋一致。宋代理学一面批判佛教的“出世”思想,一面又吸收佛教的心性学说,建立了以“心”为本的形而上学体系。程朱的“性即理”和陆王的“心即性”说法虽不同,但都是要为他们“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找一形而上学的根据,这样就使宋明理学较之先秦儒学成为一种更加精致完善的理论体系,成为官方御用哲学。这样,佛教就只能处于次要的、从属的地位而日益衰落了。

2、试述程朱理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

答:理学又称道学,是北宋以后出现的特殊形态的儒家哲学。由于它继承和发挥了先秦思孟学派的“性命义理”之学,以理、欲、心、性为论学对象,所以被称为“理学”。对理学的发展起了突出作用的是“二程”,即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他们是河南洛阳人,早年首页与周敦颐,是北宋理学家的代表人物。

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因二程兄弟长期讲学于洛阳,故世称其学为“洛学”,二程在哲学上发挥了孟子至周敦颐的心性命理之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程颢说:“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他们以“理”为最高哲学范畴,以“理”为世界本原,认为理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普遍原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天下只有一个理”,就是君臣父子夫妇等人伦道德之理。“理”是先于气而存在的,人和物“都自这里出去”,理是第一性,气从属于理。“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他们还进一步认为“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物我一理”,由此可见,二程的“理”既能产生万物,又能统辖万物。从这一论点出发,他们提出了“灭私欲,则天理明”的命题。

二程宣扬纲

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所体现的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之基本理念。

http://m.zhuodaoren.com/shenghuo322391/

推荐访问:中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 中国文化天人合一思想

专题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离职率数据分析来源哪几方面 下一篇:中学数学中突破重难点常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