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中存在的问题

2016-08-10 专题 阅读:

职业技能中存在的问题(一)
职业技能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职业技能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王建国

来源:《职业·下旬》2010年第04期

2008年6月在秘鲁首都利马,APEC19个经济体的教育部长们相聚在一起,举行了第四次APEC教育部长会议,会议主题是:“注重质量的全民教育,掌握21世纪所需的能力和技能”。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职业和技能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社会在发展进步,劳动者必须不断地适用新的技术变革。近几年来我们先后涉及到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库区移民技能培训和社会青年就业培训等,这些都可以归纳到一个方面,那就是职业技能培训。当前我们国家十分重视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升全民整体的职业素质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大举措,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正因为如此,我们有必要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教学工作加以研究。本文中笔者主要就职业技能培训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展开探讨。

一、“非正统”的概念

由国家政策支持、政府主导、社会响应、劳动者受益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到底由谁来做、谁来实施呢?理所当然要由职业教育院校来担当这项工作。然而长期以来,我们职业教育院校一直沿用的是学历教育的模式,职业技能培训一般不会作为学校的主要工作,不夸张的说,到目前为此我们还有不少的职业院校还设有摆正职业技能培训的位置,总是把它当作一种临时性的工作。这是与我们国家大力倡导加强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的形势是不相容的。如何促使我们的职业教育院校提高认识、摆正位置、加大力度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我们提出的对策是:

1.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职业技能培训变得越来越重要,所有的劳动者要不断提升自已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政府的主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职业教育院校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督导,对职业教育院校的指导上要有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内涵、考核上要有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内容、检查评估上要有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指标,促使职业教育院校明白自已的责任,主动地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所以我们认为要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2.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我们国家现在注重全民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培训,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和动力,国家在这方面投入相当大,一方面我们要把资金用到实处,让它起到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我们在资金的分配上不能看“架子”(学校规模、牌子、层次)、不能看“性别”(学校是公办还是民办),更不能搞一刀切,而是由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做得好坏来决定。让那些拿到了钱的一定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做得好的,做得不好的一定少拿钱,而只说不做的就拿不到钱。有的职业教育院校,国家对其投入相当多,有好的教学楼、好的教学设施和好的校园环境,但他们却看不起【职业技能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技能培训这样的“小事”,没有尽心尽力去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如果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好坏作为标准来制约国家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的话,那么必然会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健康发展。

二、“短线教育”之难

相对于学历教育来说职业技能培训是短线教育,一般培养一个职业院校毕业生都要三、四年,而职业技能培训长则半年,短则二、三个月,学历教育我们一般要开设文化基础课、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课等一系列课程,而职业技能培训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讲授这么多的课程,同时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学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学生,他们的年龄结构跨度较大、文化基础程度不一,有的学生常常会面对着厚厚的书本发呆,老师在上讲什么他根本不知道。这样时间与任务相互矛盾、生源状况与培训目标相互矛盾。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实践告诉我们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项目化教学。

时间短和生源的文化基础及年龄结构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实施培养学历教育学生的教育模式,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呢?笔者认为只有在职业技能培训教学中全面实施项目化课程教学才能做好此项工作,因为项目化课程教学模式比较符合职业技能培训的目标和特点。课程项目化是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椐,紧紧结合地方产业发展以及劳动者生产岗位的需要,将专业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相对独立又彼此相互关联的技能训练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学习使受训者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意识的综合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在实施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化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理论要与实践融为一体

在项目化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是渗透到实训操作过程中,而不是独立于实训之外单独进行。项目化课程是将专业理论知识设计成实训项目任务,在实施实训项目过程中完成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

2.学生是主体

项目化课程教学,教师是指导者,而学生则是项目化课程学习的主体,学生必须要独立或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分析问题、设计方案去完成项目任务,一句话:项目化课程教学所设计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都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搭建的平台。所以学生的任务教师不能代劳,决不能图表面任务的完成,尽管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要让学生自已去做,因为正是这些问题的出现才会更好地让学生学到本领。

3.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国家实施的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决不是狭义地指职业操作技能,而是指职业操守和职业技能的综合培养。我们在项目化技能训练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的实现。首先项目化技能训练是载体,通过学生自已动手实践操作提高了专业技能;其次在完成项目工作任务的

职业技能中存在的问题(二)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思路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思路

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电学院 代伟 邮编:637002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劳动事业发展提出的重要任务。在工作实践中,由于鉴定对象的差别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遇道了很多矛盾和问题。因此,如何正确的认识和解决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与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就成为作好鉴定工作的关键。

一、当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职业技能鉴定中,鉴定工作技术基础建设滞后、质量保证体系和监督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管理机构与实施机构的协调配合需加强,条块结合的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经费来源还缺乏切实的保证,特别是鉴定工作的广度、力度不够,职业资格证书的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和发挥等一系列问题,有待抓紧研究和解决。

㈠鉴定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随意性状况

一是没有严格执行劳动保障部制定的有关标准,一些鉴定所(站)场地设施达不到国家归定的设置标准,部分考评人员不具备国家规定的考评人员任职条件;二是不按规定使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题库,有的提一次卷,多场考试重复使用,有的擅自修改试题;三是考务管理不规范,考评员未能执行回避、轮换制度,阅卷平分,证书核发等方面未完全按规程办理;四是职业技能鉴定所(站)规划和建设已显示出失控现象,即在同一地区,同一工种所设置的鉴定所(站)相对过多,造成因能力过剩而吃不饱的状况,形成社会财富的闲置与浪费。【职业技能中存在的问题】

在处理鉴定数量和鉴定质量的关系问题上,出现了片面强调数量而轻视质量、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倾向。甚至以降低标准、提高通过率来提高自生的经济效益。这类做法严重违背了职业技能鉴定的原则,极大地损害职业资格证书的可信度和社会权威。防止和避免随意性,保障职业鉴定质量,这是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工作者当前应该着重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㈡、题库不能满足需要

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实职业技能鉴定施伊始,劳动部在《职业技能鉴定规定》中就明确提出:“统一编制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建立职业技能鉴定题库”。2000年,作为职业技能鉴定首批试点的50个工种国家题库建立并投入运行。然而在国家尚未开发职业(工种)试卷库的工种中命题不统一,出题范围、试题形式及难度系数等具体标准不一致,水平有高有低,使非题库工种鉴定尺度缺乏一致性。行业特有工种的工人考核主要处于人工出题阶段,试题不规范、不科学,影响考核质量,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使考核鉴定的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

㈢、考评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考评员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具体操作者,考评员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鉴定工作的质量。从目前考评员队伍的基本情况看,无论是在文化技术水平上,还是在人员的分布上不同程度的存在结构不合理问题。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和具有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证书的考评员,在考评员队伍总数中所占比例不足50%。餐饮服务行业的考评员中,部分人员文化技术水平偏低,一些职业(工种)的考评员人数有的过多,有的又太少。在实际工作中,有部分考评员存在着素质不高、工作不力、考评不严等问题,人为因素占了很大的比例。

㈣、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应与培训单位脱钩

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建在各工矿企业、学校的培训单位。这种

做法减少了资金投入,却使职业技能鉴定单位与培训方融为一体。这就使所谓的第三方认证缺乏实质上的独立性,难以真正实现考培分离,不利于提高人才资源质量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权威性。

二、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基本思路

㈠加大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宣传力度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市场经济中劳动管理和职业技能开发的新制度,不仅关系到亿万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的利益。如果宣传不到位,群众不理解,就会影响职业技能鉴定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特别是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从上到下都有一种错误认识:企业的工人由企业自行考核、发证,自行兑现工资,

搞什么职业技能鉴定没有必要。所以必须重视对社会的宣传,要重点宣传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评价劳动者技能水平、促进劳动者就业、加强企业劳动管理、激励职工提高素质方面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全社会的理解和认同。

㈡题库开发是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基本保障。

首先,职业分类及职业技能标准和鉴定范围是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基础,是开展技能鉴定的依据。因此,应做好与鉴定工作相关的职业分类、标准、规范和教材等配套的基础工作,尽快健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培训、考核鉴定及劳动管理需要的职业标准体系,实行标准、规范、教材、题库一条龙运作。

其次,在鉴定各环节中,鉴定命题是技术含量高,对鉴定质量和鉴定威信影响最大的重要一环。命题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鉴定考试在科学性、有效性、公正性等方面的质量水平。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是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开展鉴定的重要技术保障。必须使用国家题库,统一鉴定命题,保证鉴定质量和社会权威,否则,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就不可能真正做到系统化、科学化。只有在全国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中央、行业、地方共同开发,最终形成由国家总库、行业分库和地方分库组成的、能够覆盖所有职业技能鉴定职业的国家题库网络,职业技能鉴定才有社会化管理可言。同时,职业技能鉴定具有职业导向内容体系特点。其鉴定内容取决于职业标准和职业需要,反过来又影响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引导职业教育培训朝适应实际需要的方向发展,对实行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三)强化质量意识、完善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保障体系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权威性的基础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质量。职业技能鉴定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我国实行的行业资格证书是通过国家法律、法令或行政条规的形式,以政府的力量来推行,由政府认定和授权的机构来实施的。这种非竞争性的国家证书制度,优点是鉴定的权威性高,推广效率高;但缺点也很明显,即由于缺乏竞争,很可能使鉴定和证书的质量的不到保证。质量打折扣。可见,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对于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广至关重要,失去质量保证、失去权威性,鉴定和证书也就失去了生命力。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一定要切实摆正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位置,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和质量第一的原则。

全面加强鉴定工作程序和各个环节的规化管理,从鉴定队伍要专业化、考核条件要标准化、测评方式要科学化、考务组织要规范化、鉴定结果要真实可靠、证书管理要严格有序等六各方面构成鉴定质量体系的基本框架。从搞好考评员聘任制入手,进一步完善以考务工作监控技术管理、鉴定机构运行管理、鉴定技术保障工作管理为内容的管理机制,形成与社会管理相适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保证体系。

鉴定场地设施、考场设置的规范性既体现了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同时也为顺利的实施考评工作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鉴定所(站)应不断引进现代考核设备,改善考核条件,为鉴定工作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有条件的工种应积极采用仿真技术进行测试,既保证了鉴定质量,又提高了鉴定效率。

(四)实行就业准入,建立激励机制

为促进“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体制的逐步形成,增强鉴定工作的主动性与吸引力。应加快全面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荐持证上岗与使用待遇相结合。由于我国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长,有关制度和法规还不够健全,措施还不够得力,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还没有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有的地区、部门和单位执行得还不够严格。应加快制定和出台这方面的制度和法规,加大依法对实施劳动预备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进行劳动监察工作得力度。加强境外就业劳务输出人员技术水平的认证管理,树立和维护资格证书权威,推动鉴定工作有一个新的发展。要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广大劳动者自觉自愿地参加鉴定。在目前市场经济的内外部环境还不完善,企业内部的用工、分配制度已经放开的情况下,还没有一些过硬的办法措施激励广大职工参加鉴定。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人参加比较积极,主要是鉴定与工资挂钩。因而,尽快将企业工人考核纳入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体制,积极引导企业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指导用人单位建立与技术等级、技术职务相适应的岗位工资标准,将考核、资格证书与工资晋级、生活福利等待遇联系起来。将鉴定工作列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在企业内部大力推行培训、考核鉴定与使用相结合并与待遇联系的激励机制,将资格证书与技能竞赛、上岗使用结合起来,激发职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为实现职工素质的整体提高作出贡献。

【职业技能中存在的问题】

(五)加强考评员队伍管理,完善考评员聘任制

加强考评员队伍的管理是完善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培训、考核、聘任、使用相配套的考评员管理机制,是提高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的关键环节。

首先,择优聘任上岗。要改变只要资格培训合格就聘任考评员的简单作法,围绕提高鉴定工作质量,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明确聘任原则、聘任期限以及聘任程序和方法等内容,使聘任制有章可循。对取得资格的考评员要实行择优、差额聘任,由鉴定部门与考评员签定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其次,合理组织调配,控制评判误差。鉴定部门要采用多种组织方式,对考评员进行合理调派。鉴定考评时应根据情况,采用不定期能换方式,组成考评小组。考评小组人员结够要合理,并具有代表性。通过建立双向约束机制,保证鉴定工作的公正。现场考评是考评员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考评员的评分可与考评小组的集体意见相比较,实行误差控制。因为考评小组的集体意见被公认是衡量应试人员技能水平的标准,也是确定应试人员合格与否的法定依据。一旦发现考评员评分过宽或过严,出现极端数据时,要立即予以纠正,使评分误差降到允许的控制范围内。

第三,转变观念,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对传统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样也会给职业技能鉴定带来新的变化。一是思想观念要转变。知识经济时代的技术和产品是知识型的,是一种软产品,是不断创新、动态发展的。因此,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思想上,应该与之相适应,建立一套重知识创新、重知识应用、重知识复合的动态的技能考核思想,将其创新的程度、应用的能力、复合的程度进行量化,建立可测量的新的鉴定理论。二是以岗位作为职业技能鉴定的对象。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不断

成熟和健全,随着企业人事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企业的生产组织不在以干部、工人的身份确定其岗位,而是以生产线上岗位应该具有的知识水准和技能水平来选择每一位从业者。这样就打破了工业经济下传统观念的“工人”和“技术员”的划分和界限,要求一线的操作者既是工程师,也是技师。三是新兴职业岗位走俏人才市场,技能将趋向多样化。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应将鉴定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转移到新兴产业、新兴岗位的职业技能鉴定的研究上来。

总之,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一项新事物,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矛盾,这就需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者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总结,逐步掌握各种矛盾的解决方法、从而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更好的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服务。

职业技能中存在的问题(三)
职业技能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职业技能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技能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08年6月在秘鲁首都利马,APEC19个经济体的教育部长们相聚在一起,举行了第四次APEC教育部长会议,会议主题是:“注重质量的全民教育,掌握21世纪所需的能力和技能”。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职业和技能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社会在发展进步,劳动者必须不断地适用新的技术变革。近几年来我们先后涉及到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库区移民技能培训和社会青年就业培训等,这些都可以归纳到一个方面,那就是职业技能培训。当前我们国家十分重视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升全民整体的职业素质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大举措,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正因为如此,我们有必要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教学工作加以研究。本文中笔者主要就职业技能培训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展开探讨。

一、“非正统”的概念

【职业技能中存在的问题】

由国家政策支持、政府主导、社会响应、劳动者受益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到底由谁来做、谁来实施呢?理所当然要由职业教育院校来担当这项工作。然而长期以来,我们职业教育院校一直沿用的是学历教育的模式,职业技能培训一般不会作为学校的主要工作,不夸张的说,到目前为此我们还有不少的职业院校还设有摆正职业技能培训的位置,总是把它当作一种临时性的工作。这是与我们国家大力倡导加强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的形势是不相容的。如何促使我们的职业教育院校提高认识、摆正位置、加大力度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我们提出的对策是:

【职业技能中存在的问题】

1.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职业技能培训变得越来越重要,所有的劳动者要不断提升自已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政府的主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职业教育院校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督导,对职业教育院校的指导上要有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内涵、考核上要有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内容、检查评估上要有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指标,促使职业教育院校明白自已的责任,主动地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所以我们认为要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2.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我们国家现在注重全民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培训,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和动力,国家在这方面投入相当大,一方面我们要把资金用到实处,让它起到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我们在资金的分配上不能看“架子”(学校规模、牌子、层次)、不能看“性别”(学校是公办还是民办),更不能搞一刀切,而是由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做得好坏来决定。让那些拿到了钱的一定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做得好的,做得不好的一定少拿钱,而只说不做的就拿不到钱。有的职业教育院校,国家对其投入相当多,有好的教学楼、好的教学设施和好的校园环境,但他们却看不起职业技能培训这样的“小事”,没有尽心尽力去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如

职业技能中存在的问题(四)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摘 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是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完满的前提条件。作为欲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考核办法,可以对职业参考人员在知识水平上保持一定的含量起到基础保障作用。在这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制约着技能人才的培养。本文通过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应对的方法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可以给读者提供相关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职业技能鉴定 存在问题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b)-0222-01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具有其特定的复杂性质,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来自本身或外界的矛盾问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对员工的内部队伍建设工作,运用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的为用人单位培养合格的标准人才。
  1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鉴定部门内部队伍建设不完善
  考评工作人员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的主要监督管理者,考评人员的自身职业素质直接影响工作的有效开展。一些员工对于工作功能的认知度不高,在考评的过程中态度散漫懈怠,进而导致员工的职责观念淡薄。员工态度的不认真就会造成服务范围不全面,考评的标准规则没能具体的进行分析,应付了事。很多情况下,鉴定机关对其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不做具体规范,进而导致了其鉴定质量上不具科学性与合理性。这就要求鉴定部门严格执行对考评人员的上岗资格标准。除此之外,在人员问题上涉及到了鉴定工作的范围问题。随着就业人群的不断增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鉴定范围不具广泛性,其主要的鉴定实施场所集中在各大院校内,致使对外界职业应岗人群考虑不周的状况出现。
  1.2 鉴定实操工作的配套实施不健全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基础配套设施的支持。很多院校都是把技能培训工作的开展地点选定在与学校有合作的学生实习工作区,与合作方洽谈的环节上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学生的实践技能练习。总体上说,参与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出现实操困难的状况,和实操教学环节不完备有直接利害关系。主要表现在鉴定实操过程中配套设施不健全,设备陈旧老化严重,计算机应用系统更新速度慢。还有一些人为原因,由于人员的大量集中,可能导致实操场地使用不够或设备不够,参与培训的同学只能集中在观察了解状态下,实操机会较少。应用系统不能及时更新,影响了参考题库的资源使用价值。人才的培养必须以理论作指导,国家试题库的教学资源,一定要保持在及时畅通的状态下随时为供求者服务。
  1.3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管理上的不足
  目前我国职业鉴定机构的设立范围复杂,在管理上没有清晰的层次性。职业鉴定机构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严格的执行标准来开展工作,职业技能鉴定地点的设定上没有充分的考虑到人力和资历的制约因素,导致鉴定工作在考核的要求上无法精准的判断。管理机制不健全就会导致鉴定机构没有固定的监管模式,进而与地方产生多重矛盾。还有一些鉴定机构由于一己私利,为了更过的吸鉴定者来增加收入,不按国家职业鉴定要求办事。自行放宽对考核标准的限制,在忽略鉴定质量的前提下开展工作。很多职业鉴定方与被鉴定出都处于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形成了挂钩性质的鉴定审核过程。审核通过率几乎达到百分之一百,这一现象为考评的公正性带来了巨大的发展阻碍。
  2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方法策略
  2.1 严格控制鉴定质量、规范鉴定行为
  职业技能鉴定结果的保质保量,是此项工作是否有效开展的考核依据之一。坚持质量第一是任何一个行业想要生存发展的依据,也是鉴定考核工作的关键切入点。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考评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进展程序和标准,来评定参与者是否符合鉴定要求。建立监督管理组,在工作环节上做有效监督,从根本上推动考核机制的健全发展。完善考核管理机制,推进技能鉴定工作向规范化和标准化迈进。与此同时,鉴定过程中所需的设备配套设施要健全,在及时更新题库资源的前提下,保证实操工作的有效开展。对陈旧老化严重的设备及时更换,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指导方针不断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对于参与鉴定的被考核人员来说,实操课程等实践动手技能的训练职能必须自行达到标准要求。在鉴定过程中考评人员要规范考评态度和原则,不得应付了事或私下与被鉴定者有不正当交易关系,以此来获得鉴定通过资格。
  2.2 提升职业鉴定工作的技术水平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必须本着科学性和高效性原则,有条不紊的开展下去,保障我国人力资源不出现丢失流损现象。对鉴定试题的资源量、证书信息、考核评定人员做规范的信息管理,确保信息化建设的相对完善。还要加大思想教育宣传,为职业鉴定动作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加强技术管理服务职能,拓宽服务范围尤为重要。不能局限于只在各大高校开展教育工作,为在职其他行业的工作者或下岗人员提供再就业的平台。实操基地建设的完善是鉴定工作开展的保障,实操场所的选择与鉴定质量互相挂钩。保证实操基地的设备齐全,设备使用功能正常。尽可能做到在鉴定考核缓解下,为在岗人员提供一些跨行业发展的机会,兼收素质人才的技能训练。对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做严格要求,提高鉴定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鉴定工作的技术保障水平。除此之外,还要对职业技能鉴定教材资源有效地整理和开发,保证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双向考核的人才标准。
  3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的相关探讨不难得知:在人才济济的就业环境下,想要得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就必须提升自我,做到与自身的实际技能水平相符合。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我国选择人才作用上的筛选机,对社会人才就业和经济发展影响巨大。在其开展过程中,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阻碍前进的步伐。这就要求鉴定机关部门对自身的内部队伍建设要求完善化,坚持鉴定质量第一的工作原则,从根本上解决发展危机,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和社会需要的劳动群体。
  参考文献
  [1] 文武.强化质量、完善机制、推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持续发展――全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座谈会侧记[J].职业,2011(8).
  [2] 陈宇.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回顾与前瞻[J].教育与职业(权威论坛),2007(1).
  [3] 赵伯雄.进一步完善职业基恩能够鉴定制度[J].中国培训(研究与探讨),2004(2).

职业技能中存在的问题(五)
高职院校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各类职业院校举办了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竞赛,技能大赛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各种职业技能大赛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各职业院校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热情也空前高涨,职业院校纷纷制定了激励制度,大力支持和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本文对近几年来我院组队参加全国高职院校各种技能大赛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和研究,找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缺乏竞赛指导教师,实训室及其设备不能满足竞赛要求
  竞赛指导教师应该是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职业岗位工作经验、技能的“双师型”教师,但目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普遍不足;同时,实训室及其设备也不配套、不完善,不能满足竞赛要求。无疑,这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非常不利。
  2.指导教师的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目前,竞赛指导大部分老师既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又承担着科研课题的研究任务,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是一种附带工作,所以他们投入到竞赛指导、训练的时间比较少,这在客观上影响了竞赛的培训质量。
  3.学生参赛积极性不高
  尽管学生都明白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可以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但是,学生参赛积极性不高。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是采取自愿的原则进行的,部分同学因怕困难而不想参加;另一方面可能是有的同学担心基础差而不能获得奖项而不愿报名;因而导致很多学校赛前的组队集训不顺利,报名参赛的学生态度不端正,纪律松散,不肯付出,缺乏吃苦精神;竞赛指导教师感到困难重重。
  4.学生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职业技能竞赛一般需要组队集体参加,是一个团体性的项目。要求队员之间团结协作,配合默契,这样才能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目前,指导过职业技能竞赛的老师普遍感觉到学生缺乏团队精神,突出个人能力,相互埋怨、相互指责。最终在比赛中不能充分发挥团队作用,综合成绩不理想。
  5.竞赛培训与日常教学冲突。
  一是时间进程方面的冲突。参加职业技能竞赛需要花相当多的时间训练,这往往会与日常教学安排不一致;同时,竞赛集训之前学生如果没有修完竞赛中必须用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程,就势必严重影响后面的竞赛训练。二是教学内容方面的冲突。通常学校的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教学内容职业性和实际性不强,与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或者开设的这些课程内容与竞赛所涉及的知识技能有较大差距。参赛选手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新设备、新技术、新流程,有的学生因不熟练,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赛任务。
  二、应采取的对策
  1.加强教师团队和实训基地建设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保障。职业学院首先要注重从具有行业企业一线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引进专业教师;其次对学院现任教师进行职业技能培养,通过校企合作、下企业实践锻炼等形式提高教师的职教能力。目前,多数职业院校对专业教师都推行了“双证”制度。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不同,它与某一职业要求密切结合,反映特殊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这种职业所达到的实际水平。教师如果获取了职业资格证,指导竞赛能力会大大提高。因此,学校应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组建一支受学生欢迎的数量多、质量高、既懂教学又懂生产技术的专兼结合、老中青搭配的“双师型”名优教师团队。同时,建立健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完善和配套实习实训设备,为竞赛培训创造良好的条件。
  2.建立健全参加竞赛激励机制
  首先职业院校要建立健全有利于职业技能竞赛的教师工作考评机制,将教师指导学生竞赛的工作纳入教师教学工作范畴。这样才能解决好竞赛指导教师正常的工作待遇问题;同时还应将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作为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必要条件,这样才能解决好竞赛指导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发展问题。目前,多数院校对比赛教师的激励是以奖代酬,一般规定:老师个人获得的荣誉、奖金等归个人所有,学生的归学生所有;另外按获奖等级再给予老师以不同级别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其结果是:指导教师在备赛的过程无论加班加点多长时间,只要学生(或本人)没有得奖,那就一切都是徒劳。众所周知,作为比赛,获奖者只有少数,那么这种激励制度就忽视了没有获奖的人的劳动付出。职业院校的竞赛激励制度应该兼顾对劳动付出的回报和队获奖者的鼓励,指导教师的备赛集训按正常教学计课酬、用奖金等对获奖者以卓越工作成绩的激励。
  3.狠抓学风建设,开展职业规划和职业理想教育
  学生参赛积极性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学风问题。职业院校要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根本上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转变学风。职业技能大赛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他们成功就业和最终实现职业理想打好基础。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职业规划和职业理想教育。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比如我们学院为了抓学风还制订了“两个抓手”的活动措施。一是以狠抓考风考纪为抓手的学风建设活动,以考风促学风。从05年下半年开始,学院狠抓考风考纪。到目前为止,考试作弊的明显减少了而学习成绩大大提高。二是以团学活动为抓手的学风建设活动,以学生活动为载体育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将学生的课余精力从网络游戏中引导到学习和活动中来,学生上课的精力明显好于往年,学习成绩显著提高。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我为学生献爱心”活动,真正实现既教书又育人,在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采取分组教学法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所谓分组教学法是指在班级授课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和现有的教学资源情况,依据一定的标准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职业学院的竞赛培训既要是分组进行,又是实训教学,适合运用这种方法。分组教学法的精髓是合作相帮、共同提高。这种方法既能够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作用,又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能够体现学生在学习中既合作又竞争,既学到经验又发展创新。既是分层教学又是因材施教。既重视过程又注重结论。竞赛培训中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当代中国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合作意识的心理特点和实际,体现了学生在实训中主体性、创造性、平等性和发展性,突出了实践性。实践证明:采取分组实践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5.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工作任务导向,贴近企业生产实际”是近年来职业技能大赛题目设置的一大特点。这就要求课程内容的组织必须与生产实际一致。要求竞赛指导教师以“基于工作过程,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这样,“基于实际工作过程整合和安排教学内容”等职业教育教学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顺利得以实现和运用。教育部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要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总之,当前高职院校在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只要我们认真研究,一定可以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更好地为职业技能竞赛和专业建设服务。(作者单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徐洁.技能竞赛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启示.管理观察,2010(28)
  [2]王绍章.论职业技能竞赛的作用[J].成人教育,2011,(7):16-18.
  [3]张胜云,蔡琛.关于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思考[J].石油教育,2010,(6):14-15.
  社,2000: 446

职业技能中存在的问题(六)
关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的问题及建议

  摘 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奉献了青春和汗水,但仍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这些劳动力仍然是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项艰巨的社会及经济工作。当前的社会形式下,做好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是一个帮助农民工有效转移的好办法,我国各地也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为农民工提高文化素质,增长劳动技能,拓展就业门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农民工职业培训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还有很大的提升和改善的空间。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资金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1 当前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民工对职业技能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
  农民工都来自农村,从小就生活在远离城市的地方,思想传统守旧,眼界较窄,容易安于现状,谋求突破和发展的想法不是很强烈,多年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点很难一时改变,加之文化程度都不高,接受新事物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对于一些培训根本不想参与,认为可有可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另外,由于农民工进城打工,多数都是权益之计的短期行为,而且多集中在一些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基本以出卖劳动力为主,整体收入不高,时间又受限制,所以没有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来参加培训,就是有意愿受训,也不具备条件进行接受培训。
  1.2 农民工职业培训的规划与管理不到位
  当前虽然全国各地从上到下都在积极的为农民工的培训找出路,出谋划策寻点子,许多部门也认真努力的去抓,去落实,但要知道我国的人口基数有多大,几亿农民的问题,绝对是个巨大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而目前主管这项目工作的主要由农业、人力、科技、教育、建设等部门,这些部门都是各司其职,各分一项,各部门虽然都在努力,却很难形成合力,缺乏统一和协调,这就形也了资源整合不到位,培训的效果也大打折扣,这种管理不统一,规划不协调的局面导致农民工培训的规模小、资源利用率低、效果不如意、培训体系不完整。
  1.3 资金不足,师资力量弱,设施设备条件差
  由于目前农民工培训的主要资金都是来自于中央及地方的财政,而一些地方一无工厂二无资源,主要靠的就是土地财政,地卖完了,财政就紧张了,更不要说进行培训了,多数地方虽然各级财政都努力挤出一点资金来搞培训,但却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多大的问题。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使得培训资金不足,致使培训工作步履为艰,这就造成很多农民工外出多年,却从未参加过培训,一直以出卖体力为主。资金的缺乏导致一些培训机构很难购进先进的教学、实习、实训的设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只是个概念,多数学校只能使用一些生产一线淘汰的旧设备来进行实习,效果自然是落后的。另外,由于资金的不足很难请到理论高、技术强的老师来讲课,绝大多数学校的教师都是挂职的,一些老师同时在几个培训机构挂职,所以也像明星走穴一样,真正上课的时间少之又少,而一些水平不高的老师虽然能专职讲课,但由于业务能力及水平的限制,基本上都是讲的一些书本上的知识,技能上的指导操作却成为短板,纸上谈兵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2 关于加强农民工培训的对策及建议
  2.1 大力提高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认识
  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工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的最快速最有效的办法,也是转移农村劳动的直接手段,对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农村建设、稳定社会、协调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农民工、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企业主等都要充分认识到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重要性。首先是主管部门要先提高认识并切实行动起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广播、教育、现身说法大力宣传农民工培训是利国利民的工程。
  2.2 建立多元的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投入渠道
  要合理构建培训的资金投入体系,形成“政府主导、多方筹集”的资金来源模式,以政府投入为主,向大中型企业征收一点作为培训基金,引入市场机制,鼓励一些民间资本投入到农民工培训中来,充足保证资金来源,各级政府对于农民工的培训资金也要严格监管,务必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只有保证资金,才能把培训工作高水平、高质量的完成。
  2.3 整合培训资源,形成合力,有效培训
  整合农业、科技、教育、劳动、财政等部门的优势资源,形成一个系统的完善的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对于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组织、规划、资金、内容等进行统筹安排,统一管理,形成清晰明确的培训格局,根据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层次结构、类型结构、劳动力市场变化,科学合理的设置培训内容,整合各地的高校、职校、科技示范园区的一些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做到培训有形有物,内容充实,操作性强,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4 完善法律支持体系
  要从法律上确立劳动就业预备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及劳动准入制度。即严格规定完成基础教育的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必须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城市用工单位必须依法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求职者中录用职工,促使职业技能培训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2.5 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
  由于农村的地理特点限制,农村的基础教育相对落后,农村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这就造成了农村儿童一开始比城市儿童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以后走向社会的发展机会也相对较少,自然成为弱势群体。所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创造条件为农村人口提供更多的教育,确保教育质量,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许连敏(1964-),女,大专,就职吉林省榆树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职业技能中存在的问题

http://m.zhuodaoren.com/shenghuo317648/

推荐访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专题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围绕传承中华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主题开展诗歌小说阅读活动呈现原创作品 下一篇:满足充电条件的备自投经过一段延时后才能自动投入备用电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