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现状及发展

2016-07-27 热点事件 阅读:

广场舞现状及发展(一)
广场舞发展现状及特征

浅谈广场舞的发展现状及特征

摘 要:作为广场文化重要表现形式的广场舞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政府在县以上城市建立了许多文化广场。广场舞蹈悄然发生的大变化,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如今的广场舞蹈活跃在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成为城市乡村生活的亮点和风景线。同时给予了广场舞新的内容。

关键词:广场舞;现状;特征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2-0120-01

广场舞蹈是舞蹈艺术中最大的一个子系统。我国有五十多个民族,单汉民族就有千千万万个广场舞蹈形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广场舞蹈形式,广场舞蹈几乎遍布了祖国每一个角落。所以讲广场舞蹈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

一、广场舞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广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广场文化重要表现形式的广场舞蹈,更呈方兴未艾之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政府在县以上城市建立了许多文化广场。广场舞蹈悄然发生的大变化,广场舞从乡村走进城市,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如今的广场舞蹈活跃在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成为城市乡村生活的亮点

广场舞现状及发展(二)
郑州市城区广场舞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cn

郑州市城区广场舞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钱芊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年第14期

摘 要 广场舞作为一种新兴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只要有一块空地,有一套音响设备就能开展起来,同时又不受人数、年龄限制,投资少、消费低并且能起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交友娱乐的作用。深受群众喜欢。为了使郑州市广场舞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所以本文针对郑州市区广场舞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了郑州市广场舞的现状和开展时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对策,以解决广场舞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 郑州城区 广场舞 现状调查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广场舞就是指人们自发集中到某一个固定的公共区域,以锻炼身体为目的,以音乐和肢体活动相结合的形式,所开展的一种群体性健身活动。

广场舞的主要特点是内容具有多样、动作具有简洁性、区域具有开放性、锻炼过程具有娱乐性、群众基础广泛并且相对固定;广场健身舞主要有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机体的协调性,塑造身体曲线,缓解压力等功能 。

2郑州市城区广场健身舞开展的现状

2.1郑州市城区广场舞健身参与者的性别调查

参与广场健身舞的人群在性别上有明显的分类,参与的大部分人员以女性为主。第一,广场健身舞的音乐编排和主流动作都以女性的柔美路线为主。第二,普遍的大众认为舞蹈是女性的特长,男性在肢体律动方面能力低于女性。第三,一般社区的广场健身舞的组织者都是女性,男性也自然会认为,练习广场健身舞的人群主流就应该是女性。

2.2郑州市城区广场舞参与者的年龄调查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广场健身舞的主要练习人群是中老年人群。由于中老年人平时的闲暇时光较多,生活压力较小,但是身体已经开始出现一些衰老的迹象,身体素质也不断下降。所以,此年龄阶段的人群既有充足的时间参加广场健身舞的锻炼,又有主观的心理意识要参加锻炼,增强体质。

2.3郑州市广场健身舞参与者的动机调查

广场舞现状及发展(三)
关于杭州市广场舞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论杭州市广场舞发展情况

关于杭州市广场舞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广场舞现状及发展】

摘 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文化的需要,各种各样的健身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尤其是源于社会生活的广场健身舞,自2008年奥运会后在城市及农村中兴起并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民群众尤其是中老年人的业余生活。通过对杭州广场舞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广场舞发展状况中,制约因素主要在于广场舞活动会与居民日常生活发生摩擦。目前广场舞存在的问题是中老年人对广场舞缺乏正确的认识、硬件条件不足、缺少专业的健身指导员、缺乏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伴奏乐适听性不高,解决的对策主要在加大相关投入、组建专门管理队伍、出台相关政策和加强宣传。

关键词:广场舞 风靡程度 社会反映 待改进之处 建议

引言:

2013年,广场舞的热潮席卷大江南北,一块空地,一台音响就可以聚拢一群人跳上二

三小时,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围绕广场舞发生的纠纷也愈演愈烈。4月,成都市一小区几家临街住户由于长期受楼下广场舞音乐困扰,一气之下向楼下跳舞的人群扔水弹;10月,武汉市一小区内正在跳广场舞的人群遭到楼上业主泼粪;11月6日北京市昌平区,施某因跳舞放音乐音量大之事与邻居发生争吵,后持其藏匿的猎枪朝天鸣枪,还放出自己养的3只藏獒冲散跳舞人群。在这一系列事件背后,广场舞将何去何从。杭州市的广场舞发展状况又是如何?

一 广场舞的定义

广场舞蹈是舞蹈艺术中最大的一个种类,广场舞蹈是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以特殊的

【广场舞现状及发展】

表演形式、热情欢快的表演内容、以集体舞为主体来表演的舞蹈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民群众创造了广场舞蹈,发展了广场舞蹈,使这一民间艺术之花深深扎根于广大群众的社会生活之中。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进入

20世纪90年代以后,政府在县以上城市建立了许多文化广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广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广场文化重要表现形式的广场艺术,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广场舞蹈悄然发生的大变化,广场舞从乡村走进城市,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

它不受场地、舞种等限制,多是群众自发组织,具有健体、健心、降脂减肥、健脑、健

美的功效,因而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广场舞蹈的配乐往往是年度“神曲”,例如《最炫名族风》、《荷塘月色》等。

二 杭州市广场舞的发展状况

杭州市近几年广场舞蓬勃发展,在信义坊湖墅路、吴山广场、西城广场、西湖广场、

【广场舞现状及发展】

庆春广场、近江广场、大关公园都聚集着很多广场舞爱好者。为深入了解杭州市广场舞发展现状,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

本次问卷调查,我们通过纸质问卷、网络问卷的发放,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02份。 其中,参与调查的男性有32位,女性有70位。数据分析如下【广场舞现状及发展】

年龄段分布如下:

职业分布如下:

从问卷第一题可以看出,参与调查的人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跳广场舞的,占45.1%,另一类是不跳广场舞的,占54.9%。

根据题型设计,2-10题不跳广场舞的人员不做,我们首先分析综合题,即所有人都要做的题目。

首先是大众对广场舞的喜爱程度,由下图可以看出,多数人对广场舞呈现一般或是喜欢的态度,只有少数人明确指出其不喜欢甚至极度不喜欢广场舞。【广场舞现状及发展】

再对影响大众参加广场舞的因素进行分析,由下图可以知晓,工作忙、家务忙、没有场地、怕受嘲笑、组织不力、宣传不足、缺乏培训这些因素都有影响大众参与广场舞。其中比较高的因素是工作和家务忙,这两者使得人的空闲时间变少,这应该是影响的主要因素——缺少时间。【广场舞现状及发展】

13、14题均为与广场舞播放的音乐有关,将其综合考虑,可以发现,只有少数的人认为广场舞音量过大,然而大部分人或多或少认为广场舞是会对周围居民的休息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

由下图可知,在大众眼中,广场舞带来的负面影响比重最大的是它的声音,多数人觉得其声音太响;其次是其可能造成围观现象,造成道路拥堵,可能引发事故;再来是广场舞的新意不够;再来,广场舞多数在公园、街道等地方进行,场所较为简陋;可能由于大多广场舞是为了健身而跳,动作方面缺少些许专业舞蹈的优美。

在所有参加广场舞的人中,参加广场舞的频率为一周一到两次的人占大多数,达到51.34%,而能坚持每天参加的人有10.86%。其中刚接触广场舞的人数占32.7%,接触时

间在半年之内到两年之间的人数占51.9%,接触时间有三年以上的人达到15.4%。

据调查发现,参与广场舞的多数人刚开始是通过朋友带领的途径接触广场舞的,参与广场舞的过程中大多数人也是无指导或是有临时义务人员指导,

广场舞是一种非常休闲的舞蹈方式,同时也不需要参与人员有较多的金钱付出。据调查发现将近50%的人一个月参与广场舞的消费不到10元,只有10%的人花费过百。

综上所述,现如今参加广场舞的人以女性为主,4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参与众多,广场舞的资金花费比较少,舞种丰富,音乐也是多种多样,以小区空地和附近小广场为主要跳舞场地。由于广场舞蹈的特殊性,在娱乐中起到健身美体的作用,所以广场舞越来越受到杭州市中老年女性的喜爱,但在其发展中出现了跳舞时间过长,音量过大,影响附近居民休息的情况,在一些小区出现居民屡屡投诉,甚至有争执发生,而调查也反映出年轻人参与度不高,执教的人少且多非专业,舞曲单调的情况。目前杭州市广场舞发展呈现快速发展,但后劲不足的态势。

三.杭州市广场舞兴起的原因分析

1.中老年人健康需求水平提高

调查显示,广场舞参与主体的年龄集中在45-59岁,这个群体的特征是工作、家庭都达到了人生的稳定期,他们基本没有什么烦心事,压力也小,因而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另一方面,这个年龄段的群体机体功能开始衰退,往往表现出体质虚弱、免疫力降低的状况,不仅是整个社会越来越关注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老年人自身也对健康有着迫切地追求。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广场健身舞具有降血压、舒筋活血、调节体重、增强肺活量、促进消化吸收、提高免疫力、缓解精神压力等作用,如广场舞中的甩手舞,简单易学,是一种健康减肥、疏通经络的良好方式。因此,广场舞一经兴起便受到追求健康生活、注重提高生活品质的广大中老年人的欢迎和支持。

2.广场舞丰富了中老年人的空巢生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平时缺少社交活动,极易产生心理失调症状,变得低沉缓慢和淡漠。而广场舞作为一个中老年人较为集中的群体,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的社会交往需要,在一起学习、一起舞动、一起锻炼的过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空间,追求了自己的爱好,排遣孤独,结交朋友,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另外,广场舞是作为一种舞蹈,其与生俱来的宗旨就是追求美、锻炼美,这能使老年人在舞蹈中找到属于自身的价值。清晨或暮晚,优雅的音乐,陶冶心灵;清新的空气,舒畅心脾。伴随节奏将内心压抑或疲劳释放在舞姿上,注意力转移在肢体的协调,久而久之,自然能调节情绪,做到身心愉悦。“发展的全面性是指:无论是这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还是其组织、管理、生产、分配及决策实施等,只有能够体现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表现出发展的全面性特点,才能真正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广场舞的兴起无疑就是发展全面行的一个体现,让老年人充分享受到国家发展所带来的好处,丰富其精神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3.广场舞符合老年人保守节俭的消费特征

中老年人观念保守,做事谨慎,在消费上讲究实用廉价,健身房等锻炼场所对老年人来说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消费,很多人往往不愿承受。而广场舞因陋就简,具有自发性等特征,即自发组织跳广场舞,自掏腰包添置设备,主动从网上看视频学习舞蹈,甚至到外地“取经”,学会后教大家,教群众跳舞的领舞者,也往往不计报酬。在广场舞的消费上,也是从“自愿”出发,调查显示,对广场舞表现出无比热爱且有经济条件的老年人往往会购置一些相关服饰、书籍;而没有经济条件的中老年人减少消费,简单着装也照样尽情尽性。

4.表演或比赛对广场舞的宣传影响

对于一种新兴事物,若单纯地说教等间接宣传,很难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对于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中老年人来说,直接地切身感受能有更好的效果。广场舞基本上是露天演绎,就像是实地宣传,以真实的场面来扩大它的影响力,加深人们对它的印象;而音响的嘹亮,气氛的活跃总能吸引众多围观群众,激起一些市民强烈的参与欲望。而杭州众多的文化广场恰好为广场舞的演绎提供了天然“大舞台”,多为人流密集之所,宣传面广,宣传效果好。另外,比赛作为宣传广场舞最有力的手段,在杭州也算运用较多,在2013年11月的富春江杯上公开广场舞比赛《相约北京》,使广场舞这种民间性质的运动登上了大雅之堂,当然也获得了如潮的好评。采访中也了解到,大多数人通过观看和参加比赛加深了对广场舞的理解,能在比赛中获得强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自我价值得以实现,更能在比赛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四 制约杭州广场舞发展原因分析

1.中老年人对广场舞缺乏认识

广场舞虽然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普及,但是参与率还不是很高,很多人对广场舞缺乏认识,认为只是一群老太太、老爷爷无聊时的一种消遣。通过采访,有些老太太觉得在大庭广众跳舞是一件不大光彩的事情,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悖,老年人就应该本分点,晚上早点回家,而不是滞留在外面集会跳舞。其实广场舞带给中老年人的不止是无聊时 的消遣,它有着健身的功效,还能消除紧张的情绪和缓解压力,练习者在优美动听的音乐、美妙的舞姿中,消除疲劳、陶冶心灵,感受到愉快的情绪,从而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除此之外,跳广场舞还有利于减缓记忆衰退的速度,通过练习以及对大脑神经的不断刺激,来减缓记忆力减退的生理现象,达到良好的健脑效果。

2.场地和设施等硬件条件不足

虽然现在广场舞在逐渐普及,但是场地和硬件也不是很完善,大部分的社区老年人只能在露天跳舞,一旦遇上特殊天气就不能正常进行。硬件设施也不能及时跟上,用的设备都非

广场舞现状及发展(四)
浅谈广场舞的发展现状及特征

  摘 要:作为广场文化重要表现形式的广场舞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政府在县以上城市建立了许多文化广场。广场舞蹈悄然发生的大变化,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如今的广场舞蹈活跃在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成为城市乡村生活的亮点和风景线。同时给予了广场舞新的内容。

  关键词:广场舞;现状;特征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2-0120-01
  广场舞蹈是舞蹈艺术中最大的一个子系统。我国有五十多个民族,单汉民族就有千千万万个广场舞蹈形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广场舞蹈形式,广场舞蹈几乎遍布了祖国每一个角落。所以讲广场舞蹈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
  一、广场舞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广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广场文化重要表现形式的广场舞蹈,更呈方兴未艾之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政府在县以上城市建立了许多文化广场。广场舞蹈悄然发生的大变化,广场舞从乡村走进城市,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如今的广场舞蹈活跃在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成为城市乡村生活的亮点和风景线。同时给予了广场舞新的内容。由于广场舞蹈艺术的特殊性,在娱乐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健身作用,使广场舞成为娱乐健身为一体的舞蹈。在全国各地从早到晚,都能看到广场舞的影子。当你踏入市内的任何一个广场,都会看到人们踏着音乐的节拍快乐舞动的身影。无论男女老少,他们都在用这种健身的方式展示着幸福、展示着快乐。
  对于广场舞现状的笔者做了社会调查:
  (一)参加人员情况
  从年龄上看30―50岁参加广场健身舞锻炼的人数占66%,50―60岁参加广场舞锻炼的人数占24%,60岁以上仅占10%。由此看出:由于广场健身舞的运动特点,低龄老人更乐于参加。从文化程度来看,参加广场健身舞的中老年妇女大学或大学以上占17%,高中占22%,初中占42%,其他占13%。不同文化层次的老年人对健康的认识不同。文化层次高的老年人对健康相关知识了解较多,对自身健康更为重视,很容易投人到健身舞锻炼中来。
  (二)参加广场舞的目的
  通过调查,参与者锻炼的目的依次分为:健体、运动减肥;调节情绪、消除疲劳、愉悦心情;结识朋友、增进人际交往,还有的是为了消磨时间等。调查显示,广场舞能满足人们健身娱乐、调节心情、重建与人交往的需要。
  (三)广场舞的时间安排
  大部分广场健身舞参与者坚持天天练习;每次练习1―1.5小时。通过调查了解到清晨和晚餐后是参与者普遍选择的锻炼时段。30―40年龄段的女性锻炼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变化性,41―50岁年龄段的女性由于工作、家务繁忙,只能靠挤时间才能进行广场健身舞锻炼,而且计划性不足,50岁以上女性空闲时间多,生活比较有规律,因此,锻炼时段比较固定。
  (四)广场健身舞的组织情况
  广场健身舞的组织类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社区组织,锻炼人数占广场健身舞参与者的15%;一类是民间自发的非社区组织,占广场健身舞参与者的75%。从调查中显示,有65%的广场舞练习者认为:由于练习中缺乏有效指导,使得练习带有盲目性,学习效率不高。因此,建立和完善一个强有力的活动组织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和场所,是非常必要的。
  (五)广场健身舞参与者心血管、呼吸系统锻炼效果分析
  从访问参与者的调查情况来看,93%的人属于健康状态,说明广场键身舞在调节参与者血压,维持心脏正常运转方面有一定功效。在肺功能方面,参与者的肺活量均稍微大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
  (六)广场健身舞参与者心理功能结果分析
  广场健身舞的参与者记忆力明显好于一般同龄人群。这与在舞蹈活动中,需要记忆大量舞蹈动作,并需要注意肢体的协调配合不无关系。在放松心理缓解压力方面,参与者由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利于彼此交流的社交圈子,相互间的倾诉变得极为普遍。
  二、广场舞的特征
  (一)参与形式的少局限性、广适应性
  广场舞蹈不是在剧场表演,剧场表演舞台幕布把观众和演员隔离开来;分为舞台表演区和观众欣赏区,使观众和演员分开。而广场舞蹈是在观众当中表演,演员至少有三个面对着观众直接表演,演员和观众能直接交流。舞台和观众是一体的,观众和演员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使观众有一种特殊的感受。
  (二)音乐题材的丰富性
  广场舞蹈的舞台和观众是一体的,不受传统的条条框框所限制。可以创作全新的音乐、全新的舞蹈,编导可自由发挥。广场舞蹈有原生态的广场舞蹈,有加工整理的广场舞蹈,还有创新的广场舞蹈,大部分的流行歌曲,都能做为广场舞的音乐伴奏
  (三)广场舞是以集体舞为主要表现手段
  广场舞是群众参与性很强的表演艺术形式。表演方式都以集体舞出现,少则十几人多则几百人,场面红火热闹。广场舞蹈一定是在广场上表演,表演场地一般都比较宽阔,表演人数不能太少。所以广场舞蹈一般都是以集体舞的形式来表现的。在宽阔的场地中表演大多都不用独人舞、双人舞、三人舞的形式来表演。
  (四)因陋就简
  广场舞蹈是在广场上表演的艺术形式,同时广场舞的表演方式有很大的灵活性,时间可长可短,完全体现主客观的意愿和需要。广场这个表演环境不可能有很好的布景舞美来体现很复杂的表现内容。所以广场舞蹈无论是在表现内容上,舞蹈结构上都不能搞得过于复杂,只能以饱满的情绪和队形的变化来博得观众的喜爱。
  (五)自娱性
  自广场舞蹈产生以来自娱性是广场舞蹈的主要特征。民众在参与广场舞蹈时并不要求名利,完全是为了自娱。如正月十五闹花灯,晨练时的广场舞,大部分都是民众自发性的表演。
  广场舞是利用舞蹈来抒发情感的艺术,使舞者内在情感得以宣泄,产生精神振奋的愉悦感。同时观赏者也得到精神享受。这使舞者得到表现自我的机会,产生自我价值感。这就是决定广场舞自娱乐性的原因所在。
  ★本文系2012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广场舞视觉下的和谐人际关系研究》成果论文,项目编号为:SZ126016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于平.高教舞蹈综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3]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4]于平.舞蹈形态学[M].北京舞蹈学院出版社,1998.
  [5]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孙林.健身排舞的基本特征及其价值研究[J].湖北体育大学出版社.

广场舞现状及发展(五)
广场舞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迅速,在城市与乡镇等拥有多处大型广场处,尤其以广场舞为代表。但是,频频有新闻报道称广场舞舞蹈者和周围居民发生冲突。由此引发人们对广场舞究竟该不该进行,该在哪里进行,如何组织如何管理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本文从体育管理的角度阐述了广场舞进行的意义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和管理工作。

  关键词:广场舞;冲突;引导;体育管理
  引言
  2013年11月6日,《北京青年报》记者李罡报导,由于邻居跳广场舞放音响过大影响了自己休息,56岁的施某拿出家中藏匿的双筒猎枪朝天鸣枪,其还放出自己饲养的3只藏獒冲散跳舞人群。昨天上午,施某因涉嫌非法持有枪支罪在昌平法院受审。
  近年来,有关因广场舞扰民而引发广场舞舞蹈者和周围居民冲突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多,广场舞与广场舞舞蹈者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来。
  1.广场舞定义
  所谓广场舞,即在广场上进行的舞蹈。多由40—60岁的中老年妇女在空余的户外场地伴随一些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自发组织形成。由于广场舞是自发组织形成,较少得到专业辅导,因此广场舞的编导工作多由一些退休的文体工作者或者问题爱好者来自发承担。目前,我国广场舞多是在扭秧歌的基础上加几个动作和一些简单的队形变换,适合所有有舞蹈基础和没有舞蹈基础的人群。
  2.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也有了新的高水平的追求。广场舞作为一种简单的娱乐性与健身性融为一体的运动,就受到了人们的极大欢迎。广场舞多在一些空余的公共场地上进行,如广场、公园、室外篮球场甚至是一些大型商场门前的停车场,这些场地在广场舞所开展的时间——19:00之后,绝大多数是免费的。广场舞所需设备仅仅是一些简单的音响器材,编舞及领舞也大部分是义务从事。鉴于这些,广场舞参与的费用基本上为零或者价格非常低廉,仅仅需要承担音响的费用。另一方面,广场舞舞蹈动作简单,音乐节奏感强且具有感染力,基本上适合所有人群。另外,从时间上来说,广场舞开始的时段多为晚上19:00之后,大部分居民正常的工作生活事宜基本都已完成,拥有闲暇时间。综上所述,广场舞因其收费、参与的低门槛及时间的合适性广受大众欢迎。
  广场舞,顾名思义,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广场”,也就是活动的场地。如上文所说,这类场地通常是室外的较为平坦的空地。而根据目前我国的公共体育场地存在现状,明显无法满足我国民众当前的需求量。广场舞因此会受到限制,广场舞从事人群会寻找一些非体育场地进行广场舞。这就引发了广场舞的场地需求问题。
  2013年11月5日“广场舞冲突事件”的发生绝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而是长期以来广场舞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社会存在产生的摩擦与矛盾的一个爆发点。
  在2013年11月5日的“广场舞冲突事件”中,事发原因是当事人施某因为不满自己家附近持续存在的广场舞音乐。这就存在广场舞的正常开展与其他居民的正当权利之间的矛盾。广场舞因其巨大的音乐播放声音确实对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干扰。而广场舞从事人群也存在其事实上的困难,没有专业的室内或者室外场馆来容纳广场舞从事人群来举行这些活动。相应地,专业的室外或者室内场地可能会一定程度上为广场舞的大众参与性增加障碍,影响到广场舞的大众参与性。
  3.对策
  如何健康有序地开展以广场舞为代表的群众体育?政府、社区、群众三者应该共同参与到这个区域性社会体育架构立,以形成健康、长期的社会体育开展氛围。
  首先,政府应该起到良好的组织、协调、规划作用,做好公共服务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政府应该为群众体育的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同时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实施办法,使群众体育的开展范围、开展方向等有据可依。同时,对群众体育要有专门的管理引导机构,确保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办法措施的实施。政府应该在社会公共资源配置上充分考虑群众体育的需求,尽量为群众体育提供尽可能多的公共体育资源,引导多种形式的群众体育的开展。在对待社区上,政府应该充分引导扶持社区的发展,以便让社区在群众体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政府、社区、群众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才能使政府在群众体育的发展中提供良好、高效的公共服务。
  社区作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媒介,在政府的行政干预死角、盲点里充分发挥一定的监管、协调、规划活动。在以广场舞为代表的参与性强、参与人数多的群众体育中,社区更应该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协助政府宏观性指导建议的实施工作的完成。具体到广场舞,社区应该在当中积极地协调,以平衡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需求与矛盾,最终达到整个社区的和谐发展和群众体育的健康开展。
  群众在积极地参与群众体育的同时,应该具有高度的公民自觉性,充分地遵循社区与政府的指导与要求,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正当公民权利。同时,群众作为群众体育从事的主体,应该从自身条件及周围环境出发,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锻炼方式。如:社区内跳广场舞噪音太大,影响他人正常生活的,可以选择从事音乐声音柔和的中国传统健身——舞剑、太极拳或者柔力球等。也可将广场舞时间改为早上9:00之后不影响他人正常休息的时段。不管群众体育以何种形式何种时间何种地点出现,都应该建立在群众遵循政府、社区的指导建议下,建立在对他人的正当公民权利的尊重之上。
  4.预期研究结果
  在这种区域性体育架构里,政府、社区、群众三者各司其职、各安其规,形成良性循环。群众体育开展成功,群众体质增强,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的公共负担,政府就有余力来投资更多的公共体育资源投放。更多的公共资源投放又会刺激群众参与群众体育的积极性,社区也会组织、协调、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如此一来,类似“广场舞冲突”之类的事件将会大大减少。(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浅析广场舞的发展及定位》 王荣红 [J] 2011
  [2]《浅析我国广场舞健身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宋和明 [J] 2013
  [3]《广场健身舞研究现状综述与趋势展望》 牟顶红[J]2010
  [4]《广场舞文化溯源与发展瓶颈》 窦彦丽 窦彦雪 [J]2013
  [5]《浅谈广场舞的开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于研[J]2013

广场舞现状及发展(六)
广场舞研究综述

  【摘 要】经文献检索、统计,以广场舞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和报纸评论等有四百多篇,主要集中在广场舞的概念及其艺术特征、广场舞的作用、广场舞噪音扰民成因及治理等几个方面。对这些内容梳理,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广场舞课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广场舞;研究综述;噪音扰民
  一、关于广场舞的概念及其艺术特征的研究
  牟顶红(2010)认为,“现代广场舞是指人民群众自发的,在广场上进行的、统一的,以健身、自娱、交友为目,在音乐伴奏下的以舞蹈为载体的健身活动”。
  雷胜辉(2011)认为,“广场舞蹈应当是这样一种舞蹈形式――以开放的形式、简单的方式、在广场上展开的、适合大众普遍参与的能够愉悦身心、强身健体的艺术形式”。
  王芳(2012)认为,“广场上表演的舞蹈,主要指活跃在广场的业余艺术表演团队,如健身操(舞)队、太极扇舞队、秧歌舞队等”,其主要特征是“舞步、步法及结构通常简单易学”、“多为群众自发组织,没有固定人员和时间限制,带有松散性、随意性和休闲性”。
  周丽云(2012)认为,广场舞是指人们在广场上随性进行的以健身、娱乐等为目的,以操、舞为载体,并体现音乐主题的各种身体活动的总称,并将其特征归纳为群众性、多样性、自娱性、简易性、开放性和集体性六方面。
  二、关于广场舞盛行的原因与作用方面的研究
  彭文革(2012)指出,“现代社会日益增多的心理疾病、肥胖症、久坐的生活方式、人口老龄化以及保健的高成本”,而“广场舞人人都能参与,且无需特定的场合,人数不限,这是其功能价值继续增强根源”。
  丁汉辉(2014)也指出,广场舞“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态势迅速在我国蹿红,是群众健身意识增强、物质文化需求增强、广场舞对场地、设备要求低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上海市委党校沈士光教授(2014)指出,广场舞舞者大多数是 50 岁以上大妈。30 多年前,她们正值妙龄,但跳广场舞的时间点对于当年的她们来说,或是刚插完秧湿着脚从田里回到家中淘米烧晚饭,或是尚在下班途中。30 多年后衣食无忧,跳广场舞是“弥补了她们年轻时的缺憾”。
  三、关于广场舞噪音扰民成因及对策方面的研究
  关于广场舞噪音扰民的原因,一个社会共识是公共文化基础设备薄弱,社会上可供她们不扰民跳舞的地方太少。沈士光(2014)则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剖析当前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他指出目前管理部门尴尬的陷入了“机构困境”,以至对广场舞纠纷“该不该管,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一筹莫展。鲍勇剑(2013)则从经济学角度指出,广场舞扰民现象是城市公共产品和私有产品之间边界模糊,共享资源和公共集体行动缺乏规则导致的后果。
  关于如何解决广场舞扰民问题,长效机制是从城市规划上进行疏导,加大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给大妈广场舞一个容身之处。就短期而言,学术界也提出了主张、观点和方案。
  金纬(2014)认为,受到广场舞影响的人有权要求广场舞组织和参与者提供补偿。如果双方能就该补偿或赔偿费用达成一致,那么可以就广场舞的时间和音量上做出有约束力的协议;如果达不成一致,那么广场舞就不应当再跳下去。
  上海交通大学赵文杰(2014)教授提出广场舞管理引入奖惩机制的观点。具体操作是通过社区体育中心或者街道,为辖区内广场舞团队设立年度奖励基金。如果广场舞团队活动没有发生居民投诉,就予以奖励;反之,可以要求团队停止活动并及时整改。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鲍勇剑(2014)提出“社区治理广场舞扰民问题的”理念。具体而言是让居住在小区内的大妈担任组织者,让拥有场地的商家与组织者沟通,划分拥有权、仲裁权和友好使用时段及权利,让居民区的城管调查和管理周边空地的情况,罗列出能够活动的时间和规则,参与者签署协议,共同接受城管的管理等。
  四、关于上述研究成果的一个简要评价
  从以上研究成果来看,关于广场舞的研究,基本上已成体系,但还有许多不足:
  第一,研究视角、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关于广场舞盛行的成因和作用方面的研究为例,目前研究只证实了广场舞在增强老年人身心健康,加强社区成员沟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广场舞在丰富基层文化内容和形式,提高市民自治能力以及在促进经济稳定与增长等方面的文化、政治、经济、社会效应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而这些研究结论直接关系到我们如何对待广场舞。
  第二,研究方法方面实证研究非常少。通过文献检索发现,除了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代敏(2011)、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周丽云(2012)、江西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的王兆征(2013)等少数人对广场舞做了实地调研之外,及少有学者对广场舞开展实证研究。其结果是导致一个关键问题尚不清楚,即在我国城市广场舞只是一种暂时的社会现象?还是今后的一种常态?如果只是一种暂时的社会现象则研究意义不大,但如是今后的一种常态,其噪音扰民问题就非常值得研究。因此,进一步开展广场舞实地调研非常有必要。
  第三,关键问题尚未解决,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是制约该种艺术形式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障碍,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广场舞的命运可能会象部分学者所主张的“广场舞就不应该跳下去”。正因如此,许多学者提出了治理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的主张、方案,然而这些主张、方案目前还是处于真知灼见的设想状态,是否对,能否有效?需要进一步论证和检验。
  参考文献
  [1] 牟顶红.广场健身舞研究现状综述与趋势展望[J].科技风,2010(12).
  [2] 雷胜辉.论广场舞蹈的艺术特征[J].大众文艺,2011(4).
  [3] 彭文革.广场舞蹈的现状、特征、价值与推广对策探析[J].体育人文社会学,2012(2).
  [4] 周丽云.福州市城区广场舞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郭江华(1977- ),男,江西南昌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广场舞现状及发展

http://m.zhuodaoren.com/shenghuo299416/

推荐访问:花蝴蝶广场舞 广场舞踩踩踩

热点事件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别让“异质思维”成为“沉没的声音” 下一篇:丁盛,杨彦才,徐振,等.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30例临床分析.创,伤外科杂志,,,2013,,15(,2),:,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