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016-07-25 热点事件 阅读:

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一)
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十、丰富 “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014年5月7日)

2015年07月21日10:1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顺应历史潮流作出的共同选择。只要我们都从“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出发,将心比心,以诚相待,就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稳定,经得起风浪考验。两岸关系风风雨雨几十年,总体趋势是向前发展的,这是历史的必然。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追求,两岸共享其利、同受其惠。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放弃,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奋斗的真诚热情不会减弱,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强意志不会动摇。我们真诚希望台湾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台湾同胞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任重道远,需要加深两岸同胞相互信任。同胞有了互信,很多难题就容易找到解决办法。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扩大两岸社会各界各阶层民众的接触面,面对面沟通,心与心交流,不断增进理解,拉近心理距离。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前景广阔,应该继续开拓进取。大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将为两岸经济合作带来强劲动力和有利条件。经济融合有利两岸互利双赢,任何时候都不应受到干扰。我们将深入了解台湾民众尤其是基层民众的现实需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照顾弱势群体,使更多台湾民众在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中受益。

两岸青少年身上寄托着两岸关系的未来。要多想些办法,多创造些条件,让他们多来往、多交流,感悟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感悟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趋势,以后能够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希望亲民党坚持一个中国立场,继续反对“台独”分裂图谋,同台湾各界人士一道,坚定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不断增进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习近平在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时的谈话要点

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二)
英语作业

The past 30 years, cross-strait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becoming the most active in cross-strait relations, the most active factor. As of the end of 2008, Taiwan investment projects on the mainland cumulative 77,500, the actual access to the mainland of Taiwan-invested a total of more than 470 million. 1978 to 2008, cross-strait trade amounted to more than 8500 million, of which the mainland from Taiwan, 705.6 billion U.S. dollars of imports. The mainland has become Taiwan's largest trading partner and export market and source of trade surplus. However, due to long-standing policy of the Taiwan authorities to limit man-made distortions of cross-strait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have maintained a long-term "partial, one-way, indirect, imbalance," the basic pattern, which restricted the cross-strait economic relations. Since last year, on the one han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ross-strait relations changes, the impact of cross-strait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political obstacles remov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financial tsunamion cross-strait economy with serious impact on cross-strait economic and trade faces a substantial adjustment, Taiwan's economy bogged down in difficulties,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boost the mainland factors. ~ December last year, in March this year, Taiwan exports to the mainland by more than the average 40 percent decline, decline i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aiwan more than 70%. Ma Ying-jeou to run for the spindle to revitalize the economy and win elections, but the island's economy after taking office due to the cumulative long-term structural problems with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has a negative resonance, tend to the grim economic situation in Taiwan. At present, the mainland's economy in spite of the impac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are also facing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but as a result of external economic dependence well below Taiwan, and has broad domestic market,

【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考研英语翻译:习主席关于两岸关系的重要表述

【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来源:中国日报

 中文 英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就台湾问题和对台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许多富有创见的新理念新观点新要求。

01 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Making joint efforts to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需要大家一起来圆梦”。 As Xi Jinping has emphasized, "The Chinese Dream is the dream of people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and it will take the joint efforts of us all to make it a reality."

中国梦与台湾的前途是息息相关的。两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党派,不分阶层,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参与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来,让我们共同的中国梦早日成真。

The Chinese Dream is tied closely to the future of Taiwan. In order to make the shared Chinese Dream a reality as soon as possible, people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s should stand by each other, devoting

themselves to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nation regardless of their party affiliation, social strata, religion, and place of origin.【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02 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Working to promote peaceful cross-Straits relations

两岸双方要巩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基础,深化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这个基础是两岸关系之锚,锚定了,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s should consolidate the common foundation of adhering to the "1992 Consensus" and opposing "Taiwan

independence," deepening the common understanding of safeguarding the One-China Framework. This foundation is the anchor of cross-Straits relations: only when it has been set firmly in place will cross-Straits relations be able to stay steady in the face of any storm.

我们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无论是谁,不管他以前有过什么主张,只要现在愿意参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我们都欢迎。

We treat all our compatriots in Taiwan as equals, and extend our

welcome to all those who are willing to promote peaceful cross-Straits relations, regardless of what views they may have held in the past. 03 倡导“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Advocating the notion that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are one family"

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一家人。

Chinese people living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are members of the same family, sharing ties of blood and a common destiny.

两岸同胞一家亲,根植于同胞共同的血脉和精神,扎根于我们共同的历史和文化。广大台湾同胞不论省籍、族群等都是我们的骨肉乡亲。

The notion of one family is rooted in our blood and ethos, and in our common history and culture. All compatriots in Taiwan are our dear kin, regardless of which province or ethic group they hail from.

我们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我们愿意用亲情化解历史留给台湾同胞的伤痛,也愿意与台湾同胞一道,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

We respect the social system and lifestyle they have chosen. Moreover, we are willing to use kinship to heal the wounds inflicted on Taiwan compatriots by history, and work together with them to build a bright future for the Chinese nation.【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04 为破解两岸固有政治分歧逐步创造有利条件

Gradually creating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resolving inherent poli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Straits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着眼长远,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

In the words of Xi Jinping, "Looking to the future, the long-existing

poli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ides must eventually be resolved. We cannot keep on passing these problems down from one generation to the next."

两岸中国人有智慧找出解决问题的钥匙来。我们愿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

Chinese people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s have the wisdom to find a solution to these problems. Working within the One-China Framework, we are ready to engage in equal consultations with the Taiwan side in order to arrive at fair and reasonable arrangements.

05 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

Deepening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Straits and sharing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with Taiwan compatriots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愿意首先同台湾台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 As Xi has pointed out, "We are willing to let Taiwan compatriots be the first to share the Chinese mainland's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我们将深入了解台湾民众尤其是基层民众的现实需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照顾弱势群体,使更多台湾民众在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中受益。

Proceeding on this basis, we will ascertain the actual needs of people in Taiwan, especially ordinary people,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benefit vulnerable groups so that more people in Taiwan can gain from economic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across the Straits.

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三)
“习宋会”对深化发展两岸关系意义重大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近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到访的台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习总书记在会见中就两岸关系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着重表达了四点意见,被外界称为“四项原则”,即:“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放弃”,“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奋斗的真诚热情不会减弱”以及“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强意志不会动摇”。习总书记的讲话、特别是其提出的四点意见,对深化两岸关系发展深极具影响、深具意义。

高度肯定两岸关系发展。近段时间,台湾岛内在两岸关系发展方面出现了一股逆流,民进党及绿营利用少数政治色彩浓厚的学生领袖,盅惑、煽动了一场所谓的“太阳花学运”。受蒙蔽的学生们在民进党及绿营撑腰打气下,依仗着学生这层保护伞,欲所欲为、肆无忌惮,采取非法暴力手段,占领台最高立法机构20余天,一度冲入台最高行政机构,创下台学运、甚至是社运史上破天荒的记录,配合民进党成功挡下服贸协议,使得马当局、国民党方面被迫吞下“先立法(设立两岸签署协议监督条例)、后审议”(服贸)的苦果,亟欲通过生效的服贸协议遥遥无期,动弹不得。两岸关系的发展进程受到严重干扰。面对这种情况,究竟如何看待当前两岸关系,这既是外界极其关心的议题,也是大陆必须严肃面对的课题。习总书记在与宋楚瑜主席会见时就此表明了态度、立场,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稳定,经得起风浪考验。两岸关系风风雨雨几十年,总体趋势是向前发展的,这是历史的必然。习总书记的讲话,对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给予高度肯定,“太阳花学运”只是两岸关系前进发展中出现的一股逆流,两岸关系经历过几十年的大风大浪的考验,这股小小的逆流,不足以改变大陆对两岸关系大局的看法,更无法阻挡两岸关系滚滚向前的历史潮流。

坚持既定的对台政策不动摇。经历反服贸的“太阳花学运”的政治风波,两岸关系发展进程受到严重干扰,特别是民进党、绿营煽动学运以反服贸协议为名,行阻挠两岸关系发展之实,他们表面上是对服贸协议不满,实则是不满马当局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学运的主轴是反两岸交流,主张两岸“一边一国”,从“台独”的观点来反对两岸经贸产生进一步连结。但这股逆流并未影响到大陆对两岸关系的基本认识,大陆对当前两岸关系基本看法没有发生重大改变,依然充分肯定两岸关系的大方向。这向外界清楚表明,“太阳花学运”并不能影响到两岸关系发展前进的脚步,无法动摇大陆对台的既定政策,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这充分显示,大陆不会因岛内暂时出现的阻挠两岸关系发展的逆流,而随意调整既定的对台政策,将来两岸关系的重点、基本政策仍是和平发展,大陆对台政策的大政方针没有任何改变。当然,大陆发展两岸关系是有其底线的,那就是绝不允许“台独”的重新抬头和泛滥,大陆“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强意志不会动摇”。这是原则问题,是底线、是红线,不可逾越,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商量和妥协的余地。习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仍然是对台海和平的现实威胁,必须继续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主张和活动,不能有任何妥协。

为现阶段两岸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岛内“太阳花学运”爆发后,外界对大陆下一步在两岸关系方面的动向极为关注。习总书记会见宋楚瑜主席时清楚表达了大陆的立场,为现阶段两岸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是继续促进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力争互利共赢。习总书记明确指出,经济融合有利两岸互利双赢,任何时候都不应受到干扰。大陆将一如既往,“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放弃”。这向外界发出了非常明确的信号,不会因为服贸协议的暂时受阻,影响两岸正常的经贸交流合作,两岸经济融合的整体方针不会因“反服贸”而改变。也就是说,大陆将继续加强与台方的经贸交流合作,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创造两岸的互利共赢局面。只是会考虑到岛内的实际情况,设法采取有效措施,照顾弱势群体,使更多台湾民众享受到两岸关系发展红利。二是推动两岸全面交流增进互信。习总书记在会见宋主席时表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任重道远,需要加深两岸同胞相互信任。同胞有了互信,很多难题就容易找到解决办法。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扩大两岸社会各界各阶层民众的接触

面,面对面沟通,拉近心理距离。事实上,这次邀请宋楚瑜访问大陆、举行“习宋会”,就是扩大两岸社会各界各阶层接触、增加相互信任的具体举措。宋楚瑜作为亲民党主席,曾当过台湾省长,对基层民众与社会民情有很好的掌握,有一套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习宋会”就是在倾听台湾不同的声音,也是以实际行动体现大陆“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奋斗的真诚热情不会减弱”。三是重点加强两岸青年交流。习总书记指出,两岸青少年身上寄托着两岸关系的未来。要多想些办法,多创造些条件,让他们多来往、多交流,感悟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感悟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趋势,以后能够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这也是针对“太阳花学运”的有感而发,两岸青年的交流活动增多,双方的互信增强,相信类似的反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太阳花学运”将会减少甚至灭迹。

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四)
年青,意味着历史必将托付重任

  年青,绝对年龄;年轻,相对年龄。

  我想,我曾年青过,现在还年轻。
  这段时日,台湾岛内发生了一些与年青有关的事情,年青的“太阳花运动”,年青的台湾东海大学学生郑捷制造地铁车厢惨案……往后,还会有多少年青的这样那样的事情?未来可知,未来亦可不知。
  年青,真好,金子般的年华,像旭日朝霞,驱云破雾,暖洒大地;如鲜花怒放,娇嫩欲滴,沁人心脾;是向日葵花,今生为葵,信念永远……年青,真好,充满向往,充满渴望,充满挑战,对未来充满诗一般的遐想,文学家、政治家、科学家、翻译家……干一番事业的理想,在年青的肌肤里随血液流动。
  “我们一同用心捧起晶亮的雨滴/我们一起用手挽住飘逸的长风/我们在春天的原野默默祝愿生命与永恒/……我们为这个季节的烂漫深深感动/年轻真好/真好年轻”
  年青时,每每读起这样的诗句,唱出这样的歌,内心总会洋溢着青春的欢乐,憧憬着无限的遐想。
  可年青,亦有冲动、亦有盲从、亦有没完没了的悔。仍记得,在大陆发生的“八九・六四”风波。那天,路过一堆人群,一位青年学子站在高高的台上,不时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其话语核心即呼吁:当年五四运动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全得益于工人阶级的大力支持,如今也希望得到工人们的支持。恰时,一位工人走向前去:“孩子,你弄懂了吗?当年工人是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三座大山压在人民的头上,可如今呢?……你们是在胡闹,快回去好好读书,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之材。”话不多,却掷地有声,道理分明。
  显然,好好读书、多学本领,是任何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年青人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有了知识,才会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才会有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最终才会成为栋梁之材,担当历史重任。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这一辈,走过年青,步入中年,未能于成,一个“悔”字又怎能诠释了得!此不敢说教,但乃真言。“春雷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趁年青,抓紧分分秒秒,有了知识,有了本领,才能书写人生最美好的答卷。
  “两岸青少年身上寄托着两岸关系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宋楚瑜主席时的话,一语中的,两岸青年只有多来往、多交流,感悟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感悟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趋势,以后才能够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各位年青的朋友以为然否?

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五)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理论体系初探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丰富党的思想路线内涵,探索国情和新实际中的规律以发现真理,是这个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它的理论基石,它的基本内涵由十三个基本理论观点组成,贯通这个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理论体系也其独特的理论特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048-(2014)03-0037-07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升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现试对这一理论体系的结构分析如下。
  一、逻辑起点:提出实事求是基本功五要素 习近平系列讲话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和发展,起始于党的思想路线的创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后,在几十年改革开放实践中,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基本内涵。习近平系列讲话在此基础上又有创新。他对全党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要注意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和精神实质,正确掌握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始终按实事求是的要求办事。他提出了打下实事求是基本功的五要素:一是实际。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本本出发。要了解客观实际,就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把客观存在的事实搞清楚,把事物的内部和外部联系弄明白,从中找出能够解决问题、符合群众要求的办法来。所以,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也没有决策权。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实事”,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二是实践。理论从实践中产生,理论要接受实践检验并要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理论只有“接地气”,付诸实践,才能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理论如果脱离了实际,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就会失去活力与生命力。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只能在实践中完成。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再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在实践中使认识得到检验、修正、丰富和发展,这是认识客观规律的根本途径,也是把握客观规律的必由之路。三是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相辅相成,在本质要求上是完全统一的。真正掌握和实践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也就能真正掌握和实践历史唯物主义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只有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四是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的统一。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才能与时俱进地把我们的事业和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解放思想。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实事求是永无止境,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五是领导干部做表率。领导干部对党和人民事业肩负着光荣而重大的领导责任,他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至关重要。领导干部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持一切以人民利益和党的事业为重,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领导干部求真务实,大力弘扬我们党优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保证。领导干部坚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1〕
  习近平对我国基本国情和近几年我国面临的许多新情况新变化有清醒的认识。我国基本国情,主要是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近年来我国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主要是: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排在世界100位左右;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人力资源丰富,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减弱;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但工业大而不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依然不少;全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城乡、区域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仍然困难;社会创造活力普遍增强,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矛盾还不少。〔2〕习近平系列讲话,都是基于国情和新实际,探寻建设改革发展的规律,以揭示真理。
  提出实事求是基本功五要素从而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内涵,探索国情和新实际中的规律以发现真理,共同构成了习近平系列讲话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二、理论基石: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习近平系列讲话植根于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新实践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习近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提出了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且强调: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此,习近平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要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锐意进取,大胆探索,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习近平系列讲话,就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它的理论基石。
  三、基本内涵:在政治、经济、党建、国防、文化、外交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观点 习近平系列讲话,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围绕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论。习近平根据新实践新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新的概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的联系是: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色。因此,中国共产党一定要坚持“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习近平提出,我们要牢牢抓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5〕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应该相互联系在一起,作为总布局,整体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更加丰满,更加立体,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更具有抗风险性。我们要按照这个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三)全面深化改革论。习近平认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开放的最大优势谋求更大发展空间。〔6〕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习近平提出并论述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政策的五个关系: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环节的关系、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的关系、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他提出,要弄清楚上述五个关系,在改革中,既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又不能以整体代替局部,既不能以灵活性损害原则性、又不能以原则性束缚灵活性。
  (四)坚持正确政治发展道路论。习近平认为,中国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一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体内容、基本要求,都在宪法中得到了确认和体现,其精神实质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7〕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坚持党的领导,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凝聚13亿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的心,是习近平政治道路论的重要内容。中国梦的提出,揭示了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道理,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的提出,对于团结全体中国人共同奋斗具有重大政治意义。
  (五)经济健康发展论。习近平科学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提出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张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围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握经济大势,保持调控定力,坚持底线思维,按照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路,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经济发展要扎实,没有水分。〔8〕面对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既要充分肯定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的态势,也要看到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既要正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又要看到具备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既要坚定必胜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国际竞争中,要动作快,抢占先机,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在国际金融危机、国际市场争夺更趋激烈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顺势而为、转变思路,冷静扎实办好自己的事,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把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内需的巨大潜力释放出来,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动、调整经济结构的主动、改革开放的主动,赢得在经济发展上的主动和国际竞争中的主动,努力创造和维护政治关系友好、经贸规则有利、发展空间广阔的良好环境。   (六)基础社会建设论。习近平特别强调要进一步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和群众工作,打好社会建设的基础。核心思想有两个:一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是改善民生,一是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根本性、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要从实际出发,把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重大举措落实到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来,继续抓好收入这个最核心的民生,脱贫这个最突出的民生,农村危房改造这个最急迫的民生,教育这个最长远的民生,社保这个最普遍的民生,就业这个最根本的民生,真正使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要把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推动社会管理方式方法创新结合起来,既要服务好群众,又要教育引导好群众,把群众工作渗透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做到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做群众工作,夯实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9〕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共产党一定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七)生态文明建设论。习近平在系列重要讲话中,系统论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工作着力点和制度保障,其中包含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他多次强调,推进生态建设,既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思想观念的一场深刻变革。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必须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深刻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的是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再也不能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来论英雄了。〔10〕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一定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八)国家文化实力论。习近平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11〕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也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至关重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文化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工作。
  (九)从严治党论。习近平在党的建设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他指出,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相比,与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相比,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组织建设状况和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作风都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牢记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个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12〕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习近平还专门就加强中央政治局自身建设、提高中央政治局工作水平提出五点要求:第一,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第二,善于观大势、谋大事;第三,全面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第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第五,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十)强军论。习近平提出了在新情况下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一系列重要观点。他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全军要准确把握这一强军目标,用以统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努力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要铸牢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不动摇,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要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按照打仗的要求搞建设、抓准备,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13〕作风优良是我军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要把改进作风工作引向深入,贯彻到军队建设和管理每个环节,真正在求实、务实、落实上下功夫,夯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个强军之基,保持人民军队长期形成的良好形象。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全军要深刻认识军队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军事斗争准备的龙头地位不动摇,全面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全军要坚持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不断提高部队实战化水平。必须按照全面建设的思想努力推进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抓建设,推动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领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军队建设整体水平。必须认真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积极推动军事战略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军事战略对军队各项建设和工作的统揽作用。要深入贯彻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在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上取得显著进步,在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要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要引导官兵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做到信念不动摇、思想不松懈、斗志不衰退、作风不涣散,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意志和旺盛的战斗精神。要切实加强军队反腐倡廉建设。军队高级干部要旗帜鲜明反对腐败,带头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
  (十一)外交义利观。习近平继承中华优秀传统和新中国正确的外交方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提出了外交要坚持正确义利观的思想。他指出:义,反映的是我们的一个理念,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这个世界上一部分人过得很好,一部分人过得很不好,不是个好现象。真正的快乐幸福是大家共同快乐、共同幸福。我们希望全世界共同发展,特别是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赢原则,不搞我赢你输,要实现双赢。我们有义务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绝不能惟利是图、斤斤计较。中国对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一定要坚持正确义利观。〔14〕只有坚持正确义利观,才能把外交工作做好,做到别人的心里去。我国处理国际关系,在政治上要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为一己之私损害他人利益、破坏地区和平稳定。在经济上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对那些长期对华友好而自身发展任务艰巨的周边和发展中国家,要更多考虑对方利益,不要损人利己、以邻为壑。
  (十二)国家总体安全观。习近平认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15〕总体国家安全观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二是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要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三是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四是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五是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要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共产党要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
  (十三)对台政策“四不原则”。习近平基于他提出的“两岸一家亲”理念,进一步提出了对台政策的“四不原则”,即: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放弃,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奋斗的真诚热情不会减弱,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强意志不会动摇。〔16〕习近平强调,我们真诚希望台湾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台湾同胞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任重道远,需要加深两岸同胞相互信任。同胞有了互信,很多难题就容易找到解决办法。我们要着眼“尊重、宽容、理解、同情、透明”,积极创造条件,扩大两岸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宗教等各个领域的交流,扩大社会各界各阶层民众的接触面,通过面对面沟通、心与心交流,不断增进理解,拉近心理距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前景广阔,应该继续开拓进取。大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将为两岸经济合作带来强劲动力和有利条件。经济融合有利两岸互利双赢,任何时候都不应受到干扰。我们将深入了解台湾民众尤其是基层民众的现实需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照顾弱势群体,使更多台湾民众在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中受益。两岸青少年身上寄托着两岸关系的未来,要多想些办法,多创造些条件,让他们多来往、多交流,感悟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感悟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趋势,以后能够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四、贯通主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系列讲话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主题存在于他所有重要讲话之中,是他所有重要讲话的灵魂,也成为将他的重要讲话阐发的一系列思想观点联系、贯通,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理论体系的主线。把握这一主线,是全面、正确理解习近平系列讲话的理论体系、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实践要求,准确把握讲话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理论观点,努力把零散的感性理解上升为系统的理性认识,真正在深层次上提高思想理论水平的钥匙。
  五、主要特征:务实、开放、为民、逻辑严谨、生动活泼 习近平系列讲话理论体系,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特征。这些特征,有五个主要之点。第一是务实。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每个重要理论观点,都基于对实际情况的全面了解和深入分析,都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升华,它是从实际出发而形成的重要理性认识。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理论观点,没有任何空话、套话、虚话,他讲述的观点,阐述的道理,都与实际密切联系,直击问题本质,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正确指导,既实在又管用。习近平系列讲话中,出现较多的字是“实”。“实干兴邦”、“务实”、“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真抓实干”……这些词汇,既体现习近平讲话的风格,更彰显了他系列讲话务实的特征。第二是开放。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新问题层出不穷,新探索永无止境,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理论观点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习近平每次新的重要讲话都有新论、新意、新话,就是他系列讲话开放性的体现。第三是贯穿着真挚为民情怀。习近平系列讲话理论体系中的基本理论观点,都围绕着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展开,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第四是逻辑严谨。习近平在系列讲话中阐述重要理论观点,都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语言逻辑,恰到好处地统一在一起,结构严谨,述理深刻,展现出他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五是生动活泼。习近平每次重要讲话,不仅有新意,而且有新话,他阐述重要理论观点,使用的语言新鲜、生动,有现实情况的形象解说,有历史故事的比喻,有中国典故的譬理,还有民间俗语的解说。他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喻事譬理,增加了他系列讲话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参考文献〕
  〔1〕〔2〕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EB/OL〕.中国网 china.com.cn, 2012-05-28.
  〔3〕习近平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党的生命〔EB/OL〕.新华网,2013-01-06.
  〔4〕习近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八大报告主线〔N〕.《�望》新闻周刊,2012-11-26.
  〔5〕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2-11-19.
  〔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3-01-01.
  〔7〕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2-12-04.
  〔8〕习近平.在征求对经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中央人民政府网站,2012-12-06.
  〔9〕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 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EB/OL〕.新华网贵州频道,2011-05-13.
  〔10〕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3-06-29.
  〔1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3-12-31.
  〔12〕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
  〔13〕习近平.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EB/OL〕.中国新闻网,2013-03-11.
  〔14〕王毅.坚持正确义利观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外交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3-09-10.
  〔15〕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4-04-15.
  〔16〕习近平.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时的谈话〔EB/OL〕.新华网,2014-05-07.
  【责任编辑:石本惠】

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六)
中国梦:当代大学生担当历史使命的动力源泉

  【摘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人民的梦、每个人的梦。中国梦以其宽广的视野、丰富的内涵,成为当今中国的时代强音、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也对当代大学生赋予了神圣的历史使命。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军,理应成为中国梦宣传教育的主力军,成为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力量的主力军,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强化大学生对自身所肩负责任和使命的深刻认识,激发大学生强烈的爱国之心、强国之愿、报国之志。

  【关键词】中国梦;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凝聚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思想,并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梦进行了论述,高度凝炼了我们党现阶段的奋斗纲领和目标,凝聚了党心、振奋了民心。他还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重要组成,应以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气魄与能力,勇担时代赋予的重任与使命。高校是当代大学生教育、培养的主阵地,应在向当代大学生阐释中国梦、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感知中国梦赋予的历史使命等方面主动作为。
  一、中国梦的历史渊源与时代内涵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一)从历史角度分析,中国梦唤醒了人们深沉的记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拓展
  历史是照亮现实、照亮未来的镜子。纵观历史,中国经历了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如汉唐时期;也经历了衰落时期,如明朝中叶以后到清朝康熙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从此也开始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也就是开始了中国梦的历史。此后,经过无数仁人志士170多年的奋斗和努力,现在到了快要梦想成真的时候。可以说,中国梦是在中华民族的深沉记忆中孕育而生的,它生长的土壤是屈辱的、苦难的,因而也是动人心魄、撼人心魂的。
  就本质而言,实现中国梦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其根本都在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需要。作为当下中国社会的最强音,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最高追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成果,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动力,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一样,也同样面临我国如何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时代课题,需要解决当前改革发展建设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都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予以指导、引领实践。因此,中国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拓展了新思维、开辟了新境界、指明了新方向。
  (二)从现实角度分析,中国梦照亮了民族奋斗的进程,是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新导向
  改革开放30余年以来,在对新中国成立60余年不断探索的经验进行总结、对鸦片战争后的170余年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对中华民族5000余年的悠久文明进行传承的基础上,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成功的、正确的,也是来之不易的。如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国梦以国家强劲发展为现实支撑,照亮了中华民族艰苦卓越的奋斗历程,因而是激动人心、振奋人心的。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中国道路是最佳途径,中国精神是内在灵魂,中国力量是动力源泉,这三者就是“中国梦”梦想成真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形成的,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和谐幸福的道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依托、共同传承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的总和,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聚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促进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中国力量是56个民族大团结、13亿中国人汇聚而成的磅礴力量,是一股奋勇拼搏、开拓创新的力量,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因此,以中国梦这一目标导向为引领,必将谱写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新篇章。
  (三)从未来角度分析,中国梦描绘了国家发展的蓝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新要求
  中国梦是强国梦、复兴梦、幸福梦。党的十八大明确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分别以建党一百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年作为时间节点,是实现中国梦的两个关键历史节点,表明实现中国梦是一个长期奋斗、持续奋斗的过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梦想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凝结,是中华儿女共同期盼的缩影,描绘出国家发展壮大的宏伟蓝图,因而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要求科学统筹我国各项改革和建设,有力协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着力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促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是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的有机统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之间遥相呼应,体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下系统推进各项建设、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中国梦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当代大学生作为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的青年群体,应积极、主动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和使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一)中国梦要求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国梦是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当代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应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梦与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把理想信念与理性认同科学理论、正确认识历史规律、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有机结合起来,把个人品德的锤炼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有机结合起来,做一个放眼世界、关心国家,志存高远、追求执着,信念坚定、胸襟宽广的人,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梦,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敢于担当的栋梁之材。
  (二)中国梦要求当代大学生练就过硬本领,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强勤于学习、善于钻研、勇于实践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中国梦既体现了国家意志,又表达了13亿中国人的愿望,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与本领是影响实现中国梦进程的直接因素之一。这就要求正处于学习黄金期的当代大学生应珍惜美好的大学时光,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每天比别人努力一点点,埋头苦读、刻苦钻研,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将自己培养成为基础扎实、知识广博、业务精通的复合型人才,为自己扬帆远航、搏击青春提供持久动力与能量。坚持三个面向,不断更新知识、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掌握真才实学,增强本领技能,积极、主动在践行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奉献青春、奉献才智,积极、主动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和运用中、在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担当重任,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
  (三)中国梦要求当代大学生勇于创新创造,以敢为人先的锐气、艰苦奋斗的精神、持之以恒的韧劲,争做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自强者、践行者
  中国梦是崭新的梦、远方的梦,实现中国梦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发扬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精神。当代大学生是富有朝气、活力、创造力的群体,理应成为创新创造的先锋,在各个领域形成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应以敢为人先的锐气,超越因循守旧的思维,冲破满足现状的藩篱,致力于解放思想、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以艰苦奋斗的精神,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用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特别是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干事创业,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让全社会的每个肌体、每个岗位都焕发出最大的创造活力;以持之以恒的韧劲,用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投入到创新创造的具体实践中,坦然面对创新创造道路上的暗礁与险滩、挫折与失败、苦闷与烦恼,敢于啃硬骨头,甘于坐冷板凳,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
  三、以中国梦凝聚当代青年大学生的青春正能量
  高校推进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自身特点与优势出发,在唱响主旋律、筑牢主阵地、畅通主渠道上下功夫,积聚起当代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正能量。
  (一)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必须唱响主旋律,着力引导当代大学生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
  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充满自信、大步前行的高昂旋律,是承载几代人夙愿、承继先人光荣传统、具有时代内涵的精神旗帜。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要贯穿“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实现路径、根本保障”这一主线,唱响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
  1. 把握内涵实质。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把握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基本内涵,把握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遵循,把握好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的本质属性,把握好中国梦是对中国古代五千余年文明史的追忆、近代百余年屈辱史的反思、新中国发展改革史的回顾而得出的理性思考,把握好国家梦、民族梦、集体梦与个人梦之间的辩证关系,突出中国梦的思想内涵、挖掘中国梦的历史底蕴、阐述中国梦的现实意义,坚定理想信念、铸牢精神支柱、夯实思想基础,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决心。
  2. 做好结合文章。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与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有机融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有机融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机融合,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机融合,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领会有机融合,与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有机融合,与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和改进有机融合,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有机融合,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 弘扬实干精神。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是靠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必须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将实现中国梦的满腔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勤奋工作、报效祖国的激情;深刻认识每个个体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践行者、书写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谋实策、鼓实劲、办实事、出实效,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梦想;深刻认识圆梦的旅程中可能遇到巨大的阻力、承受巨大的压力,必须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开拓创新的精神、持之以恒的韧劲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进一步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二)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必须筑牢主阵地,着力激发当代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课堂教育教学是高校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的主渠道。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共同构成高校育人的有机整体,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要发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主阵地作用,推动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1. 注重教材建设的系统性。在认真梳理、系统归纳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提出背景、实现路径、组织保障等的基础上,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容及特点,找准切入点、选好结合点、抓住关键点,将中国梦的相关内容全面、科学、合理地融入和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章节中,并编撰便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中国梦的教辅资料,形成统编教材与教辅资料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教材体系。
  2. 注重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深入解读中国梦的历史底蕴、现实意义、时代内涵,以及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意义、本质要求、根本保障,深入解读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辉煌成就、宝贵经验和前进方向,深入解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中国梦的相关内容,引导师生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并准确解答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同时,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 注重教育方式的实践性。以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级各类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比如:“梦想中国”大学生志愿者行动计划,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百姓,帮助他们将对中国梦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将对中国梦的认识、认知、认同落实到具体的行动、行为上,以实践活动传递中国梦,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梦,以实干精神托起中国梦。
  (三)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必须畅通主渠道,着力增强当代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自信自觉
  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面向各层面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重大而长远的政治任务。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要畅通由学校宣传教育、教师研究创新、学生学习展示等三个平台共同构成的主渠道,推进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切实把握唱响中国梦的主动权。
  1. 构建学校宣传教育平台。精心挑选宣传内容、宣传载体,利用宣传橱窗、教室走廊、文化长廊等校内公共场所的宣传媒介张贴宣传海报、悬挂励志名言、布展名人字画,利用校园网站、电视、广播、报纸、短信平台以及微博、微信等传统、新兴媒体开设中国梦宣传教育的专题、专栏、专版,广泛宣传中国梦,展现中国梦的强大凝聚力。精心设计活动主题、活动形式,利用主题宣讲、主题班会、主题党(团)日、专题报告、书籍推荐、歌曲传唱、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平台,开展中国梦理论和实践的宣传教育,引导师生描述民族国家的复兴梦、讲述亲历亲见的中国梦、畅谈个人发展的我的梦,促使中国梦主题教育常态化。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培育、表彰、宣传师生中涌现出来的热爱祖国、践行梦想、事迹突出的先进典型,传播立德树人、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正能量,激励师生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引导他们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为实现中国梦而团结奋进的精气神。
  2. 构建教师研究创新平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资源丰富的优势,以扎实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为契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等为依托,加大中国梦的研究阐释创新工作力度,特别是对中国梦与宪政梦、西方民主、普世价值等的区别进行深入阐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自信。发挥优质学术资源的优势,以学术前沿论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坛等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为平台,发挥高校与高校、政府、科研机构之间联系紧密的优势,大力整合、灵活利用各个学术主体的优质学术资源,创建中国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加大对中国梦的研究、交流、探讨。发挥高层次人才密集的优势,以名师大讲堂、社科大讲堂等校内外学术知识普及活动平台为载体,最大程度地发挥优质人力资源的作用,采取专家解读中国梦、领导讲述中国梦等形式,加大对中国梦的宣传普及力度。
  3. 构建学生学习展示平台。以网络为载体,在校园网上开设专题网站,设立专门的互动专区,既为学生学习中国梦的有关理论及新观点、新论述搭建平台,也为学生围绕中国梦的主题抒发自己的情怀、寄语国家的发展未来、展示自我才华创造条件,利用网络的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共享度高的特点助推中国梦的品读、传播、传递。以微博为载体,建立由校方微博、名师微博、微博粉丝等共同组成的微博联盟,在微博上发起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互动话题,并通过微博征文、微博签到、微博接力等多种方式,把握微时代的话语主导权,引导师生以独特的视角和全新的创意广泛参与、展现自我,将个人的成长成才梦想统一到中国梦上来,利用微博传播速度即时性、内容自主性、方式互动性的特点助推中国梦的传播。以活动为载体,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举办与中国梦相关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摄影比赛、文艺展演、影视展播、毕业涂鸦等主题活动,精心组织学生参与活动策划、活动实施,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激扬青春、追逐梦想的良好精神风貌,利用活动主题鲜明、组织有力、实践性强的特点助推中国梦的品读、传播、传递。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5.5.
  [2] 冷溶.什么是中国梦,怎样理解中国梦[N].人民日报, 2013.4.26.
  [3] 张烁.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
  基金项目:2013年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当代大学生党员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问题研究”(JXGXDJKT.QN-201314);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2013年)规划项目“江西新型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研究”(13JY54);2010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度规划项目“大学生全方位参与高校内部事务和管理问题研究与实践探索”(JY1111)。
  作者简介:敖四江(1981- ),男,江西樟树人,汉族,南昌师范学院工程师,硕士学位,武汉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http://m.zhuodaoren.com/shenghuo294124/

推荐访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热点事件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文化企业成本项目有 下一篇:电缆桥架起火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