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发展市县上下联动方面是个瓶颈问题

2016-07-25 专题 阅读:

园区发展市县上下联动方面是个瓶颈问题(一)
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参考

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江西省工业园区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应看到工业园区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园区建设规模偏小。目前全省规划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园区仅有15个,实际开发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只有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运行良好、建设较快、品位较高的不多。吉安河东经济开发区核准工业用地面积仅4平方公里,瑞昌工业园区、新干工业园区、永丰工业园区、玉山工业园区的实际开发面积均在2平方公里以下。大量园区没有形成适度的规模,不仅分散了土地、资金,加大管理难度,也降低其应有的集聚和规模效益以及资源的集约利用度。同时,处理废水、废气、废物的设施建设不足,容易使园区成为新的污染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招商引资、项目实施的进度。

园区产业结构趋同。部分工业园区只注重即期开发,忽视远期建设,只注重企业数量,忽视产业连接,甚至为了争项目,不计成本、压价招商、无序竞争,致使引进的企业大同小异,同一产业分散在各个园区,难以形成有效的工业发展产业链。以纺织业为例,无论是萍乡高新园、南昌民营科技园,还是上高、德安、奉新、彭泽等县级工业园区,都有一定数量的纺织企业。产业结构雷同既制约了产业聚集,也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使园区优势产业难以形成。此外,大多数园区只是综合型园区,专业型、特色型园区相对较少。

园区产业层次较低。至2006年底,在全省工业园区企业中,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家具制造和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简单加工业或低端产业类企业占40%以上。其中企业数量最多的是非金属矿物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纺织业。由于工业园区产业层次较低,导致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竞争力不足。

园区要素供给制约。一是园区用地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一方面许多工业园区用地指标严重不足,有项目无土地,企业排队入园;另一方面开发缓慢的工业园区土地征而不用,圈而不建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随着工业园区跨跃式发展,行业龙头企业、规模企业向工业园区迅速集中,打破了原有的电网平衡布局,工业园区电力供应短缺和价格偏高问题日益严重,目前江西工业园区的电价普遍高于大工业用电电价,增加了入园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三是园区内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量大,企业用工结构性矛盾突出,特别是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企业招工难现象时有发生。如吉安市泰和县园区2006年9月企业用工缺口就达1200人以上。四是受国家宏观调控和银根紧缩的影响,加之市县两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平台尚未有效搭建和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支持力度不大,融资难问题突出,直接限制了园区和企业的发展壮大。

对策建议

针对工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

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省工业园区建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工业园区要立足本地自然禀赋,走特色化、专业化之路,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群。同时遵循“既要金山银

【园区发展市县上下联动方面是个瓶颈问题】

山,更要绿水青山”的方针,促进园区从粗放型扩张向打造精品园区转变,增强园区发展的可持续性。

以产业集群提升园区集约化发展水平。一要强化园区产业集群规划,按照“找准比较优势,规划产业方向,对接梯度转移,把握发展趋势,突出招商重点”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园区产业规划的质量。二要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国家级的开发区应以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外向型产业为主,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的产业;设区市级的工业园区要以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出口加工企业为主,兼顾传统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县(市、区)级工业园要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与大型骨干企业相配套的产业,不失时机地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要突出园区产业配套,鼓励园区围绕主导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产品配套、合作紧密的生产网络。四要进行园区产业扶持,做大做强一批布局集中、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形成“产业锁定”效应,增强“投资磁吸”效应。

以技术进步转变园区的经济增长方式。着力引进和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创汇企业和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入园产业层次。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相对集中或优先安排能将上游企业的“废料”转化为下游企业原材料的项目或企业进园区,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支持,以达到园区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利用。

【园区发展市县上下联动方面是个瓶颈问题】

以完善服务体系促进园区健康发展。各级金融部门要探索金融支持工业园区建设的新路子,解决园区内有效益、有市场、有订单、有信誉的中小企业贷款问题。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园区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建立和健全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市场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和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到园区投资创业。按照“企业招工、学校代培,供需对接、渠道畅通”的要求,建立工业园区企业劳动用工的市场运作机制。建立健全工业园区信息服务系统,着力解决工业园区电价偏高问题。

以大开放战略提升园区招商引资水平。在目前江西经济总量偏小、地方财力紧张、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差、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单靠自身力量加快发展是不现实的,必须坚持以大开放为主的战略,通过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努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升园区招商引资水平,壮大工业园区的经济总量和规模。

关于我区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信息来源:襄州区政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1日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针对我区经济总量偏小,工业基础差、税收少,经济质量不高的局面,科学把握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趋势,狠抓了招商引资和工业园区建设,实行工业进园、产业集聚的策略,形成了“一主两翼多极”的发展战略部局。实践证明,这种发展模式带动了全区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财政收入连续三年大幅提升,为我区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做出了最为突出的贡献。但是,在成绩面前不能沾沾自喜,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当前我区工业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寻求改进,才能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

一、我区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1、投资及发展环境制约了园区发展。近几年来,国家不断在对全国各地的土地情况进行整顿,土地使用批准权限上收,并规定了严格的使用政策,使一些招商引资项目和新项目难以按计划顺利实施;而且金融业调整了贷款审批权限,中小企业资金瓶颈难以突破,主要项目建设的配套资金筹措比较困难。

2、建设融资渠道狭窄,启动资金严重不足。目前我们工业园区的建设资金基本依靠区财政筹集解决,区财政基本没有这样的能力直接划拨资金支持,而融资渠道又很单一,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卖地所得和银行贷款,而工业园区的各种基本建设需要巨大的投入,全区现有的财力满足不了工业园区建设的基本要求。

3、工业园区的宣传力度不足。很多单位、部门都把把工业园区的宣传看作是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重视程度还不够,而且我们在对外招商引资中推介自己的工业园区只是使用一些零星的文件资料和是自行印制的宣传册,没有很好地包装自己,给人一种低层次的感觉,影响了工业园区的形象;二是工业园区分布零散,定位不高,没有明显的产业特色,难于形成上下产业链的配套,很难吸引有实力的对投资商入驻。

二、我区工业园区建设问题的根源探析

近年来,我区工业面临着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对着解决园区规模偏小,集约化不够;供地紧张,缺乏标准,特色不明等诸多发展中的问题和困惑。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理解工业园区概念及其作用,规范园区建设,客观全面地把握我区工业园区的历史意义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前优化发展好工业园区,保持我区工业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环节。

1、深刻理解和把握工业园区的科学内涵。规范园区建设首先对我区工业园区的性质、定位、发展要有足够的认识,才能确保园区开发建设有前景、有特色、有生命力,循序渐进,逐步扩张。我区经济相对落后,因此建设好工业园区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救命稻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举全区之力,毫不动摇的坚持下去。我区工业园区建设已经起步,园区建设的定位也比较准确,但关键的是在“执行”两个字上,可否坚持与园区特色不一致的项目,即使是大项目也不给予落户?确保园区板块经济发展的特色和规模;同时也要注意有序,有度的扩张和发展,要稳步前进,不盲目求大,更不能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要坚持落户一个项目,发展一个企业,做强一个产业。

2、工业园区建设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我们最大的差距就是差在思想观念上。湖南省长沙县经济发展可以说是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典范,他们思想上的解放,甩开膀子大胆干的气魄让长沙县的经济迅猛的发展和崛起,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现实例证。当然,长沙【园区发展市县上下联动方面是个瓶颈问题】

县毗邻湖南省会长沙市,我们的思想不如他们解放得早,观念不如他们更新得快,抓经济的氛围不及他们浓,工作的力度不及他们的大,所以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这个精髓,坚持发展先于一切,发展重于一切,发展高于一切。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宣传,让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干部职工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具备并牢记发展意识。在具体工作中,也应坚持在实践中解放思想,从文山会海和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腾出精力谋大局,抓发展,做到只要有利于我区经济发展的事,看准了就要坚决地干,大胆地干,真正做到在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中去解放思想。

三、对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1、工业园区必须坚持集约发展。我们现在正在建设的几个工业园,如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纺织工业园还没有形成一定程度的产业集聚。我们应结合发展特色、板块经济,优化相互关联的产业和企业空间布局,推动企业在新上项目和扩能时向园区集中,做强板块经济。同时要以提高土地投资强度来加快产业集聚。

2、做好谋划和储备,引进高质量项目进园区。项目是园区的主体,离开项目,园区就是一个空壳。因此千方百计引进项目,建立起全面系统的项目库,不断储备项目、聚集项目,扩充项目。第二要强化项目效益意识,现在科技正飞速发展,项目适应市场的黄金周期在不断缩短,所以,对引进的项目要抓紧运作上马,尽早开工投产,以免引进时是有效益的项目,达产时黄金期已过,造成投资和资源开发无效益;并且要特别注意“马拉松式”的项目,防止其进驻园区。

3、进一步减化企业进园区审批流程。我们在用足用活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建立起与市场相适应、相衔接的新机制,实现从政策优势逐步向体制优势转变。首先可以从管理体制上创新,如尽量减少行政性审批,简化办事程序,推行“集中办公”、“一站式服务”、“一个窗口对外”等管理模式,公开各种办事制度,为创业者和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高效、便捷、规范的服务;其次是园区建成后应该实行封闭式管理,所有到工业园区检查的职能部门,都要在工业园区管委会的协同下进行,所有的检查都应抱着帮助工作、解决问题、促进工业园区发展的态度,坚决不能以显“官威”和罚款、收费为目的。

4、创新投资体制,多方位筹措园区建设资金。 所周知,工业园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我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完全靠政府投资不现实,需要在创新投资主体方面找新的出路,而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吸引外部资金和民营、个私资本进入园区建设领域的有效途径。工业园区管委会可否在这方面应设立区内投资基金,进一步放宽个体私营经济的经营范围,大胆起动民间资本用于园区基本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比如把道路、绿化等工程转交给民营资金来建设,然后在园区内臵换部分土地用于建设补偿,使园区各项建设快速完善,让企业能真正开足马力快速发展。

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科学招商、有效招商。 如今,各种竞争日益激烈,应该说只有科学招商、有效招商,才能促进大发展,这是许多大园区加快建设和发展的成功经验。一是应转变领导方式,集中精力抓招商。学习先进经验,招商部门同志和园区管委会应认真研究招商引资工作,带头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落实招商引资项目。二是放开胆子,实行更加优惠的奖励政策。过去我们在招商引资方面制定了一些奖励政策,但力度还不够,应大胆奖励招商引资有功人员。建议由区招商局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对引进项目的有功人员由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同时可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评价党员、考核干部的一条重要依据,并抓好落实。三是讲究方法,科学招商。我们要学会和利用好现代网络及通过中介机构招商,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以会招商,坚持组织小团队招商。建议开展“招商引资年月”等活动,扩大我区声势,并继续安排、抽调综合素质强的同志,参加全国各种广交会、博览会,以营造招商引资的轰动效应。(区发改局)

园区发展市县上下联动方面是个瓶颈问题(二)
对破解制约当前工业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的调研与思考

对破解制约当前工业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的调研与思

考【园区发展市县上下联动方面是个瓶颈问题】

2008-10-27

最近,我们对我市市县两级开发区和部分乡镇工业小区进行了调研,并赴益阳、常德两地进行了考察。通过调研与考察,对当前制约我市园区工业快速发展的一些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我市工业园区的现状

全市现有市级开发区一个,县级开发区5个,乡镇工业小区14。其中县市以上6个开发区中经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1个,经国家发改委2005年终审批准的省级开发区3个,以产业园形式客观存在的2个。至2007年底,全市工业园区规划面积共计85.32平方公里,其中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总体规划面积43.9平方公里。目前全市已开发15.7平方公里,入园工业企业15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8家。去年园区规模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83.1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1%,实现利税16 .61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利税总额的28.8%。纵观这几年的发展,进步较快,已成为娄底工业重要的增长极。主要表现在:

1、热潮高涨,总量逐步放大。自2003年特别是2005年以来,全市掀起了新一轮园区发慌展的热潮。我市开发区经济总量可以说是从零起步,成几何级数增长。2007年全市园区工业实现增加值40.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4倍,比2005年增加了28.4倍。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了23.8%,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8个百分点,比2005年增加了23个百分点。其中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较快,规划配套较好、管理比较到位,成效较大。短短的四年多时间,坚持

科学发展,累计引进项目100余个,合同引资突破60亿元。2007年新引进项目达20个,合同引资近30亿元,全年财政收入突破了1.6亿元。目前建成投产项目65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0.6亿元,是2003年的40倍,对全市规模工业经济贡献率也达到了4%,预计2008年地方财政收入将达到2.2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6%。

2、势头强劲,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最近几年我市加大力度对园区规范和配套设施的改善,各个工业园区都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发展势头逐年趋好。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工业企业管理的加强,园区企业的工艺和管理技术水平先进性逐步显现出来,园区规模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2007年,全市园区规模工业人均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92.3万元,是全市规模工业的1.86倍,比上年增加49.8万元,增长54%;人均实现工业增加值20.3万元,比上年增加10.2万元,增长50.24% 。

3、来势喜人,企业盈利水平逐步向好。2007年,全市68家园区规模工业企业实现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0.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46亿元,增长15.2倍,虽亏损企业由原来的2家扩大到了现在的8家,亏损企业亏损额从去年的77万元增加到了1854万元,但亏损面和亏损比例明显好转,企业盈利水平明显得到提升。

二、当前制约我市园区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尽管我们在短短的四年内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常德益阳相比,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区域布局等方面均与之相距甚远,发展后劲也后劲令人堪忧,作为推动娄底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增长极尚未形成。目前面临着以下瓶颈问题:【园区发展市县上下联动方面是个瓶颈问题】

1、存量土地紧缺使项目引进欲上不能。这是目前严重制约园区发展和工业项目引进的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目前我市每年的全部用地指标在3000多亩,下到开发区的更少,据测算,全市土地储备要在8000亩左右才能基本保证市、县6个开发区的开发,现在实际相差达6000亩。而事实上,目前我市一些园区每年多的只有600亩,少的仅150,不够做一个项目。这几年,各园区靠原来储备的一点“老本”早吃完了,没有新的土地储量,再好的项目也入不了园,来谈的的项目只得因此而落空。

2、融资艰难使园区建设发展供血枯竭。大发展需要大投入。推动园区发展,有两项工作至关重要:一是做配套,二是做企业。无论哪一项工作都需要大量资金。先说设施配套,这主要是当地政府的事情,根据各园区情况这一项投入约在3-8亿元不等,由于市县两级财政艰难,因此争取银行贷款成为主要融资来源,而目前除国家开发银行外,其它各大银行很难贷到款,前段各个开发区都已从开发区都已从开发银行贷款1亿元左右先期作了投入,后期随着还贷压力的增加和国家紧缩银根将使贷款难上加难。冷水江市是我市财力最好的县级市,其开发区的配套投入都欠帐甚巨,开发区连几条主干道都修不下去,无奈之下,只得向入园的天宝紧固件、金鹰服饰、三A化工等企业借资5850万元,企业哭笑不得,叫苦连天。至于其他几个县级开发区更是捉襟见肘,其状况可想而知。再说企业扩大再生产融资问题,调研中各开发区除三一重工之外的所有企业都无一例外谈到融资难问题,并对此表示了极大的不满。特别是一些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引过来的企业老板,与以前冰火两重天的融资现实使他们后悔不迭,意见甚大,甚至产生亏本撤离的念头。目前中小企业基本不能从银信部门贷到资金,银信融资形同虚设,一批拥有好项目、有着好前景的中小企业因资金瓶颈而不能迅速做在做强,更有甚者,市经济开发区有2家企业因资金断链而倒闭。更有甚者,由于缺

乏资金,企业用于生产技术改造,更新设备、新产品开发、扩大生产规模等方面的投入逐步减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产品难以更新换代,市场营销网络难以健全,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3、体制机制不顺使园区发展举步维艰。体制机制方面主要存在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从上层看,全市没有一个统一归口的工作机构。市里有一个领导小组,但下面园区有事几乎不可能找到领导。发改委设了一个园区办,但只有审批职能,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活动,且一个科室去协调管理处级配套的开发区显然不现实,园区实际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二是从中层看,园区的管理体制五花八门。有的是区政合一的“准政府”模式,有的是名义上以经济建设为主,实际上是无任何职权的协调办事模式,有的是上级政府的委托机构,有的是本级政府的派出机构,有的甚至连名份都没有。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工作实效,有名无实的管理模式式使园区工作困难重重。如冷水江开发区采用协调办事模式,因地处三镇交接地段而又没有相应的职权每年光是协调矛盾需要多支付的协调费用就达500万元以上,并且工作效果还得看人眼色,每推进一步都颇费周折。三是从下层看,很多开发区内设机构不规范。我市各开发区由于没有上级职能部门的派驻机构或授权不到位,很多事情难以真正“封闭运行”,审批手续繁琐,政务环境不优,一个项目从立项、环评到报批、报建,没有半年以上拿不下来。涟源入园企业主反映,“办证可以办死个人”。娄星区开发区曾为一个企业跑了200多个科室,盖了40多个章。而在益阳,园区项目从启动到投产平均周期仅需7个月。

4、园区配套滞后使园区企业发展成本巨额增加。一是基础设施配套滞后。如新化的入园企业主为水电的问题苦不堪言,反映强烈。冷水江开发区的天宝紧固件因项目建设的需要不得不垫资修路,待项目建成后又必须二次修路,成本大

幅上升。金鹰服饰因员工上下班的交通问题和物业管理等问题成本也有所增加。二是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配套设施滞后。企业反映,这不仅千万职工生活极为不便,生活成本大幅增加,而且给企业带来了“人才危机”,主要表现在外面的人才“引不进”,里面的人才“留不住”。市开发区星源电器阮总反映,他们因招不到人只好花“血本”挑选员工送出去进行培训,而培训好的人也留不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开发区餐饮、文体休闲等配套设施跟不上,职工下班后无处可去,生活单调乏味。三是物流配套滞后。市开发区几家企业主要反映,他们不少货物不得不通过长沙物流公司中转,既浪费时间,又千万物流成本大量增加,有时还因耽误生产进度,千万合同违约而吃官司赔钱,因此感到在娄底创业很不方便,很不畅快。石门工业区五江保温瓶厂吴总反映,由于物流不畅,他们所需要的由涟钢生产的板材需要通过长沙再购回来,每吨增加运输成本多达160多元,每年需要为此多付出成本超过200万元。

园区发展市县上下联动方面是个瓶颈问题

http://m.zhuodaoren.com/shenghuo293455/

推荐访问:广告园区发展瓶颈 科技园区发展的瓶颈

专题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太空令人充满遐想 下一篇:工作人员在热电厂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