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了,,培养孝雅少年的

2016-07-25 热点事件 阅读:

提出了,,培养孝雅少年的(一)
野孝雅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cn

野孝雅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肖华 马庭华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4年第07期

孝德雅行是中华民族的基本道德规范,推行孝雅教育,对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重大。近年来,我校(此处指湖北省钟祥市莫愁小学,下文同)积极探讨学校德育的新途径,科学实践,大力开展以国学经典诵读、红色经典传唱和孝德雅行为主要内容的孝雅教育,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校发展的特色德育之路。

【提出了,,培养孝雅少年的】

一、弘扬传统经典,培养孝雅意识

国学经典诵读方面,我校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100首古诗和《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传统经典作品为主,并兼顾近现代以来革命先烈、仁人志士在湖北这块热土上留下的佳作名篇,做到每天晨读20分钟。同时结合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介绍节日的来历、习俗,诵读相关诗词、经典诵读,使学生积淀了丰富的人文底蕴,有机渗透了孝德雅行观念。在红色经典传唱方面,学校利用“校园飞歌30分”,传唱省教育厅推荐的经典歌曲,组建了校舞蹈队,合唱团,创编了大型校园集体舞《春晓》、《弟子规》、《孝雅之花香满园》等,做到“经典歌曲大家唱、经典舞蹈大家跳”。借助经典诵读和经典传唱,以读启智,以艺养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于愉悦中不断感悟经典文化所蕴含的“孝”、“雅” 思想,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也改善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升了语言文字能力、思辨能力。

二、围绕主题,开展孝雅“三进”实践活动

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一个有效的德育体验活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基于这种认识,我校大力开展“孝雅”进校园、“孝雅”进家庭、“孝雅”进社区实践活动。如“孝雅”进校园,我校编写了《孝雅教育》校本教材和《孝雅少年成长手册》,第一学段以“礼”、“诚”为主,对学生进行礼仪意识、诚实守信的启蒙教育;第二学段则以“忠”、“孝”、“雅”为主,对学生进行爱国、感恩和行为典雅的教育。“孝雅”进校园活动中学校重点开展“践行孝雅 争创十好”,即理好容、走好路、行好礼、说好话、上好课、写好字、唱好歌、做好操、扫好地、用好餐。我们坚持每月有训练内容,做到训练有序,分层推进,并突出发展性评价,让学生自己确定目标,孝雅“十好”中哪些条目能做到,哪些条目做不到,两周之内孝雅“十好”中能坚持做到其中一项的,颁发一枚“孝雅宝贝”红色印章。对于做不到的条目,班主任在教育时不应打击其积极性,要鼓励学生把缺点看成希望点和发展点。《孝雅少年成长手册》还对学生学业成果的评价颁发“孝雅宝贝”蓝色印章,规定每位同学所累积的红、蓝“孝雅宝贝”印章,达到一定数量又可以置换成“孝雅少年”标志和“孝雅之星”徽章,促进学生不断自我完善,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提出了,,培养孝雅少年的】

三、打造校园文化,营造孝雅氛围

提出了,,培养孝雅少年的(二)
孝雅好少年事迹材料

申报“孝雅好少年”事迹材料

北大小学 四年级二班 张斯齐

张斯齐同学,今年10岁,是北大小学四年级二班的学生。他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热爱集体、积极向上。他小小年纪,却以良好的思想品质,优异的学习成绩,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提出了,,培养孝雅少年的】

在学校,他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对于困难同学,他总是乐于伸出援助的小手,助人为乐,真诚奉献。有同学上课忘了带学习用具,他总是豪爽的拿出自己心爱的文具借给他们,有同学不会的问题,他总是热情耐心的帮其解决,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不但在学习上取得了不少成绩,而且爱好广泛,全面发展。几年来在各科老师的精心培养下,积极参与了班级及学校的各种活动,既提高了能力,又丰富了自己多彩的生活。在美术方面的素养也很高,是班级手抄报的主创人员,文字、绘画、布局,把手抄报办成了班内的一个亮点,多次获得校一等奖,令其他班级羡慕不已。设计布置橱窗、板报也是他的强项之一,学校每月都定期更换板报,里面少不了他的参与,布置的板报,版面独特,有创意,内容新颖,博得全校师生的好评。学校劳动,他总是抢着干最脏最重的活儿,从不偷懒,也不会拿出班委的架子只指挥别人干;从不乱扔垃圾,因为他知道劳动的辛苦,如果有同学不守纪律,他会及时给同学们指出来,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作为一名大队部干部,他按时执勤上岗,不惜牺牲自己的课余时间做好学校的卫生检查工作,处处维护学校荣誉,表现出极强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他有一颗天真的童心,小小心灵装满了追求真善美的理念。

【提出了,,培养孝雅少年的】

在学习上,他刻苦努力,勤思考、爱钻研、求知欲强烈,各门功课都努力学好,课前,他能认真做好各门功课的预习,课堂上认认真真地听讲,积极思考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遵守课堂纪律,踊跃发言。课后,能按时保质保量

【提出了,,培养孝雅少年的】

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科作业。认真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还阅读了大量课外读物,如名人故事、历史故事、童话故事、唐诗宋词等等。正是由于养成了良好的看书习惯,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提高,他的作文多次作为范文在班级交流,多次参加学校作文大赛并获一等奖。

在家里,张斯齐同学还是一个非常节俭和充满爱心的少年。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在家里,关心长辈,经常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陪爷爷奶奶聊天解闷;对待邻里,他文明礼貌、与人为善,深得邻里喜爱。他生活俭朴,平日父母给的零用钱除买一些必备的文具,其余的都积攒起来,尤其在得知汶川地震的消息,他拿出了自己一年的零花钱捐给地震灾区的小朋友,玉树地震,他不但自己捐钱,还号召周围的亲戚朋友捐钱,他以行动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灾区小朋友的关心。

这就是他——张斯齐,一个既有爱心、责任心和恒心,又多才多艺的优秀少年。

提出了,,培养孝雅少年的(三)
做孝雅少年孝敬父母,

【提出了,,培养孝雅少年的】

孝敬父母,做孝雅少年 “孝行"就是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良好品德品质.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如果人类友爱,是

提出了,,培养孝雅少年的(四)
要重视对青少年进行"孝"的伦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079-01

  孝敬父母、瞻养父母,是我国人民的一种传统美德。随着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绝大多数子女对养育自己的父母、长辈,都能尽孝心,办孝事,从精神和物质方面给他们以安慰和关照,但也有一部分私欲澎涨、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不肖之孙,全然不念纯真的父子情、母子情,丧尽天良,打骂父母撵出家门者有之;自己享乐,而让父母饥寒者有之……这些都无不向社会,尤其是担负着培养社主义新人的学校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警示:"孝"的伦理教育应作为德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予以高度重视。
  何谓"孝"呢?《论语.学而篇》中有"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意思是:"当他父亲活着,要观察他(指儿子)的志向,他父亲死了,要观察他的行为;若是儿子对其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地不加以改变,可以说做到了孝。孟子也有"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等论及孝敬父母的观点。毫无疑问,时隔两千多年的孔孟之道,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仍然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父养子、子敬父的问题,并逐步从法律上给予规定下来。但不孝的问题、案件仍有发生。俗语说:"甜不过蜂蜜,亲不过父母"这句话道出了人世间的真情所在,谁能没有生身父母呢?为了子女的成长,父母所付出的心血和牺牲,关怀和爱心是无法用数字统计和言语表述的,可惜的是,目前有一些人好了伤疤忘了痛,娶了媳妇忘了娘,长大成人后,对年迈体弱,丧失劳动力的父母不去尽瞻养的义务,忘掉了做子女应尽的责任,一事当前,只为自己的小家庭打算,他们把现代化单纯地理解为现代化的家庭建设,而忘记了传统的道德观念。试想这些人连养育过自己生身父母都不爱,弃之不管,还能谈得上爱自己的民族,爱自己的国家吗?所以,从这一点上说,"孝"的伦理教育不单纯是一个子女孝敬父母的家庭问题,而是一个事关社会的大问题。
  古往今来,有很多"孝"的典型令人崇敬,晋武帝时的李密,为了侍奉卧病不起的祖母,为了报答祖母对他的"躬亲抚养"之恩,写下了入情至理的《陈情表》文中"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言辞情深意切,读之感人肺腑。
  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元帅,在一次回家探母时,看到母亲放起了一条尿湿的裤子,便即刻使命拿出来洗干净。广播电视中经常可以听到和看到的那些义务托养孤寡老人的一个个活"雷锋"的感人事迹,这些无不体现他们高尚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
  孝与不孝是检验一个人道德品质高低的重要尺度之一。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无不说明了"孝"的伦理教育的重要性。朱德同志在世时曾多次在共青团会议上强调:父母丧失劳动力,子女不去瞻养,这是缺乏共产主义道德的表现,那么,在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对青少年进行"孝"的伦理教育呢?
  首先,应把"孝"的教育列入德育教育的重要议事日程。学校担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任。所谓"有道德其中就包括孝敬父母这一内容,这是检验一个人德性高低和起码尺度。 我们应站在时代的高度,去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孝"的深刻内涵。今天,我们所说的"孝"不能机械地停留在孔子所言的"无违"水准上,而是从更新、更高的标准去时刻警戒自己,不仅应表现在对父母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对父母精神上的安慰,如经常的问候和关心等。要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共同建立一种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有一付对联说:"人多财多喜事多,家和国和万事和"对我们应是很有启发的。
  其次,是做父母的和学校教育工作者,对子女"孝"的伦理教育,要注重从"小"抓起。"小"既指年龄,又指言行。常言道:"树不修不长,娃不教不行"、"严是爱,宽是害,放纵不管出祸害",正说明了从小抓起的必要性。同时,父母和老师要以自己的言行为子女、为学生树立榜样。
  第三,全社会要努力创设"孝"的伦理教育范围。要注重社会舆论导向和新闻媒体传播的效应。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一切宣传阵地都应设置这方面的专栏。家庭居室、校园走廊、也可通过一些文字和图画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作用。同时注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孝"的渗透作用。
  "孝"的教育是长期的,也是艰巨的。只要我们能够统一认识、讲究方采取措施,持久地抓好这项工作,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就会不断地发扬广大,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提出了,,培养孝雅少年的(五)
滋养心灵的教育

  南昌,中国十大最美丽城市之一,素有“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美誉。这里因水而发,缘水而兴,每每想起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内心便充满了对南昌湖光景色的遐想。汽车行驶在八一大桥,远远便看到古色古香的滕王阁,浩瀚的赣江上斑驳的沙船幽幽地驶过,绵绵的冬雨给这座城市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这样一个温婉而又刚强的城市孕育了怎样的教育呢?记者带着疑问走进了南昌,与南昌市教育局局长魏国华促膝长谈,“教育不是搞形式,要与实际相结合,空谈误国,更误教育。教育要与实际相结合,要狠抓德育,让教育成为培育灵魂的工程,滋养学生的心灵。”南昌市根据当地文化资源特色的优势,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在学校教育中突出特色德育建设,让“一校一品”创建活动成为实践教育思想大解放的主战场。
  与快乐同行:孕育健康心灵
  “庐山俊美,赣水流淌,井冈山大道上石榴飘香。春华秋实,英姿勃发,滋润万千学子茁壮成长……”
  伴着嘹亮的校歌,记者来到南昌市第十六中学,为什么校歌里会出现石榴这种水果的名字呢?记者不禁心生疑问。原来红石榴寄托了师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激情与向往,副校长邓世平认为学校教育最终要培育阳光的学生,“他们有清爽的外表,有灿烂的笑容,有感人的泪水”,正如校歌里的红石榴那样灿烂,那样迷人。
  为了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特色及丰富的资源优势,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出了“七彩德育校本课程”,适时进行德育渗透。“七彩德育校本课程内容”完全立足于学生的喜好,并且处于动态的丰富与完善之中。瑜伽班、魔术班、吉他弹唱班、街舞班、播音主持班、日语班、基础素描班、南昌民俗班、校园植物认知班等课程一直深受学生喜爱。魔术班和吉他班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平平,但在学习魔术手法和吉他弹唱技巧过程中却无半点懈怠之意,在练习过程中,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娴熟的技法,更加学会了与同学老师和谐相处。一学期的课程结束后,他们的学习态度和集体荣誉感有了明显的改善,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2012年5月,在南昌十六中教育科研展示日活动中,吉他班集体弹唱《大海》《恰似你的温柔》与魔术班走进观众的魔术表演,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和自信。
  是呀,教育要讲究趣味性。多给孩子一些空间,收获的却是一个健康的心灵,教育本应如此。近年来,南昌市广南学校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以各种形式诠释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以身边人、身边事告诉大家,礼义廉耻要从自己做起。学校开展了学生书画、手抄报展示活动,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展示出了学生深厚的艺术底蕴,也让他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了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学校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有的班级梳理并整合中学语文、政治、思想品德等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紧密联系起来,编排成小品在全校进行演出。这些取自学生熟知的课本里的典故,让学生们更有认同感,诙谐幽默的小品对白让学生们捧腹大笑。为了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学校还开展了传统文化大传唱的活动,精心编辑了不同年龄段的童谣,并将其融入小学生穿花绳、跳皮筋、捡石子等日常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与师德同行:凝练感恩心灵
  在南昌市豫章小学,一个新型的育人平台正在班主任中广泛运用,那就是班级博客。博客这个信息时代的产物被用心管理班级的班主任们赋予了许多意义:记录班级故事、向孩子们推荐好书、班级信息展示、学生作品展览……利用班级博客养成学生良好习惯是其功能中的一项。在一年级三班的班级博客中,曾经有这样一张图片:班级卫生角的扫把倒了一地,却无人问津。照片下面注明了一行字:“诶?谁在哭呀?”正是这样一篇简短的博文产生了奇特的效果。家长和孩子们看懂了李老师的用心,第二天扫把便整整齐齐地摆在了墙角。
  该班班主任李莎老师说,让卫生角的扫把摆放得整齐不是没有简单的方法,过去通常会安排一个学生专门负责扫把摆放。可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对重复的工作容易产生疲劳,时间一长,便生倦怠,不利于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于是,李老师想到了博客,她决定用博客来放大客观存在的问题,引起家长和学生的关注。在第二天的博文里,摆放整齐的扫把图片下面配上了一行文字:“扫把帮助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是我们的好朋友,大家可得好好照顾它呀!”从此以后,孩子们劳动完总能端端正正地摆好劳动工具,虽然没有派专人负责摆放劳动工具,但总有学生愿意主动摆好它们。有时孩子们也会忘记,只要李老师说一句:“谁又把我们的扫把朋友弄哭了?”孩子们便会很不好意思地赶紧把扫把扶起来。
  班级博客记录了班级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定格班级成长的精彩瞬间,在师生间、家校间架设起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给学生们带来了无尽的激情和欢乐,给老师们带来了感叹和惊喜,而给学校带来的是师生新的精神风貌与健康心灵的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个儿童身上都蕴藏着某些尚未萌芽的素质……教育最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里的火药未被点燃,而要使一切天赋和才能都最充分地发挥出来”。南昌市第十三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大多数家长都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并且忙于生计,对小孩的教育根本无暇顾及,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缺少关爱心,这就要求工作在一线的班主任更加注意保护孩子那颗脆弱的心灵。
  采访过程中,记者与学校班主任、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围坐在一起,温馨的氛围中师生朴实的话语散发着令人感动的力量,透露出他们的认真与执著。张怡君老师从事教学工作已经有八个年头了,自从来到学校,她将个人的事情抛在一边,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因为不放心班上的孩子,晚婚假没有休完她就回到学校,承担起了三个班的教学工作。为了不耽误教育教学工作,她把未到上学年龄的孩子送进了幼儿园。八年来,张老师每天中午都坚持给贫困学生义务补课,下午放学经常天黑才到家。她是一位普通的老师,却把自己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了学生。   班主任在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联系家庭与学校的桥梁和纽带,然而班主任的成长也需要给予呵护。为了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南昌市第二十八中学设计出了班主任“三年带班规划”,由新接手初中一年级的班主任们介绍自己“三年带班规划”,学校领导、政教处主任、学校全体班主任提出意见,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在班主任工作研讨会上,班主任老师们采用PPT的形式,展示自己三年的带班规划:唐琦老师“三年带班规划”的总体目标是“让每一朵花尽情地绽放”;陈宇春老师分别从班级干部体制、真诚携手任科老师、家校合作的桥梁等方面讲述带班经验,告诉学生“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谌琴老师面对学生一张张如花的笑靥和一双双期盼的眼眸,用她一颗热情的心来聆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在研讨会上,班主任老师选取了实践中的经典案例,从不同角度与大家分享自己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独到见解及成功经验,在交流中一起成长。
  与红色文化同行:培育坚毅心灵
  在一个细雨蒙蒙的下午,记者来到地处赣江之滨的八一南昌中学,校长周戏庚谈起学校德育工作滔滔不绝。为了培养学生的军人气质,学校提出了“以军旅之魂铸就‘八一’品牌”的口号,学生接受的第一堂课就是行军礼、唱国歌、诵誓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领略八一军旗血染的风采。学校成立少年军校,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军事夏令营;成立军乐团,无偿提供乐器免费培训学生,开学典礼上的国歌就是由军乐团演奏的;组织学生暑期赴井冈山进行社会实践,体验农村生活,参与农村劳动,突出军旅文化内涵教育,锤炼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如今“严守纪律、朴实无华、坚忍不拔、无坚不摧”的八一精神已渗透到了每个人的心中。
  采访期间,学校广播里传来国歌声,只见几位学生正步走上国旗台,伴着国歌缓缓降下国旗;操场上正在奔跑打球的学生突然停下来,向着国旗站立;身边的周校长也肃穆地面对国旗而立,口中默唱国歌。降旗仪式结束后,周校长坐下来向记者解释道:“这是学校每天常规的升降旗仪式,只要听到国歌,全校师生都要起立,面向国旗而立,这是全校师生不言自明的规矩。”在八一中学,红色教育已经深入学生的心里,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并时刻指导着自己的行为,显示出英姿飒爽的军人风貌。
  “八一南昌起义”写下了中国现代史上辉煌的一页,使南昌成为“军旗升起的地方”,以“英雄城”驰名天下。如何让青少年学生为家乡的红色历史感到光荣与自豪,并激发他们传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的热情呢?南京路小学把“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作为一个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常抓不懈。2008年学校与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签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协议,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聆听峥嵘岁月里革命先辈们的感人故事;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来演绎和颂扬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爱家报国;利用重大纪念日、节日在师生中开展“红色革命歌曲大家唱”“党旗伴我成长”等主题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开展“亲子红歌大合唱”PK赛,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让“红色教育”深入人心。学校还召开了以“红色德育”为主旋律的趣味运动会,“越野急行军”“过草地”“匍匐前进”“掷手榴弹”……每一个项目都渗透着“红色元素”,彰显着集体的凝聚力、智慧、团结和友谊,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和发扬“红色精神”的热情。
  电影,也称映画,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和生动的故事性给观众带来视听享受的同时又能发人深省。在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电影成为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良师益友。每年的四月份是学校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时间,学校会安排学生观看《闪闪的红星》电影,之后,科学课的黄宗论老师一般会上这样一节课:向学生提问潘冬子为什么能用棉衣运盐躲避敌人的检查,接着会在课堂上实验演示食盐溶解、水分蒸发、食盐结晶的过程,进而归纳出溶解、结晶等科学知识。生活化的电影画面与真实的科学实验相结合,学生们不仅受到红色文化教育也很快学会了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结合《闪闪的红星》的电影,语文老师会让学生在学习《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的时候,布置阅读关于红色智慧少年的文章。音乐老师则会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生唱《红星照我去战斗》《红星歌》等电影歌曲。小杜鹃艺术团则排演了师生混声合唱《映山红》,还排演了管乐合奏《红孩子》。红色文化在这里以图画、视频、歌曲等方式表现出来,形成了一个综合而又立体的教育网,网住了学生的眼睛、耳朵、嘴巴,更托起了孩子们学习红色精神的坚毅心灵。
  与“善”同行:熏陶优雅心灵
  这两天的旅行让我爱上了龙虎山,它也许没有三清山的险峻,也许没有井冈山的光辉历史,也许没有庐山的奇丽,但它以“第二个桂林山水”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想我一定不会忘记大自然给它造就的秀美,正如那火热的太阳,永存在我的心中!
  上面这段感慨来自江西师大附中初二二班的王谢爽同学。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郊16公里处,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丹山碧水和千古未解的崖墓之谜构成了龙虎山自然景观的“三绝”。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成为真正的教育。江西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她承载着江西的历史,绽放着人文与地貌完美结合的光彩,散发着浓郁的乡情,影响着一代代江西人。为了实践“做有责任的中国人”的校训精神,江西师大附中创新了德育工作方法,主张“自主体验”式的德育特色模式,让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构建生活大课堂”,用行动践行德行。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行胜于言,行胜于思,行动其实很简单,一张小纸片只需弯腰拾起便是文明的片段……”学校坚持在各年级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提倡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赣江行”“名山行”“书院行”“古镇行”、去农村社会调查和“爱心义卖”,在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时,也让学生拥有了一颗温柔的心灵。
  古语云:“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这句话用来形容南昌市珠市小学再贴切不过。学校被繁华热闹的小商品市场包围,从早到晚人头攒动,如何在商业气息浓厚的环境里培养出有气质的学生呢?校长易艳丹从细节着手,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散发缕缕墨香、优美典雅的学校氛围。校园一角设有“一景”“十二台”,操场东侧设立“礼文化墙”,在国学楼走道有“国学小驿站”,从而营造出了精致的礼育环境,让校园形成一个鲜活的礼育教育场。学校利用国学大厅的墙壁,创建校史主题墙,主展区整个造型像一幅展开的巨型画卷,既代表了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又意蕴“开卷有益”的深刻哲理;“礼育工程”的实施,离不开少先队的活动载体,学校在国学楼的架空层兴建了“少先队活动室”,整个活动室顶部安装星星灯,意寓着“星星火炬,代代相传”。学校为学生打造别具特色的规范化书法教室,整体风格为中国风,融入“诗・书・画・印”等书法艺术元素,彰显“景幽、室雅、文妙、书绝”,孩子们在其间运笔挥墨,真正是“书香满园关不住,一缕墨韵随风来”。这些灌注了人文气息的学校建筑,集聚着礼育文化的精粹,成为学校的精神符号。漫步校园,处处育礼,点点入心,无不彰显“礼”文化的教育元素,形成大道无形的环境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世之初,性本和,人之初,性本善”。“和善”思想源起于儒道显学,贯通于诸子百家,在中华大地传承数千年,历经沧桑而不变。倚梅岭而临赣江的南昌市新建县第二中学将“和善”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校长雷辕生认为,“和”是教育和学校发展之基,也是教育和学校发展之果,更是人类的追求和期盼;“善”不仅是善良,也是人类最美好的思想和行为,更是人类最高的修养境界和最好的人生智慧。“和善”是“和而不同”的君子之心,是“人人伯乐,个个千里马”的伯乐精神,是内心的温暖舒适,是性情的怡然平和,是人与人之间的以诚相待、和睦共处。学校精心打造和谐、和美的人文环境和校园环境,让每一块墙面都会说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作品、格言都能在班级的墙面展示出来。教学楼外墙、走廊的墙面以及横梁也体现出以“孝”“尊师”“互助”为主题的文化元素―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名人格言和学生格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一言一行,使学校成为愉悦师生身心、陶冶师生情感的精神乐园。记者走出学校时,正遇上一群拍照的学生,“客人再见!”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道,年轻的脸庞露出真诚的笑容,爽朗的笑声在校园久久回荡。
  几天的采访转眼结束,当离开这座城市时,脑际环绕的有师生共勉的画面,有对红色文化的敬意,还有对那一张张可爱笑脸的感动。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不是要搞削“峰”填“谷”,而是要塑“峰”抬“谷”,南昌市鼓励、支持学校走个性化、特色化和文化立校的内涵式发展之路,让个性成为品牌,用优秀带动优秀,以心灵温暖心灵,虽已入寒冬,却让人内心洒满阳光。
  责任编辑/马子恩

提出了,,培养孝雅少年的(六)
奏响孝的乐章

  摘 要:“百善孝为先”,从古至今,“忠孝”几乎就是完美人格的核心和重要标志。然而近年来,在我国少年儿童的教育体系中,“孝心教育”的地位逐渐下降。再加上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个性。他们面对父母、老师及周围人的付出,不知感恩、不思回报,反而认为理所当然。这样的性格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无疑是一个严重危害。如何,让孩子找回感恩的孝心,找回日益流失的感恩情怀,本人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根据班级情况创建孝心中队。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悟、体验、养成,崇尚孝德孝心孝行,培养感恩的孝心。

  关键词:孝心教育;感悟孝心;体验孝心;弘扬孝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178-02
  一、孝心中队的缘起
  常常见到这样的情景:上学时,爷爷奶奶等长辈背着书包,孩子却一身轻松;早餐店里,家长学生一对一地坐着,家长热切地期望孩子把早餐吃掉;快早自修了,还有家长手把手地在校门口为孩子们喂馒头;家里,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对妈妈递来的碗筷无动于衷……这些现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我们孩子孝敬意识的淡薄,我不禁深深地忧虑:这样心中无孝的孩子将来如何在社会上扎根立足,挑起社会的责任?
  二、“孝心中队”的诞生
  针对孩子孝敬意识淡薄的问题,我组织召开班队课,引导学生们发现、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大家经过热烈讨论得出了结论:其一,当前家庭里孩子少,长辈多,众心拱月般照顾孩子、宠爱孩子,变成了“上顺下”;其二,家长过分重视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完全忽略了对其在家庭中孝敬心的培养。为此很多同学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个性,他们面对父母、老师及周围人的付出,不知感恩、不思回报,反而认为理所当然,为此一部分孩子提出:在班级中开展“孝心教育”,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响应,并一致决定:要彻底改掉这些坏习惯,找回感恩的孝心,找回流失的感恩情怀。“学孝、会孝、善孝、扬孝”成了“孝心”中队的主旋律。“爱在孝心里”成了中队的口号, “孝心中队”由此诞生。
  三、“孝心中队”活动的开展
  那如何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经过思考,本人找到了答案,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感悟、体验、崇尚孝德孝心孝行,培养感恩的孝心。
  1、感悟孝心----寻找孝敬之源
  (1)班级孝心文化熏陶孝敬之心。孝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孝情是每个孩子都具有的,关键是要把它唤醒。首先从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入手,全力打造 “润物无声”的班级文化,让学生身处在浓郁的孝心文化氛围之中,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室空间布置了一个个宣传阵地,让班级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说话,育人向孝。在教室后黑板上方的墙壁上贴上:“学孝,会孝,善孝,扬孝”八个大字,在班级的各个展板中建立孝心中队之家、孝的足迹、孝育文化墙等栏目,让学生在环境的感染下,产生心理共鸣,营造良好的孝敬德育氛围。
  (2)孝心故事、名言警句体悟孝心。在我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并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孝贤故事。孝敬父母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在开展孝心教育时,我用生动的故事来牵引出深刻的道理,学生非常容易明白和接受。利用早上晨读时间、班队课上让学生讲述孝心古人孝敬父母的故事或者是自己身边小朋友的故事,让孩子从“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等故事和名人孝顺的事例以及身边中体会到孝顺父母是一种美德。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孝心”的教育养料,还要求学生搜集以“孝心”为主题的名言、警句并选择性加以利用。学生将这些收集到的名言、警句制作成精致的卡片,并进行诵读时刻提醒自己。
  (3)孝心电影、歌曲洗涤孩子心灵。动员学生利用网络观看影片如《暖春》、《妈妈再爱我一次》、《漂亮妈妈》、《背上爸爸上学去》等,让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去洗涤孩子的心灵,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播下了孝心的种子。利用课间播孝心的音乐,学唱《让爱驻你家》、《烛光里的妈妈》等孝心歌曲,让孩子们在歌曲的倾听和吟唱中感受着孝心。
  2、体验孝心------踏上孝敬之旅
  活动是根,行动是本,孩子们的孝行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得到深化,孝情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得到升华。开展孝心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内化为一种美好的品质和自觉的行为习惯。于是,中队开展了很多以孝心为主题的体验教育活动。
  体验活动一:护蛋体验。在学校里让孩子们进行了一天的“护蛋体验”。“蛋”好比宝宝,他们就成了家长的角色。孩子们必须在一天的时间中好好保护着自己的“宝宝”,不能让他们磕着、碰着……一大早,孩子们就带着各自的“宝宝”隆重登场了:有包在手帕里的,有装在盒子里的,有用棉花里三层外三层包得严严实实的……虽然事前有了思想准备,但这一天中还是事故频发:这个“爸爸”拿书的时候不小心把“宝宝”带出了课桌,“宝宝”在地上变成了蛋黄酱,那个“妈妈”上体育课的时候忘乎所以的一跳,口袋里的“宝宝”随之也在空中划出一道抛物线……到了放学大清点时,完好的“宝宝”所剩无几。大家都感叹到:做爸爸妈妈真不容易,要时刻关心自己的孩子,生怕有什么意外,我们看了一天就累成这样,爸爸妈妈把我们养到这么大,要操多少心啊!不少同学还把自己的体会写成了“护蛋日记”在班中交流。
  体验活动二:孝敬日中表孝敬。我国一年中有很多节日,为此重点选择一些节日作为孝敬日,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劳动、尽我孝心。教师节,温馨贺卡尊师大行动。同学们利用手工课制作贺卡。一幅幅精美的插图、一段段感恩的话语,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尊敬。中秋节,号召大家通过给长辈“讲一个故事,吟一首诗歌,做一张贺卡,做一天家务”这“四个一”的行动。重阳节,开展“爱在重阳”尊老敬老活动,为爷爷、奶奶捶捶背,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妇女节,温情大行动,给妈妈唱一支歌,端一杯热茶。五一节,感恩同行感动伴你我。请同学们记录这个小长假中长辈为你做的最感动的事和你为长辈做的最有价值的事,并请家长为孩子表现作一个简短评价。   体验活动三:“孝心支票,爱的约定”活动。 在母亲节、父亲节到来之际,给每位孩子发下“孝心支票”,孝心支票上有以下内容:支票号码、兑换日期、立约人、我承诺、家长感言。活动时间为五天,孩子每天给母亲一张承诺的支票,教师先引导学生填写支票内容:①想一想,从小到大爸爸、妈妈为你做了些什么事?②爸爸、妈妈有没有要你回报她?③爸爸、妈妈为什么这样无条件地付出?④在爸爸、妈妈的节日里,你可以为爸爸、妈妈作些什么?学生按日期各填写他愿意为爸爸、妈妈做到的事,要求能身体力行。接下去的五天里,一天兑现一张,最后一张支票则留下空白,让妈妈填写一件妈妈希望他完成的事。通过情感支票,孩子们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激和养育之恩。用自己的行动见证者自己的孝心。
  体验活动四:撰写温馨家书。撰写温馨家书是班级活动中的又一重要活动,将每月的最后一天规定为沟通日,让孩子们给爸爸妈妈写家书,在家书中,孩子向父母倾吐自己的感受到的爱,说了很多平时没有讲的心里话,爸爸妈妈反反复复地读着孩子的信,感动、欣慰之情涌上心头,之后,他们也认认真真给孩子回了信。让家书成为爱的桥梁和爱的信使,让家长与孩子的心更近,让孩子们和家长变得更加亲密无间。
  体验活动五:今日我当家。“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当了家,才真正体会到日子难。一日三餐,买、洗、做、刷,十分辛苦。通过观察父母一天的活动,试着当一回家,亲自体验一下父母操持家务、当家过日子的辛苦。每个月规定一天为今日我当家活动时间,孩子们把原本都是由父母包办的家务事揽了过来,打扫、煮饭、叠被子,忙得不亦乐乎,虽然他们的动作还显得生疏,虽然做出的成品并不完美,但孩子们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平时父母对自己付出的无限的关爱,因为看似平常的小事,做起来,每一件都需要付出辛劳,而父母一做就是那么多年,并且如此无怨无悔。在当家活动中孩子们慢慢地懂得感恩,学会孝敬长辈。
  体验活动六:爱心义卖活动。我们还把“孝心活动”迁移到“爱心活动”,开展了三届由学生策划、组织的爱心义卖活动,第一届爱心义卖挣得的5338元的善款用来买文具送给永嘉溪口小学十位结对的孩子。并倡议全校同学捐献各种文具和书籍,为结对学校送上全校同学捐助的价值5000元左右的体育用品、乐器、美术用具、课外读物、七巧板等各种学习用品和玩具。将第二届爱心义卖活动所得善款4507元,捐给了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严重烧伤19岁的仡佬族少女丁正红,用做治疗费用。这些活动的开展更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心。第三届爱心义卖活动我们挣得善款5542元,将这些善款捐给了一位得白血病的孩子。几次活动的开展还在温州晚报、《温州零距离》、《闲事婆和事佬》、《鹿城教育网》上进行了报道。
  3、弘扬孝德――催长无声大爱
  (1)评选小孝星,孝心成为永恒品质。活动开展以来,为了使孩子们的这种孝顺行为长久地保持下去,每个学期组织开展“小孝星”评选活动。这次、、评选活动不仅要评选出大家认可的“小孝星”,给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更要让学生在评选的过程中再次回顾整个孝心活动的历程,养成孝敬长辈的良好习惯。评选时,首先是家长根据一学期以来,孩子在孝敬父母的表现对孩子们的孝心进行评价。接着是每一个孩子都展示汇报自己的行为,通过孩子之间的对比和交流,评选出“班级小孝星”,在评选的过程中,每一个孩子都是参与者,在与其他孩子的对比中,对自己的孝心和行为进行反思,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成长,能更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孝顺行为。把评选出的“小孝星”事迹向每一个孩子公布,使其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经历了评选后,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能更主动地孝敬父母,孝敬父母的品质已经形成。
  (2)彰显感恩情,让爱成为一种习惯。孝心教育更是一种爱的教育。当孩子们开始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孝敬父母时,也开始慢慢学会了理解别人,懂得去感激别人,关爱别人,对社会也多了一份责任,一份热爱。所以,当“孝心”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更应该让“孝心”繁衍出对生活的热爱,对学习的责任、对老师同学的爱心,对社会的关心……
  四、“孝心中队”的阶段性成果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我看到了学生在践行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过程中点滴的进步,在这种情感的体验和交流之中,孩子们长大了。他们懂得了爱是什么,怎样去关爱别人,每一个学生都在思想上受到教育,行动上得到发展。随着孝心中队创建活动的持久展开和深入推进,同学们变懂事了,他们更加关心长辈,体贴父母。同时也得到了家长们的广泛认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家长们由衷地感到欣慰。一位男孩的家长激动地说:“孩子们变得越来越有礼貌了,和长辈们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会主动做家务,作业也能自觉地完成了……”一位母亲感叹道:“不仅教育了孩子,触动了他们的情感世界,还教育了家长,我们不能只重学习,忽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要教孩子们学会关心,学会奉献。”孝心中队系列教育活动使队员们的道德情操变更加得高尚起来,关心集体,帮助他人已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队员们自觉组成“小分队”,“校园小白鸽”队每天中午都会有2-3名同学到全校巡视,捡掉纸屑;“互助小队”在班级与学习困难的同学结成互助小组;而开展了三届的爱心义卖活动则成了我们孝心中队每年开学的传统活动,得到了社会、学校、家长的一致好评。随着“孝心中队”活动的继续开展,我们班的孩子们心中将开出更艳丽的孝之花,结出更丰硕的孝之果。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德育》2013年第9期
  [2] 《中小学德育》2009年第11期
  (上接第176页)统计图表类型多样,高考中常见的有曲线图、折线图、点状坐标图、圆(扇)形百分比图、柱状图、饼状图、统计表格等等。不同类型的统计图表特点和功能不同,高考中多在教材中原有图基础上作变式处理(统计图的转换)或考查新图。统计图表按要素多少可以分为单图(单一要素图)、叠加图(多要素图)和组图(多幅图组合)三种。叠加图和组图要会分解成单图,在阅读单图基础上,分析要素间相互关系和多幅图间的联系。
  叠加图和组图的阅读要明确:不同单图的各自优点不同;组图扩大信息含量和读图难度;分解法和叠加法训练是平时训练的重要方法;要经常使用比较法。
  (上接第177页)学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进行培养,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实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有效结合,让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有助于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 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J]. 中国培训. 2015(08)
  [2] 王 雄.以学生特点为基石,开展小学生兴趣教育[J]. 新课程(小学). 2015(01)

提出了,,培养孝雅少年的

http://m.zhuodaoren.com/shenghuo292375/

推荐访问:孝雅少年事迹材料 四雅少年

热点事件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海绵宝宝,辛普森一家 下一篇:高中生生涯规划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