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事业单位差额转全额经费保障问题

2016-07-22 专题 阅读:

解决事业单位差额转全额经费保障问题(一)
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政治前途和效益分析

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政治前途和效益分析

事业单位按财政拨款的多少可分为财政补助(老说法叫全额拨款),财政适当补助(老说法叫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大类,自收自支顾名思义就是财政一分钱不拨了。

按社会职能可以分为监督管理类、公益类(包括纯公益和准公益两小类)、中介服务和生产经营四大类。【解决事业单位差额转全额经费保障问题】

下面简要介绍下各类事业单位的性质、政治前途和大致效益。

监督管理类和纯公益类事业单位基本上都属于全额拨款性质。全额拨款的好处是工资收入完全靠财政拨款,有绝对的保障,也就是“吃皇粮”。

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例如卫生监督所等,行使行政执法管理职能,此类事业单位一般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简称参公事业单位),政治前途是事业单位里面最好的,人员可以和机关人员互相调动,岗位灵活性好。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一般有自己的收入(例如罚款、办理事项的手续费等等林林总总),奖金会适当多一点。

纯公益类事业单位例如各机关直属的信息中心、培训中心、干部学校等等,××政府采购中心等,此类事业单位一般基本没有自己的收入,所以收入只能算是饿不死,吃不饱,属于中流。但单位稳定性是非参公事业单位里面最好的,一般此类单位的改革方向都是予以保留的,撤销的可能性很小,喜欢稳定的同学可以选择。

准公益类基本上属于差额拨款性质,例如医院、部分研究所等等,自己有一定收入,这类单位一般来说效益宏观上说要看单位创收,微观上要看个人创收,比如医院的行政人员工资可能比较一般,但医生的话就比较高了。

中介服务类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一般属于自收自支性质。管理类同企业化管理,看个人效益发工资和奖金,但工资发放不受制度制约,部分效益好的培训学校、干部培训中心也是自收自支类的,大家可以关注。

最后讲讲大家关心的单位招聘考试类型和各单位之间调动的问题。

考试方面,参公事业单位录取人员要通过国家或者省公务员考试,人员是公务员身份;其他事业单位进人都统一进行事业单位招聘录用考试,人员是事业编制身份。

参公事业单位人员可以调往机关(保留公务员身份)、可以调往其他任何一种类型的事业单位(这样的话就不保留公务员身份),灵活性最好,政治前途也最好。其他事业单位都不可以和机关互相调动,原则上只能和事业单位之间进行调动(一般也很少的,除非你有很硬的关系),调动顺序是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也就是说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可以调往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优先级最高,其他的类推,不再赘述。一般的话进去了就只能在这个单位里面岗位调整最多了,除非是借调到机关(但人员身份仍然是事业编制,长期借调不利于个人发展

本帖内容转载于:浙江公务员考试论坛 ,原文地址:

解决事业单位差额转全额经费保障问题(二)
2015年淮北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全额事业单位和差额事业单位的区别 全额事业单位和差额事业单位哪个好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全额事业单位和差额事业单位的区别 全额事业单位和差额事业单位哪

个好

【解决事业单位差额转全额经费保障问题】

全额事业单位和差额事业单位两者都不错,关键是所在单位,想干什么工作等等,没有一定的可比性。

【解决事业单位差额转全额经费保障问题】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也称为全供事业单位,也就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这种管理形式,一般适用于没有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事业单位;如学校、科研单位、卫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业单位,即人员费用、公用费用都要由国家财政提供。采用这种管理形式,有利于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收入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同时使事业单位的经费得到充分的保证。【解决事业单位差额转全额经费保障问题】

差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即对有经常、稳定业务收入的单位,采取全面核算、收支挂钩、以收抵支的管理形式。既按定员定额指标核定的单位年度经费预算总额与单位创造的收入之比,支大于收的差额部分由国家预算补助,收大于支的部分上交国家财政。也可以说差额是按基数加增长的方式由财政负担,也就是财政给一部分,剩下的单位要自收自支的。

地 址:淮北市古城路与孟山北路交汇处和协大厦15层1508 (二马路原美味宫) 1

解决事业单位差额转全额经费保障问题(三)
【铜陵人事考试网】全额事业单位和差额事业单位的区别

【解决事业单位差额转全额经费保障问题】

全额事业单位和差额事业单位的区别

【中公教育】很多考生对于全额事业单位和差额事业单位的区别都很模糊,对此,中公教育为您做一个详细的讲解,祝愿每位考生可以顺利通过2015年铜陵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取得成功。

全额事业单位和差额事业单位两者都不错,关键是所在单位,想干什么工作等等,没有一定的可比性。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也称为全供事业单位,也就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 管理形式。这种管理形式,一般适用于没有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事业单位;如学校、科研单位、卫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业单位,即人员费用、公用费用都要由国家 财政提供。采用这种管理形式,有利于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收入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同时使事业单位的经费得到充分的保证

差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即对有经常、稳定业务收入的单位,采取全面核算、收支挂钩、以收抵支的管理形式。既按定员定 额指标核定的单位年度经费预算总额与单位创造的收入之比,支大于收的差额部分由国家预算补助,收大于支的部分上交国家财政。也可以说差额是按基数加增长的 方式由财政负担,也就是财政给一部分,剩下的单位要自收自支的。

(铜陵人事考试网为您提供)

解决事业单位差额转全额经费保障问题(四)
对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问题的相关思考

  摘要: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政府国家权利的执行机构,其财务预算特点与一般企业存在明显区别。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必须要遵循全面、准确、明晰的原则,能够切实反映出政府收支活动的情况,这样才能够为政府下一步的财政计划以及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依据。本文针对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财务预算难点以及策略进行几点分析。

  关键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财务预算;难点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依据单位的职责、工作目标以及任务、事业发展计划等内容进行制定,以综合反映单位的总体发展方向以及规模为目的,是财务活动以及预算编制的基础,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预算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存在很多不同,财务工作人员应该客观看待其中存在的困难,积极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为日后更好的开展财务预算工作做好准备。
  一、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财务预算难点分析
  (一)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以及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编制年度财务预算时存在明显的区别,具体来说,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在财务预算上预测、计算比较困难,从而导致编制难度很大。有一部分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所播发的款项紧紧针对一部分人员,或者是有一部分作为专项经费使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年度财务预算的计算难度会更大,在执行的过程中也会随时出现变数。
  (二)单位年度预算中年度政府采购预算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相比,在政府采购预算上也存在区别。从难易程度来看,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的较为简单,因为在预算项目、规模都是能够确定的。但是差额事业单位在项目预算上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基本也很难预计,在劳务以及服务上的固定采购也无法确定下来,这也为预算编制增加了难度。
  (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中财政拨款紧紧依据一定的比例分配不多的经费,其余的年度预算收入就要依靠自己的能力从市场上获得,这样在编制的时候,这些从市场上获得的收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只能够依据单位曾经的跨年度为完成的项目进行编制,或者是依据市场上的相关意向合作项目展开编制,其中政府采购项目同样也是依据这个进行。这样的预算编制时机上存在很多不科学性,比如很多跨年的项目可能没有完成,或者是因为一些原因导致工程停工,这样一来这部分款项就很难收回来,进而导致单位资金的流失。
  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员参与
  在强化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强化领导组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单位领导要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预算作为单位资金优化配置的手段,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还需要单位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和参与,在这其中,领导首先要以身示范,重视对单位项目支出的考察和审核,针对单位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和掌握,制定更为合理的预算项目支出体系。与此同时,财务人员本身的职业道德也需要培养和塑造,确保单位职工能够与两道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构建一个良好的预算管理氛围。
  (二)正确划分行政任务和经营活动,合理分配资金
  对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管理控制的时候,其最为基本的责任是全部完成政府所分配先来的任务,在经营活动上也需要有效关注,因为这是单位资金的重要来源,可以说行政任务以及经济活动都是单位的重要预算内容,并且都属于一种技术劳动形式。提供的是同一种服务,只是服务对象不同。认识到这点,就口丁以寻找和平衡行政任务与经营活动之间的关系,把行政任务与经营活动结合在一起,从成本计算、任务分派、人员安排上整体考虑,从而节约单位资源,获取更大的效益。
  (三)编制预算时,“全面”和“细致”
  1、预算编制要做到全方位。要统管全局,强调“零基预算”及弹性预算法,全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带来的影响,客观地根据业务与人员的需要,确定出预算经费水平,传统“增量预算”的方法不能正确的反映环境的变化,而“零基预算”法可以使预算编制既准确,又能提升效率。
  2、预算编制要做到精细化。预算编制从基层(部门、科、室)单位编起,由各基层部门合理预测必要的支出,部门负责人审批,层层上报,层层把关,上下对接,管理有序。防止或逐步减少由上头代编预算,对经常性的、有规律的支出内容、范围、标准进行合理的界定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临时性、突发性、计划外的支出,并纳入到预算编制中,建立在预算制度的约束之下,使资金使用效率达到最优化。从而导致预算管理随意性,影响到基层(处、科、室)单位及干部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3、预算编制时留有活动的空间。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经常面临突发性的行政任务和一些政策的变动,这些都会影响单位本年预算执行的情况。基于这个实际情况,单位的预算编制要有调整的空间。例如,任务执行期限的制定要有一定的伸缩性;制定任务目标时,对单位资源的耗用留有一定的空间;对资金的使用范围不要规定得过于狭窄、具体……时间上、经费的安排上都留有调整的空间,才能适应单位经营活动的变化,保证最终预算目标顺利实现。
  (四)对预算执行强调考核机制,强化监督力度
  1、加强支出经费管理。结合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按照保重点、统筹兼顾的要求,有计划地均衡地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本年度的经费支出,对于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预算目标,要严格执行。在支出程序上,遵守严格的审批制度,对于一般性支出,严格按规定的权限先审批、再付款;对于大的采购项目与材料物资,一律纳入政府采购的范围,并成立采购监管小组,由责任部门、财务部门和纪检监查部门相关人员组成,使每一项采购,都公开透明,合法合规,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2、强化理财观念,促进单位增收节支。由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经费有一部分来自于经营服务收入,一方面口丁以对创收情况进行业绩考核,对各部门规定创收业绩目标并建立业绩考核体系,业绩考核的指标应包括经营指标完成情况、自创收入增长率、经费自给率等。另一方面,要建立费用项目的节约考核,要把年度预算执行落实到各个项目上来,对支出限额进行必要的控制,节余的资金费用应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奖励,对超支的要进行处罚。通过实施全方位的预算管理,不断提高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资金的使用效率。
  3、注重财务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预算。由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其他资金收入的来源受外界市场因素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对预算项目进行实时跟踪的同时,灵活运用财务分析的方法,对涉及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及相关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如对经营服务收入与支出情况动态分析,资金来源及经费自给率的分析等。通过分析,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也为调整预算提供理由和依据,并加强与上级或财政部门请示和沟通,为预算调整做好准备。实行预算的动态管理是确保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正常执行预算,保证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关键。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作为政府形式国家权利的机构,其内部财务工作以及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会直接影响到单位职能的发挥,对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来说,其预算管理需要更加关注和科学的分析,这样才能够做到有效利用资金,实现资金优化配置。本文针对这方面的难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作者单位: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机关财务核算中心)
  参考文献:
  [1]赫晓峰.浅议通过财务预算提高回避财务风险的能力[J].上海会计.2001(11)
  [2]曾荣.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22)
  [3]凌云.抓源头做好村级财务预算[J].农村财务会计.2010(01)

解决事业单位差额转全额经费保障问题(五)
复员军人都得服预备役吗 等2篇

  复员军人都得服预备役吗

  请问是不是每个参军复员后的军人都得服预备役?
  【阜新市】 吴兴林
  《兵役法》第三章“士兵的现役和预备役”有如下规定:
  第十八条 现役士兵包括义务兵役制士兵和志愿兵役制士兵。义务兵役制士兵称“义务兵”,志愿兵役制士兵称“士官”。
  第十九条 义务兵服现役的期限为二年。
  第二十条 义务兵服现役期满,根据军队需要和本人自愿,经团级以上单位批准,可以改为士官。根据军队需要,可以直接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士官。
  士官实行分级服现役制度。士官服现役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十年,年龄不超过五十五周岁。
  士官分级服现役的办法和直接从非军事部门招收士官的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
  第二十一条 士兵服现役期满,应当退出现役。因军队编制员额缩减需要退出现役的,经军队医院诊断证明本人健康状况不适合继续服现役的,或者因其他特殊原因需要退出现役的,经师级以上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出现役。
  士兵退出现役的时间为部队宣布退出现役命令之日。
  第二十二条 士兵退出现役时,符合预备役条件的,由部队确定服士兵预备役;经过考核,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服军官预备役。
  退出现役的士兵,由部队确定服预备役的,自退出现役之日起四十日内,到安置地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兵役机关办理预备役登记。
  第二十三条 依照本法第十三条规定,经过兵役登记的应征公民,未被征集服现役的,办理士兵预备役登记。
  第二十四条 士兵预备役的年龄,为十八周岁至三十五周岁,根据需要可以适当延长。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
  第二十五条 士兵预备役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
  第一类士兵预备役包括下列人员:
  (一)预编到现役部队的预备役士兵;
  (二)编入预备役部队的预备役士兵;
  (三)经过预备役登记编入基干民兵组织的人员。
  第二类士兵预备役包括下列人员:
  (一)经过预备役登记编入普通民兵组织的人员;
  (二)其他经过预备役登记确定服士兵预备役的人员。
  符合上述条件的应服预备役。
  自筹自支事业单位转入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方面有何规定
  我所在的司法所成立时为自筹自支的事业单位,十几年没有工资。其实,司法所应为上级司法机关派出单位,不应自筹自支。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县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将我们调入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但调转过程中,通知我们个人要缴纳以前工龄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否则不予办理手续。请问,在这方面是如何规定的?
  【丹东市】 吕德友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编制2001年省本级及各市预算的通知》(辽政发【2000】43号)规定,对事业单位要改变全额、差额、自收自支单位的预算体制的分类方法,按其职能类型和满足公共需要的程度进行分类,确定财政供给的范围、程度和方式。对比照公务员管理并受政府委托具有行政职能且没有收入来源的事业单位,财政要给予保障;对比照公务员管理并受政府委托具有部分行政职能且有收入来源的事业单位,财政要给予适当补助;对能从市场取得收入的经营性事业单位,财政原则上不再给予补助,并要制定政策鼓励其加速市场化进程。
  事业单位按经费渠道划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他们的工资都是国家规定的统一标准,只是在绩效工资及补贴上各地区有所差别,享受住房公积金和养老保险标准按所在地区的规定执行。
  自筹自支的事业单位,实际上实施的是企业化管理,按照规定应参加养老保险统筹。如果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则不认可工龄。
  早在1994年,省人事部门就下发文件,要求具备条件的自筹自支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由于单位的原因应该参加而没有参加的,那么,单位应负有责任。参加养老保险的应该是单位交多数金额,个人交少部分金额。
  但是,往往自筹自支事业单位属于无资产单位,有的为了弥补事业单位编制不足的情况,采取了招用自筹自支事业单位人员,而又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人员一起工作,形成了平时工作一个样,在编制上不一样的局面。
  在处理你们反映的编制问题的同时,政府肯定也研究过保险问题如何衔接的问题。现行政策中没有自筹自支的事业单位人员转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编制后,自筹自支时期没有参加养老保险也可连续计算工龄的规定。如果想衔接养老保险关系,那么,首先应该弄清楚是什么身份。没有衔接上养老保险关系的,就衔接不上工龄,在计算时应扣除工龄时间。如扣除工龄时间,在计发养老保险金和以后调整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时,都将受到一定影响。

解决事业单位差额转全额经费保障问题(六)
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进出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切实做到管编又管人,淄博市淄川区编办不断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模式,规范机关事业单位进出口管理,及时制定人员调整及自然减员工作流程图,具体、清晰、准确地界定了编办与组织、人社等部门各自的职责,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初步解决了编制工作和组织、人事管理工作中容易产生的“扯皮”现象,进一步提高了机构编制管理效率。在具体操作实践过程中,把握好了以下环节:

  一、编制使用原则
  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应符合国家、省、市有关机构编制管理的规定,并遵循下列原则:
  1、分类管理原则。机关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三定”规定和有关机构编制文件确定的机构类型、编制性质、编制数额和结构比例管理使用编制,认真落实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之间、上级机关和下级机关之间,不得混编。
  2、编制审批在先原则。严格执行编制使用审批制度,机关事业单位用人须先获得编制部门的用编许可。
  3、编内进人原则。机关事业单位的各类进人,包括领导岗位调整、工作人员调动、招考录(聘)用人员等,都应在核定的编制内进行,并适当留有余地。职能弱化的机关事业单位、面临改制的事业单位,原则上不安排用编。暂未核定编制的单位用编数量原则上不得超过自然减员的数量。
  4、合理流动原则。调整、增加人员一般从同级次、同经费类型单位在编在职人员中调整。从严控制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到差额或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到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逆向流动,确保人员编制的良性循环。对有关特需职位的人员,可按高层次人才引进等相关政策办理。
  5、协调联动原则。纪检监察、组织、机构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做好编制使用管理工作。
  二、严格编制使用管理程序
  1、用编申报。机关事业单位进人,必须在有编制空缺的前提下,由相关单位向区编委呈报单位同意调入或调出的报告及录用人员的考察材料和原单位同意调出报告,注明申请使用编制单位的人员编制现状、拟使用编制数量、拟占用编制人员的基本情况及使用编制的主要理由。因工作需要进行公开招考的,须由用人单位向区编委申请,获得用编许可后,方可委托人社部门进行招考。
  2、用编审批。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审核、汇总用人单位的编制使用计划申请,综合考虑用人单位履行职能需要、编制空缺情况、单位性质和所需人员的专业层次结构等因素,提出初步建议,填写《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落编呈报表》,按程序提交区编委研究,经分管领导和区编委主任审签后,方可办理人员调整的相关手续。
  机关事业单位接收政策性安置人员,按照管理权限由安置主管部门向区编委提出安置计划。机构编制部门根据安置计划和有关政策要求,提出安置单位意见建议,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同意后下达用编核准函。
  公务员考录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计划,由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摸底后,提出人员招聘计划建议,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同意后,有关部门在下达的招聘计划内组织实施。
  3、增员落编。属于机关事业单位调入、调整人员,经区编委领导批准同意后,机构编制部门分别向组织(人社)部门、和用人单位(或主管部门)开具《机关事业单位入编通知单》(以下简称“入编通知单”)。
  属于公务员考录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经区编委领导批准同意后,机构编制部门根据核准的公务员考录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安置计划,分别向组织(人社)部门和用人单位(或主管部门)开具入编通知单。
  属于政策性安置人员,经区编委领导批准同意后,机构编制部门向用人单位(或主管部门)开具入编通知单。
  属于区委任命的副科级以上干部,由所在部门(单位)持任命文件和干部介绍信,到机构编制部门办理落编和编制实名制变更登记手续。
  用人单位(或主管部门)凭机构编制部门出具的入编通知单到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人员补充到位后,用人单位持入编通知单到机构编制部门办理落编和编制实名制变更登记手续,实行人员编制与人事档案、工资预算、财政经费同步管理。凡未经机构编制部门出具入编通知单的新增人员,不得作为在编人员管理;组织、人社等部门不得办理调动、安置和审批工资等进人手续,财政部门不得核拨经费和人员工资;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政策办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调动的,按机构编制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4、减员销编。在编人员调离区外的,由所在部门先向区编委提出同意调离报告并附有关调离手续,经机构编制部门研究同意后,办理编制核减和编制实名制变更登记手续,同时出具《淄川区机关事业单位减编通知单》(以下简称“减编通知单”),所在部门凭减编通知单到组织、人社和财政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在编人员出现退休、退职、开除、解聘、辞职、辞退、死亡等情况的,所在部门(单位)都必须持有关证明材料及时到机构编制部门办理销编和编制实名制变更登记手续。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机构编制管理规范有序。通过建立完善申请、审批、核准等工作流程,变过去的粗放式管理为精细化管理模式,切实解决了一些单位超编进人、混编混岗、挤占挪用编制以及“吃空饷”等问题,实现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程序规范化。
  二是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推进。经过严格的用编计划和用编程序,进一步完善了人员编制的信息,健全完善了各类人员编制台账,把编制落实到人头,实现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全覆盖、全公开、全对应”和“一人一编”管理目标。
  三是人员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坚持严格的进人核编和人员进出上下编管理制度,强化了人员变动先到机构编制部门审核编制的工作程序,根据单位人员结构状况确定用编计划,初步实现了用编计划与单位编制的结构化相结合,有利于单位人员结构的优化。
  (作者系中共淄博市淄川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编办主任 E:CWK)

解决事业单位差额转全额经费保障问题

http://m.zhuodaoren.com/shenghuo287646/

推荐访问:差额事业单位能转全额 全额差额事业单位工资

专题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案例分析题一个儿童不知道门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盘子,盘子里有15只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