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高考

2018-11-24 创业政策 阅读:

少数民族高考(共8篇)

少数民族高考(一):

材料一: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印度、波斯、希腊、中华四大文明荟萃于此。目前所知对西域最早的文字记载也是汉文典籍。国内外研究者想要了解公元六世纪以前的西域历史,都必须依靠汉文典籍。早在《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典籍里,就记录了不少关于西域历史地理的传说。其后,《史记》《汉书》中对西域的记载就更加丰富翔实了。这些记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把西域包容在整个中华文明的全景中。
材料二:新疆当前的铁路建设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绝无仅有”。目前新疆开工建设的铁路已达到10条,未来几年内,新疆还将大规模建设连通国内及国外的铁路网,铁路运营总里程有望增加一倍。2009年新疆全区生产总值达到4274亿元人民币,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前的1952年增长了近87倍;人均GDP达到1.9万元人民币,在全国位次上升到第11位。
材料三:2009年7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工作。会议强调,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大力发扬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倍加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
(1)材料一体现了《文化生活》中的哪些道理?
(2)结合材料二,简述在新疆大规模建设及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就的重大政治和经济意义。
(3)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

1.①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③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①在政治上,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②在经济上,由于新疆大规模建设连通国内及国外的铁路网,加强了新疆地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有利于该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商品交换及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全国经济的发展;同时,能促进通商口岸的边境贸易,推动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
3. 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是实现各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
②建立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发展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是新疆繁荣昌盛的基石。
③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新疆政治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
④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把爱教同爱国、爱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是新疆各族人民同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性义务。
(民族团结也可考虑从“文化”和“哲学”两个角度出题,如盐城二模)

【考点】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了解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10预测】本考点为2010年新增加考点,意义重大,可以考查客观题,也可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等主观题设置多角度,为2010年高考重点考点。

少数民族高考(二):

以下属于对资源和利益的恰当分配、保证社会公平,即分配的正义的是
[     ]
A.对高消费征收高消费税
B.对农民减免农业税
C.向农村贫困地区提供全免费义务教育
D.少数民族的考生实行高考加分政策
【少数民族高考】

ABCD

少数民族高考(三):

100分!求详细解释一些高中化学的问题!不懂的人希望退让,我这事关高考,一个不小心被误导就不好了……
① Zn + Cu2+ = Zn2+ + Cu 为什么这个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 为保证酸、碱完全中和,常使碱稍稍过量.为什么?
③ 实验中若使用弱酸或弱碱,会使测得数值偏小.为什么?
④ 求给出关于熵变△S的一些知识点.不要太深,高中要求掌握的程度就好.
⑤ 求整理有机化学的方程式.比如甲烷:CnHn+2.简单来说就是这种基本方程式,而不是一个一个都整理.还有一些常见高分子化合物的也一起整理出来吧,我实在不知道什么跟什么了.多谢!
如果100分不够的话说一声,我可以加分.
另外有没有人知道一些化学仪器和化学专业名词的不同语言的对照表?因为我是少数民族的,所以高考考的时候也不是用汉语.虽然大部分都能翻译出来,但有一些还是翻译不出来.更重要的是,答题不能用汉语,所以只能去到处找翻译的了.可是书上也不全,好多东西都没有.没有这种东西的话就算了,有的话告诉我下呗.我能给多少分就给多少分!
成都七中学生
②③
这两个不看什么情况测什么的
所有情况都这样
冰蓝CuSO4

的问题是弱酸和弱碱,NaOH是强碱耶……

把化学式写成是方程式是个小小的失误 = =
至于甲烷 好吧 我有机化学真的是一窍不通的.

①Zn比Cu活泼性强,因此Zn的能量比Cu要高,故Zn置换Cu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由于NaOH在空气中遇CO2变质,纯度降低,使碱稍稍过量是为了保证酸恰好完全反应.
③就拿NaOH与CH3COOH举例吧.因为测定中和热的本质是测氢氧根与氢离子中和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而醋酸是弱电解质,醋酸电离生成氢离子需要吸热.因此测定的放出的热量较强酸强碱中和热偏小.
④关于熵,高考需要掌握的其实很基本.熵就是体系的混乱程度.从有序(整齐有秩序)到无序(乱七八糟)的过程便是熵增,从无序到有序即为熵减.你需要掌握并学会实际应用.比如说,某温度下,一个液态的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气态的物质,这便是体系由有序到无序,即熵增的反应,写作ΔS>0.
⑤首先,你问的这叫“化学式”,不叫“方程式”,方程式是指化学反应方程式.还有,甲烷的那个你写错了.
以下是我自己整理的:
烷烃 CnH2n+2
烯烃 CnH2n
炔烃 CnH2n-2
二烯烃 CnH2n-2
苯 C6H6
苯的同系物 CnH2n-6
卤代烃 R-X (R为烃基,X为卤素原子)
醇 R-OH
饱和一元醇 CnH(2n+1)OH
饱和一元脂肪醛 CnH(2n)O
饱和一元脂肪酮 CnH(2n)O
饱和一元脂肪羧酸 CnH(2n)O2
饱和一元脂肪酯 CnH(2n)O2
至于常见高分子化合物,建议看书,全面直观.
以上全部原创 by 冰蓝CuSO4
手机党是多么的辛苦啊啊啊~
补充说明:③问的明明是弱酸【或】弱碱好不好?我是以弱酸醋酸来举例子,弱碱不是也同理嘛.就是弱电解质电离吸热啊.
还有,你说②、③不看测什么,所有情况都一样.这是不对的.②、③是针对测定中和热的反应而言的,就只针对测定中和热.由于我也是高三学生,所以我一看②、③就知道是测定中和热,而非高三学生是不会一下看出来的.

少数民族高考(四):

如图是在某一年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七位评委为某民族舞蹈运动员打出的分数的茎叶图,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方差为______.

由茎叶图知,去掉一个最高分93和一个最低分79后,
所剩数据84,84,86,84,87的平均数为

84+84+86+84+87
5
=85;
方差为
1
5
[(84-85)2+(84-85)2+(86-85)2+(84-85)2+(87-85)2]=1.6.
故答案为:1.6.

少数民族高考(五):

论中国教育体制 作文

从古至今中国一直是十分重视教育的国度,中国教育体制意义深重,并非三言两语可以表达的。

——题记

四校联考的硝烟已经逐渐散去,曾经那些迷茫的面孔正在一天天恢复平静,脸上的阴云正在逐渐散去,前方优秀的同学保持着自己良好的竞争状态,靠后的同学有的被惊醒,正在奋起直追,另一部分则在继续沉沦。

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分数和名次而拼命,因为那是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的体现,再则是为了可以上更好的大学,老师看分数,家长看分数,高校也要看分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口号已经被架空,实际情况就是:“你的分数高,那么你就是个人才。综合实力优秀分数没有达到标准?那对不起你只能靠边站了。”我们就像机器一样每天机械的运作着,虽知疲倦,却又不能知疲倦,国家下达的对学生作息时间的文件更像是一纸空文,根本没有落实,平时我们总是抱怨学校不按规定办事,减少我们的假期,其实,静下来想想,真的不能怪学校,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中国,仅仅十几亿的人口就让人汗颜,适者生存的社会绝不会停下来等某个人,跟不上社会的脚步就只能被淘汰。

我国的教育制度确实太僵硬。而且高考非常让人无语,先不说地方招生分数差异的问题。光是一大堆加分就让人脑大,少数民族能加分,为了计划生育又加分,三好学生还加分,加来加去,最不公平的还是高考。但毕竟生活在这个国度,我们只能学会去适应,因为人不能改变社会,你不能让社会来适应你,只有你去适应社会高考的道路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力争自己可以踏过这人生转折点的独木桥,只能力求自己不成为那个被挤掉的人。中国的教育是面对大多数学生,不否认这种“广泛”的教育尺度或者方法会埋没一些所谓天才学生,如韩寒这样的少年,但,教育的原则是教会大多数的学生,而不是只教成你一个韩寒。很多同学抱怨很多课程没有用,但是还设置了。其实,这个是学生没有注意到,这些课程的重要性。在人生中,很多的知识是一定要学习的,只不过是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一个先后的问题。高考确实不是什么讨人喜欢的制度,但是相比之下这是目前最好的制度了,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取消高考,穷人还读什么书?回家种地去吧,书是给有钱人读的,直接导致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社会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每个中国人都向往西方的教育体制,殊不知接受西方实践教育的学生们也有他们的苦和累,没有辛勤的付出如何会获得累累的硕果呢?客观上说,应试教育也有它的好处,试问从古到今哪几个没经过考试,却最后成了人才,只是看你怎么看待它了,能经受起考试“折磨”的人就是人才,经受不住就可能被考试的压力而埋没了。其实只要你正确的看待考试,谁都可以过,到于其它多方面的知识就要看自身的意愿了。

中国打素质教育的旗帜已经很久了,却都实行不了,这不只是因为国家实施的力度不够,也跟中国的国情有关,中国实施应试教育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好像大家都习惯了这样了,而且许多中国人的素质低下不是个密秘了,必须要强制性的才能让这许多的人去做,还有人都有惰性的,有多少人能自觉呢,不过这也是一个素质的问题。所以不要有过多的抱怨,摆正心态,努力去适应社会,这样才能为自己开创一个光明的未来!

少数民族高考(六):

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    
A.近三年,这个县的粮食总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B.河水的来源除了地下水等之外,还有雨水也是它的来源之一。
C.怀素的奔放,八大山人的风骨是汉民族的骄傲,然而梵高的激情、马蒂斯的韵律也早为中国人民所倾倒。
D.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生源计划编制工作会议近日在山西太原举行。根据计划,今年中央部门所属普通高校面向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计划将有所增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考录取率都将超过30%。

   D

A“产量”“发展”主谓搭配不当。B去“等”。C“正确贯彻-”与“深刻理解”调换顺序。  

少数民族高考(七):

这段09年辽宁语文高考文言文如何翻译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举音)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
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
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杖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床施蘧屏风,冬则布被莞席.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节选自《梁书•孙传)
不要把全篇的翻译都给我,我只要文中有的内容的翻译
【少数民族高考】

原文: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宋江夏王义恭闻之,引为行参军,历仕大司马、太宰二府.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
泰始初,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
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仗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梁天监六年,为零陵太守,年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人安之.先是郡多猛兽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猛兽即害居人.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老征为光禄大夫.及至,帝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帝笑之曰:“朕当使卿智,不使卿力.”
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床施蘧除屏风,冬则布被莞席,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译文】
孙谦,宇长逊,是东莞莒县人.在他十七岁时,赵伯符出任豫州刺史,委任他为左军行参军,他以处理事务得当见称.他因父亲去世而离职,就暂时寄居在历阳,从事耕作以养活弟妹,乡里父老都称赞他敦厚和睦.宋江夏王刘义恭听说后,任用他为行参军,以后,孙谦又连续在大司马、太宰二府中任僚佐.他又出任句容令,清廉谨慎,博闻强记,县里百姓把他称为神明.
宋明帝秦始初,明帝提升他为明威将军、巴东与建平二郡大守.这二郡在长江三峡地区,主要居住着蛮、擦等少数民族,地方官一直是以武力来进行镇压.孙谦将要上任,明帝命令他召募一千去节制,不必麻烦役使兵车,以耗费国家资财.”他坚决推辞不受.到郡后,他广施恩惠,推行教化,蛮人与撩人十分感动,争相献上黄金与珍宝,孙谦加以抚慰劝喻,让他们回去安居乐业,所献的东西一无所受.对于原先抢掠的蛮人,孙谦也都将他们释放回家.自己俸禄中出于本郡官吏百姓的部分,他都免除不收.在他治理下,郡中安定,他的威信大增.
齐高帝建元初,他担任宁朔将军、钱唐令,他以简便的方法处理烦杂的事务,以至狱中没有等待判决的囚犯.到他离职时,百姓以他在职时不受百姓的礼物,装载嫌帛等物追着要送给他,但他一无所受.每次离职时,因为自己没有私宅,就借官府空着的车棚居住.明帝将要废立太子,想将孙谦引做心腹,让他兼作卫尉,供给他甲兵一百人.孙谦不想处在这种交接承转的时期,就遣散了甲兵,皇帝虽然没有怪罪但不再任用他.梁朝天监六年,做零陵太守,年纪已衰老,但仍然尽力为政,官吏百姓都很安心.这之前零陵郡有很多野兽很凶猛,孙谦到了就绝迹了,等到孙谦离开官职的那一夜晚,野兽就出来伤害当地的百姓.孙谦任郡守县令时,常常勤奋地劝勉百姓多种田养桑,务必将地利用到极致,收入常常比邻境多.天监九年,因为年纪大被征举为光禄大夫.等到到任,皇帝嘉许他清正廉洁,非常礼遇他.每次朝见皇帝,他还请求加多他的职务工作量来效力国家.皇帝笑着说:“我应当任用你的智慧,而不是任用你的体力.”
孙谦自少至老,历任二县、五郡的长官,所到之处,廉洁奉公.他生活俭素,床边使用苇或竹编的粗席作屏风,冬天则使用布被与莞草编制的席子.夏天没有蚊帐,但晚上睡觉却没有蚊虫来骚扰,别人都很惊奇.他年过九十,但身体强壮,与五十岁的人相仿,每次朝会,他都比众人先到公门.他努力实行仁义,自己所作的超过一般人很多.他的从兄孙灵庆曾在他家养病,他外出前及归来后都要去探问孙灵庆的起居情况.一次,孙灵庆说:“先前喝的水冷热不调,现在还口渴.”孙谦退出后,便将妻子送回娘家.彭城人刘融乞讨要饭,病重后无处收留,他的朋友用车把他送到孙谦家,孙谦打开厅堂以接待刘融.刘融去世后,孙谦又以礼进行殡葬.众人都佩服孙谦的仁义作风.天监十五年,他死于任上,当时已九十二岁.
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父忧去职,客居历阳 忧:丧亲
B、躬耕以养弟妹 躬:亲自
C、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 宾:归顺
D、至郡,布恩惠之化 布:宣告(正确是布施)
2、一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孙谦为政清廉的一组是(A)
1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 2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 3治烦以简,狱无系囚
4每去官,辄无私宅 5已衰老,犹强力为政 6居身检素,夏日无帱帐
A、124 B、145 C、236 D、356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布正确的一项是(B)
A、孙谦17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称赞他淳厚有爱.后来升任二郡太守,他对蛮夷采用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信卓著.
B、孙谦任钱塘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赠.由于没有私人住宅,离任时只能借住在官府空车库里.明帝向将他引为亲信,引为他布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
C、孙谦任零州太守时,虽然年级已老,仍勤于职守,受到官员民众欢迎.在担任郡守县令期间,尊奉任意之道常鼓励督责蚕桑养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收入多于临境.
D、孙乾医生,历任二县5郡掌管,处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90岁后,每次朝见聚会,他总是先于别人到达;尊奉仁义之道,身体力行也远远超过别人.

少数民族高考(八):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一、总论   
  中国古代史在高考中所占比例约为 25% .这是文科考生在进入高三后所接触的第一部分高考内容,是历史复习的基础,是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形成基本观点和能力的基础,故应加以重视.   
  近年,历史高考对考生宏观把握知识能力的要求日渐提高.即不仅要求考生准确而熟练地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重要人物等基本要求,更要把握该事件和其它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将这一历史事件放到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中考察它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考生在考前总复习阶段应注意对阶段特征的把握.所谓阶段特征,指的是某一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生活主要方面所体现出的总体特点以及这一阶段在历史上所处的地位.不同时代、不同阶段的历史内容的特征,其归纳总结的基本思路也有所差别.中国古代史某一朝代(时期)的基本特征,一般应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等方面总结.本文试图将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的历史发展基本特征作一简单归纳,希望能对应届考生有所帮助.   
  二、阶段特征  
  1. 奴隶社会 ( 约公元前 21 世纪-公元前 476 年 )   
  ⑴夏朝 ( 约公元前 21 世纪-约公元前 16 世纪 ) :中国奴隶社会的建立时期.应特别注意归纳奴隶制建立的表现.  
  政治:奴隶制的建立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和一系列奴隶国家机器的出现为标志.   
  经济:夏朝的社会经济初步发展,为后世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⑵商朝 ( 约公元前 16 世纪-约公元前 11 世纪中期 ) :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其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疆域:非常广大.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   
  政治制度:奴隶制国家机器进一步完善,商朝奴隶主用残酷的刑法,镇压人民.“人牲”和“殉葬”也是商朝奴隶制发展的表现.  
  经济:在夏朝基础上进一步繁荣,主要表现在农作物种类繁多,产量提高;畜牧业饲养牲畜种类较多,数量也很大;商朝手工业相当发达,以青铜制造业最为重要.
  文化:商朝文化成就领先于世界,以文字和天文学成就最为突出.   
  ⑶西周 ( 约公元前 11 世纪中期-公元前 771 年 ) :中国奴隶社会的繁荣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疆域:空前广大.  
  经济:繁荣发达,是我国农业原生作物系统的形成时期;手工业分工更细.  
  政治:奴隶社会的各种制度渐趋完备,是西周社会最显著的特征.中国奴隶社会的两种最典型、标准的制度——井田制和分封制均在西周时期达到完善.应分别掌握这两种制度的具体内容,特别应注意这两种制度的联系.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西周的经济制度,也可以看做是奴隶社会的典型生产关系.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并和井田制相适应.联系这两种制度的纽带是土地和义务.  
  ⑷春秋时期 ( 公元前 770 年-公元前 476 年 ) :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政治:分封制的瓦解.春秋时期,较大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他国的支配权而进行争霸战争,其性质是非正义的掠夺战争.但在诸侯争霸的过程中,诸侯国数目逐渐减少,大大加强了统一的趋势;在战争中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争霸战争也沉重打击了西周以来的奴隶主贵族统治体系,加速了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的瓦解.  
  经济:井田制的瓦解.春秋后期,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开始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发展,私田的开垦增多,影响到国君的财政收入.公元前 594 年,鲁国率先颁布“初税亩”,在客观上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由国有制向私有制的转变;贵族为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改变剥削方式,让劳动者上交大部分产品,保留一部分产品.产品分配制度发生变化;生产劳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变化,由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转变成了封建地主和农民的关系.至此,井田制瓦解,封建生产关系逐步确立.   
  2. 封建社会 ( 公元前 475 年- 1840 年鸦片战争前 )   
  ⑴战国时期 ( 公元前 475 年-公元前 221 年 ) :中国封建制度的确立阶段.   
  政治:继春秋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在经济基础领域得以确立后,战国时期的上层建筑也发生明显变化.在新兴地主阶段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历经 100 多年,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在各国确立.在各国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彻底.它彻底废除了井田制,而代之土地私有制;又废除分封制,代之以另一种政治制度——以县制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制.中国奴隶社会的两种最典型的制度分别为封建社会中两种最典型的制度所取代.  
  经济:封建经济初步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均获得一定发展,并互相推动.考生必须理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这三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中国古代社会是农耕社会,某时期经济的发展必须首先反映在农业领域.随着农业水平的提高,一部分劳动力可以解放出来从事手工生产,带来手工业的发展,而这两种行业之间的产品交换必不可少,商业也必然随之繁荣.  
  文化:战国时期的思想、科技和文学艺术均取得突出成就.最能反映时代特点的当属意识形态领域的“百家争鸣”现象.这是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战国时期社会经历着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巨大变革.奴隶制的统治基础——井田制彻底崩溃,封建生产关系在各国先后确立,各诸侯国兴起变法运动,封建地主阶级的集权政治代替了奴隶主的集权政治.百家争鸣正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中的这些巨大变革;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飞跃发展,为“百家争鸣”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在古代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人们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有所提高,这为古代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提供了许多新鲜的思想素材;春秋战国以来,私学兴起,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局面,培养出大批知识分子;诸侯纷争,社会动荡,为知识分子流动和思想自由创造了社会环境,活跃了战国时期的学术空气,造就了一批有见解的思想家;战国时社会变革也促使阶级关系变动,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复杂化,各阶级从维护本阶级利益出发,寻找自己的代理人,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抨击批评对方,以确立自己的学说,这诸多因素导致“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⑵秦汉 ( 西汉、新朝、东汉 ) 时期 ( 公元前 221-220 年 )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政治上几度出现强盛的局面,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
  政治:本阶段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秦灭六国后,为巩固统一,在中央建立起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和三公制,在地方确立郡县制,并在思想文化方面通过“焚书坑儒”等强硬手段,初步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权力逐渐增大威胁中央,其实质是奴隶社会分封制的残余对封建上层建筑的威胁.自景帝开始“削藩”,又平定“七国之乱”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初步削弱王国的势力.汉武帝推行“推恩令”,从根本上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是西汉解决王国问题最关键的步骤.随之又夺去大批王侯的爵位,王国问题至此得到根本解决.为以思想上的统一加强政治上的统一,汉武帝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确立为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东汉时期,中央集权渐趋衰落,其主要原因在于豪强地主势力的恶性膨胀,这是东汉一朝政治上的突出特点.豪强地主指在政治上享有特权,在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而且世代相传具有特殊身份的大地主,豪强地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政治上又掌握中央或地方政权,还拥有私人武装,是对中央集权的潜在威胁.在黄巾起义被镇压后,社会上便出现了豪强地主割据混战的局面.
  经济:本阶段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秦的政治统一和统一货币、文字与度量衡的措施都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在秦末农民战争的作用下,汉统治者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如西汉初年针对秦的暴政,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东汉初年针对西汉后期至新朝严重的奴婢问题,汉光武帝注意整顿吏治,并下九道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开创了“光武中兴”的局面.经过几代的治理,以及劳动人民的辛勤创造,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出现安定繁荣的局面.   
  民族关系: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民族关系初步繁荣时期.   
  在北方,汉族政权同匈奴族关系复杂.战国后期,匈奴族威胁中原,迫使北方各国筑长城自卫.秦朝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迁发内地人民充实边防.西汉初年“白登之困”后,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但并不能杜绝北方边患.汉武帝时,社会繁荣,国力强盛,三次大败匈奴,基本解除北方的威胁.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北匈奴仍不断骚扰北方边郡.东汉政府两次打败北匈奴,解除了它对西域和东汉的威胁.  
  两汉时期,同西域各族开始发生密切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张骞和班超先后出使西域,沟通了西域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往来,密切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西域的开发,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两汉的疆域也得到了扩展.   
  秦汉时期还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初步开发和管辖的阶段.秦征服珠江流域的越族,在当地设三郡,迁移中原人民到那里戍守,还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汉武帝则在四川西南、贵州、云南等地建立郡县,加强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同内地各族人民的联系.   
  对外关系:本阶段,中国向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开始以贸易往来,使节往来和科技文化交流等形式发展起来.“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大秦的交往开始沟通.同东方领国朝鲜、日本的往来更为频繁,中华民族的文化开始对这些东方国家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少数民族高考

http://m.zhuodaoren.com/shangji948842/

推荐访问:少数民族高考加分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创业政策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2018 下一篇:少数民族高考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