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博士点排名

2018-09-05 剧情 阅读:

城市规划博士点排名(共10篇)

城市规划博士点排名(一):

城市规划控规图x

规划中的X,Y坐标,是规划、制图当中的一种位置表示的方式,大致原理与数学中的X轴,Y轴相似,都是通过两条相交的直线来确定一个点的未知
在规划、测量中,X代表的是纵轴,Y是横轴,而在数学、工程中正好相反,X是横轴,Y是纵轴
在规划与工程中,都是有一个坐标原点,原点为零,然后由原点向X方向Y方向发散,基本单位为1米.
例如,在规划中坐标为X:5680000,Y:654000,即代表该点自坐标原点起,向北5680000米,向东654000米,然后在这两点上分别画与轴垂直的直线,两条直线相交的点,就是
X:5680000,Y:654000这一点.
这些东西不太好描述,我也不是专业的老师,解释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城市规划博士点排名(二):

城市规划的翻译是urban planning ,city planning哪个更专业点

urban planning 是建工方面的专业术语,我们学院城规专业的英文用的就是urban planning~
city planing 是平时说的

城市规划博士点排名(三):

城市规划居住区1

1.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城市详细规划应当包括:规划地段各项建设的具体用地范围,建筑密度和高度等控制指标,总平面布置、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和竖向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特征:控制引导性和灵活操作性,法律效应,图则标定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承上启下,强调规划的延续性;与管理结合、与开发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体现城市设计构想;城市政策的载体
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特点:以具体、详细的建设项目为依据,实施性较强.通过形象的方式表达城市空间与环境.多元化的编制主体.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原则:坚持的“实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方针. 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及协调的原则.
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
(1)用地建设条件分析:地形条件分析,地貌分析,场地现状建筑情况分析,城市发展研究,区位条件分析
(2)建筑布局与规划设计:建筑布局,建筑高度及体量设计建筑立面及风格设计.
(3)室外空间与环境设计:绿地平面设计,绿化设计,植物配置,城市硬质景观设计,夜景及灯光设计.
(4)道路交通规划
(5)场地竖向设计
(6)建筑日照影响分析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平均层数)、绿地率、建筑高度、住宅建筑总面积、停车位数量、居住人口.
二者比较:控制性详细规划侧重于对城市开发建设活动的管理与控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则侧重于具体开发建设项目的安排和直观表达,同时也受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和指导.相对于城市设计强调方法的运用和创新,修建性详细规划则更注重实施的技术经济条件及其具体的工程施工设计.
2.居住区规划
21世纪的我国居住区规划设计前瞻:集约化、社区化、生态化、颐养化、智能化
2.1居住区规划的相关概念以及设计的内容和成果
2.1.1居住区组织构成
基本要素构成:物质要素(自然因素,人工因素)和精神要素(人的因素,社会因素)
居住区用地规模与居住人口规模、建筑气候区划和规划所确定的住宅层数有直接关系.城市道路交通格局、基地条件、行政管理体制与方法以及居民的基本生活不同层次的需要等.
城市居住区居住区(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万—5万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小区(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万—1.5万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组团(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千—3千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区用地分类构成:居住区用地(是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四项用地的总称)和其他用地(规划用地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他单位用地、保留用地及不可建设的土地等)
2.1.2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原则与任务要求
“以人为核心”, 方便、舒适、安全、卫生、优美, 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统一的综合效益与持续发展
1、基本原则:(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综合考虑城市的地方特点和区位环境条件,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资源、现状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等.
(2)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3)适应居民的居住生活行为规律,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4)为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
(5)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
(6)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统一的综合效益与持续发展.
2、目标:方便、舒适、安全、卫生、优美
3、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成果
a分析图(基地现状及区位关系图,基地地形分析图,规划设计分析图)b.规划设计编制方案图(居住区规划总平面图, 建筑选型设计方案图)c.工程规划设计图(竖向规划设计图,管线综合工程规划设计图)d.形态意向规划设计图或模型(全区鸟瞰或轴测图,主要街景、立面图,社区中心、重要地段以及主要空间结点平、立、透视图)e规划设计说明及技术经济指标(规划设计说明和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居住区用地平衡表;面积、密度、层数等综合指标;公建配套设施项目指标;住宅配置平衡以及造价估算等指标)
2.1.3、基地条件分析
1、几种不良地质现象:冲沟,滑坡,断层,地震,崩塌,岩溶
2、现状、区位分析
现状分析主要指现有人工环境设施及周边关系;地形分析主要包括基地的地面高程、坡度、坡向、排水等分析.
地面上人工环境设施包括人工工程设施和人工自然设施.现状分析主要对各类设施加以确认,并分辨需保留、利用、改造、拆除、搬迁的项目.对基地周边关系分析主要确认所规划的居住区在地域中的关系位置、地位作用、道路交通、周边环境设施、建筑形式、地域风貌等.
3、地形、地貌分析
①高程分析 分析的意义与运用
高程分析可为某些设施的布局提供依据,如锅炉房、水塔需选择高程较高的位置,老人、残疾人设施布点要适宜以免上下不便;粮店、煤店、垃圾站等运输量大且频繁的设施布点要求车行通达,以方便使用等.同时还可根据地面高程确定建筑不同的层数,以取得良好的天际轮廓线和良好的建筑群体形态.此外,也是研究基地风环境的依据.
②坡度分析 分析的意义与运用
运用坡度分析图布置建筑和道路,可为节约土石方工程量取得效益.一般要求建筑、道路尽量平行于等高线或与等高线斜交布置,避免与等高线垂直布置.也可利用地形坡度作建筑的错跌处理以增加建筑层数,并能取得富于变化的建筑空间与体型.
③坡向分析 分析的意义与运用
按我国所处地理纬度,南向坡是向阳坡,为建筑用地最佳坡向,根据地形坡度的大小,向阳坡内建筑日照间距可相应缩小(参见第4章有关内容)以节约用地;北向坡则为阴坡,与向阳坡相反,建筑间距相对较大以取得必要的日照;西向坡,在炎热地区要注意遮阳防晒,严寒地区则因能取得一定日照而优于北向阴坡;东向坡对南、北方地区相对均较适中.
(4)排水分析 以分析地面水的流向,作为区内地面排水及管线埋设的依据.
2.2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
2.2.1 1.居住区的基本布局模式: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区—居住组团;独立居住小区,独立组团
2、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与布局的变化趋向:居住区整体环境的主题化与均好化;居住组团的小型化与私密性;道路交通环境的人性化与和谐性
3、探索节约土地的规划途径
(1)首先要选址适宜,保护耕地,不占良田好土.
(2)切实考虑国情民情,确定恰当的开发强度,并严格监控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节地关键.
(3)区内各项用地要落实具体节地措施,尤其是居住区内占地最大的“住宅用地”,必须认真选择节地性能好的住宅建筑类型及其宅群布置方式-节地胜算之举
(4)注意激活消极空间、阴影区、边角余留碎地等规划欠佳之地,并使其降低到最小限度.对不可避免之处,则要积极处理利用,这和规划的整体质量联系在一起.
(5)遵守市场规律,保证规划设计质量,利于经营,分期出让,提高土地附加值-可折射节地效益.
2.2.2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
片块式布局--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等方面具有较多相同的因素,并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建立起来的紧密联系所构成的群体,他们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
轴线式布局--空间轴线或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为线性的道路、绿带、水体等构成,但不论轴线的虚实,都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起着支配全局的作用
向心式布局--将一定空间要素围绕占主导地位的要素组合排列,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易于形成中心.这种布局形式山地用得较多,顺应自然地形布置的环状路网造就了向心的空间布局.
围合式布局--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问,构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主入口按环境条件可设于任一方位,中央主导空间一般尺度较大,统率次要空间,也可以其形态的特异突出其主导地位.围合式布局可有宽敞的绿地和舒展的空间,日照、通风和视觉环境相对较好,但要注意控制适当的建筑层数.
集约式布局--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紧凑布置,并开发地下空间,依靠科技进步,使地上地下空间垂直贯通,室内室外空间渗透延伸,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水平-垂直空间流通的集约式整体空间.这种布局形式节地节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可很好的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的各种要求.
隐喻式布局--将某种事物作为原型,经过概括、提炼、抽象成建筑与环境的形态语言,使人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某种联想与领悟,从而增强环境的感染力,构成了“意在象外”的境界升华.
综合式布局.
2.2.3居住区规划布局分析
道路系统起着骨架作用;公建系统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因素;绿化系统则是生态平衡因素、空间协调因素、视觉活跃因素.它们与占主导地位比重大的住宅群一体,紧密结合基地地理条件和环境特点,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
1.道路系统
(1)道路系统规划布置要求:①满足使用功能要求(满足各种交通运输要求,利于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利于工程设施布置)②满足安全与防护要求(保证行人、行车安全,要与抗震防灾规划结合)③满足经济和节约用地要求(合理选择道路线路和路基断面,适应地形布置道路,利用现有线路设施)
(2)道路系统的规划布置
道路网布置基本形式有贯通式、环通式、尽端式
(3)几项有关技术要求
Ⅰ关于出入口
居住区、居住小区的主要车行道至少要有两个方向的对外出入口.
机动车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150m.
人行出入口间距≯80m.
沿街建筑长度大于150m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通道.
当建筑物长度大于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居住区、居住小区车行道与城市级或居住区级道路的交角≮75.
Ⅱ尽端式道路
长度≯120m,并应设面积≮12m×12m的回车场.
Ⅲ道路纵坡i(%)、最大纵坡坡长L(m)一般要求:
机动车道 O.2≤i≤8.O;L≤200;
非机动车道O.2≤i≤3.0;L≤50;
步行道 O.2≤i≤8.O;L≤300;
无障碍通道O.5≤i≤2.5;L≤250.
Ⅳ公交站
公交站服务半径≯500mm
2.公建系统
(1)公建系统规划要求:方便使用,利于形成社区活动中心,满足公建自身建设要求,利于经营管理,适应社会发展
(2)公建系统的规划布局应采用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局.
3.绿化系统
居住区绿化系统包括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专用绿地和道路绿的等非公共绿地.
(1)利用自然条件和环境特点,结合居住区规划布局,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
(2)绿化除和各种活动场地结合,还要与住宅建筑空间、公共建筑环境结合,为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态居住环境提供自然基础条件.
(3)植物品种选择应考虑植物生态,适应地方气候土壤条件,反映地方特色;住宅庭院注意种植冬可透光、夏可遮阳、无毒无臭、防虫、耐阴、吸尘、防火的植物品种的配植.
4.空间环境
(1)协调中创造特色
(2)整体中突出中心
(3)连续中沟通交往
(4)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满足有关规范要求,适应环境、防护疏导,提高绿化率和绿化质量,加大科技含量)
2.3住宅用地规划设计
2.3.1住宅建筑的合理选择与布置
1、住宅选型要点(1)依据国家现行住宅标准(2)适应地区特点(3)适应家庭人口结构变化(人口规模小型化,社会高龄化,家庭人口的流动性、单身家庭、空巢家庭增长.)(4)利于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据分析层高每降低10cm,便能降低造价1%,节约用地2%,但必需满足通风、采光要求,同时要顾及居民生活习惯和心理承受.(5)注重提供科技含量(6)利于规划布置(7)合理确定住宅建筑层数
2、住宅单体设计的基本要求
功能空间设计 洁污分区,动静分区,内外分区
3、住宅的合理间距
(1)日照间距
住宅建筑间距分正面间距和侧面间距两大类,凡泛指的住宅间距,为正面间距.日照间距则是从日照要求出发的住宅正面间距.
“日照标准”不同建筑气候地区、不同规模大小的城市地区;在所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内的“有效日照时间带”里;保证住宅建筑底层窗台达到规定的日照时数即为该地区住宅建筑日照标准.
标准日照间距,即当地正南向住宅,满足日照标准的正面间距.
不同方位日照间距,当住宅偏离正南方向时,其日照间距以标准日照间距进行折减换算.
(2)住宅侧面间距
郑州市:多、低层住宅建筑并列布置的间距:
⑴山墙最小控制间距多层为6米,低层为4.5米,并应同时满足消防及通道的要求.
⑵山墙开有卧室窗的,其山墙间距应适当加大.
4、住宅的朝向选择
寒冷地区居室避免朝北,不忌西晒.炎热地区居室要避免西晒,尽量减少太阳对居室及其外墙的直射与辐射,并要有利自然通风,避暑防湿.
2.3.2住宅群体空间组织
1、住宅群体空间特征(1)空间的封闭感和开敞感(2)主要空间和次要空间(3)静态空间与动态空间(4)刚性空间与柔性空间
2、住宅群体空间组合
(1)住宅群体组合的原型①行列式②周边式③点群式
(2)住宅群体构成的美学要素:形态要素,视觉要素,关系要素
2.3.3宅旁绿地组织
近宅空间:有两部分,一为底层住宅小院和楼层住户阳台、屋顶花园等.另一部分为单元门前用地,包括单元人口、入户小路、散水等,前者为用户领域,后者属单元领域.
庭院空间:包括庭院绿化、各活动场地及宅间小路等,属宅群或楼栋领域.
余留空间:是上述两项用地领域外的边角余地,大多是住宅群体组合中领域模糊的消极空间.
2.4公建用地规划设计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城市规划博士点排名(四):

有关城市规划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城市规划是城市目前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
B、城市规划只在一定时期有效,不必考虑太长远
C、城市规划只对大城市经济活动和环境保护有利,中小城市不用考虑
D、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D

城市规划博士点排名(五):

区域规划与专项规划、城市规划的区别在哪儿啊.并且区域规划怎么划分区域的啊.【城市规划博士点排名】

“区域规划”在国外和国内的定义不一,国外有不同理解,国内的理解比较一致,就以国内的定义为准吧,定义如下:
在将要开辟若干新工业区和将要建设若干新工业城镇的地区,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国民经济长远发展计划,对工业、动力、交通运输、电信、水利、农业、林业、城镇、建筑基地和供水、排水等各项工程设施的建设,进行全面的规划.使一定地区内国民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和各个工业企业之间有良好的协作配合,城镇的布局更加合理,各项工程建设更有秩序.
“城市规划”是在城市范围内的规划,是受到区域规划的影响和指导进行城市发展、产业布局、用地布局、生态整治等规划的.
“专项规划”是“城市规划”里的内容,指的是组成城市各个要素的规划,有城市交通道路规划、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城乡住宅区规划、城市设计.
简而言之就是:
“区域规划”是区域层面上的,在城镇间的空间布局、重大基础设施、自然生态资源、产业功能布局上进行整合调节作用的,起到上下衔接全国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作用的;“城市规划”是城市层面上的,根据区域规划的影响和指导来规划的;“专项规划”是城市规划的分支和一个内容,规划组成城市的各个要素.
另外,区域规划时按以下原则来划分区域的:
1、按规划地域的结构特征来划分:
其中又包括“枢纽区的区域规划”和“均质区的区域规划”两种类型.“枢纽区的区域规划”主要以特大或者大型城市地区为核心,协调整合周边的中小城市发展;“均质区的区域规划”根据内部结构特征来规划的,主要有工业地区、农业地区、风景旅游区、大中河流流域规划等.
2、根据区域的行政管理属性来划分:
分为“按行政管理区域划分的区域规划”和“按区域发展轴线编制的跨行政区域的区域规划”.
呼呼,码字好累,希望作为城市规划的学生能帮到您.

城市规划博士点排名(六):

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合理布局和科学发展的依据。北京市“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北京中心城区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以旧城为核心的中心地区、围绕中心地区的10个边缘集团以及绿化隔离地区。结合图1回答1-2题。

小题1:按照规划,北京在外部环线道路沿线设立多个居住用地,其目的是
A.减少大气污染
B.扩大城市用地面积
C.疏散市区过密人口
D.分散大城市的经济职能
小题2:北京城市规划中有大面积的绿化隔离地区,其主要作用有
①净化城市空气 ② 防止水土流失          
③ 美化城市环境 ④解决沙尘暴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1:本题考查城市问题的解决措施。北京在外部环线道路沿线设立多个居住用地,其目的是疏散市区过密人口。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绿色植物的作用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吸烟滞尘,消除噪声,净化空气等。北京城市规划中有大面积的绿化隔离地区,其主要作用有净化城市空气;美化城市环境。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城市规划博士点排名(七):

城市生态和城市规划的关系,急

城市生态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好对象,决定了城市规划的方向,方式,方法和效果,又决定了城市规划的特点和重点.
城市规划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城市规划博士点排名(八):

中国城市规划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哪些?

  中国城市规划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规划成为决定和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发展演变的决定性因子,而其他因子如税制、基础设施投资、政策法规、市场等,由于规划的刚性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城市规划导致城市效率损失也就在所难免.规划缺少对经济和市场的充分考量导致的城市发展与市场脱节,成为城市规划频繁修编的原由之一,也带来巨大的机会成本,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
  (2)过于宏观的土地功能分区(指规模宏大、空间上成片的工业区、休闲旅游区等功能分区),既不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也不利于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城市.各类城市土地开发规模宏大,且分布零散,相互之间缺少有机的经济联系,导致劳动力无法充分地发挥空间聚集效应,城市交易成本和基础设施投资增加.
  (3)城市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确定土地供给(总量及其空间分布),但是根据人均土地利用指标来确定土地供给的模式既不利于规划应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不利于通过价格杠杆来调节土地资源和资本资源的空间配置,使城市土地资源效率低下.
  (4)城市总体规划过于强调物质设计和空间表现,缺少对l时碲经济、社会、公共财政等的考虑,结果导致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施行性比较差.
  (5)城市规划理念、方法落后于陕速发展的现实需求.规划中缺少经济分析、空间定量分析、不同规划方案之间定量和客观的比较分析、政策分析,还缺少风险和后果分析.规划的理念还无法应对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如何与市场经济协调地引导城市发展还没有引起规划界的高度重视.未来规划的挑战之一是如何与市场在指导城市发展上重新“分工”.
  (本文观点摘自《促进城镇健康发展的规划研究》中的《“经规”、“土规”、“城规”规划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一文)

城市规划博士点排名(九):

城市规划的概念究竟是什么?

城市规划是关于一个城市较长时期内的战略性发展指导,其任务一是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性质和城市的发展规模;二是综合部署城市各组成部分的用地,对工业、交通、住宅、商业、公共事业、基础设施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布局.

城市规划博士点排名(十):

东京市目前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的核心城市,远郊出现许多卫星城.读图,完成5-6题.
东京市的空间扩张模式给城市规划带来的有益启示是(  )
A. 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最好办法是规划放射状交通干道
B. 中心区不保留绿化带,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C. 在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方面实行城乡统一规划
D. 乡村一城市转型的根本动力是大都市郊区的卫星城建设

A、交通运输网的布局格局并不是根本解决交通拥挤的办法,相反,发展公交、控制城市发展规模、控制个体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更为有效,故不符合题意;
B、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确立,其根本在于“付租水平”,故不符合题意;
C、在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方面实行城乡统一规划,故正确;
D、乡村、郊区的城市化发展应得益于城市职能的分化、企业人员的外迁等.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城市规划博士点排名

http://m.zhuodaoren.com/juqing865082/

推荐访问:城乡规划博士点 交通规划博士点

剧情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江苏科技信息 下一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