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标准

2018-08-16 剧情 阅读:

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标准(共10篇)

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标准(一)

“实验室和准备室”的建设要求和标准是多少?

实验室分为主实验室,准备区,有的还有缓冲区,不同的实验室中准备室的用途不一样是没法准确的给你要求和标准,请你明确主实验室是什么实验室,这样我就能给你标准和建议了

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标准(二)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是什么?《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又是指哪些?

  GB/T18204.1-18204.30-2000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
  >>>> GB/T 18204.1-2000 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 细菌总数测定
  >>>> GB/T 18204.2-2000 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 细菌总数测定
  >>>> GB/T 18204.3-2000 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 大肠菌群测定
  >>>> GB/T 18204.4-2000 公共场所毛巾、床上卧具微生物检验方法 细菌总数测定
  >>>> GB/T 18204.5-2000 公共场所毛巾、床上卧具微生物检验方法 大肠菌群测定
  >>>> GB/T 18204.6-2000 理发用具微生物检验方法 大肠菌群测定
  >>>> GB/T 18204.7-2000 理发用具微生物检验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测定
  >>>> GB/T 18204.8-2000 公共场所拖鞋微生物检验方法 霉菌和酵母菌测定
  >>>> GB/T 18204.9-2000 游泳池水微生物检验方法 细菌总数测定
  >>>> GB/T 18204.10-2000 游泳池水微生物检验方法 大肠菌群测定
  >>>> GB/T 18204.11-2000 公共场所浴盆脸(脚)盆微生物检验方法 细菌总数测定
  >>>> GB/T 18204.12-2000 公共场所浴盆脸(脚)盆微生物检验方法 大肠菌群测定
  >>>> GB/T 18204.13-2000 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
  >>>> GB/T 18204.14-2000 公共场所空气湿度测定方法
  >>>> GB/T 18204.15-2000 公共场所风速测定方法
  >>>> GB/T 18204.16-2000 公共场所气压测定方法
  >>>> GB/T 18204.17-2000 公共场所气辐射热测定方法
  >>>> GB/T 18204.18-2000 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
  >>>> GB/T 18204.19-2000 公共场所室内换气率测定方法
  >>>> GB/T 18204.20-2000 公共场所采光系数测定方法
  >>>> GB/T 18204.21-2000 公共场所照度测定方法
  >>>> GB/T 18204.22-2000 公共场所噪声测定方法
  >>>> GB/T 18204.23-2000 公共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测定方法
  >>>> GB/T 18204.24-2000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
  >>>> GB/T 18204.25-2000 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
  >>>> GB/T 18204.26-2000 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
  >>>> GB/T 18204.27-2000 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测定方法
  >>>> GB/T 18204.28-2000 游泳水温度测定方法
  >>>> GB/T 18204.29-2000 游泳水中尿素测定方法
  >>>> GB/T 18204.30-2000 海滨游泳水透明度测定方法
  旅店业卫生标准(GB9663-1996)
  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9664-1996)
  公共浴室卫生标准(GB9665-1996)
  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GB9666-1996)
  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9667-1996)
  体育馆卫生标准(GB9668-1996)
  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卫生标准(GB9669-1996)
  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9670-1996)
  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GB9671-1996)
  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GB9672-1996)
  公共交通用具卫生标准(GB9673-1996)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16153-1996

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标准(三)

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标准距离【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 37-87规定:
第3.1.2条 建筑布局和间距
建筑布局和间距应综合考虑防火、日照、防噪、卫生等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应满足防火要求;
二、有日照要求的建筑,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制定的日照间距;
三、建筑布局应有利于在夏季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并防止冬季寒冷地区和多沙暴地区风害的侵袭.高层建筑的布局,应避免形成高压风带和风口;
四、根据噪声源的位置、方向和强度,应在建筑功能分区、道路布置、建筑朝向、距离及地形、绿化和建筑物的屏障作用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以防止或减少环境噪声;
五、建筑与各种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有关卫生防护的标准.
第3.1.3条 日照标准
一、住宅应每户至少有一个居室、宿舍应每层至少有半数以上的居室能获得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1h(小时).
二、托儿所、幼儿园和老年人、残疾人专用住宅的主要居室,医院、疗养院至少有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应能获得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3h(小时).建筑间距是为保证两楼接受足够的日照而设置的,保证大寒日日照满2小时.通常各地方的要求不一样,有地方规定,现在多采用建筑高度的1.5或1.8倍.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也有规定.
1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 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各自的标准.

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标准(四)

请假,检验规范 检验标准 检验规程 检验作业指导书 有和异同?

在工程建设领域,标准、规范、规程是出现频率最多的,也是人们感到最难理解的三个基本术语.标准的概念前已述及,按照《标准化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 第一部分:基本术语》(GB3935.1)的规定,规范一般是在工农业生产和工程建设中,对设计、施工、制造、检验等技术事项所做的一系列规定;规程是对作业、安装、鉴定、安全、管理等技术要求和实施程序所做的统一规定.
标准、规范、规程都是标准的一种表现形式,习惯上统称为标准,只有针对具体对象才加以区别.当针对产品、方法、符号、概念等基础标准时,一般采用“标准”,如《土工试验方法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道路工程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等;当针对工程勘察、规划、设计、施工等通用的技术事项做出规定时,一般采用“规范”,如:《混凝土设计规范》、《建设设计防火规范》、《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屋面工程技术规范》等;当针对操作、工艺、管理等专用技术要求时,一般采用“规程”,如:《钢筋气压焊接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工艺及操作规程》、《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操作规程》等.在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中,由于各主管部门在使用这三个术语时掌握的尺度、习惯不同,使用的随意性比较大,这是造成人们最难理解这三个术语的根本原因.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与国际惯例的逐步接轨,标准、规范、规程在使用上都逐步在发生着变化.例如:近年来,我国卫生部门把一些涉及技术规定的、具有一定强制性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统一冠名为“技术规范”或“规范”,以区别与自愿用或推荐性的标准等.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中,目前尚没有要求进一步规范这三个术语的使用.
关于作业指导书,是企业自己制定的

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标准(五)

《建设工程监理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中要求建筑面积在多少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建设工程必须实行监理 【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标准】

为了有效发挥建设工程监理的作用,加大推行监理的力度,根据《建筑法》,国务院公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实行强制性监理的工程范围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建设部又进一步在《建设工程监理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中对实行强制性监理的工程范围作了具体规定.下列建设工程必须实行监理:
\x0b1).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依据《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所确定的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骨干项目.
\x0b2)大中型公用事业工程:项目总投资额在3 000万元以上的供水、供皂、供气、供热等市政工程项目;科技、教育、文化等项目;体育、旅游、商业等项目;卫生、社会福利等项目;其他公用事业项目.
\x0b3)成片开发建设的住宅小区工程:建筑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建设工程.
\x0b4)利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组织贷款、援助资金的工程:包括使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贷款资金的项目;使用国外政府及其机构贷款资金的项目;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国外政府援助资金的项目.
\x0b5)国家规定必须实行监理的其他工程:项目总投资额在3 000万元以上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交通运输、水利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信息产业、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学校、影剧院、体育场馆项目.【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标准】

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标准(六)

新建一个微生物实验室的净化标准,有那些要求?

1 实验室安全
1.1 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性
1.2 科室安全文档
(a)生物危害防护:实际操作规程见(《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9489-2004.2004-01-05发布,2004-10-01实施.)
(b)实验室安全:原则和措施见(《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33-2002.2002-12-03发布,2003-08-01实施.)
1.3 应用:
以上的操作规程应用于微生物科室的所有部门.工作人员或访问人员必须遵守各项规定.
1.4 关于新规定或现行规定的修改案:
任何新规定或现行规定的修改案必须通知负责科室安全的人员及相关人员,他们将建议科室主任考虑实施.
1.5 生物性危害
1.5.1 与各种操作有关的生物危害水平取决于:
a.处理的传染性物质的本身:
按照传染性物质对个人和社区和潜在危险性以及经空气传播的可能性,其划分成不同等级.所采用的等级划分详见”《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原则和措施(见《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b.使用的设备和设施:
处理不同等级的传染性物质的要求在”实验室安全”中已规定.这些符合要求的设备都要承担重要临床工作,科室负责人必须保证中应污染物水平.
c.培训,特别是员工的安全性培训和安全性经验积累.所有员工应该接受一定训练,能安全处理任何实验室可能碰到的物质,避免将实验不能处理或规定之外的传染性物质暴露在实验室,即使暴露事故在实验室,即使暴露事故发生也要会正确处理.
1.5.2 传染性物质的分类
1.5.2.1分类系统
生物危害防护:〔见1.2 (a)〕,根据生物因子对个体和群体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4级,危害等级Ⅳ最具危害性.
1.5.2.2危险群/生物安全水平:1-4
a.危险群/生物安全水平:1——对健康成人无致病性,对社区无危害性.通常一般微生物操作就足够,不需特殊安全设备,工作的附近要有洗手设施.培养基上包含未鉴定物,因此,妥善处理对各级安全水平都至着重要.
b.危险群/生物安全水平:2——人类疾病相关物质,这种物质对实验室工作人员有中度危险,并具有一定程度社区危险性.医院微生物室所涉及的绝大多数物质属此安全水平,生物危害警告应张贴,并且限制接近,应用醒目标语,若是能产生空气传播或飞溅的I,II类物质都就使用相就的操作台.实验室就提供类似防护衣和手套,眼罩尤其是配戴隐形眼镜者,也应提供类似安全水平的洗手设施,并且临近工作区也应有高压灭菌装置.所有废物和反复使用设备的去污染应有特定的程序.
c.危险群/生物安全水平:3——人类疾病相关物质,具有潜在空气传播性,能引起严重,致命疾病,对实验室工作人员高度危险,并具有一定程度社区危险性.所有含有或怀疑含有生物案的标本必须标以”小心污染”标签,并且同时标于盛放标本容器和申清单.然而作为预防保护还不足够.应对所有血液,体液,分离的人体组织等有普通防护意识,它们都应视作传染源.在此生物安全级,实验室应控制对其接近.凡涉及该类物质都应使用I或II类工作台操作,也可以遵循II级操作注意事项,对所有废物进行去污染处理,包括工作服和重复使用设备.
d.危险群/生物安全水平:4——对个人的危险如生物安全3级,但对社区有高度危险性.这些传染性物质包括:
蜱源性脑炎病毒
支里半亚-刚果牛血热病毒
Marburg Virus
艾波拉病毒
Lagsa fever Virus
Junin HF Virus
Machupo HF Virus
Guanaruto HF Virus
Herpesvirus simiae (B Virus)
1.6 以下预防措施,所有实验工作人员必须遵守:
1.6.1 工作服
a.所有实验室成员在工作期间必须始终穿着所提供的工作服.离开实验室时,工作服须挂在指定地方,不得在实验室外冼工作服.
b.在处理含有或怀疑含有生物安全3级物质的标本时,必须在工作服外穿隔离衣.
c.在生物安全操作台内处理标本和培养基时,必须戴手套.
1.6.2 洗手池
洗手池须供应洗洁剂和纸巾.
1.6.3 洗手
所有工作人员在离开工作区必须洗手,并且要先脱去工作服和手套.
1.6.4 食物,饮水,吸烟,化妆品
食物和饮料不允许带入任何处理标本的房间.不允许在处理标本的任何地方吸烟.不允许在处理标本的任何地方使用化妆品.
1.6.5 伤口和擦伤
手上的伤口和擦伤必须覆盖保护物.
1.6.6 个人衣物
个人衣物不允许带入实验室,并且必须保存在带锁的柜子里.
1.6.7 口吸移液管
这是禁用的.要求使用机械移液装置.
1.7 常规预防措施应用于所有血液、体液、组织标本的操作中:
1> 无论何时都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注射器,针头或其它锐器.
2> 使用过的针头和一次性切割器必须丢入专门的带有盖子和桶内,以备安全处理、防止容器过满盛装.
3> 使用过的针头不许重新使用或再用手操作.
4> 打烂的玻璃必须放入坚硬的容器(不要用手),然后再放入黑色垃圾袋,如果是污染的,使用黄色垃圾袋.
5> 在接触具有潜在性传染性标本培养基、组织,必戴保护性手套,防止皮肤直接接触.如果手套有可见的污染,必须先除去污染,再更换.手上有皮炎或伤口的工作人员的需要间接接触传染性物质的人员应戴保护性手套.
6> 在处理完标本、结束工作,甚至在上述规定带手套时,应常规洗手.
7> 当血液、血液制品或其它体液污染发生时,应停止工作洗手,戴一次性手套再清除污染区.建议用含有效氯1000ppm的次氯酸钠溶液.如果污染区较大用浸有次氯酸钠溶液的湿布覆盖10min去污染,并标示相应的警告,丢弃废物及手套到生物安全级物理容器.注意飞溅的水滴和流淌会将污染带到主污染区以外.
8> 所有在实验室使用的具有潜在污染性的物质都需去污染,最好先高压,再做处理.
9> 任何可能产生飞溅或气雾的操作都应在生物安全操作台里进行.这些操作包括离心,分离血清,混合,超声,收集组织受精卵,以及处理含有浓集的感染物质标本.
1.8 实验室物质处理
a> 黑色塑料袋用来收集未污染或经高压过需处理的废物.
b> 废纸屡用来收未污染的废纸,用过的纸巾等.
c> 所有可能传染的物质必须高压或焚化.
d> 所有丢弃的标本,培养基和实验室废物必须放在专门容器里
e> 用白色聚丙烯罐盛装2%新鲜配置次氯酸液,以供工作中丢弃标本,污染吸头,棉拭子临时处理待一天工作结束之后,再经高压处理.
f> 黄色塑料袋用来处理污染的实验室废物.它们应封口再由工人拿去焚烧.
g> 带盖,带标签硬质容器用来盛装针头的锐器.
1.9 实验室传染性物的消毒
高压
a.所有培养基的传染性物质都要高压,除非准备焚烧的,高压的最大好处是使传染性物质离开实验室可保证安全.
b.用作此目的的高压设备应在医学技师监督下由实验室工人操作.
c.高压设备应定期由医院设备组测试,检修.这些测试包括商业使有的芽胞试纸实验.多个高压设备应有使用记录,并自使用之日起由医学技师连续记录.任何不符都要向安全人员报告.
1.10 去污染
去污染剂:
1> 次氯酸溶液:用白色聚丙烯罐装新鲜配置的含有效氯1000ppm的2%次氯酸溶液,放在多个工作室.
2> 5%的Printol:其50%水溶液用来处理溅在地板和家具上的污染.
3> 戊二醛:新鲜配制成一定浓度,主要用于不能使用次氯酸钠的仪器去污染,如离心机等.
4> 75%乙醇:主要用于对清洁表面的快速去污染.
1.11 离心机
1.11.1 注意事项:
a> 使离心机用的试管应具是厚管或塑料的,离心前应仔细检查是否缺损.
b> 离心机需放置在合适的位置,操作都应能看见离心缸,以便能正确地将离心架放在转子上.
c> 离心桶和离心架配对使用,负载后需仔细平衡.
d> 为避免脱架和试管内溶液溅出,开始采用低转速,然后逐渐升高.
e> 离心机内缸应由高级人员定期检索,内壁必须用戊二醛定期清洁,去污染.
f> 在对含有或怀疑含有生物安全操作3级标本离心时,必须加盖密封,密封盖只有在一级生物安全操作台内才能打开.
1.11.2 离心时,试管破裂
a> 如果正在离心时,发生或怀疑发生试管破裂,电动机应立即断电,并在30min后才能打开离心机盖.
b> 如离心后发现破裂,应立刻关闭机盖,保持至少30min.
c> 立即通知安全员.
d> 戴厚手套,使用镊子或用镊子夹棉鉴清除破碎玻璃碎片.
e> 所有破裂试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和转子必须放在专门消毒剂中去污染,要求消毒剂不具腐蚀性,对浸生物安全物质有效.然后,或者浸泡至24小时,或者高压.
f> 未破裂,带盖的试管也应放在另一含有消毒剂的容器中1后,再对其内容物处理.
i> 离心缸必须用戊二醛棉拭子清洁,过夜,再重复擦拭,再用水清洁洗净并干燥.
g> 含有生物安全3级物质的密封离心桶必须在密封状态下取出,在一级生物安全操作台内打开.如果试管破裂,离心桶密封盖应松松地盖上,对离心桶高压.
1.12 破裂和溢出
任何重要的破裂的溢出都应通知安全人员.在处理含有或怀疑含有生物案例的溢出物,应先得到安全人员的建议.
1.12.1 病毒培养基的泄漏
a> 用浸有20%次氯酸钠的纸巾覆盖溅洒出的污染物用容器碎片.
b> 覆盖10-15min.
c> 戴一次性手套,清扫纸巾和碎片于合适的容器(如塑料袋,但不包括含有碎玻璃或其它锐利物体),用一片硬纸板去清扫,不能用刷子或尘掸,除非它们适于高压.手指远离碎玻璃.
d> 将碎片和使用后的废物放在实验室废物箱.
e> 用常规工作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及其周围可能飞溅区.
1.13 泄漏的标本
实验室不泄漏的标本,但要以塑料密封后退还到病房.
1.14 紫外线消毒:培养基,试剂分装和病人血清应存放-70°C和-30°C冰箱.操作存放于-30°C或以下温度冰箱物质,应戴手套,例如当标本从低温冰箱取出或放入时.
1.15 生物安全柜(台)
实验室应配备II级生物安全柜.
1.15.1 级别
I :基本要求:定向流动保护,要求气流从外流入安全柜,并且远离操作者,指向传染物.经HEPA过滤排后,紧好由导管引向室外,以便清除去污染后的各种蒸汽.
II:基本要求:经过滤气体垂直流向,既保护操作者也要保护工作不受污染.
IIA:70%的过滤气体重新循环至工作区,废气导向室外经HEPA过滤.和内流经式工作区的气流速度平均0.4m/s或略高.
IIB:流进气体流速平均0.5m/s或更好.按照不同型别(IIB1,IIB2,IIB3),气体排出比例从70%到100%.根据工作选择不同型.如有毒化学物质和放射线同位素不能再循环至工作区.
III :基本要求:操作者与传染物安全隔离,并且整个操作过程都要提高.安全柜所在的环境也要一定程度隔离,以防手套破裂.
1.15.2 生物安全柜的安装
安全柜要发挥某安全防护功能必须注意安装位置,废气应通过管道以保护环境不受污染.如果需购置这类设备应联系CUHK安全办公室,在种类,牌子,样式,安装位置和安装以及与其它设施的相邻关系上获得指导.
1.15.3 常规检查和安全操作以及工作区的消毒
有一份操作规程详尽地叙安全柜的常规使用也应包括安全柜发生意外时应采取的行动.每一个使用者必须阅读规程使后签名.
1.15.4 注意:
安全柜应尽可能避免使其处于不安全状态,但有时因为安全柜的意外,使用者被迫这样做.此时,应张贴注意以警告其它人不得再使用.
1.15.5 去污染和再认证
由受过训练的人员,配戴个人防护用具,来做污染工作.要求:安全柜在密闭条件下用干燥多聚甲醛蒸汽醺蒸,使用浓度8500ppm.(安全柜的体积应包括外周供应和废气过滤设备.)在温度20-25°c,相对温度不低于60%环境保持4h,甲醛蒸汽,如果允许,可直接抽出室外,若不允许可在安全柜内用氨基重碳盐吸收.
因为空气有限的穿透力,在处理潜在传染性物质时最好使用HEPA过滤器,以及高压或焚化后再丢弃.
1.17.5.2 再认证
这项工作由专门人员进行,去污染后安全柜性能再认证定,及过滤器的更换,测试是否有漏气,调试空气流速是否合规定,以及检测过滤器的性能.再认证应至少一年做一次,或是装置移动,过滤器维修后.应备有去污染,维修和再认证的记录,并且应方便使用者的查阅.
2. 实验安全操作程序:
2.1 工作人员在采集标本过程中应当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并对标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作详细记录.
2.3 实验过程中绝对禁止吸烟、饮食等,不要以手抚头面部等.
2.4 处理样本的过程中易产生高危害气溶胶时,要求同时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生物安全柜和/或其它物理防护设备.如可产生含生物因子的气溶胶,应在适当的生物安全柜中操作.细菌的分离培养、菌种开封、转种、研磨、稀释等操作,均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2.5 使用接种环进行操作时,接种环应在工作灯的内焰中燃烧,以避免菌液或菌块飞溅.
2.6 稀释菌液时,吸管、针管要缓慢插入试管或烧瓶底部,小心操作避免产生气泡或气溶胶.
2.7 使用注射器加样时,用过的针头切勿再重新入套或拔开注射器与针头,应直接放入锐器收集器,以免划破皮肤造成接种感染.
2.8 菌株库要设专人管理,并按照国家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执行.2.9进行毒菌操作过程中,不要穿戴巳经污染的防护性手套触摸门柄、仪器或毒菌区以外区域,避免由于粗心扩大污染范围.
2.10 试验结束后,操作过程中所有可能与生物危险物接触或被污染的试验器械和物品,能够高压消毒的必须高压消毒,不能进行高压消毒的设备、仪器,应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擦洗后再以紫外灯近距离长时间消毒.
2.11 实验中发生意外污染情况,应立即通知主管人员并做好处理污染物和相应区域的准备,不得擅自采用其它禁止的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2.12 实验室内任何微生物的样本,废弃物都必须经高温高压灭菌后,方可按一般垃圾处理.
2.13 实验室所用任何个人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实验室应确保具备足够的有适当防护水平的清洁防护服供使用.还应穿戴其它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镜、面具、头部面部保护罩等.
3. 实验室污物处理及消毒操作程序:
3.1 实验室含有生物危险物的临床标本及被污染的一次性用品,试验完成后,应在操作台或实验区域内以紫外灯近距离照射消毒 2小时以上,再经高压消毒后方可丢弃或焚烧.
3.2 可重复使用的实验用品及器材,完成实验后,应在操作台或实验区域内经紫外灯近距离照射消毒2小时以上后,再交有关人员进行高压消毒和煮沸洗刷.
3.3 实验用的试管、吸管、注射器,须装在加盖不漏的容器内,经高压灭菌后取出.
3.4 培养物或实验室垃圾,在丢弃前必须经高压消毒和紫外灯近距离长时间照射处理.不允许积存垃圾和实验室废弃物.已装满的容器应定期运走.在去污染或最终处置之前,应存放在指定的安全地方,通常在实验室区内.
3.5 实验室废弃物应置于适当的密封且防漏容器中安全运出实验室.有害气体、气溶胶、污水、废液应经适当的无害化处理后排放,应符合国家相关的要求.
3.6 实验过程中,如标本或含标本的前消化处理液被打翻污染了操作台或地面,应以吸满70%酒精的卫生纸覆盖污染区,15分钟以后卫生纸方可移去.
3.7实验室内未经消毒的污水,禁止直接排入公共排水系统,更不允许混入居民生活垃圾.
4. 意外事故处理程序:
4.1 如果发生意外,必须立即通知实验室主管人员和医院生物安全办公室,并在有关人员的指导监督下对出事现场进行处理,绝对禁止未经报告而私自对出事现场给予非规范的处理.
4.2 实验过程中,如污染物溅落到身体表面,或有割伤、刺伤、烧伤、烫伤等情况发生,应立即停止实验工作进行紧急处理,更换被污染的实验服,皮肤表面用消毒液清洗,伤口以碘酒或酒精消毒,眼睛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4.3 如果发生菌液溢出,含菌种的培养管破碎等,造成中 、小面积污染,可用比污染面积大25%以上的纱布覆盖污染区域,边缘用脱脂棉围住,向纱布倾倒5%苯酚溶液或70%的酒精,浸泡2小时以上(其间适量加溶液防止干燥),再经紫外灯近距离(1内)照射2小时以上;被污染的器械、容器等立即浸泡于70%酒精中2小时以上,再次着防护衣进入房间,将污染溢出物和用于清洁的纱布放入可耐受高压的双层塑料袋内并尽快高压.
4.4 如果发生气溶胶污染或大面积污染,应立即停止实验并关闭实验室,对污染区域进行紫外灯照射消毒过夜;第二天对污染区进行24小时封闭空气熏蒸消毒(乙醛消毒法:5ml乙醛+2g高锰酸钾/m3空间).
4.5 临床医务人员应对事故受害者和消毒人员进行医学随访.

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标准(七)

我国实验动物的环境标准是什么

实验动物 环境及设施
前 言
本标准于1994年1月首次发布,经过5年的实施,取得大量检测数据,1999年8月修订,2000年1月通过复审,确认.本次修订界定了适用范围,其中环境条件分类及技术指标要求更为科学,操作性强,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修订标准区别了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和动物实验设施环境指标;且根据不同种类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不同的环境要求;新增了各类动物居所密度指标.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及附录I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日起代替GB 14925-1994.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实验动物学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荣瑞章、邵强、刘德惠、杨幼名、孙岩松、王禄增、程水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实验动物 环境及设施 GB 14925-2001代替 GB 14925-1994
Laboratory animal—Requirements of environment and housing facilitie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1-08-29 批准 发布 2002-05-01实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及实验环境条件和设施的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同时规定了垫料、饮水和笼具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一切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实验场所的环境条件及设施设计、施工、工程验收及经常性监督管理.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19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 4792-1984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GB 5794-198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8978-1996 污水排放综合标准
GB 50243-1997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59-19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名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 73-1984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J 68-1984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
JGJ-71-1990 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实验动物
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3.2 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
指同于实验动物繁育、生产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
3.3 动物实验设施
指以研究、试验、教学、生物制品、药品生产等为目的进行实验动物饲育、试验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
4 环境及设施
4.1 选址
4.1.1 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及实验场所应避开自然疫源地.
4.1.2 宜选在环境空气质量及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区域.
4.1.3 宜远离铁路、码头、飞机场、交通要道以及散发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工厂、贮仓、堆场等有严重空气污染、振动或噪声干扰的区域.若不能远离上述区域则应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4.1.4 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实验设施应与生活区保持大于50m的距离.
4.2 建筑卫生要求
4.2.1 动物繁育、生产、实验场所所有围护结构材料均应无毒、无放射性.
4.2.2 内墙表面应光滑平整,阴阳角均为圆弧形,易于清洗、消毒.墙面应采用不易脱落、耐腐蚀、无反光、耐冲击的材料.地面应防滑、耐磨无渗漏.天花板应耐水、耐腐蚀.
4.3 建筑设施要求
4.3.1建筑物门、窗应有良好的密封性.
4.3.2 走廊宽度不应少于1.5m,门宽度不少于1.0m.
4.3.3 动物繁育、生产及实验室通风空调系统保持正压操作,应合理组织气流布置送排风口的位置,避免死角,避免断流,避免短路.
4.3.4 各类环境控制设备应定期维修保养.
4.3.5 动物繁育、生产、实验室的电力负荷等级,应根据工艺要求确定.应备有应急电源.
4.3.6 室内的配电设备,应选择不易积尘的设备,并应暗装.电气管线应暗敷,由非洁净区进如洁净区的电气管线管口,应采取可靠的密封措施.
5 环境条件分类及技术指标要求
5.1.1 普通环境:该环境设施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不能完全控制传染因子,适用于饲养教学等用途的普通实验动物.
5.1.2 屏障环境:该环境设施适用于饲育清洁实验动物及无特定病原体(SPF specific pathogen free)实验动物,该环境严格控制人员、物品和环境空气的进出.
5.1.3 隔离环境:该环境设施采用无菌隔离装置以保存无菌或无外来污染动物.隔离装置内的空气、饲料、水、垫料和设备均为无菌,动物和物料的动态传递须经特殊的传递系统,该系统既能保证与环境的绝对隔离,又能满足转运动物时保持内环境一致.该环境设施适用于饲育无特定病原体(SPF)、悉生(Gnotobiotic)及无菌(germ free)实验动物.
5.2 技术指标要求
5.2.1 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环境指标应符合表1所列要求.
5.2.2 动物实验设施环境指标应符合表2所列要求.
表1 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环境指标(静态)
表2 动物实验设施(设备3))环境指标(静态)
6 工艺对设施区域设置的要求
6.1 区域布局
6.1.1 前区的设置:包括办公室、维修室、库房、饲料室、一般走廊.
6.1.2 饲育区的设置
6.1.2.1 繁育、生产区:包括隔离检疫室、缓冲间、育种室、扩大群饲育室、生产群饲育室、待发室、清洁物品贮藏室、清洁走廊、污物走廊.
6.1.2.2 动物实验区:包括缓冲间、实验饲育间、清洁物品贮藏室、清洁走廊、污物走廊.
6.1.2.3 辅助区:包括仓库、洗刷间、废弃物品存放处理间(设备)、密闭式实验动物尸体冷藏存放间(设备)、机械设备室、淋浴间、工作人员休息室.
6.2 其他设施设备
6.2.1 屏障环境和隔离环境均应在压强变化相交处设有缓冲设置.
6.2.2 动物实验区的设施应与饲养繁育系统分开设置.
6.2.3 有关放射性实验操作应参照GB4792实施.
6.2.4 带烈性传染性、致癌、使用剧毒物质的动物实验,均应在负压隔离设施或有严格防护的设备内操作.此类设施(设备)须具有特殊的传递系统,确保在动态传递过程中与外界环境的绝对隔离,排出气体和废物须经无害化处理.应体现“人、动物、环境” 的三保护原则.
6.3 设施与设备
6.3.1 在实验环境中设置设备时,其设备性能和指标,均须与环境设施指标要求相一致(表1、表2).
6.3.2 不同实验要求的正压、负压设备,必须达到环境设施的指标,方能取得相应的证书.
7 废弃物及动物尸体处理
7.1 废弃物应作无害化处理并应达到GB8978的要求.
7.2 动物尸体应立即焚烧处理,其排放物应达到医院污物焚烧排放规定要求.
8 笼具、垫料、饮水
8.1 笼具
8.1.1 应选用无毒、耐腐蚀、耐高温、易清洗、易消毒灭菌的耐用材料制成的笼具.
8.1.2 各类动物所占笼具最小面积应满足表3的要求,笼具内外边角均应圆滑、无锐口.
表3 各类动物所需居所最小空间

8.2 垫料
8.2.1 垫料应选用吸湿性好、尘埃少、无异味、无毒性、无油脂的材料.
8.2.2 垫料须经消毒、灭菌后方可使用.
8.3 饮水
8.3.1 普通实验动物饮水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
8.3.2 屏障和隔离环境内饲养的实验动物饮用水须经灭菌处理.
9 动物运输
9.1 动物运输应符合安全和微生物控制等级要求,不同品种、品系和等级的动物不得混合装运.
9.2 动物运输应配置专用车辆,专人负责,定期消毒、保洁,车辆应装有空调设备.
9.3 运输笼具须经消毒、灭菌后方可回收使用.
10 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见本标准附录A-附录Ⅰ.
附 录 A
(标准的附录)
环境温湿度测定
A1 测定条件
A1.1 实验动物设施环境温度测定应在动物设施竣工空调系统运转48h后或设施正常运行之中进行测定.测定时,应根据设施设计要求的空调和洁净等级确定动物饲育区及实验工作区,并在区内布置测点.
A1.1.1 一般饲育室应选择动物笼具放置区域范围为动物饲育区.
A1.1.2 恒温恒湿房间离围护结构0.5m,离地高度0.1 m-2.0m处为饲育区.
A1.1.3 洁净房间垂直平行流和乱流的饲育区与恒温恒湿房间相同.
A1.2 测量仪器
A1.2.1 测量仪器精密度为0.1以上标准水银干湿温度计及热敏电阻式数字型温湿度测定仪.
A1.2.2 测量仪器应定期检定.
A2 测定方法
A2.1 当设施环境温度波动范围>±2℃,室内相对湿度波动范围>10%时,温湿度测定宜连续进行8h,每次测定间隔为15min-30min.
附 录 B
(标准的附录)
环境气流速度测定
B1 测定条件
B1.1 在实验设施运转接近设计负荷,连续运行48h以上进行测定.
B1.2 测量仪器
B1.2.1 测量仪器为精密度为0.01以上的热球式电风速计,或智能化数字显示式风速计,校准仪器后进行检测.
B1.2.2 测量仪器应定期检定.
B2 测定方法
B2.1 实验动物饲养设施和动物实验设施,应根据设计要求和使用目的确定动物饲育区和实验工作区,要在区内布置测点.
B2.1.1 一般空调房间应选择放置实验动物用具的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及室内中心位置布点.
B2.1.2 恒温恒湿设施应选择在离围护结构0.5m,离地高度1.0m及室内中心位置布点.
B2.2 测定方法
B2.2.1 检测在洁净试验区或动物饲育区内进行,当无特殊要求时,于地面高度1.0m处进行测定.
B2.2.2 乱流洁净室按洁净面积≤50m2至少布置测定5个测点,每增加20-50m2增加3-5个位点.
B3 数据整理
B3.1 每个测点的数据应在测试仪器稳定运行条件下测定,数字稳定10s后读取.
B3.2 乱流洁净室内取各测定点平均值,并根据各测点各次测定值判定室内气流速度变动范围及稳定状态.
附 录 C
(标准的附录)
环境换气次数测定
C1 测定条件
C1.1 在实验动物设施运转接近设计负荷连续运行48h以上进行测定.
C1.2 测量仪器
C1.2.1 测量仪器为精密度为0.01以上的热球式电风速计或智能化数字显示式风速计,校准仪器后进行检测.
C1.2.2 测量仪器应定期检定.
C2 测定方法
C2.1 通过测定送风口风量(正压式)或出风口风量(负压式)及室内容积来计算换气次数.
C2.2 风口为圆形时,直径在200mm以下者,在径向上选取2个测定点进行测定;直径在200mm~300mm时,用同心圆做2个等面积环带,在径向上选取4个测定点进行测定;直径为300mm~600mm时,做成3个同心圆,在径向上选取6个点;直径>600mm时,做成5个同心圆测定10个点,求出风速平均值.
C2.3 风口为方形或长方形者,应将风口断面分成100mm×150mm以下的若干个等分面积,分别测定各个等分面积中心点的风速,求出平均值,作为平均风速.
C2.4 在装有圆形进风口的情况下,可应用与之管径相等、1000mm长的辅助风道或应用风斗型辅助风道,按C2.2中所述方法取点进行测定;如送风口为方形或长方形,则应用相应形状截面的辅助风道,按2.3中所述方法取样进行测定.
C3 计算结果
C3.1 按式(C1)求得换气量.
Q=3600Sv………………………………(C1)
式中:Q——所求换气量,m3/h;
S——有效横截面积,m2;
v——平均风速,m/s.
换气量再乘以校正系数即可求得标准状态下的换气量.校正系数进风口为1.0,出风口为0.8,以20℃为标准状态按式(C2)进行换算:
Q0=3600(273+20/273 + t)Sv ………………(C2)
式中:Q0——为标准状态时的换气量,Nm3/h;
t——为送风温度,℃;
v——平均风速,m/s.
换气次数则由式(C3)求得:
n=Q/V…………………………………………(C3)
式中:n——为换气次数,次/h;
Q——为送风量,m3/h;
V——为室内容积,m3.
附 录 D
(标准的附录)
环境梯度压差测定方法
D1 检测条件
D1.1 静态检测
在洁净实验动物设施空调送风系统连续运行48h以上,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工艺设备已安装,设施内无动物及工作人员的情况下进行检测.
D1.2 动态检测
在洁净实验动物设施已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下进行测试.
D2 测量仪器
D2.1 测量仪器为精度可达1.0Pa的微压计.
D2.2 测量仪器应定期检定.
D3 测定方法
D3.1 检测在实验动物设施内进行,根据设施设计与布局,按人流、物流、气流走向依次布点测定.
D3.2 每个测点的数据应在设施与仪器稳定运行的条件下读取.
附 录 E
(标准的附录)
环境空气洁净度检测方法
E1 检测条件
E1.1 静态检测
在实验动物设施内环境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连续运转48h以上,工艺设备已安装,室内无动物及工作人员的情况下进行检测.
E1.2 动态检测
在实验动物设施处于正常生产或实验工作状态下进行检测.
E2 检测仪器
E2.1 尘埃粒子计数器
E2.2 测量仪器应定期检定.
E3 测定方法
E3.1.1 应对洁净区及其净化空调系统进行彻底清洁.
E3.1.2 测量仪器充分预热,采样管必须干净,连接处严禁渗漏.
E3.1.3 采样管长度,应为仪器的允许长度,当无规定时,不宜>1.5 m.
E3.1.4 采样管口的流速,宜于洁净室断面平均风速相接近.检测人员应在采样口的下风侧.
E3.2 动态检测
在洁净实验动物设施内,实验动物饲育室与动物实验室区域内,选择有代表性测点的气流上风向进行检测,检测方法操作细则与静态检测相同.
E4 测点布置
E4.1 检测洁净实验工作区时,如无特殊实验要求,取样高度为距地面1.0m高的工作平面上.
E4.2 检测洁净实验动物室时,取样高度为笼架高度的中央水平高度约为0.9~1.0m的平面上.
E4.3 测点间距为0.5-2.0m,层流洁净室测点总数不少于20点.乱流洁净室面积不大于50m2的布置5个测点,每增加20-50m2应增加3-5个测点.每个测点连续测定3次.
E5 采样流量及采样量
E5.1 100级要求洁净实验动物设施采样流量为1.0L/min,采样量不小于1.0L.
E5.2 1000级以上要求的洁净实验动物设施采样流量≤0.5L/min,采样量不少于1.0L.
E6 结果计算
E6.1 每个测点应在测试仪器稳定运行条件下连续采样测定3次,计算求取平均值,为该点的实测结果.
E6.2 对于大于或等于0.5μm的尘埃粒子数确定:层流洁净室取各测定点的最大值.乱流洁净室取各测点的平均值作为实测结果.
附 录 F
(标准的附录)
环境空气落下菌数检测方法
F1 测定条件
实验动物设施环境空气中落下菌数的测定应在实验动物设施空调净化系统正常运行48h,经消毒灭菌后进行.
F2 测点选择
每5~10m2设置1个测定点,将培养皿放于地面上.
F3 测定时间
平皿打开后放置30min,加盖,放于37℃恒温箱内培养48h后计算菌落数(个/皿).
附:血液琼脂培养基的制备
成分:普通琼脂 100miL
无菌脱纤维兔或羊血 8-10mL
制法:
(1)将已灭菌的普通琼脂培养基(pH7.6),隔水加热至完全溶化.
(2)冷却至50℃左右,以无菌操作加入灭菌脱纤维兔血或羊血,轻轻摇匀(勿使有气泡),立即倾注灭菌平皿内(直径为90mm),每皿注入15-25mL.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盖在下),放入37℃恒温箱内,经24h无菌培养,无细菌生长,方可用于检测.
附 录 G
(标准的附录)
环境噪声检测方法
G1 检测条件
G1.1 静态检测
在实验动物设施内环境通风、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连续运转48h后,工艺设备已安装,室内无动物及生产实验工作人员的条件下进行检测.
G1.2 动态检测
在实验动物设施处于正常生产或实验工作状态条件下进行检测.
G2 检测仪器
G2.1 测量仪器为声级计.
G2.2 测量仪器应定期检定.
C3 测定方法
G3.1 测点布置:面积<10m2的房间,于房间中心离地1.2m高度设一个点;面积>10m2的房间,在室内离开墙壁反射面1.0m及中心位置,距地面1.2m高度布点检测.
G3.2 实验动物设施内噪声测定以声级计A档为准进行测定.
附 录 H
(标准的附录)
环境内照度测定方法
H1 测定条件
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设施内工作照度,在工作光源全部接通,并正常使用状态下进行测定.
H2 测定仪器
H2.1 测定仪器为便携式照度计.
H2.2 测量仪器应定期检定.
H3 测定方法
H3.1 在实验动物设施内选定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点进行测定.
H3.2 距地面0.9m,离开墙面1.0m处测定.
H3.3 打开动物笼盖或在笼网上测定光照强度.
H3.4 使用电光源照明时,应注意电压时高时低的变化,应使电压稳定后再测.
附 录 I
(标准的附录)
环境氨气浓度测定方法
I1 测定条件
测定在实验动物设施正常运行状态且饲育动物密度符合有关标准下进行,垫料更换符合时限要求.
I2 测定方法
I2.1 实验动物设施环境中氨浓度检测应用纳氏试剂比色法进行.其原理是:氨与纳氏试剂在碱性条件下作用产生黄色,比色定量.
此法检测灵敏度为2μg/10mL.
I2.2 检测仪器
I2.2.1 检测仪器为大型气泡吸收管,空气采样机,流量计(0.2~1.0L/min),具塞比色管(10mL),分光光度计.
I2.2.2 检测仪器应定期检定.
I2.3 检测方法
I2.3.1 检测试剂
吸收液:0.5 mol/L硫酸溶液.
纳氏试剂:称取17g氯化汞溶于300mL蒸馏水中,另将35g碘化钾溶于100mL蒸馏水中,将氯化汞溶液滴入碘化钾溶液直至形成红色不溶物沉淀出现为止.然后加入600mL20%氢氧化钠溶液及剩余的氯化汞溶液.将试剂贮存于另一个棕色瓶内,放置暗处数日.取出上清液放于另一个棕色瓶内,塞好橡皮塞备用.
标准溶液:称取3.879g硫酸铵[(NH4)2SO4](80℃干燥1h),用少量吸收液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吸收液稀释至刻度,此溶液1mL含0.1mg氨(NH3)贮备液.
量取贮备液20mL移入1000mL容量瓶,用吸收液稀释至刻度,配成1 mL含0.02mg氨(NH2)的标准溶液备用.
I2.3.2 样品采集,应用装有5mL吸收液的大型气泡吸收管安装在空气采样器上,以0.5L/min速度在笼具中央位置抽取5L被检气体样品.
I3 分析步骤
采样结束后,从采样管中取1mL样品溶液,置于试管中,加4mL吸收液,同时按表I1配制标准色列,绘制标准曲线.
向样品管中加入0.5mL纳氏试剂,混匀,放置5min后用分光光度计在500nm处比色,读取吸光度值,从标准曲线表中查出相对应的氨含量.
I4 计算见式(I1).
X=5C/V.………………………………(I1)
式中:X——为空气中氨浓度,mg/m3;
C——为样品溶液中含量,mg;
V.——为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采样体积,L.
I5 注意事项
当氨含量较高时,则形成棕红色沉淀,需另取样品,增加稀释倍数,重新分析;甲醛和硫化氢对测定有干扰;所有试剂均需用无氨水配制.

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标准(八)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是什么? 【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标准】

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从原来的35项指标提高到106项指标,重点加强了对微生物、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控制要求,与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水质标准基本接轨.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水质安全监测室表示,新标准规范的是饮用水的全过程,既包括出厂水、管网水,也包括居民用水,即所说的末梢水.专家及
业内人士表示,新标准比较高,而目前的自来水厂生产水平、检测水平都难以达到,所以到最后水质标准不过也是一场空.即便出厂水达到标准要求,网管的老化、二次供水设施的不规范仍可能会对用户水造成影响

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标准(九)

什么是制度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建设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可运用到生产、开发设计、管理等方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作为一个企业能不能在市场竞争当中取胜,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的标准化工作能不能在市场竞争当中发挥作用,这决定标准化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存在价值.
标准化建设阶段步骤
  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企业标准化工作要攀登三个台阶,要走“三步曲”.
第1步,制定好能确切反映市场需求,令顾客满意的产品标准;
第2步,建立起以产品标准为核心的有效的标准体系;
第3步,把标准化向纵深推进,运用多种标准化形式支持产品开发.
这三步的具体含义是:
第1步:制定好能确切反映市场需求,令顾客满意的产品标准.保证产品获得市场欢迎和较高的满意度,解决占领市场的问题;
第2步:建立起以产品标准为核心的有效的标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生产率的提高,使企业能够占稳市场,不至于刚占领市场,由于质量不稳退出市场;
第3步:把标准化向纵深推进,运用多种标准化形式支持产品开发.使企业具有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即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市场不是固定的,不是开发出一种产品,制定了一个标准,就几十年可以不变,市场经济没有这种机制.市场是多变的,企业必须具备这种应变能力,这就是使企业不仅能够占领市场,站稳市场还能够适应市场,扩大市场.  标准化要一步一步的跟着企业的市场运作来转,一直转到这个角度,登上制高点,这才能体现出标准化的作用和价值.这三步曲中的每一步,都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要抛弃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的种种弊端,每个企业都要从自身的情况出发,通过创新开辟自己的道路.标准化要赢得竞争,就必须创新.企业标准化不能再走老路了,创新才有出路.企业标准化不能孤军奋战,要同各部门协作配合、互相支持,发挥整体系统功能,才能走好三步曲.
一、制定好产品标准是企业标准化的第一步
二、标准形成体系才能发挥作用
三、产品开发领域是企业标准化的制高点

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标准(十)

下列生活常识中,说法错误的是
A.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作消毒剂
B.我国《居室空气中甲醛的卫生标准》规定,居室空气中甲醛的最高浓度为0.8mg / m 3
C.使用加酶洗衣粉时,最好将水温控制在40~50℃
D.医院里给病人输液用的生理盐水浓度为0.9%

B

我国《居室空气中甲醛的卫生标准》规定,居室空气中甲醛的最高浓度为0.08mg / m 3 ,B不正确,其余都是正确的,答案选B。

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标准

http://m.zhuodaoren.com/juqing833743/

推荐访问: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图纸

剧情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标准快递 下一篇:栀暖槿凉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