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介绍

2017-05-09 剧情 阅读:

【篇一】:《山海经》简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儿童故事 搞笑故事 恐怖故事 哲理故事 神话故事 历史故事

  《山海经》是一部充满着神奇色彩的著作,内容无奇不有,无所不包,蕴藏着丰富的地理学、神话学、民俗学、科学史、宗教学、民族学、医学等学科的宝贵资料,它的学术价值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它大量地、有条序地记载了当时中国的自然地理要素及人文地理的内容,如山系、水文、动物植物、矿藏、国家地理、经济、社会文化风俗等,细心钻研,深入探讨,就不愁没有新发现。

  地理学

  《山海经》虽然不是纯粹的地理书,但其地理学内涵是第一性的,它从各个方向有秩序、有条理地记叙各地的地理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首先,《山海经》有自然地理记述。这包括记载了许许多多的山,如“堂庭之山”,“杻阳之山”,“青丘之山”“箕尾之山”等,而每座山的命名是根据山的地貌而定的,这些山也体现了山系的走势;以及极其丰富的水文记载,河流大都记明了源头和注入之处,河流的发源地可以在某一山麓,而它的注入处却远离此山,记述者对于水文的记载时也注意到河流干流的全貌,河流的经由虽不见记载,但是若干干流如黄河、渭水可以从许多支流流入其干道的情况了解到它们的大致流经区域。《山海经》记载了伏流河和季节河。“潜行于下”的河即伏流河。

  其次,《山海经》还有人文地理记述。《海经》部分大量记述了当时的一些区域的社会人文风俗、经济发展、科技成果等。因此有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中国的第一部地理志。

  神话学

  《山海经》最重要的价值也许在于它保存了大量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除了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鲧禹治水等之外,还有许多是人们不大熟悉的。如《海外北经》中载:“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这个禹杀相柳的传说充满了神奇色彩,既可从文学或神话学的角度来研究,也可以从中看出共工、相柳、禹三人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古代民族部落之间的斗争。

  其作为神话学文献,《山海经》至少有三方面价值:一、对七大类中国上古神话做了程度不同的记录;二、留下了关于神话世界空间的可靠的文字根据;三、保存了大量的凝聚着原始文化信息的原始物占,蕴含着潜在的神话学价值。对于中国神话的分类,不宜采取以其所体现人类意识和精神成长历程为根据的西方神话分类原则,而应把神话的主要内容、基本精神、内在结构以及由此形成的重要特征作为主要根据。《山海经》对追溯事物起源的神话(创世神话、部族起源神话、文化起源神话等)记录较少,而对英雄神话、部族战争神话记录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特点和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

  民俗学

  山海经妖兽张紫晨在《<山海经>的民俗学价值》(《思想战线》1984年第4期)中概括总结了《山海经》民俗学价值,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一是在古山水的记述中保存了服佩、信仰与禁忌、祭祀等民俗;二是在山海图说中保存了医药和巫术等民俗;三是在山、海的记述中保存了大量古代神话。

  孙致中的《凿齿中容雕题贯胸——<山海经>“远国异人”考之三》(《河北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对《山海经》中的远国异人,从民俗学的角度作了考释,而宫哲兵的《羽民、穿胸民、凿齿民与南方民俗——<山海经>奇谈的人类学诠释》(《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第3期)则运用人类学比较、还原、重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阐释。表现出了在对《山海经》的研究中体现出方法的多样性。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学者伊藤清司所著的《<山海经>中的鬼神世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他从当时人思想观念出发,认为当时人存在着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分野,内部世界是人们熟悉的日常世界,外部世界是陌生的怪诞世界。

  刘宗迪的博士论文《论<海外经>与<大荒经>与上古历法月令制度的关系》,从人们相对忽视的上古历法制度的角度对《山海经》上述内容进行了重新解释,文中多有新见,是《山海经》研究的重要成果。同时徐显之《<山海经>探源》(武汉出版社,1991)、张岩《<山海经>与古代社会》(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王善才《<山海经>与中华文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等都不同程度地论及古代民俗。

  宗教学

  山海经妖兽《山海经》中大量存在的这些神话传说,是现在我们研究原始宗教的难得材料。例如: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海外西经》)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大荒西经》)

  在《山海经》的神话中,不仅可以看到巫师的活动,也可以看到古代民族的信仰、崇拜等。在《山海经》中,存在着大量的神奇动物的记载,这些动物主要是鸟、兽、龙、蛇之类,它们往往具有神奇的力量。这些动物很可能就是古人的图腾崇拜。如上文所引的《海外西经》中的文字。“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蛇可能就是巫咸国的图腾。研究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山海经》是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历史学

  山海经妖兽《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不仅仅是神话传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它又是历史。虽然由于浓厚的神话色彩,其真实性要大打折扣,但是,它们毕竟留下了历史的影子。把几条类似的材料加以比较,也是很难看到历史的真实面貌的。因为下一个材料可能就根据上一个材料而来的,几条类似材料之间存在借鉴传承、以讹传讹的嫌疑。

  例如上文所引《大荒北经》中黄帝战蚩尤的记载,剔除其神话色彩,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场古代部落之间的残酷战争,但却极无荒谬,很难看清其中的真伪。又如《大荒西经》、《海内经》中记载了一个黄帝的谱系:黄帝妻嫘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海内经》)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乃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印)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大荒西经》)这个谱系具有传奇色彩,具有神谱的性质,但是,它与《大戴礼记·帝系篇》、《史记·五帝本纪》、皇甫谧《帝王世纪》基本相同。(《史记》等书在描述三皇五帝时,就是根据《山海经》来的,山海经在前,《史记》等在后,所以《大戴礼记·帝系篇》、《史记·五帝本纪》、皇甫谧《帝王世纪》等不能作为《山海经》非神谱的证据。所以《大荒西经》的谱系为神话谱系,不足为信,但依然可以考察古人的宗族信仰。)

  科学

  《山海经》又是一部科技史,它既记载了古代科学家们的创造发明,也有他们的科学实践活动,还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思想以及已经达到的科学技术水平。例如,关于农业生产,《大荒海内经》载:“后稷是始播百谷”,“叔均是始作牛耕”。《大荒北经》载:“叔均乃为田祖。”关于手工业,《大荒海内经》载:“义均是始为巧亻垂,是始作下民百巧。”关于天文、历法,《大荒海内经》载:“噎鸣生岁有十二。”《大荒西经》载:“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次。”诸如此类的记载不胜枚举。有一些自然现象的记载尤其珍贵,这在其他书中是看不到的,如《海外北经》载:“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暝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上启下月}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山海经》中还有关于先民科技成果的记载。《山海经》大量记载了中国先秦时代数千农耕文化的科技生产成果。它还记载了农业生产情况:“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爱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华实,草木所聚。”从这些原始的农耕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人们的科技生产水平和科技生产的成果。在《山海经》中还有许多关于水利、车船制造、耕牛使用、乐舞产生及投壶游戏的记载。

  当代许多学者均认为,《山海经》在这里记载的是北极地带半年为昼,半年为夜的极地现象,只不过是古人无法解释这种现象,于是就用神话来解释。这种记载无疑是宝贵的科学资料。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

  文学

  《山海经》的文学价值是丰富多样的,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探究。至少可以从神话思维(即原始思维)对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传统的影响、原始逻辑的表述方式、人文关怀中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实用主义的审美判断等视角对《山海经》的文学价值予以解读和探究。《山海经》中包含着丰富的神话思维,它对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传统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深入地研究神话思维并揭示这种影响,不仅有利于从源头上来探讨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传统形成的深层次影响因素,而且对于弄清各种文学现象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都有很大帮助。

  在《山海经》中,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探讨神话思维对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传统的影响:

  1·丰富的直观想象力和巨大的想象空问对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创作的影响;

  2·包含丰富神话思维的神话传说常常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素材;

  3、神话思维的原始生命观对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深层影响。;

【篇二】:《山海经及其价值分析》

重庆大学《中国文化导读》课程

期末论文

2015— 2016学年 1第一学期

论文题目:《<山海经>及其价值分析》

姓名: 曾琳

班级: 广播电视学1班

学号:20141407

2015年 12 月 13日

《<山海经>及其价值分析》

摘要:

关键词:《山海经》 神话 文学 中国传统文化

引言

《山海经》一书,在大量的文化典籍中,独树一帜。其涵盖的范围广、内容丰富,被视为中国上古社会的百科全书,但是对于本书的讨论一直存在,所以论文将从《山海经》的实际内容和文学特点等方面切入,具体分析其价值和意义,挖掘《山海经》的内涵。

正文

1.山海经概要及评述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典籍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书籍作者众说纷纭,汉代学者刘歆认为书的作者是大禹及其属臣益。而当代学者袁珂认为,《山海经》并非一时期一人所作,而是经过漫长时间不断增益成书。

“《山海经》顾名思义它是以山为经,以海为纬记述上古社会的。”全书内容涉及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历法、气象、动物、植物、矿产、医药、宗教、考古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诸多领域,被认为是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全书全3 万 1 千余字,包括18篇内容,其中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信息。 《山海经》的书名虽最早见于《史记》, 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第六十三中写到:"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其译为《禹本纪》和《山海经》中的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因此,直到约百年后汉成帝时, 刘向、刘歆父子奉命校勘整理经传诸子诗赋,才将此书公之于众。而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版本是北宋淳熙七年池阳郡斋刻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 鲁迅著《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山海经》今所传本十八卷,记海内外山川神祗异物及祭祀所宜,以为禹、益作者固非,而谓因《楚辞》而造者亦未是;所载祠神之物多用糈,与巫术合,盖古之巫书也,然秦汉人亦有增益。”中把《山海经》称作“古之巫书”,十分中肯。 而袁珂先生在《山海经校注.序》中评论:“《山海经》匪特史地之权舆,亦乃神话之渊府。”即《山海经》是中国神话的宝库,这也是历来研究中国神话的学者众所公认的。 自古以来对于《山海经》便褒贬不一,对于其作者,以及创作年代都没有准确的定论,对于山海经的价值和意义也有不同的看法,但山海经中所包含的范围之广,内容之多是无可厚非的。

2山海经与中国神话

《山海经》中保存了大量神话传说,是记录神话传说最多的奇书,其中神话资料为我国传世典籍之最。

神话是人面对自然界时由于认知能力和生产能力有限,而产生的幻想,相信并膜拜,山海经记录了大量的中国上古神话,对于中国神话的保留和传承起着重要作用,其对于神话故事的文字记录,相较于少数民族神话故事的口头传承形式有所不同,为上古神话的存在流下了可靠的文字依据

书中有大量对于创世神话元素的描写,《大荒北经》中对于黄帝蚩尤以及《海内西经》中“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对于昆仑的描写,《海内东经》:“雷泽中有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在吴西”中的雷泽,以及《海外北经》中“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的烛阴。虽然这些描述都没有直接的讲述创世故事,但是其人物和地点都是中国神话体系中创世神话的原型

除了创世神话之外,英雄神话也是《山海经》重要的一部分一部分。《海外南经》中“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持戈。”后裔杀凿齿的英雄神话以及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刑天等神话故事都出于其中

神话中所蕴含的一部分历史也为我们研究中国上古社会提供了文字资料和依据。而《山海经》中对追溯事物起源的神话记录较少,而对英雄神话、部落间战争的神话记录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特点和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其中部分神话记录的十分详细,设置被系统的整合,形成完整的体系,由于其通过文字记录,因此对于中国神话的传承、传播以及后世对于神话以及当时社会状况以及人的思想的研究起着重要作用。

3山海经的实用价值 《山海经》地理学内涵是最主要的,它从各种角度有规律的、有条理的、准确的记录各个地域的地理特征,从山川河流到飞禽走兽甚至志趣和矿藏都被记载的十分详细。书中前五卷都在详细的进行记录,通过方位进行区分。

《西山经》中是这样描写“求如之山”的:“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玉,无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诸毗之水。其中多滑鱼。其状如?单,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

阅读文段,我们可以发现,山海经对于事物描述区别于其他书籍有着自己的特色,更专注于实用效果,其对于山川河流的描写从位置到走向,河流从发源地到流入地都介绍的十分精确,同时在介绍植物时会说明其利弊作用,介绍动物时会说明习性。在介绍部分花草时,会说明其作用,而介绍植物时会同时说明其药用作用,甚至于矿藏的具体位置也叙述的十分清楚。

《山海经》用最简洁的语言,精练的表达,准确且全面的描述事物,因此其发现了解自然界后进行记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人传递相关的信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自然界,而《山海经》对于上古先民获取信息有着重要作用,虽然其内容的真实性由于年代久远无法考证,但是对于促进人们了解自然有着重要作用。

4山海经的文学价值

山海经的文字和记录方式都十分有特色,在上一部分中举例分析了书中文字的简洁精确,在此同时,描写

书中的神话以及历史故事对于后世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于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最为深刻。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丰富主观想象和强烈理想主义色彩,与神话思维是一脉相承的。”山海经中对于神话故事以及民俗等描写包含的丰富的想象,以及文字塑造的想象空间是神话思维的主要特点,而这些特点在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无论从表现手法还是内容的感染力和冲击力,为浪漫主义文学奠定基础。

著名小说《西游记》中对于神仙鱼各路妖怪的描写与山海经中十分相似,其中妖魔鬼怪无论从外貌和特点都各不相同,其中蕴含的想象力和文字的张力都与《山海经》殊途同归,两部作品时隔百年,尤其可见《山海经》对于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影响和铺垫。

除了文章的想象力之外,《山海经》本身就是后世文学创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书中千奇百怪的动物植物,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都是后世文学创作者托物言志隐喻抒情的源泉,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理论文章,对于神话故事的引用都是十分普遍的。

抒情诗中引用神话故事多为寄托情思,李商隐在《无题》中大量引用神话,如“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蓬山直蓬莱仙山,而青鸟指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其原型皆出自于《山海经》中,《海内东经》中这样描述“蓬莱山在海中。”而《海内西经》中写到“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则为青鸟的原型。诗人运用神话寄托情思、托物言志,而山海经作为神话故事的源头以及其中丰富的故事,成为了文学创作者们引用的故事来源。因此《山海经》的价值并不仅仅在表面的地理价值和神话价值,其对于后世文学创作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山海经》的文学价值不可忽视。

结论

中国上古社会先民考察山川物产、部落分布等地理和民俗,并非《山海经》而始。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观察、总结和记录,能够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但《山海经》无论从其文学价值还是实用价值都得人们不断研究,更深入的探究其传递的信息和其内在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靳希. 《山海经》“神”符号探析[D].宁夏大学,2014.

[2]胡远鹏. 中国《山海经》研究述略[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6,03:1-11.

[3]杨义. 《山海经》的神话思维[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1-10+122.

[4]叶舒宪. 从文学中探寻历史信息——《山海经》与失落的文化大传统[J]. 文艺理论研究,2012,02:24-31.

[5]纪晓建. 《楚辞》《山海经》神话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6]沈士军. 谈《山海经》的信仰民俗及其文学价值[D].广西民族大学,2008.

[7]赵沛霖. 中国神话的分类与『山海经』的文献价值[J]. 文艺研究,1997,01:95-104.

[8]方韬. 《山海经》[J]. 中华书局,2009.3

[9]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篇三】:山海经经典图片全集

本北方食人之兽,状如犬,传为海中神兽,状如马而有鳞,口中喷火,骘猛异常,食龙脑。其说多见于宋以后。

【原文】 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①;蠃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注释】 ①黄贝:据古人说是一种甲虫,肉如蝌蚪,但有头也有尾巴。

【译文】 邽山,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洋水,水中有很多黄贝;还有一种蠃鱼,长着鱼的身子却有鸟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像鸳鸯鸟鸣叫,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有水灾。

【原文】 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嗥狗,是食人。

【译文】 邽山,山上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牛,但全身长着刺猬毛,名称是穷奇,发出的声音如同狗叫,吃人。

4 【异兽】天狗

【原文】 阴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译文】 阴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野猫却是白脑袋,名称是天狗,它发出的叫声与“榴榴”的读音相似,人饲养它可以辟凶邪之气。

5【异兽】狰

【原文】 章莪之山,无草木,多瑶、碧。所为甚怪。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曰狰。

【译文】 章莪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瑶、碧一类的美玉。山里常常出现十分怪异的物象。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赤豹,长着五条尾巴和一只角,发出的声音如同敲击石头的响声,名称是狰。

【篇四】:《山海经》怪物、神兽名称、简介一

《山海经》怪物、神兽名称、简介一览表 南山经:

1、 狌狌(shēng shēng):兽,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食之善走

2、 鹿蜀:兽,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佩之宜子孙

3、 旋龟:兽,其状如龟而鸟首虺(hǔi)尾,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

4、 鯥(lū):鱼,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xiã)下,其音如留牛,冬死而

复生,食之无肿疾

5、 类:兽,其状如狸而有髦,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6、 猼訑(bî yí):兽,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佩之不畏

6、 尚(chǎng)鸟(付(fú)鸟):鸟,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食之无卧

8、 九尾狐:兽,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9、 灌灌:鸟,其状如鸠,其音若呵,佩之不惑

山海经介绍

http://m.zhuodaoren.com/juqing713341/

推荐访问:山海经异兽介绍 山海经剧情介绍

剧情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微信点开全文怎么发 下一篇:四年级四人爆笑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