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方孔十个字

2018-09-01 中国古代诗词 阅读:

圆形方孔十个字(共10篇)

圆形方孔十个字(一):

古代圆形方孔铜钱上的字都是按“上下右左”排列的吗?有没有“上右下左”排列的?

有,宋朝的铜币上就是上右下左,而其他朝代就是上下右左.

圆形方孔十个字(二):

“圆”字的组词
我要十个

圆形
圆规
花好月圆
团团圆圆
圆环
圆凿方枘
圆颅方趾
圆圈
圆的
圆寂
圆滑
圆润
圆舞曲
圆梦

圆形方孔十个字(三):

25个圆圈组成正方形画一个十字形使他里面有5个圆圈外面8个圆
25个圆排成一个方阵,用线可在方阵中连出一个十字形,(十字形里面有5个圆,外面有4个圆).现在用线重新连一个十字形,使线内仍有5个圆,但外面有8个圆,应该怎样连呢?(圆是不可以动的).

注意,关键在于斜着连.没有图的话就编号吧:假设第一行从左到右为1-5,第二行从左到右为6-10,以此类推.按如下顺序连接:2-8-4-10-14-20-24-18-22-16-12-6-2我最喜欢做没图的几何题了~~超有成就感~~

圆形方孔十个字(四):

货币相关的历史人物
要6个具体点,再说一下他与货币之间的关系

熊德琪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六次重大的演变:
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爰金、蚁鼻钱).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后来,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当十铜元.因制造者获利丰厚,各省纷纷仿效.
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林演变.
从此,不但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寿终正寝.【圆形方孔十个字】

圆形方孔十个字(五):

五铢铜钱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重大影响

五铢钱简介
五铢钱始铸于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钱重五铢,上有“五铢”二篆字,故名.钱文“五铢”二字.又名五铢钱.分列方孔左右,通常是右“五”左“铢”.它的标准重量为4克,钱径2.5厘米,厚0.12厘米.它继承了秦半两钱的形制,确立了圆形方孔,内外有郭,并发展成为轻重大小适度的铜质钱币.自汉武帝元狩五年至西汉末年,币制不复改变.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40)铸行东汉五铢钱.此钱径2.5厘米,重3.4~3.5克,外郭较窄.灵帝时铸“四出五铢”,即钱背有四道斜纹,由穿孔四角至外郭,其形制、质量与东汉五铢钱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蜀汉铸直百五铢;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始铸“太和五铢”,宣武帝永平三年(510)铸“永平五铢”,孝庄帝永安二年(529)铸“永安五铢”;西魏文帝大统六年(540)铸“大统五铢”,形制似“永安五铢”.萧梁初期,曾铸“大样五铢”;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553)铸“常平五铢”.581年,隋统一后,另铸“开皇五铢”,结束了长达一百余年币制混乱的局面.唐武德四年(621)铸“开元通宝钱”,废止五铢钱.五铢钱流通七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铸造数量最多,流通时间最久的钱币.
五铢钱历史
汉初,币制混乱,所铸的各种铜币承袭秦制,文虽仍称半两,但实际重量远较半两为轻.各种铜币大小、轻重、成色也很不一致.另一方面,民间私铸者多,钱质恶劣,更增加了币制的混乱,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生产和交换,也不利于国家的统一.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定铸钱伪黄金弃市律,禁私人铸钱.武帝即位后,财政支出增加,政府大量铸钱,民间也私自铸钱.因盗铸有重利可图,致罪者虽多,却无法禁绝.私铸者还往往磨取官钱的铜屑以盗铸钱,官钱也因此逐渐减轻,同私铸的劣币一样.”钱益多而轻”,物价高涨,币值低落.
武帝元狩、元鼎年间(前122~前111),政府企图藉铸钱之利以弥补巨额的财政亏空;也企图用更换新币的办法限制豪商巨贾居奇取利,操纵货币;再加上关东地区遭受水灾,亟需巨款赈贷.因此,决定进行币制改革.元狩四年(前119)初,在张汤主持下,造白金(银锡合金)币及皮币(未广泛流通).与此同时,销毁了文帝时的半两钱(四铢钱),另铸”文如其重”的三铢钱,以广流通.法令虽严禁私人铸钱,但白金币定值过高,三铢钱轻,易作奸诈,盗铸仍然盛行.五年春,罢三铢钱,改行五铢钱.这时钱由郡国铸造,各地从中取利,钱多轻,私人盗铸者亦多.五年间,汉因盗铸金、钱遇赦免死的有几十万人,自首赦罪的有一百多万人.元鼎二年(前 115),始集中铸钱,由京师钱官铸赤仄钱.以精铜精工制成,一枚当郡国所铸的五铢钱五枚使用,规定赋税、官用必需用赤仄钱.未久,白金终废不行,赤仄钱因与五铢钱比价不合理,私铸更多,使用不便,币制混乱,依然如故.
元鼎四年,在桑弘羊的主持下,汉政府决定克服过去铸币权不统一,货币名义价值与实际重量不一致这两大弊端,进行彻底的币制改革:取消郡国铸钱权,专令水衡都尉所属的设在上林苑的钟官、技巧令(一说为均输)、辨铜令三官负责铸造新的五铢钱.钟官直接掌管铸造,技巧主刻范,辨铜负责原料供应及检验铜的成色.这种新币名为“三官钱”(又称“上林三官钱”).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旧币一律废罢,并责令各郡国将以前所铸的钱一律销毁,所得铜料输给三官.新币选料严格,以铜范为母范翻铸之钱大小、式样一致,真正做到重如其文.新的五铢钱不惜工本,私人铸造很难,无利可图,禁令又很严格,所以盗铸之风一时衰息.货币混乱的问题终于获致解决,币值得以长期保持稳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铸币权统一收归中央,没有强大的国家力量不可能做到这一点.货币统一以后,封建国家的经济力量得到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也进一步获得了经济上的保证.
五铢钱大小、轻重适中,制作精整,有外廓可保护钱币不被盗磨,利于流通和长久使用.从武帝元狩五年到平帝元始年间约一百二十年中,共成钱二百八十亿余.王莽统治期间,屡易货币,并禁用五铢钱,造成极大混乱,但民间仍私用五铢钱.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重铸五铢钱,改由太仆属官考工令主管,郡国也可铸造.东汉五铢钱制作轻薄,由传世的大量东汉五铢钱可见.灵帝中平三年(186)所铸四出五铢,背面有四道斜文由穿孔的四角直达外廓,亦称“角钱”.汉末董卓于献帝初平初年坏五铢钱更铸小钱,这是汉政权最后一次铸钱,结果是货轻物贵,谷一斛至数十万,一度钱货不行.东汉以后各朝,仍继续沿用五铢.五铢钱从汉武帝铸造一直到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废罢,流行了七百多年.
五铢钱版式
五铢钱的版式比较复杂,如果官炉、私铸加在一起,大小版别区别均考虑在内的话,目前已经面世的版别大约有几百个.
五铢钱的版别主要从形制、宝文和纹饰等几个方面分析.
首先,从形制上看,五铢钱有大、小、薄、厚,有廓无廓,穿大穿小,凿穿、剪边、磨廓等多种样式.本来,五铢钱行用早期,是由郡国铸造的,待铸钱权收回中央后,则由上林三官统一铸造.这时的五铢钱形制规矩(径2.6厘米),铸工精美,重量标准(3.2~3.4克),记号统一(都为上横杠一种).但在后来的几百年间,或由于战乱,或为了搜刮民间财富,或苦于铜材不足,或因为整顿币制,或是出于大量的民间私铸,使五铢钱的形制千奇百怪,变化多多.如五铢钱最小者,径仅1厘米,重0.6克上下;较大者,则径达2.7厘米,重6克左右.从当值上看,标准的上林三官五铢就是以一当一,而在其他的一些五铢中,变化就大了.如西汉的赤仄五铢,以一当五;南朝宋文帝铸的五铢重八铢,泉界中有当两之说;梁元帝及梁敬帝时铸的两柱五铢、四柱五铢,虽重不过二三克,却当10~20个小钱使用;而三国时刘备铸的直百五铢钱,一枚顶100枚小钱,则是明显的虚值.总之,各个王朝和帝王时期铸的五铢钱,从形制上看雷同的很少,大多各具特色.
第二,从宝文上看,五铢钱除古龟兹文外多为篆书,但也有阳文、阴文及书体变化之别.有的篆书类玉筋篆,如梁武帝的天监五铢;有的又是方折篆体,如北魏的太和五铢.而在“五”字的写法上,有曲笔、直笔之区分,又有异五、隔五之说法.在“铢”字写法上,则有升铢细字、金无点、长腿铢、绑腿铢、朱右金左、朱左金右等样式.在宝文排列上,除大多为右读外,还有直读、左读(即传形)以及合背钱文.此外,除大多数宝文为“五铢”二字外,还有外加“直百”“太和”“永安”“常平”“龟兹”等四字宝文的五铢钱.
在众多五铢钱中,宝文中的异书现象在门类众多的古钱币中可谓独树一帜.如有的宝文是三五一铢,有的是两五一铢,有的是两五两铢,有的是一五两铢,等等.此外,还有些五铢钱在宝文上是简化了的,但同样是五铢钱形制.如“五金”“五十”“五一”“五二”“五子”“五工”“五王”“五泉”“五州”“五君”“五五”“铢铢”,等等.上述情况,有的钱币学家认为多出于私铸,虽存世罕少,却不是正用珍稀品,可作为“戏作”“趣味品”看待,但无论如何,它们还是为五铢钱的版别增添了许多色彩.
此外,五铢钱中还有一些带吉语文的,如“五铢大吉”“五铢大通”“五铢大富”“长宜子孙”“宜官秩吉”,等等.这些,虽可能多属厌胜性质,但却是不可多见的一些特殊版式.
除宝文中的上述现象以外,在一些五铢钱上还发现或阳文或阴文、而阴文居多的多种字样,如“母”“王”“工”“小”“大”“田”“为”“川”“平”“土”“中”“卜”“木”“女阳”“公平”“法平”“孝业”“辟关”“五利后”“君宜侯王”“八”“十二”“廿八”“”等等几十种字样,且这些字文的分布多不规矩划一,上下、左右、面、背之处,几乎都有发现.
对于上述文字的含义,有的是记地点,有的是记人名,有的可能是炉别暗记或记数,还有的可能是行用地所凿之记号.
第三,关于五铢钱上的纹饰与记号.五铢钱上的纹饰与记号非常之多.1968年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妻合葬墓中出土了许多五铢钱,其中带记号的占了70%,仅四决纹钱就有464枚.多年的发现和研究证明,在五铢钱中,除了四决、四出、三角、星、月、杠、横、竖纹等多见的纹饰、记号外,还有些比较稀见的纹饰成为五铢钱中难得一见的珍稀版别.如八星吻合、四出四星、三柱、四柱、规矩纹、面兽纹、四龙纹、双阙双鸟纹,等等.
历代五铢钱
在中国历史上,先后有10多个王朝和政权,20多个帝王铸行过五铢钱,其铸行情况大致如下:
汉武帝时,先后铸行“元狩五铢”“赤仄五铢”和“上林三官”五铢钱.
汉宣帝时铸“小五铢”钱.
汉孺子婴居摄二年,王莽铸五铢钱.
东汉刘玄铸“更始五铢”钱.
东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孙述铸铁五铢钱.
东汉灵帝时铸“四出五铢”钱.
东汉献帝时,刘备铸“直百五铢”钱.
三国时,魏明帝铸五铢钱.
东晋元帝时,沈充铸“沈郎五铢”钱.
南朝宋文帝时铸“当两五铢”钱.
北魏孝文帝时铸“太和五铢”钱.
梁武帝时铸铁五铢钱.还铸有“大通五铢”“大吉五铢”“大富五铢”“五铢稚钱”“五铢对文”等铜钱.
北魏孝庄帝铸“永安五铢”钱.
北齐文宣帝时铸“常平五铢”钱.
西魏文帝时铸“大统五铢”钱.
东魏孝静帝时铸“悬称五铢”钱.
梁元帝时铸“十当五铢”钱.
北齐文帝时铸“两柱五铢”“四柱五铢”钱.
南朝陈文帝时铸“五铢一”钱,有的称为“天嘉五铢”.
隋文帝时铸“隋五铢”,其中有“置样五铢”“五铢白钱”等.
除上述外,还有西域古龟兹国铸的“龟兹五铢”;东汉晚期的“环五铢”“凿边五铢”;六朝时的“平当五铢”,等等.

圆形方孔十个字(六):

语文问题
1.猜字谜
口木不是呆,不作杏字猜;你若猜困字,还没猜出来.
一个字,圆又圆;看起来,只三笔,写起来,却九点.
一只黑狗,不叫不吼.
独身女
手高眼低
十个哥哥力气大,一切困难都不怕
二人高过天,一撇就不见
一手撑破天
2.猜成语
例:乖——乘人不备
明——
斌——
电视电话——
气球上天——
3.在括号内添上合适的词语
(1)严冬( ),山明水秀/艳春( ),鸟语花香
(2)举头( )明月/倚树( )流泉.
(3)雪里梅花( )烂漫/霜间竹叶( )玲珑.

1.猜字谜
口木不是呆,不作杏字猜;你若猜困字,还没猜出来.束
一个字,圆又圆;看起来,只三笔,写起来,却九点.丸
一只黑狗,不叫不吼.默
独身女 婵
手高眼低 看
十个哥哥力气大,一切困难都不怕 克
二人高过天,一撇就不见 失
一手撑破天 扶
2.猜成语
例:乖——乘人不备
明—— 日积月累
斌—— 文武双全
电视电话—— 耳闻目睹
气球上天—— 不翼而飞
3.在括号内添上合适的词语
(1)严冬(去 ),山明水秀/艳春(来 ),鸟语花香
(2)举头(望 )明月/倚树(听 )流泉.
(3)雪里梅花(红 )烂漫/霜间竹叶(碧 )玲珑.

圆形方孔十个字(七):

秦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推行方孔铜钱,那其他的货币如:刀币,铲币,流向是怎样的呢?
对圆形方孔钱的理解及上问题提示展开探索,写400字左右的文章,

为啥看到圆形方孔钱我第一反应是天圆地方内?推行方孔钱以后其它的货币应该就渐渐消失了,因为没法流通了么~所以秦始皇其实完成了好几个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呦~虽然秦朝的存在时间太短了,但是在历史上作出的贡献还是有的O(∩_∩)O哈!

圆形方孔十个字(八):

小考专家:在圆圈内填上一个合适的字,把它和方框组合起来分别组成十个字 (19页)
从,一,小,寸,火,又,广,也,月,莫

圆圈内填上“土”字:
从(坐) 一(王) 小(尘) 寸(寺) 火(灶)
又(圣) 广(庄) 也(地) 月(肚) 莫(墓)

圆形方孔十个字(九):

将1~10这十个数分别填入十个小圆圈内,使每条线上的四个小圆圈内数的和相等
不好画,十个圆圈,是个倒y字,y的支柱上是四个圆圈,然后分开,一面三个

你说的应该是三角形形状的!答案应该很多,我给找出来一个.
1
9 8
7 5 6
2 3 10 4

圆形方孔十个字(十):

汉武帝时期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

五铢钱
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在我国五千年的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在中原开始发行五铢钱,从此开启了汉五铢钱的先河.一直到东汉末年为止,除了中间有些小的变动(例如王莽统治的时期)之外,西汉、东汉上下四百年内,五铢钱一统天下.五铢钱奠定了中国圆形方孔的传统.这种小铜钱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在下面用篆字铸出“五铢”二字.“铢”是古代一种重量讲师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因此所谓“五铢”实际上很轻很轻.
秦半两汉五铢
秦朝灭亡后,西汉初期仍使用秦制半两钱,由于允许民间私铸,钱制较乱, 五铢钱
以致出现重仅一克的荚钱.民间还出现剪边半两,也就是一些投机商将秦制的半两,用剪刀剪下一圈,七到八个半两,就可剪下一个半两的青铜,用剪下的铜再铸半两,这样以来,导致货币失衡,给当时的经济造成一度的混乱,以至于后世出现剪边半两很多,吕后发现问题后,积极主张币制改革,并且亲自参与了钱币的设计,为了防止剪边,在方孔圆钱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围边,定五铢为计重单位,汉五铢从此诞生.五铢钱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西汉时期的五铢钱,枚重五铢,形制规整,重量标准,铸造精良.王莽篡汉以后,改国号为新朝,王莽颁布一系列改变币制的法令,禁五铢,行新钱,先后规定的货币三十余种,其形式模仿周制,等级庞杂,使用不便,不足值的大额货币泛滥,苛法强制推行,导致经济的极大混乱,不久即告失败.由于王莽禁汉,导致大量的汉五铢被集中销毁,王莽下令,凡使用五铢或收藏五铢的,重则极刑轻则鞭刑,一度盛行的五铢钱,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东汉建开十六年,光武帝刘秀重新推行为王莽改制所一度中断的五铢钱制,对社会经济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变期,隋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统一标准的五铢钱,同时严禁私铸及其他旧币使用.至开皇五年隋五铢便成为国内统一的法定货币.唐朝开国以后,通行720年的五铢钱从此退出了钱币历史的舞台,改铸开元通宝.钱币从此向唐宋年号、宝文钱制转变.
发展史
武帝五铢
成色年代: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始铸,含郡国五铢、赤仄五铢、上林三官五铢.面文有穿上半星、穿上横廓,四决文等不同形式.轮廓深峻、文字精 五铢钱
美.武帝五铢开创了七百三十九年铸行“五铢”钱的历史,成为中国古代“铢两制”铸币的主流.
东汉前期五铢
成色年代:公元40年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采纳马援建议开始大铸行.面文特征是“金”字头较大,“五”字交笔更弯曲,“朱”字头圆折,竖画两头较细.铸造较为规整. 五铢钱
剪边五铢
成色年代:东汉晚期又称“錾边”五铢或“剪轮”五铢,指边廓连同部分钱肉均被剪去或錾切的五铢钱.无外廓,“五铢”二字残留偏旁.
董卓五铢
成色年代:公元190年.东汉末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所铸.无内外廓,“五铢”二字夷漫不全,很难辩认,世讥称之为“无文”.该钱堪称我国货币史上最劣质轻贱之小钱.
直百五铢
成色年代:公元214年汉献帝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入蜀后铸于成都.初铸钱大而厚重,后铸逐渐减重,最轻薄者,不足0.8克.面文篆书“直百五铢”,即价值“一百枚五铢钱”.常背铸或背刻阴文和文饰,也有背铸阳文,如“为”字或四出文.
蜀五铢
成色年代:公元214-263年.刘备入蜀后铸,时约公元214-263年.形体小于两汉五铢,较厚,面背均有外廓,笔画较肥,铜质晦暗.
魏五铢
成色年代:三国时期.魏文帝,明帝皆铸有五铢,新钱形仿汉制五铢,故称“魏五铢”.魏五铢轮廓清晰,钱形厚重,边廓压金.
沈充五铢
成色年代:公元318-321年.东晋孝元帝太兴年间(公元318-321年),吴兴沈充所铸大孔小钱.钱文作“五朱”、“五金”,外廓隐约,钱体轻小,似为东汉“剪轮”钱式的仿铸品.
太和五铢
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在洛阳铸行年号钱“太和五铢”.其形制与汉五铢类似.钱文直读,光背,字呈方折,在隶书和篆书之间,又有增笔.钱体大小轻重不一,大者直径2.5厘米,重3.4克;小者直径2厘米,重2.5克左右. 五铢钱
永平五铢
宣武帝永平三年(公元510年),改铸“永平五铢”.永平钱版式复杂,大小轻重不一,大型者多为政府铸造,小型者多为民间私铸.钱直径一般为2.2~2.5厘米,重2.2~3.2克;面文“五铢”,横读,制作比较工整,旧谱有的认为是“鸡目五铢”.
永安五铢
永安五铢也是年号钱,孝庄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年)铸.钱文直读,“安”字界边减笔,匠心独具.“永安五铢”对于北魏的经济发展没有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它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是具有收藏价值的.据史书记载,“永安五铢”钱共有三种:一种是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孝庄帝铸行的光背钱;第二种是永熙年间(公元532~534年)孝武帝铸行背“土”字钱;第三种是北魏分裂后由东魏孝敬帝于兴和三年(公元541年)所铸行的背四出文钱.这三种“永安五铢钱”中,以北魏孝武帝铸行的背土字钱最具特色.该钱背部穿孔上方铸有一个“土”字,“土”字与背穿孔相连,正好组成一个“吉”字,所以当时又称吉钱,人人佩戴,以为吉祥.永安五铢钱大小轻重不一,一般直径为2.2厘米,重3克左右;轻小者直径1.8厘米,重约2克.此钱不光轻小滥铸多,而且严重贬值.
梁铁五铢
南朝梁武帝萧衍普通四年(公元523年)铸行.铁“五铢”形体略小,背纹四出,是我国首次大批量铸造的铁钱.
常平五铢
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四年(公元550年)铸行.制作精好,钱文优美,“ 五铢钱
常平五铢”四字玉筋篆直读,构架匀称,笔画圆润,“平”字上横与面穿下廓合一.属设计和铸造都极为考究的泉品.
隋五铢
隋文帝杨坚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始铸,又叫“开皇五铢”,或称“置样五铢”.钱文“五铢”二字篆书,笔画精整,边缘较宽,面无好廓,“五”字上下左端有竖纹,钱背肉好均有廓.隋五铢是我国“铢两钱制”的终结.

圆形方孔十个字

http://m.zhuodaoren.com/gudian858716/

推荐访问:圆形方孔半两钱 圆形方孔铜钱

中国古代诗词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民族风情手抄报内容 下一篇:圆桌讲究派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