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曲《长相思》由作者王建民创作于1991年8月。本曲取材于李白的同名古诗: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

2016-07-22 古诗词鉴赏 阅读:

古筝曲《长相思》由作者王建民创作于1991年8月。本曲取材于李白的同名古诗: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一)
古筝曲《长相思》的演奏难点分析

【古筝曲《长相思》由作者王建民创作于1991年8月。本曲取材于李白的同名古诗: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   摘 要:古筝曲《长相思》是一首现代派古筝独奏乐曲,作曲家王建民老师于1990年创作此曲,因其有较大的演奏难度及较深的思想内涵,故在众多的古筝乐曲中有很相当重要的位置。

  本文以对古筝曲《长相思》全面的分析为基础,结合个人实际演奏的心得体会,重点对该曲演奏难点和艺术特色做研究,在剖析演奏技巧的同时,挖掘其深层的艺术内涵,进而探索其实用性和现实意义。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给广大演奏者在把握乐曲演奏难点及艺术特色方面做一参考,以便对古筝演奏有所帮助。
  关键词:古筝;长相思 演奏难点;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01
  1、前言
  古筝曲《长相思》由作者王建民老师创作于1991年8月,同年12月荣获江苏省第二届音乐舞蹈节器乐独奏曲创作一等奖。
  古筝曲《长相思》取材于李白的同名古诗: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此曲表现了诗人离开长安之后,通过对一个怀着相思之苦的人的刻画,抒发自己远大抱负得不到施展的复杂心情。乐曲旋律运用我国古代歌曲的传统音调与陕西民歌的旋法综合创作而成。
  《长相思》的定弦采用了两组不同宫音阶(即C宫音阶和F宫音阶)的交替排列,这种定弦方法丰富了乐曲的调式、调性,在横向旋律的起伏中,调式调性能自然转换,减少了转调给乐曲旋律的行进中带来的突兀感,这种双调性结合的方法,使乐曲旋律更为丰富新颖,并具有典型现代的风格特点。
  2、《长相思》的演奏技巧难点
  《长相思》是一首演难度高深,技巧复杂,意境深远的乐曲。曲中运用了一些较为新型的演奏技巧,例如:单手泛音、快速琶音等,在现代筝曲中,该曲所涵盖的技法具有代表性和特殊性。如果演奏难点解决不当就会影响到演奏者的音准、音色及整首曲子的完整性等,从而影响到乐曲艺术表现。本文主要从曲中难度技巧方面出发,作以探索和研究。
  2.1双手泛音
  双手泛音是传统的泛音演奏方式,即右手拨弦的同时,左手在该琴弦有效部位的1/2处一点即起,弹奏出比该弦原音高一个八度的音。音色要求达到清澈、透亮的效果,常常用来表现类似于空谷回声的意境。
  2.2《长相思》中单手泛音的演奏难点
  例1:《长相思》第二部分慢板中单手泛音的一段谱例:
  此段的演奏难点在于:第一,泛音点的选择,在该弦有效发音弦长的1/2处,可以先在琴弦上做一标记,先进行定位感的培养练习。第二,泛音点确定之后,先用双手做泛音练习,定位熟练后再换右手,此时弹弦与点弦应是极为紧密的先后顺序,一点即起,以免弹出哑泛音。同时,两指尽量打开,因为拨弦手指越靠近震动弦长的中心,弹出的音色越为明亮。第三,此段左手副旋律的配合也相当重要,泛音的音量比较小,音色比较纯净,所以左手切忌力度过重,造成“抢旋律”的错误。第四,由于此段音乐是前面主旋律再现,又是下一段音乐的引子,所以要做个“欲扬先抑”的铺垫,在演奏的时候,音色明暗变化要把握好。
  从谱例中可以看到,演奏泛音时,左手可以流畅的演奏副旋律,与泛音主旋律相呼应,达到了双筝合奏的独特效果。同时,将泛音用作旋律来大段表现的方法,也是筝曲中比较少见的。
  2.3琶音
  琶音是分解和弦的一种变体形式,在筝曲中多为伴奏或装饰性指法技巧,比较常见。
  传统琶音的演奏方法是:和弦内音由低到高依弹奏,试图模拟竖琴和钢琴的音色。演奏手法上分为单手琶音和双手琶音,演奏顺序上分为正琶音和反琶音。要求音量一致,音色均匀,避免因力度不均而弹出的“大头音”。
  2.4《长相思》中快速琶音的演奏难点
  在《长相思》中,首先,琶音的速度被大大提高,对演奏者的基本功要求也相对较高。同时,琶音打破了以往和弦内音的演奏习惯,而改用由上至下依次演奏邻近的几根琴弦。要求用拨弦的方法弹奏,手腕要放松,手指发音要结实,每个手指用力要均匀,换指要快而准确。由于琶音本身具有连贯的特质,所以除了指关节之外,弹奏的时候还需要腕关节与肘关节的配合与支撑。音色要求力度饱满、颗粒清晰,如珠落玉盘般清脆悦耳。
  例2:《长相思》中第四部分快板中快速琶音的谱例:
  《长相思》中的琶音主要采用右手反琶音。此段的演奏难点在于:第一,从右手的大指开始按照顺序依次弹起。二三四指迅速连接,节奏平稳,音色一致。第二,由于此段旋律主要在左手,所以右手的伴奏要求大指力点突出,后三指音量统一,以迎合左手的主旋律,同时,换弦过程中大指要迅速带过,二三四指紧密相连,不能有间断或杂音。第三,在右手保持连绵不断的琶音的同时,左手旋律亦不能忽视。此段左手也有琶音,与右手不同的是左手琶音是以由低至高的正琶音形式出现,暗含旋律。第四,在保证以上演奏效果的同时,尽可能的提高速度,并始终保持旋律流畅。第五,注意乐段所表达的情绪,本段为乐曲表达高潮的段落,因此情绪的收拢及开放应展现的更为明显。乐段开始的时候应表现的激动,急切,而到了谱中第四行的最后一小节,情绪随着音符的下行应渐慢,为后面做一铺垫,紧接着左手音量随着右手的一个长刮奏而加大,把情绪推向下一段的高潮。总体上要达到收放自如,承前启后的演奏效果。
  结论
  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在解决了演奏技巧层面上的问题之后,都应该主动上升到艺术特色的层面之上来进行更深层的思考。因为每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有它独特的创作思路,风格特点和艺术特色,这是在古筝乃至其他乐器演奏中都必须要去思考的问题。
  不仅仅是《长相思》,面对任何乐曲的时候,演奏技巧始终是承载乐曲的厚重底蕴;而接下来,就必须上升到艺术特色的高度继续研究,充分挖掘乐曲内在构思,以及乐曲思想内涵,这才是对待音乐演奏的积极态度。在这个过程当中,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永远是攀登下一个艺术高峰的最忠实的伙伴。因为,艺无止境。【古筝曲《长相思》由作者王建民创作于1991年8月。本曲取材于李白的同名古诗: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

古筝曲《长相思》由作者王建民创作于1991年8月。本曲取材于李白的同名古诗: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二)
从唐诗《李凭箜篌引》中看筝曲《箜篌引》的意境表达

  摘要:《箜篌引》这首近现代筝曲作品中的佳作,取材于李贺《李凭箜篌引》中诗意。此曲根据唐诗《李凭箜篌引》做内容,运用筝曲音乐把诗篇中箜篌演奏的奇色瑰丽描写的淋淋尽致。

  关键词:《李凭箜篌引》;《箜篌引》;筝曲意境
  《箜篌引》这首近现代筝曲作品中的佳作,取材于李贺《李凭箜篌引》中诗意。《李凭箜篌引》是唐代音乐诗篇中“拟声之至文”,李贺在诗中对李凭箜篌弹奏进行了大胆的想象,把箜篌音乐的神奇色彩描写的淋淋尽致、栩栩如生,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同时代音乐描绘诗篇之最。
  1 李贺与《李凭箜篌引》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人。他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他勤奋苦吟、少为诗章,很早时就显示出了他诗人才华。早岁即工诗,与韩愈相知。却在赴京参加考试时,被他人攻击为不避父讳不得应考。遇见这样的沉重打击,李贺心中愤慨万千。元和六年,他在京任九品奉礼郎,官微俸薄,心中常有不平之气。元和八年,辞官回乡。元和十一年,他迫于生计,往潞州访张彻,终因体弱多病、仕途失志,同年病卒,时年27岁。不平凡的经历造就了这位不平凡的诗人,也形成了李贺独特的诗歌风格。他所创诗词想象奇特、词采奇丽,也因命运坎坷,常在诗词作品中感慨生命短促,宣泄怀才不遇的愤慨。
  《李凭箜篌引》为唐代一篇描写音乐的传世之作。李贺在诗中用华丽的辞藻热情歌颂了乐工李凭对箜篌演奏的高超技艺。全诗如下:“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①这首诗大概创作于元和六年至元和八年间,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华丽的词藻来描述箜篌声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清朝的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认为,此诗堪与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齐名,三首诗“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人,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2 筝曲《箜篌引》分析
  《箜篌引》根据唐诗《李凭箜篌引》做内容,运用筝曲音乐把诗篇中箜篌演奏的奇色瑰丽描写的淋淋尽致。此筝曲的创作突破了传统五声调式,采用非传统五声音阶定弦。这种调式的突破更有利表现乐曲题材和现代作曲的风格。在曲式结构上,筝曲采用唐代大曲的题材。由“较自由的散板”、“幻想般地慢板”、“轻盈的快板”、“激动宏伟的广板”四个部分组成,与诗歌结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演奏技巧上,筝曲打破传统演奏技法,糅合了现代演奏技艺,很好展现了现代筝曲的艺术风格。这些演奏技法主要表现在右手指序的变化、对其他乐器演奏技法的借鉴、左手技法的解放发展以及一些非常规的掌击琴弦、握掌击板、煞弦、扫弦、拍弦等演奏技法而形成的新音色元素。这些演奏技巧的突破都较好表达了乐曲意境及所要展现的情感色彩。
  3 筝曲《箜篌引》的意境表达
  中国古典文论常以意境的高下来衡量作品的艺术价值。何谓“意境”呢?在《辞海》中“意境”一词的解释:“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往往能使情与景、意与境相交融,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②古筝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古筝曲常运用丰富的旋律,给人以意境幽远、寓意深邃的感觉。古筝动人的魅力是音色,古筝的灵魂是韵律,古筝的意境则是人的情感心声。
  筝曲的散序(引子)部分运用起伏多变的节奏和虚实相间的旋律与织体,意在表现“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的幻想境界。想象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清晨,清冷的晨雾还未消散,在长安城的一处高台上静静地坐卧着一只箜篌。这段旋律在弹奏时节奏可稍自由,呈现出梦幻般意境。右手轮指及左手和弦把情绪步步逼紧,最后在敲击煞弦中戛然而止,音乐连贯,一气呵成。
  此曲慢板非常有特色,主旋律在这部分尽情展开,情感细腻丰富。主题呈现在音域上高低音的交替反复,收放自如、对比强烈。几处带滑音的摇指极富韵味,像是晨露在荷花上滚动般,把情感表现带入到了极致。这段音乐要突出主题“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结合诗句想象箜篌众弦齐鸣,似乎看到昆山之玉相击而碎,声声刺耳、直入人心。刹那间,又一弦独响,一只凤凰正引颈高飞、声声喧鸣。紧接一阵连音弹拨,仿佛绚丽多彩的兰花在争相绽放。
  快板部分采用鲜活明快的舞蹈型节奏,既有婆娑之翩翩舞步,又有天高地阔之激情,象征着“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的奇妙瑰丽。开始一小段富有弹性和动力的节奏性拍击琴弦,为下面旋律展开做了铺垫。音乐基本上是几小节旋律音型的反复、变奏及扩展,左右手交替的十六分音符演奏,波浪式的旋律颇具有弹性,似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晰效果,又有舞蹈步伐般的轻盈。音乐在这时完美呈现,想象声音传入神山,令那神妪感动不已,水中的老鱼和瘦蛟也都按捺不住凌波跳跃、欢快起舞。主旋律三次变奏使情绪渐渐进入高潮,主题的扩展部又加入了左手扫弦,突出了它的重音,当乐曲逐渐的进入高潮,情感也随之完全的释放,最后在煞弦中结束,颇显气势和震撼力。
  乐曲最后一部分达到了全曲的最高潮。开始以双手八度平行齐奏进入,呈现出音乐的流动性。接下来的快速点指段落是技巧段,左手快速的点指加以右手的小撮,清晰有力的点奏以及后面的主题音乐的再现,再配以大幅度强有力的刮奏和扫弦,表现出了浑然开阔的豪情。在乐曲尾声有规律的扫弦和加强力度快速弹奏的共同作用下,一段比一段的情绪高涨,音乐达到最高潮,终在双手强有力的上下刮奏中结束。
  4 结语
  器乐演奏的最高境界便是要淋漓尽致地表现其音乐意境。但音乐是一种抽象艺术,看不见也摸不着,这就需要演奏者调动丰富的联想,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深刻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在对美的探索和追求中提高自身演奏技巧,努力塑造出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演绎如临其境的音乐,掌握古筝艺术的真谛,使作品得到真正的艺术升华。
  注释:①王全.全唐诗(卷3901)[M].中华书局,1960.
  ②引自夏征农《辞海》.中华书局,1999:2453.
  参考文献:
  [1]王全.全唐诗(卷3901)[M].中华书局,1960.
  [2] 李小菊.诗意春秋伴入眠:唐诗背后的故事[M].山西教育出版,2008.
  [3] 陈四海.中国古代音乐史[M].陕西旅游出版社,2000.
  [4] 程璐璐.当代筝曲创新理念之探微[J].人民音乐,2007(4).
  [5] 王建民.从古筝的定弦谈筝曲创新[J].中国音乐,1999(04).
  [6] 何玉.李贺《李凭箜篌引》的音乐美学思想探析[J].中国音乐,2006(6).
  [7] 佘艳.筝乐欣赏应注意形式与意境的结合[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5).
  作者简介:任姗(1989―),女,河南商丘人,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2级硕士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音乐文献研究。【古筝曲《长相思》由作者王建民创作于1991年8月。本曲取材于李白的同名古诗: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

古筝曲《长相思》由作者王建民创作于1991年8月。本曲取材于李白的同名古诗: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三)
浅谈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艺术风格

  摘 要 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是以古诗为创作背景的现代筝曲,题材新颖,在创作手法上,它不仅运用了传统的古典音乐素材,还加入了昆曲风格,使作品的音乐元素丰富起来。作曲家王建民在人工调式定弦的运用上很精细,他通过改变传统古筝的定弦,重新设计弦序来表达他的创作风格、思维和个性,并在每首乐曲中都有精巧的构思。在现代乐曲典型的风格中此曲又浓缩了中国传统音乐之精华,表现出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特有的神韵和古典之美,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它是古典与现代的融合,东方与西方的结合,这正是作曲家绝妙的创作之处。

  关键词 协奏曲 意境 特点 演奏 技法
  中图分类号:J632.3 文献标识码:A
  1古筝曲《枫桥夜泊》的创作背景
  古筝曲《枫桥夜泊》是在上世纪末由王建民老师创作完成的,其将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与古代淳朴自然的意蕴充分地融合在了一起。此曲反映了古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将传统诗词之中所包含的丰富情感用现代的方式演绎得淋漓尽致,将叙述性的音乐语言与诗词的意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诗词所描述的场景之中。
  古筝曲《枫桥夜泊》取材于唐代诗人张继的同名诗词,筝曲的变现主体与这首七绝诗词有着十分一致的地方。“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首句写出了词人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感;二句描绘了词人在枫桥附近孤寂的情绪;三四句描写了在客船上听到钟声的情景。诗词给读者创造了一种意韵比较浓厚的情境,而古筝曲表现的主体也恰恰与诗词所表现的情愫有着同样的情绪基调,一首简单的诗词给曲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与表现空间。人们对于同样事物的看法以及联想会因为不同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而产生不同的结果,类似于《枫桥夜泊》这类优秀的诗词作品就像是璀璨夺目的宝石一般,人们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看到其光芒四射的一面。作曲家利用音乐很好地表现了原诗词中所刻画的那种悲凉、孤寂的人物心境,使听者感受到了乐曲营造的立体而又空旷的空间,随着曲调的变化走进了那个深秋的冷夜,仿佛与词人一起进入了地域辽阔而又水天朦胧的凄美情境。
  2《枫桥夜泊》的艺术特点
  古筝曲《枫桥夜泊》韵含了山水情怀、艺术文化内涵,传承了古筝曲目作品中体现的自然意境,尤其是山水文化的延伸。中国古筝曲目中所韵含的山水文化由来已久远,在历史的积淀之中散发着不朽的光芒,就犹如一缕不绝的溪流一般缓缓流淌,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不绝于此。
  从古至今,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词曲作者都比较乐于将自己融入到大自然的山水情怀之中,《枫桥夜泊》就是作者体会到了山水情怀之后的一种艺术感悟方面的延伸创作。古筝曲名字为枫桥夜泊这四个字,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符合一般音乐逻辑的“起承转合”,所谓的“起”就是古筝的引子,虽然音并不是很多,但是却有着比较深远的意境,弹片的音色独具特色,其与泛音音色、古筝音色、钢琴音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演奏的乐章构筑了词者一缕缕的乡愁,渲染了朦胧隽永的树、桥、水、舟,幽暗的光线以及幽静的环境使夜半时分的光景显得尤为凄凉,一桥一水、一船一寺都在这整体的环境之中凸显得尤为明显,漫天的霜华下在水中孤泛的小舟,渔船上灯火时隐时现,使人的思绪也跟随着漂浮不定,遥远的影像和潜伏在记忆中的场景似乎都被勾了起来,如何将诗词所营造出来的意境更好地用乐器表现出来,这些对于古筝曲的演奏者来说是一个高难度的挑战,演奏者需要用更多的音乐感受力来演奏,使得演奏的音乐有张力来支持丰富的乐曲内涵,使得欣赏者在演奏者简单的旋律演奏中感受到丰富的内容。
  3结语
  综上所述,《枫桥夜泊》这首古筝协奏曲是具有现代化和古典音乐美的成功之作,它的创作不仅继承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还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赋予了新的风格, 并且将古代诗词的文化内涵与现代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曲作者对于诗词做了深层次的剖析,还原了词作者创作诗词时的意境以及内心深处的感受,通过曼妙古筝,使听者置身于了诗词所营造的画面之中。从诗词的背景来分析乐曲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从古筝曲所抒发的山水情怀以及韵含的人文精神来分析其艺术特点,使得音乐得到了更加准确而深刻的演绎,古筝曲的艺术性也因之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延伸和发挥,展现出了中华民族传统乐器独有的神韵以及古典魅力。给予了古筝音乐更广阔的发展之路。而这种新兴的演奏形式――古筝协奏曲,也受到更多古筝爱好者的喜爱。
  参考文献
  [1] 陈晓梅.浅析古筝曲《枫桥夜泊》的创作特点[J].黄河之声,2011(23).
  [2] 陆媛媛.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意象分析及演奏表达[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1(04).
  [3] 张宏宇.谈艺术歌曲<枫桥夜泊>钢琴伴奏的意境创造[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02).
  [4] 樊艺凤.审美变化与中国现代筝乐的创作和发展[J].中国音乐学,2002(12).
  [5] 罗艺峰.中国音乐的意象美学论纲[A].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与香港民族音乐学会出版,1995.
  [6] 李萌.中国现代筝曲集萃[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古筝曲《长相思》由作者王建民创作于1991年8月。本曲取材于李白的同名古诗: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

http://m.zhuodaoren.com/gudian287644/

推荐访问:长相思古筝曲欣赏 1991年8月18

古诗词鉴赏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底线的诗词 下一篇:陈景文爱情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