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风情园建设策划方案--策划书

2016-04-20 策划书 阅读:

第一篇:《茶马古道民族风情园策划案》

民族风情园策划案

一,背景、目的和意义

1、背景

近年来,在商洛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监督支持下,我市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上下齐心,多措并举,精心打造了商南金丝峡、镇安木王、柞水牛背梁、山阳天竺山等一批颇具影响的景区景点,引起了省内外游客的关注与青睐。随着铁路运行、高速开通、我市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西安第二生活服务区和全省重点打造“山水秦岭、文化陕西”的历史机遇,商洛对外交往空间日益扩大,人流、物流、信息流日益繁盛,更为我市进一步发展文化旅游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和空间。同时国内外旅游业发展态势强劲、竞争日趋激烈,也使我市文化旅游业发展面临诸多新的挑战,省内外各地文化旅游业在加速景区景点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水平等方面,都在向国际化、现代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更加注重尽可能地搜集、保留和开发其本土文化与特色,突出和强调文化旅游经营内涵的地域化、历史化和个性化,以此满足旅游消费者更成熟、更挑剔的选择。由于都市、城镇越来越拥挤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都想通过旅游逃离长期喧闹的都市、城镇的“水泥森林”环境和呆板、单调、机械式的生活,享受大自然和田园民俗文化风情生活,籍以释放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快节奏和巨大压力。

——从消费内容看,以团队为主的跑马观花式的旅游日渐降温,个性化和“第二家园式”深度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前景看好;

——从需求趋势看,游客对过去常规和纯景区景点式旅游的需求明显下降,民俗文化风情、天然风光和精神情感等需求的比重则大大提高;

——从消费方式看,游客不仅满足简单地接受视觉表象,而更期待积极主动地亲身参与互动和全方位享受;

——从价值观念看,不仅注意旅游本身的价值,同时更加注重对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内涵等方面深层次的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

商洛,地处中国南北分界线巍巍秦岭之源头、缠绵丹江源头第一市,古代位于秦头楚尾,现代居于鄂、豫、陕交界处,集雄秦秀楚、南柔北刚于一体,是全国不可多得、亟待开发的神秘宝地,被外界誉为“文化绿洲,戏剧之乡”,作家、艺术家及其文学、书法、美术、摄影、戏剧等文化形式早已零星的陆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如果说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那么秦岭当然就是伟大祖国的父亲山,大型系列影视片《大秦岭》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秦岭的恢宏、大气与文化内涵,而“秦岭最美是商洛”,七县区民俗风情纷呈多彩,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生态资源异常丰富,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空气清新、四季分明,山地景观多样、绿色食品纯真、自然环境优美、动植物种类繁多,是难得的“天然氧吧和公园”,更是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回归大自然的极佳去处,对当地人、外地人、周边城市,特别是西安市民,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打造“商洛特色民俗文化风情园”,既有丰厚的物质文化底蕴和资源,又有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强烈愿望,更有政策导向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即有可行性、现实性,更有必要性、紧迫性,完全符合并充分体现了省市委、政府关于“生态立市”和《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精神。

2、目的

展现商洛特色传统民俗风情,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潜能,提升商洛对外知名度,不断提高竞争力和吸引力,使更多旅客观光体验和休闲度假,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意义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窗口和平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内涵和本质,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打造“商洛特色民俗文化风情园”,对填补我市特色民俗风情对外平台、提升旅游文化含量和品位,对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建设和谐社会精神家园,对吸引游客、拉动住宿、餐饮、娱乐、

交通、商贸等三产及延长产业链,对招商引资、强市富民、实现文化率先突破发展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拟解决问题

着力解决我市旅游业特色传统民俗风情平台和地域特色文化内涵欠缺,旅游文化项目和产品单一,开发滞后,产业链太短,竞争力不强,未能发挥最大潜能和效益的问题。

三、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

1、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国发〔2005〕10号)

2、陕西省旅游管理条例(2005年9月29日省十届人大21次会议通过)

3、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商政发〔2009〕37号)

4、中省市有关文化、旅游工作法规和政策

四、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方法

(一)“商洛特色民俗文化风情园”建设总体构想

1、园区地址

可选在商洛市商鞅广场后北坡塬(或市区附近其他空旷处)一带,占地约300亩。其理由:一是交通十分便利,位于商洛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带和陕西通往东南及沿海的交通枢纽,系省级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的西端,既回避又紧邻繁华的商洛最大的闹市区,距西合铁路、沪陕高速、312国道都非常近;二是前方为商鞅塑像和商鞅广场,周围依山傍水,地域开阔,气势雄伟,居高看远,自西向东是长约10里人文生态绕城公园与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紧连夏商遗址、龙山双塔,东南方与正在建设的龟山公园遥遥相望,西邻著名的仙娥湖及正在规划建设的仙娥休闲度假区、闯王寨,北部为高山峻岭,草木丰盛、植被良好,东北为正在建设的金凤山公园,自然环境十分优美;三是附近有大云寺、获柳青文学奖《山匪》中的张村原型、茅盾文学奖《秦腔》中“清风街”原型、棣花贾平凹文学苑、商镇四皓碑林园、万湾梅园农家乐、王塬乡村游和正在规划的商山森林公园及风冠山自然风景区、农驹古寨、武关要塞、秦楚分界遗迹、丹江漂流、金丝大峡谷等人文生态景区景点。无论自东向西,还是由西而东,都可以逐一游览观瞻,发挥连环效应;四是周围没有大型建筑物、单位和住户,基本没有拆迁任务,除少量耕地外,大多为荒山野坡,征地工作和开发成本小;五是位于拥有16万人口的地级市区的西北端,人口密度大,外来流动人数多,有利于吸引各方宾客游览、进一步招商引资和商洛市民休闲、聚会与餐饮;六是融雄秦秀楚等文化氛围于一体,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这条清新秀丽的商州古道上,令人耳目一新、留恋往返。

作为一个以观光体验为主的特色民俗文化风情品牌大型总合景区,园区建成后,既可展现、传承和提高文化品位,又能充分发挥其经济、社会效能,更能辐射、促进和带动商洛七县区及周边地区旅游景区景点,实现互惠共赢。

作为一个以观光体验为主的特色民俗文化风情品牌大型总合景区,园区建成后,既可展现、传承和提高文化品位,又能充分发挥其经济、社会效能,更能辐射、促进和带动商洛七县区及周边地区旅游景区景点,实现互惠共赢。

2、园内建设内容

①功能划分

第一部分:民俗生活园区。在市文化局等单位的指导下,依据我市古、近代各县建筑风格,展现商洛山民古老、古朴、古拙的生活场景。如建设外形石板房、茅草屋、青砖灰墙房,设置新婚洞房、公主间、状元间或七县区名命名不同风格的房间,可设置传统农家生活元素,如石碾、石磨、辘辘井、土火坑、纺线车、织布机,摆设煤油灯、印花被褥、小饭桌、水烟袋、火绳、打草鞋工具,屋檐吊挂黄玉米、红辣椒、柿饼串等农产品,墙上挂木犁、锄等农具。路边有竹篱笆、小菜园、荷塘等,还原织布、酿酒、造纸等工艺流程。

第二部分:民俗文化园区。在市文化局等单位的指导下,展现商洛古历年俗、节俗、婚俗、丧俗等民俗文化艺术魅力。注重文化品位,雅俗共赏,以俗为主,迎合大众游客心理需求,建设多功能露天大戏台和中小型室内演艺厅,作为戏剧、文艺节目演出和放映我市名曲名片用;建设展厅,展示我市书法、美术、摄

影、手工艺等名家作品,展示商洛籍作家、艺术家的各类文学艺术作品以及盆景区、奇石馆等。

第三部分:碑林雕塑园区。在市文化局、市文化研究会等单位的指导下,分类规划,对寓居、遨游商洛的商鞅、四皓、刘邦、李自成和李白、韩愈、白居易、贾岛、柳宗元、杜牧、李商隐、王禹偁、汉曹植、司马迁、东晋陶渊明、唐王李世民、宋代寇准、司马光等历代名流和文人雅士塑像及反映商洛的绝妙笔调、浓烈诗情雕刻于石碑。

第四部分:民间工艺园区。以商洛市民间手工艺协会为龙头,发挥天宇文化公司和民间文学艺术家协会等作用,设立仿古、民间工艺一条街,将我市7县区民间工艺在此区域分类集中展示,如麦秆、玉米皮、龙须草等草编、竹编、藤编,如烙画、沥书、麦秆画等艺术技艺,如烧制狗娃咪、砂锅等陶艺,如桃剑、根雕等工艺,可供游客选择喜欢的特色工艺品,并参与制作。

第五部分:传统饮食园区。在市商务局等单位的帮助下,展现商洛独特的饮食文化。依明、清等建筑风格,建设地方特色美食小吃一条街,集中体现我市7县区浓郁的不同地方操作工艺、佳肴特色和浓厚的饮食文化氛围。

第六部分:宗教文化园区。在市民族宗教局等单位的指导下,挖掘宗教遗址,如莲花寺、商山四皓寺等,将临近的庙宇、祠堂迁移恢复,供后人拜祭,打造商山养生文化和四皓祝寿文化等民间信仰主题文化;同时建设儒、释、道特色的殿宇若干,供奉孔子、老子、释迦牟尼、观音、关公、财神等大型塑像,供不同宗教信仰的善男信女朝拜、瞻仰和祝福。

第七部分:现代农家园区。在市扶贫局等单位的协助下,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生活场景,可以建设明清等不同风格的四合院和外观古朴的楼房。院内栽种花草竹木,置石桌木凳,居室装点名人书画、棋牌室、茶秀等。赏山间明月,沐乡间清风,品新时期农家生活滋味,感受紧张繁忙的都市喧闹之外的宁静与惬意。

第八部分:青少年教育基地园区。在团市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的指导下,一是将鄂豫陕苏区、豫鄂陕边区红色革命根据地,李先念、贺龙、刘伯承、徐向前、王震、程子华、徐海东、汪锋、刘志丹、许世友、关向应、陈先瑞等先后率领的西北工农革命军、红四方面军、红三军、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五军、红十五军和中原解放军,转战商洛,抛头颅、洒热血、出生入死;二是革命战争年代商洛地下党巩德芳等烈士;三是改革开放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江泽民、现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深入商洛体察民情、访贫问苦;四是商洛历届全国劳模刘西友等;五是为商洛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著名茶叶专家张淑珍、核桃专家王根宪等;六是奥运、亚运体育健将周丹红、杨敏霞等;七是抗洪救灾烈士郭均成、李亚军、常鹏等以及商洛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取得重大成绩、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个人和组织,以及新时期商洛人民坚持改革开放、建设美好家园的典型画面和实物立体化的进行集中展现。

第九部分:健身活动区。在市体育局等单位的支持下,设立游客健身广场,建设多功能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游泳池、爬山攀岩、极限挑战等集体和个体体育健身项目设施设备,周围附设小竹林、草坪、遮阳小亭等,搞好绿化、亮化和美化,做到全年有花、四季常青,并配以园区文化艺术和各类公益广告等。 依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市旅游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力争吸引回、壮等少数民族,附设少数民族民俗风情区;引进泰国、印度、俄罗斯、朝鲜等成本低廉、特点显著的复合型国外人才,附设小型异国民俗风情区。以增强园区竞争力和吸引力,努力提高游客进园率和入驻率。

②道路建设

园内修有停车场,有明显的交通安全导示标志;园区内所有道路用石板石等铺就,两旁有绿化带,途中设置歇息、聊天的长木椅或藤条椅等。

③环卫安全设施建设

园内应合理摆放垃圾箱、垃圾桶,埋设地下污水排放管道,备有消防设施。同时,安排专职清洁工昼夜保洁、保安昼夜巡逻。

④牌楼建设

【民俗风情园建设策划方案--策划书】

应大气、古朴、吉祥、安全。白天雍荣华贵,晚上霓虹闪烁。既温馨浪漫,又文明时尚。

3、园区具体观光业务

①看——经过专业培训的导游引领游客环园观看。讲解商洛的历史沿革、秦风楚韵、文化底韵、民俗风情、风土人情,老区革命斗争史,山民今昔生活的变迁,历史上仓颉造字、大禹导洛、司徒敷教、商鞅封邑、闯王屯兵、韩愈遭贬、龙驹寨水旱码头等历史典故,以及神话传说、古今名人轶事、诗歌之路、古代驿站、区位优势、发展前景等。园区设置瀑布、喷泉等、隔防设置商洛古木花草、鸟狗宠物、珍禽异兽以及电动熊猫、翔牛、老虎、鄂鱼等各类动物,与游客零距离游戏和留影。还可登高远眺远山近水、农田村舍、山野情趣。通过边看边听,则更能引人入胜,加深人文印象。

②吃——聘请经过培训的民间名厨和名菜传人,主打商洛特色地方名菜、名食、名饮。菜类如商芝肉、酱爆腊肉、苜蓿肉、洛源豆腐干、核桃、板栗系列菜肴、十三花、野味(法律允许猎杀的)烧烤、烤红薯、蒸洋芋、烤玉米、红薯油糕等;主食如农家花馍、地软包子、槐花焖饭、玉米发糕、柿子馍、南瓜饼、洋芋糍粑,模糊面、糊汤面、麻辣汤、醪糟、搅团、油茶、麻食、蒸饺、烙饺、豆芡、煎饼、羊杂泡馍、酸菜糊汤等。亦可根据客人的口味,烹调南北大菜,川湘名菜、清真食品及药膳食品。做到一家一品,各俱特色。酒水如丹凤葡萄酒、山茱萸酒、山阳包谷酒、镇安甘蔗酒、商南茶酒、柞水五味子饮料等。席间,由服务员讲解、帮教游客,可按商洛风俗划拳行令,营造气氛。每上一道菜,由服务员向客人讲其来历,让客人吃出美味、吃出情致、吃出文化、吃出愉悦。【民俗风情园建设策划方案--策划书】

③住——注重地域个性和度假特点,体现休闲、温馨和别致,突出住处环境的干净、卫生。房间外粗狂、古朴,房间内典雅、舒适,功能齐全。既体现商洛人的热情好客,礼义实在,又体现时代气息。

④玩——园内荷塘可设钓鱼台、观鱼亭,下棋打牌的小亭阁;可打球、游泳、健身、跳舞,进行草坪日光浴,晚上赏月,雨中漫步,雪中赏梅;可搞模仿秀,为游客备置道具及干净卫生整齐的农家服饰,使游客体验山民婚礼的喜庆,唱孝歌的感伤,对情歌的浪漫,以及学干农活的乐趣;设置灰水摸鱼塘、木叉鱼塘、骑牛牵羊等,让游客体验商洛原生态狩猎项目;在园内设置靶场,备置弯弓羽箭,射箭取乐;设备锣鼓、乐器、高跷等,让游客敲打、演奏、玩乐;还可建设穿越隧道小火车、蹦极、滑翔伞及空中安全刺激健身娱乐等项目

⑤娱——主要是演艺活动。可分两个场所。一个场所为露天演出。内容以商洛地方戏剧为主,如商洛花鼓、商洛道情、山阳二黄、镇柞渔鼓、商洛民歌、山歌、情歌等,其精彩节目如《屠夫状元》《六斤县长》《一文钱》《月亮光光》《夫妻观灯》《大云寺》《刘海戏金蟾》《凤凰飞进光棍堂》《红袍》《丹江漂》《金丝峡之歌》等地方戏剧、名曲名段,不断创作新的经典剧目,改编贾平凹的《秦腔》《高兴》、孙见喜的《山匪》等为商洛花鼓戏剧等,还可唱秦腔、眉户的有关名戏名段,以及器乐合奏、独奏。在演唱中,可与客人互动,掀起阵阵高潮。另一个场所为演艺厅演出。这一块范围较小,以高雅、祥和、温馨为主。另设山寨婚礼、男女天仙配、牛郎织女模仿秀及猜谜语、对诗填词等,通过奖赠门票、土特产等方式,使游客经过互动参与,起到放松、兴奋、搞笑之作用。具体内容由客人按园区打印好的戏剧、歌曲节目册点节目,或有计划的提前预告、定时演出,由市内外著名的演职人员和竞聘的农家人联袂表演。

遇有大的旅游团队、重大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假日,园区要精心导演好篝火晚会等娱乐活动。经过事先组织和培训的当地乡民和俊男倩女们与旅客一起穿插互动,放烟花、敲锣鼓、鸣鞭炮、耍狮子、舞龙灯、划旱船、跑竹马、摇大头娃,跳圆圈舞,放喉高歌;亦可策划、备置经典影视、戏剧主要人物的服饰、道具和台词等,旅客在演职人员的主导配合下,共同游戏演艺,尽情尽兴,使风情园变为火树银花不夜园。 ⑥购——主要是购买商洛七县区具有特色的各类产品。园区在购买区设立自动取款机和免费速邮等业务。

A、农林土特产品如核桃、板栗、木耳、香菇、土鸡蛋、熏腊肉、茶叶、丹凤葡萄酒、洛南豆腐干、山阳九眼莲等;

B、书法作品如(笔者比较了解且已收藏的)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李克昌、李淑昌、李景玉、李志贤、王为国、宋本省、吴平均、叶炳喜、李杰民、吴振峰、崔学民、崔来隽、李铁民、郭智铭、何伯群、石冬鳌、师见全、余振西、孙健君、郭伯一、张源昌、张承武、李治锋、陈红卫、闵鹏利、刘凤皋、张乾瀚等作品,特别是贾平凹、孙见喜、方英文等名人书法作品;

C、美术作品如(笔者比较了解且已收藏的)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葛伟、葛建伟、李志贤、李淑昌、李景玉、刘凤林、王延年、崔孝才、闫金祥、胡惠民、李涛、李波、王耀邦、毛浓丹、李治锋、韩瑞、陈明玉、孙

建奇等作品。

D、复制商洛博物馆和商洛出土和保存的各类古近代珍贵文物及历代名流、文人雅士雕像与诗词等。 E、商洛市民间手工艺协会会员的各类经典作品。

F、商洛具有代表性的烙画、沥书、根雕、奇石、木铎、盆景、服饰、用具等。

G、贾平凹、孙见喜、方英文、陈彦等以及商洛本土作家的系列精品书籍和作品;

H、制作《月亮光光》、《屠夫状元》、《六斤县长》、《夫妻观灯》、《刘海戏金蟾》等及新创作的经典戏剧与商洛花鼓、道情、二黄、民歌、渔鼓等经典唱段和商洛民俗、文化、风情动漫及光碟;

I、印制精美的商洛文化旅游名信片和贺年卡;

J、出售吉祥物和法律不禁止的各类宗教信仰物品;

通过客人购买物品,既能增加园区及商户的经济收入,又可多渠道地扩大对商洛的宣传力度,提升商洛的对外知名度,借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商洛观光,形成良性大循环。

⑦承办各类会议和活动——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承办市内外、省内外各类会议和活动。如招商引资会、项目洽谈会、项目论证会、文艺沙龙、培训会、书画笔会、主题演唱会、主题募捐会以及作为影视基地拍摄等活动。

⑧宗教朝拜瞻仰活动——主要将商洛多元化的宗教文化与旅游文化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使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引导前来园区的宾客,人心向善,尚德乐施,营造和谐社会。

⑨策划主题节日——结合2月2龙抬头、端午节、中秋节、7月7情人节以及古会、庙会等节日,吸引游客,形成娱乐和购物高潮日。

通过竞聘和培训,对口才流利、文化素质高、应变能力强的俊男倩女作为导游、导购和服务员,其服饰应突出清丽、光鲜的山乡韵致。语言可讲普通话,也可讲本地话。也可先讲本地话,再译成普通话,增强语言和肢体交流的效果。

通过以上业务内容的开展,充分展示商洛秦风楚韵等民俗文化风情。将“质直朴鲁,笃于仁义,刚毅果断,注重现实,安土重迁,偏激功利”的“秦风主干部分”和“脑力富强,质朴无华,内方外圆,灵秀机巧,绵里见刚,天人合一”的“楚韵核心内质”(姚怀亮、张承武先生概括语)等,形象化、立体化、零距离地展现在省内外游客面前。

(二)切实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

1、政府积极搭建平台,园区努力借鉴省内外、国内外先进民俗文化风情园经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高度重视园区建设的每一个细节,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集意见,特别是高层次专家的意见。突出“民俗风情、文化内涵、特色品牌”的特点,努力实现“经营市场化、园区规模化、景点品位化、服务优质化、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2、园区坚持以民俗风情为基础、地域文化为灵魂、项目产品为支撑、市场经济为主导,着力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同步发展。积极推动文化产业旅游化、旅游产业文化化,努力上学弘扬文化绿洲传统、打造特色旅游市场。

3、建议市政府尽快将“商洛特色民俗文化风情园”列入全市重大工程和“十二五”规划建设项目,重点给于倾斜、帮助和支持。经过市内外、国内外广泛推介和公开、公正、公平的招、投标,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开发、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和“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谁投入谁建设、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涉旅企业和有关组织及个人进驻园区,共同建设发展好园区。

4、成立“商洛特色民俗文化风情园筹建处”,条件成熟后成立园区管理委员会。聘请国内一流规划资质高层权威机构和专家,进行编制园区建设规划,分期完成。在规划的基础上,政府积极创造宽松环境,加强对园区建设的引导、指导和服务工作,包括征地、划线、招、投标、项目设计、施工、验收、交付、运营等;园区制定落实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关于建设和入驻商洛特色民俗文化风情园的若干优惠政策》,并切实予以落实兑现。

5、从现在做起、从相关部门每个人做起,始终抱着对历史、对人民、对文化旅游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态度,以只争朝夕的勇气,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注重实效,园区按照“无中生有、小题大做”等

第二篇:《民俗风情园建设方案》

民俗风情园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力求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的效益,力戒大拆大建。

2、力求挖掘、弘扬、传承最真实、最原始的xx地区的民俗风情,形成自己的独有的不易被别人复制的特色。

3、一切建设必须以游客为中心,以游客满意为建设的目标。

4、量力而行,分步实施,xx民俗风情园初期以一个自然湾落为主,积累经验,逐步扩展,最终形成一个较具规模、有自身特色的景区。

二、xx民俗风情园地选址

xx民俗风情园初步选定在罗田县大河岸镇古楼冲村漂流下站张八塘处。

理由:1该处有保存尚好的土坯房村落;

2该处有较为有名的进士河漂流,每年夏季客流量比较大

3该处有尚待开发的瀑降基地

4该处民风淳朴,开发的环境较好。

三、xx民俗风情园地功能区划分

xx民俗风情园应包括一个自然湾落,一片山场,一片农田,一片果园。具体功能区地应该有:停车场、湾落食宿区、湾落娱乐区、农耕体验区、果园采摘区、山林赏花区。

四、进园道路

现状;从xx到民俗风情园有1公里的路程,目前有约150米已经铺设水泥路面,宽约3.5米。其他的850米为泥土路面。中间有一座小桥,宽约2米。

改造措施:

1加宽小桥到5米;

2硬化路面850米

3在小河边征地5亩左右,新建绿色的生态停车场。停车场里栽植一行行的常绿的乔木大树,地面铺设生态砖,中间以茶叶带划分停车位,大小车辆停放在树丛中间。

4道路绿化参照世界最美的十大林荫小径(大道)来建设,道路两旁栽植一种树木,可以是桃树、李树、樱桃树等果花兼美的具备农村气息的,也可以是紫薇等花期特别长,花朵鲜艳美丽的品种。【民俗风情园建设策划方案--策划书】

进园道路和停车场是给游客的第一印像,是民俗风情园的“脸面”。要通过一到三年的努力,要形成鲜花覆盖、浓荫匝地的独特景观。要给游客以极度震撼的视觉效果,在游客心中刻下巨大的惊叹号。

五、湾落的改造和建设

湾落的现状:湾落目前现有约十多户农家,只有一户建了楼房,建楼房的一户在湾落的最后面,对整个湾落的破坏有限。十多户人家中多数在外打工,少数甚至已经在外面建了楼房。目前在湾落中居住的多数是老人、妇女儿童,而且比较少。

房屋使用权的取得:争取古楼冲村委会的支持,由村委会出面协调,与农户签订合同,长期租用农户的房屋,租期考虑到投资的长期性,应该初步定为20年。租金每年一付,每年大约每张床位房屋租金1000元到1500元。农户可以部分出租自己的房屋,可以继续在自己的家中居住,并可以参与到旅游的开发中来。

房屋的改造:现有的农房都是土坯砖砌墙,盖小黑泥瓦。应该尽可能的保持现有风格和面貌。

只对屋内按照旅游的要求作必要的改造,一是地面铺设青砖,或者用黄泥筑平,二是墙面搓平涂白,三是添置卫浴设备,四是增加空调系统,六是添置电视机和电脑,七是石膏板吊顶。 地面的改造,最好是铺设当地早年土窑烧制的青砖,很有地方的特色,有适宜人的居住,但是造价较大。黄泥土铺地,冬暖夏凉,但是于卫生上不是很好。也可以采用一种当地生产的水泥砖,黑色,和青砖比较近似,但是造价少很多。

墙面涂白就以水泥砂浆搓平,再涂以乳胶漆。

卫生间可以整体向海尔等厂家定制,成本小,安装方便,缺点是比较现代,和整个房屋内的风格不是很一致。

空调系统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尽可能的节约能源。夏天利用山泉水、地下水来降温,冬天利用沼气和空气能来升温(空调系统单独专章论述)。

湾落的改造:湾落中原来有的石阶尽可能的保留,屋宇之间可以适当铺设青砖甬道。湾落中的厕所、猪圈、牛栏等附属建筑,一律拆除,移到湾落之外适当而且方便的地方统一规划建设,腾出的地方可以增建部分房舍。湾落中间设置一个公共活动场所,用于以后的文化娱乐活动。湾落四围、房前屋后广泛栽植树木,树木以一个品种为主,常绿和落叶、赏花和赏果的相互搭配,形成四季有花四季有果。

六、四季花园的建设

充分利用湾落后面的山场,建设好四季花园。按照季节时序,游客依次可以观赏到:

一是在湾落、路边、山上,或零星或稍稍成片的种植梅花园。梅花是春天的第一花,树形奇特,花色鲜艳,可以吸引游客。

二是成片成行的种植桃树、李树和樱桃树园。这三种树开花时间非常的接近,而且开花繁华满树,结果果压枝头,非常的惹眼,可以作为招徕游客的一大招牌。

三是在松树丛中广泛栽植兰草花,形成一个面积5亩左右的兰草园。罗田已经是野生兰草花的保护地,清明节前后,满山兰花开放,清香缕缕。组织游客到山上,唱着“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在树丛中寻觅兰花,应该是一件很有吸引力的事情。

四是利用现有的板栗林,建设一个高档次的板栗园。罗田板栗天下闻名,最值得开发的是板栗开花和打板栗。每年五月中旬到六月上旬,满田满畈满山的板栗一起开花,浓郁的香气直钻人的鼻子,沁入心脾。九月上旬,板栗成熟,挂满枝头。组织游客赏板栗花,大板栗是很快乐的事情。

五是建设紫薇花园。紫薇花有多种色彩,花期长达100多天,盛花时节,繁华满树,远远望去,好像一片彩色的云朵降落在天边地头很是惹人的眼睛。

六是荷花。利用水面,栽植莲藕,或者一朵或者一片,给人以清凉和惊喜。【民俗风情园建设策划方案--策划书】

七、种植基地的建设

要在民俗风情园的周围选择一片农田,建设种植基地。基地要和民俗风情园的沼气池配套,利用沼气水作为基地的灌溉用水和肥料来源,杜绝使用农药和花肥。菜园可以划分成一块块的,出租给县城的客人使用。要把视频摄像头安装进菜园,要把每天的情况现场直播给所有的客人,让游客真正的了解到基地的绿色生态。在网络上设立专门的QQ号码,接受游客的订单。

八、民俗风情的展示

展示项目应该有以下项目:【民俗风情园建设策划方案--策划书】

磨豆腐;收集农村的石磨,指定专人或者由专人承包,每天制作土豆腐、豆腐脑等产品,提供游客参与的机会。

打糍粑:收集农村的石 ,每天组织游客打糍粑。

赶碾

农具展示

xx民歌

xx民俗如娶媳妇、抬花轿等

第三篇:《黑衣壮民族风情园策划书(3)》【民俗风情园建设策划方案--策划书】

一 选题说明„„„„„„„„„„„„„„„„„„„„„„„„1

二 策划环节„„„„„„„„„„„„„„„„„„„„„„„„1

三 活动背景„„„„„„„„„„„„„„„„„„„„„„„„2

四 社会影响„„„„„„„„„„„„„„„„„„„„„„„„2 黑衣壮民族风情园策划书„„„„„„„„„„„„„„„„„„„„2

黑衣壮族概况(表格)„„„„„„„„„„„„„„„„„„„„„2 存在竞争„„„„„„„„„„„„„„„„„„„„„„„„„„„4 小结„„„„„„„„„„„„„„„„„„„„„„„„„„„„„5 策划目的„„„„„„„„„„„„„„„„„„„„„„„„„„„5 推广时间„„„„„„„„„„„„„„„„„„„„„„„„„„„5 推广地点„„„„„„„„„„„„„„„„„„„„„„„„„„„5 推广对象„„„„„„„„„„„„„„„„„„„„„„„„„„„5 推广策略:1 门票派赠„„„„„„„„„„„„„„„„„„„„„5 2 摊位宣导„„„„„„„„„„„„„„„„„„„„„5 3 现场造势„„„„„„„„„„„„„„„„„„„„„6 承办方式„„„„„„„„„„„„„„„„„„„„„„„„„„„7 工作机构„„„„„„„„„„„„„„„„„„„„„„„„„„„7 品牌推广策略:1 广告策略„„„„„„„„„„„„„„„„„„„7 2 媒介选择„„„„„„„„„„„„„„„„„„„8 推广主题„„„„„„„„„„„„„„„„„„„„„„„„„„„8 经费预算(表格)„„„„„„„„„„„„„„„„„„„„„„„8 活动场地设计图„„„„„„„„„„„„„„„„„„„„„„„„10 景区相关图片„„„„„„„„„„„„„„„„„„„„„„„„„10 总结„„„„„„„„„„„„„„„„„„„„„„„„„„„„„14 附:采访语录„„„„„„„„„„„„„„„„„„„„„„„„„14【民俗风情园建设策划方案--策划书】

毕业设计

一 选题说明

(一)黑衣壮位于那坡县西南部大山深处,旅游资源具有休闲散心的特征,气候温和湿润,宜游客在此旅游休闲。

1.随着时代的发展,每年都会有学生到市里上学或者到别的市乃至外省求学,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向别人介绍黑衣壮,介绍黑衣壮的风土人情和娱乐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黑衣壮;推出相关的项目活动,让外面世界的人了解黑衣壮的民风习俗,让更多的人关注黑衣壮。

2.低碳旅游是一种趋势,不仅酒店推行“低碳”,旅游也要支持环保,同时开拓商机,为此我们推出集体休闲、避暑、拍照、跳舞、唱歌、爬山于一体的旅游。

3.由于计划生育,目前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许许多多的小学生、中学生都只是呆在象牙塔过着安逸的生活,衣食无忧,缺乏吃苦耐劳及自力更生的能力,为此,我们开发一项自己动手的活动,让黑衣壮人们教他们怎么织布和染布,通过这些让他们体会劳动的光荣和感受这一古老技艺的魅力。

(二)1.目前,在本县内没有一家旅游形式的公司出现,没有任何危机可言,旅游项目不存在竞争。

2.由于黑衣壮风情园没有打响自身品牌,游客数量少,门票价格降低。

3.那坡县的旅游饭店的集团化和品牌化程度不高,有的酒店甚至未成气候。

4.那坡县没有分工细的中介,全部由本县政府负责,没有旅行社,酒店定位也没有,票务订票也没有,缺乏专业化中介分工。

二 策划环节

(一)材料收集:首先学习关于关于黑衣壮的相关事情,全面得了解黑衣壮的历史、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知识。(这一材料收集渠道可从百度百科上得知)

(二)收集广西的有关壮族人民的知识,以此作为与黑衣壮的对比材料,从而突出黑衣壮的优势特色所在。(这一材料收集渠道可从百度百科上得知)

(三)采访黑衣壮族的朋友,更进一步去了解和分析黑衣壮的情况,以此来

作为策划的依据。(附采访语录)

(四)为黑衣壮的发展壮大作宣传和策划。

三 活动背景

黑衣壮是壮族的一支特殊的最小支系,居住在广西百色市那坡县西南部的大石山区,有五万多人口。黑衣壮的生活形态在壮族各支系中保留得最古朴最传统,人类学专家称之为壮族的“活化石”。以黑为美是黑衣壮的传统:黑头巾、黑衣服、黑裤子、黑布鞋、黑里透红,原味无穷;黑衣壮的房屋为典型的干栏式建筑,别具一格;黑衣壮的山歌旋律悠扬飘逸,语言生动形象,曲调高亢嘹亮、委婉动听,享有“天籁之音”之誉。黑衣壮气候温和湿润,素有“天然空调”的美誉。奇特的礼仪节庆、饮食居所、服饰装束、山歌舞蹈、宗教信仰,无不展示了黑衣壮古朴的风土人情。

四 社会影响

(一)首先,在这个流光溢彩,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给人们在闲暇时光里有一种回归自然和古朴的风土人情。

(二)其次,黑衣壮的发展有利于当地的经济推进。

(三)第三,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全国里壮族人民最多的一个省份,是广西的特色之一,正如俗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所以发展壮族特色项目是将广西介绍给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

黑衣壮民俗风情园策划书

第四篇:《榆林民俗风情园策划书2012-1-6(已送城投)》

榆林民俗风情园

项目策划书

西安云泽旅游景观策划咨询有限公司

2012年1月

目 录

前言 „„„„„„„„„„„„„„„„„„„„„„„„„„„„„ 1 基础背景 „„„„„„„„„„„„„„„„„„„„„„„„„„„ 2

第一章 文化产业宏观背景分析 „„„„„„„„„„„„„„„„ 3

1.1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3

1.2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 5

1.3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典型案例 „„„„„„„„„„„„„„„„ 6

1.4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宏观政策 „„„„„„„„„„„„„„„„ 7

1.5 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政策支持 „„„„„„„„„„„ 8

1.6 陕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 9

第二章 陕北文化资源分析 „„„„„„„„„„„„„„„„„„ 12

2.1 陕北民歌 „„„„„„„„„„„„„„„„„„„„„„„„„ 12

2.2 民间艺术 „„„„„„„„„„„„„„„„„„„„„„„„„ 14

2.3 饮食文化 „„„„„„„„„„„„„„„„„„„„„„„„„ 16

2.4 陕北酒文化 „„„„„„„„„„„„„„„„„„„„„„„„ 16

2.5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 „„„„„„„„„„„„„„„„„„„„ 17

2.6 陕北文化开发层次分析 „„„„„„„„„„„„„„„„„„„ 17

2.7 结论 „„„„„„„„„„„„„„„„„„„„„„„„„„„ 17

第三章 榆林民俗风情园市场分析 „„„„„„„„„„„„„„ 18

3.1 项目必要性分析 „„„„„„„„„„„„„„„„„„„„„„ 18

3.2 消费市场分析 „„„„„„„„„„„„„„„„„„„„„„„ 19

3.3 国内同类或相近项目调研分析 „„„„„„„„„„„„„„„„ 22

第四章 榆林民俗风情园立项分析 „„„„„„„„„„„„„„ 24

4.1 立项依据 „„„„„„„„„„„„„„„„„„„„„„„„ 24

4.2 项目SWOT分析 „„„„„„„„„„„„„„„„„„„„„„ 24

4.3 项目目的 „„„„„„„„„„„„„„„„„„„„„„„„ 26 项目规划 „„„„„„„„„„„„„„„„„„„„„„„„„„ 28

第五章 项目策划思路及战略架构 „„„„„„„„„„„„„„

5.1 总体思路 „„„„„„„„„„„„„„„„„„„„„„„„„

5.2 战略架构 „„„„„„„„„„„„„„„„„„„„„„„„ 30

第六章 项目策划总布局 „„„„„„„„„„„„„„„„„„„

6.1 项目定位 „„„„„„„„„„„„„„„„„„„„„„„„„

6.2 建筑布局示意 „„„„„„„„„„„„„„„„„„„„„„„

6.3 文化长廊构思设计 „„„„„„„„„„„„„„„„„„„„„

第七章 项目策略性规划 „„„„„„„„„„„„„„„„„„„

7.1 节目策划 „„„„„„„„„„„„„„„„„„„„„„„„„

7.2 餐饮策划 „„„„„„„„„„„„„„„„„„„„„„„„„

7.3 展馆策划 „„„„„„„„„„„„„„„„„„„„„„„„„

7.4 住宿策划 „„„„„„„„„„„„„„„„„„„„„„„„„

7.5 招商策划 „„„„„„„„„„„„„„„„„„„„„„„„„

7.6 购物策划 „„„„„„„„„„„„„„„„„„„„„„„„„项目运营 „„„„„„„„„„„„„„„„„„„„„„„„„„

第八章 项目运营策划 „„„„„„„„„„„„„„„„„„„„

8.1 运营总体思路 „„„„„„„„„„„„„„„„„„„„„„„

29 29 34 34 37 39 41 41 43 43 44 44 46 47 48 48

8.2 管理架构 „„„„„„„„„„„„„„„„„„„„„„„„ 49

8.3 项目客源市场分析 „„„„„„„„„„„„„„„„„„„„„ 51

8.4 项目预算及盈亏预测 „„„„„„„„„„„„„„„„„„„„ 51

第九章 项目营销策略 „„„„„„„„„„„„„„„„„„„„ 54

9.1 项目总形象 „„„„„„„„„„„„„„„„„„„„„„„„ 54

9.2 项目VI设计 „„„„„„„„„„„„„„„„„„„„„„„ 54

9.3 项目整合传播策略 „„„„„„„„„„„„„„„„„„„„„ 54

第十章 项目风险预控 „„„„„„„„„„„„„„„„„„„„ 62 10.1 市场风险 „„„„„„„„„„„„„„„„„„„„„„„„ 62 10.2 经营风险 „„„„„„„„„„„„„„„„„„„„„„„„ 62 10.3 财务风险 „„„„„„„„„„„„„„„„„„„„„„„„ 62 10.4 政策风险 „„„„„„„„„„„„„„„„„„„„„„„„ 63 10.5 针对风险采取的措施 „„„„„„„„„„„„„„„„„„„ 63 总结 „„„„„„„„„„„„„„„„„„„„„„„„„„„„„ 64

【前 言】

凡盛世,文化必繁荣。文化为一国、一民族之根脉,亦为一地区、一城发展之深层动力。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持。文化既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主题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全会议题,部署“文化兴国”战略,着重提升文化软实力,这是一个时代的命题,文化产业即将迎春迸发。

立于时代发展之前沿,把握时代之脉搏,展望榆林未来,我们对发展榆林文化产业豪情万丈。我们坚信只有榆林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才能推进榆林社会文明的变革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本项目将以弘扬陕北文化之精髓,创新民间文化娱乐形式,开创陕北文化新时代,丰富人们精神生活为初衷,采用市场经济运营模式,将陕北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以期在榆林取得物质文明建设巨大成就的同时,使其精神文明建设获得长足发展,并为今后榆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实操经验。

第五篇:《参观民俗风情园活动方案设计》

参观民俗风情园活动方案设计—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大班 朱艳红 活动目标: 1.了解少数民族人民的民居、服饰、工艺品、民族活动、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2.知道我们的祖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勤劳、智慧、能歌善舞。 3、增进家园合作,密切家园联系。 活动准备: 1. 选好参观景点、订好门票。 2. 请家长于10月28日上午9:00来幼儿园。 3. 食品和水(一人一份)。 4. 讲清楚活动要求、规则以及需要家长协助的工作。 活动过程: 1.家长带着孩子与教师同时出发,前往目的地。 2.9:30在民俗风情园门口集中,拍集体照。 3.参观民俗风情园。 4.观看鱼鹰表演捉鱼。 5.观看大型综艺民族表演活动。 6.参与风情园中的一些活动,如:背新娘、跳民族舞、走板鞋等。 7.活动结束,家长带孩子回家。 活动小结: 在参观民俗风情园一活动中,我们将主题溶入现实之中,让幼儿亲身感受少数民族的民居、服饰、工艺品、民族活动、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丰富了幼儿关于少数民族的知识,培养了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在活动中,孩子们热情高涨,家长们踊跃参与、配合。一到风情园,家长、孩子、教师就一起合影留念,接下来又参观民俗风情园,观看鱼鹰表演捉鱼,还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大型综艺民族表演活动。孩子们和家长、教师一起积极地参与了风情园中的一些活动,如:背新娘、跳民族舞、走板鞋等。活动结束后,家长们还带着孩子购买了一些民族工艺品回家。 参观完民俗风情园后,由孩子们口述,家长帮忙用文字记录了孩子的开心时刻,并附上了精彩的照片于次周一带来幼儿园。   这次活动开展得非常成功!为下一步顺利开展“民族村”一主题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六篇:《民俗风情园建设策划方案--策划书》

一、指导思想:

1、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力求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的效益,力戒大拆大建。

2、力求挖掘、弘扬、传承最真实、最原始的xx地区的民俗风情,形成自己的独有的不易被别人复制的特色。

3、一切建设必须以游客为中心,以游客满意为建设的目标。

4、量力而行,分步实施,xx民俗风情园初期以一个自然湾落为主,积累经验,逐步扩展,最终形成一个较具规模、有自身特色的景区。

二、xx民俗风情园地选址

xx民俗风情园初步选定在罗田县大河岸镇古楼冲村漂流下站张八塘处。

理由:1该处有保存尚好的土坯房村落;

2该处有较为有名的进士河漂流,每年夏季客流量比较大

3该处有尚待开发的瀑降基地

4该处民风淳朴,开发的环境较好。

三、xx民俗风情园地功能区划分

xx民俗风情园应包括一个自然湾落,一片山场,一片农田,一片果园。具体功能区地应该有:停车场、湾落食宿区、湾落娱乐区、农耕体验区、果园采摘区、山林赏花区。

四、进园道路

现状;从xx到民俗风情园有1公里的路程,目前有约150米已经铺设水泥路面,宽约3.5米。其他的850米为泥土路面。中间有一座小桥,宽约2米。

改造措施:

1加宽小桥到5米;

2硬化路面850米

3在小河边征地5亩左右,新建绿色的生态停车场。停车场里栽植一行行的常绿的乔木大树,地面铺设生态砖,中间以茶叶带划分停车位,大小车辆停放在树丛中间。

4道路绿化参照世界最美的十大林荫小径(大道)来建设,道路两旁栽植一种树木,可以是桃树、李树、樱桃树等果花兼美的具备农村气息的,也可以是紫薇等花期特别长,花朵鲜艳美丽的品种。

进园道路和停车场是给游客的第一印像,是民俗风情园的“脸面”。要通过一到三年的努力,要形成鲜花覆盖、浓荫匝地的独特景观。【民俗风情园建设策划方案--策划书】民俗风情园建设策划方案--策划书。要给游客以极度震撼的视觉效果,在游客心中刻下巨大的惊叹号。

五、湾落的改造和建设

湾落的现状:湾落目前现有约十多户农家,只有一户建了楼房,建楼房的一户在湾落的最后面,对整个湾落的破坏有限。十多户人家中多数在外打工,少数甚至已经在外面建了楼房。目前在湾落中居住的多数是老人、妇女儿童,而且比较少。

房屋使用权的取得:争取古楼冲村委会的支持,由村委会出面协调,与农户签订合同,长期租用农户的房屋,租期考虑到投资的长期性,应该初步定为20年。租金每年一付,每年大约每张床位房屋租金1000元到1500元。农户可以部分出租自己的房屋,可以继续在自己的家中居住,并可以参与到旅游的开发中来。

房屋的改造:现有的农房都是土坯砖砌墙,盖小黑泥瓦。应该尽可能的保持现有风格和面貌。只对屋内按照旅游的要求作必要的改造,一是地面铺设青砖,或者用黄泥筑平,二是墙面搓平涂白,三是添置卫浴设备,四是增加空调系统,六是添置电视机和电脑,七是石膏板吊顶。

地面的改造,最好是铺设当地早年土窑烧制的青砖,很有地方的特色,有适宜人的居住,但是造价较大。黄泥土铺地,冬暖夏凉,但是于卫生上不是很好。也可以采用一种当地生产的水泥砖,黑色,和青砖比较近似,但是造价少很多。

墙面涂白就以水泥砂浆搓平,再涂以乳胶漆。

卫生间可以整体向海尔等厂家定制,成本小,安装方便,缺点是比较现代,和整个房屋内的风格不是很一致。【民俗风情园建设策划方案--策划书】文章民俗风情园建设策划方案--策划书出自http://

第七篇:《文化产业实施策划方案--策划书》

篇一:文化产业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我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面增强我县文化软实力,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培育力度,努力实现“文化名县”战略目标。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先进文化为统领,以“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为基本理念,立足大通多元文化特点,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以打造文化龙头企业、培育文化人才队伍、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发展政策、搞好产业项目建设,为全面建设 “繁荣、和谐、生态、宜居”的新大通奠定基础。

(二)总体目标:突出大通文化特色,加强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整合发展,培育一批文化核心品牌和行业,打造一批空间布局合理、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内部结构不断优化,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日益凸显,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文化工作新机制。

二、重点发展领域

突出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之间的融合,以地域文化为立足点,重点发展以老爷山花儿和河湟皮影为主的民族民间文化产业,推进工艺美术和演艺娱乐等产业,积极发展文化休闲、节庆会展、艺术培训等产业。

(一)演艺娱乐业

1、花儿 (1)以“大通世界、花儿之乡”为主题,打造中国青海老爷山花儿会品牌,提升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2)对花儿艺术从音乐、文学角度进行提炼加工,编排花儿歌舞剧、花儿情景剧、花儿影视片,提高花儿的艺术感染力,力争创作出一部以花儿为主线,展现地方民间文化艺术的综合性文艺节目,带动旅游业快速发展。(3)组建花儿艺术团,扶持民间花儿剧团,推动花儿编剧、表演、培训、推广的市场化运作。(4)依托老爷山花儿会,举办好每年一届的全国性“花儿盛会”,大力推介花儿艺术。(5)加快花儿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层次的“花儿”艺术人才,每年举办2次花儿艺术培训班。

2、皮影戏 (1)加强大通皮影戏的传承和保护,加大皮影艺人培训力度,强化皮影戏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的皮影戏剧团。(2)创新传统戏剧表现手法,增强皮影戏吸引力。(3)将皮影戏与工艺美术相结合,开发大通特色皮影旅游商品。(4)将皮影艺术渗透于城市文化景观营造,创建城市文化标志性建筑物。

3、民间社火 (1)创新民间社火的演出形式,拓展其文化内涵,并融入到文化旅游当中。(2)扩大参与度,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将其打造成为全省知名民俗文化品牌。

4、民间剧团 (1)积极争取资金,不断加大对民间业余剧团的扶持力度。(2)加大对民间业余剧团的指导力度,创新剧团形式和提高演出水平。(3)支持民营文艺演出团体,拓展演出市场;加快发展民族民间风情歌舞演出,创新农民文化增收、文化脱贫、文化致富的途径和手段。(4)扶持演艺中介机构,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节目策划、创作和举办各类营业性演出活动。

“十二五”期间,结合大通的文化产业发展,以花儿、皮影戏、民间社火、四片瓦舞、回族宴席曲、秦剧为突破口,发展歌舞厅、数字化电影等,推进演艺业做大做强,使演艺娱乐业成为大通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并作为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工艺美术业

1、皮影雕件 结合大通皮影艺术的开发,加强大通皮影工艺的保护,积极培育皮影雕件艺术传承人,每年开设皮影艺术培训班。引导皮影雕件艺术传承人突破皮影外在形式和表现内容,改进皮影制作、装潢和包装,打造皮影品牌,扩大销售渠道。

2、砂罐 以桥儿沟砂罐为重点,全面普查调研手工烧制作坊,建立艺人档案,培养年轻艺人,搜集整理各种资料(文字、图片、录像等),制定烧制砂罐发展规划,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传承人扶持力度,扩大制作规模,积极探索新工艺,创新砂罐制作,使其工艺化、美术化。

3、大通书画 积极培育大通书画作者,组建书画创作基地,每年举办书画艺术培训班,加强大通书画的特色化、原创化,拓展销售渠道,增加经济收入。

4、刺绣、剪纸 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建立民间手工艺纪念品加工基地,通过多种渠道融资,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使其形成规模化。

重点建设好大通皮影艺术中心,民间手工艺纪念品加工基地,结合旅游、招商等渠道,扩大销路,加快工艺品人才培训,全力打造大通工艺美术品产业集群。

(三)文化休闲

1、文化旅游业。提升国家4A级老爷山风景区、国家3A级察汗河风景区、鹞子沟国家森林公园、娘娘山风景区等重点景区档次,20XX年开始实施明长城保护工程及明长城遗址公园外围基础设施,2016开始规划实施香山文化公园建设;加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建设;创新旅游促销手段,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拓宽大通文化旅游市场,进一步突出彩陶盆、丝绸南路、花儿会、明长城旅游主题,加强大通与西宁的旅游资源整合力度。

2、生态休闲旅游业。借助独特生态造就的优美自然风光和民族开放融合发展创造的丰厚人文资源,推出高原养生牌,以生态养生为核心,以避暑和度假为主题,进一步挖掘夏都文化,打造“中国夏都生态园”文化旅游品牌。积极开发时令性旅游项目,如高原雪景观光、高原农家风情游、自驾游、消夏旅游等。

3、休闲体育业。依托全国十佳城市漫游地的影响力,积极打造“慢城”休闲生活。重点建设实施鹞子沟国家健身步道、慢游道等健身项目,建设康乐山庄户外拓展训练基地,举办山地自行车、滑雪、射箭、赛马会等特色体育项目,大力开发体育产业及体育服务项目。

(四)节庆会展

立足资源优势和现状基础,不断扩大现有的节庆会展的规模和质量,以地域特色文化为背景,进行创意设计、精心策划和项目包装,积极做好各种节庆活动,继续做大做强中国·青海老爷山花儿会、察汗河杜鹃花旅游节、老爷山朝山会、鹞子沟生态暨宗教文化旅游节、特色果蔬采摘节和中国·大通“林海雪原”浪漫冰雪节等活动,并依托我县良好的生态资源,建立健全宾馆、餐饮等服务业基础设施,不断打造会议经济,加快节庆、会展的行业融合。

(五)艺术培训

以民族歌舞、曲艺、乐器的传承和开发为主题,积极开发藏族、土族民间歌舞、曲艺和乐器的系统培训,积极开展以现代舞蹈和现代乐器为主的系统培训,依托现有的美术与工艺品制作企业,加快大通书画、皮影雕刻、砂罐、剪纸、刺绣、根雕、堆绣、银铜制作器、口弦等技能人才的培养,筹建皮影雕刻、书画等工艺美术人才培训基地。

(六)餐饮文化

茶园文化 充分利用大通优美的风景和民族特色,大力发展回族风情园和土族风情园,开发提升大通茶园休闲文化品牌,大力弘扬茶园文化,营造良好的经营氛围,集休闲、观光、娱乐于一体,彰显大通民族风情魅力。

特色饮食 编制大通特色美食名录,培育特色食品企业,加快特色食品品牌创建力度,将特色食品与地域文化有机结合,改造县城小吃区、后子河餐饮区、回族风情园、土族风情园饮食,提升服务质量,将其打造成特色美食区。重点发展沙棘饮品、绿草源牛肉干、乳制品等,积极开发回族馓子、麻花、点心、酿皮、酸奶、手抓羊肉、牦牛肉干、杂碎汤、肚丝汤、羊肠面、面片、牛肉面、“老八盘”等风味小吃和特色食品,加大宣传力度,举办各类美食展,利用节庆会展大力推销特色美食。加快餐饮文化业的融合交流,加强茶园文化、清真美食和特色饮食的良性互动。

三、重点项目建设

(一)东部新城文化园区。通过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及招商引资,筹建东部新城文化园区文化馆、图书馆、演艺中心、综合体育馆、科技馆、博物馆、标准田径场、游泳馆建设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末,完成全县20个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健身广场建设,并配备文体设备;完成13个土族村文化室建设;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健身广场和文化活动室、社区有文化室的要求;实现全县多数行政村有1-2户具有示范作用的“文化中心户”目标;继续实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新建成71个村级农家书屋,实现全县覆盖;为长宁、朔北、塔尔镇综合文化站配备文化设施,为30个村文化室及业余文艺队配备器材,扩大文化惠民覆盖面。

(三)老爷山花儿艺术中心。依托老爷山花儿会品牌,结合东部新城建设规划及牦牛山特大地质灾害整治工程,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筹建老爷山花儿艺术中心,设立花儿文化艺术研究所、花儿文化展览馆、花儿传承培训中心、花儿艺术表演厅,精心打造一个集花儿艺术搜集、整理、抢救、传承、展示、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花儿文化中心。

(四)大通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园。结合东部新城建设规划,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筹建大通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基地,设立以皮影、书画、砂罐、剁口袋、剪纸、刺绣等民间工艺品为主,集保护、传承、培训、创作、研发、销售多种功能为一体的艺术品生产基地,设立以皮影戏、回族宴席曲、安召舞、社火、四片瓦舞、秦腔、眉户、曲艺等民间艺术表演的民间艺术展演厅。成立“大通民族民间工艺品生产协会”,形成政府指导、协会自律的民族民间工艺品生产基地。

(五)明长城遗址公园。从20XX年开始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实施明长城抢险加固工程项目,积极筹建明长城遗址公园基础设施,高规格规划,高标准实施,精心打造集科研、教育、休闲为一体的明长城遗址公园,并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实现保护和开发双赢目标。

(六)风景区康体基地。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积极打造集休闲、娱乐、餐饮、健身为一体的休闲基地,从20XX年开始重点打造以察汗河国家3A级风景区、鹞子沟国家森林公园为主的康体休闲基地,建设国家健身步道、慢游道,积极开展户外素质拓展训练、山地自行车等各级各类康体活动。

(七)香山文化公园。以牦牛山危岩体综合治理为契机,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规划筹建香山文化公园,建设彩陶广场、香山会堂、民族民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民俗文化展览馆、老油坊、老水磨、花儿演唱区、体育休闲区等重点景观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集历史探秘、民俗观赏、观光休闲度假和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休闲场所。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前期筹备阶段(20XX年1月—20XX年10月)

拟订具体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责任。成立大通县文化产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落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文化工作责任和目标任务,形成部门协作的良好机制与合力。

第二阶段:重点实施阶段(20XX年——20XX年)

重点发展领域:每年举办中国·青海老爷山花儿会系列活动;20XX年编排一部花儿歌舞剧,组建形式灵活的花儿剧团;每年举办2次花儿、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班;20XX年开始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进校园,建立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基地;每年举办1次民间剧团培训班,充分利用国家文化站免费开放经费扶持各业余剧团;20XX年进行桥尔沟砂罐的普查及扶持工作;20XX年组建大通书画创作基地,举办2次书画艺术培训班;20XX年成立民间手工艺协会,统筹指导大通民间手工艺业的发展;20XX年开发时令性旅游项目,如高原雪景观光、高原农家风情游、自驾游、消夏旅游等;做大做强中国青海老爷山花儿会、察汗河杜鹃花旅游节、老爷山朝山会、鹞子沟生态及宗教文化旅游节、特色果蔬采摘节和中国·大通“林海雪原”浪漫冰雪节等活动。

重点建设项目:(1)20XX年至2015年完成15个土族村文化室建设及2个村健身广场;实现全县多数行政村有1-2户具有示范作用的“文化中心户”目标;新建71个村级农家书屋,实现全县覆盖;为长宁、朔北、塔尔镇综合文化站配备文化设施,为30个村文化室及业余文艺队配备器材,扩大文化惠民覆盖面。(2)从20XX年开始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实施明长城抢险加固工程项目;(3)20XX至2015年重点建设实施鹞子沟国家健身步道、慢游道和康乐山庄户外拓展训练基地。(4)从2015年开始通过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及招商引资,筹建东部新城文化园区项目;建设花儿、皮影艺术城市文化标志性建筑物;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筹建老爷山花儿艺术中心,筹建大通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基地,规划建设香山文化公园。

五、具体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一是建立党委领导、政府实施、相关部门配合落实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创新管理机制,将文化产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二是成立由县科技文化体育、财政、国土、广电、教育、公安、工商、国税、地税、经济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大通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文化产业办公室,从事文化产品策划设计、专利申报、品牌保护、媒体宣传、项目实施等文化产业的研究推介工作。

(二)健全政策扶持体系,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是简化投资兴办文化企业的办事程序,开辟“绿色通道”,积极协调文化产业用地的审报批工作,在法律、法规、政策许可范围内,文化事业、文化企业项目用地科学规划、超前选址、优质供地。公共服务、公益性等非盈利性质的文化产业开发建设用地采取划拨方式供地。二是放宽文化企业注册资本限制。对现有文化产业公司及新投资创办生产性文化企业的,注册资本均按最低限额注册资本执行。三是文化人才独资或合资开办文化企业的,可以以个人名字作为企业字号办理登记注册。在我县申办文化企业的,均可冠“大通”字样。四是文化企业应享受国家规定的减免税费政策。文化企业在投资生产确有资金困难时,县各有关部门优先投放创业贴息贷款予以支持。

(三)加大财政投入,拓展融资渠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文化产业经常性投入逐年增加。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扶植市场前景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尤其是文化精品项目和文化公共服务建设。同时,拓展投融资渠道,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四)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完善文化市场体系。一是整合全县文化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纽带,打破部门分割和行业壁垒,积极培育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文化企业,加快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二是加大市场执法力度,加强对网络信息、文化娱乐场所和进口文化产品管理,打击侵权盗版等非法出版活动,引导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五)建设高素质的文化专业人才队伍。系统培养艺术、演艺、纪营管理等专门文化产业人才,加强民间艺术带头人、传承人的培训和保护,建立健全人才保护档案,加强对现有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加大乡镇文化专干的培训教育,建立文化人才“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合作模式。

篇二:文化产业实施方案

为了推进西安“产业强市、文化名市”战略,理清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扎实完成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战略任务,不断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根据市委“十一五”规划《建议》,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现状与趋势

“十X五”时期,是西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进程的关键时期。积极推进西安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大举措。随着西安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初步呈现出门类齐全、优势行业突出、成长态势良好、总体实力不断壮大的新格局。形成了包括广播影视业、文化艺术业、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健身娱乐业、信息网络业、会展业、文化用品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等各种文化产业行业文化产业骨干门类突出,20XX年,以文化旅游业为主的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增加值约占全市文化产业行业门类增加值(GDP)总和18%。按照国家制定的文化产业九大门类进行初步测算,20XX年西安文化产业各门类增加值的总和已达到62.2亿元,约占当年全市GDP比重的4.9%,其作为主导产业的重要地位逐年凸显,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从西安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发展空间来看,文化产业已具备了更快更好发展的机遇。西安区位优势明显,文化资源丰厚,级别层次较高,个性特色鲜明。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热点城市,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市场广阔,辐射能量巨大。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云集,文化人才储备雄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文化产业延伸、提升空间巨大。人均GDP已接近2000美元,文化消费需求旺盛,市场增长潜力大。这些有利因素,为西安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后发优势、潜在动力和广阔空间。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X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西安“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强市、文化名市”战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产业发展特点,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并重,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整合优势文化资源,调整布局结构,完善产业政策,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

(二)发展目标

“十X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围绕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分区,科学规划布局,创新发展模式,加大扶持引导,激活产业要素,提高发展质量,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文化产业聚集带(区、优势文化行业和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建设一批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文化重点工程和项目,构建一个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模式多样化的文化市场体系,形成一种符合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协调、资源利用效率高、整体实力不断壮大的文化产业新格局,实现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产业强市的转变,努力把西安建成一个具有较强文化竞争力的全国文化产业重要基地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确保每年文化产业的增长幅度达到18%以上,到20XX年,全市文化产业创造的增加值(GDP)达到142.3亿元以上,占全市GDP的比重逐年增加到5.7%以上。

(三)总体布局

未来5-10年,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按照“一带三区”的总体布局思路,创新体制,重组资源,优化结构,拓展空间,加快西安文化产业聚集带、聚集区建设,积极筹划影视、出版、动漫、会展、休闲健身等专业性功能园区,培育和壮大优势文化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一批强势文化产业品牌和文化产业集团,形成有先进的文化产业项目示范、有优势文化产业集群带动、有强大的文化产业辅助产业群支持的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构架。

“一带三区”包括:秦岭北麓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带;曲江文化产业核心区;老城(唐皇城)区文化、商贸、旅游产业聚集区;临潼文化产业聚集区。通过这些文化产业聚集带、聚集区建设,加快构建我市文化产品品牌创意、设计、制作、营销等产业互动、联动的舞台,努力提高西安文化产业的行业集中度和空间集聚度,更好地发挥产业集聚和企业孵化功能,成为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亮点和示范基地。

三、发展重点

(一)以六大主要行业为重点,以文化产品创新为主导,统筹谋划,加快建设文化产业体系

1、广播影视业

广播电视事业要通过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不断增强活力,壮大实力。对国家允许的经营性资产、资源和业务逐步从事业体制中分离出来,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开拓产业运作的新途径。尽快实现全市广播电视数字化,争取西安电视台尽早进入卫星传输,推进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等新业务,创新赢利模式,提高竞争能力。加快西安广电中心建设,力争2007年投入使用使其成为西安的广电传播中心和影视制作中心,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线索为主题,深入挖掘西安历史文化内涵。建立重大影视题材规划机构,有重点、分层次地科学选题;设立影视产业风险投资基金,使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影视业;建设中国西部电影城等影视基地,做强“西安电影长安院线,延伸产业链,巩固扩大西安影视制作的影响力。积极发展影视动漫产业,以企业孵化、产品研发、生产制作、人才培训等为重点,逐步构建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专业功能区。

2、文化娱乐业

积极推动各级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整合重组,聚合各文化艺术门类协(学)会、高校人文学科及研究机构的骨干力量,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有效配置文艺生产要素,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实现产业化发展。大力扶持发掘西安文化资源、提升文化魅力的原创性佳作。依托名作、名人效应,与旅游、娱乐、收藏等关联行业有机融合,促进文艺产品的深度开发,拓展增值空间。【文化产业实施策划方案--策划书】文化产业实施策划方案--策划书。以易俗社老剧场为基础,建立西安秦腔艺术博览院。依托唐代梨园遗址,建设西安梨园教场主题公园。开发利用西安地方戏曲、长安古乐、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艺术资源,精心打造、包装一批集观赏、参与为一体的文化项目。未来5—10年,建设与城市品位相匹配、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 标志性文化设施:西安歌剧院、西安文化艺术大厦等,构筑一批高起点、高质量的文化展示、交流、消费平台。

借助北郊体育设施和休闲健身场所比较集中的条件,推动产业聚集,并以此为特色形成休闲、健身产业功能区。利用小寨及周边地区高校集中、文化设施项目较多的条件,培育和引导包括文化用品销售、电影超市、图书音像超市、健身娱乐、演艺展示、网络游戏、古玩名人字画市场、文化名人创意工作室、科学与文化艺术报告厅等项目集聚,构建综合性文化服务功能区,满足群众多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

3、新闻出版业

以重要报社、出版社、期刊社为龙头,推动联合、协作或重组,对国家允许经营的部分实行市场化运作,形成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的新格局。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按政策规定进入新闻出版领域,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壮大发展实力。加快西安新闻出版中心、西安印刷产业园、西安图书物流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市新华书店股份制改革,筹划组建西安新华发行集团。积极进行体制创新,做大《西安日报》,做强《西安晚报》,不断提高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拓展《美文》办刊思路,巩固和提升其名刊地位。积极开拓音像、电子出版等新的领域,构成新的增长点。

4、文化旅游业

围绕“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秦岭北麓自然风景区”两大主题,立足于“华夏源脉、千年帝都、丝路起点、秦俑故乡”的形象定位,不断提高旅游产品文化含量,满足游客文化消费,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通过文化资源挖掘和创意设计,集中打造城市中心区古都文化旅游板块、临潼区秦唐文化板块、秦岭北麓生态文化旅游板块、曲江盛唐文化旅游板块、泾渭氵产灞滨水休闲度假旅游板块以及周沣镐遗址、秦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等四大历史遗址板块等六大旅游板块,从而形成西安文化旅游的“金项链、新亮点,不断满足各层次中外游客的休闲、娱乐和审美需求。采取政府引导、多方融资、民间广泛参与、市场运作、有关部门积极推介的方式,有组织地开发高品位的旅游文化产品,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项目,提高旅游业的文化附加值。

5、文物及文化保护业

以弘扬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为核心,以建设国际旅游名城为目标,加快文物及文化保护业的规模化、市场化进程,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符合国际化标准,又有西安特色的文物及文化保护业体系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要建成集文物展示、文化交流、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西安旅游产业新亮点;乐游塬公园要建成以青龙寺遗址为中心的宗教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相融合的历史文化旅游胜景;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含元殿御道、大明宫遗址等一批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开发工程;以顺城巷改造、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及护城河水景等建设工程相继启动为契机,逐步形成西安城墙、护城河、环城公园三位一体、辐射带动周边的旅游景观和城市名片。积极推动重要历史文化遗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6、广告业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和与城市景观美化相协调的原则,通过拍卖和公开招标等方式,盘活户外广告空间资源。借助网络、移动电视等新的投放媒介,增加新的广告服务形式。积极开展与海内外的交流合作,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广告业市场秩序,制止恶性竞争,使之成为我市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点。

(二)以构建“一带三区”为核心,形成多层次、多主题、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新格局

1、文化产业聚集带

依托秦岭北麓天然、密集的生态—文化资源,突出山、水、林、泉与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相融合的区位特色,重点对骊山、王顺山、翠华山、南五台、楼观台、朱雀及太平山这“六大名山”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包装推介,完善以生态文化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为主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建设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带,实现板块式发展。以秦岭野生动物园为中心区域,向东西两翼扩展,建设旅游观光、温泉沐浴、主题公园、度假酒店、旅游小镇等系列项目,辐射和带动这一聚集带整体快速发展。珍惜和保护区域内的森林、河流等生态资源,加大文物及民俗文化保护力度,坚决防止过度开发建设。

2、文化产业聚集区

——曲江文化产业核心区。充分利用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世界、盛世嘉年华等系列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建成后产生的巨大效应,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以盛唐文化为特色的文化产业核心区。打造中国西部第一文化产业品牌,努力争取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加快建设曲江文化旅游、传媒、会展、娱乐、影视、创意、生态休闲等文化产业功能区和文化产业人才培育基地、旅游文化商品生产基地。通过各种文化产业功能区和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加快资源整合,强化市场化运营,辐射带动其它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和区域的发展,努力使曲江文化产业核心区成为可容纳就业20万人以上文化产业年产值过100亿的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第一高地。

——老城(唐皇城)区文化、商贸、旅游产业聚集区。通过规划立法,有计划地稳步推进恢复唐皇城历史文化古城风貌,逐步强化该区域文化、旅游、金融、娱乐功能,形成历史文化氛围浓厚的文化产业聚集区。实施“皇城复兴计划,使唐皇城文化街区风貌、明城墙风貌、古民居风貌等景点景区和穆斯林民风民俗、地方风味小吃及百年老店集中安置区等有机融合为一体。按照建设文化产业聚集区和市内历史文化一日游精品线路的大思路,对碑林博物馆、湘子庙、钟鼓楼、城隍庙和西五台的周边,以及东大街和南大街商务街区等关联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实现历史人文景观旅游和现代都市商务观光游览的相互交融。

——临潼文化产业聚集区。加快临潼旅游区域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周边环境,努力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品位,挖掘、培育高质量的旅游文化延伸项目,促进各旅游景点景区之间的环线联接,加强区域及省际合作,全面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以秦兵马俑、秦始皇陵、唐华清池等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古迹为主体,以骊山、渭水等自然山水环境为依托,加快形成“四区一线两带五水”有机结合、旅游观光产品与休闲度假产品互补的大旅游文化产业格局(“四区”为秦文化旅游区、唐文化旅游区、仰韶文化旅游区和沐浴疗养区“一线”为沿旅游交通专线形成石榴自然生态观光旅游线“两带”为渭河滨水休闲度假及农业生态观光带和骊山自然风景观光带“五水”为发源于骊山北麓、流入渭河的五条水脉的水环境保护工程及衍生旅游项目)

(三)强化对优势资源和特色产品的策划、宣传,打造一批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品牌

1、历史文化品牌

以周、秦、汉、唐的历史遗存为依托,精心打造以秦兵马俑、秦始皇陵、秦阿房宫等为代表的秦文化品牌;打造以汉长安城遗址、汉阳陵博物馆为代表的汉文化品牌;打造以唐华清宫、唐大明宫遗址、大雁塔等为代表的唐文化品牌;打造以碑林—书院门古文化一条街,莲湖历史街区、古城墙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散步道品牌;打造以东线一日游、西线一日游和市区一日游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

2、革命文化品牌

利用西安作为诸多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和众多知名人物活动地的条件,与延安革命圣地紧密联结,着力打造以西安事变旧址、革命公园、八路军办事处等为代表的革命文化品牌,形成我市文化旅游新的增长点。

3、民俗文化品牌

深入挖掘和开发独具西安特色的眉户、古乐、曲艺、剪纸皮影、锣鼓社火、高跷芯子、方言歌谣以及礼俗、节会等民俗文化资源,推陈出新,继承发展,精心打造以长安古乐、户县农民画、北院门回民街坊、蓝田玉雕等为代表的独具西安地方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品牌。

4.宗教文化品牌

挖掘西安地区的宗教文化资源,依托大兴善寺、大慈恩寺、兴教寺、华严寺、净业寺、草堂寺、香积寺、悟真寺等佛教祖庭,面向国内外佛教信徒和游客,以佛教历史文化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旅游活动,重点推出玄奘取经归来敕封仪式等文化产品。依托楼观台道教祖庭知名度,举办老子文化节和国际研讨会。开发八仙宫、重阳宫等道教文化旅游活动。以都城隍庙的复原重建,开发都城隍庙文化旅游产品。以回坊民俗风情街和清真寺为依托,开发回族风情和伊斯兰教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大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宗教文化旅游纪念品,形成一批有广泛影响和旅游吸引力的宗教文化品牌。

5、文化艺术品牌

精心编排推出大型历史舞剧《大秦帝国、秦腔歌剧《杨贵妃》和关中民俗风情舞台剧《风情长安,对《梦回大唐、《仿唐乐舞》等歌舞剧进行精加工,使其成为展示西安“秦风唐韵”魅力的艺术品牌。精心打造西安易俗社秦腔艺术博览院、西安“梨园教场”主题公园、西安秦腔剧院等知名文化艺术品牌。扶植壮大西安地区文学、书法、绘画、影视剧创作、戏剧表演等作家、艺术家队伍,推出一批有代表性的名剧作家、名书画家和名演员等,延续和提升“长安画派”和“文学陕军、“影视陕军”等品牌的知名度。强化西安地区历史学、考古学、城市规划等权威学科的建设,提升西安人文社会学科影响力。

6、休闲文化品牌

充分发挥现实文化资源优势继续扶持以大雁塔北广场、钟鼓楼广场、西部电子城广场、德福巷咖啡酒吧一条街等为代表的休闲文化品牌,进一步加快大唐不夜城、大唐西市、唐诗博览园、城隍庙广场等重大休闲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建设力度努力打造出一批具有西安古城特色的休闲文化品牌。

7、自然风光品牌

加大秦岭北麓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建设保护力度,加大泾渭浐灞等河流水系的生态建设和治理力度,加快渭灞三角洲、浐灞三角洲等水环境生态工程建设,精心打造以骊山、终南山、楼观台、朱雀、南太白、王顺山等森林公园和泾渭湿地、野生动物园、广运潭等为代表的自然风光品牌。

8、节庆活动品牌

进一步办好西安古文化艺术节、仿古迎宾入城式、城墙国际马拉松比赛、城墙灯展、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曲江论坛等重大节庆文化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开办西部电影电视节,国际文物文化艺术节、汉唐文化艺术节、曲江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

(四)以重点工程为龙头,加快建设一批体现西安特色,具有较强支撑、示范、带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

1、西安城墙景区

该项目是包括西安火车站城墙复原、顺城巷改造、城墙艺术文化活动等在内的项目建设,以政府投资和招商引资为主,总投入117亿元。该项目的建成,将极大地丰富西安古城墙的文化内涵,使西安城墙、护城河、环城公园三位一体,交相辉映,成为展示西安魅力的城市名片。

2、秦始皇陵遗址公园

该项目以国家和省上投资为主,总投资5.5亿元。此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实现对秦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成为彰显秦文化特征文化与旅游完美结合的西安文化旅游新亮点。

3、大唐不夜城

该项目总投资30亿元。建成后,将形成重现盛唐文化特色的历史人文新景观和现代都市观光购物娱乐聚集的中国第一个“文化MALL。

4、中国西部影视城

总投资30亿元,包括高科技影视公园、影视拍摄景区、休闲娱乐度假区、滨河生态别墅区、综合开发服务区和影视文化产业延伸区等子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影视创作、影视科技娱乐、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影视艺术人才培训等为一体的西部最大的影视文化产业基地。

5、广运潭生态景区工程

总投资2亿元,由浐灞管委会投入。建成后,将形成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健身娱乐等为一体的西部最大的嬉水休闲娱乐文化产业。

6、大明宫遗址公园和含元殿御道修复工程

该项目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国家文物局、市政府投资为主,总投资分别为2.72亿元和1.6亿元。该项目的实施,将形成集文、商、旅、餐为一体的较大规模的文化产业版块,从而成为西安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重要窗口。

7、乐游塬青龙寺遗址保护工程

该项目以政府投资和政府贷款为主,总投资1亿元。建成后,将形成彰显佛教文化特色,融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典型示范区。

8、西安广电中心

该项目以政府投资和吸引外资为主,总投资5.1亿元。包括广电世纪园、西部明珠影视城、广电科技博览中心。建成后将成为西安广电传播和影视制作的重要基地和平台。

9、西安歌剧院和西安文化艺术大厦

建成后,西安歌剧院将成为西部地区档次最高的歌(舞)剧场和大型演艺活动中心,西安文化艺术大厦将成为集文化艺术创作、研究交流、展示展演、教育培训、消费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场所,成为西安的标志性文化建筑。

10、户县农民画风情园及展览中心

该项目以招商引资和政府投资为主,总投资2.5亿元。此项目的建设,极大地提高户县农民画的知名度,推动户县农民画尽快实现产业化、走向国际化,成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强势品牌。

11、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

总投资6亿元,包括民俗文物展馆区、古镇游览区、休闲度假区等子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关中民居实物陈列、民俗文化展示展演、民俗风情体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具有明清风格的民俗文化新亮点。该项目属民营企业,资金来源为招商引资。

12、阎良区航空文化主题公园

总投资3亿元,招商引资2亿元,政府投资1亿元。建成后,将形成以航空科技文化为主题的公园,辐射带动区域商贸旅游、观光度假、健身娱乐等行业,以科技文化为突出特色的文化产业功能区。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科学决策

1、成立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机构,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研究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目标、计划和相关政策,负责全市重大文化项目论证、布局、立项、投资、运营等的决策指导,研究解决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

2、成立由知名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组成的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咨询机构,为政府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文化产业政策等提供咨询服务,提高政府统领文化产业发展的决策能力和水平。

3、加快建立西安文化产业数据库。按照国家《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建立完善我市文化产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动态分析和预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针对性。

(二)改革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

1、改革文化行政审批制度,清理和取消不必要的文化项目前置审批。理顺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整顿规范文化市场秩序,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对国有文化资产的监管。

2、全面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三项制度”改革,加快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重塑文化市场主体。整合文化资源,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从部门所有向社会共享转变,促进文化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3、培育、发展和规范文化产业协会和具有一定社会文化管理职能的文化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管理、协调、组织、监督等作用,加快形成行业自律,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市场主体

1、盘活国有文化资产存量,提高国有文化企业的运营水平和效益,更好地发挥其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2、逐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拓宽投融资渠道,开放文化资本市场。积极鼓励、引导非公有资本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伙制及个体私营等多种形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并可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参股兼并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探索建立文化产业投资公司、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风险投资基金、发行文化产业发展债券、资本市场上市等,进一步提高融资能力和投资效益,努力形成国有、民营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3、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重要新闻媒体的经营部分剥离转制为企业时,在确保国家绝对控股的前提下,允许吸收社会资本;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在广电系统国有资本控股的前提下,经批准可吸收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

(四)强化政策引导,加大财税扶持

1、认真落实国家文化产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对凡符合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文化企业,可享受相应的待遇,并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政府鼓励的新办文化企业,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12月31日,免征3年企业所得税。对重大项目、特殊项目市政府将给予重点支持。

2、加大政府投入,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按照重大文化设施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有关政策规定,20XX年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从20XX年开始每年安排2000万元,以后根据文化产业发展情况逐年递增,专项用于支持发展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使用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

3、允许投资人以商标、品牌、技术、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作价入股组建文化企业。

4、为生产重点文化产品引进先进技术或进口所需要的自用设备等,按现行税法规定,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或承担国家指定任务而造成亏损的文化单位,经批准,免征经营用土地和房产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

(五)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国内外市场

1、广泛开展文化产业的推介、交流与合作,通过主办或参与各类文化产业(产品)博览、展示和研讨活动等途径,进一步加大对精品旅游线路、地方特色文化产品以及高科技文化产品等的宣传力度。

2、鼓励文化产业开拓海外市场,文化产品出口可按照国家现行税法规定享受出口退税政策。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生产合作,构筑海外营销网,利用网络、外国代理商、开发直销、合作经销等多种手段,为西安文化产品走向世界开辟途径。

(六)加快培养引进,构筑人才高地

1、制定文化产业人才计划和人才兴业战略;创新用人机制,制定优惠政策,改革分配制度,建立文化产业人才激励机制。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设立专项奖励基金,重奖文化产业领域各门类专业人才中绩效突出的核心人才和领军代表人物。

2、树立大西安的人才理念,充分挖掘和发挥西安地区高等院校高素质文化产业人才资源,积极引进海内外高级文化产业人才,构筑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高地。

3、建立文化产业人才交流中心,促进具有文化科技创新能力的智能人才、策划人才、经纪类人才等文化产业人才的良性互动、双向交流,为促进西安文化产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积蓄后发优势。

篇三:文化产业实施方案

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正在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引人注目的文化经济现象。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等一系列战略发展机遇的到来,文化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加快扩张、健康发展的大好时机。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民族文化大州”的要求,结合建水的实际情况,现制定建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文化产业实施策划方案--策划书】文章文化产业实施策划方案--策划书出自

建水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其众多的古迹,丰富的旅游资源,多彩的民族风情,富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在省内外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随着“鸡石”、“通建”两条高等级公路的即将贯通和建水“文化旅游大县”建设的实施,建水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逐步完善,建水旅游业不断升温,有望成为云南既丽江、大理、香格里拉等知名旅游热区之后的又一旅游热点。省、州提出建设“建水历史文化名城区”,给建水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从建水自身的情况看,发展文化产业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一)主要优势及机会

1.建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数量众多、极富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古迹,发展文化旅游业有着良好的基础。

2.建水民族众多,民风民俗淳朴自然,民族风情绚丽多姿,民间传统文化独具特色,民间艺人颇具实力,民族资源十分丰富。

3.建水处于滇南交通网络的枢纽位置,两条高等级公路贯通后,便捷的交通将给外来者带来便利。

4.建水发展文化旅游的定位与省、州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民族文化大州的总目标一致,发展文化旅游有政策和措施保障。

5.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重要性日益凸现,正被更多的人接受和认识。

(二)劣势及威胁

1.由于对外宣传的不足,建水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知名度远远落后于其它同类城市。

2.众多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未能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外界对建水的认知还比较低。

3.旅游硬件设施还较薄弱,软件建设不够完善,部分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刚刚起步。

4.与省内其它地区在旅游及文化市场的竞争上后劲不足。

二、发展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指示精神以及红河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大州”的决定,围绕“新型工业强县、文化旅游大县、特色农业强县”的奋斗目标,从建水实际情况出发,解放思想,抓住机遇,突出特色,发挥建水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推进文化创新,综合开发建水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实现文化转型,分阶段、分层次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突出特点,理顺机制,调整结构,合理布局,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建水新的经济增长点。

2.建水发展文化产业应遵循的原则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文化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产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市场的经济效益日渐显现,文化产业对市场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文化进入市场,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既要遵循党的文化方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的原则,也要遵循市场经济和文化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寻求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实现两者的相互统一。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抓住特色,就抓住了生存权与主动权。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文化产品没有特色,文化产业就无从发展。因此,应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最具特色和市场前景的文化产业项目进行开发,发展优势产业。

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不同的民族和地区,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文化,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初期,应以自己的特色文化为重点,先在重点领域内实现突破,起到辐射和带动效应,进一步促进其它产业的良性成长,最终实现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遵循市场规律,恪守文艺规律的原则。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发展文化产业的最终目的是使大部分文化形态尤其是经营性文化产品进入市场。因此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市场法规运作,发挥市场对文化产业的调节作用,使文化产品适应社会的需要。

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要坚持对文化资源的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既要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又要注意保护文化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使其不受破坏。

以人为本的原则。发展文化产业要以人为本,一方面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这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另一方面,文化产业要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充分合理地利用人才这一无形资产,调动人才的积极性,用其所长,才能加快文化产业建设的步伐。

3.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一个投资多元化,特色鲜明,结构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的开放的文化形态体系,发挥文化对三个文明建设、增加全县综合经济实力的积极作用。

三、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内容

建水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在红河州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份量,在地理位置、交通等方面占有一定优势,发展文化产业有着良好的基础。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建设“建水历史文化名城区”的要求,根据建水的地域特点,建水应着重发展以下文化产业:

(一)文化旅游业

建水旅游业的发展已被定位为“红河州龙头旅游城市”、“云南省重点旅游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正在逐步成为建水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建水旅游业的发展应按照“依托旅游资源,拓展文化内涵,打响城市品牌”的思路,以建水特有的文物古迹、人文习俗、民族风情和区域文化为核心,来带动饮食、住宿、商业、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以文促旅、以旅兴文。

1.抓住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和红河民族文化大州建设的机遇,做好对文化旅游景区的区域布局规划。利用人文这一主线,将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在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加大对现有资源的利用,不断推出具有建水特色的旅游产品,开辟多种内容和形式的旅游线路。如以建水文庙、云龙山、指林寺、燃灯寺等寺庙为主的宗教文化旅游,以朱家花园、张家花园等为主的古民居旅游,以哈尼族、彝族民间节庆为主的民族风情旅游,以建水燕子洞为主的岩洞探险旅游,以建水古桥、古塔、古井、古街为一体的特色资源旅游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要。

2.配合旅游黄金周、节日、双休日,以曲江温泉、黄龙寺、绵羊冲等景区为主,积极创建以娱乐、休闲为主的生态旅游和短期里程旅游市场。

3.加强对旅游业的投入和支持,提供招商引资的相关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旅游设施配套建设尤其是宾馆酒店的建设,力争在近两年内建成一批新的星级酒店。

4.加大文化旅游宣传力度,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积极策划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推出一部“斯文人家·建水故事”方言系列剧,打响“燕归古镇、斯文人家”的建水旅游形象城市品牌,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民族工艺品产业

建水民族工艺品以建水紫陶和民族银饰品为代表。建水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在海内外享有一定声誉;建水民族银饰品具有民族特色。两种艺术品均具有产业化经营的基础。(面试网 )

1.提升两种文化产品的艺术品位,突出品牌及特色,走高工艺、高品质、高价位的营销路子;

2.改革工艺美术陶厂和民族首饰厂现有体制,采取多元投资方式,走组建企业,实行规模经营、连锁经营,实现产销一体化;

(三)文化饮食业

建水有着丰富的地方名特食品:过桥米线驰名海内外;烧豆腐、草芽为建水独有;建水汽锅鸡为滇味名肴。还有许多小吃独具特色。发展饮食业有着良好的基础。

1.建立一座名城饮食城,使之成为建水名特食品的集中展示点。

2.过桥米线最早起源于建水,历史悠久,风味独特。重点培植一家有实力的饮食企业,对过桥米线进行更具品质和文化品位的研究开发,将过桥米线打造成为“东方麦当劳”,拓展成为连锁企业,打入外地市场。

(四)娱乐产业

发展文化娱乐业的指导思想是要以生动活泼的、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和喜爱的优秀文艺产品,来满足群众休闲娱乐的需要。其思路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突出重点、带动一片。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规划加强对娱乐业的管理和引导,为文化娱乐业的发展提供舞台。

1.盘活电影公司现有资产,广泛吸纳社会和外来资金,组建一个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文化娱乐公司,建设大型综合性娱乐场所,使之成为建水文化娱乐业的龙头,带动全行业的发展。

2.以曲江温泉度假区、黄龙寺水上游乐场等乡村度假区为中心和重点,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建设成为大型游乐中心,提高文化娱乐和休闲度假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积极发展文化娱乐业,带动其它文化娱乐场所的发展。

3.探索发展娱乐业的新技术、开拓新的娱乐方式和项目,提高文化娱乐的文化科技含量,促进文化与娱乐的结合,在挖掘建水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娱乐方式的基础上,不断推出健康向上的新型娱乐项目。

(五)演艺产业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文化事业管理体制。

1.以红河彝族花灯团为试点,采取政府扶持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其通过精品展演逐步实现自主经营和自我发展,增强活力,5年后逐步与政府脱钩。走文化演出单位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实现由公益性事业单位向经营性方向的过渡转型。鼓励外来企业集团参与艺术展演产业的投资和经营管理。

2.组建一个文化传播中心,投资建设各类艺术培训基地和活动场地,开发演艺市场;以为群众提供优质艺术产品和服务为目标,开拓文化服务市场。

3.利用建水丰富的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以朱家花园为主要场地,拍摄一部精品电视连续剧,打造建水滇南影视拍摄、创作基地。

4.组建一支建水芒鼓艺术表演团,在政府调控下尝试商业性演出。

(六)体育产业

1.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体育经济实体,从事体育健身娱乐方面的各类经营性活动。

2.政府投资兴建体育中心,为各类体育竞赛和群众开展健身、健美、康复、娱乐等体育活动提供产地设施和技术指导。

3.鼓励社会各界和个人承办各种规格和级别的体育竞赛表演;积极开发建水少数民族体育资源。

(七)教育产业

教育是最重要的基础性产业,要确立教育的产业化意识,真正把教育和人才资源的开发作为最重要的基础产业来抓,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使其适应教育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1.深化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为核心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竞争上岗和择优选用,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2.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扶持发展民办学校,探索多种形式的办学方式,积极吸引省内外资金和设备到建水办学。

3.以建水一中为示范点,积极发展校办产业和教育服务业。以联办等方式,使学校后勤部门从学校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形成市场化的后勤服务体系。

(八)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1.在两年内完成县博物馆、文化馆的建设,使之成为建水规模较大、功能较齐全的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集中展示建水历史文化,弘扬优秀传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2.五年内建设完成县图书馆,完成后可形成公益经营兼容的文化产业运作形式。

3.四年内按照州资金配套政策完成各乡镇文化站的新建、重建和扩建任务,实现全县乡镇文化站全部达标。

四、主要措施

1.认真贯彻执行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定,将文化产业的发展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做好发展文化产业的具体组织工作。

2.加强政策扶持,广开门路,多渠道筹集资金,除积极争取国家、省、州支持外,还应争取社会多方面的支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合作经营、土地置换等方式,引导投资文化产业设施和经营文化产业项目。

3.加大财政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对有较大市场潜力和开发价值的文化产业项目重点给予支持。县财政可拿出部分资金作为文化发展基金,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4.鼓励企业赞助文艺表演、体育竞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办文化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组建国家政策许可的各种文化经营企业,在规划建设、土地征用、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5.创新用人机制,搞好文化产业队伍建设。文化事业单位要建立竞争机制,实行双向选择、能进能出的用人新机制,改革分配制度,定岗定酬,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红河彝族花灯团要加快文艺尖子人才培养步伐,不断提高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组建商业演出团队、发展演艺产业打下良好基础。

6.成立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落实编制、人员、经费,明确工作职责,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各项文化产业项目的实施;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好协调工作,发挥职能作用。

篇四:文化产业实施方案

一、 蓬莱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条件分析

蓬莱有2100多年的建城历史,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开放文化、和平文化积淀深 厚,其众多的古迹,丰富的旅游资源,加上对外开放的港口优势、岸线优势及腹地优势,以及德龙铁路的贯通与我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旅游业的不断升 温,再结合我市提出的打造"人间仙境、和平圣城"的契机,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1、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数量众 多、极富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古迹,发展文化产业有着良好的基础。蓬莱素有"人间仙境"之称,传说蓬莱、瀛洲、方丈是海中的三座仙山,为神仙居住之所,亦是秦 始皇东寻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之地。广为流传的"八仙过海"神话传说即源于蓬莱。"蓬莱"作为地名(而不是神山名),最早以文字形式记载于唐代杜佑的《通 典》中。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蓬莱被设立为镇。唐神龙三年(公元707年),登州衙门移至蓬莱,蓬莱于是升镇为县。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 年),登州升级为府。由唐至清的1100多年间,蓬莱一直是胶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登州古港唐代即与泉州、扬州、明州(宁波)并成为中国四大古 港。蓬莱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明代监察御史浦镜、刑部尚书陈其学、民族英雄戚继光、清代礼部尚书沙澄、军事将领宋庆等国师有名。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 年)创办于蓬莱的登州文会馆(后改为齐鲁大学)是省内最高的高等学校。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创办于蓬莱的启暗学馆是全国第一所聋校。

古 迹遗存。蓬莱众景之胜,首推蓬莱阁。蓬莱阁是我国的名胜古迹,它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全国四大名楼,建于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至今已 有九百多年的历史了。蓬莱阁是神仙频繁光顾的好地方,风景之胜,建筑之美,传说之奇,更使蓬莱阁声名在外。登阁四望,正北海深处的长山列岛,云遮雾盖,时 隐时现,与海市蜃楼交相辉映;西部就是"八百壮士不仕秦"的田横岛,铁马金哥的悲壮一幕早已成为过去,但千秋传诵的壮志豪情似乎还在上空蒸腾。水城,又名 备倭城,最早建于宋朝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始称"刀鱼寨"。明朝洪武年(公元1676年),以"刀鱼寨"为基础,又建起了码头和上城墙,形成了现 今水城的雏形,到了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696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水城中的小海,是停泊船只的港湾,当年戚继光就是在这里操练水师,抗击 倭寇。水城是我国现存的古代海军基地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海上运输和对外交通的重要口岸。早在唐朝,这里就同广州、扬州、胶州并称四大通商口岸,是东渡日本 的主要海上通道。蓬莱阁、蓬莱水城、民族英雄戚继光故里等都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家沟遗址、村里集古城址、村里集墓群被列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蓬 莱还有登州古城遗址等众多的名胜古迹。

2、独特的自然资源。蓬莱市位于胶东半岛北端,濒临渤、黄二海,其

地势南高北低, 属山前冲洪积、丘陵剥蚀平地为主的地带,平均海拔高度在15-25m之间,市内的主要地层结构为强风化玄武岩层。总面积1128.5平方公里,总人口 44.73万。蓬莱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1.8℃,年平均最高气温28.8℃,年平均日最低气温 -2.3℃,年平均降水量664㎜,年平均日照量2826小时,相对湿度65%,年均风速5.2米/秒。蓬莱气候怡人,湿润凉爽,有被国际公认的"3S" 条件,即:海洋、沙滩、阳光,无洪水,不受台风影响。蓬莱城北海上常出现海市蜃楼奇特景观,景象纷繁,精彩动人。

3、陆、空、海三方交通 十分便利。蓬莱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烟台青岛两个航空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海港使蓬莱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同时,烟台机场新选址与蓬莱非常 靠近,随着烟台机场航班密度增加,通过空港赴蓬莱的可达性将进一步提高。规划中的铁路也将为蓬莱创造另一种承载能力强的进入新方式。蓬莱位于胶东半岛的最 北端,离大连、韩国等地海域距离最近,蓬莱新港已开通到大连的航线。依托陆、海、空三方交通的配置,完全可以满足日益增加的海内外游客的交通需求。

4、我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定位与省发展文化大省的总目标是一致的,发

展文化产业有政策和措施保障。

5、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重要性日益凸现,正被更多的人接受和认识。

二、 发展文化产业主要规划

蓬莱市文化资源丰富,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份量,在地理位置、交通方面占有很大优势,发展文化产业有着良好基础。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文化立市"战略、打造"人间仙境,和平圣城"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特提出重点发展以下文化产业:

1、文化旅游业

蓬 莱旅游业的发展已被定位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正在成为我市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蓬莱旅游业的发展应按照"依托旅游资源,拓展文化内涵,打响城市 品牌"的思路,以蓬莱特有的文物古迹、人文风俗、区域文化和八仙文化为核心,带动饮食、住宿、商业、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以文促 旅,以旅兴文。

(1) 巧借市委、市政府提出"文化立市"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一机遇,做好对文化旅游景区的区域布局规划。在对文化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加大对现有资 源的利用,不断推出具有蓬莱特色的旅游产品;开辟各种形式的旅游线路,如:以蓬莱阁、慕湘藏书馆、戚继光故里,以艾山、古城、温泉,以蓬莱阁、海底世界、 八仙渡、蓬莱村、田横山、水城等为主的民俗风情旅游和特色旅游,以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

(2) 配合旅游黄金周、节假日、双休日,以"胶东屋脊"--艾山、

村里集古城、温泉、南王山谷、黄金海岸、风玲谷等景区为主,积极创建以娱乐、休闲为主的生态旅游和短期旅游市场。

(3) 加强对旅游业的投入和支持,提供招商引资的相关优惠政策,加

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尤其是宾馆酒店的建设,力争在近两年内建成一批新的星级酒店。

2、文化饮食业

蓬 莱有着丰富的地方特色食品,蓬莱小面独具地方特色,"八仙宴"中外驰名,蓬莱海鲜全国有名,将它们逐一包装上市,搞全国连锁,并做大做强;同时,将招商引 资的重点放在餐饮业的引进上,争取蓬莱成为各地名吃的集聚地,从餐饮业上作突破,挖掘新的客源,打造一条卫生、纯正的名吃一条街,可以弥补由于季节原因导 致的旅游业淡季经营惨淡,收入锐减的问题。

3、文化娱乐业

休闲娱乐业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消费需求。随着我市以及全 国范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休闲康体、养心益智、游戏娱乐为特征的文化需求快速增长,休闲娱乐业也随之迅速兴起。茶吧、酒吧、健身房、会馆以及 各种俱乐部等新的消费场所不断涌现,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要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重视人民群众的各种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积极发展休闲娱乐业,不断丰 富和活跃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其思路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突出重点、带动一片。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规划加强对娱乐业的管理和引导,为文化娱乐业的发展 提供舞台。

(1)盘活电影戏剧公司现有资产,广泛吸纳社会和外来资金,组建一个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文化娱乐公司,建设大型综合性娱乐场 所,使之成为蓬莱文化娱乐业的龙头,带动全行业发展;打造名副其实的海滨娱乐广场,通过春、夏、秋、冬系列主题活动,丰富广场文化,引导老百姓过健康、文 明的生活。

(2)以村里集温泉、风玲谷、艾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等农村景区为中心和

重点,建成一批休闲、娱乐、度假的综合性大型游乐中心,提高文化娱乐和休闲度假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积极发展文化娱乐业,带动其它文化场所的发展。

(3)积极探索发展娱乐业的新技术、开拓新的娱乐方式和项目,提高娱

乐业的文化科技含量,促进文化与娱乐的结合,在挖掘蓬莱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娱乐方式的基础上,不断推出健康向上的新型娱乐项目。

4、文艺演出业

要 突出抓好文艺团体发展、演艺设施建设、演出市场开拓和演艺业与旅游业、餐饮业相结合等重点工作,不断推进文艺演出业的繁荣与发展。在继续抓好现有事业性文 艺表演团体改革与发展的同时,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发展,同时要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专业文艺演出经营公司来蓬组建文艺表演团,充分调动 社会各方面力量和我市民间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共同开创我市文艺演出业的新局面。在演艺设施建设方面,尽快引进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档 次的文娱演艺设施,力争培育若干家在域内外知名的演艺厅和演艺品牌。演出市场的开拓,一方面要认真研究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丰富文艺表 演内容,特别是要与旅游业相结合,突出地方特色,增强旅游的文化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集中力量推名人、创名作、塑名剧,打造一批文 艺演出精品项目,不断走向国内国际文艺演出市场。

5、广播影视产业

对于开发"八仙"题材的各类文化项目,尤其是"八仙" 题材的影视剧制作,无论从文化积淀还是创作条件上,蓬莱应该是首屈一指的。【文化产业实施策划方案--策划书】策划书族自豪感,抵御外来不健康文化侵蚀,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方面来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二是动漫产业作为新兴的文化产业,其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看 好。我国年需国产动画片产量26万分钟,而现有年生产量仅有1.5万分钟,市场缺口很大;以我国3.3亿青少年人均年消费200元动漫产品来计算,660 亿的市场份额对国内动漫产业从业者来说有巨大的吸引力。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政治角度,还是经济角度,新兴的动漫产业无疑应得到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山东省 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培养方向即是动漫产业。因此,蓬莱发展动漫产业遇到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期。动漫卡通片《八仙过海》目前正在制作过程中。

另外,蓬莱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以及浪漫的滨海文化是打造影视城和文化街非常理想的选址。

6、工艺品产业

蓬 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2100多年的建城历史,有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蓬莱阁,八仙过海的传说在当地家喻户晓,在海内外也有较高的声誉,每年游客达 200多万人次。如果能充分开发利用"八仙"这个品牌,《戚继光》(戚家军)品牌,突出特色,进而打造高工艺、高品质、高中价位的精品旅游纪念品,以期做 响我市工艺品产业。

7、教育、体育业

教育是最重要的基础性产业,体育则是全民性活动,集康健、康复、竞技等为一体的产业。要确定教育、体育的产业化意识,真正把教育、体育和人才资源的开发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来抓,深化体制改革,使其适应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1) 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聘用机制,竞争上岗,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2) 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扶持发展民办学校,探索多种办学方式,

积极吸引国内外资金和设备到蓬莱办学。

(3) 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体育经济实体,从事体育健身娱乐方面的各类经营活动。

(4) 政府投资兴建少年宫、体育馆,为各类体育竞赛和群众开展健身、健美、康复、娱乐等体育活动提供场地和技术指导。

7、健康产业

蓬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加之蓬莱独

特 深厚的仙境文化基础,是健康产业尤其是老年康复休闲产业独一无二的选择。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长,世界也将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由于社会的进步及教育 的普及,老年人的素质越来越高,这就使得老年人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满足老年人这个群体的需求必将成为人们关心的问 题,也使得老年人的消费市场越来越涨。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我们的优势,打造"老年人康复的圣地",成为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首选。

8、综合类

随 着我市葡萄及葡萄酒业、果品业等的大发展,与其配套的印刷包装业等将会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要抓住机遇,争取将我市的印刷包装业推向一个全新的市场, 充分发挥创新才能,积极开发包装装潢的新思路,使其进入一个大发展阶段。同时,伴随着我市其它文化产业的发展,自然会带来会展业的繁荣。

三、文化产业发展主要措施

1、 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文化立市,大力发展文化产

业"的决定,将文化产业的发展纳入"十一五"规划、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年内工作计划、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

2、 加强政策扶持、广开门路,多渠道筹集资金,除积极争取国家、

省、市支持外,还应争取社会多方面的支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合作经营、土地置换等方式,引导投资文化产业设施和经营文化产业项目。

3、 加大财政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对有较大市场潜

力和开发价值的文化产业项目重点给予支持。

4、 鼓励企业赞助文艺表演、体育竞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和发挥社

会办文化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组建国家政策许可的各种文化经营企业,在规划建设、土地征用、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5、 创新用人机制,搞好文化产业队伍建设。文化事业单位要建立

竞争机制,实行双向选择、能进能出的用人新机制,改革分配机制,定岗定酬,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

6、 壮大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落实编制、人员、经费,明确工作

职责,抓紧产业经营方面的人才培养,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各项文化产业项目的实施;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好协调工作,发挥职能作用。

四、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

五、 文化产业主要类别

文化产业项目分类参照表

文化产业类别 主要内容

A 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 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制作、发行、复制、印刷,包装装璜印刷,知识产权服务等。

B 广播、电视、电影服务 广播、电视、电影节目制作与发行,电影放映,有线电视传输网络运营等。

C 文化艺术服务 文艺创作与表演、群众文化活动、文物及文化保护、社会人文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文艺表演场所等。

D 网络文化服务 互联网信息服务、互联网传播视听节目业务、互联网出版业务、上网营业场所服务、基础软件与应用软件服务等。

E 文化休闲娱乐服务 旅行社、游乐园、休闲健身娱乐活动、室内及其他娱乐活动、风景名胜区管理、公园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其他游览景区管理等。

F 其他文化服务 文化艺术经纪代理、图书及音像制品出租、贸易经纪及代理、模特服务、个人经纪代理、大型活动文化商务服务、文化产品出租与拍卖服务、票务服务、广告业、大型节会及展览服务、会展中心建设等。

G 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 (1)文化用品生产:乐器制造、玩具制造、游艺器材及娱乐用品制造、机制纸及纸板制造、手工纸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照相机及器材制造;(2)文化设备生 产:印刷专用设备制造、广播电视制备制造、家用视听设备制造、电影机械制造、复印和胶印设备制造;(3)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工艺美术品制造、摄影扩印服 务、其他文化办公用机器制造、其他专业技术服务(工艺美术、展台等与文化有关的设计服务)等。

H 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文具及其他文化用品的批发与零售,通讯及广播电视设备批发,照相器材零售,家用电器批发与零售,首饰、工艺美术品及收藏品的批发与零售等。

篇五:文化产业实施方案

为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全面完成全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任务,按照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目标、任务分流、分级分口负责、分工合作、 齐抓共管的要求。实行相关部门、乡镇任务分级分部门负责、分类推进,限期完成。现将《漾濞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主要任务立项分 解如下:

一、**县文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及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责任单位:县人事局、县文体局

责任人:茶德根、姜晓水

主 要任务:在当前“事改”工作的基础上,以领导班子任期目标管理、职工全员聘任制改革为核心,借鉴、引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县文化事业 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意见》,通过改革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人才结构合理、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主要目标:根据上级党委政府要求完成全县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时限要求:按“事改”期限如期完成各项工作。

二、关于基础文化管站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

责任单位:县文体局

责任人:姜晓水

主要任务:在巩固提高原有“两馆一站”建设的基础上,按照达标要求和方便群众、适应今后面向市场发展要求,研究制定目标尚未达标的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在新形势下创新机制、加快建设、加强管理的实施意见。

主要目标:从今年开始,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县“两馆一站”全部达标。

时限要求:实施意见由县文体局于今年4月10日前提出,报县委、县政府领导审定后,以县政府办文件于20XX年5月10日以前下发并开始实施。

三、关于漾濞县灯光球场的改扩建及老礼堂等场所的改造意见

责任单位:县文体局、县城建局

责任人:姜晓水、岳喜华

主要任务:进一步完善灯光球场的改扩建及老礼堂等场所的改造方案及具体实施意见。

主要目标:通过改造及扩建,要突出特色,提升灯光球场的硬件设施水平,使周围的场地与灯光球场融为一体,成为县城人民休闲娱乐的主场所。

时限要求:改扩建方案于20XX年4月10日前报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后开始实施。

四、关于规范“彝族打歌”演出管理的若干规定

责任单位:县文体局、县旅游局

责任人:姜晓水、李光华

主要任务及目标:规范“彝族打歌”的演出,挖掘“彝族打歌”的文化内涵,提高“彝族打歌”的文化品位,使“彝族打歌”表演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成为省内外知名文化品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时限要求:20XX年3月底前由县文体局出台。

五、关于开展(组织)石门关歌会的意见

责任单位:县文体局、县旅游局

责任人:姜晓水、李光华

主要任务及目标:充分挖掘全省各地、特别是在我州、我县境内的彝族民歌、山歌,形成彝族各支系民歌、山歌大融汇,丰富彝族民歌、山歌的内涵,最终形成一个自发的一年一度内涵丰富的民风民俗大聚会的节日,促进石门关旅游业的开发。

时限要求:县文体局提出意见,县旅游局要做好有关场地的规划及建设方案,报县委、政府审定后,以县委办、政府办文件于20XX年中下发并开始实施。第一届歌会要于20XX年开始。

六、关于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加快文娱演艺业发展的意见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

责任人:李华荣

主要任务:(1)精心打造一批知名文化品牌,组织实施宣传漾濞的一本书、一首歌、一个舞蹈及表现漾濞整体形象的一张光碟的四个精品工程。(2)争取兴办全省乃至全国大型游乐项目和演艺项目。(3)整体策划一批品位高、吸引力强的文化艺术节会展览,娱乐项目。

主要目标:用2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四个一”工程,提升漾濞知名度,逐步构建**自己的文化品牌。

时限要求:与县庆20周年的相关规划同步进行。

七、关于把**建成有西部地区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市的意见

责任单位:上街镇、河西镇

责任人:罗明栋、李树银

主要任务:(1)努力把**纳入大理市的整体规划中,定位在大理市的“卫星城”上。(2)城市建设规划中,要突出生态与民风民俗相融的文化设施建设,使生态和民风民俗成为城市的支撑和城市亮点。(3)有效整合辖区内的文化资源,统一规划实施一批文化产业重点项目。

主要目标: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使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建设与文化建设相互交融的、最适宜于人居住的县份之一。

时限要求:意见于20XX年5月前出台,并于20XX年下半年开始实施。

八、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

责任单位:县旅游局

责任人:李光华

主 要任务:(1)努力使石门关为主的风景名胜区纳入“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旅游黄金线上精品项目。(2)提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 的资源和技术,对石门关、博南古驿道风情一条街等风景区和名胜古迹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和经营,推动旅游景区、景点的深度开发,做强做大旅游产业,提高档次, 增加附加值。(2)规范景区内的餐饮娱乐业。(4)规范收费。

主要目标:全面提升**旅游业的文化内涵,用文化品牌做大做强旅游业,推动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

时限要求:20XX年3月底前报县政府审定后,分阶段实施。

九、关于核桃生态旅游开发的意见

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林业局

责任人:李光华、梅绍鹏

主要任务及目标:依托**核桃这一品牌,进一步规划建设好河西镇光明村鸡茨坪核桃生态园,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使其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核桃生态旅游景区,进一步促进核桃产业发展。

时限要求:20XX年3月底前报县政府审定后,分阶段实施。

十、**县宣传文化中心建设规划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

责任人:李华荣

主要任务:(1)积极与上级宣传部门争取、接洽,做好资金的争取等相关工作;(2)做好相应的建设方案及规划。

主要目标:提高**档次,使其成为文化建设的一个载体。

时限要求:20XX年3月前完成建设方案及规划。

十一、关于建设核桃文化广场的意见

责任单位:县城建局

责任人:***

主要任务:规范核桃文化,挖掘核桃文化内涵,打响**核桃这一品牌,核桃建成核桃交易、民风民俗节会等为一体,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广场。

主要目标:建成在全省内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广场

时限要求:20XX年9月前完成

"

民俗风情园建设策划方案--策划书

http://m.zhuodaoren.com/fanwen90871/

推荐访问:惠安女民俗风情园 新都民俗风情园

策划书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数学知识竞赛活动策划书--策划方案 下一篇:山区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改革试验策划书--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