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考察报告

2018-09-06 各类报告 阅读:

培养考察报告(共10篇)

培养考察报告(一):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培养教育考察纪实怎么写?是考察人写还是本人自己写啊~写什么啊

由培养人、党小组和党支部填写

培养考察报告(二):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中培养教育情况怎么写

党支部要指定培养联系人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和考察,培养联系人将平时的考察情况每半年向党支部大会报告一次,并形成书面考察意见填入表内.考察意见要采取写实的方法,既要写优点,也要写缺点.要针对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时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注意考察其改进情况.填写意见要及时,不能在发展前突击填写.
考察内容:
既要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素质、学习成绩、工作表现,也要考察其入党动机、理想信念;既要考察平时表现、组织纪律观念、群众基础,更要考察其在关键时刻的表现和在重大政治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考察内容要真实、具体、正确,能反映出入党积极分子表现的特点.
考察的具体方法:
1、日常考察.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考察,可通过与入党积极分子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也可以向党内外群众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一贯表现.
2、任务考察.党组织要有意识地给入党积极分子分配一定的工作和任务,给他们压担子,并提出具体要求,观察他们的表现.
3、活动考察.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的一些活动,了解他们的心得体会和思想反映.
4、关键考察.观察和了解入党积极分子在关键时刻的表现,对大是大非问题的态度和立场.
入党积极分子被确定为发展对象后,党组织要进行政治审查,政治审查的主要内容是:
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本人的政治历史和在重大政治斗争中的表现及现实表现(要明确写出缺点或不足),直系亲属和与本人关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情况等.

培养考察报告(三):

有关能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调查报告
阐述一下我国能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写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500字

  自人类迈进二十一世纪以来,开发新能源成为全世界解决能源问题的共同出路.与化石燃料相比,新能源具有可再生、对环境友好等特点,更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中,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和潮汐能,是开发较早的新能源,已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一度被人们看好的核能,有着极高的能量值,可是其高额的研究经费和潜在的巨大危害,令世界大多数国家望而却步.而作为新能源中“排行”靠后的生物能源,却在最近几年内忽然人气锐增,势如破竹,被看作是“新能源家族中可实现度最高的未来能源”.那么究竟何谓生物能源呢,它又有哪些优势呢?
  生物能源主要是指在生物体(尤为植物)内,经一系列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源.其实,世界上90%的能源消耗来自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能源,比如地球演变的历史上所积累的矿物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因为它们是堆积在一起的有机物经地质作用形成的),但总有一天矿物能源会消耗殆尽.能源危机威胁着人类的发展.所以发展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利用植物光合产物转化成便于利用的能源,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人类利用生物能源,实质是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碳的能量释放出来.它的好处在于:一、中性的碳循环,即无温室效应;二、生物再生的能源有助于克服化石能源供应的萎缩.并且,发展生物能源不仅可以解决资源、环境的问题,还可以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实现环境与经济效应的双赢.
  我国是粮食大国,同样也是资源匮乏的国家,发展生物能源十分符合我国国情.对此农业部成立了生物质工程中心,目的是加强农业生物质技术研究,在生物能源的开发等方面取得突出进展,并使我国在未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国内的众多科研院所也纷纷加入研发行列,试图开拓出自己的道路.巴西、美国等利用玉米淀粉转化成酒精已经取得很大成效.但是就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而言,不可以用有限的耕地去发展新的能源产业.所以利用荒地种植野生、半野生的能源植物已是大家认同的发展方向.另外,与某些国家采用把玉米、甘蔗转化成乙醇,或是从油料作物中提取生物柴油不同,我们国家把目光放在了更为高效的纤维素上.纤维素是植物的木质部分,是地球数量最大的植物积累的产物,植物从太阳获取的绝大部分能量也都储存于其中.所以人类一旦掌握了释放出存储在纤维素中能量的技术,能源危机便可迎刃而解.在北京市科技俱乐部组织的活动中,我有幸与北京大学生命学院的老师交谈,并聆听纤维素技术.我了解到纤维素的降解和转化是十分关键的步骤,也是巨大的难点.纤维素犹如植物坚硬的骨架,因此它远比淀粉类物质难分解.而突破口是找到合适的能高效分解纤维素的酶.在这方面生物又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牛吃的是充满纤维素的草,却能够胜任拉车、耕田的重活.牛胃的反刍作用,其中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都是很值得我们去模拟的.我们的课外科技活动就从这里开始,从分离和改良纤维素酶基因开始.而从另一个角度,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高植物体内的纤维素含量,来提高转化效率,降低成本.天然的甜高梁、柳枝稷是目前已知的高纤维素含量植物,而通过对它们进行转基因处理,我们能从单位植株中获得更多的纤维素.
  生物能源的开发与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密不可分.北大的老师向我讲述了基因工程在培育能源植物中的作用.其中包括促进光能产物的积累,促进采收后纤维素的降解,以及要使能源植物在缺水的环境中生长,要使这些植物耐受低温、增加一年中光能转化的时间.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基因操作技术来实现.这些工作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明天要做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多学习这方面的高新技术知识.
  作为当代的青少年,我们需要放眼世界,密切关注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过去,我们曾开展节水宣传、参与植树造林,为美化环境做出贡献.而现在我们要身体力行,加入到开发、宣传新能源的行列中.比如,我们可以在实验田里学农劳动,负责原料作物的种植和养护;有组织地进行野外考察,研究各种作物的成分及价值,提供给有关部门.或者科学合理地运用已有的知识,为增强农作物的环境适应性、解决荒漠化问题积极献言献策.我们还可以在学校内做培养微生物、植物的组织培养等实验,提高对生物工程技术的认识水平;加入青少年科技俱乐部,进入科研院所,与导师合作研究相关课题.或者是在学校、社区中宣传生物能源的使用前景…… 总之,有无数活动与创意等待我们去实施.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能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还可以提高科学素养,锻炼能力!其实,我们的力量并不微小.只要我们报有一颗热爱科学的心,将热情与智慧投入其中,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而我们的家园,也必将在你我的行动中,变得越来越美丽!【培养考察报告】

培养考察报告(四):

请结合党课内容和自身思想实际,谈谈你上中级党校的收获和体会?

经过这几天在区教育党校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在许多问题的认识上都有了新的提高.
对于本次学习,我是抱着十分认真的态度来参加的,毕竟一生中这样的机会是很少的.在学习过程中,我对于每个环节都全身心的投入.听报告时,我积极思考,将自己的一些思想、观念与老师所作报告的内容相联系,看看自己对于哪些问题的认识是正确的,又有哪些思想是需要纠正、改进的,希望通过这样的思考,加深自己对党知识的认识理解.分组讨论时,我也采用的方法听取同学们的发言,同时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从中收获了不少心得.下面,我就详细的谈谈自己在本次学习中感触最深的两点体会.
  第一点是对于入党动机以及思想上入党的重新认识.
  小时候,我认为:因为中国共产党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环境,所以我长大了也要当一名党员.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确,这是作为一名党员最基本的标准.但随着我对党知识的深入学习,我渐渐认识到每位共产党员肩上责任的重大.入党动机对于每位共产党员来说都十分重要.它是复杂的心理活动与深刻的实践的表现.听了汪仕琴老师的报告后,我被那些为加入中国共产党而奋斗一生的所感动,同时也坚定了自己入党的信念.我认识到:入党动机是推动我们入党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它推动着我们每一个入党积极分子逐步向党靠拢.每位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必须认真严肃的对待自己的入党动机.而申请入党不是在为自己申请一份特权,而是在为自己申请一份崇高而又超常的责任.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用一生来实现自己对党的誓言.
  对于思想上入党,我的新体会是:对于每个人来说,形式上入党一生只有一次,而思想上入党是一生一世的.我们应该自觉主动的接受组织的教育、培养、考察,努力做到思想上入党.如今,不少人只追求形式上入党而忽视思想上入党,这是十分危险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名党员,只有思想上紧跟党的领导,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为只有思想上的坚定,才有行动上的追求.否则一些都只是空谈.
  第二点是对于新党章学习中的一点体会.
  刘宗洪老师的报告中讲到我党如今需要的是“知识性工人阶级”,要把我党与善于发展经济建设的人群联系在一起,同时要接纳“新阶层”入党.我对此十分赞同,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
  新党章指出党的性质没有变,但对于党章中工人阶级的概念却变了.传统的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主体,人数最多,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但如今的社会是知识化、信息化的社会,要发展,就要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因此,我党现在需要的是各方面的人才.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符合我党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宗旨,也能加快我党的知识化进程,使我党真正代表“知识性工人阶级”.以上海为例,上海科技重在提高科技原创力,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这无疑需要成千上万顶尖创新人才.而这些人才是否是党员,是否积极响应我党的号召对于基层党建工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新党章中首次提出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也体现了我党“与时俱进”的精神.
同样体现我党“与时俱进”的精神的便是接纳“新阶层”入党.通过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党的阶级基础虽然仍然是工人阶级,但其队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2.7亿工人中,国有企业的工人只有五千多万,而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的从业人员就有八千多万.而非公有制企业近年来正撑起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片天,且有继续增长之势.它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接纳私营主及非公有制企业员工入党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也是加强同非公有制广大职工群众的联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同时也符合“把我党与善于发展经济建设的人群联系在一起”这一原则.
  本次学习给我的体会比较理论化,而我认为行动比体会更能体现我在入党道路上的表现.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更自觉的以党员标准衡量自己,经常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从中找出不足之处.同时,我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培养成“知识性工人阶级”中的一员.高三的我虽然面对高考,但在学习之余我也会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接受党组织的考验,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培养考察报告(五):

如何写先进班集体演讲稿啊,给个提纲就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土木建筑工程系工程管理082班的***,现担任我班团支书.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先进班级”,对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关心厚爱、对各位同学和朋友的支持鼓励,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能有机会作为全院“先进班级”代表站在这里发言,我深感荣幸与自豪!因为这不仅是对我们这些“先进班级”在过去一年出色表现的肯定和奖励,更是对我们全体同学打造美好未来的鼓舞和鞭策!
  凉爽的秋风送走了夏季的燥热,大三,也就这么款款走来.蓦然回首,逝去的日子像一本厚重的木质相册,尘封着那些我们一起努力奋斗的点滴回忆.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一起翻开工程082班的记忆相册.
  第一页 中流砥柱,班风学风定方向
  在班委、团支委强有力的组织带领下,我班形成了“点点滴滴学做人,时时刻刻取进步”的优良班风!在平时的工作中,班委们分工明确,各尽其职,及时向同学们传达上级的指示,使班级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班委、团支委在讨论班级工作计划时,常常邀请部分系干、党员及普通同学列席参加,不仅做到了集思广益、民主集中,还大大加强了班级工作的透明度和同学们对班委、团支委的信任度.班委、团支委还能很好地统筹分配班级工作,这样做不仅积极调动了广大同学参与班级工作的主动性,为班级建设献计献策,更形成了“事事有人负责,人人有事可做”的良好局面.另外,我班还有多名同学在系团、学、青三大组织和党员办公室、艺术团、体育团等组织中担任学生干部,为院系的各项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与班委、团支委一道成为了班级建设强有力的保证.
  我们也始终牢记着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学习.因此,在学风建设过程中,我班更注重培养大家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的能力,为大家营造了一个健康有序的学习环境和竞争氛围,使人人都树立起了一种竞争和忧患意识,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风.昨日的耕耘,成就了今天的收获.大二学年,我班补考率为3.33%,重修率为0.56%,均为全年级最低,并且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有7人次获得院级及以上奖学金,20人次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占班级总人数的50%,29人次在院第四届大学生科技节各项活动中获奖.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时常提醒自己,一定要戒骄戒躁,继续努力!
  第二页 旗帜飘扬,党团建设创新篇
  目前,我班已有正式党员3名.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不断充实着有关党的知识,对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统一了全体团员的思想,鼓励各位团员青年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经过推优培养考察以及班级民主评议,我班已成功发展了3名正式党员、10名预备党员,另有15名积极分子和4名苗子,我们的党员队伍正在不断壮大.同时,为了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大二学年,本团支部还召开了:“让梦想插上翅膀,向顾桂萌学长学习”“学习时代楷模,弘扬英雄精神”“弘扬五四精神,勇担历史重任” 多个主题团日活动和“提高安全意识”“感恩母亲,知恩在心”“我的未来我做主——直面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就业机遇与挑战”等一系列主题班会.这些活动,不但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同学们的思想修养,而且对同学们学习先进事迹、争创先进集体和个人,树立远大的人生抱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页 凝心聚力,文体科技齐发展
  一个成功的人,不仅仅要会学习工作,更要会生活.同样,一个集体,也决不能忽视班级活动的重要性.入学以来,我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体科技活动,为增进同学们彼此间的友谊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文体方面,我班组织了多次户外活动,如烧烤、野炊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班级的品牌活动----“连心月”.“连心月”活动是召集全班同学一同为当月过生日的“寿星”庆生.这样,就算大家远离家乡,也仍然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此活动从一开始便深受大家喜爱,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一年!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我们也不忘过去,结合各种实事,适当地举行了一些意义重大的爱国活动,如前往西山烈士陵园追思悼念先烈活动,汶川大地震爆发一周年举行哀思悼念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但丰富了同学们的生活,同时也净化了大家的心灵.尤其是篮球,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精神骄傲!上一学年,我班男子篮球运动队在系第十二届“筑龙杯”男子篮球联赛中荣获亚军.因此,在对外交往上,我们选择了篮球队作为我们团支部的外交名片,以球会友,与校内各兄弟班级进行篮球友谊赛,在锻炼同学们身体的同时也扩大了我们工程082的知名度,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让同学们找到了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科技方面,我们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虽然我们专业知识积累不足,实践经验相对匮乏,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但我们还是牢牢把握住了每一次机会来努力提升自己.上一学年,在院科技节各项活动中,同学们参与热情高涨,表现积极,其中有29人次获奖.此外,在“团旗正红”团支部博客设计大赛中,我们精益求精,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最终喜获第二名,同时我们的答辩团队还被评为了“优秀答辩团队”!
  第四页 爱心奉献,志愿实践传温暖
  白朗宁曾说过:“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爱心,是黑夜里的一座灯塔,使迷失方向的航船找到停靠的港湾.”让更多的人看到光明感到温暖---这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大二学年,在院系的号召下,我班先后组织同学们参加了各式各样的志愿服务活动18项,其中不乏“2009IAC世界水上极速运动大赛”、 “2010斯坦科维奇杯”洲际篮球赛等大型赛事的志愿服务活动,每个人的年平均志愿服务时间达到了53个小时.我们在完成各项服务的过程中,虽然有汗水、有疲惫,但更多的是无尽的收获与欣慰,也终于明白了“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真意.
  大学时代的我们,即将面临社会的挑选.为了更好适应社会的发展,我班同学除了认真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外,也非常注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在今年暑假期间,我班有9名同学到相应单位进行了实习,所有同学都进行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完成了多项调查研究报告.另外一些同学还利用节假日或双休日从事各类实践活动,如家教、促销等.总之,大家都在争取更多的真实接触社会的机会,学习和积累实践经验,为今后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翻完这一页页,相信在座的各位一定对我班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样,我相信我校其它班级也正在书写着各自的辉煌!行动起来,让我们用激情装点青春,用无悔书写人生,不断迈向新的更高的目标!快乐扬帆,青春起航,我们就是那爬满篱笆的牵牛花,枝枝蔓蔓,手足相连情相切;我们就是那春天的燕子,满怀信心,用那剪刀似的尾巴去勾画更名大学的美好苍穹!
  我的发言完毕.非常感谢各位的聆听!最后,祝各位领导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各位同学心情愉快、学习进步!

培养考察报告(六):

如何培养高中数学尖子生

下面我就数学尖子生的培养粗略谈点看法.制定周密可行的复习计划和坚定的目标 高三的备考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方方面面.因此制定周密的复习计划并切实落到实处是十分重要了.我校每年高考复习一开始就结合该届的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和目标有了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在高三一年备考的三轮复习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作了很详细的时间要求、达成目标、作业布置和检测等.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执行,并根据自己所教班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完善.这样一来,学生就感到整个复习是有计划的、系统的,更能激发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使他们更能坚信自己的目标和更坚决的完成自己的计划.二、认真总结分析,发现存在问题 我是高三才教陈泽锦同学的,我对她开始的几次作业和考试卷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发现她选择和填空题的失分往往是自己粗心造成的,而解答题的思路是正确的,只是速度慢和记错公式而导致丢分.针对这种情况我与她进一步分析,把丢分原因分为审错题、运算错、记错公式和写错答案,并帮她认真分析犯这些错误的原因和研究如何改正的方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在高三第二个学期,她的数学成绩就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解答题方面,速度和准确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三、建立全面的知识点网络 高中数学的知识点很多,各知识点之间又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要全面掌握高中的所有知识,必需对各知识点进行网络化.这样在数学题时,就能联想到这道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就可以以此为线索对症下药,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并迅速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解题速度,节约不少时间,另一方面做题的正确率很高,提高了解题命中率.经过这三方面工作,学生自己对所学知识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对数学的惧怕也就更少了,就能更自觉更主动的去完成各轮的复习.四、培养数学学习的严谨思维 高中数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再加上所教的班的学生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要面对大部分的学生来授课.这样尖子生要步入更高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课内的积极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因此,允许优生脱离老师讲课进程,去思考更有趣而困难的问题.让尖子生掌握一些要求较高适合自己进一步学习的学习方法.另外,让尖子生对数学学习的基本思维方法有一个高层次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学习的基本思维方法有6对12个:观察与实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与分类;一般化与特殊化;类比与归纳.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还有3对思维方法:转换与灵活;过渡与简缩;条理化与系统化.让他们在解答数学问题过程中,能够自如地应用这些思维方法,从而使他们对数学有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五、建立解题方法与思路档案 在高考数学的解题过程中适当的方法与思路是很最要的,而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掌握最不好的往往就是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因此指导学生如何对那么多的思路与方法加以归纳和总结.如:高考常考的最值问题,那就要加以总结和区分好函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向量、绝对值等的最值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并对一些类似问题的解法加以归类总结,以利于停课复习时能用更少的时间来掌握更多的知识.六、建立完善的错题集 除了典型例题,还需要重视自己出错的题目,错题集是许多成绩好的学生必备的.错题大约可以分两种:一种是自己根本不会做,因为太难了,没有思路;另一种是自己会做,因为粗心而做错.我觉得,最有价值的错题是第二类.因为粗心也有许多种,我们也要分析它.第一,看错题目.是看错数字还是理解错题意?为什么会看错题?怎么样误解了题意?以后会不会犯同样的错?第二,切入点、思路出错,这样的思维解法根本不适合这类题目.第三,计算错误.为什么会算错?有没有方法杜绝?怎样才能真正做到细心?其实在高考中,很多题目学生都会做,因此最终的竞争,还是在于你究竟能做对多少.尖子生的培养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要一步一个脚印的来进行,要很好的处理各种关系,真正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合理引导,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培养考察报告(七):

党发展对象政审材料中 "直系亲属和与本人关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情况" 要怎么写这一栏
请举例说明

  你所说的就是政审综合材料,不一定说非要写满两页纸.以下供参考
  关于×××同志的政审综合报告
  ×××,男,汉族,××省××市人,生于××××年×月×日;家庭出身xx,本人成分学生;文化程度xx;××××年×月参加工作;××××年×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现任××××.
  一、 本人简历
  ××××年×月—××××年×月 ×××小学读书
  ××××年×月—××××年×月 ×××中学读书
  ××××年×月—××××年×月 ×××大学读书
  ××××年×月—现在 xxxx
  二、直系亲属及联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
  通过同本人谈话,查阅有关档案材料,找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其直系亲属及联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是清楚的.
  父亲:×××,×××(单位)干部 退休,中共党员,无政治历史问题;
  母亲:×××,×××(党委)工人退休,群众,无政治历史问题;
  三、本人政治历史情况
  ×××同志,无政治历史问题.“文革”期间尚未成年,故不予审查.在一九8九年的政治风--波中,×××同志坚守工作岗位,没有参与任何不良活动,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了高度一致.在对待“法9轮9功”问题上,×××同志完全拥护党中央的政治决定,自觉与“法9轮功”邪9教组织划清界限,做到不信、不练、不传,同时积极开展反对“法9轮功”邪教的斗争.
  四、本人现实表现情况
  ×××同志在学习期间,热爱劳动,团结群众,无不良行为和反映.思想积极要求进步,靠近党组织,于xxxx年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以后能经常找党员同志征求意见,并多次向党组织写思想汇报.经过党组织多年培养、教育和考察,认为×××同志对党的认识明确,入党动机端正,能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愿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早日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他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学习工作中服从分配,遵章守纪,不怕苦和累,进步较快.
  不足之处:xxxxx.
  中共××××支部委员会(盖章)
  党支部书记:签名(盖章)
  ××××年×月×日

培养考察报告(八):

我们做了一个课题,要写开题报告,怎么写?【培养考察报告】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
七、课题的经费估算.
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培养考察报告(九):

印度人口的年龄结构是什么

  比中国好,年轻人口多,不是说这低端制造业要转到印度吗?
  作为世界人口第一、第二大国的中国和印度,由于在世界经济发展竞争中一直处于领跑地位和迅猛发展阶段,所以,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世界关注.随着这两个亚洲人口大国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中国、印度以及整个亚洲对世界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无怪乎人们称21世纪为亚洲的世纪.中印两国作为人口最多的两个发展中国家,有着相似的国情和相似的发展目标,两国既是友好邻邦,也是竞争对手.本文从人口学的视角,从人口要素和发展实力方面比较中印两国未来发展的竞争潜力,希望这种比较能对我们思考远期人口发展战略有意义.
  一、中印人口现状与变化趋势比较
  1.人口现状比较
  1)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
  20世纪中叶世界第二次大战以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纷纷摆脱了旧的殖民统治,建立了新的国家.20世纪40年代末期,同为世界人口大国的印度和中国都先后成立了新的政府,迎来了百废待举的建设新时期.在20世纪50年代,中印两国人口变动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上是在一个起点上(见表1).由于中印两国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社会经济基础和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所以,影响人口变动的因素也不尽相同.可以看到,中国人口死亡率如果除去非正常时期,20世纪60、70年代就已经降到了很低的水平,远低于印度的同期水平.印度死亡率变化比较平稳,渐次下降,进入21世纪粗死亡率水平才接近中国.中国人口的出生率从20世纪60年代已经有所回落,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由于实施了全国范围的计划生育政策,所以,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而同期虽然印度政府早在1947年就提出了控制人口的思想,也提倡家庭计划,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叶有过全民计划生育运动,但出生率变化甚微,人口出生率仍高达38‰,高出中国同期水平近10个千分点.20世纪80、90年代,中印两国的出生率水平差距更大,均有10个以上千分点的差距.进入21世纪,两国出生率水平的差距开始缩小.实际上,中国印度人口出生率的变化都有着政府干预的痕迹,不过,中国更多的是政府有所为的影响,而印度则更多的政府无作为的影响.
  对于两个人口大国来说,迁移因素影响较小,因此,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就直接影响着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可以看到,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期,虽然,中印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轨迹有很大不同,但增长率的幅度却有很大的相似性.中国人口由于死亡率下降幅度快于出生率,所以,人口增长逐步加速,到20世纪70年代,平均人口增长率达到了历史上最高;印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虽然比较缓慢,但比较同步,所以,人口增长率也保持较高的水平上.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印人口平均增长率差距不超过2个千分点.但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中印两国的人口增长率开始分道扬镳,进入20世纪80年代,印度人口增长率高出中国7个千分点,进入90年代,差距进一步扩大,印度人口年均增长率高出中国8个多千分点,进入新世纪,人口增长率的差距有所回落,但也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资料来源:UN,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 2002Revision ),New York,2003.
  2)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
  人口出生死亡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口数量的变化,1950年,中国人口总量为5.55亿,印度为3.58亿,中国比印度人口多近2亿人.由于人口基础较大,即便是中国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低于印度,但在绝对增长量上高于印度.从1950年到1980年,中印两国人口总量之差都在增加,最高值达3亿多.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口增加的惯性减弱,而印度人口仍旧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印度人口总量增加快于中国,中印人口总量差值开始缩小.
  人口数量随着出生宰、死亡率变化而变化的同时,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从各个年龄组人口的比例变化来看,中印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有较大的差别.从老年人口即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变化来看,中国人口从1950年到1970年,该比例先增后降.从1970年起,老年人口比重逐步上升.少年儿童人口的比例从1950年起,一直在上升,直到20世纪7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后才逐步降低.显然,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点与中国人口出生死亡的变化特点是直接密切相关的.印度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相对比较平稳.从1950年起,老年人口的比重一直较为平缓地上升,没有波动,与中国波动变化的特点形成对比.少年儿童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到1980年,印度少年儿童人口的比例超过了40%,这样的高比例直接与人口的高出生率有关.随着出生率缓慢下降,少年儿童人口的比例逐步下降.不过,到2000年,印度少年儿童人口的比例高出中国近10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比例印度则低于中国近2个百分点.
  2.人口数量与结构变化趋势
  1)人口数量变化趋势
  由于中印两国社会经济基础、文化传统、人口政策以及人口现状不同,未来中印两国的人口变动趋势也不尽相同.从联合国人口中方案的预测来看,中国人口的生育水平将继续保持较低的出生率和较低的死亡水平.不过,由于人口迅速老化,粗死亡率将会不断升高,2030年左右,中国人口将会出现负增长.如果是按低方案预测,中国人口的负增长将会提前至2020年左右.印度人口的出生死亡变化比较平缓稳定,生育水平继续稳步下降,到2040年以后,印中人口的出生率水平接近,但仍高于中国2个多千分点.2030年以后,印度人口粗死亡率也会像其他人口老化国家一样不断回升.不过,21世纪上半叶,印度不会出现人口负增长.
  未来人口出生、死亡的水平不同,直接影响到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的变化.目前中国人口的生育水平已经降至更替水平以下,但由于人口惯性的作用,总人口还将继续增加一段时间.在联合国中方案条件下,中国人口总量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约14.5亿,然后,人口开始下降出现负增长.如果按照联合国低方案,中国人口总量将可能在2020年左右达到峰值13.5亿并随后开始负增长.较之中方案,低方案人口下降幅度更大、速度更快.印度人口总量变化则是另一幅图景,由于印度的生育水平至少在2l世纪前30、40年仍旧保持在更替水平之上,所以,人口总量的增加不是惯性增长而是自然增长,2050年,印度人口总量将超过15亿.中印两国人口总量的不同变化趋势,将导致中印人口大国地位的变化.2040年左右,印度总人口将首次超过中国而成为世界上的人口第一大国,到2050年,印度人口将比中国多1.4亿左右.如果按低方案计算,印度则将在2030年左右超过中国,2050年,印度人口将比中国人口多4亿左右(见表2).
  2)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
  在未来50年里,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将急剧地老化,但各个时期的人口老化速度有很大的不同.按联合国中方案预测,在未来的50年间,中国的人口老化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0-2020年,是较缓慢老化期.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的比例从6.9%上升到11.5%,20年的时间仅上升4.6个百分点.第二阶段为2020-2040年,是快速老化期.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的比重将从11.5%快速攀升到21.4%,20年的时间将上升近10个百分点,老年人口的比例第一次超过少年儿童人口的比重,将首次出现人口倒金字塔现象.第三阶段为2040-2050年,是高峰平台期.这一阶段将是中国人口老化的严重阶段,但人口老化速度放缓.如按联合国低方案的结果(见表3),中国人口老化速度将会更快,老年人口比重将会更高.在未来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大致也分三个阶段:2000年至2028年平缓加速增长阶段,老年人口将从不到1亿增加并超过2亿,平均每年增加400万;2028年至2038年是急速增加阶段,老年人将由2亿增加到并超过3亿,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2038年至2050年是第三个阶段,基本平稳阶段,老年人由3亿增加到3.32亿人,平均每年增加260多万.中国老年人口这种变化特征除了老年人口的死亡率变化外,主要是同批人效应的结果,与现行和未来至少50年的生育率高低无关.如2028至2038年出现的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实际上是1963年至1973年出生高峰的人口进入老年期.
  在未来50年,印度人口也在不断老化,但印度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将相对平缓.2020年左右,印度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超过7%,进入老年社会的行列,较之中国足足晚20年.2020年以后,印度人口老龄化会略微加速,2050年左右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才超过14%.到2050年,印度少年儿童人口的比例仍高于老年人口的比例,仍不会出现人口倒金字塔现象.可以看出,印度人口老化并不像中国那样表现为一个急剧变化的过程,而基本上是一个渐变的平缓过程,也没有历史上人口大波动的痕迹.在未来老年人口数量的变化上,印度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基本上是均匀加速的过程.21世纪头10年,印度6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以每年约170万速度递增;2010年至2020年,老年人口增速加快,平均每年260万递增;2030年以后,印度老年人口数量增加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平均每年老年人口增加400万以上.根据联合国中方案的预测,在21世纪30年代后期,印度总人口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但就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来说,中国依旧是世界第一.200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印度多出0.37亿;2020年,两国老年人口之差为0.74亿;2050年,中国老年人比印度多近1亿人.
  二、中印人口实力要素比较
  1.人口劳动力资源比较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取决于多方面的要素,不仅与物资资源是否丰厚、自然环境是否优越、资本是否充足、科技是否进步有关,在很大的程度上,更与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开发程度有关,与经济可持续增长有关.
  从中印两国人口实力比较上讲,我们首先关注的是两国的劳动力资源,即狭义的人力资本.就目前而言,中国是人口第一大国,也是劳动力资源第一大国.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见表4),200O年中国15-64岁劳动力年龄人口高达8.7亿人,并将继续增长.中国劳动力人口的高峰年大致在2020左右,届时劳动力人口将达到9.9亿左右.随后,中国劳动力年龄人口将会持续下降.2050年,按中方案预测,中国劳动力年龄人口降至8.5亿,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如果按照低方案预测,中国劳动力年龄人口将从2020年的峰值9.8亿迅速降至到2050年的6.7亿.印度劳动力年龄人口的变化与中国完全不同,劳动力资源将持续增长,将由2000年的6.2亿增加到2020年的8.8亿,2050年的10亿以上.印度劳动力年龄人口将在2030左右超过中国,成为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到2050年,印度劳动力年龄人口将比中国的中方案结果多1.7亿人,比低方案多3.3亿人.从劳动力年龄人口内部来看,中国15-24岁的年轻劳动力年龄人口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在下降,从2000年的23%降至2050年的18%;如果是低方案,2050年将会降至14%.印度年轻劳动力年龄人口的比例也会下降,但由于高于中国的生育率水平,所以后续的年轻劳动力人口储备要比中国丰厚,15-24岁的年轻劳动力人口总量将在2010年超过中国,位居第一.
  人口劳动力资源比较的另一个重要视角是考察劳动力年龄人口与非劳动力年龄人口的比例关系变化,即人口抚养比关系的变化.这里我们侧重考察中印两国老年人口比例变化从而导致老年抚养比的变化.随着中印两国的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老年人口的抚养比也会快速上升.从联合国中方案的预测结果看,中国老年抚养比2010年超过10%,2030年超过20%,2040年超过30%,到2050年老年抚养比将上升到38%.也就说,从理论上讲每百名劳动力要赡养38名65岁及以上的老人;如果按低方案预测,中国老年抚养比增速更快,2050年,老年抚养比将达到46%.目前,我国是10劳动者赡养1个65岁及以上的老人,2030年将会是4劳动力赡养1个老年人,到2050年,就剩下不足3个劳动力赡养1个老年者,显然劳动力年龄人口的养老负担不断加重.印度由于人口也在老化,因此,老年抚养比也会在未来不断上升,但是,与中国相比,印度人口的老年抚养系数变化较慢.由于中国老年抚养比上升速度快于印度,所以中印两国的老年抚养比之差在扩大.如2000年,印度老年抚养比为8%,与中国差不到2个百分点;2030年,印度比中国的老年抚养比低10个百分点;2050年,中印两国老年抚养比进一步扩大到16个百分点.如果与中国的低方案相比较,差值更大,也即中国老年人口的抚养负担比印度更重.从劳动者赡养老人的关系看,印度2000年是12个劳动力赡养1个老年者;2020年,是9个劳动者赡养1个老年者;2050年是将近5个劳动者赡养1个老年人,社会劳动者的养老的负担虽然也在加重,但还是比中国的情景要乐观.
  从人口的总抚养比的变化趋势看,中印两国变化差异很大.虽然两国的老年抚养比都在上升,但少年儿童抚养比下降速度不同,所以,抚养比的总体变化趋势也不同.我们看到,中国人口的总抚养比由2000年到2010年,继续下降并降到历史最低点,不足40%,即劳动力年龄人口为100,被抚养人口即非劳动力年龄人口为40;2010年以后,中国人口的总抚养比显著持续上升,2050年总抚养比将上升到64%.如果按照低方案,总抚养比会下降的更低,但回升也更快,2050年总抚养比与中方案基本相同.印度人口的总抚养比变化比较平缓,目前,印度人口总抚养比大大高于中国,为64%,高出中国18%.其后,印度的总抚养比逐年下降,直到2040年的最低点47%,然后,平缓上升.对比中印两国的总抚养比变化,可以看出,中国是大起大落,而印度是持续平缓;中国还有为时不多的抚养比低谷黄金期,而印度则正在步入低谷的黄金期,虽然,谷底不如中国低,但周期比中国长.
  2.劳动力资源变化与经济可持续增长
  中印两国劳动力人口数量与结构的这种变化会怎样影响本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呢?这是我们在中印人口实力比较中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关于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争论自马尔萨斯1798年发表人口论以来一直没有停息.20世纪90年代末哈佛大学两位教授David E.Bloom 和Jeffrey G.Williamson以东亚人口和经济发展为例(Bloom &Williamson,1997),从人口变迁的历史角度充分论证了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本结论是:在人口转变初期,由于死亡率下降而生育率保持不变,因此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人口快速增长使人口年龄结构即劳动力人口与非劳动力人口之比下降、抚养负担加重,因而不利于经济增长;在人口转变的第二个阶段即生育率开始下降进入生育率转变时期,人口数量增长减缓,人口结构的变化即劳动力人口与非劳动力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的变化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即人口红利(Demographygift)阶段;当生育率下降到与死亡率水平相当,人口趋于稳定、趋于静止,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都趋于常量,趋于不再变化,因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趋于中性.所以,在人口转变过程中,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即劳动力人口与被抚养人口的比例变化)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并且在转变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影响作用.可见,单纯地考察人口数量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际上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未触及到两者的本质关系,这也就是为什么人口经济学上一直存在人口数量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争论的缘故.实际上,只有考察人口数量内部的结构变化(即劳动力人口与非劳动力人口的比例)才能得出对经济发展的有利或不利的结论.
  依据上述人口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关系、以及中印未来人口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目前中国无论是在劳动力资源上,还是在年龄结构上,都较印度更有优势,劳动力年龄人口数量多,而且劳动力年龄人口的负担较轻.中国这种优势还可持续10、20年,随后,这种优势渐次减弱.印度人口年龄结构正朝着有利于经济可持续的方向变化,即劳动力年龄人口与非劳动力年龄人口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并在2030年左右这种劳动力年龄结构优势将超过中国,并将继续保持优势.从中期或更长远的视角看,仅就人口这一个方面,印度人口对经济可持续增长,较之中国更具有潜力.值得注意的是,依据联合国中低方案两个方案,中国劳动力年龄人口的比重变化趋势相差不大,甚至低方案的劳动力年龄人口的总负担还比较低,似乎还更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事实上,在低方案中,总抚养比是由较高的老年抚养比和较低的少儿抚养比构成.从现有的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较高的老年人口抚养比,不仅使国家养老金迅速膨胀,也使国家医疗卫生费用的支出大大增加.一种过度老化的人口年龄结构会严重地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后劲,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单单从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变动趋势讲,中印两国相比,中国将处于潜在的劣势中,而如果选择低方案,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将会失去竞争的潜力.正如近期美国报刊指出:由于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中国在大约20年内也将很快面临老龄化问题.但目前,在印度近10亿的人口中,有一半人年龄在15岁以下,而且印度也不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因此,从长远看,21世纪很可能变成印度的世纪[1]
  3.人口素质比较
  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舒尔茨、贝克尔发展了人力资本的经济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指出,人口教育的投入和健康的投入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有着越来越明显效用.21世纪是信息社会、知识社会.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家、地区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和科学技术的竞争,一个国家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增长越来越依靠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投入.因此,人口素质、人力资本对一个国家来说是最至关重要的.中印两个人口大国,未来在人力资本和科学技术潜力上也会是强劲的竞争对手.我们不妨比较一下两国的人口素质以及科技投入.
  从总体水平上看,中国人口素质无论是健康素质还是教育素质,都高于印度人口.表5显示,21世纪初,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已经越过70岁,而印度仅为63岁;另一项妇幼健康以及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婴儿死亡率,中国已经降至30‰,而印度是中国的2倍;中国营养不良人口的比重为9%,远低于印度24%的水平;中国每10万人拥有167名医生,而印度仅有43,中国的医疗条件优于印度.无论是国民的身体健康素质,还是卫生医疗条件,中国在发展中国家,都是名列前茅的.人口的文化教育水平是人口素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可以看到,相比印度,中国的教育素质较高,成人识字率为86%,明显鬲于印度58%的水平;中国的小学、中学和大学综合毛入学率为64%,也高于印度的水平.不过,从国家公共教育支出上看,中国教育支出仅占GDP 的2%,而印度占4%.实际上,中国教育支出的比重一直很低,甚至还有下降,1990年,教育支出占GDP 的比重为2.3%,而1998-2000年,降到了2.1%;印度正相反,公共教育支出的比重在提高.当然,总体而言,中国人口素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印度,人类发展指数也可以说明这一点.2001年,中国人类发展指数(HDI )为104位,而印度为127位.
  4.印度新经济发展的潜力优势
  目前印度人口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约占世界人口的16%,并将在2030年左右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将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更为重要的是,1947年印度独立以后,历届印度政府都十分重视科教人才的培养.当年尼赫鲁总理就曾指出,印度要获得真正的独立和振兴,就必须加紧人才培养,必须依托高科技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印度就仿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模式,投入巨资在全国陆续建起了6个印度理工学院.由于政府对科教事业和人才培养前后一贯的重视,如教育经费投入比重始终名列发展中国家前茅,所以,印度拥有世界上第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在校大学生总人数比中国还多,科技人员的总数仅次于美国,占全球第二.目前,在美国硅谷和华盛顿地区的信息技术人员中,有40%是印度人或印侨.虽然,从上述人口素质对比指标上看,印度落后于中国,但是,印度国内外都有着丰富的技术人才储备,有着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随着这种优势的不断释放,毫无疑问会对印度经济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事实上,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其一贯的重视科教人才培养的政策终于结出正果.在人才密集的计算机软件业的带动下,印度新经济产业如信息产业近10年来迅猛发展.印度迅速崛起的新经济产业已成为推动印度经济近年快速增长的巨大动力.目前印度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开发大国.根据印度《商业标准报》2000年公布的印度大公司的排名显示,近年来新经济产业,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在印度经济结构中占有突出的地位.1997年,印度50家最大公司中没有一家属于信息技术产业,1999年有3家信息产业公司进入印度10大公司之列.显然,信息技术产业的繁荣给印度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积极的影响,信息技术革命给印度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财富.不少专家学者都认为,印度具有成为今后半个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典型之一的发展潜力.
  资料来源:2003年人类发展报告[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三、小结
  从上述人口实力比较中不难发现,就近10年、20年而言,中国无论是在劳动力人口数量、劳动力人口总抚养比结构,还是人口健康、文化素质等方面,都明显地优于印度人口;但是从今后30年、50年长期来看,由于中国人口变化剧烈,印度将会在劳动力人口数量资源上超过中国;将会在劳动力人口总抚养比特别是老年抚养比结构上优于中国;在科技人才投入和储备上胜过中国.所以,就长期而言,仅从人口要素的视角出发,印度人口实力将会毫无疑问地超过中国,也就是从这个意义上,不少国外学者认为21世纪中叶应该是印度的世纪.中印两国同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具有不少人口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共同的与人口相关的生存发展问题.如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就业、失业等问题;与生态环境有关的水土流失、荒漠化,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与经济迅猛增长的石油、煤炭等能源短缺问题.在当今和未来,中国不仅需要逐步解决这些与人口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还需要审慎考量远期的人口发展战略

培养考察报告(十):

如何培养缜密思维

1.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考察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主要标志.恩格斯把思维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的一切创造性活动都与思维力有关.人类的进步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的思维的进步.
  一个人能否成才,最关键的还是在于从小能否进行有效的思维力的锻炼.纵观世界上那些有杰出贡献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思维力异常敏捷.发明大王爱迪生从小就是个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孩子.可以这样说,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思维都如灵魂般重要.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思维活动基础上的,没有思维活动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也就更谈不上什么智力活动了.不仅如此,大脑思维的简单与复杂直接决定着一个人智力的高低,一个没有良好思维素质的人,他的智力开发水平也不会太高.

 2.提高思维力(思维训练)的基本理论

  (1)思维训练的广与狭
  从广义上来看,它普遍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从一生下来就在接受着各种各样的思维训练,不论是母亲教孩子学吃饭走路,还是老师教学生写字画画;不论是接受某种观念,还是养成某种习惯,从本质上说都是一种头脑的思维训练.
  从狭义上讲,思维训练则指的是专类思维训练,确切地是指一种高级的思维训练.
  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说,广义的思维训练是孩子在母亲的帮助下学会涂鸦乱抹,而狭义的思维训练是学生在大师指导下学习绘画创作.两者的本质虽然相同,但层次却有很大差别.
  (2)思维训练的虚与实
  许多人在初识思维训练的时候,都觉得训练思维很“虚”,既不像绘画打字那样有实用价值,又不像学习数学语文那样有可见的知识积累.如果我们因为思维看不见摸不着而将它视为虚,将思维训练视为无用,那就错了.
  思维训练看似很虚,却是实实在在的.从用途上来讲,任何实用技能训练归根到底都是思维的训练,绘画本身是实的,但如果不掌握绘画的技法和艺术的创作规律等虚的东西,就不可能画出好作品.而学习和消化这些技法和规律,实际上是在接受一种绘画思维训练.从层次上来看,越是智能水平高的训练,就越是呈现出虚多实少的特征,社会越发展,越需要人们的抽象思维发达.
  (3)思维训练的源与流
  思维训练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也最有效的智力开发方法,不过它并不是现代独有的专利,目前的思维训练是建立在最新的思维科学成果和古代的头脑训练术基础上的.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就创造了有名的“头脑助产术”.
  现代社会,思维训练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其中商业因素的推动功不可没.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公司一般都比较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尤其是创造思维的培训几乎是总经理与高级主管们的必修课,因为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切实感受到接受过思维培训和没有接受过思维培训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3.提高思维力要遵循的原理
  (1)简单与复杂从多角度、多层次、多种方式去分析问题(即使是简单的小问题)的思维叫做复杂的思维模式.只能从一个角度、一个层次、一种方式去看问题的思维叫做简单模式.
  思维训练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找到答案,而是要使思维模式由简单向复杂转化,即培养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式看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复杂的思维模式可以使我们在遇到复杂问题时能简便快捷地有效处理.能以小见大,从简单中看出复杂,从司空见惯中发现规律,看到真谛.达到这种水平的思维能力才算是一流敏锐的头脑.
  思维训练题的简单与复杂并不是训练的关键,关键在于大脑的思维模式是复杂的模式还是简单的模式.所以在思维训练中,我们要仔细区别思维模式的简单与复杂和思维训练题的简单与复杂.如果不进行这种有效的训练,即使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人,也会出现用简单的思维模式,去分析处理解决复杂的问题的情况.
  (2)低级与高级
  高级思维与低级思维是层次上的不同,具有相对性的特点.
  思维的高级与低级主要体现在采用何种思维方式.比较而言,抽象思维方式比形象思维方式高级,创造性思维方式比模仿性思维方式高级,立体思维方式比平面思维方式高级,横向思维方式比纵向思维方式高级等等.
  在思维训练过程中应该辩证地看待低级思维方式与高级思维方式的关系.不能因为追求高级思维方式而抛弃低级思维方式.因为低级思维方式是高级思维方式的基础,高级思维方式是低级思维方式的发展.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为了达到高级思维方式而跨越低级思维方式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
  在思维训练过程中,应该让思维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低级思维方式的训练有助于拓宽夯实根基,为思维向高层次发展创造条件.而高级思维方式有利于迅速提高思维的层次,开阔眼界.只有进行两者之间的依次训练和交叉训练,才能在思维训练中握准尺度,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3)过程与结果
  人们往往会出现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的思维倾向.但在思维训练中要关注的重点却是思维的过程.
  一般的学校教育,通常采用两种教学方式,一类教学方式是把问题的结果直接告诉学生,另一种方式是把获得结果的过程传授给学生.前一种方式很省事,但对学生并无好处,后一种方式很麻烦,学生却可以受益终生.
  当然,并不是说思维训练就不应该注重结果,这里强调过程是为了使接受训练的人学会更准确地观察问题,更高效地分析问题,更科学地解决问题.训练的目的不是只满足于获得一个答案.答案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如何去找答案才是最重要的.
(4)方法与训练
  思维方法是人们从无数次思维活动的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怎样提高思维智能的思维方法,例如形象记忆法可以提高记忆力,联想创造法可以提高创造力等等;另一类是怎样科学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例如辩证思维法、逻辑思维法、逆向思维法以及系统思维法等等.
在思维训练过程中,大量的训练是重要的,科学的方法也是重要的.不重视方法的学习,大量的训练只会是低水平的重复,劳而无功.不加强训练,学到的方法就转化不成技能,没有实用价值.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技能的训练是两个过程,不能相互替代.厚此薄彼或缺少其中任何一环,都不能算是科学的思维训练.
  (5)定型与活化
  思维定型或形成思维定势是思维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能避免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我们的大脑不能有意识地塑造高效的正确的思维模式,任其自由发展,则有可能形成低劣的、错误的思维模式.思维定型或形成思维定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形成错误的思维模式或形成低劣的思维定势.
  在思维训练中让思维定型不仅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让思维定型和塑造什么类型的思维模式,才能使头脑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智力潜能.知识教育最关心的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把知识的系统学习当作教育的核心任务.这样容易使思维畸形发展定型.而思维教育是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放在教育的中心位置.
  思维训练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思维模式生成训练,它还包括思维活化和思维创新等训练.从某种程度上讲,所有的思维定势都对头脑具有一定的束缚作用,而要想已定型的思维模式改变更是困难重重.思维活化训练就是为了使思维摆脱定势的束缚,超越固定模式的局限而设计的训练.这种训练能把思维从无意识的被束缚的“睡态”中唤醒,超越旧的思维层面,从更高的位置俯视自己的思维活动,这时所有的思维定势和模式都成了思维的工具.
  (6)潜能与技能
  思维训练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开发个人的智力潜能.天赋只是一种潜能,只有经过长期的技能训练才能将它转化为现实的能力.
  思维训练的核心是把大脑的思维当作一种技能来进行训练,就像是训练绘画技能和运动技能一样.思维的本能不等于思维的能力,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反复的技能性训练的结果,必须把思维视为一种技能反复训练.把思维当作一种技能来训练是对智力的一种专业化要求.
  思维技能的核心训练主要分两部分,一是根据问题的类型、难易、繁简,训练把思维方法转化为现实的能力.二是训练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考察报告

http://m.zhuodaoren.com/fanwen865484/

推荐访问:支部培养考察报告 党员培养考察报告

各类报告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培养考察情况 下一篇:培养联系人培养考察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