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资助贫困学生事迹

2018-08-31 征文 阅读:

国家资助贫困学生事迹(共9篇)

国家资助贫困学生事迹(一):

国家资助,助我成长作文,要4000多字,要求体现家庭困难学生在国家资助政策的支持下,不畏困难、积极进...
国家资助,助我成长作文,要4000多字,要求体现家庭困难学生在国家资助政策的支持下,不畏困难、积极进取、奋发学习,自立自强,诚信感恩,内容充实,形式新颖,感情真挚

国家资助,助我成长(成才)
落叶飞扬的乐章,是树木对大地滋养的感恩;思缕飘荡的晴空,是白云对蓝天哺育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么多彩的世界,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题记
  漫长的求学之路犹如漫漫长夜,虽算不上非常艰苦,但迫于家中的窘况,仍饱含了许许多多的辛酸.一路跌碰地走着,一路坚持.让我看到了我的世界也有了美丽的色彩.是这笔助学金,它真正震撼了我的心灵,改变了我的价值观,知道了生活并不是没有希望,知道了这个社会充满了爱.是这笔助学金,让我有了追逐梦想的机会,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并且带着一份坚持的关爱一直走下去.
  在这一年的学习中,虽然我走得很艰辛,哭过,笑过,迷惘过,但是我却没放弃过,我知道,无论怎么样,都会有你们在我身边,有您们这些的亲人远在成都默默的看着我,给我加油,给我力量,每每当我想到这时,我都回觉得自己有无限的勇气的意志,所以路我走的歪扭,但我走得充实和精彩
  都说笨鸟先飞,勤能使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些能鼓励自己的话常常做为我生活的激励语.指缝总是太宽,时间却老是太瘦,一分一秒的消失就再也见不到.我们步步追着时代跟来,有时候盲目的太快了以至于灵魂都跟不上了,忘了最开始的目的.不要落了自己的本根,在停下来的时候好好的去整理整理,满怀感恩.我是90后,而90后确实茫茫人海.可能无法去代表什么,但我会努力去积累.,就是给我前行的信心与勇气,就是选择相信我给了我太阳.一年多的高中生活教我学会了许多,我学会了面对,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坚强,更学会了感恩.
  有了助学金的相伴,我前行的道路更加宽广,我的心灵不再寂寞与无助.我相信,平凡的我因为有了感恩的心而不在平凡.我要用我的实际行动去表达我的感激,用我的真情去回报社会,用我的奋斗去担起我肩上的那份责任.作为承载未来和向往明天的学生,我应当秉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宝贵精神,以顽强的斗志,务实的行动书写合格的青春答卷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虽然我无法选择出生,但是我们能选择改变自己的命运.国家助学政策为我们插上了理想的翅膀,使我们能更顺利的成才、成长.祖国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们,让我有了今天.做为一名高中生的我,愿为祖国贡献光和热,这是我的承诺.我的未来不是梦,我有勇气和自信走好未来的路,我会用青春的激情和毅力创造更加炫丽的明天.
  人生中总是不能避免沧桑,但爱心总能给荒芜的沙漠播下新的希望;生活中总是不能一帆风顺,但爱心总能给失落的心灵以坚强的力量.也许只需一滴水,饥俄的树苗就不在枯萎;也许只需一丝暖,受伤的翅膀就偏偏高飞.因为有人伸出双手,多少无望的眼睛从此看到辉煌;因为有人敞开胸怀,多少无助的心灵从此告别悲伤;因为有人献出一份爱,共同托起满天星斗,无望的眼睛从此看到光辉,无助的心灵从此告别伤悲!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飘荡,绘画出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能让我们懂得珍惜生命的真谛.
  现在我还是一名学生,我深知学生感恩国家和父母最好的方法就是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只有具备知识和技能,才能为建设祖国贡献更大的力量.也许,前方还有许多困难在等着我,但我的心却异常坚定,是国家的资助政策和学校的关怀,给了我力量去战胜人生的挫折.我要回报的不仅仅是父母,还有关心我的学校和老师,更有让我重新点燃心中理想的党和国家!

国家资助贫困学生事迹(二):

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资助贫困学生”的政策,其中包括向经济困难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实施,校需要调查生家庭情况.以下是某市城郊一中甲、乙两个班调查结果,整理成表(一)和图(一):

表(一)

农村户口 城镇户口(非低保) 城镇低保 总人数
甲班(人) 20 5 50
乙班(人) 28 22 4
(1)将表(一)和图(一)中的空缺部分补全.
(2)现要预定2012年下学期的教科书,全额100元.若农村户口学生可全免,城镇低保的学生可减免
3
4

(1)补充后的图如下:


(2)乙班应交费:28×100+4×100×(1-

3
4
)=2900元;
甲班受到国家资助教科书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25+5
50
×100%=60%;

(3)抽签的可能为:

甲班比乙班大的概率为
6
12
=
1
2

故游戏公平.【国家资助贫困学生事迹】

国家资助贫困学生事迹(三):

原湖南怀化学院学生,现中南大学学生洪战辉,在家庭屡遭变故、生活艰辛的情况下,12年来克服种种困难,不但自己考上大学,还靠打零工赚钱供“捡来”的妹妹读书。他顽强地学习和生活,真诚地关爱社会和呵护家人,自立自强,勇于进取,先后获得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2007年9月,他又被表彰为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为资助贫困学生,他在学校和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了教育助学责任基金。为推动青少年思想教育,他应邀在全国各地作了150多场励志报告,并欣然出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青少年生命教育爱心大使”。他还多次到湖南、河南等地贫困山区与困难学生交流,捐赠学习用品。他说:“我要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关于他的书籍出版了6本,其中《中国男孩洪战辉》发行250多万册。
(1)结合洪战辉的事迹说明公民享有受教育权利的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是怎样不辜负党和国家的希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教育能为人一生的幸福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公民只有通过接受教育才能增长才干,丰富和完善自己;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享受现代文明。洪战辉自立自强,通过接受教育考上大学,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和命运。
②教育决定着国家的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接受教育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洪战辉通过接受教育考上大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真诚地关爱社会和呵护家人。
(2)转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从实际出发,勤奋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勤学好问、严格执行学习计划、认真思考、劳逸结合等。

国家资助贫困学生事迹(四):

(1)甲班农村户口的人数为50-20-5=25人;乙班的总人数为28+22+4=54人,
补充后的图表如下:

类型
班级
城镇户口
(非低保)
农村
户口
城镇
低保
总人数
甲班/人 20 25 5 50
乙班/人 28 22 4 54

(2)乙班应交费:28×100+4×100×(1-
3
4
)=2900元;
甲班受到国家资助教科书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25+5
50
×100%=60%.
【国家资助贫困学生事迹】

国家资助贫困学生事迹(五):

征文:急需一篇关于爱国主义电影主题的读后感1500字左右
急需一篇关于爱国主义电影主题的读后感1500字左右,

事业高于一切,学生重于亲情
-电影《留住青山》观后感
在观看了以优秀人民教师李振华的事迹改编的电影《留住青山》后,被影片中的一幕幕感人的场面所深深的震撼着.李振华老师扎根山区54年,为沂蒙老区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了54年春夏秋冬.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谱写了壮丽的人生乐章,他“俯首甘为儒子牛,赤心奉教终不悔”的高尚人格,永远是我作为一名教师学习的榜样.
几组数字很好的诠释了李振华老师的54年辛勤耕耘:
17 1953年年仅17年的南京师范学院的大学生李振华响应党的的号召来到沂蒙深处的韩旺小学支教.
5 凭借辉煌的工作业绩,李振华先后5次走进人民大会堂这接受党和国家授予的荣誉.
54李振华扎根沂源的偏远山区,为教育事业辛勤耕耘了整整54年.
10000 李振华培养了上万名学生,遍布各行各业,其中有各级领导干部,高级知识分子,更有无数辛勤工作在普通工作岗位上祖国建设人才.
47万 在贫困的山区,李振华亲眼目睹了许许多多因贫困而失学的学生,从刚参加工作时起,他就一生实践自己的誓言“让每个贫困孩子都能上学”.他累计为贫困学生捐款达47万多元.
2000 在李振华的无私资助下,2000余名贫困学生免遭失学的命运.
在李振华70多年的人生岁月里,他先后面临了三次命运抉择,他都给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答案.
第一次:是留在在城市享受安逸还是到老区接受锻炼?他的回答:“让我到最偏远最落后最需要我的地方去吧”
第二次:是返城还是继续留在老区?
他的回答是:“不做过路客,要做蒙山牛”.1954年45名支教的南京籍的老师有37名调回,留下的8名中,只有李振华留在农村.
第三次:是尽忠还是尽孝?
他的回答:“事业高于一切,学生重于一切”.
影片就是从父亲病危的三次加急电报开始的,当时他正带高三毕业班,他在学校外的荒山上徘徊,在这艰难的抉择中,他作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让正在读高三的儿子回南京替自己尽孝.他在默默的祈祷,盼望父亲能够再坚持一段时间,等高考结束父子再想见,然而不久,第三封加急电报带来了父亲病逝的噩耗.他踉跄着跑到学校的后山,点燃一沓纸,面向南方,跪地痛哭……儿子因此错失了高考的机会.
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放弃与选择中,李振华在我们面前展示着一颗不平凡的心,在沂蒙大地上书写着一个大大的“人”字,在淄博教育史上留下一名“人民教师”的闪光的足迹.
德高身为范,润物细无声,无需标榜,无需说教,李振华的人格魅力,就象静静漂洒的喜雨,无论在哪里,都能浇开绚烂的奉献之花.
作为一名一线青年教师,应该学习李振华老师的扎实的工作作风,对学生一腔热情,无私奉献,克己奉公,把师道尊严演绎成了一种亲情.我们要用爱心去感化和教育第每一学生,用真诚去打动学生.相信只要热爱教育事业,始终用“振华精神”来激励自己,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国家资助贫困学生事迹(六):

关于周火生的具体事例!
比如不打的、从三轮车上摔下来只顾书、吃面就算奢侈……最好100字以上的具体事例!

【文章】
周火生【By Kaiser3344】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一些名人,或是一些胜似名人的人.我家乡在昆山,告诉你们哦,我们这也有一个名人,他叫周火生.
  相信,这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都听过.因为他是我们大家公认的“希望骆驼”、希望老人”、“昆山捐资助学第一人”、““希望工程搭桥工”.
  周火生爷爷今年75岁,脸上布满了皱纹,看上去,是一个特别老的人,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爱心,充满了童趣!周火生爷爷59岁退休,在这退休的16年来,他不是拿着他那数千元的退休工资,过着休闲的日子,而是用他的退休工资,和他现在的精力去为大别山的孩子作出贡献!据大家统计,周火生爷爷前后去大别山共73次,捐赠了460多万元,其中有26万是自己捐赠的.周火生爷爷到我们昆山的70多所小学卖书,等筹到了一定的钱以后,他就为大别山的孩子购买衣物以及书本等学习用品.
  “学习雷锋、陶行知”只是一具胜似名言的话.周火生就经常用这句话诠释自己!你们知道吗?周火生爷爷协建了5所学校,并为10所中小学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希望小学送去了上万册图书、数千件衣服以及67台电脑等物资;资助了约650名学生,其中上大专本科的学生超过40人,还有3名研究生、2名博士生.
  周火生,这位希望老人给这么多的孩子带来了快乐,带来了希望.他做出的所有贡献,都不是在为自己,而是在为别人,因此,让我想到了巴金说的“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
【具体事例】
【By Kaiser3344】
  财迷”周火生65岁学会了骑三轮车,他想卖更多的书,赚更多的钱.
  周火生“很抠门”,每月有数千元的退休工资,却住在乡下简陋的房屋内.他从来不打车,不住15元以上的旅馆,不吃10元以上的饭.
  在中国最富庶的城市之一——昆山,退休高级教师周火生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然而,16年来,他前后去大别山73次,共捐资460多万元(其中个人捐款达26万元);协建5所学校,并为10所中小学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希望小学送去了上万册图书、数千件衣服以及67台电脑等物资;资助了约650名学生,其中上大专本科的学生超过40人,还有3名研究生、2名博士生.
  戴着一顶印着旅行社广告的帽子,穿着一件发白的衬衣,拎着一个旧手提袋,脚上穿一双旅游鞋,清瘦矮小的周火生健步走过昆山市图书馆的广场,不断地有老师、学生向他问好.在昆山,他被称为“希望骆驼”、“希望老人”、“昆山捐资助学第一人”,但他更愿意把自己称为“希望工程搭桥工”.
  做了44年的孩子王,周火生帮助贫困学生从未间断.1993年10月23日,得知希望工程资助困难学生的情况后,他向江苏省希望办捐了1000元,当时他的工资不到300元.1994年9月10日教师节这天,他拿到3000元奖金,两个小时后他把这笔钱寄往安徽金寨县.
  退休后,他专程去金寨考察,从此和金寨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为希望工程募捐.
  周火生说:“要缩小老区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就要让贫困的孩子多掌握知识,改变面貌.”
  退休后,他卖书挣钱募集资金,到昆山市70多所小学卖书,筹到了一定的钱款后,就会购买衣物以及书本等学习用品送到金寨县.
  周火生的三轮车上挂着一面写着“为希望工程”的小红旗,竖着一块展板,宣传希望工程事业.在他的影响下,昆山市许多市民都自发和他走到一起,用不同的方式为希望工程奉献爱心.
  周火生先后去安徽73次,他陪同单位、团体助学;组织市民进山访问助学;周老从中牵线搭桥使金寨县10多所中小学与昆山市的学校结成对子,互帮互助.
  昆山商厦以周火生的名字命名,设立了募捐箱.每年组织员工到金寨去慰问,这已经成了昆山商厦一项重要的活动内容.
  “一切为了孩子!奉献就是快乐,快乐就是健康长寿.”周火生自豪地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是我们千灯镇人,是我们的榜样.”
  更多的时候,他乐意用“学习雷锋、陶行知”来诠释自己的行动.
  长年劳累,周火生出现了心脏早搏等病症,他计划用自己的退休金、义卖图书的收入和各界的捐助建立“学雷陶基金”.
  周火生说:“等我跑不动了,就启动这部分基金,继续资助老区的孩子们.”
【楼主】完全按照您的要求来的,希望对您有所启示,若您觉得满意,望多多支持哈!

国家资助贫困学生事迹(七):

读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感,800到1000字,多点感想,要自创

在这个社会上,总有一些不能改变的道理.有公德心,并且帮助过人们的人,总会被人所记住,并给予回报;但没有公德心,有伤害过人们的人,总会被人唾弃,最后伤害的还是自己.所以中央电视台每年都要举办“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就是在为这些曾经奉献过的人送上一束鲜花,端上一杯清茶.虽然已经举办了十多年了,但这才是我看得第一次,对我有很大的感触.
在这个简单却又美丽的舞台上,走上的人的事迹各不相同.有的是为国家人民奉献;有的是对贫穷的人帮助;有的是热爱自己的工作所奉献……
王茂华是一名教师,他不但火海救人彰显其英雄本色,医院救护时,在全身98%都烧伤时,疼痛可想而知,在一个多月的抢救时间里,他多次植皮,截肢,身体和心理上的负荷难以预料,可王老师竟一声未吭,不喊一声,不叫一声,只为了妻儿不要牵肠挂肚,撕心裂肺.这个真正的男子汉把一切都背起来了.王茂华是一个80后,事迹发生后,他被授予革命烈士五四青年奖章等等荣誉,他的行为目的不在于此,否则他不会付出生命.可他的行为却向世人证明了80后的豪情.在长者眼里,80后及以后的孩子们是垮掉的一代,可在多事民族的灾难面前,80后们一个个一次次谱写了一笔笔大写的人字.他们有很多不足,但他们同样有一颗热爱祖国人民的赤子之心.王茂华是一名教师,普普通通的教师,教师是什么?是撒播爱的使者!他用他的壮举完成了他的使命.
先说为人民奉献的英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王伟”的军人.在舟曲特大泥石流中,他不顾家人的安危,战斗在第一线,负责转运犯人和救援.当得到空闲时,见到自己的妻子打来的未接电话,打回去时却只有冷漠的嘟嘟声,得知自己的妻子遇难和才落下伤心的泪水.这种为国家奉献,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随时听从上级的指示,勇于奋战在第一线的人民解放军,是永远值得人们尊敬的.
现在的社会都主张“扶贫济困”,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是越来越高,所以这个项目只有经济水平较好的人们,或国家来实现.你曾想过,一个生活简陋,是一个采石场的普普通通的工人也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捐钱为婴儿治疗白血病,他挤出生活上的支出,让一个月薪只有300多元家庭的孩子上学.你可以问他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血汗钱去帮助别人,可是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叫——郭明义.看完他的事迹后,我一直在想:如果社会上再多一些这样的好心人会怎样?如果社会上再少一些对贫穷的歧视会怎样?
人间有真情,有真爱.“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他们兄弟俩20年来以诚信为本,每年坚持大年三十前将工人们的工钱一分不少地发到每一个农民工手中.2010年年关,在北京承建工程的哥哥孙水林为赶在年前把工钱发到农民工手上,返乡途中遭遇车祸,一家五口身亡.在天津的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来不及处理哥哥的身后事,赶在腊月二十九返回湖北黄陂,在账本丢失的情况下,按照农民工自己报的账目,给60余位农民工发放了33.6万元工钱.信义兄弟坚守“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的信念,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道德的真义、责任的力量和人格的伟大.
雷锋生活工作过的鞍钢集团矿业公司一名普通的公路管理员郭明义,30年如一日热心公益事业,帮助身边弱势困难群体化解矛盾,给300余个濒临绝望和无助的困难家庭带来新的希望.他用大爱营造一个温暖祥和的环境.他是180多名特困中小学生的资助者;他无偿献血累计相当于自身总血量的10倍;他从身边小事做起好事多得数不清.“最美”洗脚妹刘丽,月入只有2000多元,可是六年来,她资助了逾百名贫困学生,以她微薄的收入,帮助这些孩子实现了读书梦……
我只是举了几个简简单单的例子,像这样的有社会公德心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是社会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有了他们,不好的风气就会蔓延,希望我们也做这样的人——无私奉献……
其实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
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
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也更结实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国家资助贫困学生事迹(八):

求:一篇
我是一名贫困生我有幸得到了国家助学金,现在大二了,需要写一篇在思想、成绩、社会实践方面的总结.我暑假在电脑城干过,还参加了人口普查工作,经常带家教的.我的语文功底不好,

自己写啊.既然给你助学金.那就是对你的肯定啊.毕竟你也经历咯那么多.语文功底差不要紧.重要的是实事求是.要有真情实感.那样的文章才会打动人 .让人影响深刻.正所谓,简单才是平凡的深刻

国家资助贫困学生事迹(九):

观电影【白芳礼】有感
要求500字以上,越快越好

一位年逾九旬的病弱老翁,一辆破烂不堪的旧三轮车 白芳礼
一个老人无私奉献的感人情怀,白芳礼老人生前照片(20张)一个二十年助学的惊人神话 白方礼长子白国富说:“媒体多将老人的名字写为“白芳礼”,应是笔误,老人身份证上的名字为白方礼.” 白芳礼祖辈贫寒,13岁起就给人打短工.他从小没念过书,1944年,因日子过不下去逃难到天津,流浪几年后当上了三轮车夫.靠起早贪黑蹬三轮车糊口度日,经常挨打受骂,让人欺负,再加上苛捐杂税,终日食不饱腹.解放后的白方礼,靠自己的两条腿成了为人民服务的劳动模范,也靠两条腿拉扯大了自己的4个孩子,其中3个上了大学.同时,他还供养着20岁就守寡的姐姐,并支援侄子上了大学.一个不识字的老人,对自己能用三轮车滚出一条汗水之路,把子女培养成大学生感到无比欣慰.老人的儿子回忆说,父亲虽然没文化,但就喜欢知识,特别喜欢有知识的人,从小就教导他们好好学习,谁要学习不好,他就不高兴.1974年白芳礼从天津市河北运输场退休后,曾在一家油漆厂补差.1982年,老人开始从事个体三轮客运.每日里早出晚归、辛劳奔波,攒下了一些钱.白芳礼事迹感动人心(20张) 1987年,已经74岁的他决定做一件大事,那就是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 白芳礼
这一蹬就是十多年,直到他将近90岁. 1987年,相当于绕地球蹬了几十圈的74岁的白芳礼正准备告别三轮车时,一次回老家的经历使他改变了主意,并重新蹬上三轮,开始了新的生命历程. “娃儿,大白天的你们不上学,在地里跑啥?”白芳礼在庄稼地里看到一群孩子正在干活,便问.娃儿们告诉这位城里来的老爷爷,他们的大人不让他们上学.这是怎么回事!他找到孩子的家长问这是究竟为啥.家长们说,种田人哪有那么多钱供娃儿们上学.老人一听,心里像灌了铅,他跑到学校问校长,收多少钱让孩子们上得起学?校长苦笑道,一年也就十几块钱的,不过就是真有学生来上学,可也没老师了.老人不解,为嘛没老师?校长说,还不是工资太少,留不住呗. 这一夜,老人辗转难眠:家乡那么贫困,就是因为庄稼人没知识.可现今孩子们仍然上不了学,难道还要让家乡一辈辈穷下去?不成!其他事都可以,孩子不上学这事不行! 在家庭会上,白芳礼老人当着老伴和儿女们宣布:“我要把以前蹬三轮车攒下的5000块钱全部交给老家办教育.这事你们是赞成还是反对都一样,我主意已定,谁也别插杠了!”别人不知道,可老伴和孩子们知道,这5000元钱,是老爷子几十年来存下的“养老钱”呀!急也没用,嚷更不顶事,既然老爷子自己定下的事,就依他去吧. 随后,老人便分两次将5000元捐给了家乡白贾村,建立起一个教育奖励基金会.村里人为了表示谢意, 白芳礼
将一块写着“德高望重”的大匾送到了白芳礼家. 那以后,老人又蹬上了三轮车.像往常一样,儿女们在老爷子出门前,都要给他备好一瓶水、一块毛巾,一直目送到街尽头.白芳礼呢,一切还是那么熟悉,但心里却比过去多装了一样东西,就是孩子们上学的事. 尽管一样蹬车挣钱,白芳礼却有自己的“生意经”.今年60岁的张师傅回忆说,16年前白芳礼经常在天津站附近拉活,那时就认识了同行白芳礼,别人拉车是为千方百计挣钱养家,而白芳礼却连续把劳动所得捐献给公益事业; 还特别在他的三轮车上挂起了一幅写着“军烈属半价、老弱病残优待、孤老户义务”字样的小旗,公开宣布对部分乘客实行价格优惠. 1994年,时值81岁高龄的白芳礼在一次给某校的贫困生们捐资会上,把整整一个寒冬挣来的3000元钱交给了学校,校领导说代表全校300余名贫困生向他致敬.老人一听这话,思忖起来:现今家里缺钱上学的孩子这么多,光靠我一个人蹬三轮车挣的钱救不了几个娃儿呀!何况自己也老了,这可咋办?老人的心一下沉重了起来.回到车站他那个露天的“家”后,老人硬是琢 白芳礼
磨了一宿,第二天天还未亮他就把儿女家的门给敲开了. 儿女们看老人气喘吁吁地挂着一身霜露,不知有啥急事.老爷子要过一碗水,拍拍衣襟上的尘土,说:“我准备把你妈和我留下的那两间老屋给卖了,再贷点钱办个公司.名字都想好了,就叫‘白芳礼支教公司’.”儿女们你看我,我看你,说:“爸,您老看怎么合适就怎么办吧.”老人乐不可支.“爸,我们嘛也不担心,就是担心您老这么大年岁还……”白芳礼朝儿女们挥挥手,说:“啥事没有,你们开口支持我办支教公司比给我买罐头、麦乳精强百倍.”老人猛地一按车铃,伴着清脆悦耳的“丁零零”声,消失在晨雾之中.不久,由市长亲自给白芳礼老人在紧靠火车站边划定的一块小地盘上,全国惟一的一家“支教公司”———天津白芳礼支教公司宣布正式成立.开业伊始,他对受雇的20来名员工非常简明地说了办公司的宗旨:“我们办公司要规规矩矩挣钱,挣来的钱不姓白,姓教育.所以有一分利就交一分给教育,每月结算,月月上交.” 别看称“白芳礼支教公司”,其实它起初只是火车站边的一个 8平方米的铁皮小售货亭,经营些糕点、烟酒什么的,方便南来北往的旅客.售货亭上面悬挂着一面南开大学献给老人的铜匾,写着“无私资助志在其才”,使这间售货亭显得格外光彩.凭着卖掉老屋的1万元和贷来的钱作本钱,慢慢地雪球越滚越大,公司由开始的一个小亭子发展到后来的十几个摊位,连成了一片.最多一月除去成本、工钱和税,还余1万多元的利润. 不知道的人以为白芳礼老人当了董事长,这下可以坐享清福了.可是他不但照常蹬三轮车,而且加大了对自己的压力.他为自己规定了每月收入1000元的指标,每天要挣30到40元.“我还是像以前一样天天出车,一天总还能挣回个二三十块.别小看这二三十块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这就是一个耄耋老人的精神世界.他尽自己的全部所能,烘托着一片灿烂天空,温暖着无数莘莘学子. 白芳礼
白芳礼老人每月都会把自己省下来的钱拿到附近的学校给困难的学生当生活费,而已是风烛残年的他,却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 老人蹬三轮车的时候,从头到脚穿的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看起来像个乞丐.“我从来没买过衣服,你看,我身上这些衬衣、外裤,都是平时捡的.还有鞋,两只不一样的呀,瞧,里面的里子不一样吧!还有袜子,都是捡的.今儿捡一只,明儿再捡一只,多了就可以配套.我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穿着的东西没有一件是花钱买的.”除了不买衣帽鞋袜外,连吃的东西他都尽可能地节省.他的饮食极其简单,经常是两个冷馒头加一瓶凉水,就一点点咸菜.很多时候由于拉活需要,白芳礼老人走到哪就睡在哪,一张报纸往地上一铺,一块方砖往后脑一放,一只帽子往脸上一掩,便是他睡觉前的全部准备“程序”. 为了能多挣一点钱,老人已经好多年不住在家里,特别是老伴去世后他就以车站边的售货亭为家,所谓“床”,只不过是两摞砖上面搁的一块木板和一件旧大衣.冬天,寒风习习,夏天,骄阳似火,在一层薄薄铁皮的售货亭里,老人度过了一个个酷暑严冬.后来市政府号召要整治车站街道环境,小卖铺、小亭子都得拆掉.老人带头响应政府的号召,拆了他的这些小亭子.没有“屋”了,他为了仍能够拉活,就用块摊开的塑料编织袋布和四根小木杆撑起了一个只有半人高的小棚.暴雨之后,经常能看到老人在太阳下晒被雨水浸湿的被褥. 白芳礼老人就是这样,节衣缩食把自己蹬三轮车的所得全部捐给了教育事业.下边是老人捐献的不完全记录: 1988年为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捐款5000元,1989年为天津市教师奖励基金会捐款800元,1990年为沧县大官厅乡教育基金会捐款2000元,1991年为天津市、河北区、津南区教师奖励基金、北门东中学和黄纬路小学等,共捐款8100元.1992年 白芳礼
为“希望工程”和家乡白贾村小学,捐款3000元.1993年,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 捐款1000元.1994年为天津市河北区少年宫捐款1000元. “白芳礼支教公司”成立后,老人每月都向天津的几所大学、中学、小学送去数额可观的赞助费,这些所谓的赞助费实际上就是他的“支教公司”全部税后利润.南开大学学工部老师刘唯真回忆,白芳礼老人从1996年开始,每个月都要向学校捐款 1000元,总额近3.4万元,200多名南开大学的贫困学生得到了资助;此外,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也都收到了白大爷捐出的不同数额的支教捐款. 曾经有人计算过,这些年来,白芳礼捐款金额高达35万元.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 白芳礼从没想过要得到回报.捐助的款项,也大多是通过学校和单位送到受助学生手里的,老人从没有打听过学生的姓名.有人试图在老人那里找到曾经被资助的学生名单,但只发现一张他与几个孩子的合影———这是唯一的一张照片.当问老人对受他资助的孩子有什么要求时,老人的回答很朴实:“我要求他们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做人,多为国家做贡献.” 2001年,白芳礼捐出了最后一笔钱.年近90岁的他已无力再蹬三轮车,也无力再经营他的支教公司了,就在车站给人看车,还把一角两角的零钱装在一个饭盒里,存够500元后又捐了出去.捐出这笔钱以后,老人说:“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女儿白金凤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父亲说打退堂鼓的话. 重病在身的白芳礼老人卧床不起,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躺在病床上的他最惦记的还是那些贫困学生,最想做的事还是支教.在2004年新年钟声敲响以前,老人对来看他的人们说下了这样的话:“我现在一个月只有600块钱的收入,能力有限,明年如果我的收入能再多一点,我一定会资助更多因为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 为了让贫困的孩子们能安心上学,白芳礼老人几乎是在用超过极限的生命努力支撑着.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先 白芳礼
后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他为学生们送去的每一分钱,都是用自己的双腿一脚高一脚低那么踩出来的,是他每日不分早晚,栉风沐雨,用淌下的一滴滴汗水积攒出来的,来之不易,来之艰辛!照常理,像他这样的古稀老人不仅无须再为别人做什么,倒是完全应该接受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可他没有,不仅丝毫没有,而是把自己仅有的能为别人闪耀的一截残烛全部点燃,并且燃烧得如此明亮,如此辉煌! 2005年9月23日早晨,93岁的他静静地走了.无数活着的人在口口相传中记住了他——蹬三轮的老人白方礼.这不是神话:这位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 白芳礼
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而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惊异地发现,他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从1993年到1998年,老人资助了红光中学的200多名藏族学生,月月给他们补助,直到他们高中毕业.助学记录1988年为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捐款5000元 那年冬天,老人蜷缩在车站附近一个自行车棚里,硬是给人家看了3个月的自行车,每天把所得的1角、2角、1元、2元的钱整整齐齐地放在一个饭盒里,等存满500元时,他揣上饭盒,蹬上车,在一个飘着雪花的冬日,来到了天津耀华中学.人们看到,他的头发、胡子全白了,身上已经被雪浸湿.他向学校的老师递上饭盒里的500元钱,说了一句:“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老师们全哭了老人忘不了那一年他到南开大学给贫困学生捐款的一幕.当时,学校要派车去接他,他说不用了,把省下的汽油钱给穷孩子买书.他自个儿蹬三轮到了学校.捐赠仪式上,老师把这个事一讲,台下一片哭声.许多学生上台从老人那里接过资助的钱时,双手都在发抖... ... 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平凡中折射伟大“这种精神已经丧失殆尽.白方礼让我们从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看到了这个社会的一线希望...

国家资助贫困学生事迹

http://m.zhuodaoren.com/fanwen857420/

推荐访问:国家学生贫困资助政策 国家资助贫困学生征文

征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