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德育教案

2018-08-03 模板 阅读:

(1) [大学德育教案]2018大学德育工作计划模板


工作计划网权威发布2018大学德育工作计划模板,更多2018大学德育工作计划模板相关信息请访问工作计划网。

【导语】本文2018大学德育工作计划模板由为您整理,仅供参考!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更适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举措,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力争使德育工作形成我校特色。
  二、工作目标
  1、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2、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学做真人。
  三、工作重点: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对班主任队伍,尤其是年轻班主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班主任老师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教会班主任科学、合法、合情、合理、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
  2、常规管理工作常抓不懈。
  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促进班级建设。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作用。利用班校会时间上好形式新颖、主题鲜明的班会课,教导处将采取“推门听课”的形式抽查各班班会情况。
  3、继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通过主题班会、演讲、广播、板报宣传及各种小型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进取的精神及审美意识。
  4、通过形式不同的家访,促进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利用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办好家长学校,形成教育的合力。
  四、具体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加强校园德育环境建设。要花大力气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和全员抓德育的工作队伍,要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本学期将继续实行值班领导、值班教师和值周学生的检查制度,做到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树立责任意识。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年级组长是年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班主任、年级组长之间的联系。本学期实行班主任培训制,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坚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鼓励班主任主动认真地开展工作。开好每月两次的班主任例会,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及时提出批评或表扬。本学期将开展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
  3.充分发挥团队工作的作用,扩大班干部的影响。团员、班干部在学生中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他们应该是同学的榜样。要定期对团员、班干部进行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带动更多的同学一起进步。
  (二)常规教育常抓不懈
  1、抓好行为规范教育。开学第一个月,各班要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导处和团队组织将利用不同形式进行检查。通过对学生集中进行行为规范系列教育,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具体的强化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终身受益。以德育处、年级、班级管理为一体,形成一个良好的校风。加强值班领导、值班教师和值周学生常规检查反馈、督促作用,使常规管理达到精细化。
  (三)抓好文明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
  1、以校园礼仪为重点,上好“文明礼仪第一课”。通过举行校园礼仪风采展示、”手拉手、一帮一”等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教育。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
  2、结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进一步规范学校升降旗制度,建立新学年开学典礼上好“爱国主义教育第一课”制度,并结合清明节、劳动节等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3、感恩教育。本学期继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感恩就是要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应抱有感激之心。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做人。
  (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抓好各年级学生管理。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抓好学生不同阶段的管理和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本学期要求各年级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活动,制定循序渐进的德育养成程序,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及诚信自立的意识。
  (五)加强班级建设。
  1、要求班主任老师根据年级、班级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每一节班会课,认真设计班会内容,写好教案,多讲身边人,身边事。教导处要利用主题班会、推门班会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并把评比结果列入对班主任的评价中。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
  3、以活动为载体,在班级、年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荣誉感、集体感。在班级中开展做文明事、说文明话、争当文明中学生的活动。活动中要给更多的学生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六)提高学科德育渗透功能。
  继续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各学科自身的特点,做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学生思想修养相统一,灵活随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识别真善美的能力,逐步形成理想与信念,进而转化为发愤学习,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七)抓好“三结合”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利用校外德育教育基地,进一步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举办家长学校讲座,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家长会。通过家教征文等活动,开展家教交流。班主任要做好家访工作,和家长一道做好学生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利用不同形式,沟通学生在校和家庭情况,提出学生在家、在校的学习常规要求,使学生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能够沿着正确的轨迹前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继续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利用一切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八)加强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
  问题学生转化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措施,勤总结,重在落实,班主任要填写好问题学生档案。要求教师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不讲过头话,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
  (九)法制教育紧抓不放,重点做好教育防范工作。
  充分利用法制教育报告会、政治课、班会课、校会、国旗下讲话等进行普法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必须重视的重要内容,要开展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做好学生心理的疏导,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人文环境。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化、规范化,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十一)重视科技教育
  科普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将科技教育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十二)继续抓实体育卫生工作。
  坚持阳光体育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对课间操和眼保健操要加强检查。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宣传工作,坚持晨午检制度,坚持每天两次卫生扫除,设定每周五为校园清洁日。
  (十三)安全教育
  通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教育和引导学生不参与有害身心健康的电子游戏、不到网吧上网,重视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加强防范意识教育,创建安全文明的校园。
  在新学期将继续按照计划认真执行,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积极主动地、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1

(2) [大学德育教案]2012年教育学章节习题:第九章德育


教师资格证网权威发布2012年教育学章节习题:第九章德育,更多2012年教育学章节习题:第九章德育相关信息请访问教师资格考试网。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作用。
  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C.基础
  D.物质基础
  2.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思想德育
  B.政治思想
  C.思想品德
  D.政治品德
  3.道德教育的概念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道德教育,是指()上的德育,道德品质教育只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
  A.伦理学
  B.哲学
  C.教育学
  D.社会学
  4.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5.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叫()。
  A.智育
  B.德育
  C.教学
  D.美育
  6.德育具有()。
  A.社会性、历史性
  B.社会性、历史性、阶段性
  C.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
  D.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
  7.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是()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8.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德育目标的要求。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9.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A.德育的政治功能
  B.德育的生存功能
  C.德育的发展功能
  D.德育的享用功能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
  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11.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A.基础
  B.途径
  C.出发点
  D.重要环节
  12.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D.道德行为
  13.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4.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是动力。
  A.知
  B.情
  C.意
  D.行
  15.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A.德育内容上
  B.德育规律上
  C.德育原则上
  D.德育方法上
  16.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7.在德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发展()。
  A.要遵守顺序性
  B.只能从晓之以理开始
  C.可以具有多开端
  D.不能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
  18.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的()。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9.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20.“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规律。
  A.智育过程
  B.德育过程
  C.心理咨询
  D.教育学生
 21.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属于()。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2.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属于()。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2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
  A.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
  B.教师的道德教育水平
  C.学生被期望的品德发展水平
  D.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
  25.德育的功能不包括()。
  A.培养学生的品德,制约他们的发展方向
  B.决定学校教育的性质
  C.发展学生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
  D.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26.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
  27.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
  A.内容
  B.层次
  C.结构
  D.方法
  28.“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条德育原则体现了()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9.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D.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30.“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一条德育原则?()。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31.我们经常所说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体现了德育的()。
  A.一致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32.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33.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3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德育原则的()。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35.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德育原则是()。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36.孔子的弟子颜回评价老师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体现了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
  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疏导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3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榜样法
  38.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
  A.榜样法
  B.说服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39.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
  40.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的品德情况,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是()。
  A.加减评分法
  B.操行评语法
  C.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
  D.模糊综合测评法
  41.儿童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大致是从自我中心发展到“他律”,再从“他律”发展到“()”。,
  A.自我调控
  B.自我监督
  C.自律
  D.自我疏导
  42.教师运用英雄人物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方法属于()。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43.通过谈话、讨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方法属于()。
  A.情感陶冶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说服教育法
  44.德育应坚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所以()。
  A.只用说服法就可以了
  B.适当体罚也可以
  C.要以说服教育为主,辅以纪律约束
  D.要以纪律为主,说服为辅
  45.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
  A.方法
  B.手段
  C.内容
  D.途径
  46.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各学科教学
  B.政治课
  C.班主任工作
  D.共青团活动
  47.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A.各科教学
  B.团队活动
  C.课外活动
  D.班主任工作
  48.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的是()。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C.班主任工作
  D.体育竞赛
  49.随着年龄和才智的增长,学生的(),在他们自身品德的发展与提高上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A.自我评价能力
  B.自我调控能力
  C.自我教育能力
  D.自我学习能力
  50.小学社会活动类课外话动包括()。
  A.参观活动
  B.有偿的社会服务
  C.家务劳动
  D.野营和行军
  51.下列关于小学生操行评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
  B.操行评定可分为学生自评、分组评议、班主任评价和信息反馈等步骤
  C.操行评定由班主任负责,其中写评语的工作可以交给学生完成
  D.操行评定目的在于肯定优点,找出缺点,教育儿童奋发向上
  52.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检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
  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人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狭义的德育是指______。
  2.小学德育具有______和奠基性的特点。
  3.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区德育和______等形式。
  4.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______。
  5.德育内容有四个方面: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______
  6.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______。
  7.德育相对于智育、体育而言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______的总称。
  8.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______、智力、体质等全面发展。
  9.德育内容是教育者依据所选择的______、用以形成儿童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原理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10.______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
  11.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______已有品德水平
  12.德育过程是由德育目标、______、德育途径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13.德育过程是个体品德社会化与______个体化的统一。
  i4.道德认识、道德情感、______、道德行为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大要素。
  15.思想品德四要素中,____是关键。
  16.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儿童知、情、意、______互动发展的过程。.
  17.德育过程的结构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______四个要素构成。
  18.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在德育过程中起______。
  19.______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20.我们把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称为______。
  21.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________的总和。
  22.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有导向性原则、______、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23.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______原则。
  24.在德育的认知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做______。
  25.对学生进行人格感化,是传统德育方法中的______法的内容之一。
  26.德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__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7.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是_____法。
  28.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______的示范和学生中的好榜样。
  29:陶冶法主要包括人格感化、______和艺术熏陶等。
  30.“润物细无声”体现的德育方法是______。
  31.______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
  32.陶冶法是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培养,其产生作用的方式的突出特点是______。
  33.我国德育的方法主要有:说服法、_____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等等。
  34.表扬一般可分为两种方式:______和表扬。
  35.采取说服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说服的成效往往不取决于花了多少时间,讲多少道理,而取决于是否恰当地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他们的情感共鸣,这说明运用说服法时要注意______。
  36.德育模式的三种形式:认知模式、_____和社会模仿模式。
  37.一般说来,认知模式重______,体谅模式重情感,社会模仿模式重行为。
  38.认知模式是由瑞士学者______提出的。
  39.道德讨论中的两个阶段是引入性提问和______。
  40.道德教育奉行______原则。
  41.体谅模式把______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42.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课外校外活动、_____等是我国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
  43.我国班主任老师总结出的德育经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______”。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学校德育的任务。
  2.简述德育的意义。
  3.什么是德育内容?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是什么?
  4.简述德育过程的结构。
  5.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6.简述我国小学德育目标的具体内容。
  7.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8.简述德育过程的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9.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有哪些主要特点?
  10.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1.德育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2.德育过程中运用说服法有哪些要求?
  13.何谓榜样法?运用该方法有哪些要求?
  14.简述德育目的的功能。
  15.德育的途径有哪些?
  16.简述新时期我国德育的主要特点。
  17.我国中小学教育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从小就开展人生观、世界观、政治立场方面的教育,但到了大学还在花大力气进行一般的文明习惯和社会公德教育,这成了近年来人们经常批评的对象。请根据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谈谈如何选择德育内容来解决这一问题。
  四、论述题。
  1.分析德育过程的主要规律。
  2.论述小学德育过程是促进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3.试述我国德育的主要原则以及贯彻这些原则的基本要求。
  4.联系实际谈一谈班主任应怎样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5.结合实际,思考当前我国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道。
  6.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7.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者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小考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一百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的小孩怎么会功课突然好了起来了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一下。”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坐了十分钟后,我对老师说我不会做。下一堂课开始,她当着全班同学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沾好墨汁,然后在我的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凉凉而已。”画完后老师又对我说:“你转过身让同学看一看啊。”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我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下课后,老师命令我到学校里走一圈。教室外面挤着很多同学,他们看着我奇怪的样子都哈哈大笑。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去上学,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晕倒在地,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上述案例中的数学教师违反了哪几条德育原则?请做具体分析。
  8.新学期开学的时候。经常听到送孩子的家长对老师这样说:“我把孩子交给您了,请您严加管教。孩子不听话,要打要骂随您的便。”请用所学教育学理论分析这一现象,看看它在哪些方面违背了现代教育思想。
  9.这是一则教师自己撰写的教学案例。
  我班学生秦荣,由于家庭管教不够,不但成绩落后,而且还是“打架能手”。因为他常常滋事,所以很多学生找我告状。他同桌的家长也坚决要求调换座位,周围邻居嫌弃他,家长也无力管教他。我多次找他谈话仍无济无事,对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我该怎么办呢?
  一天,我走进教室,把他拉到讲台前,对全班同学说:“今天让你们诉诉苦。凡是被秦荣打过的,都可以举手告状。”话音刚落,全班学生都举起了手,大家一个接着一个站起来指责他。原来他对全班每个同学都动过手,大家早已对他“恨之入骨”。
  秦荣开始害怕起来,他没想到同学们会如此憎恨他。集体的舆论是有一定力度的,他感觉得到每个人都因为他而受到了伤害,这让他感到无地自容。
  这时,我对同学们说:“你们还要他待在我们班级里吗?”“不要!”“赶他出去!”强烈的呼吁使他平时的威风荡然无存。
  “哇——”他大哭起来,我第一次见他哭得如此伤心。此时我才站起来打圆场。我问小朋友:“对待一名有错误想改正的小朋友,我们是该拉他一把还是踹他一脚呢?”孩子们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灵,他们刚才还义愤填膺,现在看到他哭得如此伤心,又听老师这么一说,都叫着:“拉他一把!”这时,我对秦荣说“快向同学们致谢,是他们帮了你。老师看在全班同学的面子上才不赶你出去的,明白了吗?”他点点头,赶紧向同学赔礼并致了谢。我说:“他的同桌已不愿和他坐在一起了,谁愿意跟他同桌并时时帮助他呢?”有好几位同学自告奋勇举起了手,于是我从中挑选了一名自律性较强的同学坐在他旁边,以便处处督促他。虽说这一次狠狠地触动了他的神经,但我知道,他身上那些坏习惯并非一朝一夕能改变,对他那持久的劣根性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因此我对同学们说:“通过今天的事情,秦荣会彻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会认真改正自己的缺点,但有时还是可能控制不住自己又打人了,怎么办呢?这就不仅仅需要同桌多提醒,还需要每个小朋友的帮助。如果他想动手打人,大家一起举起手向他摆摆手,让我们一起来提醒他;万一他真的动了手,你们就原谅他一次,但秦荣必须道歉。你们说好不好?”“好!”响亮的回答告诉我,学生心灵中积存的一大片乌云已烟消云散了。
  我又在黑板一角画上他的个人评比表,一天下来,他如果没打架就画上一颗五角星,一个星期有五颗星就能获得一面小红旗。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他从存心打同学到不自觉动手,又从偶尔动手到不再打人,慢慢地,他终于改掉了这个坏习惯。
  他还渐渐开始愿意帮助别人了。一次春游,天上下着蒙蒙细雨,有个同学摔了一跤把裤子全弄湿了。他见了二话没说,脱下裤子递给了这个同学,自己却穿着短裤;看动画片时,我怕他冷就抱着他坐在膝盖上,平时坐不定的他,一下子坐了一个多小时,一动也不动。我心想,他真的能够改掉坏习惯,成为一名好学生呢!
  (1)分析案例中的教师综合运用了哪些德育方法。
  (2)运用班主任做好后进生工作的理论,对如何进一步做好该生的后续教育工作提出建议。
  10.开学时接任一个新班没几天,阎老师无意中发现不少男生头发很长。过去他遇到这种情况时,常常是当面指出,但效果往往不佳。现在,阎老师琢磨用什么办法劝告他们,帮助他们真正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终于,阎老师想出了一种合适而又有效的教育方法。在一天中午,阎老师特意去了理发店,把自己不长的头发又精心地理了一次。下午上课前,阎老师不露声色地来到班里,召集全班同学开了个五分钟交流会。阎老师首先问:“看谁最先发现班中有哪些新变化?包括我和你们。”当学生发现并说出老师理发了,阎老师话锋一转:“现在,我很想知道老师理发之后,你们的感觉怎样?这样好吗?”于是阎老师听到了一片赞扬声。最后,阎老师说:“有位名家说的好:‘真心诚意地赞美别人一句,就能让人多活20分钟!’因此,我感谢同学们今天对我真心诚意地夸奖!”5分钟交流会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阎老师没点一个留长发的男生姓名。第二天阎老师再去上课时,欣喜地发现那几个男生的长发变短了,有的还剪成了小平头。
  阎老师既不点名批评又能纠错,这样一个高招包含了哪些德育方法?试用教育学基本原理分析这种教育方式、教育技巧的意义。
一、选择题
  1.A2.C3.C4.D5.B6.D7.B8.C9.D10.C11.C12.B13.D14.B15.A16.A17.C18.B19.C20.B21.A22.B23.D24.A25.C26.B27.C28.C29.C30.D31.D32.B33.C34.C35.D36.C37.D38.B39.C40.B41.C42.B43.D44.C45.D46.A47.D48.D49.C50.D51.C52.C
  二、填空题
  1.学校德育2.基础性3.社会德育4.德育目标5.心理健康教育6.择业指导7.道德教育8.品德9.德育目标10.德育目标11.受教育者12.德育内容13.社会思想道德14.道德意志15.道德行为16.行17.德育方法18.主导作用19.受教育者20.德育原则21.活动方式22.疏导原则23.因材施教24.道德两难25.陶冶26.思想品德(政治)27.榜样28.教育者29.环境陶冶30.陶冶法31.自我评价能力32.潜移默化33.榜样34.赞许35.捕捉时机(利用时机)36.体谅模式37.认知38.皮亚杰39.深入性提问40.发展性41.道德情感42.社会实践活动43.导之以行
  三、简答题
  1.我国学校德育任务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和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观。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社会主义的理论和道德规范,自觉地身体力行,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荣辱和按道德规范调节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基本的社会主义的道德观点、信念,为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在道德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激发出道德需要,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培养爱憎分明的政治态度,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对履行和捍卫社会主义道德富有责任感、义务感、使命感。
  (3)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道德锻炼和规范行为的训练,不仅要使他们能自觉地运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调节自己的行为,而且要使他们的道德行为在反复的实践活动中,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即形成道德的行为习惯,成为个人品德。
  上述三个任务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只有发挥三者的整体功能,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高尚品德。
  2.德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贯穿于物质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之中。社会主义学校是培养建设人才的必要场所,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发展时期,必须运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增强抵制错误思想道德影响的能力,引导他们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人的德智体是相互联系、影响、制约、促进的辩证统一体。通过德育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品德发展,可为他们体、智等的发展提供保证和动力。
  3.(1)德育内容的含义。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关系到用什么道德规范、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来教育学生的重大问题。
  (2)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①德育目标决定了德育内容。②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③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④选择德育内容还应考虑文化传统的作用。
  4.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它包括四个方面:(1)教育者。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3)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4)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5.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德育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导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是德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年轻,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易受外部社会的影响。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2)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5)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6.我国小学德育目标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情操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要教给儿童正确的思想方法,教育他们逐步学会科学地看待政治、社会和人生问题。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就是要发展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用正确的道德准则与方法抵制各种非道德思想和行为污染侵蚀的能力,使他们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道德现象中,逐渐学会过一种道德的生活,做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
  (3)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自我教育能力,是引导儿童根据我国社会的道德要求,自觉地提高道德认识,进行行为训练的能力,也就是儿童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由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等因素构成。
  7.(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8.(1)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2)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3)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
  9.(1)具有引导性、服从性、组织性。(2)不脱离性。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3)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10.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有:(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总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
  11.我国德育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2)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3)情感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4)品德评价法,是指依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5)自我教育法,是指在教育者的启发和引导下,受教育者主动地为自己提出发展目标,自觉采取措施,实现思想转化和进行行为控制,从而使自己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方法。(6)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7)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表扬奖励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做出肯定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批评处分是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做出否定评价,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与错误的方法。
  12.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德育过程中运用说服法有以下几点要求:(1)明确目的性。说服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个别特点,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有的放矢、符合需要、切中要害、启发和触动他们的心灵。(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说服要注意给学生以知识、理论和观点,使他们受到启发、获得提高、所选的内容、表述的方式要力求生动有趣、喜闻乐见。(3)注意时机。要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拨动学生心弦,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4)以诚待人。教师的态度要诚恳、深情、语重心长、与人为善。
  13.(1)榜样法的概念。榜样法,是指以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卓越成就等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一种德育方法。榜样可使道德准则及行为规范具体化、形象化、人格化,因而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鼓动力,为历代教育家所重视。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2)运用榜样法的基本要求。为了充分有效地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应遵循以下要求:①榜样必须真实可信。②要帮助学生缩短角色距离。教师要善于找到榜样和学生之间沟通的联结点。③要促使榜样成为学生自律的力量。
  14.德育目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对教育过程的作用和对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作用两方面,可以分别称为教育功能和道德功能。具体内容如下:
  (1)德育目的的教育功能。①导向功能。德育目的规定了道德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的道德品质,实际上就是规定了道德教育活动的方向,对具体德育活动具有引导和激励的功能。②调控功能。从宏观上说,德育目的对教育规划与教育结构的确立与调整等具有指导、协调的作用;从微观上说,德育目的对具体的道德教育内容的安排,对教育活动形式及教育手段、方法和技术的选择等,有支配、控制和调节的作用。③评价功能。由于德育目的是德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也就是检验德育活动成功与否的最根本的标准。
  (2)德育目的的道德功能。①引导性功能。德育目的对德育对象来说是一种人生的奋斗目标,它具有诱发学习主体的道德动机,发挥其意向性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增加德育对象克服苦难的勇气和毅力,发挥其意志性作用。②规范性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预防,二是禁止。德育目的有对个体品德的正面规定,也有提示受教育者拒绝错误,防患于未然的功用。
  15.德育的途径。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我国学校德育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教学。教学不仅是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学校德育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形式。通过教学实施德育是通过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实现的。(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是生动活泼地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自主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制定并执行一定的计划与纪律,以调节自己的行为和处理人际关系。(3)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德育的要求,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包括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等。(4)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是学校里学生的集体组织,他们组织开展的活动是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有效形式。(5)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工作的教师,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任务。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必须全面深入了解、研究学生,促使社会有关方面和学生家长的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
  1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呈现出以下特点:(1)社会主义方向性。德育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教育人们,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养水平和修养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全民性和民主性。①德育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权利、义务和责任;②德育的对象包括全国人民,全体社会成员;③德育的任务是提高全国各族人民思想道德素养水平,提高整个民族的精神文明程度。(3)变革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自觉地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其中包括德育改革。变革性是现代德育的本性和存在形式。(4)开放性。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德育是社会的一部分,它也应该成为开放性的系统,而不能脱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活环境和当今世界的发展变化。
  16.确定德育内容有三个方面的依据:(1)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分析略);(2)学生的年龄特征(分析略);(3)时代特征和学生品德实际(分析略)。
  17.(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4)少先队活动。(5)班主任工作。
 四、论述题
  1.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的过程。德育过程的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①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因素。②知、情、意、行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其中道德认识是基础,行是关键,在从知到行转化过程中,情、意起调节促进作用。③知、情、意、行是互相作用,统一实现的过程。知、情、意、行诸要素,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构成了思想品德形成的全过程。德育过程就是要促进这一过程的实现。④德育过程的多端性。由于知、情、意、行各因素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们都可以作为德育的开端,因此德育过程没有固定的程序,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开端。
  (2)德育过程是指导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各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①学生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多方面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德育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可控性。②德育过程是学生在各种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外界影响的过程。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活动,主要交往对象是学生和教师,所以要注意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斗争的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①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更取决于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②德育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受教育者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德育过程中,学生的内因很重要。学生是一种积极活动的主体,他能根据已形成的思想品德能动地对教育者所提出的新要求做出评价和选择。因此,学生一旦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品德,它能转化为一种自我教育的力量,同教育者互相配合,表现出极大的能动性。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是长期的、反复的,从量变到质变不断积累和逐步提高的过程。①从学生主观世界来看,品德的形成,知、情、意、行矛盾斗争的统一,要经过长期培养和磨炼,每一新的思想品德的形成,都具有不稳定性,需要多次反复,这就决定了德育过程必然是一个曲折反复、长期的教育过程。②从客观环境影响看,社会、家庭、学校影响的广泛性和多层次性,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斗争此起彼伏。社会发展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不断提高等等,都决定了德育过程是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2.小学德育过程就是促进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其基本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知、情、意、行是构成儿童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①知。知是指儿童对一定社会政治意识、思想观点、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儿童通过认识形成的初步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和指导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它是儿童形成和发展自身品德的认识基础。②情。情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情感的形成是儿童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它对儿童德行的发展起着动力作用,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丰富、深刻、稳定的情感,如爱祖国、爱人民、有理想、有道德等情感。这些都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巨大作用。③意。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它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排除各种干扰和障碍,使决定采取的行为顽强地坚持下去。④行。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思想观点与相应情感支配下采取的外在行动。行为是人的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外部表现,是衡量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2)知、情、意、行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推动思想品德的发展,德育要注意发挥四者的整体功能。德育过程就是知、情、意、行诸因素得到和谐统一发展的过程,德育要注意发挥四者的整体功能。在实际工作中这四者密不可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推动思想品德的发展,这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具有统一性。
  (3)德育过程的多端性。一般来说,德育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形成和发展的。但是,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常处于不平衡状态,德育过程可以从培养知、情、意、行任何一方面开始,这就是德育过程的多端性。
  3.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具有指导作用。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以及贯彻的要求分别如下:
  (1)导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校德育必须目的明确,方向正确,引导学生把平时的学习、劳动和生活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联系起来。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对小学生进行德育,要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启发他们自觉认识问题,自觉履行道德规范。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小学生活泼爱动,兴趣广泛,喜欢参加自己爱好的活动。德育要善于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志趣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②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③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不能姑息迁就,放松要求,要注意防微杜渐,从小培养好。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教育的—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形成一股统一的教育力量,按照一致的培养目标和方向,统一教育的计划和步骤进行。②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学校应与家庭和社会有关机构建立和保持联系,形成教育合力。③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一致。
  (5)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4.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任务,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全面深入地了解、研究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每个学生的德育水平都不相同,了解学生是为了掌握学生的德育水平和他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对他的德育教育要从知、情、意、行不同方面人手。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教师做德育工作时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学生才能没有逆反心理,心悦诚服地接受。
  (2)争取其他任课教师、团队组织、社会有关方面和学生家长的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德育必须使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一致,坚持德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才能保住德育教育成果。
  (3)班主任特别要精心组织培养健全的班集体,并通过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当集体中有学生犯了错误,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来教育这个学生,同时也要用这个学生所犯的错误来教育集体,这样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班主任要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在实际德育教育中,要根据学生个人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和个性特点、内心世界进行不同的教育,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5.(1)当前我国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的德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但是,也经历了不少的曲折,存在不少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①德育工作中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德育工作者希望在短时间内看到效果,而没有看到德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②德育过程中严重的知识主义倾向。重视德育的知识,不重视德育的实践。在德育过程中倾向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单向灌输和刻板空洞地说教,而无视受教育者品德学习的主体参与和情感体验;忽视学生作为德育的主体能动性,致使学生知行脱节,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不能互相转化;学生在遇到复杂社会现象需要做出道德判断时难以适应,甚至有的学生表现为“当面二套,背后一套”。③德育管理中严重的主观主义倾向。德育缺乏明确的目标,明确的计划,单从个人意志出发,从个人兴趣出发。④德育研究中严重的经验主义倾向。重视个人的直接经验,却忽视间接经验的学习,不善于把当前的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⑤德育评价过程中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德育评价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全面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避重就轻、泛泛而谈、轻描淡写。上述问题的后果是大大降低了德育工作的效果,使德育工作日益空泛和形式化。这是与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德育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不相称的,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十分不利。
  (2)问题解决的策略。①在思想观念上,真正地落实“德育为首”。教育者要切实认识和理解德育在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像重视智育和升学那样重视德育。②在知识基础上,教育者要加强德育研究。在德育研究过程中,要特别加强对一些新的道德现象和道德问题的研究,探索它们发生发展的规律性,为德育实践提供既有高度又有鲜明针对性的理论指导,从根本上克服德育工作单纯依靠上级行政指示或个别经验总结的做法,推动德育工作的科学化。③建立合理的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克服传统的泛泛而论,又要克服一味强调量化的做法,使德育工作的评价能够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改善的作用。④提高广大教育者自身的道德素质。充分发挥教师在德行过程中的榜样示范作用,建设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小环境。⑤在德育目标上,重视学生道德情感、道德信念的培养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重视德育目标的层次化、系列化,使之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6.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②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③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的自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案例中,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转化规律,无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和发挥,采取的是一种粗暴的、强制的手段,结果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给学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造成学生休学。
  (2)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第二,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第三,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案例中,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情书”事件体现了其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但是在问题处理的过程中,粗暴地将学生的“情书”公之于众,丝毫不顾及学生的感受,这对于学生的自尊是一种严重的打击,结果导致了学生的休学,这种德育方式是不可取的。
  7.三毛学生时代的这种经历对其性格会产生消极影响。这位数学老师的荒唐做法,对一个孩子造成了不良后果,我们应该从这位教师所犯的错误当中汲取教训。(1)教师的做法违背了疏导原则。当学生的情况与往常不同时,该教师不是实事求是地去了解原因,而是故意为难学生,用初三的试题来考查初二的学生,期待学生失败、出丑,来印证自己的主观判断。(2)教师的做法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缺点或错误进行批评教育是必要的,但是应该尊重学生,注意方式。合情合理的批评可以改变一个人,使他一生受益,而错误的批评或惩罚则常常会毁灭一个人的信心、自尊和前途。三毛的数学老师一直以一种怀疑、轻视、嘲讽的态度来对待她。这次考试不仅故意刁难,恶毒讽刺,而且用侮辱人格的方法来摧残孩子的心灵,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3)教师的做法违背了因材施教原则。三毛是一位性格内向,感情细腻,自尊心极强的女孩。初中生的年龄特征是,生理发育成熟,心理特别敏感,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教师对一个完全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初中小女孩做上述行为是残忍的。
  老师必须视学生为活生生的人,具有人格的人,充满希望的人,以可塑的、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是最重要的原则,一个不懂得尊重学生的老师,永远成不了一个好老师。
  8.家长对老师说的这段话,虽然表明了家长对于老师和学校教育的信任,但却是不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总体而言,它违背了以下现代教育思想:
  (1)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为教育好下一代,仅靠学校教育是不行的,还应当搞好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并且使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力量相互配合,形成一股力量,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得以贯彻,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家庭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
  材料中家长对老师这样说:“我把孩子交给你了,请你严加管教,孩子不听话,要打要骂随你的便。”这说明该家长仅仅看到了学校教育的作用,认为把孩子交给老师和学校就能完成对孩子的教育,这是片面的。
  (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材料中的家长对青少年儿童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和合法权利尚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把学生作为具有个性和主体意识的个人看待,把他们看做管理的对象,尊重学生权利的意识淡漠。要切实保障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应注意如下问题:从观念的层面上讲,要正确认识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树立现代的学生观;从制度层面上说,要懂得法律规定的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尊重学生的权利,确定恰当的学生管理制度,科学地教育和管理学生。
  9.(1)提示: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论述合理。(具体分析略)(2)提示:关心爱护后进生,并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和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动机;论述合理。(具体分析略)
  10.(1)案例中阎老师既不点名批评又能纠错这样一个高招包含的德育方法有: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和品德评价法。
  (2)阎老师的教育方式和技巧的意义。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在上述案例中,阎老师采用的德育方法具有以下方面的重要意义:①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由于榜样能把社会真实的思想、政治和法纪、道德关系表现得更直接、更亲切、更典型,因而,能给人以极大的影响、感染和激励;运用榜样示范法符合青少年学生爱好学习,善于模仿,崇拜英雄,追求上进的年龄特点,也符合人的认识由生动直观到抽象的发展规律。阎老师在看到班上有不少男同学留长发时,没有严加指责,而是去把自己的头发整理了一番,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了典范。这更能对学生起到教育的效果,比直接指出要好得多。②陶冶教育法。它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案例中,阎老师首先自己理发,以自己的品德为情景对学生进行陶冶,以感化学生,促进学生思想转变,积极进取。③品德评价法。品德评价法本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阎老师通过学生对自己理发效果进行评价,得到大多数学生的公认,而让学生受到教育的做法更是具有新意,让人耳目一新。
2

(3) [大学德育教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专业介绍


高考网权威发布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专业介绍,更多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专业介绍相关信息请访问高考网。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源于20世纪20年代南京高等师范学堂的教育科,陶行知、陈鹤琴、高觉敷等大师曾先后在此任教,为该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教育科学学院经过长期的建设,已发展成为覆盖教育学、心理学及管理学三大学科,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学院。
  该院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学原理和学前教育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点课程与教学论和基础心理学,江苏省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和教育与发展心理学。该院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共13个,拥有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农村教育培训基地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南京师范大学研究中心均挂靠在教育科学学院。
  目前该院有本科生605人(其中港澳、马来西亚学生6人),博士生、硕士生、教育硕士、高教硕士计1780人。该院师资力量雄厚,教授、博导阵容强大、高级职称教师比重为全校之最。其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已达到一流大学的结构。目前,学院正着手尝试本硕、硕博连读的培养模式。高层次人才培养是该院一贯的追求,高水平科学研究是该院师生的努力方向。目前该院已跻身全国一流教育科学学院的行列。其高水准研究型学院的建设目标正在由理想变为现实。
  该院2009年招生的本科专业中,小学教育、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均为江苏省品牌与特色专业,学前教育为校级品牌与特色专业。
  ▲教育学大类【含教育学(师范)、公共事业管理(师范)两专业】—省品牌专业
  培养目标:教育学(师范)专业培养面向基础教育、具有一定学科背景的教育科研人员,以及具备攻读相关学科硕士学位能力的学术型人才。
  公共事业管理(师范)专业培养面向大学、中小学从事教育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工作的骨干人才,面向社会团体、社区、企业、文化机构等的事物管理人员,以及继续攻读相关专业硕士学位的后备人才。
  就业去向:省市各级教育行政机关、教科研机构、企事业、文化机构以及省市级实验小学、初高中及大学。
  主要课程:教育概论、教育哲学概论、教育社会学、中外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行政学、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人力资源开放管理、公共关系学、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小学语文及数学研究等。
  专业特色:本专业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是省及学校重点建设的本科专业之一,在国内师范院校中居于领先地位,以培养高层次理论人才以及具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主。
  本专业现有教师24人,其中教授10人(5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10人(8人为硕士生导师),博士学位获得者15人。专业主干课程全部由博士和副教授以上职称任教,55岁以下教授、副教授每学年都能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目前专业教师中有省级名师培养人选1人,校“教学十佳”2名,教学优秀奖1名,“优秀教案奖”2名,“教书育人奖”2名。近五年来,教育学专业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8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0项,省部级以上教学奖2项。
  ▲学前教育(师范)——校品牌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素质全面、学识宽广、有持续发展潜力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幼儿园师资和学前教育研究人员、幼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等。
  就业去向:幼儿园、幼儿师范院校、其他学前教育研究机构、学前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相关出版部门等。
  主要课程:儿童教育概论、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卫生学、中外学前教育史、学前课程论、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与训练、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体育、儿童游戏、儿童文学、艺术实践、教育实习、教科研实习、毕业论文。
  专业特色: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是全国唯一的学前教育学国家重点学科,拥有全国第一个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学前教育博士学位授权点,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学前教育专业之一。
  学前教育专业现有教师17名,其中教授8人(4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7人(6人为硕士生导师),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11人,已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素质高、学术视野开阔的师资队伍。本专业为校品牌专业,有三门学科被评为省优秀课程,并获多项校级优秀教学奖。
  ▲应用心理学——江苏省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相关的应用能力,较为熟练掌握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测验等方法和进一步深造的学校
3

大学德育教案

http://m.zhuodaoren.com/fanwen823305/

推荐访问:幼儿园德育教案

模板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下一篇:考研帮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