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探讨

2016-09-27 各类报告 阅读:

价格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探讨(一)
新一轮司法改革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探讨

新一轮司法改革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探讨

[摘要]2008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了最新的司法改革报告,对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新形势下各种社会矛盾与冲突使司法改革热点凸显,以优化司法职权配置为重点的司法改革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司法活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司法独立、司法效率、司法公正仍然是司法改革面临的重大而艰难的任务。

[关键词]司法改革;热点;难点

一、 新形势下各种社会矛盾与冲突使司法改革热点凸显

近年来,各类社会矛盾不断生产:突发事件频发,土地维权事件与纠纷凸显,劳资冲突与纠纷猛增,市民维权多样化,因此在2008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最新的司法改革报告,对新一轮司法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重树司法独立与权威,努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一)以优化司法职权配置为重点的司法改革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必须对现存的不合理的部分司法职能重新界定其归属,各就其位,各谋其事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必须勇于打破现有司法体制与格局,重新合理分配司法职权。各司法部门要顾全大局,破除部门权力本位主义思想,各就其位,各谋其政。既不争权,也不越权,不能为了各自部门权力而妨碍司法职权的优化配置。

1.将检察院刑侦职能剥离出来是新一轮司法改革关注的最大热点。根据“有权利就有监督”的原则,应当将检察院对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的刑侦职能从检察院剥离开,划归公安局或者另行成立专门的渎职侦查机构予以管辖,检察院专司法律监督。长期以来,检察院自侦、自捕、自诉,缺少有效的监督,出现了像安徽阜阳市颍泉区检察院原检察长汪成报复陷害等一系列案件。检察院的职能,明确界定为司法监督机关,但是司法实践中检察院却侧重于侦查与起诉工作,对司法监督重视不够,使我国司法监督机制没有很好发挥其监督作用。200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案件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逮捕的规定(试行)》,就职务犯罪案件逮捕决定权上提一级目的是为了加强内部监督制约,但仍然是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对其自侦权的监督。

2.将法院执行职能划归司法局或者专门的执行机关管辖,是破除执行难的有效途径。当事人千辛万苦打赢官司,拿到的却是一张“执行白条”,等于宣告审判程序前功尽弃,严重影响法律权威。虽然,近年来法院频频“重拳出击”,但总是不令当事人满意。社会上多次出现“公开拍卖判决书”事件,就是公开对司法权威的挑战,“执行难”也因此成为我国司法机制中的一大顽疾。一方面,法院自己审判,自己

价格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探讨(二)
2016《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期末考试(错题已改正)

 《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期末考试(2) 姓名:`````班级:默认班级 成绩: 97.0 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是: 1.0 分  A、 《奥德赛》  B、 特洛伊  C、 伊利亚特  D、 荷马史诗 我的答案:D 2 工业文明的前奏是: 1.0 分  A、 航海活动开展

 B、 文艺复兴运动  C、 奴隶贸易发展  D、 宗教改革 我的答案:C 3 中国全面废除农业税是从何时开始的?() 0.0 分  A、 2005 年 1 月 1 日  B、 2005 年 12 月 29 日  C、 2006 年 1 月 1 日  D、

2006 年 3 月 1 日 我的答案:B 正确答案:C 4 下列不属于四大文明古国的是()。 1.0 分  A、 古巴比伦  B、 古印度  C、 古埃及  D、 古希腊 我的答案:D 5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 1.0 分  A、 产出增加,利率上升  B、

产出减少,利率下降  C、 产出变化不确定,利率下降  D、 产出增加,利率变化方向不确定 我的答案:C 6 【价格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探讨】 民国时期,乡建学者所秉持的思想是() 1.0 分  A、 人本思想  B、 救国思想  C、 民本思想  D、 维稳思想 我的答案:C 7 下列国家中,实现了大农场农业的是()。 1.0 分【价格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探讨】

 A、 英国  B、 中国  C、 印度  D、 巴西 我的答案:D 8 我国目前金融资产总量是()。 1.0 分  A、 128 万亿 【价格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探讨】  B、 161 万亿  C、 188 万亿  D、 176 万亿 我的答案:A

价格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探讨(三)
2015事业单位时政热点:新一轮价格改革的重点领域是什么

2015事业单位时政热点:新一轮价格改革的重点领

域是什么

推行阶梯电价、阶梯水价,成品油价格调整“常态化”„„近年的价格改革对我们的生活和消费模式均产生深远影响。11月中旬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更大程度让市场定价,释放出新一轮价格改革的信号。

这轮价格改革的重点领域是什么?我们身边哪些价格会发生变化?

回望这一年价格改革的进展,记者梳理了此轮价格改革可能推进的领域。

【能源领域:天然气和电力价格改革深入推进】

——天然气价格改革:我国已于去年和今年两度调整非居民用存量气价格。按照计划,2015年非居民用存量气和增量气价格将实现并轨,非居民用气价格将逐步放开,居民生活用气也将建立阶梯价格制度。

——电力价格改革:在居民阶梯电价实施的基础上,电价改革向推动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深化。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在深圳市开展新一轮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推动建立独立的输配电价体系。发展改革委称,独立输配电价体系建立后,要积极推进发电侧和销售侧电价市场化,电网企业按政府核定的输配电价收取过网费。

【交通领域:铁路运价改革提速 】

【价格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探讨】

今年年初,我国将铁路货运价格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与上限管理,随后进一步放开由企业投资的准池铁路货运价格,由铁路运输企业与用户、投资方协商确定具体运价。

记者了解到,放开社会资本投资控股的新建铁路客票及运输价格,推动部分铁路货运价格市场化是进一步改革的方向,这也对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发出积极信号。

【医药领域:“放开”成为主题词】

发展改革委近日已就推进药品和医疗服务改革的方案向各省物价部门下发征求意见稿,讨论全面放开药品价格并放开大部分医疗服务价格。

为扩大医疗服务供给、缓解“看病难”,今年4月,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宣布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药价改革方面,今年我国已先行放开700多种医保目录内的低价药价格,江西省放开省管全部601种非处方药品价格,市场运行平稳。

【环保领域:排污权有偿使用】【价格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探讨】

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巡视员欧鸿说,为了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环保领域,我国将积极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规范排污权交易市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染减排和排污权交易。加快调整主要污染物排污费征收标准,实行差别化排污收费政策。【价格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探讨】

【市政基础设施:完善价格机制吸引社会投资进入】

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明确,加快改进市政基础设施价格形成、调整和补充机制,使经营者能够获得合理收益。实行上下游价格调整联动机制。

国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城镇供水、供热、燃气、污水垃圾处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而更市场化的价格,是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这一领域的重要前提。

【专业服务价格:绝大部分放开助力服务业】

今年7月,发展改革委决定放开15项专业服务收费标准,实行市场调节价,由供需双方依据服务质量、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协商确定收费标准,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价格。并下放房地产经纪服务收费管理权限。

当前国家重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将之作为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抓手。大多数专业服务价格与民生直接相关度较低,预计进一步放开专业服务价格将是大势所趋。

对于此轮价格改革,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抓紧制定价格改革方案,做到统筹配套,成熟一项、推出一项。中国价格协会会长王永治说,这体现了国家的审慎态度。“价格改革涉及利益复杂,既要坚持改革的方向,积极推进,又要对方案认真周密研究部署。具体哪个领域的改革先推、如何推,还要视具体情况来定。”

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树杰说,此轮价格改革的特点是,主要在与民生关系不直接的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推进价格改革,具备竞争条件的领域放开价格,部分具备竞争条件的领域部分放开价格。与民生关联度较高的水电气等居民用价格,主要采用阶梯定价的方式,确保基本民生需求不会受到明显影响。政府在放开价格的同时,强化价格管理的事中事后监管,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最新招考公告、备考资料就在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

/liaoning/

价格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探讨(四)
公司员工思想热点、难点问题研究

  摘  要:员工是企业的主要人力资本,员工对企业是否具有归属感,将极大地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整个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重点,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新形势下,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员工;思想问题;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当今我国社会正处于变革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社会观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在企业不断发展转型的今天,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密切结合企业发展过程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找准工作定位,积极探索新的有效方式和办法,才能够与时俱进,适应企业发展的新要求。以下就如何应对员工思想,进一步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全面健康发展谈点个人体会。
  一、企业员工思想当前动态基本情况
  通过调研,当前员工在经济社会日益发展中,职工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工作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甚至有些滞后。主要表象与以下几方面:
  1、员工价值取向现实化。人们讲实惠重现实,不务虚功办实事,工作贴近员工切身利益就认可和接受,否则不买“账”。
  2、矛盾程度复杂化。经济结构和利益关系调整引发社会矛盾,增加思想工作难度,疏导调解教育凑效的方式方法有些不灵了,特别处理历史积弊,涉及政策、体制等原因造成的一些问题,更加棘手。
  3、员工思想呈现个性化。职工思想觉悟、性格特征、知识层面、工作环境、社交范围不同,接受能力和承受能力也不同,思想工作要因人而宜,因材施教,有的放失,对症下药,才能收到实效。
  4、发展前景迷茫化。部分员工认为,个人利益和前景离不开企业的发展,只要企业能够稳定发展,个人才得到实惠,特别是作为一家央企,当中有不少的企业员工,他们对企业有着比较深的感情,因此,他们都将希望寄托在企业的未来发展中,真正希望能够实现企业发展好,大家好的美好愿望才能得以实现。
  二、有效应对当前员工思想动态的思考
  首先,要真正了解员工思想动态,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的放矢。人的思想是人的头脑对外部客观事物的反映。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全体员工,因此,做思想政治工作时,要认真地下功夫去分析掌握每个员工的思想政治状况和变化情况,从而做到真正了解人。
  其次,要关心和理解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见成效。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公司生产经营实际、改革和管理实际、员工的思想实际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理解员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再次,要切实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则。员工的思想问题,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引起的,在做好有关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也要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进一步增加员工收入。
  三、积极探索改变当前职工员工思想认识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的剖析与对策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其根本任务是调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完成工作任务,只要我们做到了解人、关心人、理解人,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可以抓住根本。如何应对员工出现的思想问题,个人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抓好宣传教育工作,强化正面引导。针对员工的思想问题,一是我们一定要抓好宣传引导工作,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员工。贴近生活,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抓住社会和企业的热点问题,员工的疑点问题,改革的难点和社会生活中的敏感点,运用生动形象方式,帮助员工解疑释惑。贴近实际,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要渗透融入到经济工作中,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贴近员工,就是要坚持解决思想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要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采取启发、引导的方法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动人,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寓教于乐”。
  2、积极探索新时期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新规律和新方法,与时俱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增强创新意识,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系统工程。面对经济发展新形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环境、任务、内容发生很大变化,公司要不断探索新的规律、方法,增强创新意识,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系统工程,使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更贴近员工、贴近实际。
  3、努力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的生存、盈利和发展同样代表着企业和员工追求目标,而企业的中心工作是要实现生产经营利润的最大化,所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同生产经营工作相结合,不能够离开这个中心谈工作,要自觉地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经济工作当中,并针对企业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主动思考,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并以企业发展的难点和员工的热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4、加大人文关怀,努力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近年社会出现一些无良企业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损害员工切身利益的行为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这些现象深刻折射出在许多企业当中仍然存在一些同现代社会不和谐的问题,同时透露了企业对员工人文关怀工作的重要性。
  5、抓好员工培训学习,强化素质提升。对员工来说,知识就是资本,技能就是价值。企业要创新发展,从根本上讲关键在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生产一线创新人才队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涌现。要使员工认识到自己的文化、技能已远不能适应创新发展的要求,从以往的被动学习开始向主动学习转变。
  总之,作为企业党务工作者,我们要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主动适应新形势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下,深入研究在新形势下员工思想的新情况和新特点,不断探索在新的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与各方沟通,随时掌握员工思想动态,了解员工所想,听取不同意见,借助思想教育的载体、方法,引导帮助员工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积极的姿态投入生活和工作之中。
  参考文献:
  [1]朱利民 周柱安;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五结合”[N];工人日报;2000年
  [2]马庆存;论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理念[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价格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探讨(五)
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摘要:当前,在我国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建设和依法治国在我国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国家已基本实现有法可依。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法律体系的形成只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第一步,中国法治建设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关键字:法治;法治建设;公权力;司法公正
  大国崛起绝对不只是靠法治,中国的崛起也还要靠经济,只有经济强大,才能够崛起。但是中国要成为一个比较长久的大国,没有法治是很难维持的。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法治国家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法治、法治国家的含义
  亚里士多德第一法治的解释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制定出良好的法律,二是良好的法律要得到普遍的实施。法治国家的另一个表述是“法治体系”,可以说,法治体系形成时,就意味着法治国家的建成。
  在我国,我国所期望的法治应反映社会法律现象具有相对稳定和极大的权威性。即以反映全体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法律为依据,以权利本位观念为指导治理国家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相协调而形成的一种稳定有序的社会状态。
  二、 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热点和难点的主要体现
  (一)“后立法时代”立法面临的新问题
  立法在整个法治建设中具有前置性的核心地位和遗传性的基因作用。显而易见,是整个法治的逻辑起点,也是法律实施得以展开的前提条件。立法状况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法律实施的效果是否理想。
  纵观世界各国的法律体系,笔者认为,在一个法治状况运转良好的国家里,其立法只有在满足以下三个基本的条件时才能称得上基本达标,即立法的数量、立法的质量和法律体系结构的完整和协调 。
  由此,反观我们“初步形成”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事实上,在立法中我国很多社会生活和国家生活中的重要事项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规制和安排(全民放贷、核安全原子能法核发展、责任追究);而且,由于在立法实践中我们也大量存在着与立法的法治、民主和科学原则相违背的做法,从而使得立法的质量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相当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法律体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结构性的缺失,一些应有的法律部门至今仍未健全,同时,由于违宪审查等制度暂付阙如,法律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还随处可见。
  (二)法治精神和快速构建的法律制度与缓慢生长的法律秩序之间存在矛盾
  对于成熟的、完善的法治社会来说,必须具备精神和制度两方面的因素,要进一步推进法治建设,法治理念的形成是关键。
  由执政党设计并推动的执政党运用法律力量引导和规范社会行为,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项特点。与西方国家自然进化的发展路径不同,我国现行的法律有许多都是直接照搬西方,尤其是德国、苏联的法律。
  我国的法律秩序是相对的慢变量,与立法的构建性活动不同,它通过无数的社会成员的微观行为及其背后的社会心理与价值认知作用,来实现法律秩序的形成以及法治精神的生长。这一过程难以直接有效地从外部施加影响与控制,而更多地是对法律制度所提供的利益“引导”作用的依赖。所以,我国法治建设的一大挑战是,解决法治精神和法律制度构建与法律秩序和成长之间的时间差问题。
  (三)法律资源配置和法治发展水平不均衡影响了我国法治的进程
  在描述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发展进程的基本情况时,法律制定、法律实施、法学教育等的不平衡性不容忽视。由于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不同地区的法律资源配置和法制发展处于不同的水平。通过对内地各省市地方立法数量、诉讼率、律师数量、法律院系分布的综合比较,我们得出法治发展水平在全国的排名情况。从第1至31名依次是: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浙江、辽宁、山东、福建、江苏、吉林、黑龙江、重庆、河北、湖北、新疆、宁夏、湖南、内蒙古、山西、青海、陕西、四川、安徽、江西、河南、海南、甘肃、广西、贵州、云南、西藏。这种不平衡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一样,已经成为限制和制约我国法治进程的“瓶颈”。
  (四)公权力的滥用已成为制约我国法治进程的一个重要原因
  建设法治国家重在建设法治政府,依法治国重在依法执政。法治作为一个与人治相对应的概念,核心思想就是通过法律遏制权力。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部分地区和一些领域社会矛盾增加,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行政机关没有依法进行,滥用职权。突出表现为政府选择性执法,比如选择执法依据、执法对象、时间、地点和强度等。其本质是将本应履行、不能放弃的职责、公权力视同可以行使、可以放弃、甚至可以交换的私权利,造成了法律的适用不公,降低了违法的成本,破坏了法律的权威。这样不仅不利于矛盾的解决,社会的稳定,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
  (五)司法体制改革进入瓶颈,司法公正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尽管司法体制改革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也仍然存在一些深刻的困境。人民群众越来越高地要求与期盼司法的公正与效率,但仍然可以看到很多的不规范的司法行为。在司法体制的改革过程中,相对比较容易的部分所改革的对象,这也与中国近年来的整体改革较为类似。在一些重点领域及环节中,改革明显的没有相关突破,比如在现实的法律实践当中,行政权干扰司法权的现象仍然存在。从深层次的司法体制改革来说,涉及公权力重新分配的体制改革常常陷入困境。
  三、 现阶段加强法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改进立法工作,完善立法制度
  立法活动进一步实现从数量型立法向质量型立法,从单纯弥补空白向兼顾完善制度转变。接下来的立法应更注重规范和监督公权力运行,更注重公民各项权利的保障与实现。
  首先,立法质量的提高要基于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对于一部法律草案来说,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配置其中的权利义务,明确实践中的难点所在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立法调研工作。在调研的过程中,对于基层群众的意见一定要认真听取,尤其是一些社会弱势群体的意见,从而使法律真正成为党的领导,最终实现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对于科学立法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立法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需要准确反映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立法需要符合法律自身发展的规律,处理好法律的原则性和可操作性,稳定性和变动性,前瞻性和现实性之间的关系。   其次,在不断提高立法机制实效性、完善立法机制的同时,更要重视立法技术的研究,对于立法项目的确定、具体制度设计,都要积极开展成本效益分析,比较权衡和准确估算立法对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成本,在立法前和立法过程中花大功夫,避免浪费人力、财力和物力,防止立法仓促上马又推倒重来。
  (二)推进依法行政必须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要想把纸面上的法律变成现实中的法治,要想向法治国家顺利转型,当前首要和核心的任务,是以法治官,以法治权。所以,首先必须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其次,要继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规范行政执法,改革和创新行政执法体制。从体制上,从职能上,从机构调整中入手,减少执法层次,下移执法重心,清理整顿和调整归并部门执法队伍,切实解决多层执法、多头执法等问题。第三,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 第四,健全完善行政办公机制和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抓好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建立群众参与的执法监督考评机制,同时加大行政问责力度。
  (三)继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促进司法公正
  首先,在司法机关的财力保障上尝试将司法经费单列,将其纳入国家预算,统一拨付。管理体制上,在不削弱党对法院的领导的同时,为了顺应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理顺司法管理体制和迎合刑事司法工作性质和特色的需要,适时推动司法机关和刑事司法者在党的领导下的垂直管理,铲除“司法地方化”赖以生存的土壤。
  其次,对诉讼档案查阅、裁判文书上网等工作进行积极推进,大力开展向“司法公开示范法院”学习活动,真正做到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立公信,以公信树权威,使司法与人民群众联系更加密切,同时,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司法工作。
  第三,加强监督制约。一是对人民法院内部监督工作的加强,完善审判委员会、院长、庭长、审判管理和监督部门对审判执行工作进行监督的机制,真正把该管的事情管严、管好,规范法官司法行为;二是对接受外部监督的各项制度的完善,依法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确保人民法院依法履职、公正司法。
  (四)法治建设的战略重点应在法之外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只是论证了我国法治化进程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此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的法治能否取得重大突破,决定性的环节既不在于立法,也不在于法律实施,而是在于法律之外。古人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我们的法治事业也是如此。那么,是什么因素从根本上决定或影响了我们立法的数量、质量以及法律体系的结构完整性、协调性问题?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把目光转向法律所赖以产生的过程。
  事实上,作为法治事业基本依托的法律本身,从根本上看是产生于政治过程之中的。正是在不同利益主体的相互博弈和妥协之中,宪法以及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才得以产生。如若政治本身不能保有良好的运行体制,那么作为政治之附属、以政治为母体的法律又能如何保证是良好的法律呢?因此,一个科学高效的、能有效均衡社会各阶层利益的政治体制就成了法治得以良性运转的根本保证
  反观中国法治的种种怪现象,几乎无不与政治体制的诸多弊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的立法之所以不够精良,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立法过程中公众参与的不足,从而导致立法并未有效地融入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我们的政府在执法过程中之所以敢公然违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并没有赋予法院以足够的独立和权威去对政府的权力进行真正的司法审查。我们的社会之所以频繁爆发群体性事件,也的的确确与法院未能有效发挥其“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功能有关。而我们的法院之所以不独立和缺乏权威,也正与政法委的设立以及财政、人事等宪政构架、制度安排有着重大的关系。同时,我们的法律监督之所以泛滥而又无用,其重要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宪政构架中关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机关”的不确定位,等等。可以说,几乎所有在法治实践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其最终的解决无一不指向一个目标,那就是现行的政治体制。因此,只有积极地致力于现行政治体制的改革,我们的法治事业才有可能找到一个突破性的出口。
  应当说,无论我们最终采取了一种什么样的模式,只要这种政治体制能够很好的平衡各阶层的利益,同时又能保持高效运转的良好状态,那么,我们就可以为中国的法治事业奠定一个最为坚实的基础——那就是民主。没有民主,法治就是妄想,再好的法律也会被变通,也会被潜规则代替。因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法治国家才能够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崔英楠.从立法科学化到科学立法[J].《新视野》,2010(2).
  2.彼得斯坦和约翰.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12).
  3.李曙光.立法背后的博弈[M].中国改革,2006(12).
  4.王卫星.我国行政执法监督探析[M].政府与法治,2006(1).
  5.俞可平.民主是个好东西[J].理论参考,2007(9).
  (作者单位:佳木斯市委党校法学教研室)

价格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探讨

http://m.zhuodaoren.com/fanwen428341/

推荐访问:农村热点难点问题 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各类报告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中国空气净化器市场建议对策 下一篇:中国当今古典吉他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