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探讨

2016-08-26 策划书 阅读:

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探讨(一)
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探析

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探析

焊接专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学生应具备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等特点。结合高职焊接专业特点,针对毕业生就业岗位群,笔者所在学校制定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

一、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焊接专业的特点,实践操作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但人才的培养过程不同于职业培训,而是突出岗位技能的培养过程,如何把必需的理论知识快速有效地融入实践中去,是教学改革中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教学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两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1.教学模式改革【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探讨】

(1)“现场”教学模式。“现场”教学,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打破了原来实验室和教室场地分开教学的模式,发挥焊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充分利用教学基地的仪器设备进行教学,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减少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和纯理论知识的传授,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不但能学到必需的专业知识,还能深刻理解每个项目中对应产品的生产过程,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2)“情景”教学模式。“情景”教学,即为实践演示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合作模式,大力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根据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原则,加强人才培养的产学研结合,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教学,聘请校外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和现场进行教学。通过理论知识与现场生产相结合,使学生达到技能和知识的应用。

2.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焊接专业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摆脱学科教育的束缚,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重组焊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律,结合高职焊接专业特点,进行教学内容和专业课程体系的全面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把必须讲授的理论知识完全融合到实训过程中去。

焊接专业培养直接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焊接工艺的制定、焊机的维护与维修和焊接质量的评定等技术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应该将专业教学内容分成四个模块来进行:

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探讨(二)
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李士凯

焊接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先进制造技术,目前既懂理论同时又具有较高操作水平的复合型焊接人才极为缺乏。汽车工程系焊接专业是学院2004年开辟的一个专业,目的是培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焊接人才。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也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焊接专业从建立之初就致力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探讨】

一体化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为本的特点,并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交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为中心转变。

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一体;要求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一体;教室一体化,即理论教室和实习车间构成一体。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减少教学重复,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探讨】

进行焊接一体化教学的优势:【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探讨】

首先,一体化教学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有机衔接,避免理论课与实习课脱节的现象。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是理论课教师和实习课教师对各章节重点、难点问题的把握往往不一致,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而实行一体化教学则完全可以在这些问题上保持一致性,使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另一方面往往出现理论课与实习课间隔时间过长或实习教学先于理论教学的情况,这都不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当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间隔时间过长时,在学生实习前还得再次讲解已学过的理论知识,造成课时的浪费。当实习教学先于理论教学时,因学生还没有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实习起来不仅很费劲,而且也很难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实行一体化教学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由于一体化教学是在一体化的教学实习场地以一体化的师资对学生进行一体化

的教学安排,使每一课题都能讲授、示范、训练同步进行,突出了现场示范,增强了直观性,使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让他们对知识产生亲切感,对设备产生熟悉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另一方面,一体化教学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技能水平。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专业理论课,而且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指导生产实习,成为“双师型”教师。教师应明确专业课题的要求、重点、难点、工艺及实习设备情况,根据技能特点,编写课题教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实际情况,采用讲解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并在巡回指导时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做到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个别指导。由此可见,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高了,教师的压力、工作量大了,同时也锻炼、培养了教师,促使教师努力钻研业务,苦练操作技能,提高教学水平。

经过近几年的实训教学工作,结合当前焊接专业实际,就如何搞好焊接实训,提出以下几点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1.融合焊接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为实现一体化教学,最大程度的进行仿真教学,理论教室和实训中心应构成一体。

2.完善教学培训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应将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课题,每个课题都具有具体理论和技能要求。 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而是瞄准目标,围绕课题的一体化教学。另一方面应编写焊接一体化教材。按照教学大纲及技能鉴定标准,参照有关资料,对各门专业课进行有机整合,编写一体化教材。

3.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条件是教师。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培训机构进行专题培训,并进行校外实习考察,积极开展焊接技术经验交流活动,以提高教师水平。

4.增大培训力度,提高实训教学质量。为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必须要保证实训量。然而焊材消耗极大,应在保证实训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浪费,并在提高实习效率上下功夫。

5.进行焊接专业的文化建设。如举办微型焊接阅览室,使学生通过看杂志

了解焊接前沿动态,发展趋势;经常召开技能操作讨论会,使学生能进行经验交流;宣传焊接专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张贴壁画,宣传焊接劳动模范事迹,增强学生的荣誉感等。

6.与校外企业联系,多给学生提供校外实习的机会。通过校外实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进行焊接一体化教学要把握专业前沿动态,实现教学设备、教材的不断更新。作为一体化教师,应站在本专业的发展前沿,了解专业发展动向,掌握本专业的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并将其及时添加到教学中。

【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探讨】

进行一体化教学还应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化教学途径。焊接专业实习耗材大,如果能探索出“产、学、研”一体化化教学途径,如与企业合作等,不仅能有效解决材料消耗问题,还能使教学与企业紧密结合,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探讨(三)
《焊接方法设备》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论文

【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探讨】

《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探析 摘 要: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育模式,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注重学生焊接技能、综合素养的培养。此教学模式不但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也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技能培养;焊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18-02

《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是我校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技能课,它在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取证以及以后的上岗工作提供了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基础。课程包括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以“掌握基本理论、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从2009年开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

一、课程的教学历史分析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是我校较新的专业,从2005年开始招生,每届在校生只有一个班,人数在20-40不等。起初学校的实训设备较少,又没有合适的、固定的实训场所,教学多在教室进行,实践环节只是走马观花。2008年,学校一次性投入50万元左右,购买了大量的焊接实训设备,并组建了焊接实训基地,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以往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探讨(四)
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焊接专业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围绕职业能力实施一体化教学创新,以焊接专业为例,探索设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推广到高校教育,确定高校课程内容为“一体化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

  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职业能力国家教育部等六部门共同制定了《关于在高职院校实施制造业和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作为高职院校,这几年来以“培训工程”为引领,“开展了一体化教学创新”活动,在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诸多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下面从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这个层面,谈谈形成的一体化特色教学模式。
  一种教学模式是否合理有效,就要看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是否能够满足社会人才市场对此类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两届全国专业技能大赛提供了很好的证明这一模式的机会,因为比赛是完全按照企业需求设计项目的,这可以在大赛中检验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是否正确合理,学校和专业是否真正具有了办示范学校、示范专业的实力。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专业技术中的具体做法可以概括成“围绕焊接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设置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由具有理论实践综合能力的一体化教师,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完成焊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下面以焊接专业为例来阐明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
  一、围绕专业职业能力设置课程与教学实践
  课程的目标,就是要培养专业职业能力,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此,到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与企业的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及车间的生产管理者一起结合现代企业的生产实际的需要,研究该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可行性,来完成本专业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中,沿用了一些传统的课程名称,以焊接专业为例来说明。例如,焊接专业课有:金属工艺学、熔焊原理、焊接结构、焊接工艺、焊条电弧焊实训和强化实训等专业课程,但是这些课程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围绕焊接职业能力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使之成为一体化课程。同时,按企业的需求还相应开设了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船舶定向生开设船舶识图等相关课程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大大地拓展了该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从企业的信息回访中证明,这一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整合是行之有效的。
  在素质与文化基础课程方面,也渗透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比如,焊接专业开设“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常用文体写作”和为适应焊接专业发展需要开设的“计算机应用”课程等。开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职业及职业素质、职业道德与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就业政策与就业市场、学生求职择业的准备、求职择业的方法和技巧、不同类型单位的求职简介、自主创业自谋发展、适应社会走向成功、创新意识与创业教育;使学生了解道德与职业道德的联系与区别,职业道德的特点;该专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指导学生树立适应市场的就业观,了解就业政策与就业市场,了解求职择业的方法和技巧,了解不同类型单位的求职情况,怎样适应社会走向成功。
  开设常用文体写作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文体写作中的行政公文、日用文书和事务文书等。培养学生掌握常用文体知识,使学生具有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由此可见,专业技术课程不是孤立的自成体系的学科,而是相互支撑、相互依托、共同构建焊接专业技术的职业能力。
  经过这样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使这一时期毕业的学生就业率达100%,在全国第二届焊接技能大赛中,获中级组全国第5名和38名,高级组第29名和34名的好成绩。一体化教学,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确定高校课程内容为“一体化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现在无不是项目导向型教育即“一体化教学模式”,而我国现行的传统的专业课程设置,都是理论教学和操作技能培训在不同的阶段分别实施,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通过集中实习去完成实践活动,这使得理论与实践脱节。高校本科教育也有类似的弊端。确定高校课程内容为“一体化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
  分析一个技术员或一个技术工人在完成一项工作的过程中,很难区分他用的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知识,二者相结合才反映为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如果学生在学校构建的知识和技能是分离的,而工作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是融合的。而学校的行为方式和企业工作中的行为方式不统一,就形成了学校开了很多课程,学生到了工厂却用不上,学的和用的两分离。
  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就是要结合工厂工作实际选择一体化教学课程。如学习焊接理论的同时或讲完一段完整理论后,就立即应用这一理论指导实际操作,或是边讲理论边进行实际操作演练,将完成焊件全过程的质量所需的能力,作为完成课程的考核标准。可见,在高职院校中,培养适应企业需要人才,确定课程内容为“一体化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5.
  [2]鲁昕.技能促进增长――英国国家技能传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0.
  [3]余祖光.工作价值观教育的创新与实践[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4]马树超,郭阳.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翟海魂.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历史演进[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6]陶秋燕.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以澳大利亚为个案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探讨(五)
中职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

  【摘 要】焊接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船舶、机械、电子、化工及国防工业等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但是焊接教学方法及设备比较落后、教学环境差等问题的存在已严重影响到教学的质量,为更好的使焊接专业人才顺应社会需求和经济不断发展需要,应运用现代先进的技术,加强焊接教学模式的改革,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字】中职焊接 一体化 教改
  随着焊接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焊接设备和焊接设备,原有焊接设备及技术在生产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并且,很多原有的教学模式、软硬件已跟不上社会、企业对焊接专业人才提出的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因此,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
  一、教学软硬件需面向市场
  学校里面的手工电弧实习课时安排过多,对于工厂里面广泛应用的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以及全自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氩弧焊以及埋弧焊,开设的学时反而很少,造成了学生到厂里面还得再培训,无疑降低了效率,浪费了教育资源,同时也降低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实习车间的设计,很多也不合理。不能随意找个房子就当车间。对于焊工,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专业的特殊性,要充分考虑到通风以及弧光的危害。实习工位要贴近实际生产,尽量按照车间设计,使教学情景更加逼真。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理论课老师也要努力学习焊接操作技能,要逐渐带实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好好利用省级或者国家级培训,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利用校企合作,安排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锻炼,努力提高其实操水平和实践经验;同时,从相关企业聘请焊接技术能手和业务骨干到学兼职或者开展专题讲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信心。通过以上举措,可以培养一大批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一体化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人力资源条件。
  二、教材开发和课题设置要能引起学生兴趣
  要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必须编写适应技校学生及设备特点的校本教材。首先,在编写一体化教材时应依据教学大纲及国家技能鉴定的标准,按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原则编写一体化教材,这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再次,编写一体化教材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在专业知识的安排上,紧密联系培养目标的特征,以够用、实用为原则,摈弃“全偏难旧”的理论知识。二是在考虑学校办学条件的前提下,力求反映现代企业用人的现状和趋势,尽可能地引入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使教材富有时代感。三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并充费利用多媒体来表现,使学生能够较轻松掌握所学内容。
  对于中高级工,很多学校为了应付考工鉴定,课题基本上只有考工的管对接以及仰焊,板对接立焊等几个,而对于角焊缝、气焊气割、等离子弧切割等基本上不开。学生长时间的练习那几个课题,很快会失去兴趣,继而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教学的开展。我们应该把各种位置、各种焊接设备都要充分利用,合理安排实习。
  三、学习情景向一体化工作站发展
  很多学校还是理论和实习分开讲授,即理论在教室,实习在车间,交替两周进行。稍微进步一点的学校,在车间进行理论和实习的所谓的一体化教学,但是在现在的多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没有多媒体的教学,不够生动。而在焊接车间安装多媒体,因为焊接这个专业的特点,灰尘特别多,多媒体设备很容易坏掉。所以,工作站的设立,势在必行。
  学习工作站是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为一体的职业(专业)学习场所。体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于一体,在学习工作站里实施的一体化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中工作、工作中学习的综合性活动,是在获取信息、做出决策、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过程控制、评价反馈等工作环节中学习知识、提升综合职业能力、积累实践工作经验的综合性活动
  我们可以将工作区简化为四个:
  一是教学资料区,该区域一般在明确任务、讨论与决策、制订计划和学生展示说明的环节使用较多,是集中教学和供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节中查找有关知识的区域。
  二是工作区,该区域供学生实施计划,进行生产操作与设备调试等,是整个课堂占据时间最长的区域,也是行动导向必不可少的区域。
  三是工具区,供全班或者各组统一摆放工量具、焊接材料的区域。
  四是展示区,用来陈列、展示各组的学习成果,包括图纸、工件或产品等不同形式的成果,也可以围绕展示出来的成果组织评价、反馈活动。
  工作站的教学,是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化的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学习能力,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的改革。
  四、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考核制度
  只练不考,学生会失去动力,定期考核学生的实训成果,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考试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对学生在各个阶段进行独立考核记录,根据每个学生的考核记录,及时了解其各种技能掌握状况,从而开展针对性训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学习,教师也对学生有全面系统地掌握,也更利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
  以上是我关于焊接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些研究和探讨,希望通过这一模式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能力,提高毕业生参与人才市场竞争的能力,从而为我国现代化生产提供合格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康建文 焊接专业教学改革构思及其实践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1,61-62
  [2]路大勇 张洪强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 职教论坛 2009年14期
  [3]唐友亮 理实练一体化”方法在数控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高教论坛 2011年01期

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探讨

http://m.zhuodaoren.com/fanwen357942/

推荐访问:焊接专业教学大纲 焊接专业英语

策划书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新疆草业发展实施方案 下一篇: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群众性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