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银行的思考

2016-08-15 各类报告 阅读:

社区银行的思考(一)
社区银行调研报告

社区银行调研报告

建立社区银行是为了“深入社区、深入客户,打通社区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2015年,在省联社领导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个人金融业务部先后多次深入呈贡区联社、西山区联社、民生银行昆明分行就社区银行的发展情况进行调研,了解我社社区银行的建设现状以及先进同业银行的发展模式。

一、社区银行简介

(一)社区银行的概念 社区银行(Community Bank)的概念来自于美国等西方金融发达国家,其中的“社区”并不是一个严格界定的地理概念,既可以指一个省、一个市或一个县,也可以指城市或乡村居民的聚居区域。凡是资产规模较小、主要为经营区域内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服务的地方性小型商业银行都可称为社区银行。

(二)我国监管部门对设立社区银行的规定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中小银行设立社区支行、小微支行的通知》(银监办发〔2013〕277号)规定:社区支行、小微支行是指定位于服务社区居民和小微企业的简易型银行网点,属于支行的一种特殊类型。与传统银行相比,功能设置简约、定位特定区域和客户群体、服务便捷灵活。实行有限牌照经营,一般不办理人工现金业务,现金业务主要依托自助机具办理,社区支行不办理对公业务,可结合实际错时经营等。

(三)对我国社区银行界定的思考

我国社区银行应界定为“县域商业银行”。基本理由如下,

—1—

【社区银行的思考】

一是美国“社区银行”的规模大致与我国的信用社相近,而我国的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是业务活动范围不超过县域的银行性金融机构;二是我国与美国同为大国,美国的商业银行层次体系对我国有较大的可借鉴性,今后,在我国较为完善的商业银行体系中,与美国“社区银行”相对应的层次必将是“县域商业银行”。

二、我国社区银行发展现状

当前,社区银行在国外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和完善。其中,美国的富国银行就是发展最好的典型代表。然而,国内的社区银行发展步伐却相对缓慢,很多时候对社区银行的理解还停留在概念阶段,对社区银行的发展模式不甚了解。即便有如民生、兴业等银行已经推行,但是他们对于社区银行的发展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一)国内商业银行社区银行发展的总体现状

我国第一家社区银行是龙江银行“小龙人”社区银行,它根据社区银行网点周边社区特点、居民特征,为社区居民提供特色化、差异化的社区银行服务。2010年4月,宁波银行启动社区银行战略;5月,上海农商银行首家金融便利店在徐汇天平街道开业。2013年底,银监会发布了《关于中小商业银行设立社区支行、小微支行有关事项的通知》,商业银行对社区银行的热情被瞬间点燃,社区银行的发展驶入快车道,兴业银行获批在福建省开出第一家社区银行之后,民生银行也开始在全国“跑马圈地”,并提出要在三年内在全国设立超过1万家金融便利店。此外,光大、浦发、中信、平安、华夏等股份制银—2—

行均已采取积极态度。而拥有地域优势的地方银行,如北京农商行、南京银行、长沙银行等也开设了社区银行网点。

但是,经过两年的火热发展,在从业人员不足、网点功能不全、定位不清、互联网金融、用户习惯改变等因素的影响下,社区银行实效并不明显,且多数商业银行没有严格按照监管规定建立社区银行,大多网点没有取得核准牌照,将面临转型或停业。为了完善社区金融商业模式,即便作为国内社区金融的先行者——民生银行也在探索中根据市场变化做出了主动调整,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民生银行仅新增社区银行94家,比2014年新增1500多家少很多。

(二)民生社区金融便利店“自助银行+人”模式的简介

1.网点配置

(1)各种自助设备,如存取款一体机、电话银行、网银体验机等办理电子银行业务。

(2)物品展示区,展示线上线下所销售的商品以及为客户准备的赠品。

(3)人工服务区,配备了1—2名工作人员(多为劳务派遣工)为客户现场办理借记卡、信用卡、理财等业务并接受客户咨询。

(4)配备1名保安维护现场秩序与营业安全。

2.主要特色

(1)与政府、物业合作,代办各种便民业务。

(2)与临近商家组建营销联盟,提高交叉销售。【社区银行的思考】

—3—

(3)面向小区居民,推出智家卡、智家贷、智家惠等智家系列产品,为小区金融搭建核心产品平台。

(4)面向社区居民销售品种不同的理财产品。

3.监管规定对民生社区银行的影响

虽然民生银行发展社区银行十分积极,但是银监明确规定社区银行分“有人”和“无人”两种模式。“有人”社区银行必须持牌,工作人员必须为银行正式员工;“无人”社区银行必须24小时自助,不存在中间形态,社区支行是非现金网点。这样,民生银行短时期在全国范围内大批量设立的“自助银行+人”的咨询型网点与规定相背离,面临规范的压力,如果无法获得牌照,有停业或转为自助银行的可能。【社区银行的思考】

三、我社社区银行的发展现状

2014年6月10日,省联社下发了《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加快开展社区营销指导意见》(云农信联办〔2014〕78号),省市县三级机构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全力推进了社区营销、服务工作。尤其是昆明市联社率先尝试建立了“生活+金融”的农信社区自助网点,截至2015年11月30日,全省农信社共尝试建立了39个自助性的社区银行。其中,呈贡区联社建立的白龙社区“农信城市小站”、西山区联社建立的广福社区“农信生活驿站”最具代表性;其他州市则以“发展社区物理网点、丰富离行式自助银行服务功能”等不同方式进行尝试,不断丰富和完善着我社社区营销与服务的体系。

(一)在尝试中取得的成效

1.昆明农信社区银行以电子渠道为主线,突出“生活”的—4—

【社区银行的思考】

主题。在网点内布设了各种自助设备、精选了多种有机农特产品作为线上、线下交易主打产品。线上交易通过昆明市联社搭建的“网上商城”完成;线下交易则通过“刷卡购物优惠”的方式与周边超市合作,让更多的社区客户感受到了农信社金融产品带来的实惠与便利。

2.以社区银行为平台,通过OCRM系统、智慧农信、张贴海报、公告等渠道开展营销宣传;举办讲座、沙龙、“周五俱乐部”等活动,在营销农信金融产品的同时密切了客户与农信社的关系,提升了农信社的企业形象与知名度。

3.社区银行功能上的创新,丰富了农信社传统物理网点服务的内涵,促进了农信社的业务发展。

(二)经营中存在的不足

在我社社区银行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自身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无法取得监管准入牌照。监管当局对于“社区银行”的发展还处在审慎、尝试阶段,监管准入较严格。

2.产品单一,无法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全省代理理财业务刚刚起步,自营理财业务在银监35号文限制下难以扩大试点范围。

3.非金融增值产品缺乏竞争优势。与社区周边超市相比,我社销售的产品种类较为单一且不具备价格优势,同时,国内主要电商平台的不断渗透对我社形成一定冲击。

4.功能不全,无法开展核心业务。由于准入限制,社区银行无法开展人工业务,业务仅限于常规电子自助类业务,办

—5—

社区银行的思考(二)
社区银行运营模式的思考

社区银行运营模式的思考

作为一名在长沙银行实习半年之久的社区客户经理,在实习的这段时间内,会一直在思考去定位以后自己在社区银行中,应该处在一个什么地位,社区银行应该以什么模式运行,完全的归支行管理,还是完全的独立于支行之外,还是两种模式的结合。

在实习的这段时间,我体会颇多,我觉得这是社区中心以及人力资源部设定的最合适的运营模式,由支行代为管理日常的考核,社区客户经理的考评由社区管理中心和支行共同管理考核,编制在社区管理中心。

我的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长沙银行的社区银行出于成立的初期,初期的发展会比较艰难,就想一个产品从新产品的研发到投放市场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一个产品到最后是否成功,在产品的投放之初是决定她是否成功的一段关键时间段,很多好的优秀的产品就是因为产品之初没有投入充分的人力和物力,最后失败了,就像诺基亚,其实她是最早研发智能机的手机制造公司,但是由于领导层的定位不准确,结果导致苹果的只能手机出来之后,她的一路败北。如果社区银行的最初几年能够利用长沙银行所有的优势和资源,充分发挥她的优势,打造一个品牌,相信只要度过了最初的推广阶段,之后,收益就会开始显现出来,另外,社区客户经理也需要从前辈的身上汲取客户经理成功的经验。第二、社区客户经理的日常管理在支行,而不是在社区管理中心,这在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上,都是一个极大的节省。社区客户经理由支行和社区客户中心共同管理社区客户经理,【社区银行的思考】

避免了业务上考核的冲突,实现支行和社区管理中心双赢的效果。第

三、社区客户经理的编制在社区管理中心,实现了社区管理中心人才的储备性和稳定性。第四、在客户经理的日常管理上,社区管理中心应该做到了然于心,不定期的对社区客户经理的工作,进行适度的调整。

社区银行的思考(三)
社区银行:模式分析探讨

社区银行:模式分析探讨

社区银行:没那么简单

【社区银行的思考】

社区银行如何定义,目前来看并没有完全统一的标准。截止目前,社区银行没有统一定义,在不同国家也有不同的称谓,在日本被称作“地方银行”,德国将其称作“区域银行”,在国内,从目前几家银行的实践来看,社区银行的定义则几乎等同于“开在社区、服务社区的银行”。

一般来说,美国学术界和银行实业界主要从资产规模、区域和自主经营权这三大要素定义社区银行。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协会(IC-BA,Independent Community Bankers of America)认为,社区银行是指一定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按照市场化原则运营、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

由此,芝加哥储备银行归纳了社区银行的四个主要特征:一是规模小;二是经营区域的限制性;三是传统的银行服务模式;四是核心的经营原则是关系融资,即在银行、小额的借款者和储蓄者之间建立联系,使信贷资金具有的更高效流动,并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在已经出现了社区银行的几个西方发达国家中,美国的社区银行模式是国内了解较多,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不过,近年来,欧洲和澳洲也发展较快。

1、美国模式

美国的社区银行采取了典型的差异化发展战略,在目标客户、服务区域及业务品种的选择上凸显了自身特色,以其经营机制灵活、能有效地解决信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社区小客户和居民的金融需求,从而获得空前发展。

总体来看,美国社区银行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美国第一银行的业务模式,即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第二种模式,是保富银行模式,擅长为目标客户量身定做金融产品和服务。第三种模式,是科罗拉多州联邦储蓄银行模式,特点是定位明确,以小博大。第四种模式是MBNA模式,特色是合纵连横,优劣互补。

2、欧洲模式

欧洲是银行业的发源地,拥有发达的金融体系。20世纪90年代在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掀起了一场“社区银行服务运动”。“社区银行服务运动”的核心不在于建若干所“社区银行”,而在于为所有社区提供金融服务。提供社区金融服务的渠道可归纳为以下四种:第一,新设社区银行;第二,共享分支网络(Shared branch);第三,利用分支机构;第四,特许经营(Franchises)。与其经济功能相比较,欧洲社区银行更注重社会功能,因而为繁荣社区金融,促进社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澳洲模式

澳洲社区银行模式在新建社区银行国家中最为成功。澳洲的经济金融环境与美国不同,其银行体系高度集中,四大银行占据统治地位。银行业的高度集中以及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使得澳洲社区银行的发展道路与美国有所不同,而是坚持走特许经营之路。

从所有权来看,澳洲社区银行股权100%属于本地居民和企业。自第一家社区银行建立起,截止2008年底,澳洲新开设的社区银行数目已达50多家,而且大部分运营状况良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特许经营模式下的社区银行,股权结构合理、资金来源、品牌、业务培训等方面优势突出,深受社区居民和企业欢迎,因而获得了较大成功。

国内的理论界、传媒舆论在研究、传播社区银行概念时,更多是在以美国的社区银行为标杆,但在实际的操作上,其实更接近于欧洲模式。

总体来看,备受国内相关人士推崇的美国的社区银行,在近年来也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一方面,美国各州先后取消银行业经营地域性限制后,社区银行面临着大型全国性商业银行对本地区客户资源的竞争;另一方面,社区银行一直以经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在金融创新产品的竞争下,存贷款流失速度加快,社区银行面临是否进行业务转型的选择。

行业反应的第一个明显的动作就是并购整合。自1980年以来,美国银行业共发生了9418起并购,其中小银行并购多达8970起,占并购总数的95%。由于并购浪潮的持续发酵,美国社区银行的数量、资产及存款份额都出现了显著下降。2003年,美国社区银行的总数已经由1985年的14064家减少到7335家,降幅高达47.8%。

其次,美国的社区银行也开始面临来自大银行与信用社方面的“夹层”竞争。尤其是在信用社方面,社区银行需要同信用社(特别是社区信用社)在农村金融领域、客户服务领域等业务上进行竞争,很多产品和服务都是类似的。而在信用社有着诸多扶持政策的同时,社区银行作为商业银行并没有这些扶持政策。

再次,限于资本规模,社区银行的金融创新和综合经营能力有限,因此金融脱媒对于以存款业务作为主要资金来源的社区银行冲击更为严重。只不过,因为同期的大中型银行的诸多问题暴露得更为明显,而且消费者对于金融业的产品创新持强烈的怀疑态度,所以相对而言,社区银行的一些弱点反倒成为在金融危机中存活下来的主要优势之一。1985—2010年,社区银行平均年度倒闭比例为0.69%,比其他商业银行仅高出0.03个百分点。从1985年开始成立的社区银行到2010年底存活比例为36%,而同期其他银行的存活比例仅为6%。

如果要对美国社区银行发展迄今的经验与教训做一个总结的话,能归纳出美国社区银行数百年发展历程之后体现出来的几大核心能力。

1、强调在特定社区范围内,在对客户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提供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金融服务,也就是所谓从事关系贷款的能力。

在关系贷款的处理过程中,有一个“软数据”的概念,所谓软数据包括借款人的特征或管理的能力,这种信息一般只能通过与借款人之间的亲身互动才能搜集到。大银行喜欢“硬数据”,如信用记录、收入、债务和其他能够从财务报表和信贷报告中能够得到的信息。由于具有处理软数据的能力,社区银行在向信息不透明的借款人放贷中具备明显优势,而且这些优势在承销和监督向小企业和农场主的贷款中是有明显帮助的。

当然,对于软数据的重视也在事实上形成了美国社区银行的独特定位,在相当一部分市场上,它们和大银行是互补关系,而非是竞争关系。

2、获得大量稳定的核心存款的能力。

美国社区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大量稳定的核心存款(Core Deposit)。社区银行的存款客户主要是社区内的农场主、小企业和居民,短期内存款余额可能有所波动,但长期来看是相对稳定的。这部分存款为社区银行提供了廉价且稳定的资金来源,是社区银行保持流动性的“核心”。在有既定的核心存款来源的情况下,社区银行对存款服务收取的手续费通常会低于大银行。例如,美国大银行对简单的存折账户所收取的平均年度手续费比社区银行高72%。

此外,由于社区银行一般是向难以从大银行获得贷款的当地小企业、农场主提供资金支持,因而会收取比较高的贷款利率,这样社区银行获得的净利差就高于大银行,从而能向存款支付更高的利率。

3、灵活的客户互动方式与优异的客户服务体验。

社区银行一般将人性化、特色化服务作为其最重要的竞争优势。举例来说,许多社区银行通过在其社区中活跃表现展示其服务和地区性,相当大比例的社区银行参加民间组织、与当地商会合作、持当地学校、支持当地的公益工作,并向社区的低收入人群提供特别的帮助。根据美联储对社区银行的调查,由于其地区知识和人性化服务,社区银行能够将业务从大机构中吸引走。而且,即使出现某一市场内的社区银行被大机构合并的事件,其用户也大多选择转投本地的其他社区银行,而非跟随之前的银行,继续保留自己的账户。

另外,由于社区银行普遍网点数量较少(截至2003年,平均每家社区银行下辖4个分支网点,而大银行平均每家辖94个分支网点),因此在网点设计、布局的革新力度上,美国的社区银行也远远领先于同业。这也直接导致社区银行的客户体验满意度远高于大中型银行。

社区银行在中国

当前,社区银行在国外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和完善了。其中,美国的富国银行就是发展最好的典型代表。然而,国内的社区银行发展步伐却相对缓慢,甚至

有些银行对此还停留在概念阶段,对社区银行的发展模式不甚了解。即便有如民生、兴业等银行已经开始逐渐推行,但是他们对于社区银行的发展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不过,单从银行发展策略来看,打造社区银行战略将是银行服务更加精细、准确、周到的一种经营方式。非常有利于在对手如林、强手如云、竞争激烈的银行业内另辟蹊径,覆盖更多的片区市场,让客户服务更加贴心、更为深入。同时,也能抢占更多的客户市场,并给客户带来更大的便利。因此,社区银行的发展或许将在未来中国银行业中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传统服务社区的银行与社区银行的不同

目前,银行对于社区银行的概念并不是特别的清晰。尤其是在国内,很多人对社区银行的定义还比较片面。大多数人认为,社区银行其实就是各大银行在居住社区旁边布局的普通分支行网点,立足点在于走进社区,服务社区;然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种模式并不算真正的社区银行,它只是传统银行的“服务走进社区”。那么,真正的社区银行则不同,不论是网点选址、功能定位、人员配备、业务特点等等,都是完全突出社区特色的银行网点;它的特点是扎根在社区,为社区人们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那么,以上两种不同概念的社区银行还是有着显著的不同。对于传统银行走进社区的网点,他们的客户群体主要是社区居民,然而并没有专门针对社区客户设计的产品或者个性化金融服务。有的是和其他支行一样的服务理念与金融产品。然而,真正的社区银行则是定位于社区,基于社区客户所开发的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两者的区别如下:

首先,社区银行具有资产规模小,经营机制相对灵活的特点。他们以服务社区为宗旨,一个社区一个机构,组织层级简单,具有组织优势,更加有利于相关软信息的传递。从金融产品开发、产品投放市场到产品信息反馈,整个过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管理人员可以据此及时做出经营决策,灵活应变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传统银行走进社区的网点则大多数仍是基于银行一二级分行或县域支行体系下的分支行网点,有上级行支撑的经营机构,网点资产规模较大,业务量要求大,机制固定,各种审批流程和程序复杂。

其次,社区银行是以社区为依托的银行,对社区的居民和企业较大银行更为熟悉。并且社区银行在审批中小企业和家庭贷款时,不仅要看相关客户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而且还会考虑社区内这些作为邻居的借款人的性格特征、家庭历史与家庭构成、日常的开销等个性化的因素,也就是克服了大银行与小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在更多时候为企业办理信用贷款。更易于解决贷款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和了解客户的收入变动、支出状况等有一定保密色彩的个人信息,这就大大降低了银行的放贷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问题发

社区银行的思考

http://m.zhuodaoren.com/fanwen329892/

推荐访问:社区管理的思考 社区工作的思考

各类报告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关于中国印章文明的研究报告 下一篇:政策性银行的历史变迁及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