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教案

2018-12-02 民主生活 阅读:

工业教案(共10篇)

工业教案(一):

我们的衣食哪里来

授课题目:《》教学内容: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而且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农业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出发,激发学生了解农业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初步了解农业所涵盖的内容,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懂得农业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对学生进行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教育.教学目的:了解农业对我们生命及对生活的重要作用,懂得尊重农民伯伯,知道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与农业的关系,了解其他各行各业都与农业密切相关.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和初步的分析能力.一、新课导入教师:老师这里有一组图画.教师: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学生:在种地,收地,干农活……教师:他们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二、认识农业教师:同学们还了解哪些农业生产活动呢?学生:种麦子、种地瓜、种西红柿、养鸡……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吗,但是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还有一些劳动也是农业生产.如栽培农作物,如棉花、水稻、小麦、玉米、蔬菜等:种植果树和林木;饲养家畜和家禽,如牛、羊、猪、鸡、鸭等;养殖或捕捞鱼虾及其它水产品,都是农业生产劳动.学生:说说自己对农业的想法.三、探究农业教师:出示几种食物,猜猜这些食物都是什么农产品制成的?教师:看来我们吃的这些食物都是由农产品制成的.教师:出示衣服、手套等,说说这些又都是什么农产品制成的呢?教师:我们穿的衣服和戴的手套等都是由棉、麻、毛、丝等农产品制成的.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农业.教师:看来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我们人人都离不开农业.通过刚才的讨论活动,对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吧.然后相互交流.教师:看来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农业.不仅日常生活与农业密切相关,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教师:大家能将农产品为其他行业提供的原材料和制成的产品联系起来吗?学生:自由讨论.教师:通过学习讨论我们认识我们的衣食住行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农业生产活动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家要重视农业,尊重农业劳动者,感谢农业劳动者.课下根据自己的学习与父母进行交流,并写一篇心得体会,an>【工业教案】

工业教案(二):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3~2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3课时 铁的重要化合物·学案
高一化学 马辉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铁单质,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掌握铁的氢
氧化物的制备;初步掌握铁被氧化的规律.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阅读分析、归纳对比的思维能力.思想情感:渗透
哲学观点——事物的普遍性及特殊性;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科学方法:观察、实验;资料和事实的表格化处理;科学抽象.
重点、难点:铁的化学性质,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和性质.氢氧化亚铁的制备,铁的变价规律.
教学设计
1.铁的氧化物
(1)学习与归纳:通过阅读教材归纳铁的氧化物
名称
氧化亚铁
氧化铁
四氧化三铁
俗名
化学式
色态
铁的化合价
稳定性
(2)氧化亚铁和氧化铁都是碱性氧化物,试写一下他们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的氢氧化物
实验3-9
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FeCl3和FeSO4溶液,然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FeCl3溶液
FeSO4溶液
加氢氧化钠现象
离子方程式
思考与交流
(1) 为什么白色的氢氧化亚铁会变成红褐色?是什么物质起的作用?
(2)写出相关的方程式
※(3)如何才能制备较纯净的氢氧化也铁?
学与问:通过以上的学习,进行归纳.
名称
氢氧化铁
氢氧化亚铁
化学式
类别
色态
稳定性
制备的试剂
现象
方程式
与酸的反应
3.铁盐和亚铁盐
科学探究
(1) Fe3+离子的检验
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5mL FeCl2溶液和5mL FeCl3溶液,各滴入几滴 KSCN溶液.
滴入KSCN溶液
FeCl3溶液
FeCl2溶液
※利用此方法可检验Fe3+存在
(2)Fe3+离子的氧化性
在盛有2mL 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振荡.充分反应后,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再滴入几滴氯水(溶质主要是Cl2),振荡,观察现象.
FeCl3溶液
现象
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加入铁粉,KSCN溶液
滴入氯水,振荡
思考与交流:1.如检验Fe2+存在?
2.实验室中应如何保存FeCl2溶液?
总结
Fe、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思考一下图中的横线上还可以用什么物质?
一、亚铁化合物转变成铁化合物
常见的氧化剂:Cl2、Br2、O2、HNO3、浓H2SO4、KMnO4(H+)溶液、K2Cr2O7溶液、H2O2、HClO等.
6FeSO4+3Cl2=2Fe2(SO4)3+2FeCl3 2Fe2++Cl2=2Fe3++2Cl-
10FeSO4+2KMnO4+8H2SO4=5Fe2(SO4)3+K2SO4+2MnSO4+8H2O
二、铁化合物转变成亚铁化合物
常见的还原剂:H2S、HI、S2-、I-、SO2、、Mg、Al、Zn、Fe、Cu等.
H2S+2FeCl3=2FeCl2+S↓+2HCl 2Fe3++Cu=2Fe2++Cu2+
补充材料:
1.蓝黑墨水的变色原理
当久用蘸有蓝黑墨水的钢笔写字时,刚写的字,呈蓝色字迹,但随后字迹就逐渐变成了黑色,这是为什么?
原来蓝黑墨水是一种混合物,其中的蓝色,是一种可容性的蓝色染料,日久易褪色;它的另一主要成分鞣酸([英文名]Acidum Tannicum [别名]鞣质、单宁、单宁酸、Tannin.鞣酸的足迹遍布大自然,很多树皮里都含有鞣酸.在工业上,鞣酸被大量应用于鞣革与制造蓝墨水.)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的浅绿色鞣酸亚铁,颜色不很明显.用它写在纸上,是蓝色字迹,随后蓝黑墨水中的鞣酸亚铁就与空气中的氧气起反应生成鞣酸铁,鞣酸铁是一种不溶于水的黑色沉淀,因此用蓝黑墨水写的字会由蓝色逐渐变为黑色.
2.砖的颜色为何有青有红
同学们大都见过红砖与青砖,你们是否知道它是由同种砖坯烧制而成的?
将用粘土制成的砖坯置于窑内,先用大火将砖坯从外到里烧透,然后停下,使砖和窑体慢慢冷下来.在这个过程中,空气非常充足,砖坯中的铁元素被氧化成Fe2O3,它是红色的,砖里有了它就显出红色,这样就得到红砖.如果在砖坯被烧透之后,不让它自然冷却,而从窑顶不断向下淋水使砖冷却,结果红砖就变成了青砖.
练习:
1.在FeCl3,Cu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待反应结束后,所剩的固体滤出后能被磁铁吸引,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较多的阳离子是?方程式是?
2.在含Fe3+、Fe2+、Mg2+、NH4+的稀溶液中加入足量过氧化钠固体,充分作用后,再加入过量稀盐酸,完全反应,离子数目没有变化的是( )
(A)Fe3+ (B) Fe2+ (C)Mg2+ (D)NH4+【工业教案】

工业教案(三):

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我们的衣食哪里来》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能力、知识、情感价值观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和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与农业的关系,了解其他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技能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并进行初步分析的能力.情感目标:了解农业对我们生活的重要作用,懂得珍惜农产品、尊重劳动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农业对生活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了解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与农业的关系,知道其他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教学安排本课的教学一课时完成.课前教师收集相关教学资料;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当地的饮食及食物构成特点和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其他行业.教法、学法根据本课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前引导学生分小组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当地饮食及食物构成、特点及我们本上饶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其他行业.课堂上我将采用学生小组汇报、交流方式为主,教师展示图片、等教学方法为辅,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结构决定着一堂课中教与学的活动顺序,学生能否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活动,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都与教学结构有关.因此,我从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现状出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框架:第一环节 链接生活 活动导入 首先我让同学们看一些日常用品,引导学生思考哪些东西来源于农业,然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农产品.由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用品入手,在教材和学生之间搭建好桥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第二环节 交流互动 探究农业“日常生活中看农业”这一主题我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他们收集的资料,接着讨论: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衣食住行)与农作物的对应关系.当学生交流时,我及时补充.然后再引导学生比较自己之前对农业的理解和查阅、交流资料后对农业的理解有什么差别,进而引导学生自己领悟农业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各行各业离不开农业”这一主题部分,我首先让学生就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讨论交流,说说农产品和具体行业的关系.如果学生交流时存在困难,我将出示预备的一组学生比较熟悉的农产品和行业图片给学生观看,以便更好落实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其他行业与农业的关系.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交流,努力形成师与生、生与生的多边互动,构建高效、立体的信息传输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第三板块 达成共识 感情升华课堂不是预设的,而是生成的.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我将这些交流、探索不断引向深入,不断丰富学生的感知.在学生有较丰富的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大家探讨.从而得出结论: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不仅日常生活与农业密切相关,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接着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谢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感谢他们用艰辛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和“自主建构”.基于这种认识,我在本课教学的尾声,给出一个开放式的话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落实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惜农产品、尊重劳动者的思想感情.板书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走入课堂,但是板书在教学中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本课的教学实际及板书准确、凝炼的原则,我将板书设计如下:主题一:我们的衣食哪里来↓ 各行→ 农业 ← 各业 ↑ 住 行

工业教案(四):

急需高中历史“新航路的开辟”的教案,谢谢

  新航路的开辟
  【学习目标】
  1.熟记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及影响,掌握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及主要人物.
  2.通过分析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培养学生从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以及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等方面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所表现出来的勇于探索的精神、坚强毅力以得惟利是图、残酷掠夺殖民地人民的两重性的了解,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4.通过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教材分析】
  一.重点难点与疑点
  1.重点难点:新航路开辟的重大影响.
  2.难点:15世纪末出现大规模的海上探险活动的原因.新航路开辟的重大影响.
  二.教材解读
  教材第一子目《“一切为了香料》正文部分(内容见课本).
  解读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答案:(1)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社会根源──黄金或寻金热.15世纪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导致自然经济日趋解体,作为普遍交换和支付手段的货币,不仅取代土地日益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而且也日益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因此社会各阶层人士无不醉心于搜寻黄金和财富.十五世纪改行金本位制以后,黄金成为国内外贸易的惟一支付手段,需求量急增,但是西欧贵金属产量本来就不高,它的很大一部分黄金是靠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队从非洲中部转运而来,这种传统的供给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与东方贸易中出现的巨额逆差又使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西欧市场货币的普遍短缺.当时的欧洲人渴望得到黄金,并由于《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广泛流传的影响而认定只有到中国等东方国家才可以实现他们梦寐以求的黄金梦,到东方去寻金成为一股社会热潮.
  (2)2.商业危机的出现:商业危机主要是指在东西方贸易中因为商路不畅、货源短缺或转运成本过高导致东方商品在欧洲市场上价格猛涨,欧洲人慨叹谓为商业危机.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居间垄断贸易;(二)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
  在15世纪以前东、西方贸易的传统商路主要有三条:一条是完全的陆路,由中亚沿里海和黑海沿岸到达小亚;其余两条则海、陆并用,一条先由海路到波斯湾,然后经两河流域抵达地中海东岸的叙利亚一带;另一条从海路进红海,再穿越苏伊士地峡前往埃及的亚历山大.这三条商路最后都汇聚于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东方商品一般先运抵此地,然后转运欧洲.欧洲需要的外来商品,如香料、樟脑、檀香、丝绸等,都依赖于转口贸易来获得,在欧洲市场价格昂贵.高额的利润让本区商人羡慕不已,西欧的贵族和商人渴望另辟路径,发财致富.
  (3)欧洲君主们用武力强化王权,积极扩张,航海业发达的西班牙和葡萄牙首先把扩张的目光投向欧洲大陆之外.
  (4)宗教根源传播基督教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精神动力.基督教一开始就以博爱人类为宗旨,并以全人类的宗教自命,他们甚至相信为了普及基督教,即使使用武力也在所不惜.
  (5)思想根源: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答案:客观条件(1)物质条件:包括海船、物资和资金.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为航海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造船技术的进步为航海提供了可能条件.(2)航海技术:指南针的应用是最突出的表现.中国发明的罗盘针,经阿拉伯人西传后于14世纪时在欧洲普遍使用,使航行不致迷失方向,没有罗盘针的使用,远洋航行简直是不可能的,这是中国古代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3)造船技术:已出现了新型的轻便、多桅多帆、快速、舱宽的大船.(4)地理知识:当时,欧洲已经开始流行地圆学说,绘制地图的技术也已很先进.
  主观条件:(1)政府为了发展贸易、改善经济状况和扩大版图,大力支持开辟新航路的活动.(2)军事贵族和骑士视海洋冒险为一种新的职业,渴望以此获得丰富的战利品;(3)市民和商人不满意大利人、阿拉伯人对东方贸易的垄断,期望新航路的开辟带来新的财源;(4)葡、西两国不利的商业地理位置.东面是意大利商人的势力范围,北面是英、法和尼德兰等国商人的活动地盘,这两个国家只有挺进大西洋,向西面、南面这两个方向发展,寻找新航路;(5)为了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
  3.葡萄牙和西班牙走在海上探险最前头的原因
  答案:第一,两国都位于大西洋沿岸,这一地理位置有利于它们向海外发展.两国向海上扩张的第一步是在15世纪占领了非洲西海岸沿岸的四个群岛:葡萄牙占领了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佛德角群岛,西班牙占领了加那利群岛.在得到这几个有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群岛之后,葡、西两国更加积极地向海外扩张.
  第二,两个国家都掌握了航海技术,特别是葡萄牙在航海技术上比较先进.葡萄牙王子亨利有着“航海家”的绰号.他重视把水手和造船的传统经验同理论知识结合,改进了葡萄牙的航海能力.他曾积极筹划绕过非洲到东方的航路,他派出一支又一支的探险队去勘察非洲西海岸.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等人的海上探险活动,也是在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王室的支持下完成的.
  第三,新航路的开辟也同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宗教情绪有关.信奉天主教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从8世纪初起就处在外来穆斯林的统治和压迫下,经历长达几个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到1492年西班牙才收复了阿拉伯人在半岛上的最后据点格拉纳达.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在斗争中产生了强烈的民族情绪和宗教情绪,因此,当他们在向海外扩张时也把传播基督教作为自己的精神动力.
  教材第二子目《海上探险活动的活跃》正文部分(内容见课本).
  解读
  1.葡萄牙王室支持下的海上探险活动.
  答案:(1)1487年,葡王若奥二世派遣迪亚士率领3只船自里斯本出发沿西非海岸向南航行,到达非洲的西南端.若奥二世认识到发现非洲西南端的重要性,称它为“好望角”.
  (2)1497年,葡王曼努尔派遣达•伽马率领3只船自里斯本出发,沿迪亚士的航线绕过好望角,1498年5月达印度.这样,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亚洲的航路被开辟出来了.1499年达•伽马回到里斯本,带回的奢侈品出售后获利达到航行费用的60倍,初步反映了开辟新航路的目的.
  2.西班牙室支持下的海上探险活动.
  答案:(1)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女王伊萨贝拉和她丈夫斐迪南大公支持下,率领3只船由巴罗斯港出发,横渡茫茫的大西洋,到达了欧洲人过去不知道的一块“新大陆”.哥伦布误认为他所到的地方就是印度,因此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后来另一个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证实哥伦布到达的地方不是印度,而是“新大陆”,于是“新大陆”就以他的名字而被称为“亚美利加洲”.但是哥伦布最初到达的南北美洲大陆间的岛屿,一直被叫做西印度群岛.哥伦布不仅发现了“新大陆”,而且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航线.)
  (2)1519年,住在西班牙的葡萄牙海员麦哲伦受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之命,率领船队作环球试航.他横渡大西洋,沿巴西海岸南下,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后来叫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直到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在同菲律宾人的冲突中战死,他的同伴经印度洋,绕好望角,于1522年回到西班牙.这样,从欧洲绕过南美洲到达亚洲的航路也被开辟出来了.这次航行,从实践上证明了地圆学说.
  3.对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评价.
  答案:他们都有冒险精神,有丰富的航海知识和经验,有恒心,有毅力,开拓进取.但是,他们进行航海的目的却有着被金钱利益驱使的因素,有惟利是图的一面.同时,他们远航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教材第三子目《新航路与西欧的商业革命》正文部分(内容见课本).
  解读
  1.理解商业革命的三个内涵.
  答案:(1)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上原来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世界各地区的联系加强.(2)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美洲所特有的一些农产品传播到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等,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促进了人口数量的增长.(4)欧洲的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下去,而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的商业地位日益重要,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商业中心城市兴起.意大利是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地区,但是,意大利在以后的历史中不是资本主义发展最快、程度最高的地区,原因就在这里.而尼德兰和英国成为了资本主义发展最快和较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地区.(4)人类眼界开阔.新航路开辟后,人类的视野大大开阔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完全改变了.
  2.理解价格革命的概念.
  答案:价格革命:新航路开辟后,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大量贵金属源源流人欧洲,造成金银贬值,物价猛涨,对欧洲国家的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以致被称为价格革命.其影响主要表现在:①殖民侵略者掠夺的金银等贵重金属大量流人欧洲,造成金银贬值,使一部分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的实际收入因货币贬值而减少,他们日益贫困破产.②城乡雇佣工人也受到严重损害,他们因日用品价格上涨,实际工资下降而日益贫困化.③货币贬值,必然会造成商品增值,物价猛涨,那些拥有丰富商品的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获取了暴利.④对英法等国家来说,价格革命还初步理顺了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时期的价格体系,所以说它有力地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3.如何理解资本原始积累?
  (1)资本原始积累的含义:资本主义的产生需要两个历史前提:一是在少数人手中积累了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必需的相当数量的货币财富;二是存在两种意义上“自由的”工人,一方面他们出卖劳动力不受任何拘束或限制,另一方面他们脱离土地和脱离任何生产资料.因此,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确立以前,通过暴力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把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使之转化为资本的过程,就叫作“资本原始积累”.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
  (2)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形式:①对农民土地的剥夺.此类形式中典型的是英国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的结果,一方面,造成土地的集中,为资本主义的大农场或大牧场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失去土地的农民无以为生,沦为农场或工场雇佣的自由劳动力. ②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西方殖民者在美洲、亚洲和非洲通过劫掠金银、发展大种植园、贩卖黑奴以及欺诈性的贸易等方法,积累了巨额财富.后来转化为资本,用来发展资本主义工业. ③“价格革命”.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大量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流人欧洲,造成金银贬值,物价上涨,这就是价格革命.在这一过程中,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一方面以高价出售商品,牟取暴利,另一方面付给工人以贬值的货币工资,因而经济力量愈益增长.而 封建地主收取的定额的货币地租受到价格革命的影响,实际收入减少,地位削弱.小手工业者和农民的两极分化加剧,大部分人沦为出卖劳动力的工人. ④商业战争.16-18世纪西、英、荷、法等欧洲殖民国家之间的战争大多为商业战争,战争的主要发起者是工商业资产阶级,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夺取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垄断国际贸易.三次英荷战争就是典型的商业战争.在上述资本原始积累的形式中前两种是最主要的.
  (3)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本质:尽管资本的原始积累存在着不同形式,但一切原始积累形式的实质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资产阶级使用暴力手段使劳动者(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相分离和生产资料与货币在少数人手中迅速积累的过程,也就是以暴力来剥夺劳动者生产资料的过程,即用暴力促进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化.马克思说:“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与火的文字,写在人类的编年史中的”.
  (4)资本原始积累与资本积累的关系:①区别:A资本的原始积累是强迫劳动者同生产资料分离,它在一极造成“自由”的无产者,在另一极造成货币所有者即资本家;而通过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积累资本的过程叫资本积累.B.资本原始积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而是它的起点”;资本积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过程中,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发展的.C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是赤裸裸的、强盗式的直接掠夺;资本积累的手段是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的剥削. ②内在联系:资本积累以剩余价值为前提,剩余价值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前提,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又以资本的原始积累为前提.
  (5)生产资料和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当它们为资本家所占有,并用作剥削手段时才成为资本.葡萄牙、西班牙封建统治者通过对殖民地的掠夺获得了巨额财富,但被他们挥霍一空,没有转化为资本而被本国工商业所吸收,所以很快衰弱下去了.
  4.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答案:(1)引发商业革命,促成西欧商业经营方式的重大转变.初步形成世界市场.(2)西欧商业经营方式变化,新的商业组织在欧洲纷纷出现,(股份公司的建立,期货贸易产生,支票、期票等信用工具使用.(3)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其金银矿的开采和种植园经济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了重要贡献.(4)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5)白银大量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6)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各民族由分散孤立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5.股份公司经营的优越性(资本主义经济与股票)
  答案:股份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式的产生,是商业上的重大变革,在这以前,商人从事商业活动,是个人负责到底的,他们从投资、转运到各种买进、卖出等活动,都是亲预其事,合伙经营也是如此.股份公司则不同,它把投资与经营管理、商业活动分开,使投资者从经营管理的责任下解放出来,可以调动大量资金投入商业冒险事业.任何想把少量资金投入贸易事业的人都用不着自己操心,只是以认购股票的形式进行投资就可以了.股份公司在组织上逐渐趋于完备,一切管理事务委托给通过选举产生的董事会,再由董事会选出可靠的人去管理经营业务.这种商业组织形式有利于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用于大规模的商业冒险事业,是动员经济力量从事海外贸易的最有效的工具.

工业教案(五):

第12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教学案例

【课程导入】
宋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奠定了今日人们生活方式的基础.那么,宋代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你能透过宋代人的生活看到我们今天生活与宋代人相同或不同的情景吗?
《清明上河图》
有一道名为“东坡肉”的美味佳肴,你一定知道它和谁有关.你想知道这道菜得名的由来吗?
你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叫“瓦子”的场所吗?“瓦子”里还有叫做“勾栏”的地方,这些地方令那时的人们流连忘返.如果你能亲眼目睹,准让你大开眼界,浮想联翩.
你一定喜欢过春节吧?宋代人过春节有意思吗?让时光倒流,允许我们同宋代古人一起过一次春节吧!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假如你生活在宋代都城东京,有朋友来访,你打算怎样宴请他们?带他们去什么地方游玩?你一定会给他们介绍东京城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轶事吧!
2.依据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及本课的相关插图,你能讲述一下宋代人的衣食住行及娱乐活动吗?
3.如果你是宋代的一位建筑师,要为某贵族官僚设计住宅.你的设计方案是什么?能画出设计草图吗?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北宋的都城是( ).
A.洛阳 B.临安 C.东京(开封) D.南京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一朝代的节日欢乐气氛?(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3.北宋东京城里的“瓦子”是( ).
A.专供演出的圈子 B.娱乐兼商业的场所
C.穷苦艺人卖艺的地方 D.小商贩摆摊的地方
二、联想题
夜市 冷饮 包子 腊八粥 瓦子 勾栏 元旦 守岁
【资料下载】
宋朝的建立与统一,消除了晚唐、五代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水陆交通的便捷,统一的货币制度,铸钱量的增加及纸币(交子、会子)的创设与发行,坊市制度破坏后带来的沿街开店,营业时间的不受限制,统一的商税制度,以及与辽、金、西夏的“榷场”贸易和兴盛的海外贸易,都为宋代城乡的商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促使宋代大小城市及乡村城镇的商业空前繁荣.
宋代打破了秦汉以来实行了一千多年的“坊(里)市制”,居民区“坊、里”与商业区“市”之间的严格区分被完全打破,行动不受时间和地区限制.不仅城里可以随处开设商店,农村的镇和城外近郊的草市也可以开店营业.宋代商店营业时间完全依商业的繁华情况而定,一般商店大多天明后营业,天黑前息业,而饮食店、酒楼、茶坊的营业时间更长.在繁华的城市,如开封、临安等,许多商店自早晨五更到半夜三更一直营业,有的甚至通宵达旦.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更是形象地描绘了北宋东京开封商业的热闹场面.
北宋都城开封和南宋都城临安,都有许多娱乐兼商业的场所——瓦子.瓦子又称瓦舍,来此娱乐的人过往匆匆,易聚易散,所谓“来时瓦合,去时瓦解”,故称瓦舍.瓦子里有许多专供演出的地方,称为“勾栏”,是说书、演戏、玩杂技的场所.除了各种娱乐活动外,瓦子里还有许多摊位,售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等,热闹非凡.
【思维拓展】
宋代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城市的迅猛发展、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使新兴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同时,城市的发展、变化和繁荣,不仅对市民的衣食住行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大大地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请结合《清明上河图》和所学历史知识,从不同方面谈谈宋代市民的生活情况.

工业教案(六):

《家乡物产知多少》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备课教案 设计者:心域 教学内容 册次单元章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 题:长江两岸是家乡 话 题:家乡物产知多少 时 间:一课时 教学分析 《长江两岸是家乡》是鄂教般品德与社会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个活动主题,本主题共四课时,其中《家乡物产知多少》这一话题一课时完成.教科书48页反映的是学生活动场景,在学生充分了解家乡物产状况后,进行同学间的交流,突出地方特殊,通过让学生在家乡的地图上标出家乡物产,回顾梳理,将读图和图例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风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读图的能力.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3、通过了解家乡,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从而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4、搜集江河湖泊和“三峡”今昔对比的资料、图片,养成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好习惯.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著名的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边欣赏边想这首歌曲唱的是什么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教师听学生汇报.3、小结揭题.同学们真会欣赏,从中体会到家乡湖北景色秀美,物产丰富.你是否了解家乡有哪些物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长江两岸是家乡》第三节《家乡物产知多少》,学后,大家就能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家乡湖北物产是多么丰富了.二、学习第三节.家乡物产知多少 (一)、用眼看家乡.方法:举行“家乡物产”博览会.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并欣赏图片.思考:要求学生结合课前查找、搜集的有关介绍家乡物产方面的各类资料及物产,把物产的名称、特点等画或写在纸上.2、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学课文.3、在组内交流,学生展示自己通过查找、搜集有关家乡物产方面的资料、图片 、实物等.4、班级交流,学生边介绍边往黑板上贴画或写有关当地的物产、美味佳肴、小吃、土特产的名称和特点的小卡片.5、请带有家乡物产的同学展示实物,介绍其名称及特点.6、把知道的家乡物产标记在教科书上.7、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学习感受.8、小结.物产包括自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本课中和同学们列举的物产涵盖了工业、农业、渔业、林业、矿产、土特产等,丰富了知识,扩大了视野.接下来咱们一起去了解家乡的风味小吃,好不好?(二)、品尝小吃.方法:学做一种家乡小吃.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制作一种小吃的原材料,摆放在桌面上.2、学生在小组介绍某种小吃的制作方法,其他学生评议.3、学生拿出事前做好的小吃,请老师或同学品尝.4、举行“家乡风味小吃”擂台赛.(1)、分小组当场制作一种小吃,请同学充分利用小组同学准备制作小吃的原材料.(2)、教师边巡视边品尝学生的手艺,学生在操作时教师适当指导.(3)、学生自我品尝、相互品尝.(4)、请老师及学生代表品尝,评选出最佳风味小吃.5、请同学谈谈品尝了家乡的风味小吃后的感受.6、拓展.请同学们回家后,运用从同学那里学来的制作风味小吃的方法,制作几种有特色的家乡风味小吃.

工业教案(七):

七年级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
1、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5、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6、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7、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8、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9、纬度范围:0° 30°为低纬度;30° 60°为中纬度;
60° 90°为高纬度.
10、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11、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名称 形 状 长 度 指示方向
经线 半圆(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纬线 都是圆(极点除外) 有长有短 东西方向
12、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3图2-19和图2-20)(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13、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
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4、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5、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6、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褐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7、非洲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18、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19、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三部分,大洋底由海沟、洋盆和大洋中脊组成.
20、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2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2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23、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和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上.
24、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谷,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的部位是山脊.
25、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60亿.
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6、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27、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如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临海地带.
28、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表示,指一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量.
29、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30、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31、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三大人种的具体分布到P46图3-8识记)
32、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均为黄色人种.
33、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34、巴西通用葡萄牙语,西亚和北非通用阿拉伯语.
35、世界的三大宗教: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典型建筑为教堂.
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典型建筑为清真寺.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典型建筑为寺庙.
道教是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36、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37、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
概念 特点
天气 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 多变、不稳定
气候 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相对稳定
38、在卫星云图上,白色通常表示云雨区,蓝色表示陆地,绿色表示海洋.
39、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40、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41、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
42、非洲是最炎热的大陆,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
43、降水形成的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44、科学家依据降水形成过程中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5、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46、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大陆的沿海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47、气温年较差=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
4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纬度位置.
49、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小.
50、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天,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51、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年,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现象;地球公转时地轴总与公转轨道平面保持66.5度的夹角不变.
52、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53、热带(23.5°N~23.5°S)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寒带(纬度66.5°~90°)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温带(纬度23.5°~66.5°)既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54、目前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55、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把世界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
5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7、国际间的矛盾与冲突的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58、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59、世界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是联合国(UN).
60、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联合国安理会的主要职能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61、中国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62、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设在瑞士洛桑.
63、红十字会的宗旨是坚持人道主义.
重点地图读图指导:
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读方位.(小河、村庄图)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读出某的经纬度位置及判断半球位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所属的高、中、低纬度,两点间的相对位置.
3、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分布图,识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七大洲轮廓,三条重要的洲界线.
4、判读:大陆、海峡、半岛、大洋、群岛、岛屿.
5、等高线地形图:识别陡坡和缓坡,山顶、山谷、山脊,海拔和相对高度.
6、海底地形图:三部分,五种地形,大陆架的深度不超过200米.
7、六大板块示意图:板块名称.
8、常用图例识别.
9、世界人口分布图:四大人口分布稠密区.
10、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差异.
11、常用天气符号图识别.
12、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读,气候类型的判断.
13、地形雨示意图.
14、五带的划分图.
15、地区公转示意图.
16、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轮廓图.
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要点
第一章 认识大洲
1.1 亚洲及欧洲
“亚细亚”和“欧罗巴”:亚细亚:东方日出之地 欧罗巴:西方日落之地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成亚欧大陆.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欧洲北、西、南三面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南与非洲相望.
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三大特征:1.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地形差异:
亚洲 欧洲
平均海拔 高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相对高对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小
主要地形 高原、山地 平原
地形分布 中部高,四周平原 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显著;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
大河众多的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内流区面积广大
亚洲的人口与国家: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0年总人口达36.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
1.2 非洲
国家最多的大洲:“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非洲有54个独立国家,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国家.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大,被称为“高原大陆”.
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约占全洲面积的.
炎热的气候:非洲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
非洲热带草原的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
气候特点:气温高;干旱地区广;气候类型成南北对称分布.
丰饶的资源:非洲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多样,被誉为“富饶大陆”.
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亟待发展的经济:
1.3 美洲: “新大陆”: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
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移民与经济:
第二章 了解地区
2.1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有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马来群岛是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2万多个大小岛屿的总称.马来群岛的大多数岛屿地势崎岖,山岭河多,平原较少,河流湍急.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国”.日本被称为“地震国”
地区 地形特征 河流特征
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 由北向南
马来群岛 地势崎岖 短小湍急.
马六甲海峡: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西洋、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
富饶的矿产: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泰国天然橡胶和棕榄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的石油,马来西亚的锡都居世界第一位.
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则人口稀少.
2.2 南亚
南亚次大陆: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的地区.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总面积约430万平方千米.
三大地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一年分三季:三季分为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至次年2月为凉季
宗教与社会:佛教;印度教;巴基斯坦伊斯兰教.
人口与经济: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人口约13亿,占世界人口的1/5强.
2.3 西亚
五海三洲之地:地中海;黑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亚洲;非洲;欧洲.
这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
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农作物需要引水灌溉,以色列国做得最突出.
阿拉伯国家:宗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世界石油宝库:占世界总产量的25%.通过波斯湾运出.石油输出路线:
2.4 欧洲西部
位置与范围: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包括30多个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
雄厚的经济实力: 繁荣的旅游业:
2.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冰雪世界: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北极圈内的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原、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在北极圈内,长期居住的人口已接近300万.当地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南极洲则没有国家和定居人口. 极地科学考察:中国的长城站(6213′S;5858′W)中国的中山站(6925′S;7610′E)
第三章 走进国家
3.1 日本(Japan):东亚岛国: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3900多个岛屿组成.首都东京.通用语言:日语. 多山的地形: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国土的3/4为山地丘陵.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著名的活火山,海拔3776名,为日本最高峰.
湿润的气候:日本主要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气候.
东西融合的文化:在古代,日本文化受我国影响.在近代,欧美文化广泛影响到日本.日本人的衣服:和服;日本人最喜爱的传统食品:寿司
发达的经济:二战后,日本发挥自身的人力资源和海上运输优势,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科技,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从而使本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居世界前列.日本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加工制作业、高科技产业、国际贸易、金融业和信息产业都位居世界先进行列.主要工作部门有电子、家用电器、汽车、造船、钢铁、化学、纺织、精密机械等.日本耕地面积狭小,农业劳动力不足,但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日本是世界上著名的渔业生产大国.日本的交通运输也相当发达.主要城市:东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人口达1200多万.
3.2 埃及(Egypt):地跨两洲:埃及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简称,绝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亚洲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埃及领土面积逾100万平方千米.
宗教:伊斯兰;首都:开罗(千年古都). 沙漠广布:埃及北部地中海沿岸属地中海气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世界上最长的河?尼罗河,埃及人称之为母亲河,中国的母亲河是黄河. 文明古国: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雄伟的狮身人面像、神秘的木乃伊、庄严的神庙、象形文字、天文历法.埃及金字塔: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中国的秦皇陵的兵马俑也是七大奇迹之一. 发展中的工农业:农业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这里是非洲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以生产长绒棉著称,长绒棉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3.3 俄罗斯(Russia):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幅员辽阔,令图1708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唯一地跨两个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
平原广大:俄罗斯地势东高西低,大河和山脉呈伟大的地形区的重要界线.俄罗斯领土中,有70%是旷阔的平原.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丰富的资源:西伯利亚的贝加尔基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淡水最多的湖泊.俄罗斯的石油开采量居世界第三位.黄金产量居世界第2位.改革中的经济:俄罗斯是重要的工业大国,能源、钢铁、机械、化学、航空航天等部门地位突出.俄罗斯主要的农产品有谷物、马铃薯、亚麻和乳肉制品.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是主要的农业区.俄罗斯在1991年由苏联解体为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西伯利亚的开发:
3.4 法国(France):
欧洲的经济大国:国土:面积55万平方千米.人口:5889万人.首都:巴黎.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原和丘陵占全国的4/5.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变化小,全年将水分平均匀.生产:小麦产量居世界前列.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概述:法国的工业也很发达.重要工业资源煤、铁等矿产比较丰富.
文化与旅游:法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景色秀丽的自然风光,浪漫多情的民风民俗,高雅的艺术,新潮的时装……法国在1999年的外国游客接待量是世界首位.旅游业也是法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3.5 美国(United States):美国的领土:组成:阿拉斯加州、“本土”、夏威夷州.国旗:星条旗. 高度发达地经济:美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他的工业总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美国自然资源丰富,交通运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发展工业具有许多优势.美国是世界上的工业大国.在对外贸易方面,美国既是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进口小汽车、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
人口与城市:人口在2000年为2.82亿;人种绝大多数为欧洲迁移的白种人,也有美国原来的少部分黑人.美国人口分布不均.美国人口稠密地区是沿海平原和五大湖附近.而西部高原山地人口稀疏. 美国首都华盛顿,位于哥伦比亚特区.纽约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最大的港口,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洛杉矶是美国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圣弗朗西斯科由名旧金山、三藩市,是美国太平洋沿岸的金融、贸易、教育和文化中心之一,也是著名的天然良港.
3.6 巴西(Brazil):亚马逊(孙)平原与亚马孙(逊)河: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国家,国土面积854.7万平方千米.巴西的地形主要是平原和高原,亚马逊平原部分约占全境的1/3,其余部分基本上属巴西高原.这里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林中幽暗湿润,人烟稀少,通行苦难.亚马逊河支流众多、水流平缓,航运便利.河口为喇叭形海湾,宽达300多千米,洪水季节一片汪洋,号称“河海”. 发展迅速的经济:巴西是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巴西拥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水平比较高.巴西农业机械化程序较高,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的铁矿储量大,且大部分是富铁矿.巴西水力资源丰富,水电在国内供电量中的比重逐渐提高.
人口与城市: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总人口达1.70亿人.巴西的最大城市圣保罗城市.里约热内卢是巴西第二大城市.巴西的首都是巴西利亚.
3.7 澳大利亚(Australia):拥有一个大陆:澳大利亚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西北面与亚洲相邻,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大陆遥遥相望,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等周围岛屿,面积约774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六位.澳大利亚首都是堪培拉.通用语言是英语.
低平的地形: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平均海拔近30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西部是宽广平坦的高原;中部平原区面积约占大陆总面积的25%;东部山地北起的约克角半岛. 古老的动物:
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和适宜发展农牧业.由“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许多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工业教案(八):

地理教学设计的含义和基本程序?

教学设计是实施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成功的教学设计,要以系统科学理论作指 导,全面分析教学中诸因素,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发挥教学媒体作用,控制教学活动,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教师要钻研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中包 含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智能训练.例如初中地理以人地关系为线索,阐明地球的宇宙环境,构成地理环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以及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基 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地理环境的基本面貌和特征.学会运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图表、地图去阐述问题和分析问题.
二是了解分析学生状况.学生是教学对象,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 学习中思想情绪、现有知识水平,预测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坚持“教必有法,但无定法、重在选择、贵在得法”的原则,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结合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实际情况,认真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圆满完成教 学目标的实施.

工业教案(九):

选文一与选文二都是谈论的教学方面的问题,其侧重点有何不同

一类是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案,一类是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一类是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识字4》一课综合运用了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质疑、上机自学、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蜘蛛会被自己织的网粘住吗》一课主要采用的形式是“教师演示,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一种传授角色,学生在教师循循善诱下,循着教师的环节设计,有步骤地完成学习内容,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中国汽车工业与WTO》的设计主要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和学习者分析的结果,因此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必定会存在一种竞争心理.利用这种心理,可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自我评价策略:学生在通过小组合作评价其他同学的论文结束后,利用合作学习评价量表进行自我评价

工业教案(十):

《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口语交际教案

《怎样保护环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它要求学生认识到:现在由于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而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却遭到了人为极大的破坏,我们人类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危机,从而弄明白什么是环境保护,为什么要进行环境保护,如何进行环境保护,然后以“怎样保护环境”为话题,展开想象,说一说.通过这次“口语交际”训练,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环境,树立起保护环境使命感,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不要破坏地球,而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我们的子孙万代. 学生分析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所对学生的家庭教育也有极大的差异,而且对有关环保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不感兴趣.他们认为环境保护是大人们的事,他们自己就只管读书,吃喝玩乐,关于环保的知识比较枯燥无味就不去光顾.在平时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关于环境保护类的书极少.学生们课外喜欢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上网聊天.童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阶段,他们的生理、心理的成长需要外部环境的引导.因此,这次的口语交际的指导,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那么从何入手,既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又能在学生中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兴趣,自觉保持生态平衡呢?这是口语交际课的设计中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从学生喜欢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入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看科教片,教学生上网收集关于“环境保护”等相关资料,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眼界,逐步喜欢阅读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关注周围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设计理念 一、创设交际的情景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言语交际离不开具体的交际情境.情境教学正是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把从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入手创设情境作为教学过程的启动契机,启发学生大胆合理地想象,从而带动语言的训练,促进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 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进行对话交流 平等融洽和谐的人际氛围,是学生乐说、爱说、形成表达自信心的基础.这次口语交际营造了一个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感兴趣、又能让学生大胆把自己收集到的材料介绍给大家的言语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宽松的交流环境氛围中各抒己见,开展团结合作、平等对话交流,让学生体验到交际的快乐,乐于与人交流. 三、 多种形式的交流,学生得到发展 口语交际是双向、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教师介绍、同桌互说、小组交流等多种形式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在听、说、评中进行师生互动发展.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关注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兴趣. 2、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力要既丰富而又合理,又要对人类有所启发,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以自己的言行影响他人也来保护环境. 3、口语交际中,参与讨论,发表见解;耐心听,简明扼要说,通过多方评价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听话和说话习惯.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一些有关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导致生态灾难的资料. 2、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收集、摘录有关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和人们采取措施进行环保的资料、图片,提通过观看、阅读,让学生知道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 3、引导学生设计环境保护的公益广告,共同商讨我们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有什么好的建议.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上一节口语交际课《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我想问问大家,“我们周围”指哪些地方? 对!我们周围就是指我们学校附近、家的附近等.我们班同学的家遍布喀什各个镇区,那么我们周围就是指的整个喀什. 二、过渡: 你们希望我们喀什的环境是怎样的呢? 对!大家都希望生活在整齐、美丽、舒适的环境里.(课件出示环境优美的图片) 喀什是一座文化名城,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我相信同学们作为喀什人一定是为喀什美丽的环境而感到非常自豪的.可我们渐渐发现这座城市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三、讨论水污染现象、后果及应对措施.交流资料,了解“环境保护”.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并结合图文、音像等;让学生加深对环境保护的了解. 1、出示系列:课件,定格:小河上漂浮着死鱼. 2、从这张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你还看到过或了解到哪些污染河流、湖泊的现象? 3、人们把生活垃圾倾倒在湖泊里,把工业废水排放到小河里,这些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4、是啊!湖泊里的水变黑了,变臭了.小河里的鱼儿不再欢快地畅游了,鸟儿也不在这里栖息了.我们人类更是自食其果,遭到了无情的报复:健康被损害,出现了许多怪异的病症,有的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水污染不能再继续了,那我们怎么办呢?你能采取什么行动制止或减少水污染现象的发生呢? ①捡起来,或捞起来. ②比如我现在就是一个环境破坏者,我正要把刚喝完的饮料瓶扔到河里.你准备怎么办?你准备怎么劝说?(注意:一要懂礼貌,二要以理服人,让人心服口服) ③科幻发明. 但愿科学家们早点儿把你说的这种机器发明出来! ④还有那些你看不到的,甚至看到了凭你的能力也解决不了的现象.比如,你只看到小河里有垃圾,却看不到是谁扔的;你明明知道有人向湖泊里排放污水,却没有能力去制止,你怎么办?(宣传、写倡议书、向有关职能部门投诉等等) 同学们的办法真多,真高! 四、讨论畅谈其它环境污染的现象及应对措施.师小结,过渡:刚才同学们已介绍了很多有关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资料,了解了了什么是环境保护,明白了我们全人类都必须行动起来进行环境保护.那么假如你是环境保护大使,你想怎样进行环境保护呢?先来看看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与要求,思考:什么是环境保护?为什么要进行环境保护?如何进行环境保护? 要求:1、想法要新奇、得体;2、想法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3、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谈话引导、启迪思维:假如你是环境保护大使,你最想做什么?如何呼吁全人类去保护环境?假

工业教案

http://m.zhuodaoren.com/dangzheng959500/

推荐访问:中国的工业教案 初中地理工业教案

民主生活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省委领导班子排名 下一篇:中学什么时候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