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教师汇报

2018-09-06 思想汇报 阅读:

培养教师汇报(共10篇)

培养教师汇报(一):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听王敏勤报告有感

8月7日我们用一整天的时间聆听了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长、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和谐教学法”的创立者王敏勤教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五大方略》讲座报告.在报告中王老师指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五大方略是:一个设想,两个支点,三个途径,四个问题和五个环节.
一个设想就是要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虽然素质教育实行了很多年,但很多地方都依然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尽管从形式上似乎脱离了“应试”的外衣,但从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上来看,依旧摆脱不了“分数棒”的影响.所以王老师在报告中指出要通过提高课堂效率实实在在的减轻学生的负担,逐步做到课前无预习、课后无复习的高效局面.
要想实现这个实现必须有两个支点,其中之一是教师要对课程标准和教材有深刻的把握,之二则是培养学生有效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了这两个支点则要依靠三个途径来实现:首先是“说教材”的活动,其次是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再次就是“课例分析”.无论是哪个途径,我们以前其实都已经接触过,甚至是研究过,但通过王老师的具体分析,使我们对实现这一设想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当然还得考虑四个问题,分别是:目标问题、效率问题、方法问题和达标问题.也就说我们在设计前必须认真考虑这四个问题,然后依据五个环节来完成我们之前的设计.这五个环节是:单元导入,明确目标;自学指导,合作探究;大组汇报,教师点拨;变式练习,拓展提高;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这五大方略中,尤以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深刻把握重要,教师如果对课程标准和教材不够熟悉,那么他的教学就像无头的苍蝇一样乱冲乱撞,所以要想综合运用这五大方略,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我以为最根本的问题是首先得对我们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有着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具体来说有以下做法:
1、我们要想把握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掌握学科教材的整体编排,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短时间内肯定无法完成,这就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把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作为自己首要的业务内容,坚持每天看一点,每周、每月看一点,在阅读和了解的过程中与自己、他人的教学过程进行比对结合,使自己的了解更为细致和深入.
2、可以先对本册教材相关的内容和课程标准进行分析,把自己的分析融入所教的课时中,再拓展到其他内容,这样对整体的结构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现在的教材都是呈螺旋分布的状态,我们可以教到哪,看到哪,学到哪.
3、以学校或教研组单位定期召开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讨会,借研讨会的形式使教师更进一步学习和了解.还可以以其他形式的教研活动展开研讨.
4、借助网络,在网络上积极搜索相关的资料,比如课程标准解读之类的内容,以加深对本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熟悉.【培养教师汇报】

培养教师汇报(二):

如何在综合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

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途径很多,但最基本的途径是各科教学.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检查、指导和总结,把工作落到实处.在学校制订出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改进意见”后,我们采取了检查、指导和总结等措施,抓了落实.
1、检查.按照学校提出的“改进意见”,我们坚持对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案进行检查,对教师做得好的地方,提出肯定的意见.对于思想教育内容确定得准确,措施具体可行的计划,安排在教师大会上交流;对于符合要求的教案,我们打印成册,发给教师,供教师学习和参考.
2、指导.指导主要是结合课堂教学来进行的.我们采取了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个别指导即在听完某位教师的课后,按照学校提出的“改进意见”,与其单独评课,加以指导.集体指导则以学校集中搞课为主.我们曾以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为专题,组织过青年教师的汇报课,语文和地理研究课及语文观摩课.学校每学期都要搞教学评优活动,我们把渗透思想教育作为评优标准之一.在举行完各类课后,学校都要讲出意见.教师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受到了启发,学到了经验,从而提高了自己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水平.
3、总结.如92/93学年度,我们共组织90人次的教师就学科教学渗透思想教育的专题汇报总结.在教师汇报总结的基础上,我们及时发现典型,组织经验交流会.这一学年中就有15人次的教师在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发言.阶段性总结安排在学期末进行.进行这种总结时,我们便邀请县教育学会和县教科所的同志到会,请他们指导.

培养教师汇报(三):

如何转化潜能生和培养优生

  如何来做好潜能生的教育与转化工作,使他们在课堂上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效率,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呢?下面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关注潜能生,激发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实践证明,小学生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教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门学科.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并理解他们,使学生感到有亲切感、信任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主动投入到主动学习的活动中来.那怕是一次小小的成功,教师都要给他们极大的表扬.
  二、关注潜能生,让他们享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在自主学习活动中要把潜能生融合于各个学习小组,使他们的学习得到帮助和提高.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树立他们学习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努力使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全面提高学习质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潜能生得到帮助和提高.因此,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就要有意识地把好、中、差三种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里,每个学习小组只安排一个潜能生.对小组里成绩较好的学生,老师要给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主动帮助潜能生,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督促、帮助潜能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对潜能生的帮助要有耐心,教师又给潜能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每次小组讨论、交流时必须发言.防止小组讨论时优生发言,潜能生无言的局面.潜能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既感到有同学的帮助,享受到集体的温暖,又使他们学习得到进步和提高,从而进一步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
  三、关注潜能生,教师的教学重心要下移.
  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特别关注潜能生的思考、发言,引导、帮助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倾听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想法.其次,小组合作讨论结束后,在小组的汇报时,把教学的目标直接指向潜能生,让他们代表小组来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
  教师要注意不断培养每个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只有通过教师长期不懈的关注,潜能生的成绩才会提高.【培养教师汇报】

培养教师汇报(四):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创设生动风趣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生动风趣的教学过程,能够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听课上,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生动的场景,风趣幽默的故事,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把枯燥的学习风趣化!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应有主持人的优雅自如的风度,要自然、大方,面带微笑,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教师,也会对这位教师所任的学科感兴趣,进而幻想在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
  二、创设自主学习环境,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与学生是有隔阂的.这种隔阂往往会严重影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现在倡导的课堂教师应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充分融入到学生中间,消除教师与学生的隔阂,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情境,课堂教学效率才会大大提高.1、首先我们要做到教师与学生平等.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
  2.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3.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三、依据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一定的教学任务服务的.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易于接受,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关爱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对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对现阶段的学习有巨大的帮助作用,对于未来的学习,甚至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应使学生养成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善于动脑、学会倾听的好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会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1、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做到课前预习,学生家长监督.课后复习要求做到“一日一小结,一周一总结,一章一报告”.
  2、课堂上动起来的习惯.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四动”: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另外我还常对学生说“学数学,不仅会做题,还要会讲题”.如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
  3、正确使用数学语言的习惯.在课堂上要训练学生正确表达数学知识,注意三种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既要提高教师授课效率又要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只有两者都得到提高,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的效果.

培养教师汇报(五):

我欣赏您老师 作文

痴心一片终不悔 只为桃李竞相开她是白云,愿把爱奉献给蓝天;她是绿叶,愿把爱奉献给大地;她是星星,愿把爱奉献给夜空。她就是张蕾老师,一个共产党员,四年级的语文教研组长。 自从选择了教师这一平凡而伟大的职业,丰富多彩的课堂和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成了她一生的迷恋和牵挂。她把满腔的热血献给了她挚爱的孩子们,把勤劳和智慧融入这小小的三尺讲台,使这块儿沃土上的花儿茁壮成长,竞相绽放。作为班主任,她咀嚼了琐碎工作的冗繁与艰辛,为学生倾注了全部心血;作为教师,她感受了培育桃李的欣慰与自豪,为工作付出了满腔热情。她用平和的心态、饱满的热情、精湛的业务成就了班主任工作中的一次次跋涉。

她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不轻视、放弃任何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尤其是对待后进生,加倍关心他们,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补缺补差,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她坚信,耐心细致的教育会像阳光雨露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是管理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实现自她教育,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因此,她在班级管理时实行班级民主评选制和轮流值日记录制,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各司其职,各尽其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她管理,自她创新的主人公精神。每周利用班会课召开"班级论坛",让轮值的班长汇报前一周的情况,对出现的重点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学会自她教育、自她管理和自她评价。同时,根据记录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思想教育像一根红线贯穿学期始终。在管理和教育中她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扬长避短,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在班级中有用武之地,让班级成为展示他们才能的舞台。 学生由于感受到自己有用武之地从而产生爱她班级的主人翁的责任感。

每次接班,经她带的班级总是有着优良的班风,深受任课老师的好评。每一次她们班级考出的成绩总能在六校连考中名列前茅。每当她担任哪一个班级班主任时,许多学生与家长慕名而来,硬是要插到她班级,甚至本校的教师子女亲戚,每年她的班级都人满为患。他们说,把孩子交付给她放心。她得到了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好评。实际也证明这一点,她能用爱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这几年来,安顺路小学越办越红火,考试成绩越来越优秀,少不了她的一份功劳。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工作者等荣誉对她来说是领导的评价,社会、家长、学生的嘉许,对她永远是鞭策,是她奋斗不息的动力源泉,是她最珍贵的财富。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她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沉甸甸的情感。她用她的心去教诲她的学生,她用她的情去培育她的学生。每当假期,成群结队教过的学生到她家坐坐,看看老师。谈笑中看到他们的意气奋发,使她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她无悔于她的付出,无悔于她的青春,无悔于她的事业,无悔于她对农村教育事业的追求。

这就是我欣赏的老师,张蕾—— 一个朴实无华的教育工作者

培养教师汇报(六):

关于五年级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作文用表格写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本设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搜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通过练习写简单的调查报告,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性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发学生利用信息进行研究的兴趣.
  2.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分析研究,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3.在活动中,学会制定计划,并能统筹安排落实计划的实施;学会撰写调查报告.
  4.学会与别人交流,体验利用信息进行研究的快乐.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定调查样表三份.
  2.学生准备:纸、笔.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制定专题活动计划
  一、亲情谈话,真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想探究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注意搜集信息,利用相关信息进行研究,就能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与别人交流,从小培养科学家的研究素质.
  2.请大家阅读一下课文,明确今天的学习要求.(课文125页)
  3.刚才,我们阅读了课文,大家讨论一下,说说课文有哪些要求.
  【学生交流,要求有三点:①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②可以合作也可以自己进行研究.③通过阅读报刊、书籍资料、上网搜索等途径获取资料.④从搜集的资料中,找出对解决问题特别有用的部分多读几遍,然后形成自己的观点.⑤认真阅读下面的两篇研究报告,讨论一下怎样写研究报告,然后分头撰写,和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亲情谈话以激发兴趣,阅读教材以明确目的,使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满怀热情地投入.
  二、讨论交流、选择话题
  1.读教材中的活动建议,看看可以研究哪些问题.
  2.你们对什么最感兴趣?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你们喜欢的内容来研究啊!到底研究什么呢?先商量商量吧!(同学商量)
  3.设疑.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你还想查阅哪些方面的资料?大家交流一下,感兴趣的话题有哪些?
  学生:家庭交通工具的变化.
  学生:本班学生近视眼的情况.
  学生:作业情况.
  学生:成语故事中的名人故事.
  ……
  4.学生按共同研究的内容自愿组合成学习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和研究具体目标.小组内明确分工,组织协调.
  5.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调查专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把调查研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自己,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地投入,满怀激情地参与.
  三、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1.教师导入: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要清查一次,这就是调查.人口普查也是调查.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和里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做如实的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刚才,大家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也是我们要进行调查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调查呢?首先,要制定一个周密的调查计划.“凡事预则立”嘛.怎样制定调查的计划呢?下面我们就以如何调查五年级学生近视眼为专题,进行讨论和设计活动方案.
  2.明确调查的对象和目的:
  调查对象:五年级全体学生.
  调查目的:
  ①了解五年级学生近视的情况;
  ②了解五年级学生近视是否与年龄、年级、性别有关?
  ③了解五年级学生近视率的高低是否与优班和普通班有关?
  ④向全体五年级学生提出预防近视的意见和建议.
  ⑤调查材料和用具:调查表、笔.
  3.指导设计调查表:
  班级近视率调查表.
  调查人:_______________ 调查班级:_______________
  学生总人数
  近视学生人数
  近视率(%)
  备注
  男
  女
  男
  女
  班级
  年级学生近视率调查表
  调查人:_______________调查年级:_______________
  班 级
  人数
  近视学生人数
  近视率(%)
  备注
  男
  女
  男
  女
  班级
  1班
  2班
  3班
  4班
  5班
  6班
  7班
  8班
  9班
  10班
  全年级
  五年级学生近视率调查表
  调查人:_______________调查部门:_______________
  年 级
  人数
  近视学生人数
  近视率(%)
  备注
  男
  女
  男
  女
  年级
  一班
  二班
  三班
  四班
  五班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制定好调查表格,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调查活动,为调查实践活动做好了准备,确保了调查实践活动的成功.
  第二课时 调查研究过程
  一、组织调查
  1.做好调查动员,明确调查对象、指导调查方法.
  2.发下调查表,各小组分配好调查任务.
  3.小组开展研究:(学习方式:观察了解学生、请教师长、上网搜索、查阅资料、互相交流、社会调查等等)
  4.学生收集有关由于近视眼带来危害的事实材料.
  5.调查结果的分析:从调查的结果分析:学生近视是否与年龄、年级、性别有关,学生近视率的高低是否与优班和普通班有关.
  〔设计意图〕: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能亲身去体验社会,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
  二、调查汇报,归纳总结
  1.学生活动:介绍自己通过各种途径调查的近视眼的情况.
  2.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整汇报自己的材料.
  〔设计意图〕:体现教师的指导性,为学生创设新奇、和谐、有趣的学习情境,为学生创造思维做好必要的准备.
  3.指导学生分析近视眼的原因
  学生活动:①各小组向全班汇报:近视眼情况的调查结果,并展示本小组所填的统计表.②学生分析发生近视眼的原因.
  〔设计意图〕与数学合理进行整合,运用统计图、表展现有说服力的数据,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师活动:①帮助学生将各组汇报的数据形成表格.②和学生一起口算,填写合计的数据.
  〔设计意图〕:建立多维互动的师生关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活动:分组分析全班统计的数据,讨论:为什么会有近视眼?
  4.借助资料,处理信息:
  学生活动:上网了解近视眼的有关知识.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上网,怎样登录健康的网站.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能够对大量的信息有反思和辨别能力,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三课时 讨论撰写调查报告
  一、启发谈话
  现在,你是否愿意把观察到的近视眼的情况记录下来?你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记录.
  二、指导撰写报告
  1.学习调查报告.
  (1)指导学生阅读调查报告例文.
  (2)指导学生讨论调查研究的写作方法.
  2.指导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一般可以分三个部分:
  (1)调查的时间、地点、调查的目的——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2)对调查到的材料作分析,主要是统计和分类,如调查了多少班级,发现了学生有近视眼的有多少人;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有哪些等.
  (3)提出建议.提出防止近视眼的建议.
  3.撰写调查报告.
  4.小组汇报调查情况.
  5.小小建议书.根据调查结果,向全体学生提出预防近视的意见和建议.
  〔设计意图〕以例文为参照,指导学生读写结合,学会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学生练习写调查报告,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利用信息的研究能力.
  第四课时 评价活动、拓展创新
  1.你在本次综合性学习中最大的收获或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说一说,写一写.①自评自己的好主意,②如何与组员愉快地合作,③如何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④同学对你在这次活动中表现的评价,⑤老师对你在综合性学习过程的评价.
  2.小组完成活动评价表.
  “近视眼调查”活动评价表(或“家庭变化”活动评价表)
  3.总结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利用信息”的成果.
  ①运用自己写的文章,加上搜集的资料、图片,制作小报、班级举办展览、总结本单元学习的成果.
  ②汇报结束后给表现出色的小组颁发“优秀组织奖”,把“积极参与奖”、“最佳采访奖”、“最佳记录奖”等奖项的授奖权交给每个小组成员,指导他们在讨论和评议中产生获奖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灵活性和开阔性,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思维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评选最佳,激发了学生利用信息进行研究的兴趣.
  【课后反思】
  这次活动我们设计了前期准备、过程指导、汇报评价三个环节的组织和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收获.另外,这次活动的设计,我们把最终的评价权交给了学生,这也体现了活动中学生全程参与的主动地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随着学生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师的组织管理作用逐步蜕变成引导和交流的合作方式.我们可以在他们的活动中发表意见,然而对于全权参与整个研究过程的小组来说,他们则更有权力去争取自己的意见.在调查研究活动的同时,教师也自然成为了他们的合作者,给他们出主意、提意见.通过集体汇报,提供了一个信息交融的良好环境.一方面通过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来体现课题的研究价值,产生辐射作用;另一方面为学生再次提供创造的机会和学会欣赏别人的机会;再一方面是汇报的同学从精心准备到展示,大大得到了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心理满足感.在他们自评和互评的同时,也逐渐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在今后的实践中得以保持和修正.通过调查活动,学生们从调查中,提高了采访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统计分析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经过了这次活动,在他们的心中深深地种下了“利用信息进行研究”的科学精神的种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探究素质.而这些素质都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益的,对我们民族的未来有益的.
  2006-12-0

培养教师汇报(七):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吃透教材、巧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共同活动,教师的教对于学生来说,又居于主导地位.因此,我认为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把教材吃透,要掌握教材各部分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教材里每一道例题和练习题的编者意图,对这些,教者只有仔细琢磨,深入钻研,做到胸中有书,才能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同时,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还要研究教材内容与现时生活的最佳落脚点,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知.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去合作探究,掌握新知识,也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怎样教学的问题.1、掌握知识的系统性,才能统观全局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知识之间联系非常紧密,任何新知识都是在已学过的旧知识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教师只有掌握教材的系统性,教学时才能做到瞻前顾后,将前面的知识为后面的新知识做好铺垫、搭桥;学后面的知识又能有计划地复习和运用前面的知识.如果教师没有掌握教材的系统性,教学中就可能把完整的内容零敲碎打,分成许多部分独立地去教学.这样不仅教起来费劲,费时间,学生学起来也不好懂,难以记忆,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能不能系统地掌握教材,有没有统观全局的思想,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怎样钻研才能系统掌握教材,又能统观全局呢?我的建议是:第一,要注意抓住反映事物本质的概念进行教学.如:单位“1”这个概念,不仅对分数的理解是一个重要的基础,而且在以后全部分数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因此,在学习分数乘法时,必须把这个关键的问题让学生彻底理解,这样,在教学工程问题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时,学生就不会感觉理解困难,很明显,单位“1”是贯穿分数、百分数这部分教材始终的一个最重要的概念,因此,在分数部分教学一开始就要紧紧地抓住它,通过种种形式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单位“1”的意义.第二,研究各单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分数再认识》这部分知识,是在三年级分数初步知识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对三年级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进行分析,从而,才能对五年级的《分数再认识》进行升华、拓展,展示教材的编写意图,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第三,找出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如:工程问题的应用题解答方法跟相遇问题的解答方法基本是一致的,教学工程问题应用题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与相遇问题进行比较、发现,这样对学生理解工程问题是有帮助的.第四,要了解知识引申变化的情况,掌握教材的深度.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透彻地理解,灵活地运用,要在立足教材和超越教材上研究引申的练习题,但不要超越编者的意图,掌握教材规定的知识范围和所学的知识难度,加深钻研,细心琢磨教学目标,就不能偏离教材的要求,盲目地加大题目的难度,甚至搞题海战术,这样做既浪费时间,也影响教学效果,还会增加学生不必要的作业负担.2、只有教师理解得深,才能深入浅出 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授业和解惑,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对疑难问题是否清楚,主要是看教师对知识是否能正确、深刻地理解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对所教学的内容一定要做一番认真的研究、分析,以达到透彻理解,熟练地掌握,才能在课堂教学时做到深入浅出,如:在四年级教学《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一节时,为了让学生透彻理解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道理,可先提出四个为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自己进行探究,学会弄懂,找出每个问题的答案,搞清它们的来龙去脉.(1)为什么一个小数中的小数点位置一变,小数的值就变了呢?(2)为什么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就变大了呢?(3)为什么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就变小了呢?(4)一个小数的小数点每移动一位,小数大小的变化,为什么是十倍的关系呢?这些问题如果课前教师对这部分教材做了研究,理解得比较透彻,在课堂上才能引导学生深入浅出,点拨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只有领会了编者的意图,才能重点突出 在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的准备题和例题进行分析、研究,努力理解编者这样安排的意图,分清例题的主次再确定教学重点;同时,还要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例最佳结合点如何在开篇的教学情境中体现出来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分析,领会意图,如何运用最佳情境进行教学,做到心中有数,如:在教学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一节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作为教学的开篇,提出的问题是,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有几种你能赢?这样,学生把生活中有趣的游戏与本节的搭配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组合数,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几年来,教学研训工作的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只有系统地掌握教材的内容,认真地研究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透彻地理解编教材编者的意图,那么他们在教学时,就能从教材的全局出发,重点突出,深入浅出,教学效果一定会好的.二、改进教法、注重生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摸准教材的重点、难点后,还要进一步考虑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好学.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接受能力有限,生活经验不足,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落脚点难以找到,这样更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讲究教法、研究学法.教学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年级学生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要从各校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要强求一律,不要照搬他人的经验及做法,但也有几条大家可以共同遵循的规律,以下几条仅供借鉴: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新知识 数学是一门严谨而系统性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联系密切,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深化和发展;数学又来源于生活,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要抓住新旧知识的交接点,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落脚点,通过课前的搜集、整理,课上提问、发现,把难点化成几个小问题,顺利过度到新知.如:在教学《认识百分数》一节时,课前可让学生搜集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子,在具体的实例中,找出百分数的话题,教学时,可让学生先汇报提出有关百分数内容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出问题,巧设悬念,探究新知,学生感到新知不新,理解到位,突破了教学难点.2、运用直观操作,分散教学难点 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教学中,注意从实际出发,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和学具,使学生认识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获得较牢固的理解了的知识,并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六年级《圆的周长》一节时,教师充分创造时间、空间,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索圆周长和直径之间比值的规律,展示小组合作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直观操作、研究交流,揭示圆周率的意义,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3、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教学实践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不需要教,学生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将来离开学校在实践中能够自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打开思路,想问题,自觉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节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感知发现的基础上,重点与学生探究、验证,首先引导学生做实验前的准备,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并说明实验要求,小组商量活动方案,小组汇报活动方案,然后合作实验初步推测,学生在小组实验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将各组的意见展示出来,最后师生共同推理、验证、归纳:打开盒子,看到盒子里的球,联系刚才的实验结果,你明白了什么?可能性的大小到底和什么有关?如果给你一枚一元钱的硬币,将它掷出,结果会怎样……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主动参与的氛围,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三、超越教材、培养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措施 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师生共同努力解决了学生学懂的问题,刚刚完成教学任务的三分之一.因为“懂”,只是学生把教材的新知识弄明白了,这并不等于学生真正掌握了新知识,他们往往离运用新知识去解决问题还有一段距离,还没有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当堂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训练的效果,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明确训练的目的性 训练时要防止盲目地多练,否则多而杂,抓不往关键,结果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效果并不好,训练的内容防止脱离实际,追求偏、难、怪的现象,从每节课来看,应该紧紧围绕本节的教学目标进行训练,反对那种脱离教学内容,急于追求拔高的训练,教师只有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现状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有机地整合,做到心中有数,适当地调整教学预案,训练的针对性才强.2、训练要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一般来说,一节新课,课堂最好有十至十五分钟的训练,特别要注意训练题的数目不要过大,应用题的语言叙述和题目结构要清楚简单,不要在数字语言上干扰学生对本节课主要知识的理解,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口述或口算一些问题,以检查学生理解的情况,但要注意训练题的形式,避免学生死套书上的语言来回答问题,教师要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自编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阅历的习题,以便能看出学生对知识是否理解了,真正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掌握得非常顺利,耐用效果非常良好,这时,教师可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引出运用本节课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例子,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或问题,大家合作交流解决,真正使本节课内容升华.3、不同水平的学生训练时应有不同的要求 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自觉性和学习的效率是不相同的.考虑到这个实际,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在训练中也应经常安排两套作业,这样做,教师花费的时间和气力都比较大,但是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调动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效果上来看,还是比较好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技能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除了要搞好每节的基本训练外,还要注意上好复习课. 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更不是让学生单纯地做题就能奏效,在复习课中,除了要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弥补知识缺陷的工作以外,师生应当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对所学知识做一番总结归纳整理的工作上,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这样做,可以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使学生记忆掌握,而且对旧知识进行了一次深化,这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起到了极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教学和研训的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最重要地一环是改进课堂教学.但改进课堂教学的关键又与能否吃透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教师对教材的系统性掌握得好,又善于体会理解编者的意图,再有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那课堂教学一定会生动活泼.我相信,只有我们教师肯于动脑,能花力气,不断学习,勇于实践,一定会掌握课堂教学规律和教学艺术.

培养教师汇报(八):

小学作文教学的反思

[小学作文教学的反思]语文新课程理念把写作看做是学生记叙生活、表达情感、发表见解的重要手段,小学作文教学的反思.但语文教师每次布置作文,学生很少有喜形于色的;而谈到作文教学,教师则经常忧心忡忡.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素养,我们必须了解作文教学的现状,多方面寻找原因并思考对策.一、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学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大部分学生没有感受到写作的愉快,他们的阅读量很小,写作基础较差;其次是应试作文模式过早地影响了正常的写作教学,使他们的写作变得功利并趋于程式化;其三是课堂写作缺乏有效指导,陈旧的教学观念阻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没有把写作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实际上,写作也是一种美育.如果学生在生活中没有对美的追求,他有什么必要写作?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让他们获得知识更为重要.2、社会方面的原因任何困扰语文教育的问题,除了教学法及学科本身的因素,往往有其社会原因.长期的应试教育阻滞了人的思想发展.人在社会生活中不敢展现个性,缺乏自由的想象,丧失了自由表达的欲望,也缺乏自由表达的激情.学生在课堂学习写作,也通过社会各种渠道接受有关写作的信息.可是,城市学生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农村学生不参加劳动,生活积累较差.所以,学生的选材范围窄,语言空洞无物.学生写作缺乏个性,也在于他是在没有个性的环境中成长的.长久地接触没有个性的文化,长久地接触低俗文化,不要指望他能写出有个性有魅力的文章.基础教育阶段,要培养的是基本能力,现今的中小学教学往往没有把写作当作基本能力去认识,总是提出过高的要求.社会常常把写作当成一件大事却没有把它作为现代社会中人的基本生存能力.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思考.3、写作观需要反思反思时下的作文教学,有些失误体现的显然是观念偏差.首先在于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语文写作和理科解题不太一样,一般而言,只有好与不太好之分,未必有对错之别.起始阶段的写作,学生往往不知道高在何处,写得不多,难有成就感,久而为难,得不到鼓励,最终疲于应付,倦于无趣.其次是要让学生真实地表达自我.有个人的思想,有个人的人生感悟,有独特的生命体验,作文才有价值.有经验的教师在指导小学生作文时,往往只说先把你想的事情写出来,这正是了解少年儿童思维特点的因势利导.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把写作能力运用于生活实践,不能热衷于让学生讲经论道.语文教育应当让一个人学会尊重并运用自己的表达权;学而无用,教育教学也就没有价值.很多教师在这一问题上认识尚不到位.思想的束缚也让一些教师的作文评价不知好歹,他们的评价尺度直接妨碍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愿望.4、教师自身写作水平有待提高教师抱怨学生不爱写,抱怨学生作文水平难提高,那么,教师自身的写作状况如何,教师本人一年写多少作文?由于应试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当今教师读书少,令人担忧;而语文教师不写作、怕动笔,却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作文指导《小学作文教学的反思》.教师自己不写作,缺乏写作经验,却能批改学生的作文,甚至敢于指导,实在有点不可思议.教师不写作,可能是作文教学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写作是个人体验很强的实践活动,一个经常写作的教师才有可能熟悉学生的写作过程.只有具备个人的切身体验,教师的指导才会令学生信服,才有效果.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对策1、在素养的层面重新定义阅读教学观阅读是一切学习能力的核心,阅读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它是语文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定期添购课外书,充实学校图书馆(室),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在校园的走廊、运动场等地方设立阅读角,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阅读他们喜欢的书本.阅读的范围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不要只局限在语文教材中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要跨越一本教材进行阅读教学;二是阅读的种类要多,不要只局限在文学性作品中.因为阅读不只是涵养精神,还是获取新知,特别是在资讯时代,从海量信息中抓取有用信息,提炼写作素材,更是需要贯穿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家庭和学校应让学生走出家门、校门,多接触社会,关心时事的同时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养成记日记的习惯.2、把作文修改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给别人听、交换修改、交流写作心得中有所领悟,有所提高.(1)树立信心.学生初次尝试互相修改作文,有的感到新奇,有的感到畏惧,认为自己连写作都还有许多不足,怎么有能力去修改别人的文章.我们首先对学生的写作态度、写作品质、写作性格进行肯定,帮助他们树立有修改他人作文能力的信心,鼓励他们在互相修改、讨论、交流中提高、进步.信心,是干成大事的动力.有充分的信心.可以从不会到会,从幼稚到成熟.我们采用同桌互改,小组互评,从引导学生学会修改错别字、修改用词不当开始,再到修改语句的不通,最后到学会选材、整篇的布局等方面的评价.这一渐进的过程,学生既发现了别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又逐步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达到了共同的提高.当学生发现了他人作文中的某一点问题后,他们讨论得很热烈,找资料,问同学,甚至发生了争执,直到把问题搞清楚为止.这是教师一去笔评改作文所无法达到的功效.(2)传授方法.学生有了信心之后,就要传授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这样能做到既有统一,又有创新.作文修改方法,有符号的使用:如错别字的标记符号,词语顺序更换符号,多余词语、重复句子的删去、添加词语和句子的符号,精彩语句的着重符号等.还有评语的几种写法,如眉批、尾批、边批的写法.最后是作文和字迹按优、良、中、差评定等级,标明日期等.修改方法的传授,一般是从简单到复杂.仅仅讲一下还不行,还要边讲边练,每讲一种方法,就让学生在他人或自己的作文本上找出一例或几例来试一试.每发现一个问题,他们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这是教师代替修改作文,学生难以感受的过程.通过两三次互相修改作文,这些方法就逐渐被学生所掌握了.(3)弄清过程.学生互相修改作文,人数多,涉及面广,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新课标指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学习写作的快乐.让学生将作品朗读给同桌听,自我修改.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让同桌之间,互相修改对方作文.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沟通见解.第一步同桌互相修改,你读我听,或我读你听,听后谈感受,然后互相修改.第二步前后四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读,其余三个听,他们一起讨论,一起修改,写出评语,给出等级.第三步,在前面修改的基础上,自由讨论,可以把自己或他人的作文,拿去请教其他写作能力较强的同学.第四步,教师在巡视的基础上,让各组汇报修改情况.让作文修改得比较全面、认真的学生谈修改体验.(4)实践提高.学生在掌握了方法,弄清了过程之后,还要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提高.学生要通过互改、互评,学习他人写作成功的地方,找出别人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在朗读、修改、评议过程中,领悟小作者中的选材、遣词造句、结构顺序等.学生在一起面对面的讨论,虽然不是很全面、很有见地,但比不讨论要好.这是学生走上成功的第一步,不能因噎废食,否定学生互相修改作文的积极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把作文修改权交给学生,不是教师对学生作文一概置之不理,而是每次先抽查一个班级的上、下、差三个层次的作文各3——4篇,在了解这次作文基本情况之后,去指导学生互相修改,在学生修改之后,再进行一次汇报总结.这不是说让学生互相修改,教师就撒手不管,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考文献】1、《人民教育》2、《中小学素质教育》  〔小学作文教学的反思〕【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培养教师汇报(九):

怎样指导小先生 教师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在普及教育实践中依据“即知即传人”的原则,采取小孩教小孩、小孩教大人的方法推广实施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何谓"小先生"?陶行知先生是这样说的:“生是生活.先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先生,后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后生,学生便是学过生活的人,先生的职务是教人过生活.小孩子先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前辈和同辈的人去过同样的生活,是一名实相符的小先生了.”他又曾说:“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从他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理解的就是学生也可以做教师,每个学生都可以去参与知识信息的交流.“小先生制”是陶行知普及教育方法的一个重大发展.在当今提倡的“生本教育”的课堂中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引导每位学生都当“小先生”,挖掘教材中生活资源.
陶行知先生认为:“人人都可以当小先生”.生活中到处有学问,到处存在着人文思想,把生活和语文有效地联系起来,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积累,在生活中学习.课堂展示时,让每个人都争当“小先生”,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再加以归纳、分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挖掘孩子当"小先生"的“资本”,要让孩子自己善于去发现自己的“小先生”的“资本”,产生一种强烈当“小先生”的愿望.在这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去观察孩子们之间的“学”与“教”,及时做出反映,或鼓励或希望.
2、引导“小先生”用学习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
不断挖掘小先生,让更多的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既可积累课外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教学中教师经常用“小先生”的荣誉激励学生,积极引导学生研究生活中的事物,让他们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这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如布置学生观察和教学有关的事物,他就会对各种事物进行观察,对他特征有初步的认识.第二天,每个学生就回把已有的体会与同学交流,个个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发言,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的乐趣.
3、引导“小先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养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
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挖掘教材中与生活实际有联系的因素,尽可能让“小先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后,引导学生三三两两组合,课上每组推荐一名“小先生”汇报交流.这样,除了可以加深对解决问题的认识,还有助于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目的,就是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就在身边,感到的学习的趣味和作用,对学习产生亲切感.
4、倡导“小先生”答疑和“小先生”互助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让学生知道,身边到处都有老师,自己也可为师.小先生答疑可以课堂内进行,也可以课堂外进行.课堂内,学生的问题可以让其他学生担任教师角色做出解答.课堂外,安排某些学生对某部分知识认真准备,对其他同学的疑问做出解答.学生正确解答后,获得成功感,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
“小先生”只是一种对部分先学会学习的学生的一种认可,一个领头羊,他不是完美的.教学中,要消除个别儿童的“惟我独尊”的不良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认知观.
创新是教育的生命.今后,在大力提倡“小先生”制的同时,要将创新教育这个大目标与“小先生”只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我们的生本课堂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培养教师汇报(十):

2014年底幼儿科学教师个人总结怎么写

一、思想方面: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认真学习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努力使学生能接受我、喜欢我.
  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心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二、教育教学方面:
  我担任两个年级、八个班的科学课,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我严格要求自己,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尽量使教学工作更加完善.
  三、考勤方面:
  我坚持做到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多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除了认真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之外,还积极参与学校分配的各项活动,协助其他老师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更好.平时能及时把工作情况、问题、困难向领导请示、汇报,并得到领导的鼓励和指导,能做到顾全大局,服从安排;同事之间能做到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沟通.
  四、业务方面:
  在紧张工作之余,时刻觉得自己有一种被淘汰的紧迫感,想要为自己充充电,特别是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觉得我似乎懂得要更多一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科学学科教学经验不足,总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还欠缺,教学上时常遇到一些知识上的难点,书到用时方恨少,只能平时自己多看些各个方面的书,在头脑中多储备一些知识,这样面对学生的难题时,能够坦然相对,同时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希望自己能够全面提高.
  总之,在这一学期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不够生动,理论知识不够充足,教学经验不足,组织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等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力争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优秀教师.

培养教师汇报

http://m.zhuodaoren.com/dangzheng865494/

推荐访问:教师思想汇报 教师培养计划

思想汇报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2018思想汇报巡逻员 下一篇:2018护士入党积极分子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