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与中国当今社会

2016-11-27 党课专题 阅读:

共产党宣言与中国当今社会(一)
浅析《共产党宣言》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指导意义

龙源期刊网 .cn

浅析《共产党宣言》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指导意义

作者:惠雯颖

来源:《理论观察》2013年第07期

[摘 要]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近160年间,中国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坚持不懈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并指导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2周年之际,重温《共产党宣言》,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引人深思、给人启迪。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意义

[中图分类号]A8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7 — 0005 — 02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是马克思、恩格斯于1847年11月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联合起草的一部党纲。它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最具影响力的纲领性文献,是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战斗纲领。从此,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书的开篇先为七个不同语种版本的序言。恩格斯在《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中提到,“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换句话说,《宣言》对于那个年代此起彼伏的欧洲无产阶级运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872年德文版序言》则很好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恩在这一篇序言中对《宣言》作了较为客观的评论,“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而“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他们坦然承认: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随着革命形势的改变,《宣言》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评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对于这种自我批判精神,我们当然应该抱以欣赏的态度;而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更有理由要继承这种批评精神,用理性的眼光来审视这一历史文件。

而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指出了《宣言》的核心思想: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二、人类的全部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三、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必须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

共产党宣言与中国当今社会(二)
《共产党宣言》的全球化理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cn

《共产党宣言》的全球化理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共产党宣言与中国当今社会】

作者:龚雪

来源:《学理论·上》2014年第11期

摘 要:全球化作为学界不可避免谈论的话题,从经济、文化到政治,几乎贯穿了社会的各方各面。虽然在马、恩所处的时代,全球化现象没有今天这般显著,但是早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他们就对全球化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分析和预言。中国作为全球化进程中的后起之秀,在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在不同层面受到了影响。【共产党宣言与中国当今社会】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全球化理论;当代中国社会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1-0041-02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代表作,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曾这样评价道:“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1]578这部著作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时至今日,它的作用依然在持续并且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关于世界历史理论即全球化理论方面的论述,对今天社会的影响尤甚。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化的浪潮,更是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影响。

一、《共产党宣言》中全球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书中没有明确提出和使用“全球化”这一概念,但他们所描述的19世纪世界市场的发展及其特征,实际上就是当今全球化的一些特征。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世界性”,也就是今天的全球化[2]78-79。

(一)物质生产的全球化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恩主要从资本扩张和生产方式的发展两方面来讲述物质生产的全球化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中,作者提道:“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型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3]252“但是,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3]252之后,“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工业的扩展,同时,工业、商业、航海业和铁路愈是扩展,资产阶级也

共产党宣言与中国当今社会(三)
论共产党宣言对中国的影响

《共产党宣言》中的重要思想观念对中国史学的影响

历史学系 王洁 13326041【共产党宣言与中国当今社会】

【摘要】《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他对全人类,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共产党宣言》中的思想、观点对世界、对中国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讨论阶级斗争史观、社会进化论、唯物史观这三种思想观念对于我国史学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史观;社会进化论;唯物史观

【共产党宣言与中国当今社会】

一,《共产党宣言》的简单介绍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共产党宣言》包括引言和正文四章。从1872年至1893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为《宣言》的德文、俄文、英文、波兰文、意大利文版撰写了七篇序言。七篇序言简要说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地位,指明《宣言》的理论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并根据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对《宣言》作了补充和修改。《宣言》引文说明了《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目的任务。《宣言》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宣言》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宣言》第三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分析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宣言》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论述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宣言》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特别是它的阶级斗争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这部著作从诞生起就鼓舞和推动着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斗争,成为无产阶级最锐利的战斗武器。恩格斯指出:它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

二,阶级斗争史观

阶级斗争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唯物史观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共产党宣言》第一部分“资产者和无产者”中,马克思开宗明义地提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果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奴隶社会分为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他们之间矛盾的激化就致使奴隶社会的崩溃。封建社会也是同样的封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资本主义社会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总而言之,阶级史观就是把阶级矛盾看做社会的主要矛盾,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阶级斗争史观对于我国史学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将我国几千年的历史简单地划分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近代、现代,将我国复杂的历史进程简单地归结为压迫与反压迫。就中国近代史研究为例,阶级斗争史观的学者通常认为:近代中国各种灾难的基本根源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拯救中国的基本途径是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构成了近代史的主要

内容和分期标志。因为它们是把中国拉出半殖民地半封建泥沼的过程,是进步的过程。运用阶级斗争史观来看待、分析中国历史是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的。因此在70年代末,近代化史观崛起并取得优势地位,但是近代化史观也有其局限性,毕竟近代化史观的前提是西方优越论,对于用来研究中国历史自然存在局限。但没有任何一种理论,一种框架是完美的,而我们却必须透过窗户(即理论框架)来窥探历史,所以我们能做的是透过各种不同的窗户来观察历史。

三,社会进化论

社会进化论是用合乎规律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前进运动解释社会变迁的一种社会学理论。它将变异、自然选择和遗传等生物学概念用于社会学研究,认为人类社会和生物有机体是相似的,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延续,进化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因而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变迁的自然规律。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便是运用社会进化论来解释无产阶级胜利的必然性。在学者河清的《现代与后现代》中,作者已指出进步论对中国文化,尤其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巨大危害。进步论给中国人带来的深重的文化自卑感“是当今中国的头号大患!它比中国的人口问题、经济问题更为严重。它真正涉及到中华五千年文化是否得以延存,亦即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因为“一个在文化上自卑和对自己的文化丧失信心的民族,是不可能在世界上久存的。”

【共产党宣言与中国当今社会】

最早提出进步论或社会进化论雏形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一位侯爵孔多尔塞。而黑格尔为进步论奠定最坚实的哲学基础,黑格尔是第一个在哲学上最系统、最精致地把人类历史描写为一个“进步”过程的人。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第一次 —这是他的巨大的功绩— 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为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简单来说,黑格尔创造了一个线型(过程)、有目的(进步)的“历史”概念。这就是社会进化论对于我国史学的极大的影响——直线的时间观念、普遍的全球规律、西方中心论。

【共产党宣言与中国当今社会】

直线的时间观念对于我国史学的影响非常深刻,不仅改变了人们对时间循环式的认知,例如中国古代的天干地支纪年法,更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认为是直线发展的过程,把及其丰富的社会历史形态归纳到一条时间的直线上。并且直线的时间观念导致了一种新的崇拜——对新的崇拜。在时间这条直线上,抛弃旧的,否认过去的,推崇新的,现在的。这样直线的思维方式是对人类思维的一种极大的戕害。

普遍的全球规律是指社会进化论基于一种不分种族、作为同一整体的“人类”的概念,认为全人类的社会都将普遍必然经历这种“进步”或“社会进化”。也就是说,人类无论种族、地理、历史和文化,都具有同一的理性,同一的善恶美丑标准,同一的物质和精神要求,都将经历同一的“历史规律”。显然这种普遍规律抹灭了差异性,对于中国史学而言,这样的普遍规律是极其不合适的,因为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是极具特性的,硬生生地将普遍规律套入中国历史只会扭曲历史。

西方中心论是因为社会进化论是以欧洲当时的“文明”为标准去衡量其他社会。尤以物质性的“技术”、“生产力”、“能量”为标准,去判定一个社会文化的“进步”程度。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高,则该社会的文化“进步”程度也高。生产力水平底,则其文化也“落后”。既然西方物质科技水平高,那么西方社会文化是全人类最“先进”的,所有其他民族都要向西方社会文化“进步”。那么中国文化因其物质的落后而落后。

四,唯物史观

《共产党宣言》中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以唯物史观为核心的,随着《宣言》的传入和影响扩大,唯物史观也出于政治需要,占我国史学观念中的主导地位,对我国史学研究产生影响。历史观对历史学的发展可以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主流观点认为唯物史观带动了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根本性变革,即由近代史学到马克思主义史学。唯物史观对于中国史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其一,运用唯物史观来重新观察中国传统史学论著和传统史学。有些学者运用唯物史观重新校勘、整理古代文献,就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清史稿》的校点,《册府元龟》等书的重印,这其实是十分不恰当的,古代文献和古代史学论著是当时条件下,当时观念下产生的,用现代的观念去对古人指手画脚是可笑而无知的,“古为今用”最是荒谬而无能。还有许多学者运用唯物史观,在所谓“批判与总结传统史学”的基础上,撰出大批史学新著,例如通史有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郭沫若《中国史稿》,翦伯赞《中国史纲》;断代史则有翦伯赞《秦汉史》,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等;还有大量专门史、专题史,以及史学史、史学概论、史学方法论等方面的成果。

其二,所谓历史科学化进程。一些学者认为唯物史观为历史科学化做了重要铺垫,历史可以成为一门科学。事实上,科学与历史是截然不同的。科学的一大特性是假设,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而历史是不需要假设,也不应该存在假设,历史研究的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是过去式,而非未来式。科学还有一大特性便是可重复性,只要过程是吻合的,那么同一个结果可以重复出现,但历史是不可能,历史是不可重复的,充满偶然性与特定性。并且最重要的一点,科学具有客观性,而历史研究需要主观性,每个人对于历史的解释、看法是每个构建出来的,并且历史研究必需同情心,即作为现代人也能够去理解古代人的作为人的想法观念。私以为,历史实在不必成为一门科学。

我在这篇文章中主要讨论了《共产党宣言》中阶级斗争史观、社会进化论和唯物史观对于我国史学研究的影响,从史学的角度来观察《共产党宣言》对于我国社会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共产党宣言》

《进步论——中国文化复兴的紧箍咒》 河清

《现代与后现代》 河清

《唯物史观对中国史学的十个方面影响》 牛润珍 《河北学刊》 2013年第3期

共产党宣言与中国当今社会

http://m.zhuodaoren.com/dangzheng545062/

推荐访问:当今中国社会现状 当今中国社会的悲哀

党课专题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 下一篇:党员模范作用不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