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疾病总结

2018-11-29 作文 阅读:

皮肤科疾病总结(共10篇)

皮肤科疾病总结(一)

关于蜗牛的调查 作文

关于蜗牛的调查
蜗牛的生存能力强,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蜗牛;春季或秋季,如果下一场小雨,在墙角、树下、叶子上以及草地里,常常能发现蜗牛的身影——竖着长触角﹑背着壳缓慢地爬行……一﹑选题原因蜗牛是一种常见的小动物,从小我就觉得它长相奇怪,经常玩弄蜗牛。上学后,从《自然科学》书中认识了它;对蜗牛摆动长触角﹑背着壳爬行﹑分泌黏液的现象发生兴趣,好奇使我留意地观察它,随着观察产生了一些疑惑:蜗牛为什么不放弃壳爬行?蜗牛的黏液起什么作用?蜗牛对人类有价值吗?……这些驱使我长期跟踪观察起蜗牛来。好在蜗牛容易捕捉,易于饲养,有助于我对它观察和探究。
二﹑调查经过
我正式的调查活动从2006年4月26日开始,从紫金山捉来几只蜗牛,准备了透明大瓶子,为它建了一个“家”,用放大镜观察起蜗牛。通过每天观察﹑写日记,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实验探究→收集资料→再进行实验→推理得出结论;有时还需要咨询专业教师,一步一步地认识蜗牛,一点一点地揭开蜗牛的秘密,经过近半年的时间,我对蜗牛有比较完整地了解。
三﹑调查内容
1﹑通过书本,了解到:蜗牛原本生活水里,后为适应环境登陆,其腮演变了“肺”﹙外套膜﹚,进化成陆地软体动物肺螺类。蜗牛在陆地分布广,世界各地有蜗牛四万多种,虽然蜗牛品种多样,但内外结构大体相同。﹙附蜗牛内﹑外结构图﹚其外行特征:两对触角﹑腹足﹑螺旋型贝壳。蜗牛具有很高食用价值,并有一定的医疗﹑保健﹑美容的功效。
2.通过观察,直接发现:蜗牛的头部﹙眼﹑鼻﹑嘴﹑舌﹚﹑颈部皮肤﹑呼吸孔﹑腹足的蠕动﹑分泌的黏液﹑排泄物﹑排泄口﹑螺旋型贝壳﹙右旋﹚﹑尾部。
3﹑通过观察,推理发现:蜗牛的味觉﹑颈部靠近壳口能分泌粘液﹑腹足能吸收水份﹑蜗牛壳的作用﹑自我修复能力。
4﹑通过观察,试验﹑得到结果:蜗牛的视觉﹑嗅觉﹑触觉﹑蜗牛的食性﹑习性﹙喜潮湿阴暗,怕干燥强光﹚。
5﹑通过观察,咨询查阅认识到:软体动物﹑进化﹑外套膜﹙呼吸﹚﹑冷血动物﹑蜗牛冬﹑夏眠原因﹑内部结构﹑雄雌同体﹑齿舌。
6﹑通过观察,试验﹑推理获得结果:蜗牛无听觉﹑蜗牛的神经集中头顶部﹑腹足的运动﹑蜗牛匀速爬行﹑黏液的作用。
四﹑调查方法与结果
(1)蜗牛的视觉﹑嗅觉﹑味觉﹑齿舌﹑触觉。
视觉:蜗牛的眼睛长在长触角的顶端,只有针眼大小。用棉棒缓慢靠近它的眼睛,观察到在距离眼睛5-6厘米处,蜗牛的长触角才缩回,重复做几次都是这样,可确定蜗牛有视力,不过视力很弱只能看5-6厘米远。
嗅觉:拿有刺激性气味食品喂蜗牛(如洋葱、芒果等),观察到它会抬起头翘起颈子爬开,气味强烈时就缩回壳内,可见蜗牛有嗅觉:。
味觉:蜗牛张嘴吃食前必用短触角触碰食物。把撕碎的白纸与白菜叶混合起来,它的短触角碰来碰去找出白菜叶吃下去,再把蜗牛平时吃的几种菜叶绞碎在一起,短触角碰来触去挑出爱吃的莴苣叶。从找食也证明了短触角有嗅觉功能;从挑食推理出短触角又有味觉功能。
齿舌:蜗牛进食时,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它的兔唇型口微微张开,从中迅速伸缩舌头接触。资料介绍蜗牛的舌与众不同上面布满一万多颗牙齿,称为齿舌,无味觉细胞。接触食物时,舌像擦果菜的挫板刮取食物,这从蜗牛刚吃的菜叶留下痕迹可观察出来,齿舌接触过菜叶面变薄了。
触觉:对外界刺激反应。用棉棒触碰蜗牛的触角﹑头顶﹑颈部﹑腹足外壳﹑尾部。蜗牛会缩回身躯,缩回强度不一样。触碰的触角﹑头顶,看到身躯缩回壳内,触碰颈部﹑腹足,发现头部缩回壳内,触碰外壳尾部,只是身躯微微回缩。从观察现象推理出蜗牛的神经集中头顶部。
(2)蜗牛爬行的速度
蜗牛爬行靠腹足,速度很慢,测试蜗牛在不同材料上爬行的速度,准备玻璃﹑瓷砖﹑纸板。首先把没喂食的蜗牛放在玻璃上,旁边摆一直尺,用细线系小块苹果去引诱它,食物放在蜗牛范围内5-6厘米左右,一会蜗牛出壳发现苹果朝它爬去,沿直尺边缘平行轻缓地拉动细线,使蜗牛只能看到﹑闻到就是吃不着苹果;饥饿的蜗牛要吃苹果,只得沿直往前爬。以蜗牛腹足尾部为起始点和终点,60秒后,从直尺读取爬行距离是12厘米,计算出爬行速度为0.2厘米/秒。同样在瓷砖﹑纸板上做测试,爬行速度分别为0.15厘米/秒和0.1厘米/秒。蜗牛在不同材料上的爬行速度不一样,玻璃比纸板爬得快,分析原因:玻璃光滑阻力小。观察结论:蜗牛的确爬得很慢。
(3)腹足的运动与匀速爬行
观察三次测试实验,虽速度不一样,但发现每次爬行过程中速度大小不变。蜗牛的爬行速度跟腹足运动有直接关系,从玻璃背面观察爬行中蜗牛的腹足,看到腹足肌肉收缩从后传向前端,同时粘在物体表面防止向后滑动,当收缩传到最前端,腹足就释放开来,蜗牛得以完全伸展,身体向前滑行,腹足肌肉是波浪式收缩运动。坚持观察很久发现其波浪式收缩频率不变、把蜗牛放置在手臂上爬行,静心感觉,其运动节奏始终一致,以此判定腹足运动是匀速的,经推理得出结果:蜗牛确实是匀速爬行。
(4)黏液的作用
1.蜗牛是软体动物,腹足柔嫩。爬行中蜗牛腹足会分泌黏液,避免腹足肌肉与地面直接摩擦而受伤,黏液起到隔垫作用,保护腹足;同时黏液的湿滑性有助蜗牛爬行。如蜗牛能在刀刃上爬行,在粗造表面上爬行分泌黏液较多,都表明黏液有保护腹足、有助爬行的作用。
2.蜗牛内部结构图显示颈背有粘液腺。用手触摸蜗牛表皮,感觉粘粘湿湿的,表皮上有一层黏液。了解到蜗牛的皮肤不像哺乳动物具有锁水的角质层。因为缺少了角质层,体内的水分容易透过皮肤蒸散出来,一旦失水过多,蜗牛容易“失水身亡”。分析认为:当蜗牛软件伸出壳外时,在皮肤上覆盖一层黏液,因浓稠的黏液密度较大,不易蒸散,进而也减缓体内水份的散失。所以蜗牛黏液具有降低水分的散失、润湿皮肤的作用。
3冬寒夏热,蜗牛冬、夏眠时,可观察到腹足分泌的黏液,变干后封堵壳口,像一道密封门帘;目的就是隔热保温,安全度过冬、夏季。因此,蜗牛的黏液具有隔热保温的作用。
4.曾做试验把蜗牛放入蚂蚁群中,观察蚂蚁碰到蜗牛壳后都绕道而行,改进试验,先放入一块鱼肉再用蜗牛替换,发现蜗牛与蚂蚁相遇,蚂蚁避开,蜗牛缩回壳内,蚂蚁们只在周围爬来爬去,却不肯进入壳口寻找”失踪”的食物,仔细观察、触摸发现壳口有亮亮的黏液,据此现象推理出,蜗牛的黏液具有驱蚁防虫的作用。
(5)蜗牛“喝”水的秘密
蜗牛爬行时腹足分泌大量的黏液,自身水份流失快,需要及时补充水,否则会因失水过多而虚脱。蜗牛喝水吗?经长期观察它并没有用嘴或用舌舔水喝,蜗牛不喝水又怎样补水呢?分析一下,蜗牛靠从食物吸取水份及自身储备的水份,不足以维持运动,这从蜗牛的旱眠中可判断出,在干燥的天气,它宁愿放弃进食挨饿,也不敢出壳爬行。蜗牛唯一能接触水份的部位就是腹足,因此推测腹足可能吸收水份。再根据蜗牛喜欢潮湿的习性,特别小雨后喜欢在湿水的地面爬行,推理出腹足不仅分泌的黏液,还能吸收水份。
(6)夏眠蜗牛微妙的变化
蜗牛是冷血动物,不仅冬眠还要夏眠。夏眠的蜗牛看似在壳内睡着了不动,仔细观察的身体仍有微妙的变化。①蜗牛的颜色明显地变淡了,由黄棕色慢慢变成淡黄色。②封口的膜厣由半透明变成雪白并增厚。③壳里的蜗牛一点点往壳内退缩,并做多道膜厣封口。分析原因蜗牛为适应炎热的环境,运用了浅色和白色能反射强光的原理,减少热量的吸收,极力保护水份的失,抗衡高温高热,同时也一点点消耗掉自身。
(7)蜗牛壳的螺旋线、壳的倾斜
蜗牛从孵化出来便有壳,它对蜗牛至关重要,(如躲避危险、保护内脏)离开壳蜗牛无法生存。(如冬、夏眠)壳是蜗牛最主要的特征,我特别注意观察壳,发现蜗牛壳的共同特点:有一道右旋的螺旋线。(少数左旋壳蜗牛没见到)观察中产生疑问,蜗牛壳为什么是螺旋式生长?螺旋式壳不正有点倾斜是什么原因?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知道这跟蜗牛进化有关。我从中总结出原因,壳先是长圆锥形无螺旋线存在缺陷,后壳从顶端开始做平面盘旋出现螺旋线但有问题,最后沿一中心轴由上向下螺旋盘旋呈现在的低圆锥形;进化使壳的直径减少,壳内容积不变,壳的牢度增加。但还有不足,壳轴不能垂直于身体的长轴,而要倾斜于身体长轴,使增大的内脏囊的重心移到了近前端,才有利于蜗牛的运动,所以看见螺旋式壳不正有点倾斜。
(8)蜗牛对人类的价值
1.蜗牛的食用价值。蜗牛列世界四大名菜之首,在国际上享有“软黄金”美誉。蜗牛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在蛋白质的含量和质量上居世界动物之首,胆固醇几乎为零,脂肪低于2%,含有人体所必需的二十多种氨基酸。同时,在蜗牛肉中含有人体所需的钙、磷、铜、铁等矿物质。是人类高级营养保健食品。(附蜗牛营养成份比较表)
2.蜗牛的药用价值。蜗牛作为药用动物为人类治病,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具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蜗牛主治:肿毒痔漏、喉痛、咽肿、哮喘、脱水、小儿脐风、流鼻血、耳聋、脱肛疝气疮肿等,现在对糖尿病、腮腺炎、淋巴结核、心血管疾病、癌症(肿瘤)有一定的医疗功效。
3.蜗牛的保健作用。最近研究表明蜗牛的体液中含有多糖粘蛋白的成份,对于人体皮肤不但有软化角质层嫩化皮肤的作用,而且有消炎、消肿的和隔除自由基抵御紫外线的作用。可研制美容护肤产品造福于人类。
五、调查中设想与认识
1.调查中的设想。在这次调查过程中,根据对蜗牛认识,联系实际生活,我有一些自己大胆的设想。
(1)蜗牛壳:蜗牛是冷血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环境温度过高或太低,蜗牛就会死亡。冬、夏季蜗牛都缩在壳内,靠封闭壳抗寒避署。我设想根据蜗牛壳的成份和结构,开发制造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用它来造房子,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
(2)黏液:①根据蜗牛黏液驱蚁防虫的作用,设想制造出一种新型的杀虫剂,来代替害虫已具有抗药性的杀虫剂。②根据蜗牛在刀刃上爬行,也不会伤及腹足肌肉。设想制造出一种新型的如润滑剂,用于发动机的润滑等。③根据蜗牛冬、夏眠封口的膜厣(黏液)具有防水隔热保温的作用,设想制造出一种新型产品代替现在塑料制品,(塑料薄膜、塑料袋等)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2.对调查的认识。通过这次调查,使我比较全面的认识蜗牛,了解蜗牛的习性,揭开了蜗牛的秘密。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科学知识,提高自己,拓宽了视野。调查过程有辛苦,烦恼和喜悦,但从中培养了自己的毅力,明白做一件事需要耐心和恒心。现在我更加热衷于科学探究活动。例如这次在观察蜗牛壳时,让我惊讶是螺旋线的现象无处不在,尤其右旋螺旋线,身边水的螺旋型旋转﹑树木的年轮,丝瓜﹑爬山虎的茎;大到宇宙星云,小至生物DNA结构都有螺旋线的现象。这表明什么问题?有什么奥秘?大自然的神奇深深地吸引着我去探索,也许螺旋线的现象会成为我下一个探究的新课题。


南京市马府街小学宓昕

皮肤科疾病总结(二)

”纪昌学箭”和”扁鹊治病”各是什么意思?
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9课的两个寓言!

甘蝇是古时候的一位射箭能手.他只要一拉弓射箭,将箭射向野兽,野兽就应声而倒;将箭射向天空飞翔着的飞鸟,飞鸟就会顷刻间从空中坠落下来.只要看到过甘蝇射箭的人,没有哪一个不称赞他是射箭能手,真是箭无虚发,百发百中.甘蝇的学生叫飞卫,他跟着甘蝇学射箭非常刻苦,几年以后,飞卫射箭的本领赶上了他的老师甘蝇,真是名师出高徒.后来,又有一个名叫纪昌的人,来拜飞卫为师,跟着飞卫学射箭.
飞卫收下纪昌作徒弟后,对纪昌学习射箭可真叫严啦!刚开始学射箭时,飞卫对纪昌说:“你是真的要跟我学射箭吗?要知道不下苦工夫是学不到真本领的.”纪昌表示:只要能学会射箭,我不怕吃苦,愿听老师指教.于是,飞卫很严肃地对纪昌说:“你要先学会不眨眼,做到了不眨眼后才可以谈得上学射箭.”
纪昌为了学会射箭,回到家里,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面,两眼一眨不眨地直盯着他妻子织布时不停地踩动着的踏脚板.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心里想着飞卫老师对他的要求和自己向飞卫表示过的决心.要想学到真功夫,成为一名箭无虚发的神箭手,就要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这样坚持练了两年,从不间断;即使锥子的尖端刺到了眼眶边,他的双眼也一眨不眨.纪昌于是整理行装,离别妻子到飞卫那里去了.飞卫听完纪昌的汇报后却对纪昌说:“还没有学到家哩.要学好射箭,你还必须练好眼力才行,要练到看小的东西像看到大的一样,看隐约模糊的东西像明显的东西一样.你还要继续练,练到了那个时候,你再来告诉我.”
纪昌又一次回到家里,选一根最细的牦牛尾巴上的毛,一端系上一个小虱子,另一端悬挂在自家的窗口上,两眼注视着吊在窗口牦牛毛下端的小虱子.看着,看着,目不转睛地看着.10天不到,那虱子似乎渐渐地变大了.纪昌仍然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他继续看着,看着,目不转睛地看着.三年过去了,眼中看着那个系在牦牛毛下端的小虱子又渐渐地变大了,大得仿佛像车轮一样大小了.纪昌再看其他的东西,简直全都变大了,大得竟像是巨大的山丘了.于是,纪昌马上找来用北方生长的牛角所装饰的强弓,用出产在北方的蓬竹所造的利箭,左手拿起弓,右手搭上箭,目不转睛地瞄准那仿佛车轮大小的虱子,将箭射过去,箭头恰好从虱子的中心穿过,而悬挂虱子的牦牛毛却没有被射断.这时,纪昌才深深体会到要学到真实本领非下苦功夫不可.他便把这一成绩告诉飞卫.
飞卫听了很为纪昌高兴,甚至高兴得跳了起来,并还用手拍着胸脯,走过去向纪昌表示祝贺说:“你成功了.对射箭的奥妙,你已经掌握了啊!”
这篇故事告诉人们:要学好本领,必须苦练基本功,必须持之以恒.只有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精通.
中文名称: 扁鹊
又名: 秦越人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
生卒年: 公元前407—310
生平简介
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卢(今济南市长清县)人.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扁鹊,传说是黄帝时代的名医.
扁鹊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的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的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的不治.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方法.在这四诊法中,扁鹊尤擅长望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的切脉技术高超,名扬天下.
济南郊区鹊山西麓有扁鹊墓,墓前石碑署“春秋卢医扁鹊墓”,并有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整字样.
事迹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桓公面前站着看了一会儿,扁鹊说:“您有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退出以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了,不及时医治将要更加严重.”桓侯又不理睬.扁鹊退出后,桓侯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桓侯又没有理睬.扁鹊退出后,桓侯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在进见时远远看见桓侯就转身跑了.桓侯特意派人问扁鹊为什么转身就跑,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是汤熨的力量能达到部位;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是针灸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肠胃里,是火剂汤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管辖的部位,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问了.”又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桓侯就病死了.
《扁鹊见蔡桓公》有关资料:作者简介
韩非(前280—前233),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是韩国贵族,屡谏韩王变法图强,不被采纳.著书十余万言.秦王嬴政看见他的著述想用他,便攻打韩国.韩国派韩非出使.韩非到秦国后,遭李斯,姚贾谗毁,服毒死于狱中.
韩非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理论和实践,建立了"法,术,势"相结合的完整的法家思想体系.他的文章长于推论事理,词锋犀利,剖析入微,文风峻刻峭拔.他与孟子,庄子和荀子,并称战国散文四大家.
韩非的代表作品有《说难》《孤愤》《五蠹》《显学》《六反》《八说》《八奸》《亡征》等篇.本篇选自《韩非子》中的《喻老》篇.韩非用《扁鹊见蔡桓公》这个故事,形象地阐明了"图难于其易"的道理【皮肤科疾病总结】

皮肤科疾病总结(三)

世界三大人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A: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人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肤色是划分人种的重要标志.人的肤色有深有浅,皮肤中的色素细胞越多,肤色就越暗.从地理分布来看,人种肤色大致由赤道向极地逐渐变浅.这与各地太阳辐射的强度密切相关.在热带地区,黑皮肤有助于保护人体免受紫外线的伤害.人的毛发和鼻形等也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比如,非洲黑人头发卷曲,在头上形成一个隔热层,在炽烈的阳光下能够有效地保护头部; 北欧人地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这样有利于御寒.
B:人类的体质特征
人种的划分不是根据其语言、风俗和国籍的不同来划分,而是根据人类自然体质特征的不同,以及具有某种共同的遗传自然特征(属生物学范畴)为根据而划分的.作为自然特征的主要指标是身长、肤色、发色、发型、眼色、头型、面型、鼻型等等.据此,世界人种主要分为: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以及其他人种等.
我是选B,但是人类的体质特征也是由于环境的影响才会不同的啊?究竟这两种答案哪个对,能分析一下吗?麻烦各位了

应该是B,人种的定义:
人种是世界人类种族的简称,是指人类在一定的区域内,历史上所形成的、在体质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性状(包括肤色、眼色、发色和发型、身高、面型、头型、鼻型、血型、遗传性疾病等)的人群.据此可以选B
人种属于生物学范畴的概念,应该从生物学角度下定义,所以基因遗传成为了主要原因,而环境影响是次要原因,当然,基因的不同一部分是由于环境的不同所引起的,但又不仅仅是由于环境的不同所引起的,从其他一些方面也可以引起基因的不同,所以问起人种的定义,要从最能全面说明它的基因遗传特征这一方面来进行总结,环境影响不是全部的影响.

皮肤科疾病总结(四)

扁鹊发明的四种诊断疾病方法是什么

琳琳123的海角网友的回答:\x0d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四诊法”,即望闻、问、切诊法.这四种诊法至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x0d所谓“望诊”,就是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的变化.“神”是精神、神气状态;“色”是五脏气血的外在荣枯色泽的表现;“形”是形体丰实虚弱的征象;“态”是动态的灵活呆滞的表现.这就是对病人面目、口、鼻、齿、舌和苔、四肢、皮肤进观察,以了解病人的“神”.扁鹊很重视也很善于望诊,把它列为四诊之首.\x0d所谓“闻诊”,是指听病人说话的声音、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的声动,还要以鼻闻病人的体味、口臭、痰涕、大小般发出的气味.\x0d所谓”问诊“,就是问病人起病和转变的情形,寒热、汗、头身感、大小便、饮食、胸腹、耳、口等各种状况.\x0d扁鹊在总结前人诊法的基础上,又发明创造了“切诊法”.《史记》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司马迁为名医立传,扁鹊居首,可见司马迁对扁鹊的尊敬和对切诊法的重视.\x0d所谓“切诊”,就是脉诊和触诊.脉诊就是切脉,掌握脉象.触诊,就是以手触按病人的体表病颁部分,察看病人的体温、硬软、拒按或喜按等,以助诊断.\x0d应该是:望闻问切\x0d望用眼察言观色;闻用鼻嗅觉,耳听;问以言审;诊以指参;通过四诊合参就可以诊断疾病.

皮肤科疾病总结(五)

阅读铁凝《一件小事》,完成后面小题(20分)
①15岁那年,我很迷恋打针,找到母亲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作老师,向她学会了注射术。
②自从我学会了打针,便开始期盼眼前有病人,不论是家人或外人。我备齐针具,严格按照程序一次次操作着。一天,有位邻居来找我,说她每天都要去医院注射维生素B12,我若能为她注射,便可免去她每天跑医院的麻烦。
③我愉快地接受了她的请求。
这位邻居本是天津知青,因病没有下乡,大约在天津又找不到工作,才到我们的城市投奔她的姨母,并在一家小厂谋到了事做,她好像是那种心眼儿不坏,但生性高傲的姑娘,学过芭蕾,很惹男性注意。 这样的邻居求我,弄得我心花怒放。
⑤每日的下午,我放学归来,便在我家像迎接公主一样迎接我的病人。一连数日,事情进行得都很顺利,我的手艺也明显地娴熟起来。 熟能生巧,巧也能使人忘乎所以乃至贻误眼前的事业 。这天我的病人又来了,我开始做着注射前的准备:把针管、针头用纱布包好放进针锅(一个小饭盒),再把针锅放在煤气灶上煮。煮着针,我就和病人聊起天来,聊着小城的新闻,聊着学生的前途。不知过了多久,我才突然想起煤气灶上的事。
⑥有句很诙谐的俗语形容人在受了惊吓时的状态,叫做“吓出了一脑袋头发”,这形容正好用于我当时的状态。我已意识到我受了很大的惊吓,那针无疑是大大超过了要煮的时间。我飞奔到灶前关掉煤气,打开针锅观看,见里面的水已烧干,裹着针管的纱布已微煳,幸亏针管、针头还算完好。
⑦我不想叫我的病人发现我被吓出的“一脑袋头发”和这煮干了的针锅,装作没事人似的,又开始了我的工作。我把药抽进针管,用碘酒和酒精为病人的皮肤消过毒,便迅速向眼前那块雪亮的皮肤猛刺。谁知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了,它忽然变得绵软无比。我一次次往下扎,针头一次次变作弯钩。针进不去,我那邻居的皮肤上,却是血迹斑斑。我心跳着弄不清眼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注射的失败是注定的了。这实在是一个大祸临头的时刻,唯有向病人公开宣布我的失败,我才能尽快从失败里得以解脱。我宣布了我的失败,半掖半藏地收起我那难堪的针头,眼泪已噼里啪啦地掉下来。
⑧我的邻居显然已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事,穿好衣服站在我眼前说:“这不是技术问题,是针头退了火,隔一天吧,这药隔一天没关系。”
⑨邻居走了,我哭得更加凶猛,耳边只剩下“隔一天吧,隔一天吧……”难道真的只隔一天吗?我断定今生今世她是再也不会来打针了。
⑩但是第二天下午,她却准时来到我家,手里还举着两支崭新的针头,她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微笑着对我说:“你看看这种号对不对?六号半。”
⑾这次我当然成功了。一个新的六号半,这才是我成功的真正基础。
⑿许多年过去了,每当我因为一件小事的成功而飘飘然时,每当我面对旁人无意中闯下的“小祸”而忿忿然时,眼前总是闪现出那位邻居的微笑和她手里举着的两支六号半针头。
⒀许多年过去了,我深信她从未向旁人宣布和张扬过我那次的过失。一定是因了她的不张扬,才使我真正学会了注射术,和认真去做一切事。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件小事”。(3分)
                                                                        
                                                                        
小题2:从记叙顺序看,第④段划线部分属哪种顺序?这些介绍与下文内容有什么关系?(3分)
                                                                        
                                                                        
小题3: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⑤段的“熟能生巧,巧也能使人忘乎所以乃至贻误眼前的事业”一句起什么作用?(4分)  
                                                                        
                                                                        
小题4:为什么我在许多年后“飘飘然”和“忿忿然”时,眼前会“闪现出那位邻居的微笑和她手里举着的两支六号半针头”?(4分)
                                                                        
                                                                   &nb


小题1:我因粗心给邻居注射时对她她造成了伤害,但得到邻居的原谅。
小题2:插叙。(1分)访这些介绍补充说明“我”夕所以“心花怒放”的原因,也指出下文“我”犯过失却要装作没事人似的的主观原因。
小题3:内容上暗示我过失的原因和结果,结构上为下文的故事的展开埋下伏笔。(每点2分)
小题4:因为是邻居当年的“微笑”,展现了她的宽容大度和善解人意,她用自己的不张扬保护了一个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让我永远感激。“针头”分明是对一个失败者的鼓励与信任。它警示“我”成功时不要飘飘然,面对别人的过失要有宽容之心。(意对即可) 
小题5:“我”的邻居是个善解人意、待人宽容大度、善良诚信的人。在“我”因粗心煮坏了针头对其造成伤害时,她原谅并安慰“我”  
小题6:示例1:不能删去。结尾一段拓展和升华了主题,更深刻地反映了“一件小事”对我懂得“认真去做一切事”而获得成功的实际意义和深远影响。示例2:可以删去,因为到⑿段,故事已经叙述完整,主题也可以清晰明白了。


小题1:试题分析: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注意句子的主干和枝叶。
小题2:试题分析:要求学生知道记叙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 “插叙”,并熟记插叙的作用。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叙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叙述原来的事情。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小题3:试题分析:要求学生识记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开头相照应。
小题4:试题分析:要求注意:这是此事对自己的深远影响。分析其原因就是自己做错事得到了别人的原谅。
小题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总结,从其语言上,行动上和他人的衬托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小题6:试题分析:
答案不唯一,可以删去,也可回答不可删去,从文章结构上分析理由即可。

皮肤科疾病总结(六)

作文:甲型H1N1流感
小孩子的口气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本次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是由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
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腋温≥37.5℃)、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
力、呕吐和(或)腹泻.
甲型HINI流感病毒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甲型HINI流感病毒是通过通过飞沫、气溶胶、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少数病例病情重,进展迅速,可出现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由于这种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发疾病,其特点仍待进一步观察总结
怎样预防 甲型HINI流感
面对甲型H1N1流感 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在预防方面,没必要扎堆去接种人流感疫苗,因为预防季节性流感疫苗对预防甲型H1N1流感并无效果.正确的做法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勤洗手,尤其是接触过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打喷嚏和咳嗽的时候应该用纸巾捂住口鼻;室内保持通风等.
1、减少到公共人群密集场所的机会,对于那些表现出身体不适、出现发烧和咳嗽症状的人,要避免与其密切接触;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睡眠充足、吃有营养的食物、多锻炼身体勤洗手,要使用香皂彻底洗净双手;
3、在烹饪特别是洗涤生猪肉、家禽(特别是水禽时)应特别注意.特别是有皮肤破损的情况.建议尽量减少接触机会;
4、可以考虑戴口罩,降低风媒传播的可能性;
5、定期服用板蓝根(可以考虑有一定规律性),大青叶、薄荷叶、金银花作茶饮;
6、特别注意类似临床表现,引起重视.特别是突发高热、结膜潮红、咳嗽、流脓涕等症状.
感染后的做法
·如感不适,出现高烧、咳嗽或喉咙痛,应待在家中,不要去人员密集的地方;
·多休息,喝大量的水;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一次性纸巾遮掩住嘴和鼻子,用完后的纸巾应处理妥当;
·勤洗手,每次洗手都应用肥皂彻底清洗,尤其咳嗽或打喷嚏后更应如此;
·将自己的症状告诉家人和朋友,并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
家人出现流感症状后的做法
·将病人与家中其他人隔离开来,至少保持1米距离;
·照料病人时应用口罩等遮盖物遮掩住嘴和鼻子,遮盖物使用后应丢弃或清洁;
·与病人接触后应用肥皂彻底洗净双手,病人居住空间应保持空气流通.
如自己认为需要治疗时的做法
·去医疗机构之前,应该首先与医护人员进行联系,报告自己的症状,解释为何会认为自己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
·如果没法提前与医护人员联系,那么当抵达医院寻求诊断时,一定尽快把怀疑自己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想法告知医生;
·去医院途中,用口罩或其他东西遮盖住嘴和鼻子.【皮肤科疾病总结】

皮肤科疾病总结(七)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
体液 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 组织液 淋巴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
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 体液 免疫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
神经纤维上 双向传导 静息时外正内负
静息电位 → 刺激 →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
2、兴奋传导
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 单向传导
突触小泡(递质)→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
3、人体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
脑干:呼吸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
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
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
低于0.8 g/L:低血糖症 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
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
8、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浓度升高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胰岛B细胞分泌) (胰岛A细胞分泌)
血糖浓度降低
9、体温调节
寒冷刺激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就是反馈调节.
人体寒冷时机体也会发生变化;全身发抖(骨骼肌手缩)、起鸡皮疙的(毛细血管收缩)
10、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人体各个部位)、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1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
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
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
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
12、水盐平衡调节
饮水不足
失水过多
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 ↓(+) (-)
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

垂体

↓ 抗利尿激素
↓(+)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 ↓(-)
尿量减少
1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例如:甲状腺激素成年人分泌过多:甲亢过少;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婴儿时期分泌过少:呆小症
免疫器官(如:扁桃体、淋巴结、骨髓、胸腺、脾等)
吞噬细胞
14、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细胞 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淋巴细胞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
15、免疫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16、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7、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
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
18、免疫分为;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
19、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浆细胞 抗体
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记忆B细胞
记忆B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20、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
记忆T细胞
侵入细胞的抗原 T细胞
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
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过敏反应:再次接受过敏原

2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缺陷病:艾滋病
22、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1、在胚芽鞘中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
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
②: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
③: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多生长的快,生长素少生长的慢),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3、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忍受能力不同:茎 > 芽 > 根
6、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在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7、生长素的应用:
无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未授粉),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柱头
顶端优势: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给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
去除顶端优势就是去除顶芽
用低浓度生长素浸泡扦插的枝条下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8、赤霉素 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幼叶
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果实的成熟.
脱落酸 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
分布:将要脱落的组织和器官中含量较多
主要作用:抑制细胞的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细胞分裂素 合成部位:根尖
主要作用:促进细胞的分裂
乙烯 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
主要作用:促进果实的成熟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出率
1、种群特征 增长型

年龄组成 稳定型

衰退型
性别比例
2、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3: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4、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① “ J”型增长曲线
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②“ S”型增长曲线
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5、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6、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互利共生(如图甲):根瘤菌、大肠杆菌等
捕食(如图乙)
7、种间关系 竞争(如图丙):不同种生物争夺食物和空间(如羊和牛)
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
寄生:蛔虫,绦虫、 虱子 蚤
植物与光照强度有关
垂直结构 动物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
8、群落的空间结构:
水平结构
9、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生态系统的
组成成分 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除营腐生的动物
1、结构
分解者:能将动植物尸体或粪便为食的生物
(细菌、真菌、腐生生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生产者植物
(第一营养级: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
2、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
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
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联系: 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
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
信息的传递
②: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
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
10、生态系统 能力
的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11、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①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12、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
13、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14、生物多样 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性的价值 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1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动物园)

皮肤科疾病总结(八)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关于伤寒的定义,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一)
公元2世纪以前,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更由于当时传染病不断流行,据《后汉书》记载,在光武建成13-26年(公元 37-50年)之间,曾有7次大疫,灵帝建宁4年到中平2年(公元17l一185年)之间,曾有5次大疫,因此也就促进了医学家们对疾病防治的认识,在从事医疗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著作,其中最具价值的要推医学家张仲景的著作--《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二)
总之,三阳经证多为热症、实症,三阴经证多为寒症、虚症;六经论治在指导临床实践方面,使人们有了规矩可循.
通过八纲辨证和六经论治,采用了"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疗方法.因为疾病的来由,都是人体抗病能力的正气同致病因素的邪气作斗争的表现,其结果不是邪盛就是正衰,或者是正胜则邪退.所以在治疗上就要运用扶正祛邪,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方法.这些都是按照扶正祛邪的原则而制定的.
此外,张仲景还提出“舍脉从证,舍证从脉”的灵活辨证方法,在讨论治疗中要根据病情的标本缓急,运用先表后里、先里后表以及表里兼治的方法,并对治疗的禁忌,以及针灸综合疗法,都有所论述.
今天读到的《伤寒论》和《金匿要略》
《伤寒论》中制定了22篇、397法,立113方;《金匿要略》则制定了25篇,立262方.从其记载的内容,可以知道,祖国医学早在公元2世纪时,经过医学家张仲景的实践和总结,已能正确使用解热药、导泻药、利尿药、催吐药、镇静药、兴奋药、健胃药、截疟药、止痢药等等,其中极大多数方药,已由现代科学证实它的疗效可靠.
人们还可以在《金厦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中看到:“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今九窍闭塞……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就是说,如果人们能够保养谨慎,勿使致病的邪风侵犯经络,要是刚中经络,还未流传到脏腑,就给予治疗,四肢一感到不方便,就用调整呼吸,施用针灸、推拿,使得耳目口鼻以及大小便都畅通……穿衣服要调节冷热,饮食要注意甜酸苦辣,勿使人体有所衰退,疾病就不可能侵入肌肉皮肤.这是指导人们对疾病作斗争的认识和方法,要求人们做到末病先防、有病早治.
一千七百年前的张仲景,在祖国医学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是巨大的.《伤寒论》和《金医要略》总结了我国在公元3世纪以前的医学经验,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严密选择疗效可靠的方药,对掌握疾病的防治以及推动医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承先启后作用.此后,历代很多医家对张仲景学说作了进--步的探讨,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钻研,有所发挥、有所前进,从而形成了祖国医学中的伤寒学派.
据有关记载,除《伤寒杂病论》外,张仲景尚著有如下著作:《张仲景疗妇人方》二卷;《张仲景方》十五卷;《张仲景口齿论》;《张仲景评病要方》一卷等等.上述各种书目,可能是《伤寒杂病论》分解出来的部分内容的单行本,未必是另有所述.

皮肤科疾病总结(九)

临床几种常用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使用经验总结

杨学忠 (云南省巍山县人民医院内一科 672400)\x0d【摘要】 本文就临床常用的几种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的临床应用的特点,各种不良反应的情况和相互之间的调配使用作一总结和分析,为此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提供一定的帮助.\x0d【关键词】 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 临床应用 经验总结\x0d【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327-02\x0d随着我国高血压病人的不断增加,其发病年龄有低龄化,地域也由城镇向农村不断扩展,合并其它代谢性疾病,单药控制欠理想,需多种药物治疗等新的特点,钙拮抗剂是降压药物的首选药,过去常用的是短效制剂,近年来随着长效CCB的广泛使用,降压效果有明显的改观,但因用药多以医生个人习惯为主,缺乏对长效CCB的一个总体认识,优缺点分析,本文就近年来本院使用CCB的情况总结分析.\x0dCCB是首选的降压药物、其价格相对低,尤其是二氢吡啶类,显效快、效果明显,血压下降平稳,长期使用有效,已被列为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与其它药物相比,CCB更适合于年龄大、基础血压高,低肾素型的外周血管阻力高者,一般单用CCB50%—70%患者可获得满意效果,CCB与受体阻滞剖,ACEI及ARB和利尿剂的配伍应用时其隆压效果好,对合冠心病和心绞痛、心律失常、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压病者,不仅能降压,对合并症也十分有效,CCB最适用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因其是降低收缩压最有效的药物,CCB也是降压效果最好,不良反应较少的药物.对年轻人以舒张压升高为主的选择CCB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长效CCB对代谢无不良影响,故也应用于有糖尿病和其它代谢性疾病者,对8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有较好的降压作用,ACC2008年公布NYVEF研究结果,降压目标内150/80mmhg,随访为1-8年与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死亡率降低21%,卒中发生率降低30%,致死卒中发生率降低39%,心衰降低64%,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降低34%,长效CCB降压有效,而且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少,不增加患者24小时平均心率.\x0d“±”表示出现的不良反应较轻,部分服药后能耐受、可不换药.\x0d“+”表示出现的不良反应较重较常见.\x0d“++”表示出现的不良反应严重,患者不能耐受.\x0d“+++”表示出现的不良反应极严重,需立即停药和进行相关处理.\x0d结论:上述不良反应是经从CCB中常见不良反应的精选,是根据笔者近100多例不良反应患者的表现,属于最常见和患者最不能耐受的,其中头痛以硝苯地平控(缓)释片最为常见,可更换其它类CCB可缓解,双下肢浮肿,以甲磺酸氨氯地平最为显著,常规更换为非洛地平或络活喜可缓解,心悸,颜面潮红,以硝苯地平(控)缓解片最为显著,更换苯磺左旋氨氯地平可缓解;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关节疼痛,皮肤搔痒等反应较少见使用络活喜相对较为安全,若仍不能耐受,只能停用CCB类药物.

皮肤科疾病总结(十)

我国古代的所有医学著作

古代医学著作发展
公元475-公元265年(战国-三国)
《黄帝内经》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先秦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有医经七家,共计216卷,但绝大部分已经失传,而《内经》是仅存者.《黄帝内经》包括现存的《素问》和《灵枢》两个部分,其成书时期一向有争议.它并非一人一时之手笔,大约是战国至秦汉时期,许多医家进行搜集、整理、综合而成.中医学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两者在《内经》中均有充分反映,尤以整体观念最为突出.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共计三卷(也有分五卷的),作者及成书年代均不详.此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
《伤寒杂病论》为张仲景著作,成书于东汉末年.《伤寒杂病论》问世以后不久,由于战乱原著散失,后人分别搜集其中的伤寒部分和杂病部分,整理成两部书,即《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它成书以后,一直指导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
公元265-960年(晋-五代)
这一时期,有不少医家从事《内经》的整理和注释工作.最早进行此项工作的,为齐梁间的全元起,他注释《皇帝素问》八卷,书名《素问训解》.此书到南宋时失传.
隋唐时期,杨上善又将《内经》分类编纂和注解,编成《黄帝内经太素》三十卷,是现存最早的《内经》注本.
注释《素问》影响较大的,是中唐时期的王冰.他历时十二年,于762年撰成《注黄帝素问》二十四卷.
《脉经》作者王叔和,成书于魏晋.《内经》《难经》均有关于诊脉法的阐述,王叔和搜集有关脉法的资料,采集各家之说,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脉经》十卷.
《诸病源候论》于公元610年由巢元方等人编撰.全书共50卷,分67门,论述了1739种病候.该书最大的贡献在于对疾病记载的广泛和详细,对病源的认识.
《肘后救卒方》晋代葛洪著,他先著成《金匮药方》100卷,因篇幅浩繁,不便携带,将其中救急、多见、简要实用的部分,摘要编成《肘后救卒方》3卷.《肘后救卒方》现存8卷,书中突出之点是对某些传染病的认识,达到很高的水平.
《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为唐代孙思邈著.孙思邈十分重视医家的医德.孙思邈重视前人的宝贵经验,但尊古却不拘泥.他很重视妇科、儿科疾病的诊治,《千金要方》首列妇人方3卷,少儿婴孺方2卷.
《外台秘要》是唐代王焘著作.全书40卷,分1104门,是唐代另一部规模巨大的综合性医籍.内容包括有今天的内、外、骨、妇产、小儿、传染病、皮肤、五官、畜疾等科的证治.本书主要选辑东汉到唐的很多方书而成.临床各科编排较为合理,先论后方,次序井然.重视急性传染病,伤寒、温病、疟疾等,所占篇幅较大,说明对传染病具有相当知识.
《针灸甲乙经》晋代皇甫谧著,成书于256-282年,为现存最早的针灸专书.全书分12卷128篇.书中叙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重点介绍腧穴总数、厘定部位,详细介绍了针灸操作方法,并把各种适应证按照临证需要排列出来.此书影响久远,其他一些著名的针灸著作,基本上都是在此书的基础上发挥而成的.此书也较早传到国外.
《刘涓子鬼遗方》南齐人龚庆宣著,约成书于475-502年之间,是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主要内容,载金疮、痈疽、疮疖、疥癣及其他皮肤疾患,有内外治处方140多个.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隋唐蔺道人著,约成书于841-846年.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很有学科价值的伤科专书.它反映了隋唐时期治疗骨伤科疾病的水平已相当先进.书中载40余方,为伤科用药奠定了理论基础.
公元960-1368年(宋-元)
《太平圣惠方》是宋廷编著的大型方书之一.共100卷,分1670门,载方16834首,广泛地收集宋以前方书及当时民间验方,内容颇为丰富.对方剂、药物、病证、病理都进行了论述.
《圣惠选方》,成书于1046年,由何希彭节选《太平圣惠方》中的精要部分,编辑而成.作为教本应用了数百年,对后世方剂学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宋朝诏令太医裴宗元等人将官药局所收医方加以校订,编成《和剂局方》.全书共5卷,分21门,载方297首.后来《和剂局方》经多次增补,内容日益丰富,1151年,经许洪,定名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颁行全国,为世界最早的国家药局方之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颁行时全书10卷,附《用药指南》3卷,分诸风、伤寒、诸气等14门,载方788首.
《圣济总录》:北宋末年,政府组织医家广泛收集历代方书及民间方药,历时7年(1111-1117年)编成此书.共200卷,达200万字,分60余门,方近2万首,前代方书几乎全部被囊括.
《济生方》宋代严用和著于1253年,是严氏五十余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全书10卷,分80门,载方400首.原书已佚.
《三阴极一病证方论》,宋代陈言著,全书15卷,分180门,载方1500余首,有方有论,论后附方,使读者易于洞晓病因,论因求治,在传播方剂学上也有贡献.
金代刘完素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2卷,《宣明论方》15卷,《伤寒直格方》3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卷.可靠而价值较大的有《素问玄机原病式》与《宣明论方》二书.
金代张元素著有《医学启源》、《珍珠囊》、《脏腑标本虚实用药式》等.
金代张从正著《儒门事亲》.
金代李杲著《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
元代王好古著有《阴证略例》、《医垒元戎》、《汤液本草》、《此事难知》等.
元代朱震亨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注》、《伤寒辨疑》等.
公元1368-1840年(明-清·鸦片战争前)
《本草发挥》1384年徐用诚编撰.
《救荒本草》1406年朱骕编撰,它既是15世纪初我国一部药、食两用的植物学著作,也是一部植物学图谱.
《滇南本草》约1476年,兰茂编撰.
《本草集要》1492年,王纶编撰.
《本草纲要》1578年,李时珍著,共52卷.李时珍还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
《证治准绳》1602-1608年,王肯堂著,全书以证治为主,每证引经据典,结合己见论述,内容丰富,条理清楚,议论持中,选方较精.
《寿世保元》1615年,龚廷贤著,共10卷.
《外科正宗》1617年,陈实功编著,此书主要是作者对其外科理论和经验的总结,书中尚有外科疾病插图若干.
《瘟疫论》1642年,吴有性著.该书创立“戾气”学说,对温病病因提出了伟大创见,对传染病方面有独到见解.
《温热论》叶桂著.书中总结了温热病的理论和经验,在温病学说的发展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温病学说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湿热条辨》薛雪著,此书对湿热病的病因、证侯、发展变化特点及其诊治法则,以条文形式作简要阐述,其中还注明作者自己的见解,对温病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本草纲目拾遗》1765-1802年,赵学敏著.载药921种,其中有716种是《本草纲目》所未收载或叙述不详者.

皮肤科疾病总结

http://m.zhuodaoren.com/yuwen956081/

推荐访问:深圳皮肤科疾病 太原皮肤科疾病

作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中国最美二本大学 下一篇:山西广化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