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名剑

2017-01-29 专题 阅读:

十大名剑【一】:中国古代十大名剑

承影

排名第十为承影。

承影剑是一把精致优雅之剑,铸造于周朝,与含光剑、宵练剑并称殷天子三剑。相传出炉时,

“蛟分承影,雁落忘归”,故名承影。后有由春秋时卫国藏剑名家孔周收藏。

纯钧 排名第九为纯钧。

纯钧剑,又名纯钩剑。铜锡合金,是一把尊贵无双的剑。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越国人欧冶子所铸。

“欧冶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铸成五剑,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 „胜邪‟,四曰„鱼肠‟, 五曰„巨阙‟”

“……扬其华,如芙蓉始出,观其纹,烂如列星之行,观其光,浑浑如水之溢于塘,观其断,岩岩如琐石,

观其才,焕焕如冰释,此所谓纯钩耶。”

“吴钩越戟,纯钧湛卢。”唐·刘良注:“纯钧、湛卢,二剑名也。”也称“纯钩”“淳钧”。

“夫纯钩、鱼肠之始下型,击则不能断,刺则不能入,及加之砥砺,摩其锋鄂,则水断龙舟,陆剸犀甲。”

“山崩而落洛之水涸,欧治子而淳钧之剑成。

鱼肠

鱼肠剑,是专诸置匕首于鱼腹中,以刺杀吴王僚,故称鱼肠剑,是为勇绝之剑。出典[3]《史

记·刺客列传》。[2]

鱼肠剑,也称鱼藏剑,据传是铸剑大师欧冶子为越王所制,他使用了赤堇山之锡;若耶溪之

铜,经雨洒雷击,得天地精华制成。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记载[4]

使专诸置鱼肠剑炙鱼中进之。”意谓极小之匕首,可藏置于鱼腹中。一说谓剑之文理屈襞蟠曲若鱼肠。

干将莫邪

干将,春秋时吴国人,中国古代传说中造剑的名匠,曾为吴王造剑。后与其妻莫邪奉命为楚

王铸成宝剑两把,一曰干将,一曰莫邪(也作镆铘)。干将将雌剑献与楚王,雄剑传给其子,

被楚王所杀。其子眉间尺长成,终于为父报仇。

根据大约成书于东汉末年的《吴越春秋》记载,干将“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以铸

铁剑。三月不成。莫邪“断发剪爪,投于炉中,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

剑”。制成的两柄剑分别被称为“干将”、“莫邪”。剑身均有花纹。干将剑“作龟文”,莫邪

剑“作漫理”(水波纹)

七星龙渊

排名第五为七星龙渊。

这把剑传说是由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

欧冶子和干将为铸此剑,凿开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剑成之后,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飘渺而深邃仿佛有世巨龙盘卧,是名"龙渊"。

此剑铸造的技艺固然精湛,但它的闻名还在于无法知道其事实姓名的普通渔翁:鱼丈人。 (全名“七星龙渊剑”,故又作“七星剑”,后改作“龙泉剑”)[6]

故事来源

伍子胥因奸臣所害,亡命天涯,被楚国兵马一路追赶,一天慌不择路,逃到长江之滨,只见浩荡江水,波涛滚滚。前阻大水,后有追兵,正在焦急万分之时,伍子胥发现上游有一条小船急速驶来,船上渔翁连声呼他上船。伍子胥上船后,小船迅速隐入芦花荡中,不见踪影,岸上追兵悻悻而去。渔翁将伍子胥载到岸边,为伍子胥取来酒食饱餐一顿。伍子胥千恩万谢,问渔翁姓名,渔翁笑言自己浪迹波涛,姓名何用,只称"渔丈人"即可。伍子胥拜谢辞行,走了几步,心有顾虑又转身折回,从腰间解下祖传三世的宝剑----七星龙渊,欲将此价值千金的宝剑赠给渔丈人以致谢,并嘱托渔丈人千万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踪。渔丈人接过七星龙渊,仰天长叹,对伍子胥说道:"搭救你只为你是国家忠良,并不图报,而今,你仍然疑我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剑示高洁。"说完,横剑自刎。伍子胥悲悔莫名。

泰阿

剑名泰阿(太阿)十大名剑之一,泰阿剑是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

泰阿又作太阿,后为始皇佩剑传至二世胡亥赵高乱政。太阿倒持及比喻这个时期政权不在皇帝手中

有成语“泰阿倒持”,意为“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所以,泰阿剑又被命名为太阿剑。

后太阿边比喻社稷神器。[7]

赤霄

赤霄:汉高祖所得,铁,铭曰赤霄大篆书,三尺,高帝以秦始皇三十四年得于南山及贵常服之斩蛇。 高祖刘邦佩剑,起义时有铸剑师打造的青铜剑。剑身仿秦剑。秀有花纹。“斩白蛇、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都指这把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宝剑。颇具历史价值。

十大名剑。

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刘季在位十二年,以始皇三十四年,于南山得一铁剑,长三尺,铭曰„赤霄‟,大篆书。” 斩蛇剑:一名“斩蛇”。汉高祖刘邦白蛇之宝剑。《西京杂记》:“高祖斩白蛇剑,十二年一加磨莹,刃上

十大名剑。

常若霜雪。” 断蛇:古代剑名。《广雅.释器》:“断蛇,剑也。”王念孙《疏证》:“《西京杂记》云:„汉高帝斩蛇剑,剑上有七采珠、九华玉以为饰,刃上常若霜雪,光采射人,盖即《广雅》所谓断蛇也‟。”

这是一把饰有七彩珠、九华玉的寒光逼人、刃如霜雪的宝剑,剑身镌刻两个篆字:赤霄。汉高祖刘邦凭此剑于大泽怒斩白蛇,开始其帝王一生。[5]

湛泸

据《越绝书》记载,公元前496年, 越王允常恳求天下第一铸剑大师欧冶子为己铸剑。欧冶子奉命之后,带着妻子朱氏和女儿莫邪,从闽侯出发,沿闽江溯流而上,来到了山高林密海拔1230米的湛卢山,这里发现了铸剑所需的神铁(铁母)和圣水(冰冷的泉水)。欧冶子在这里住下后,辟地设炉,用了三年的时间,终于炼成。

“越王允常命欧冶子铸剑。”欧冶子带妻子朱氏、女儿莫邪和女婿干将,到闽、浙一带名山大川遍寻适宜铸剑之处。当他们见到松溪的湛卢山清幽树茂,薪炭易得,矿藏丰富,山泉清冽,适宜淬剑,就结舍于此铸剑。3年辛苦,终于铸就了锋芒盖世的湛卢之剑。时世上五大名剑是: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钧(又作纯钩),湛卢名列第一。此剑可让头发及锋而逝,铁近刃如泥,举世无可匹者。后代诗人题诗曰:“十年云卧湛卢下。斗间瞻气有双龙,人间何处问欧冶?欧冶一去几春秋,湛卢之剑亦悠悠。”《庄子·说剑》里面讲的一样,剑分庶人之剑、诸侯之剑和天子之剑。从它的出现历史看,这是一把诸侯之剑的命运。[8]

轩辕剑

黄金色的千年古剑,传说是天界诸神赐于轩辕黄帝击败蚩尤的旷世神剑;由众神采首山之铜为黄帝所铸

,后传与夏禹。剑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剑柄一面书农耕畜养之术,一面书四海一统之策。为传说中的神剑。

十大名剑【二】:中国古代十大名剑

中国古代十大名剑(组图)

/retype/zoom/11d45214f18583d0496459ed?pn=2&x=0&y=1501&raww=194&rawh=194&o=png_6_0_0_337_115_218_218_892.979_1262.879&type=pic&aimh=194&md5sum=f4ef68969fff1f9eb8198f2d4c437fed&sign=ea7ef2ffe2&zoom=&png=188965-372346&jpg=0-0" target="_blank">

帝道之剑:赤霄

汉高祖刘邦斩蛇所用之剑。剑身仿秦剑,刻有花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宝剑,颇具历史价值。“斩白蛇、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指的就是这把剑。

●剑气指数:9.7

威道之剑:泰阿

泰阿,亦作“太阿”。《史记·李斯列传》:“服泰阿之剑,乘纤离之马。”相传泰阿剑为春秋时欧冶子、干将所铸。

●剑气指数:9.3

诚信高洁之剑:七星龙渊

传说是由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欧冶子和干将为铸此剑,凿开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是名“七星”。剑成之后,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缥缈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盘卧,是名“龙渊”。

挚情之剑:干将、莫邪

干将、莫邪剑出现在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集《搜神记》中所记故事。干将,春秋时吴国人,曾为吴王造剑。后与其妻莫邪奉命为楚王铸成宝剑两把,一曰干将,一曰莫邪。干将将雌剑献与楚王,雄剑传给其子,被楚王所杀。其子眉间尺长成,终于为父报仇。

●剑气指数:8.5

勇绝之剑:鱼肠

之所以取名鱼肠,是因为该剑细短柔软,可入鱼腹。另一说则谓,剑之文理屈襞蟠曲若鱼肠。

●剑气指数:8

尊贵无双之剑:纯均

纯均的故事原型来自《越绝书》。越王勾践派人去找薛烛来相剑。勾践叫人取来了毫曹和巨阙两把宝剑,薛烛看不入眼。勾践又叫侍从率领几百人护送一把宝剑前来,曰:“有人要用千匹骏马三处富乡两座大城换这把宝剑,你看行吗?”薛烛连忙道:“不能换。此剑是天人共铸的不二之作。”勾践频频点头:“说得有理,既是无价之宝,我就永远珍藏吧。”

●剑气指数:7.5

精致优雅之剑:承影

承影为春秋时卫人孔周所藏。《列子·汤问》:“孔周曰:‘吾有三剑,惟子所择。„„二曰承影,味爽之交,日夕昏有之际,北面察之,淡炎焉若有物存,莫有其状。其触物也,窃然有声,经物而物不见’。”

●剑气指数:7

十大名剑【三】:十大名剑

国古代十大名剑分别为承影剑、纯钧剑、鱼肠剑、干将剑、莫邪剑、七星龙渊剑、泰阿剑、赤霄剑、湛泸剑、轩辕夏禹剑。

七星龙渊是一把诚信高洁之剑。

中国传统文化里的“诚、信”

在取得了巨大经济成就的当今中国,几乎人人都认同“诚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依然看到了大量的“假冒伪劣毒”。为什么都认为重要的事情,却偏偏出了这么多严重的问题?是什么地方出问题了呢?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呢?我认为问题是出在了今天的文化上。经过几十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疏离与破坏,我们优秀的传统被今天“现代化”的人丢掉了很多,这非常可惜,也由此给我们带来了“现代化”的伤害。要建立一个诚信的社会,一定要有诚信的文化,从我们的文化基因里找回“诚信”比通过立法得到诚信更有效,更可靠。

在《韩非子·说林》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齐伐鲁,索馋鼎,鲁以其雁往,齐人曰:„雁也。‟鲁人曰:„真也。‟齐曰:„使乐正子春来,吾将听子。‟鲁君请乐正子春,乐正子春曰:„胡不以其真往也?‟君曰:„我爱之。‟答曰:„臣亦爱臣之信。‟”这个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攻伐鲁国,索要鲁国的馋鼎,鲁国将一只假的馋鼎送到了齐国。齐国人说:“这是假的”,鲁国人说:“这是真的。”齐国人说:“让你们鲁国的乐正子春来作证,我们相信他。”于是,鲁国国君请乐正子春去齐国帮助作证。乐正子春问鲁君:“为什么不把真的馋鼎送

去呢?”鲁国国君说:“我爱惜它。”乐正子春回答说:“我也爱惜我的信誉”。

上面这个故事里的乐正子春是曾子的学生,曾子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中国传统文化包含儒、道、释三家,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在儒家思想体系中,“仁、义、礼、智、信”是“五常”,汉代的董仲舒在《贤良对策》中有“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说。“仁、义、礼、智、信”也成为中国儒家思想的一个价值核心。 “信”在中国文化中是什么呢?中国文化是体天道合人道的文化,也就是“天人合一”,是通过对天地万物运行变化的观察总结,来规定个人的行为规范,确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建立人类社会的一整套制度体系。《周易·系辞上》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我们的祖先发现万物有信:在自然界中,日夜交替,四季更迭,太阳东升西坠,月亮阴晴圆缺;花开花谢,潮涨潮落,“年年岁岁花相似”,“似曾相识燕归来”。《老子》曰:“道之为物,惟恍惟忽。……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庄子·德符充》中也有:“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信” 与中国人的很多思想观念一样,来自于对自然的观察与学习,来自于对天道的体悟。所以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在中国将自然界“万物有信”的现象对比到人的生活中来有很多例子,譬如:在赤道两侧的低压大气层有一种

很稳定的风,北半球吹向东北,南半球吹向东南的风。这种风在西方人来讲,叫“trade wind(贸易风)”,但是我们中国却叫它为信风,因为它随时令变化,稳定出现,很守信用;再譬如,唐代诗人李益有一首《江南曲》:“嫁与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中国人从自然界中体悟到了“信”,正因为天地有信,一年四季寒来暑往,二十四个节气依序而来,万物有信,人类才有了春播秋收,才能够生存。中国人也从中感悟到了“信”的特征,就是守时与秩序,并进而产生了“真诚不妄与秩序不乱”的中华“诚信”文化。通过对天道的体悟,中国人将“诚信”融进了自己的民族血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信”因此成为孔门四教之一,“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

在《说文解字》里“诚”与“信”是互证的:“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言”。子思是孔子的孙子,《中庸》为子思所作,《中庸》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讲“诚”。“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这就是将从蕴含在天道里的“诚”转化为人道里的“诚”。《中庸》里的“中”也是可以由“诚”得来的,“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孟子是子思的学生,孟子在子思的基础上进一步讲到了人要“思诚”,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在《中庸》里关于“诚”在天道与人道、先天与后天里的论述还有:“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其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参天地之化育;可以

参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宋代的周敦颐也在他的《通书》中说:“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百行之原也。……。五常百行,非诚非也,邪暗塞也。故诚则无事矣。”天地乾坤,万物资始,阴阳变化,都以“诚”统一贯穿。所以,人要体悟“诚”,践行“诚”,因为“诚”是“圣人之本”,也是“仁义礼智信”“五常之本”,是一切行为的出发点,没有“诚”,一切就都没有了。由此看出,“诚”是中国文化里贯通天道与人道的桥梁,是中国文化里的重大命题,是中国人思想文化里的一个重要的核心价值,甚至是中国文化有别于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许有人会说:“西方人也很注重诚信,甚至……”,由于这不是本文要辩论的内容,所以在此只提出一个观点,不做进一步论述,留给以后其他合适的机会再讨论。

因为“诚”是人类从天道体悟来的,是“天之道”,而人生于天地间,本身就是天地大宇宙的一部分,因此人道要符合天道,人应该按照天道的“诚”去做事,这样才能成功。“惟天下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中庸》)人如果能坚持做到“诚”,那么所做的事情就能够成功,如果做不到“诚”,不要说人了,即使天地的大道没有了“诚”,那么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中庸》里讲:“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知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

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意思是:通过达到“诚”的这种修养功夫来完善自己,就是一种仁的境界;通过达到“诚”的这种修养功夫来成就事物,就是一种智慧的状态,“诚”不仅是天道,也是人的天性品德,是贯通天人的。在任何时间里“诚”都是必需的,必要的。子思的“诚之者”,孟子的“思诚”,都是要人道的“诚”合于天道的“诚”,从而就引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自身修养里的“诚”。

“观天之道”,就要“执天之行”,“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诚”在中国人的修养中是怎样的呢?《大学》里讲了人生修养成长的“八条目”:“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在格物致知体悟天道之后,有了“诚”的意识,从而心正,从而达到“修齐治平”。 “诚”是人修身立命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从这里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作为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远比在现代社会里通常作为人与人之间的诚信要求,其标准要高得多,也要严格得多。正如曾子所说:“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大学》)“君子诚之为贵”,“诚”是中国传统中的君子标准,“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大学》)。周敦颐说:“诚无为,几善恶”,“诚”与人的道德观联系在了一起。孔子

十大名剑【四】:中国古代十大名剑简介

第十名:昆吾剑

至古之剑。 昆吾,又名锟铻,铸造年代是十大名剑最古一把,两尺五寸,切玉如泥。

传说乃盘古脊骨所化,周穆王当时德

十大名剑

http://m.zhuodaoren.com/shenghuo619733/

推荐访问:世界十大名剑

专题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2017年1月重大新闻 下一篇:西班牙留学签证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