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150周年,,政治意义

2016-10-27 百科 阅读:

【一】:2017考研政治热点: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纪念

2017考研政治热点: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纪念

周年纪念往往是考研政治比较钟爱的选题。如此明显的规律自然成为我们复习考研政治时抓重点的一个屡试不爽的好方法。2017年考研政治里会不会也同样考到周年纪念,现在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只要有可能,我们就要做出十足的准备,何况这个可能的概率还比较大呢。2016年是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纪念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孙中山,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的一生。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

1894年在创立兴中会时指出:“拯斯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由此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

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5年-1916年,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维护中华民国民主共和制度。

1917年-1918年,护法运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护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打倒北洋军阀专政的虚假共和,重新建立新生共和的民主法统。

国民党于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孙中山以总理身份担任大会主席。大会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主张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民权主义主张“把政权放在人民掌握之中”,实行民主政治;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大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国民党的基本政策。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终其一生,都在为“拯斯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而奋斗。

政治考试里关于人物部分的考试,往往考察的是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功过是非。孙中山是个有故事的伟人。与他相关的事迹足够震撼中国历史。同学们要对伟人保持一颗崇敬的心,也要对他们的丰功伟绩铭记于心。可以说,这不仅是为了考研,更是中国人应有的情怀。

关键词: 17考研政治;史纲;孙中山;诞辰

【版权说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文都教育”的所有作品,版权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www.fz173.com_孙中山150周年,,政治意义。

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文都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二】: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志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承中山先生之宏志,造中华复兴之广厦”。

孙中山先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任何外来威胁、内部分裂和暂时失败,都不能动摇他的革命意志。他所说的“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正是他革命一生的真实写照。

孙中山先生代表着一个时代。他生活在十九世纪后半叶和二十世纪初叶的中国。那个时候,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欺凌和封建势力的腐朽统治之下,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青年时代起,先生就怀着满腔悲愤,以炙热的爱国激情投身革命。他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在人民大众中进行了艰苦的革命宣传和组织发动工作。他高举民主革命的旗帜,同资产阶级改良派、保皇派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他广泛联合革命力量,发动多次武装起义,终于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这是孙中山先生的一个伟大历史功绩。

纵观孙中山先生一生的奋斗历程,他的思想和实践中,爱国主义像一根耀眼的红线,贯穿了他一生斗争的每个阶段和各个方面。爱国就必须全心全意致力于建设国家。先生的爱国精神不仅

体现在革命与维护国家统一之上,还体现于建设国家,改变中国经济的落后面貌,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国民素质的现代化。“为众生谋幸福”,使中国走上富民强国之路。先生曾说,“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1912年孙中山先生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一则是为了能和平统一祖国,免于国家形成南北分裂之局,另则更是为了能够专心从事实业救国。他提出了用10年时间修筑20万里铁路以奠定中国富强之基础的宏伟目标。为了“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他经过多方考察、总结经验,又于1919年提出了《实业计划》这一以国家工业化为中心的、使国民经济全面现代化的大规模建设规划。虽然先生的诸多计划和主张因时局的限制而没有得到实现,但其盼望祖国强盛,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望却凝聚着他的拳拳爱国之心,同时也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孙中山先生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特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坚韧不拔、奋斗不息的精神,贯穿了先生一生的奋斗历程:多次起义失败、他乡被难、奸人篡权、小人背叛、他人质疑……所有这一切打击和磨难都未能使先生失去为实现救国图强而奋斗一生的坚强意志。反过来他还能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寻找更有益于救国的道路与革命主张。就如先生自己所说,“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及至生命终结之时,仍不忘告诫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

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正在努力实现第三步。但是,我们仍然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的综合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科学技术还有待于更大的飞跃,国际地位还有待于提高,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还很多、很重,我们仍然需要艰苦努力,奋斗不息。孙中山先生超越常人的意志和毅力,几十年如一日奋斗不息的精神,正是我们今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需要坚持和发扬的。www.fz173.com_孙中山150周年,,政治意义。

与时俱进、紧跟历史潮流不断进步的精神,是先生的又一突出品格。他一生追求真理,不断进步,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顺历史潮流而前进。他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在爱国思想驱使下,他表现出了服从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精神。最初他幻想依靠帝国主义来助中国走向共和,为此奔走他国,多方呼吁;在南北割据时期,他又幻想依靠军阀来维护共和,然而,陈炯明的叛变使他深刻认识到,谋求国家统一进步,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决心“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决定同代表中国新兴力量的中国共产党携手,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一手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其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成为其继辛亥革命之后又一伟大的历史贡献。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一日千里,故步自封就等于落后,而落后就意味着挨打,只有与时俱进,紧跟世界潮流,把握世界脉搏,方能时刻以新的面孔、新的姿态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今天我们要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需要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这种不畏艰险、不屈不挠、与时俱进、不断进步的革命精神,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为中华复兴之广厦添砖加瓦,为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奋斗!

【三】:2016考研复习资料: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多选题考点

2016考研复习资料: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多选题考点 2015年11月8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关于举办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活动的决定。这是献给2017考研学子的大礼,其实2016考研学子早已复习千百遍,可跳过。2017考研的小伙伴,跟着老师只需10分钟搞定考研政治辛亥革命多选题。

(一)决定内容

2016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历史功勋,学习、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巩固和发展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最大限度地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致力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届时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二)考研政治考点链接

史纲第三章,辛亥革命。多选题考点,注意区别对比记忆。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原因:数字三

第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第二,清末“新政”的破产。

第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1905年,同盟会: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特指旧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数字三

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

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

论战数字三。1905年到1907年间,革命派和保皇派论战主要集中在: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第三,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或者其阶级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数字三。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1924年,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数字三

在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在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把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并提出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新三民主义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上述内容就是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的考研政治多选题考点,2017年考研的小伙伴只需十分钟,16年考研小伙伴不放心的话,5分钟快速扫完即可。至于辛亥革命的材料分析题,我们静静地等待2016年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习总热情而洋溢的讲话。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你。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进入文都网校考研:wenduedu.com/kaoyan/

【四】:孙中山政治思想

孙中山思想与毛泽东思想属于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那么,孙中山思想为何能够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呢?或者说,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在创立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为何要继承和借鉴孙中山的思想呢?概而言之,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继承性、连续性。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继承性、连续性,它不能离开也无法离开已有的文化传统,每一代人的文化创造,都只能在其先辈所创造、所遗留的文化环境和文化基础上进行,这是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据此,毛泽东一贯主张,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要承继优秀的文化遗产。孙中山的思想,尽管已经不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简单延续,但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它仍是一种传统的思想,是一种对传统有所扬弃和批判的思想。要承继优秀的文化遗产,自然离不开对孙中山思想的继承。因此,毛泽东强调:“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二)孙中山思想对毛泽东而言有着直接的借鉴意义。孙中山和毛泽东尽管所处的时代不尽相同,但他们面临着相同的历史任务。惟其如此,毛泽东称孙中山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中国最早的革命民主派”,并始终以“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自居。在他看来,“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从孙中山先生开始,才有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毛泽东来说,孙中山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是刚刚成为历史的现实,因而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所以,毛泽东非常重视对孙中山革命经验的总结,反复强调要继承孙中山的思想。

www.fz173.com_孙中山150周年,,政治意义。

(三)孙中山思想之中确实包含有许多值得后人借鉴和吸收的精华。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卓越政治家、思想家,不仅在实践上为民族解放、民权自由、民生幸福奉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而且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许多富有远见的思想和主张。毛泽东明确指出:孙中山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除此以外,孙中山的经济思想、文化思想、军事思想、外交思想、教育思想、伦理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之中,都包含有不少科学性的认识,这些都是后人应该借鉴和吸收的。这也是孙中山思想能够成为毛泽东思想理论来源的一个重要原因。

正是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毛泽东反复申明要继承孙中山的思想。他在七大所作的口头政治报告中曾这样说过:“孙中山这位先生,要把他讲完全。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是讲历史辩证法的。孙中山的确做过些好事,说过些好话,我在报告里尽量把这些好东西抓出来了。这是我们应该抓住死也不放的,就是我们死了,还要交给我们的儿子、孙子。”毛泽东还对党内一些同志不重视孙中山及其思想的错误倾向,提出了批评。他说:“我们党内有一种情绪,不喜欢孙中山,这种情绪在相当广大的党员中存在着。认真说,这种情绪是不大健全的,是还没有真正觉悟的表现”。这就进一步表明了毛泽东对孙中山思想所采取的态度,由此我们可以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孙中山思想成为毛泽东思想重要理论来源的缘由。

孙中山的思想来源有三个:1,华夏正统思想(改造为民族主义)2,明朝民主思想与西方人文理念的结合(改造为民主主义)3,儒家大同思想和历代农民的均田思想(改造为民生主义)。

民主,民权,民生---旧三民主义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个问题的原则和纲领。随着时代的不同,三民主义的内容有新旧的区别。旧三民主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一九二四年一月,孙中山接受共产党人的建议,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旧三民主义从此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包含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纲领,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这三种理念它的来源是美国的民主政治和中国儒家治国学说想结合。民主和自由是美国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民主基于联邦为主体,各州为次体从而开展的美国联·邦式民·主,民·主政·治现今也成为美国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而带动了三权分离的政·权体制。自由,是美国联·邦法的精髓,也是法国《人·权宣言》的最终体现。所以其实孙中山先生更多的外部思想来自于法国卢梭、孟德斯鸠等人的思想。

而均富的理念主要继承的是中国传统的儒家——‘大同’思想。跟平均主义差不多,这尤为不现实。那怕现在我们的‘均富’概念也只是概念。

国民大会的任务,孙中山有过一些不同的说法,据其最后亲定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他规定:“国民大会对于中央政府官员有选举权,有罢免权,对中央法律有创制权,有复决权”。

[13]这里没有明确讲到修宪权。但在此前一年的《中国革命史》一文中,他明确讲过“国民大会专司宪法之修改”。可以认为,两处的提法并不互相排斥。总之,孙中山是把国民大会作为人民掌握国家政权的一个机关来看待。这个国民大会对于政府是个控制、操纵的“掣扣”。这个控制政府的权,孙中山称为政权,与政府掌握的治权相对待。为克服三权分立不足之弊而提出的五权,都是政府的权力。从此可以看出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与西方三权分立思想的重大区别。即在西方三权分立体系中,掌立法权的议会是代表人民掌握统治权的。而在孙中山的五权宪法体系中,是由国民大会代表人民掌握统治权的,而分立的五权则都属于政府。

这里又有一点值得注意,即孙中山很强调要使政府成为有强大治理能力的政府。他在《民权主义》的演讲中说:中国一向贫弱,因为“从来没有很好的政府”;[14]要使中国强盛起来,必须“建设一个很完全,很有能力的政府”,“要政府有很大的力量治理全国的事务”。[15]所以不要怕政府强大,要把国家治理的大权“完全交到政府机关之内”。[16]在他看来,人民有国民大会控制政府,可以保证政权仍在人民手里。但关于国民大会如何控制政府,除了上面说到的国民大会的职权之外,孙中山未做更多的阐述。于是这里就发生了一个问题:人民与政府的关系到底如何呢?孙中山本人也察觉到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所以他提出一个古今中外政治家们都未曾明确提出加以详细讨论的问题,这就是所谓“权能区分”的问题。

与孙中山所倡导的知难行易说相关联,他把人们分为三种:一是“先知先觉”者,能发明新道理,开创新事业;二是“后知后觉”者,他们虽不能发明,但善于追随模仿;三是“不知不觉”者,即最大多数的群众,他们“不能知,只能行”。孙中山认为,民权的道理,治国的理论,老百姓是不可能懂得的。所以民权要靠先知先觉的革命党人去争得,再交还给百姓。而治理国家,更非老百姓所能为,应把此事交给先知先觉和后知后觉的有能力者组成政府去办。老百姓只须运用四权,通过国民大会去控制政府就可以了。简单地说,就是老百姓有权,

www.fz173.com_孙中山150周年,,政治意义。

政府有能。老百姓的权由国民大会具体掌握,政府的能则分布于五个部门,即立法、行政、司法、监察、考试。亦即孙中山所说的五权。但老百姓通过国民大会享有的四权,如何能真正掌握政府的五权。孙中山生前未及说得很详细具体。但就其提出的这些主张,这些设想的初衷而论,他确实在努力谋求妥善解决中国的民主制度的建设问题。

最后,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孙中山总结辛亥以来革命党失败的教训,吸取俄国革命经验,又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孙中山对他的民权主义作了全新的解释。1924年1月,孙中山在国共合作,改组国民党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说,他的新的革命理论和革命方法──其中自然包括其新的民权思想──是“把先进的革命国家和后进的革命国家,在革命未成功之前,已经革命成功之后所得的种种革命方法,用来参考比较,细心斟酌,才定出来的”。[17]在这次大会的宣言中,他解释其民权主义,在指出“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前面我们已经讲过的四大直接民权之后,他说:“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18]应当指出,孙中山如此强调全体平民,其注意点恰恰是以往所忽略的工农大众。他说:“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恃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故“对于农夫、工人之运动,以全力助其开展,辅助其经济组织,使日趋于发达”。[19]这就是后来人们所称的“扶助农工”的政策。民权主义加入了这样崭新的内容之后,孙中山又强调指出:“盖民国之民权,唯民国之国民乃能享之,必不轻授此权于反对民国之人,使得借以破坏民国。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这已是相当接近于阶级论的民权主义。

二、孙中山对建设民主制度的条件的认识

在概述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形成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之后,有必要提出,孙中山是如何认识在中国建设民主制度的条件的问题,以做进一步的讨论。这里又可分作两部分:(一)中国国民素质的问题;(二)革命党在建设民主制度过程中的作用的问题。

www.fz173.com_孙中山150周年,,政治意义。

先讨论第一个问题。

孙中山作为一位近代政治家,他很懂得一国国民程度、国民状态与该国政治发展水平、政治状态有密切的关系。他知道:“国之兴衰治乱,观其民而知焉。……盖欲造庄严神圣之国,必有优美高尚之民,以无良民质则无良政治,无良政治则无良国。……国之与民因果相环,往往为常智之所忽,其端至微,毋可语鲁莽燥急者哉!”[20]在孙中山看来,只有头脑清醒的政治家才能深切了解这一层关系。但对于中国国民素质的问题,孙中山本人的认识却经历过重大的变化。

孙中山150周年,,政治意义

http://m.zhuodaoren.com/shenghuo492482/

推荐访问:柴可夫斯基150周年 孙中山名言

百科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大理智联招聘 下一篇:山东2016春季考试怎么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