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精神

2016-08-22 专题 阅读:

孙中山精神(一)
论孙中山的思想和精神

摘要: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者,是脚踏实地的实践者。孙中山在长期从事革命活动的过程中,结合中西方文化,形成他的思想和精神,包括:关于民主革命和三民主义、关于五权宪政体制、关于民主建设过程和阶段、关于经济建设、关于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孙中山的思想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孙中山;思想;精神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者,是二十世纪对中国最有影响的三位伟人之一。孙中山是集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于一身的历史人物,他的先进思想和献身精神是他所在的时代的闪光点,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研究和继承。重新梳理孙中山的思想和精神,继承这笔宝贵的遗产,进一步激发中华民族的奋斗和创新意识,推动中国现代化宏伟事业,都是有意义的。

一、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者

在晚清时期,由于中国处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奴役以及清朝封建统治迫之下,社会发展步伐迟滞,人民生活极为困苦,内忧外患导致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为了反帝反封建,为了拯救中国,各阶层的进步势力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努力。孙中山从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是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的。随着1898年戊戌变法的失败以及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口号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历史的主流。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标志资产阶级革命新高潮的开始。孙中山在阐述同盟会纲领时,提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纲领,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核心理念。为了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人权学说,唤起人民群众投身于民主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康有为等改良派进行了激烈论战,全面论述了要救国必须进行民主革命的深刻道理,推动民主革命运动不断深入,终于形成历史进步的洪流,为20世纪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解放、民主的宏伟目标指明了方向。

孙中山关于民主革命的思想,核心就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根据中国民族危机的现实和社会进步的要求而提出的,是将反对列强侵略压 1

孙中山精神(二)
孙中山精神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孙中山在现、当代中国思想和社会发展中,如何定位,决定了孙中山学术研究的系统是否科学,决定了对孙中山的深入研究的方向和价值。当然如何定位不是主观任意设定的,不是凭空想像的。

本文阐述了孙中山思想研究中涉及“定位”的几个重大问题,并陈述了主要观点和依据。

代引言

接到民革中央寄来“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和“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会”(以下简称“两会”)关于“孙中山研究与中山学”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后,思考未停。一是就个人角度而言,对孙中山思想的主要观点,已在“两会”于广州2001年7月举办的“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上,我提交的《孙中山先生的中国问题解——为缅怀辛亥革命的精神领袖而作》拙文中,已有了表达。所谓近代以来中国的问题就是挨打和挨饿这两大问题,是孙中山第一个从理论上找到了中国问题解决之道。这便是先生的中国革命的理论或救国的理论和先生的中国建设的理论或建国的理论。20世纪100年里我国面临的两个主题——革命和建设——及其实践活动,既检验了孙中山的中国问题解的正确性和价值,又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不断对先生伟大思想和精神遗产的反思中,受到巨大教育、启示和激励,同时对指导和预见21世纪的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定有诸多帮助和益处。故此次“孙中山研究与中山学”学术研讨会征文就作罢了?二是若作罢,又觉对“两会”不起。“两会”均聘我为常任理事,理事不理事,难免有追名之嫌,也有负民革中央吧!三是此次“两会”通知,一开头便讲“为了深入学习研究孙中山,推进孙中山学术研究的系统和深化”,两会拟举办学术研讨会。最后决定就以通知的此意作为副标题,主标题为“孙中山在现、当代中国思想和社会发展中的定位初探”, 2001年那篇拙文结束部分我就指出,“文革”前学术理论界,可能是“左”的教条主义的缘故,对孙中山采取非此即彼、贴标签式的研究,结果严重玷污了孙中山的本来面目,把属于我们自己的这份珍贵的遗产败坏了。新时期以来有了好转,但以前的许多观点仍在束缚我们。否则我们将愧对一位把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我们母亲及儿女的孙中山先生!食洋不化和数典忘祖给我们的教训还少吗?这些话,说的就是国内学术界关于孙中山定位方面存在的问题。孙中山在现、当代中国思想的社会发展中定什么位(以下简称“定位”),就决定了孙中山学术研究的系统和深化。当然“定位”不是主观任意设定和凭空想像的。

一、我认为孙中山思想研究中涉及“定位”的几个重大问题

【孙中山精神】 【孙中山精神】

1、20世纪五十年代到2008年,国内几本名家的书中关于孙中山思想的主要观点摘要。这些观点就涉及到对孙中山应定什么位的问题。

一本是石峻、任继愈、朱伯崑编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讲授提纲》(以下简称石任本)1955年3月,人民出版社第一版。该书106页上说,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可分为三个阶段:(1)中日甲午战争前,他基本上是一个改良主义者。(2)甲午战争后,尤其是1905年以后,到五四运动以前,他始终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3)五四运动以后,他又

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积极参加者。在113页又说,孙中山把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和主观社会主义三种思想有机结合,制定了一套革命的思想体系,给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有力武器。在116页还说,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批判孙中山革命思想中落后的、反动的和不彻底的东西,吸取其革命的合理内核。孙中山在绝望里,找到了中共,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提出了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即新三民主义,孙中山才从旧民主主义走向了新三民主义。

一本是冯友兰《中国现代哲学史》(以下简称“冯本”),1999年8月,广东人民出版社第一版。 该书24页上说, 孙中山早年是维新派的追随者,其思想是半封建的,主要指——从孙中山《伦敦被难记》中引一段话——故欲以和平手段,渐进方法,请愿于朝廷,倡行新政。其最要者,则在改行立宪政体,以代专制及腐败的政治(冯本,27页)。中年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其思想是全资产阶级思想,主要指国共合作以前写的建国方略,建国大纲(冯本,26页)。晚年是无产阶级革命同路人,其思想是半无产阶级的,主要指国共合作以后写的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冯本,26页)。冯本接着就按以上主旨,写了三节。

一本李泽厚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以下简称“李本”),2008年6月三联书店北京第一版。冯本322页,对孙中山的总体评价性的概述是目前为止我见到较接近孙中山实际的,只是缺了孙对建设国家理论这一条(尽管正文中有此部分),可能此概述是以孙的革命理论为主的缘故吧!在正文展开叙述部分,也有许多新意,但仍在不少地方我们熟悉的文字又出现了。如,326页说“新三民主义”是指二十年代以来,孙关于三民主义的一系列的演讲中所重新规定和解释的三民主义。在363页,李本把这种“重新规定和解释”,谓之新发展,而新发展又指在三大主义中贯彻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又如,368至369页,把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界定为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又要求避开“预防”它的祸害的空想社会主义,且还把这种空想社会主义,同太平天国的千年王国、自由主义改良派康有为的大同空想,统称为旧民主主义时期依次出现的三种乌托邦社会主义。再如,李本讲孙的哲学思想部分,370至386页说有唯物主义、二元论、夸张心知的主观唯心论、民生史观双重性等。在李本中,还有不少不实之词,如366页,说随着20世纪„„,孙前期那种“预防资本主义”的想法逐渐消失了,而提出了“节制资本”的政纲,又如386页说,孙中山在理论上把人、国家和政治抽去了社会阶级内容,„„。这一切就未免太空洞、太贫乏、太苍白了。

2、上述关于孙中山思想的主要观点,在国内是有代表性和支配性的。从这些主宰左右研究孙中山的主要观点中,归纳出涉及“定位”的几个重大问题。

1)研究孙中山只讲他的三民主义,不讲建国方略和建国大纲行不行?

与此相关的问题是,孙中山仅只是革旧中国命的革命家,而不是建设中国的思想家或工程设计师?

2)研究孙中山,只讲他是革命家,不讲他是思想家、理论家行不行?

【孙中山精神】

3)研究孙中山,他创立的三民主义是否有新旧三民主义之分?与此相关的问题是对三民主义是否有重新解释、规定一说,此说中又以三大政策为主旨?

4)研究孙中山的三段说。石任本为改良主义、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新民主主义的积极参加者三段。冯本为早年是半封建思想、中年是全资产阶级思想、晚年是无产阶级思想三段。此三段说科学吗?【孙中山精神】

5)研究孙中山,他的民生主义是主观、空想、反动的?还是“预防”资本主义祸害、发展经济以解决我国民生的可行的!

6)研究孙中山,他在政治思想方面,是太空洞、太贫乏、太苍白了(李本)?还是“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毛泽东,1956年)。

7)研究孙中山,“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批判孙中山革命思想中的落后的、反动的和不彻底的东西”(石任本)还是“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苛求于前人的。”(毛泽东,1956年)

8)以上七大问题中,有些观点源于列宁1912年的《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等,有些观点源于毛泽东的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等。客观地说,这些观点只是列宁、毛泽东二文中的一类,而在列宁特别是毛泽东文中的另一类观点,石任本、冯本、李本却基本不提或提及很少;从篇幅份量上看,对前一类观点论述多,对后一类观点论述很少;读后,孙中山思想的伟大而科学的主要面就看不出来了。

最后,要由衷表明的是,我很敬佩这些名家,其中一位是我大学时的老师,另两位曾给我们作过学术报告;这些名家追求真理更是我的榜样。

二、我对“定位”几个重大问题的

基本观点和理由【孙中山精神】

就第一个问题,我的观点是,研究孙中山,既要讲三民主义,又要讲建国方略和建国大纲。理由一,孙中山总理遗嘱中曰,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我们为何不依照此遗嘱去研究先生的思想!理由二,还在1924年3月30日先生为民族主义先印单行本所作“自序”中就说,建国方略之心理建设、物质建设、社会建设三书出版后,予乃从事草作《国家建设》书,此书较前三本书为独大,内涵有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外交政策、国防计划八册。这表明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思想关注的重心或首要问题是新中国的建设问题。孙中山的这段话还表明,把三民主义仅仅解读为革命思想是不够的,三民主义也是先生的国家如何建设的思想。

就第二个问题,我的观点认为孙中山既是革命家,又是近代中国第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还是起而行的实践家。我们永远“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毛泽东,1956年)。所谓理论就是自成体系和系统的。孙中山自创了一套革命的理论(如何救国的理论)和建设新中国的理论(如何建国的理论)。这两大理论是孙为“中国问题”之解决所作出的科学回答,至今仍对振兴中华有着巨大的价值。

就第三个问题,我的观点是三民主义成系统和完善,当然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但无所谓新旧之分,无所谓重新解释或规定之说。此说主要依据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合作前三民主义是旧的,合作后三民主义是新的,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又是国共合作的基本标志;也有以是否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作为是否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的标准。理由如下。一是三民主义,1919年孙用文言文写了一本册子,称文言本或手撰本的三民主义,此时中共未成立。二是孙自己说,在1924年1至8月讲三民主义之前,孙的民族主义已脱稿、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二册亦草就大部,只因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炮击观音山毁于叛火。由此推算三民主义约在一年前,但又在1921年后或1922年上半年前已完成。另,此时中共刚成立不久,直到1923年6月于广州召开中共三大上才对国共合作的方式和办法作出正式决定。顺便说一下,中共在1922年7月召开的二大才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1923年1月23日“孙文越飞宣言”共四点。我认为主要内容有二,其一,共产党组织、苏维埃制度均不能引用于中国,因中国并无使二者可以成功之情况,双方同感。其二,中国当得俄国援助;俄政府准备抛弃帝政时代中俄条约(连同中东铁路等合同在内)之基础,中俄另行交涉;孙满意俄国现政府决无在外蒙古实施帝国主义之政策或使外蒙从中国分立出去。1924年1月下旬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国共合作形成。有鉴于以上,加之现无史料证明,孙中山于1924年1至8月关于三民主义的演讲,是因国共合作而作出了重新解释或规定。与其如是说,还不如说是孙一贯之思想深化和具体化之结果更符合实际。三是毛泽东在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第十节“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就是以“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来区别的,指出的文献根据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下简称“宣言”)。我从“宣言”讲民生主义部分确读到解农夫、劳工之苦之政策,讲到国民革命运动,必恃全国农夫、工人参加,可以决胜;要全力助农夫、工人之运动;国民党从事反帝,反不利于农夫、工人之特殊阶级,以谋农夫、工人之解放。这可说有扶助农工之意!但联俄、联共确从“宣言”中看不出来!四是反帝反封只有在1924年重新解释的新三民主义里才有不符合孙三民主义固有之意的。孙早在1894年兴中会章程中就指出,“於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盖我中华受外国欺凌,已非一日。”在1905年《民报》发刊词中,孙又指出“异种殘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不可弃之”,“要实行三民主义”。1906年孙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演说中对三民主义和革命政纲的解释;1920年11月4日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孙对三民主义,特别在民族主义作的解释中,针对“清室推翻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的论调,孙特别指出,租界外国人把治外法权压制中国人,各国迟早要压制我们,民族主义还非要不可!1921年3月6日在中国国民党本部特设驻粤办事处的演说中,

对三民主义的解释也如是说,所有这些解释同国共合作后1924年演讲三民主义的主要思想并无二致,何来重新解释呢?至于反封建,民生主义的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不是在经济上反封建吗!民族主义和民生主义不是在政治上反满清皇权专制吗!毛泽东都说要纪念孙先生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毛泽东还说,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中国人要革清朝的命,是因为清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这就把内反封外反帝,主要是反封的道理说明了。我不清楚,讲孙中山在1924年前不反帝(要孙中山怎样讲和怎样做才算反帝?)是何意?顺便提一下,1893年郑观应的《盛世危言》,等等,1903年邹容的《革命军》(基调反封——笔者),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基调反帝——笔者),我相信一生爱读书的孙中山是必定看过并保存的。五是,还在极左的文革中,新华社北京(1966年11月)12日电,宋庆龄在北京纪念孙中山诞辰百周年纪念大会的长篇讲话里指出,就在1896年到1899年这一海外活动时期孙中山制定了他的三民主义。这与孙中山自己讲在“1896至1897年(笔者,正好是先生三十岁)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是完全一致的。宋在讲话中还说,1900年以来,孙同亚洲各国的民族志士保持密切联系——为反英国统治而斗争的印度人和缅甸人、反对日本统治的朝鲜人、反对法国统治的越南人、反对荷兰统治的印度尼西亚人以及在菲律宾反抗美帝国主义的阿吉纳耳多和其他爱国者。

就第四个问题,我对孙思想如前所述的三段说,认为是不符合孙思想实际的、不科学的、不能成立的。理由如下:一是石任本的三段说,只有53岁至59岁,这六年才可肯定,但也只是新民主主义的积极参加者;而此前29岁至52岁,这23年是旧民主主义的,27岁前是改良主义者。若孙一生的革命思想分此三段,会给后人留下何种印象?难怪石任本还说孙把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和主观社会主义(实际指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笔者)有机结合,制定了一套革命的思想体系,给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武器。这不符合如前第三个问题中我所述之理由和事实,连毛泽东大概也不赞成。毛泽东讲了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这样三个时期。而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毛认为孙以鲜明的中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做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同理,冯本的三段说,早年是半封建思想、中年是全资产阶级的、晚年是半无产阶级的,更是站不住的。二是退一步讲,石任本和冯本从理论上是不是混淆了对一个思想家思想的发生学研究和已创立或已完成的思想研究,并且用发生学的研究结果去取代对已完成或已创立的思想研究,这是不可以的。发生学的研究是对一个思想家盖棺定论的思想,从它如何产生、为何形成的角度去研究。这是过程研究,过程研究是可分阶段的,但阶段之分要服从于思想家是如何创立某种新理论或主义的,要揭示阶段之间思想内在上升的逻辑。而不是像三段说那样,把各阶段的思想固定化,孤立化,从而得出孙的思想是三段加起来的思想之和,于是孙的思想变成了由半封建的+全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如此三部分了。顺便说一下,冯本中,把孙的建国大纲放在全资产阶级思想里,就依他自己所定标准,国共合作以前是全资产阶级思想也不对。因为建国大纲是1924年1月23日发布的,是国共合作之后的事。

孙中山精神(三)
如何学习孙中山不断进取的精神

如何学习孙中山不断进取的精神

孙中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建立共和国,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明确提出“建设是革命的唯一目的”,并在《建国方略》等著作中擘画了建设现代工业、农业和交通的蓝图,显示了对未来中国发展的卓越见解。同时,孙中山坚决主张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的行为,反对侵犯别的民族利益和侵略战争。今天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与孙中山的社会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孙中山接连十次失败以后的成功,说明了他对革命的决心、耐心、信心。 也体现了他“爱国革命和愈挫愈奋”的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的先驱者、伟大革命家,其一生坎坷的经历,锻炼他坚强的意志和探索毅力,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以及他那不断进取的精神。

孙中山早年游学海外,“于泰西之语言文字、政治礼俗、与夫天算地舆之学,格物化学之理,皆略有所窥”。直至后来,在国外长期从事革命活动并博览国外政治、经济、外交、法律、心理等书籍,因而多次谈到,学知识应学习科学的新知识,包括外国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的新知识;从对知识的价值方面看,孙中山不忘继承传统的修身齐家平天下的伦理政治精神,但又与前人把知识修养沦为道德人格和维护封建统治的附庸地位的做法有了本质的不同。他从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对西方文化的“实用”“奥衍”“博雅”等特点倍加推崇和赞赏。他批判中国传统的“暮气太深”、“崇拜古人”、膜拜圣贤、注经论点的不良学风,【孙中山精神】

为了反对封建专制,为了荡涤民族文化和精神中过多的阴柔沉郁之性,也为了追赶世界文明的潮流,曾几度东去日本、西赴欧美的孙中山,结合对这些国家与地区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切身感受,提出了应向日本、向西方学习变革奋进、冒险开拓、乐观奋进的精神。

孙中山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和革命生涯,正是处在这样一种地理、人文的环境和思想背景中。随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的加深,尤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使许多进步的中国人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和国内反动势力的相互勾结、封建官僚的祸国殃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思想界出现了新式知识分子群。他们除西方的自然科学外,还从西方的政治学说、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思想宝库中,借取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契约论、民主政治观等学说,作为进行革命斗争、奋起自救、挽救中国危亡的思想武器。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人便是在传播民主革命思想和对保皇派进行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著名思想家。他们提出了“扫除数千年种种政体”、恢复人民应有的权利,建立中华共和国的主张。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更是把封建制度的批判和建立民主政治的主张及其实践推向新的高度。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中国人民心中播下了民主革命的种子,为民主思想的深入人心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个问题的原则和纲领。随着时代的不同,三民主义的内容有新旧的区别。旧三民主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一九二四年一月,孙中山接受共产党人的建议,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旧三民主义从此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包含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纲领,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十月革命以后,孙中山更感受到了世界潮流的进一步发展。十月革命的爆发也使连遭挫折的孙中山看到了一线希望,思想受到极大震动,他决心“以俄为师”,并接受了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因而他把为大众求幸福的思想发展到“为人民求幸福”的高度。[13]此时,他还粗浅地接受了一点阶级斗争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提出了“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观点。他还看到,“农民是我们中国人民之中的最大多数”,提出对农民“居心要诚恳,服务要勤劳,要真是为农民谋幸福”,[14]对工人应让其争取“在社会占最高的地位”。[15]在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时,

孙中山精神

http://m.zhuodaoren.com/shenghuo347066/

推荐访问:孙中山银元 孙中山评价

专题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labview,radar 下一篇:建设工程竣工结算审核中的重点及问题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