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第三批“访惠聚”活动建立长效机制专题调研汇报材料

2016-07-25 专题 阅读:

自治区第三批“访惠聚”活动建立长效机制专题调研汇报材料(一)
X乡如何围绕“三项重点”工作建立长效机制调研材料

如何围绕“三项重点”工作建立长效机制

调研材料

‚访惠聚‛活动开展以来,X乡党委高度重视,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落实各项工作,,各级工作组紧紧围绕‚三项重点工作‛、‚六项任务‛结合X乡实际,严格落实‚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努力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推动了‚访惠聚‛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基本情况

X乡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昆仑山北麓,位于策勒县城西南,是策勒县昆仑山区的一个以牧业为主、农业为辅的山区牧业乡,同时也是一个位于边远山区的国家级贫困乡。全乡辖8个行政村,其中3个农业村、5个牧业村,分别是巴大干村、科克尔村、阿克其格村、色格孜勒克村、玉龙克尔村、英阿瓦提村、乌坦勒克村、玉龙村8个村。全乡下派7个工作组,共37人。其中地区下派1个工作组,共5人;策勒县下派6个工作组,共32人。

二、依托三项重点工作开展各项工作

(一)努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积极开展软弱涣散整顿工作。按照年底软弱涣散整顿‚脱帽‛要求,工作组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配合乡党委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顿方案;并把整顿工作纳入工作组日常工作中去,及时制定任务分解表,将整顿事项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二是狠抓村干部、党员能力素质。协助村党支部开展学习教育,及时组织各类培训,提高村干部、党员思想认识。结合实际情况,工作组与村干部、农牧民党员结成帮扶对子,多方位进行帮扶,着力提高村干部为民服务意识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三是夯实农村阵

地建设。各工作组积极协助村党支部筹集各方面资金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四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各工作组为解决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访惠聚‛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工作组致力于改善村集体经济,通过购买饲草颗粒加工机、新建蒙古包等对外出租的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深入开展“去极端化”工作

各级工作组住村以来积极开展‚去极端化‛工作,积极组织召开以现代化为引领‚去极端化‛交流会,介绍极端宗教思想危害,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宗教事务条例、非法宗教活动26种表现等内容;并积极组织开展各类麦西莱普、双人舞、趣味游戏等各类文体活动,用现代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为营造浓厚宣传氛围,提高群众明辨是非能力,工作组积极利用空白墙体制作现代文化宣传墙。通过多样的文体活动及宣传形式,有效淡化了宗教氛围,不断推进‚去极端化‛工作深入开展。

(三)真心实意办好事、办实事

工作组进点以来始终把群众满意放在首位,积极协助村党支部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提高了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逐渐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工作组通过入户走访与农牧民亲切交谈,了解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并将反映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并加以解决。通过工作组的积极作为。目前解决了科克克尔村电网改造以及新建电网线路的问题,玉龙克尔村群众多年来一直饮用的都是河坝里面的水,住村工作组了解到了这个情况之后,积极联系相关单位给予无偿解决了一台饮用水净化设备,从此该村的村民也可以和城里人一样喝上干净的纯净水了,乌坦勒克、玉龙、应阿瓦提、阿克其格、玉龙科尔工作组考虑到X乡距离县医院较远,有时候身体患病了得不到及时的救治,通

【自治区第三批“访惠聚”活动建立长效机制专题调研汇报材料】

过积极与单位协调,每年定期对村民进行免费体检、发放药品、已经提供免费咨询,帮助村民对自己患病了早发现,早治疗;色格孜勒克、科克克尔村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广大村民家中都饲养的有土鸡,家中闲置的有很多土鸡蛋,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工作组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帮助村民联系销售渠道,帮组农牧民增加了家庭收入,‚访惠聚‛活动开展以来,各批、各级工作组通过积极作为帮助农牧民,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工作组住村后责任心不强,个别工作组成员对所驻村农牧民家庭情况还不清楚;

【自治区第三批“访惠聚”活动建立长效机制专题调研汇报材料】

二是对如何开展去极端化,如何合理运用‚五把钥匙‛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定位,没有具体的可操作实用的计划;

三是民族团结工作方面做的还不够扎实,仅限于平时工作中扶贫慰问,入户走访,以及宣传一些民族团结方面的宣讲材料;

四是‚去极端化‛工作开展不够扎实,工作仅限于日常活动开展,草根宣讲员作用发挥不明显;

五是传帮带作用发挥不明显,个别工作组只注重工作组自身建设,对村里面的工作不闻不问,存在脱节现象。工作组成员自身素质以及学历都较高,在管理档案和开展工作上都有一定优势,但是工作组运用和发挥自身这一优势对村干部进行传帮带不够好。

四、意见建议

1、工作组通过走访入户,填写走访入户登记表,详细了解村实际情况。同时工作组与村两委实行每天见面制度,将工作与村两委进行商讨交流,并在慰问‚四老人员‛、特困户、孤寡老人等时与村民进行交心,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交流、面对面谈

话等形式,了解村里情况和村民的想法,坚持田间地头访民情,俯下身子接地气,与村民话真情,了解村民思想动态、生活生产情况和真实的想法、期盼以及存在的问题等。通过各种方式工作组掌握了村里的情况,并将收集整理的问题进行汇总,对于工作组能够协调解决的,由工作组协调解决,工作组不能解决的则上报乡党委、政府进行协调解决。

2、运用五把钥匙开展爱国爱疆、法律、政策、感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教育,增强村民‚四个认同‛。将党的方针政策、法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恩、民族宗教史等宣传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在每周村民大会,党员、团员学习会议、妇女会议等确定不同主题进行宣讲,如‚怎么做一个好公民‛、‚民族团结从我做起‛、‚怎样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怎样提高自身素质服务‘三农’‛、‚维护社会稳定,爱我美丽家园‛以及针对宗教人士的‚掌握法规政策,发挥宣传员的作用‛的宣讲主题。积极开展爱国爱疆相关活动,开展‚我和国旗合个影‛、‚我想对祖国说‛、‚祝福新疆‛主题签名活动;开展演讲比赛,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和谐新疆‛系列活动,以及开展各类文体活动,通过宣传教育和开展活动,将爱国爱疆的精神在村民的脑中、心中生根。

3、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注重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制定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方案。注重在日常的宣讲中,加强民族团结的宣传,制作民族团结宣传展板,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加强民族团结,推进‘去极端化’系列文体活动‛、‚举行一次民族团结篮球比赛‛、‚开展民族团结义务劳动‛、‚开展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表彰‛等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推动汉族、维吾尔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

4、与村民欢度节日,积极参加村民的婚丧嫁娶。在肉孜节、古尔邦节等节日,工作组准备好丰富的饮食,邀请村民、党员、村干部等到村委一起欢度节日,营造良好的节日气氛,购买大米、面粉、清油等在节前对特困户进行慰问。同时工作组积极参加村民家的婚丧嫁娶,了解村情的同时,贴近村民的心。

5、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和讲座,提高农牧民群众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工作组利用农闲时间,大力开展农牧民实用科学技术培训。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和特长为村民开展林果业和农牧知识讲座,并进行了实地操作,手把手的教村民果树种植和牛羊养殖的技能。

6、注重传帮带,提高村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村干部是‚访惠聚‛工作开展的核心力量,是‚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的主体,工作组在坚持‚两好‛的同时,不越俎代庖,注重言传身教,带动他们,从各方面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工作中进行相互学习,进行引导,避免村干部中存在的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制定双语学习计划,对村两委干部党员进行简单的双语培训,并进行简单的文化知识学习,强化思想意识,提升工作能力。工作组成员与村两委干部结对子,进行一对一帮助,着力在提高村干部的思想认识、工作方式、工作能力以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7、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协助村支部按时开展‚三会一课‛,进行党员民主评议。按照农村党员培训方案,组织党员学习相关文件,农村知识,法律知识等等。同时组织党员学习、讨论‚三严三实‛,从思想根源上,从党性觉悟上,从综合素质上,全面提高一名党员应该具备的党性修养,从而在工作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高度重视党员发展,积极壮大组织。

自治区第三批“访惠聚”活动建立长效机制专题调研汇报材料(二)
访惠聚案例

【自治区第三批“访惠聚”活动建立长效机制专题调研汇报材料】

夯实“四大基础”,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县委党校住坎尔孜乡林场村工作组

坎尔孜乡林场村是一个小村,全村有耕地4320亩,127户人家,550口人,通过两年多的“访惠聚”活动,这个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三批“访惠聚”工作组进住林场村后,坚持用“三项重点”工作,统领“六项任务”,按照自治区党委“活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提升,不能一般化,更要深入深化、干出效果”的总体要求,把“真正使基层组织强起来”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夯实“四大基础”,巩固提升“访惠聚”活动成果,真正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夯实制度基础,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帮助村“两委”完善落实“三会一课”、“村规民约”、“一事一议”、“村务公开”等制度,把村上党务工作、村务工作用制度固定下来,形成常态化议事办事机制。二是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三位一体”、“369”、“四知四清四掌握”等工作机制,实现村党组织活动规范化、村民自治法治化、民主监督程序化、社会治理精细化。三是坚持城乡联动共建,推行“两个捆绑”工作机制,把村党支部的工作与工作组临时党支部的工作,把村上的“党员活动日”与党校的“党日活动”捆绑在一起,党员干部同学习,组织生活同参加,带动和提升村党组织建设的水平。四是把村级创建活动纳入制度化轨道,协助村党支部制定“五好党支部”、“星级化”党组织创建活【自治区第三批“访惠聚”活动建立长效机制专题调研汇报材料】

动方案,做到事事有计划,月月有活动,丰富了党组织活动的内容,增强了党组织的活力。五是发挥党校优势,以林场村为研究模型,结合“访惠聚”工作,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研究,总结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经验,探索创新基层组织活动方式,以理论研究的成果指导提升村级党组织规范化、机制化工作水平。

——夯实阵地基础,提高办事能力。一是全面强化“5+2”村级阵地建设,资助资金23.42万元,完善村委会办公室、村民服务中心、村级周转房、村民活动室的设施设备,提升完善了村级阵地的功能。二是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花、劲往基层使”,持续开展送教进村活动,落实党校教师轮讲机制,结合周夜校、党员学习日,举办“三支队伍”培训4场180人次,打牢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三是全面推行“三位一体”壮大集体经济模式,党校每年资助办公经费5万元,协调补助资金10万元,购买苗木10万株,建设集体苗木基地15亩,预计每年增加收入40万元。帮助实施集体经济专项资金支持计划,已经协调落实协作经济实体2家,预计每年增加收入6万元。

——夯实民意基础,增强凝聚力。一是文化引领,凝聚人心。按照“一周一活动、一月一主题”的思路,组织成立羽毛球队、草根文艺团,结合重大节庆日,开展各种文体。开办“文化夜市”,让农牧民走出家门,走进文化广场,跳麦西来普,做佳木斯,唱卡拉OK,在参与活动中,分享快乐,

愉悦身心。二是深化民情走访活动,在全面访、重点访的基础上,把走访重点放在深入访上,聚焦村民的思想状况,通过会议座谈、家中访谈、地头交谈、接访恳谈的方式,深入广泛开展思想交流,了解村民所思所想,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主流思想。三是大办惠民实事。住村短短1个多月时间,我们已组织党校党员为患病党员李发元捐款5000元,人均500元,协调有关部门拨付救助资金4000元,发动林场村村民捐款1.4万元。为林场村贫困学生祖海热〃阿卜都外力资助学费3000元。邀请县妇幼保健院在林场村开展大型义诊活动,为全村村民进行全面体检。为行动不便的4位高龄老人每人配送移动式坐便器一台。入户走访村民86户,慰问“四老”人员3户,慰问贫困户9户,接待来访群众38人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27件。

【自治区第三批“访惠聚”活动建立长效机制专题调研汇报材料】

——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引领能力。一是协调落实加压滴灌项目2个,项目补助资金100万元,协调落实村通油路项目1个,补助资金200万元,进一步夯实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基础。二是发挥党校优势,讲形势、讲政策,引领和扶持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已落实蔬菜种植任务200亩,种植花卉大棚10座,建成苗木基地500亩。

自治区第三批“访惠聚”活动建立长效机制专题调研汇报材料(三)
建立长效机制 巩固创建成果

建立长效机制 巩固创建成果

今年,我县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顺利通过了“国卫”复查验收,这是件大好事。工作中,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刻,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巩固和扩大创建工作中,正视不足,查漏补缺,创新管理模式,探索长效管理机制。

一、广泛动员,凝聚活力

创建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广泛动员社会参与是搞好创建工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因此,我们要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宣传,大造舆论,宣传县委、县政府的决心,宣传职能部门的举措,宣传广大群众的热情,营造“人人参与创建,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教育阵地,采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宣传形式,使创建活动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提高人民群众对创建活动的认识,坚定人民群众投身创建活动的决心,增强人民群众搞好创建活动的责任,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出来,使他们理解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真正成为创建活动的生力军。

二、健全制度,长效管理

建立长效化管理机制是巩固和扩大创建成果的必然要求。一要明确责任,强化职能。要理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责,做到各尽其职,各负其责;二要加强投入,确保实效。要进一步加大人、

财、物的投入力度,完善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在道路修建的同时要做好相关配套设施的规划与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做到通一条路,绿化、亮化一条路;要增加一线环卫工人的工资待遇,改善环卫工作环境。三要严管重罚,加大奖惩。要加大对不文明做法的处罚力度,如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倒垃圾等。彻底根除牛皮癣这一创建顽疾;严格创建考核奖惩措施,加大创建工作督查力度。四要强化宣传,注重引导。要加大文明创建宣传报道力度,着力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同时通过常态的文明活动,引导市民关注文明、理解文明、实践文明。

三、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虽然我县开展创建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国卫验收后存在一定的反弹现象,需要做的工作相当多。为了确保创成效,必须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在总的创建实施方案的指导下,分项目、分时段完成各项工作。当前,时间不等人,我们应当首先启动巩固国家卫生县城成果和创建文明县城的工作,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必须尽快完成实施方案,保证巩固和扩大创建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加强领导,依法监督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继续把创建工作纳入年度重点任务,坚持巩固扩大创建成果,促进城市整体文明程度提升。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实行领导抓、抓领导的工作机制,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大组织、协调、检查和督促力度,推动创

建工作不断向纵深开展。二加强依法监督。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强化法律监督,坚持依法巩固扩大创建成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巩固创建成果的依法监督体系,根据法律、法规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并采取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平时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单项执法与联合执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创建成果巩固和扩大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与监督。

自治区第三批“访惠聚”活动建立长效机制专题调研汇报材料(四)
新疆“访惠聚”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2014年3月,新疆在全区开展各级干部深入基层“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根据自治区党委的部署,克拉玛依市紧紧围绕“六大任务”,在走访入户掌握民情的基础上,本着为民服务的宗旨改善民生,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民族团结,以群防群治群控为重任维护社会稳定,并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了“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稳步推进。基于实际情况调研,对此举进行提炼和总结,为后续进一步提升工作实效提供借鉴。

  关键词: “访惠聚”活动;干部下基层;社会稳定;群防群治群控
  中图分类号:D69.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5.03.02
  当前,新疆正处于暴恐活动的活跃期、反分裂斗争的激烈期和干预治疗的阵痛期。做好新疆工作,最需要的是到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去,最迫切的是到基层去,最有效的是到群众中去,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宣传、教育、引导和发动群众。正如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1]为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决定,从2014年起组织各级干部深入基层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以下简称“访惠聚”活动)。“访惠聚”活动,是应对新疆复杂形势的特殊需要,是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高度契合的具体行动,对确保新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战略意义。
  研究基于2014年克拉玛依市开展“访惠聚”活动的实际情况,采取典型抽样方式选取了16个驻社区工作组,就一年来“访惠聚”活动开展的相关情况进行访谈调研,力争在掌握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找出对策,提炼经验,为后续下派干部做好“访惠聚”活动提供借鉴。
  一、克拉玛依市“访惠聚”活动开展概况
  根据《自治区党委关于开展各级干部深入基层“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意见》精神,克拉玛依市委于2014年派出市、区两级1 877名干部,成立114个驻点工作组、1个宣传教育巡回工作队和1个制止非法宗教活动巡回工作队(含教育分队),奔赴全市4个区的91个社区、6个村、1个牧场和16个流动人口聚居区域,紧紧围绕“六大任务”①开展“访惠聚”活动。一方面,通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拉近干群距离,融洽感情,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另一方面,活动也使广大干部在基层经受磨炼,增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切实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二、克拉玛依市“访惠聚”活动具体做法与成效
  为确保“访惠聚”活动顺利开展,克拉玛依市成立了市“访惠聚”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组织人员开展专题会议,并精心制定了《克拉玛依市“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实施方案》《全年工作要点》《月度工作要点》等文件,确保活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此基础上,各工作组围绕“六大任务”,积极开展工作。
  (一)借助走访入户的方式掌握实情,是开展“访惠聚”活动的前提
  掌握实情是决策、执行的前提。自2014年3月“访惠聚”活动开展以来,克拉玛依市各级工作组扑下身子,认真开展访民情活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深对“怎么访”和“访什么”的认识。
  “怎么访”形式多样。一是走家入户。在合适的时间,由工作组成员、社区关爱联络员和民警三方参与,采取拉家常、义务帮扶、聊天慰问、组织活动等方式,摸清居民基本情况。二是交流座谈。有针对性地拟定座谈方案,召开居民代表座谈会、楼栋长座谈会等主题讨论会,畅谈想法及有关问题。三是走进“现场”。在居民小区、健身广场、日托站、商业网点等处,主动与居民搭讪聊天,征询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访什么”内容丰富。一是访中带讲,宣传政策。用群众喜欢听的方式,把党的惠民富民政策口语化、通俗化,宣传克拉玛依市各大民生项目及发生的喜人变化。二是以节日慰问、平安家庭创建等工作为契机,对社区困难户、低保户、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多次看望探访,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半年时间里,各工作组共参与走访15.9万余户、47.8万余人次,较为全面地掌握了群众的所思所盼和基层的实际情况,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必要前提。
  (二)本着为民服务的宗旨改善民生,是开展“访惠聚”活动的关键
  民生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事关改革发展的大局。落实民生建设是“访惠聚”活动的关键一环。各工作组按照“基层群众所盼、自身能力所及”的原则,充分发挥选派干部自身优势和派出单位资源,帮助解决居民反应强烈的各类突出问题。
  一方面,做好力所能及的“小事”。下基层干部对征询、统计、处理的群众关心或急切解决的难点问题,仔细梳理,按照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逐个解决,或者反映给相关责任单位。如油龙社区,先后组织相关单位清理了平房区垃圾、维修幼儿园门口道路,为80岁以上老人居住楼栋安装扶手、安装油龙路限高栏等,受到群众的一致欢迎。
  另一方面,做好及时有效的宣传、引导工作。在宣讲相关政策方面,工作组深入百姓家中宣讲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户籍登记等各项政策。在就业帮扶方面,各工作组结合社区未就业人员的实情,主动与帮扶对象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讲解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并亲自带领未就业人员前往用人单位洽谈。
  正如北坡社区下基层干部易典国所讲:“居民一点一滴的事情和问题都是大事,如果我们一再敷衍,或者口头答应而不具体落实,不去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居民就会对我们心生埋怨,加大居民与社区之间的隔阂,同时也使居民的‘小事’放大,最终可能产生更坏的结果。”不足一年时间,工作组共解决各类民生问题8 256件,扶贫慰问5 898户,以实际行动取得了百姓的信任拥护。   (三)以现代文化引领加强民族团结,是开展“访惠聚”活动的抓手
  文化活动是丰富居民精神生活、改善居民关系的有效载体。“访惠聚”活动开展以来,各工作组立足社区实际,结合自身优势,积极配合居委会丰富和完善社区年度活动计划,使文化活动的形式有所丰富、质量有所提高、频次有所增加。
  一是开展主题鲜明的节日庆典活动。利用肉孜节、古尔邦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庆时点,组织开展民族团结百家宴、厨艺大PK、民族团结全家福邻里照等特色文化活动,不断扩大群众参与度和覆盖面。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各工作组通过开展少数民族居民健康知识讲座、选树身边民族团结先进典型等活动,引导更多的少数民族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打牢民族团结的感情基础和社会基础。据统计,克拉玛依市全年举办各类宣讲99 227场次,发放宣传材料36万份(册),宣传教育群众38.7万人次;此外,组建了293支文体队伍,大力开展“草根文化”,逐步提升了各族群众的参与度和覆盖面。
  (四)落实群防群治群控的治理要求,是开展“访惠聚”活动的重任
  “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2]强化反恐维稳力度,维护社会稳定是“访惠聚”活动的一项重任。克拉玛依市各工作组秉承认准形势、稳固一线、敢于担当的工作理念,积极开展维稳工作,确保辖区一方平安。
  首先,摸查情况。摸查走访,建立人员信息台账,动态管理,是掌握和管理辖区内重点人员、特殊群体基本情况的有效途径,这可以增强综治维稳工作的针对性。
  其次,加大宣传。在辖区内公交站台、宣传栏、主要道路进出口处张贴揭露极端宗教思想危害的宣传资料;召开暴恐声讨会和维稳座谈会,深刻揭批、谴责暴恐分子的罪恶行径。
  再次,说服、教育、转化穿戴异常服饰人员。注重方式方法,通过主动走访、沟通、交朋友等形式,争取信任,进而劝诫、讲明异常服饰与正常服饰的区别,讲清党的宗教政策。
  最后,增强非法宗教活动整治和巡查维稳力度。合理配置社区、工作组、警务室工作人员,落实责任区域,构建社区网络化防控体系。例如,配合街道、社区(村)开展定时定点在小区、街面、清真寺等重点地段进行蹲守巡查、走访;开展错时巡查,保证小区的安全防控;建立信息举报制度,营造暴恐活动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
  (五)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开展“访惠聚”活动的保障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细胞,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基层的重要保证。基层不牢,地动山摇。”[3]518克拉玛依市各工作组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对帮扶点社区党支部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班子成员发挥传帮带作用,教思路、教方法、教经验,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工作水平,为顺利推进“访惠聚”活动,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方面,保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各工作组组长充分发挥作为社区临时党支部第一书记的作用,做到坚持标准、严格把关和全程督导。同时,工作组成员与社区党员干部共同走访调研,借助个别访谈、专题座谈、民意调查等方式,帮助基层党组织查找问题,发现不足,督促社区干部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帮助基层党组织强起来、好下去。
  另一方面,有效激发团队协作正能量。工作组成员沉下身子,与社区工作人员结对子,密切配合,互帮互学,共同走访、排查、解决问题,处理纠纷,研讨群众诉求。此外,主动给基层干部传经验、教方法、盘思路,让基层干部掌握抓工作落实的本领,确保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员干部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如新河社区,下基层干部与社区工作人员毫无保留地交流电脑操作、公文写作、公文处理、日常交流等方面的知识技能。这不仅有助于增进两者之间的关系,更为开展工作拓宽了思路。
  三、对克拉玛依市“访惠聚”活动的思考及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选派人员结构
  首先,“访惠聚”活动的任务能否很好地推进、落实,关键在于工作组组长的人选,因为“领头羊”可以影响整个“羊群”的前进方向。实践证明,在一些“六大任务”完成较好的社区,工作组组长基本都是能够深入基层、敢于放开手脚、有着较强实干精神的党员干部。其次,在工作组成员的配备上,需要综合考虑性别、族别、年龄、性格、从事专业、工作经历等因素,进行科学组合。一般而言,合理的人员配置应考虑男女搭配、民汉搭配、工作经验丰富程度、相关民生政策了解程度等方面。
  (二)进一步丰富干部下派前的培训内容
  对下基层干部进行丰富有效的培训,是帮助其尽快胜任工作、进入角色的重要环节。从各机关抽调的机关干部,大多数对自己原岗位的工作熟知,而对基层工作,尤其是社区工作并不了解。那么,必要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需要包含介绍社区工作的基本知识,与基层群众交往的技巧、方法,党和政府的相关惠民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的基本常识,反恐维稳的有效方式,常用文体写作技巧等。当然,在新一批下基层干部的培训过程中,邀请2014年下基层工作成绩突出、得到群众普遍认可的工作组成员,现身说法谈经验,具有更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引导选派人员准确进行角色定位
  准确的角色定位是工作有序、高效开展的前提。因此,下基层干部无论处级、科级,或者一般干部,首先应该端正态度,摆正位置,尊重社区的工作模式,明确自己是一名基层普通工作人员的身份。下基层干部只有放下架子,多接“地气”,和社区工作人员、居民真心实意交朋友,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真心诚意为基层和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才能真正落实好“六大任务”。
  (四)完善对选派人员的督查考核
  督查考核是“访惠聚”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制定奖惩措施,明确责任,定好目标,才能促使工作组成员身入、心入。此外,测评结果不能流于形式,要与干部当前的奖惩、日后的提拔任用挂钩,即要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对于一些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强,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突出的干部要褒奖鼓励;而对一些抱有“一年就走”“四平八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消极思想的干部,要加大惩戒力度,促使其尽快转变作风,服务群众。
  (五)打造重点区域重点访的“突击队”
  克拉玛依市第一批参与“访惠聚”活动干部,对重点户、重点区域的基本情况已初步掌握,在教育转化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难啃的“硬骨头”。因此,可以在梳理各社区情况的基础上,对重点社区或复杂区域,加派精兵强将,有针对性地抽调组合一批经验丰富、能力突出、能够在重点区域做出成绩的干部,进一步将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工作扎实推进。
  总之,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需要清醒地发现并改进不足。只有切实总结第一年“访惠聚”活动的先进经验,把好思路、好做法和好经验凝练出来,将零散经验系统化、成熟做法制度化、有效措施规范化,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科学统筹、超前谋划,扎实做好前期准备和顶层设计,才能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好的经验和做法,确保工作有效衔接、有序推进。
  注释:
  ①六大任务:践行群众路线,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民族团结,增进民族互信;突出现代文化引领,促进宗教和谐;落实民生建设任务,增加农牧民收入;强化群防群治群控,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长治久安基础。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05/29/c_126564529.htm,2014-05-29.
  [2]人民网.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是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EB/OL].http://xj.people.com.cn/n/2014/0524/c188514-21275556.html,2014-05-24.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新疆工作文献选编(1949―2010)[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自治区第三批“访惠聚”活动建立长效机制专题调研汇报材料(五)
深化“访惠聚”工作的对策

  2014年2月,自治区党委决定,在全疆各级机关抽调20万名干部,开展为期3年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兵团党委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了兵团、师、团三级动员视频大会,对开展好“访惠聚”活动作了部署。兵团、师、团三级机关共选派2033名干部,组成576个工作组,帮扶连队(社区)和地方重点村。在一年的“访惠聚”活动中,下派干部与职工群众和村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也总结出了好的经验做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三个不到位
  “访惠聚”活动开展以来,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到位”:
  第一,作用发挥不到位。这主要是一些工作组职责定位不准、目标任务不明造成的。表现为,访民情工作不够扎实,走访形式单一,对基层情况摸得不深不透,难以融入职工群众;有的工作组还抱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进取精神、责任意识不强;一些工作组干部对民族宗教政策学习不积极,民族习惯和礼仪还不熟悉,“双语”学习不够,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足,对开展少数民族群众工作影响较大;存在着急于求成和以单纯办好事代替活动七项工作任务的情况等。
  第二,管理不到位。一些工作组组织领导不得力,工作组成员职责分工不明确,上下协调不够,宣传工作不到位,个别工作组内部管理和要求不严,工作组成员未在一起生活,请休假制度未很好落实,一些人员请休假时间超过规定。
  第三,支持不到位。一是个别工作组特别是个别地方重点村工作组住地安全防范设备和生活设备没有配备到位。二是派出单位对工作组指导不力,关心不够,到帮扶基层单位调研不深入,未能形成科学的3年整体帮扶规划。
  对策:着眼“六个方面”
  为了帮助兵团第二批“访惠聚”工作组更好地开展工作,笔者结合一年的“访惠聚”工作实践,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紧扣七项重点任务,深入推进活动开展。要进一步在深入了解民情上下工夫、在办好民生实事上下工夫、在增进民族团结上下工夫、在促进宗教和谐上下工夫、在维护社会稳定上下工夫、在加强基层基础上下工夫、在促进兵地融合发展上下工夫。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沟通联系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各级活动办和工作组在沟通协调上要建立三个机制:第一,兵团、师、团三级“访惠聚”活动办都要建立与工作组的联系互动机制,保障信息上传下达通畅。第二,各团场党委定期召开与工作组的联席会议,通报团场当前工作重点,了解工作组工作开展情况,保障工作组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不脱离团场和连队(社区)中心工作。第三,各工作组要建立工作组之间的联系互动机制,特别是兵地工作组之间要加大联系沟通,同一团场的工作组可通过轮流召集召开联席会议,相互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做法。
  三是派出单位要加强对工作组的指导,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各级机关部门要强化领导责任,加强督促指导、作风建设和宣传引导。作为派出工作组的责任单位,要把指导工作组有效开展帮扶工作作为重要任务始终摆上议事日程,抓好第一年的总结,分解3年工作规划,细化年度帮扶任务措施和要求,推动帮扶工作按规划落实。选好配强工作组组长,关心工作组干部的工作和生活。要加强双语学习,各级机关部门应及早确定第二批工作组人选,组织参加双语培训工作,工作组成员轮换时做好文档和资料交接,保证工作连续性。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落实工作责任。各级工作组干部要始终加强学习,学理论、学政策、学语言、学方法,向基层干部、党员和职工群众学,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工作组要进一步落实各项工作纪律,树立良好形象。全体人员要严守政治纪律,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考验面前敢于斗争、敢于担当。自觉遵守“六不准”纪律,坚守工作岗位,甘守清贫寂寞,严格执行请休假等制度,工作组成员要相互团结、相互尊重,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保障工作组人身安全。要防止和克服敏感期已过以及麻痹思想,时刻绷紧反恐斗争这根弦,全面加强反分裂、反恐怖斗争,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和自身安全。
  六是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加大活动宣传力度。工作组要按要求每月及时如实上报上月工作进展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开展活动存在的问题以及意见建议等),并认真填写《兵团“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开展情况统计表》,积极向兵团、师活动办提供工作简报稿件,并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好经验好做法。

自治区第三批“访惠聚”活动建立长效机制专题调研汇报材料(六)
社会治理视域下新疆“访惠聚”活动研究*

  摘 要: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在全区开展为期3年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20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结合新疆实际情况,创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形式。“访惠聚”活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基层社会治理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访惠聚”活动通过加大教育宣传、争取民心,改善民生条件、赢得民心,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稳定民心等一系列举措,取得明显的“人心政治”效应。“访惠聚”活动探索了一条多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未来还可以从服务群众、培养干部、基层党建、丰富活动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和推进。

  关键词: “访惠聚”活动;基层社会治理; “人心政治”;多民族地区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6.02.06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张利涛.社会治理视域下新疆“访惠聚”活动研究[J].克拉玛依学刊,2016(2)32-38.
  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①以来,新疆的反恐维稳任务日益艰巨。2014年3月,昆明“3・01”暴恐案件发生以后,新疆的反恐工作呈现新的特点。“近年来,在新疆多地发生的暴恐案件或冲突事件,都有规模不等的少数民族群众被裹挟参与。”[1]22做好基层群众工作、最大程度地争取民心、防止“三股势力”②进一步向基层群众渗透,这已成为党治疆稳疆的关键,也是新疆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面临的重大挑战。2014年2月,自治区党委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以下简称“访惠聚”活动),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切入点,以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为工作重点,深入基层、了解基层,为实现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一、“访惠聚”活动的“人心政治”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在我,各民族就能众志成城。”[2]5这是党认清民族问题实质、准确把握新时期民族工作特点和规律的新表述,为新时期全面推进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多民族地区能否做好人心工作,关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大局。做好“人心政治”[2]5,维护国家统一的人心防线,是当前我国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曾指出:“新疆正处于暴力恐怖活动活跃期、反分裂斗争激烈期、干预治疗阵痛期‘三期叠加’过程中,反恐维稳的任务十分繁重。”[3]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最大程度地争取民心,共同反对“三股势力”,就显得更加重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最大的政治优势。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真正做到心系群众,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是争取民心、做好“人心政治”工作的关键。“访惠聚”活动计划3年内派出20万干部深入基层,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密切了干群关系,是具有新疆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促进新疆科学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夯实基础、长治久安的重大治本之策。
  (一)加大教育宣传,争取民心
  2010年和2014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先后两次召开,以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总目标,围绕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改革开放、意识形态、民族宗教等方面对新疆工作进行了战略部署。近年来,境内外敌对势力加紧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思想渗透,用宗教极端思想同党和政府争取民众。为了让群众认清“三股势力”的本质,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五个认同”③,为新疆反分裂斗争工作最大程度地争取民心。“访惠聚”活动从了解民情出发,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把争取民心作为落脚点,清晰表明了群众路线的价值取向,把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理念和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彰显了群众路线的精髓。“进家入户”是这次活动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普通群众加强宣传教育的良好契机。在“进家入户”之后,关键还要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面对面地宣传教育以及言传身教行为,效果远胜于自上而下的理论灌输。
  1.加强对中央政策的宣传
  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喀什特殊经济开发区和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先后获批,享受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各项政策,同时在财政、税收、审批、招商引资等方面享受特殊政策支持。经过近5年的发展,这两个经济特区已经成为带动南疆和北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极大地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013年,国家率先在南疆三地州普及高中教育,不仅免收高中阶段的学费,而且对高中生进行住宿和伙食补贴、发放助学金,加大了对基础教育的财政支持。在医疗、养老等涉及民生的领域,中央政策也予以最大程度地倾斜支持。“访惠聚”工作组将中央的这些特殊政策作为宣传的主要内容,同时创新宣传形式,变单一理论灌输为形式多样、群众乐于接受的文艺活动,让普通群众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及温暖。
  2.加强对兄弟省市援疆事迹的宣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然而也不得不承认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拉大的事实。为了发展和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让新疆和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广东、上海、山东、河南、河北等19个省市对新疆提供了大量的无私援助。这些援助涉及经济、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不仅有资金、技术的支持,而且注重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喀什深圳城、广州新城、喀什大学等设施建设都离不开兄弟省市的无私援助。新疆的每一个家庭、每一名群众都在援建中受益,至今仍有不少家庭的子女在内地新疆高中班接受教育,享受援建省市提供的教育资源。“访惠聚”工作组将这些鲜活的事例纳入宣讲内容中,让民众切实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加强对新疆发展成效的宣传
  201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年份,回顾60年来的沧桑巨变,相信每一位富有良知和正义感的人都能体会到新疆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经济发展方面:2014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比1955年增长115.6倍,现代化工业体系已初步形成。④基础设施方面:新疆已经构建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公路、铁路、民航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兰新高铁完成通车,南疆已有喀什、和田、库尔勒等机场,在建的有莎车机场、图木舒克机场、塔什库尔干帕米尔机场等。高等教育方面:新疆目前有42所高等院校,其中新疆大学和石河子大学都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重点大学;2015年喀什师范学院顺利更名为喀什大学,朝着综合性大学的发展方向迈进。文化方面: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十二木卡姆”“玛纳斯”“麦西来甫”等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大量事实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有社会主义的中国,才能让新疆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访惠聚”工作组依托新疆60年来的发展成效这一载体,以生动鲜活的事例进行宣传教育,必将在新疆广大人民群众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   (二)改善民生条件,赢得民心
  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共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是做好“人心政治”工作的关键。自治区成立60年来,新疆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部分农牧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尤其是南疆的和田、喀什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与基层群众生活水平不高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
  在中央支持、兄弟省市援助和自治区财政的持续投入下,新疆启动实施数百项重点民生工程。“十二五”期间,新疆财政用于民生建设支出累计已达9 422亿元,每年用于民生建设的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均超过70%,新疆民生改善动力充足、效果显著。据自治区统计局统计,2011―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14.2%和17.1%,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4]但是,新疆在民生改善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教育发展不均衡、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短缺、就业问题突出、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等方面。
  “访惠聚”活动为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平台,驻村走访工作其实就等于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调研活动,摸清民生问题的关键症结,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民生工作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行政村之间结成帮扶对子,将扶贫开发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改善和保障民生不再仅仅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责任,变成了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需求,切实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是“访惠聚”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将“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的理念贯穿、落实到全过程。⑤
  (三)营造和谐社会环境,稳定民心
  据自治区公安厅统计,2012年,新疆发生暴恐案件190余起,较往年有大幅增加的趋势。[5]2013年北京金水桥事件触动了全国人民紧张的神经,2014年昆明“3・01”暴恐事件标志着恐怖主义已经开始由新疆向内地蔓延。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开展“访惠聚”活动,加强对信教群众的宣传教育,让信教群众认清极端宗教势力的本质,清除暴力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显得十分必要。
  虽然中央对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政策支持,但是依然很难留住人才。近几年,南疆地区人才流失严重,与不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在严峻的反恐维稳形势下,公职人员不仅要承担沉重的工作压力,业余休息时间还要参与维稳工作,造成身心疲倦。不稳定的社会环境给新疆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稳定民心的任务更加紧迫。
  “访惠聚”工作组对每户家庭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和调查,对重点人员逐一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搭建了群众向政府反映意见、表达心声的桥梁;摸清每个村子、每户家庭的基本情况,掌握人口流动信息,将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每位下基层干部搜集整理的资料,党和政府对基层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入了解。通过“访惠聚”活动,每个村子(社区)都建立巡逻小队,承担本村(社区)的安全巡逻任务,为打击暴力恐怖势力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访惠聚”活动开展以来,暴力恐怖案件明显减少,社会大局稳定,各民族团结互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二、“访惠聚”对多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新探索
  (一)治理理念法治化
  依法治疆是维护边疆地区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实现新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通过“访惠聚”活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打击宗教极端的法规、条例。2014年12月10日,乌鲁木齐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乌鲁木齐市公共场所禁止穿戴蒙面罩袍的规定》,“是首个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立法程序批准颁布有关规定的地方规范性文件,乌鲁木齐也成为我国首个立法禁止公共场所穿戴蒙面罩袍的城市”。[6]362014年,自治区先后发布《关于严禁传播暴力恐怖音视频的通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运用法治武器,严厉打击极端宗教势力和暴力恐怖活动。2015年10月,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六)》,将“强制穿戴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服饰、标志罪”列为新增的20项罪名之一,这是对2014年通过的《乌鲁木齐市公共场所禁止穿戴蒙面罩袍的规定》的积极回应,使得新疆社会治理的法制化更加健全。同时新增“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罪,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等罪名,进一步表明国家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的坚定决心。
  (二)治理主体多元化
  “访惠聚”活动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干部下基层的规模前所未有。3年的时间内让20万党政干部下基层,这是新疆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创举,也是改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的一项重大举措。这往往会令人误认为党员干部是这次活动的主体,其实不然,真正的主体是人民群众。通过“访惠聚”活动,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分享幸福与喜悦,承担共同的责任,在这种长期相处中才能真正走进群众的内心,才有机会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和真正需要,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指明方向。
  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基层社会事务,使群众不再是社会事务的旁观者,而是利益相关者,是新疆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主题之一。新疆警力严重不足与反恐压力不断加大之间的矛盾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维稳和社会治理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落到了基层干部身上,一方面增加了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维稳和社会治理成效依然不佳。“访惠聚”活动则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反恐维稳的积极性,与干部、警察、军队、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一起形成打击暴恐势力、维护社会稳定的合力,使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对于第一阶段的‘访惠聚’活动,主要是摸清了当前农村、农民和农业的最基本情况,并着手解决了一些最为突出和迫切的问题。”[7]41第二阶段的“访惠聚”活动把重点放在做好群众工作、加强基层组织、推进“去极端化”3项工作上,无论是哪项工作,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培养群众的参与意识、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参与能力,是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关键。“访惠聚”活动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构建以人民群众为主体、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治理体系,积极推进了新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治理过程互动化
  “访惠聚”活动打通了人民群众了解情况、反映问题的渠道,在人民群众与党员干部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互动的桥梁。下基层干部代表党和政府入户走访,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鼓励和支持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政府决策,突破传统自上而下的垂直社会管理模式,以互动共治取代单向的垂直式管理。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长期以来政府在某些领域“缺位”“错位”的缺陷,对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有重要作用。
  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治理过程的互动化。只有通过互动的形式,才能使基层政府、驻村干部、村委会、民兵组织、军警、人民群众等多元社会治理主体的力量凝聚到一起,从而形成社会治理的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主体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访惠聚”活动打通了人民群众了解情况、反映问题的渠道,在人民群众与党员干部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互动的桥梁。通过“访惠聚”活动,明确了各治理主体的职责,形成了以基层政府为主导、村委会(社区居委会)负责制的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性,也减轻了基层政府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压力。
  在“访惠聚”活动中,党员干部与少数民族群众之间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入接触,以自身实际行动,为少数民族群众排忧解难,促进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重塑党员干部在基层群众心目中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少数民族群众也通过下基层干部更加深刻地了解党和政府,进一步加强对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在日常互动中,基层干部的表现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基层政府的认知和感受。如果下基层干部的表现令人民群众满意,那么就会增加他们对政府的好感、增强对国家的认同。党和政府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必须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切实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强化“我们”之间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三、进一步推进“访惠聚”活动的路径选择
  (一)以服务群众为中心,夯实社会治理的群众基础
  “访惠聚”活动围绕群众工作这个主线展开,是新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创新形式。2015年11月4日,张春贤在新疆群众工作现场会上强调,要切实把群众工作作为新疆一切工作的基础,作为新疆干部的第一能力和基本功,切实在做实、做深、做细上下功夫。民生问题又是群众工作的核心问题,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 “访惠聚”活动的重要抓手。民生问题往往都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旦处理不善,极有可能导致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政策产生误解,甚至激化矛盾。只有把改善和保障民生落实到位,及时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访惠聚”活动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2010年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为改善和保障民生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但毋庸讳言,在民生建设方面,新疆尤其是南疆三地州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就业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是目前新疆最大的民生工程。服务人民群众必须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就业问题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新疆率先在多民族省区中制定了《自治区实施<就业促进法>办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意见》《关于自治区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中央驻疆企业吸纳新疆当地劳动者就业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积极解决人民群众的就业问题。但是,由于语言和技能水平等原因,少数民族群众在就业方面存在较大难度。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就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融入企业生活的能力,对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的就业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应把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尤其是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人人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够和谐稳定,新疆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才可能变成现实。
  (二)以培养干部为切入口,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队”
  “访惠聚”活动的主角是被选派到基层的干部,他们带着党和政府的期望,深入基层,体现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鱼水之情。因此,各下基层干部在工作之前必须首先给自己准确定位,转变工作方式,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访惠聚”活动中。下基层干部无论厅级、处级、科级,或者一般干部,首先要放下架子、多接“地气”,和基层工作人员、居民、村民真心实意交朋友,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真心诚意为基层和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对当地基层干部的培养,将先进的社会治理理念、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法耐心传授给他们,提高当地基层干部的社会治理能力。少数民族干部在联系少数民族群众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要努力培养一大批思想过关、政治立场坚定、能力较强的少数民族干部,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队”。
  在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队”过程中,应注意做好相关干部工作。第一,做好干部的心理疏导工作。每一次暴恐案件都会令人在心灵上产生极大震动,即使是长期处在反恐维稳工作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基层干部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烦躁的情绪得不到有效疏导,极易造成职业倦怠。所以,在 “访惠聚”活动中,不仅要做好群众工作,还要关注基层干部的身心健康。第二,做好随迁干部家属和子女的工作。和谐幸福的家庭是基层干部得以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保障。夫妻长期分居、子女上学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必然会影响干部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效率,政府应充分考虑和解决随迁干部家属的就业和子女上学问题。第三,提高基层干部的福利待遇。只有基层干部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他们才有充足的干劲工作。   (三)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做好基层工作的关键。新疆基层党组织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抵御分裂势力渗透的战斗堡垒,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桥梁。基层党组织建设也是“访惠聚”活动第二阶段三项重点工作之一。基层党组织作为党领导基层工作的具体化身,其自身组织状况、领导方式直接影响党在基层的领导核心作用。近年来,“三股势力”加紧对基层群众进行思想渗透,部分基层党组织成员在此问题上表现出政治立场不够坚定、明辨是非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不能有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面对严峻的形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显得更加紧迫。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第一,提高党员干部组织领导能力。以“访惠聚”活动为契机,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特别要做好村(社区)支部书记的工作。村(社区)支部书记的人选必须政治立场坚定、明辨是非能力强,在抵御“三股势力”渗透、反分裂斗争问题上不能摇摆不定。第二,创新党建工作机制。一方面,要积极吸纳优秀青年为共产党员,发展壮大基层党组织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新入党党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基层工作能力,以多种实践活动为载体,在实践中锻炼基层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第三,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党员在联系少数民族群众中的特殊作用。在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在语言、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少数民族群众对本民族的干部能够给予充分信任,开展工作比较便利。
  (四)以丰富的活动方式为载体,增强“访惠聚”活动实效
  在“访惠聚”活动中,许多地区组建宣讲团,经常组织群众开会,大力宣扬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以及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等。意识形态的理论灌输十分必要,但却不是唯一的宣传教育方式。不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和接受度,急于求成、简单粗暴的理论灌输甚至会引起群众的反感。宣讲活动要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力求能够做到各民族喜闻乐见。一是依托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如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麦西来甫)以及群众接受度高、愿意积极参与的活动为载体进行宣讲。二是将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在尊重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唱响主旋律,如在南疆普遍存在的流动“巴扎”⑥演出活动。三是通过举办全民参与的社会活动提升宣传教育的社会参与性,如将“访惠聚”活动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努力做到入情入理、打动人心。
  总之,“新疆是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地区,促进不同社会群体的和谐交往,是建立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8]74“访惠聚”活动为各民族之间和谐交往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载体,是新疆在严峻的社会形势下开展社会治理工作的创新选择。通过“访惠聚”活动不仅维护了民族团结,赢得反对“三股势力”的民心,而且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新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道路。“访惠聚”活动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也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了安定和谐的边疆环境。
  注释:
  ①乌鲁木齐“7・5”事件,是2009年7月5日晚发生在乌鲁木齐的一起由境外分裂势力指挥、境内行动,有预谋、有组织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
  ②三股势力,是指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签署《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首次对“三股势力”作了明确定义。
  ③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④数据来源于2015年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疆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的历史见证》白皮书。
  ⑤“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出自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⑥“巴扎”,是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就是长期从事商贸活动的场所。
  参考文献:
  [1]杨飞.民族互嵌型社区建设的特征及定位[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
  [2]青觉,吴春宝.当前我国民族工作中的“人心政治”建设: 意义、经验与路径[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3]刘云.新疆:确保长治久安“根基”稳固[N]. 中国组织人事报,2014-11-14(8).
  [4]何玲.民生改善动力足,效果显 “十二五”期间新疆民生改善综述[EB/OL].http://news.iyaxin.com/content/2015-11/18/content_5025431.htm,
  2015-11-18.
  [5]严帅.“东突”暴恐现基地组织色彩,警惕暴恐新动向[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3/08/c_126238634.htm,2014-03-08.
  [6]郭蓓.我国首个“罩袍禁令”适用评析[J].新疆社科论坛,2015(2).
  [7]王宏丽.扎实开展“访惠聚”活动,有效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J].新疆社科论坛,2015(3).
  [8]李晓霞.论新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J].新疆社会科学,2015(6).

自治区第三批“访惠聚”活动建立长效机制专题调研汇报材料

http://m.zhuodaoren.com/shenghuo293010/

推荐访问:自治区第三批访惠聚

专题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在工作中,亲朋好友找你希望通过你的职务“走后门”你怎么办? 下一篇:异地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